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基吉梅毒試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參加試驗的試驗者

塔斯基吉梅毒試驗是美國在1932年1972年間以免費治療梅毒為名,在阿拉巴馬州對400名非洲裔男子進行的一系列人體試驗。美國政府在1997年對受害者作出賠償以及道歉。[1]

[编辑] 歷史

試驗目的是為了研究梅毒對人體的危害,主要對象為阿拉巴馬州的399名非洲裔男子;感染者並未得到任何治療。該試驗在1972年經美國媒體曝光後才得以終止。[1]

參與該試驗約翰·查爾斯·卡特勒博士之後參與並主持1946年1948年間美國在瓜地馬拉進行的瓜地馬拉梅毒試驗[1]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美曾用妓女傳播性病試驗藥品 奧巴馬為此道歉. 鳳凰網. 2010年10月03日 [2010年10月6日] (簡體中文). 
美國國旗 塔斯基吉梅毒試驗是一個與美國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瓜地馬拉梅毒試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瓜地馬拉梅毒試驗是美國在1946年1948年間為檢驗青霉素治療梅毒的效果,在參加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在瓜地馬拉進行的一系列人體試驗。試驗中有696名感染者,其中約三分之一的感染者尚未得到有效治療。[1]美國政府在2010年10月就該事件發表正式的道歉。

目錄

[编辑] 歷史

該試驗由美國公共衛生署約翰·查爾斯·卡特勒博士主持,卡特勒也曾參與1932年1972年在美國亞拉巴馬州進行的塔斯基吉梅毒試驗

試驗主要在瓜地馬拉的監獄、一所精神病患收容所和一處軍營進行,對象包括監獄內的囚犯、瓜地馬拉軍人、精神病人等[2],通過讓囚犯與帶有梅毒的娼妓發生性關系和直接將病毒接種在試驗者手臂、臉或陰莖上等方式傳播病毒。感染者還被鼓勵將性病傳染給其他人。試驗者感染病毒後將使用青霉素進行治療,從而了解青霉素治療病毒的效果。[1]

該事件由麻薩諸塞州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醫學歷史學家蘇珊·雷佛比(Susan Reverby)發現[1],他當時正在整理塔斯基吉梅毒試驗的相關資料。發現本次事件的資料後,他撰寫報告將事件公諸於世。[2]

[编辑] 道歉

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和衛生部長西貝利厄斯(Kathleen Se-belius)發表共同聲明,向瓜地馬拉表示歉意。聲明中說,當時在瓜地馬拉進行的這些實驗「顯然是不道德的」。同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致電給瓜地馬拉總統阿爾瓦羅·克洛姆(Alvaro Colom),對這件發生於上個世紀40年代的不道德事件表示歉意,並向克洛姆保證今天美國進行的所有實驗都嚴格符合國際法律和道德標準。[1]

[编辑] 反應

瓜地馬拉政府對消息表示震驚,要求美方提供更詳細的相關資訊。瓜地馬拉總統強烈譴責美國政府的這種反人類罪行,並表示該國有權將此事件訴諸法律。瓜地馬拉總統辦公室發言人表示,瓜地馬拉將與美國成立聯合調查委員會對此事進行調查,受害者將會得到賠償。[1]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美認戰後撒梅毒做實驗. 中國窗網. 2010年10月03日 [2010年10月6日] (繁體中文). 
  2. ^ 2.0 2.1 美曾用妓女傳播性病試驗藥品 奧巴馬為此道歉. 鳳凰網. 2010年10月03日 [2010年10月6日] (簡體中文). 

 

 

影片來源:

傳說中審問外星人的影片

http://youtu.be/MB-wwEomWws

 

去掉车上的伪装,大量病死猪露了出来。

photo.anhuinews.com

 

 

以色列養雞場受禽流感襲擊,雞只大批死亡。(路透社圖)

big5.china.cn

 

廣東江門市發生一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組圖)

news.hexun.com.tw

 

 

11年前策劃日本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的日本奧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本週將面臨 ...

hk.epochtimes.com

 

 

11年前策劃日本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的日本奧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本週將面臨 ...

epochtimes.com

 

 

