12.北京空氣髒 多國奧運選手轉赴日韓訓練

 

 

 

 

郭岱君博士

 

 

顯示這個頁面可能會迫使您離開 Bing 圖片。在新視窗開啟頁面即可避免發生這種情形。
在新視窗開啟 | 在此開啟
亲历两蒋日记到美国
 
 
2010年11月26日
 

张路亚

郭岱君博士

  2006年,蒋介石和蒋经国日记首批在美国胡佛研究所对公众开放,引发举世震动。两蒋日记珍贵史料为何会入驻美国?蒋家后人蒋方智怡又是怎样拿出这些日记的?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是谁?《往事》特邀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郭岱君博士讲述她亲历的两蒋日记到美国全部见闻。谈话中,郭岱君博士始终微笑沉稳,举重若轻,此事实则极为不易。
  
缘何会对蒋介石日记发生兴趣
  郭岱君告诉说:“我因为做了国民党(史料)的保存计划之后,就开始有使命感了,因为我觉得历史的保存非常重要,尤其是我们这个时代,你可以看到海峡两岸,还有在中国大陆这个地方,有很多事情的看法,并不是这么样的明晰,而且很多的真相也不是这么样的完整地呈现出来,所以我特别觉得,为后代保存历史非常重要,那我心里就有这么一个使命感,我知道蒋介石的日记在什么地方。”郭岱君知道蒋介石日记在美国,因为当年蒋家已经把日记拿到美国来了,而且她也知道蒋介石日记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这是整个民族的珍贵档案,于是她觉得她必须要为保存两蒋日记并让日记为更多的人士共享而做努力。
  事实上,郭岱君与两蒋日记的关系,缘起于被称为“1949年以来中国研究之最大突破”的胡佛研究所的国民党党史档案计划。郭岱君博士作为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她极力斡旋,最终促使蒋氏父子日记入驻胡佛档案馆,并向公众开放。
  
两蒋日记属于公家还是私人
  郭岱君了解到,在台湾有个退职“总统”、“副总统”文物条例,根据这个文物条例,“总统”、“副总统”的文物是属于公家的。但是,日记是比较私人的物件。而在美国,根据美国档案法对文物的认识,私人的日记是属于私人的物件,幸运的是,蒋家也同样觉得日记是私人的东西。
  另外,自蒋介石去世后,其日记由儿子蒋经国保存,蒋经国过世又传给蒋孝勇;1996年蒋孝勇过世后,蒋介石与蒋经国日记作为遗物保存在蒋孝勇遗孀方智怡手中。蒋方智怡为尊重家族意见,打算将日记交由专业机构保存。她希望寻找一个专业的、公正的机构。自此决定一出,很多机构都想方设法得到这批极为珍贵的史料。而美国斯坦福大学郭岱君博士在了解这两点之后,她通过种种渠道,拜访到蒋方智怡。
  
郭岱君眼中的蒋方智怡
  郭岱君说,她最早是在媒体上认得蒋方智怡的。当时她在台湾,因为工作关系,在一些场合上,见过蒋方智怡,感觉她本人非常漂亮,而现在,因为肩头多了一份蒋家的责任,她的性格中有了一种坚韧。郭岱君和蒋方智怡私下并没有交往。后来与她接触以后,郭岱君觉得蒋方智怡性格很爽朗,蒋家现在很多事务与责任都在她的肩膀上。
  郭岱君第一次见到蒋方智怡时,一谈就是三个小时。谈话中,她们达成一个共识,对两蒋日记如何保存这一问题,有了一个共同的看法。郭岱君很有自信,胡佛研究所是一个专业、公正、客观、可信赖的学术单位,在保管条件上应可以满足蒋方智怡的需求。她请蒋方智怡到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参观,看到了胡佛专业的档案管理系统。胡佛打开了很多珍贵的档案库房给蒋方智怡参观,有些库房甚至连郭岱君本人都是第一次看到。它们的钥匙保管在胡佛研究所所长和档案室负责人手中。
   
保存日记时蒋家的顾虑
  蒋方智怡代表蒋家把日记给胡佛研究所时,她并不是没有顾虑。因为她觉得,若将两蒋日记捐给一个外国单位,似乎不是很适合。为此她对郭岱君说,基于胡佛研究所的专业信誉,斯坦福大学的学术地位,这一点她不担忧,因为胡佛代表的是世界上一流的档案保管水准。她最大的考虑是因为她感觉,两蒋日记不能够送给一个外国的单位。她希望将来有机会,这些日记珍档能够回到自己的故乡。因此,蒋方智怡同郭岱君讨论了很久。
  胡佛研究所档案馆通常有两种收藏形式,一是捐献,就是文本资料永久存放在档案馆,但版权属于捐赠人及其家属。比如宋子文档案。而蒋家档案究竟要用什么方式保存才好呢?基于蒋方智怡的这点顾虑,郭岱君特意回去跟她当时的档案馆馆长,依兰娜博士,一位非常资深的档案专业人士商量。她们斟酌了相当久之后,想到一个办法,提出“暂存”二字。她们用暂存的方式,即暂时存放在胡佛,不用捐赠,而且暂存期限为五十年。这期间,蒋家若要拿回日记,只需提前两个月通知胡佛研究所即可。这一点,得到蒋方智怡代表的蒋家的认可。
   
节外生枝
  就在蒋方智怡决定将两蒋日记交给胡佛时,却又发生了一件事。据郭岱君本人回忆,蒋方智怡代表家族提出,希望两蒋日记能够保险,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它能够提供的最高的保险是一百万美元。蒋方智怡说,那开玩笑,这个数字当然不止,郭岱君及同事们对此也同意,因为他们觉得日记是无价的。所以在这点上,双方感觉谈判起来很困难,因为任何数字,即便一百万、两百万、三百万、一千万都不能够真正地反映日记的价值。
  郭岱君和蒋方智怡在两蒋日记的保险费上产生了分歧。蒋家特地派来律师同胡佛研究所商议此事。郭岱君深感,此事若谈不妥,之前她的全部努力都可能落空了。郭岱君对此印象很深,她说:“有一天,这个香港的律师要来了,他来那天是星期天早上。他到了之后,星期一就要跟档案馆馆长见面,我有点担心。因为,我感觉香港是个非常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社会,我很担心这个律师在数字上、价值上太过于重视。因为有时无价跟天价可能就是一步之遥。”最后,郭岱君博士决定主动出击。她主动对蒋方智怡说,能不能让我跟他先见个面。郭岱君希望,能尽快地把她代表胡佛研究所保存两蒋日记背后深层的历史文化背景跟香港律师沟通。
  此事经蒋方智怡允许后,又经过一波三折,郭岱君才终于见到香港律师。她告诉他,胡佛研究所想为公众保存珍贵历史文献资料的想法不容易,这个日记对于研究中国现代历史有很重要的意义。而有趣的是,这位香港律师静静地待郭岱君讲完后,他说道:“郭博士你不要担心,我今天来的目的,不是去谈这个日记是多少钱,谈这个保险费的问题,因为日记是无价的,任何钱都不能够反映它的价值,今天我们谈的目的是我们如何为这批重要的文件找到最适当的保存场所。”这样一说,郭岱君顿觉一块石头落地。回忆起当时和律师谈判的情景,郭岱君由衷地感叹道:“我觉得这个律师真是了不起。”

接收日记时的真实情况
  在成功接收两蒋日记后,郭岱君和她的同事们兴奋不已。当郭岱君博士看到一箱箱的两蒋日记运来时,那一刻,她感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职责不小。
  蒋介石日记原件分为两部分,分别存放在加拿大和美国旧金山。其中蒋介石的日记跨越近六十年,从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七三年止。首批蒋介石日记从银行保险库取出后不久,郭岱君接到电话,立即赶到蒋方智怡在旧金山的家中根据目录查收,数十个装着日记的箱子在大理石地面上一字排开,郭岱君跪在地上每箱点收。蒋介石不但自己写日记,他也鼓励他的部属写日记,过年时,他会送给他身边重要的部属日记本,格式与自己的日记相同。
  郭岱君回忆,一些早年的日记,几乎不敢动。比如蒋介石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日记,已经结得像一个砖头一样,打都打不开,如果硬性打开,就完全破掉。所以,后来郭岱君对蒋方智怡说,“你把日记拿到胡佛研究所来是正确的,因为胡佛研究所可以赶快把它修复。”事实上,这个修复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细腻的过程。修复人员把它们打开,用蒸汽熏蒸。就像女人蒸脸一样,把日记放在一个大的玻璃的盒子里面,一点一点用蒸汽让它软化,然后再很小心地把日记揭开,每一页去霉菌,去腐、去酸,再把它干燥,化学处理,若有破的地方再把它补起来。这一点,显然非专业人士不能做到。而成功修补日记这一点,给后来查询日记的公众带来极大的方便。
  
两蒋日记在美国公开后的影响
  就在斯坦福大学花费数十万美元把两蒋日记修复好之后,蒋家与胡佛研究所却备受压力。台湾方面,人们认为两蒋日记不适合放到国外。对此,郭岱君看来,蒋方智怡压力很大。然而蒋方智怡亦很坚强,她挺住了各方压力。她一直坚持“暂时存放”这一概念。因为在将来,无论国内也好,台湾也好,只要是有适合的、专业的领导人档案馆,或者图书馆,她都愿意把它们再拿回来。暂存期限为五十年。
  而郭岱君方面也受到来自台湾的压力。很多人,包括她先生的妹妹,国史馆的一位处长,就曾对郭岱君说,你为什么要把东西拿出去。郭岱君觉得他们的内心可能有一种失落感。但是当两蒋日记来到美国,经专业人士修复并公开后,郭岱君妹妹对她说,你做对了。她看到郭岱君和她的同事们在胡佛怎么样保存、修复两蒋日记。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全世界的学者看了档案后,已经陆续有很多文章发表出来。这一切,对于了解中国的过去都有很大的帮助。很多学者甚至感觉,这一切对于两岸人民的融合,彼此互相谅解、了解,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如今台湾的学者,当他们看到两蒋日记在美国公开后,也对郭岱君说,你们做对了,了不起。
  现在,任何人只要办理简单手续,都可以在胡佛研究院的档案馆查阅缩微胶片影印后的复制件。按照不同时代,日记正在逐渐开放。通过蒋介石的心路历程,为学术界全面完整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和历史提供了独特的第一手资料。

蒋孝勇、蒋方智怡与父母蒋经国夫妇合影

看日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南海(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