牛海綿狀腦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跳過字詞轉換說明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標題手工轉換
  • 轉換標題為:简体:牛海绵状脑病;繁體:牛腦海綿狀病變;香港:牛腦海綿狀病變;
  • 實際標題為:牛海綿狀腦病;當前顯示為:牛腦海綿狀病變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轉換內容:
  1. 简体:牛海绵状脑病;繁體:牛腦海綿狀病變;香港:牛腦海綿狀病變;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牛腦海綿狀病變
  2. 简体:疯牛病;繁體:狂牛症;香港:瘋牛症;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狂牛症
 [展开

字詞轉換是中文維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通過電腦程式自動消除繁簡、地區詞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以達到閱讀方便。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換和手動轉換,本說明所使用的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技術,都屬於手動轉換。

如果您想對我們的字詞轉換系統提出一些改進建議,或者提交應用面更廣的轉換(中文維基百科全站乃至MediaWiki軟體),或者報告轉換系統的錯誤,請前往Wikipedia:字詞轉換請求或候選發表您的意見。

 

一頭已感染牛海綿狀腦病的母牛

牛腦海綿狀病變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簡稱BSE),俗稱狂牛症(mad cow disease),是由傳染因子引起的牛的一種進行性神經系統的傳染性疾病,是一種傳染性海綿狀腦病。該病的主要特徵是牛腦發生海綿狀病變,並伴隨大腦功能退化,臨床表現為神經錯亂、運動失調、痴呆和死亡。[1]

這種疾病據信是由於朊毒體(prion)引起的,並且可以通過餵食含有疾病的動物骨粉傳播。人類中的朊毒體疾病之一,變種克雅二氏病(vCJD)被認為可以通過食用帶有狂牛症的牛腦或其結締組織傳播。另一種在麝鹿中發現的相關的疾病包括慢性萎縮病1996年3月20日英國首次官方證實了BSE病例。

目錄

[编辑] 起源

在研究室中,人們研究了牛腦組織上的小「洞」(來源:APHIS)

早期是吃草的,而西歐的一些國家如英國為了降低飼養成本,一些摻雜抗生素激素、化肥、殺蟲劑的蛋白質添加劑加入飼料中,母牛食用後,從胎盤垂直感染給小牛。並且西歐還普遍將和骨頭的混合物(肉骨粉)加入飼料。

早先一直認為是對患牛的遺體處理出現問題,其混入健康牛飼料中,從而傳播開來。2005年有一份爭議性的報導,認為可能是混入牛的餌料中的人類遺體所引發的,他們指出1960年代英國曾經大量的進口骨頭和動物遺體來做肥料或者餵養家畜。差不多一半的骨頭或遺體都是從孟加拉進口的,研究人員指出,因為當地的宗教風俗的關係,當地農民在收集的時候可能混雜有人的遺體和骨頭。

[编辑] 狂牛症疫情及各國應對政策

Globe icon
此條目或章節僅具有一部分地區的觀點或資訊,無法完整表達普世通用,並包含廣泛區域的觀點。請協助補充以避免偏頗
歡迎改善本文,或討論本文任何問題。
  • 1996年3月20日,英國政府承認出現狂牛症病例,且證實和人類「感染性海綿狀腦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有關(即「狂牛症事件」),旋即造成歐洲、亞洲、非洲眾多國家的恐慌,並開始全面停止英國牛肉及相關產品的引進,使英國的農牧業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除了對英國及英國牛肉的主要進口國造成風暴外,對不進口或是較少進口英國牛肉的國家或地區也有一定衝擊。英國發現的狂牛症病例佔了全球的95%以上。
  • 中華民國(台灣)當時沒有任何被證實的病例,但由於消費者的信心崩潰,牛肉的銷售量也受到影響,造成牛肉價格下跌三成之多。
  • 2003年12月23日,美國先前已被外界警告「符合狂牛症爆發一切條件、只待時機早晚」也證實出現首宗狂牛症病例。由於美國是世界牛肉出口大國,在此事件爆發後大受打擊。加拿大亦於同年出現狂牛症疫情。
  • 中華民國與日本停止進口北美牛肉。
  • 2005年,在美國不斷的包圍式遊說下,日本、韓國、臺灣等國家陸續准許有條件開放進口。即使開放國政府強調進口之肉品安全無虞,然而各國消費者對疫區牛肉品質的不信任,使得買氣無法提振。
  • 中華民國:2005年4月,開放三十個月以下的不帶骨牛肉,使台灣成為狂牛症疫區,引起在野的國民黨與民眾強烈抗議。同年7月一度停止;2006年1月24日凌晨又低調開放。
  • 日本:2005年12月,雖有業者表示無意出售美國牛肉,但政府執意開放美國牛肉,又於六週後(2006年1月20日)收回政策,但同年7月27日再度恢復進口。
  • 韓國:2006年10月31日,有條件開放進口,但國內仍有呼籲「恢復停止美國牛肉進口」的聲音。
  • 澳洲及紐西蘭因從未發生狂牛症病例而受惠,受到牛肉消費國的歡迎;尤其兩國牛肉順利吃下早年美國牛肉進口大宗國因為禁運美國牛肉而留下的市佔率缺口,即使美國牛肉在部分國家重新開放後,仍無法撼動其市佔率,成為狂牛症風暴中少數受惠的牛肉生產國。
  • 2006年11月,北愛爾蘭錯誤地將一頭未經檢疫的牛隻(該牛隻為54個月大,而當地安全銷售守則規定只有30個月大或以下的牛隻毋須檢驗)混入其他牛肉製品當中,並輸往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因而引起連串風波而全面回收牛肉。[2]
  • 2006年11月13日,日本發現第30宗狂牛症個案,於北海道千歲市一頭乳牛,有可能因為進食含反芻動物的肉骨粉生產的飼料而受感染。[3]
  • 2006年11月16日,荷蘭衛生與環境部的發言人指一名男孩在兩星期前感染新型變種克雅二氏症(vCJD)死亡,成為該國第二宗感染狂牛症死者。[4]
  • 中央政府立場:開放美國牛肉,但不鼓勵民眾購買;時任衛生署長的葉金川表示美牛在狂牛症上的健康風險遠低於吸菸。事實上,不嚴格禁絕二手菸的社會真的沒什麼資格害怕美牛的狂牛症風險。
  • 地方政府立場:台北市政府輔導民間使用《市售牛肉標示》,藉由正確標示牛肉生產地,使民眾放心選購。
  • 立法院立場:因絞肉成分難以查驗,無法保障安全,應重啟談判,改變《台美牛肉議定書》;已經立法禁止美國牛肉高風險部位。
  • 民眾反應:曾任職民進黨台北市黨部的台大社會所博士班學生朱政騏,以吃糞及刺青表達抗議,並公開表示願意代表民進黨參與選舉。[5](而後朱政騏參與反對控制菸害的團體,讓他反對美牛的立場完全沒有正當性)
  • 政治人物私下反應:維基解密的相關公文顯示,藍綠政黨都認為美牛議題只是選舉議題,而他們真正的態度是只反對高風險部位進口。

[编辑] 牛肉各部分的風險

食用牛肉及相關產品受感染機率會因食用部分不同而有差異。

其中最安全的是不帶骨牛肉,最高風險的部分是腦組織(含三叉神經節)、脊髓、背脊神經節、迴腸末段、扁桃腺和眼球。

台大公衛學院吳焜裕教授的分析報告指出,各部分的推估風險依序為:

不帶骨牛肉<帶骨牛肉<牛內臟(扣除最高風險部分)<牛絞肉<最高風險部分

牛絞肉被認為是高風險的原因為,在美國,牛絞肉每次大概是用一萬磅的肉去絞碎,肉的量大、來源又不見得完全清楚。[6]

[编辑] 參見

  • 克雅二氏症(或庫賈氏病)
  • 精神疾病

[编辑] 參考資料

  1. ^ 認識狂牛症
  2. ^ 歐爆狂牛症恐慌 明報轉載英國每日電訊報衛報,2006年11月12日
  3. ^ 北海道一頭乳牛感染狂牛症 商業電台,2006年11月13日
  4. ^ 荷蘭出現第二例感染瘋牛病死亡者,疑因食用遭污染肉類 蕃薯藤轉載路透社,2006年11月17日
  5. ^ 專訪朱政騏,中評社,2009年12月4日。
  6. ^ NOWnews:學者:98%國人有染狂牛症基因 吃牛絞肉風險增720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文程(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