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扎克·拉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伊扎克·拉賓
יִצְחָק רַבִּין
伊扎克·拉賓

任期
1974年6月3日 – 1977年4月22日
前任 果爾達·梅厄
繼任 梅納赫姆·貝京

任期
1992年7月13日 – 1995年11月4日
前任 伊扎克·沙米爾
繼任 希蒙·佩雷斯

出生 1922年3月1日(1922-03-01)
耶路撒冷
逝世 1995年11月4日 (73歲)
以色列特拉維夫
政黨 以色列工黨
信仰 猶太教

伊扎克·拉賓希伯來語יצחק רבין;拉丁化:Yitzhak Rabin,1922年3月1日-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政治家、軍事家。1974年1977年出任以色列總理;1992年起再次出任總理,直至1995年被刺身亡。他是首位出生於以色列本土的總理,首位被刺殺和第二位在任期間辭世的總理。以色列首位任內離世的總理是列維·埃什科

目錄

 [隐藏

[编辑] 青年時代與帕拉瑪赫

拉賓出生在巴勒斯坦耶路撒冷,當時巴勒斯坦還處於英國的委任統治之下。他一歲時隨家庭遷至特拉維夫,並在那裡長大。1940年拉賓以優異的成績從當地的嘉道理農業高中畢業,當時他的願望是成為一位灌溉工程師。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拉賓放棄了原來的志向,於1941年加入哈迦納帕拉瑪赫部隊,並於1947年10月升任作戰參謀長。在以色列獨立戰爭中,他指揮了耶路撒冷防禦戰,並於內蓋夫地區與埃及人作戰。

伊扎克·拉賓參加的帕拉瑪赫部隊是一支精英突擊隊,屬於秘密軍事組織哈迦納(猶太自衛軍,即日後的以色列國防軍)。他曾在巴勒斯坦種族屠殺行動中擔任副指揮。40多年之後,拉賓在擔任以色列國防部長期間,又命令軍隊殘忍鎮壓巴勒斯坦示威者(其中大多數是兒童)。

[编辑] 軍隊任職

1962年,拉賓擔任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他指揮以色列國防軍在「六日戰爭」中以壓倒性優勢戰勝了埃及敘利亞約旦。以色列國防軍佔領耶路撒冷古城之後,拉賓當時為第一批以國人來到古城,然後在希伯來大學斯科普斯山山頂發表了演講。

[编辑] 大使與勞工部長

從以色列國防軍退休之後,拉賓從軍界轉入政壇成為外交官,1968年開始擔任駐美國大使。1973年,作為工黨成員進入以色列議會,並被任命為勞工部長。

[编辑] 第一次擔任總理

1974年,他當選為工黨領袖並繼戈爾達·梅厄(Golda Meir)之後成為以色列總理。

在此期間最著名的事件是「恩德培行動」(Operation Entebbe)。一架以色列的飛機被劫持並飛離國境,在拉賓的指揮下,以色列國防軍成功救出了飛機上的乘客。之後,他因兩起事件而辭職:1976年12月的安息日,他組織部分軍官和內閣成員迎接4架美國F-15戰機的到來,觸怒了以色列的宗教政黨;他的夫人,利亞·拉賓的存在銀行的基金違反了以色列法律被曝光。拉賓為夫人付出了代價。

[编辑] 反對派成員和國防部長

拉賓辭職後,希蒙·佩雷斯代理總理一職,兩個月後,利庫德集團(Likud)的梅納赫姆·貝京(Menachem Begin)當選,接替了他的職務。此次辭職廣受好評,人們認為拉賓此舉體現了正直和責任感。

80年代末期,拉賓作為聯合政府的國防部長對巴勒斯坦人民第一次起義採取強硬措施。他有一句話如是說:「我們應敲斷他們(巴勒斯坦示威者)的手足」。

[编辑] 第二次當選總理

拉賓, 柯林頓,和阿拉法特1993年9月13日達成奧斯陸協議的一刻

1992年,他成功地第二次當選總理。他在奧斯陸和平協議的簽署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奧斯陸協議授予巴勒斯坦自治的權利,並承認巴勒斯坦人對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地區的部分控制。

由於在奧斯陸協議中的重要影響,拉賓與雅瑟爾·阿拉法特、希蒙·佩雷斯共同獲得了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奧斯陸協議使他在以色列國內的形象兩極分化,一部分人將他視為帶來和平的英雄,一部分人則視他為出賣以色列國土的叛徒。

[编辑] 暗殺與紀念

1995年11月4日,在特拉維夫的以色列國王廣場上參加和平集會之後,拉賓遭到一名極右翼激進主義分子以該·埃米爾用一把九公釐口徑的左輪手槍射出自製的達姆彈,他對著拉賓的胸口開了兩槍,再向他的背部向多兩槍,然後拉賓在特拉維夫伊契洛夫醫院的手術台上結束了一生。

Rabins' Grave.JPG

此後,拉賓被刺的這一天被定為以色列的國家紀念日,而事發所在的廣場因此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编辑] 深入閱讀

  • Karpin, Michael 與 Friedman, Ina, 《Murder in the Name of God - The Plot to Kill Yitzhak Rabin》, ISBN 0-8050-5749-8.

[编辑] 外部連結

Wikiquote-logo-zh.png
維基語錄上的相關摘錄:
前任:
果爾達·梅厄
以色列總理
1974-1977年
繼任:
梅納赫姆·貝京
前任:
伊扎克·沙米爾
以色列總理
1992-1995年
繼任:
希蒙·佩雷斯(代理)
显示▼隐藏▲
 ·  ·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1976年-2000年)
 
1976年:威廉斯科雷根 1977年:國際特赦組織 1978年:薩達特、貝京 1979年:德肋撒修女 1980年:佩雷斯 1981年:聯合國難民署 1982年:米達爾加西亞 1983年:華勒沙 1984年:圖圖 1985年:國際防止核戰爭醫生組織 1986年:維瑟爾 1987年:阿里亞斯 1988年: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1989年:丹增嘉措 1990年:戈巴契夫 1991年:翁山蘇姬 1992年:門楚 1993年:曼德拉戴克拉克 1994年:阿拉法特佩雷斯拉賓 1995年:帕格沃什科學和世界事務會議羅特布拉特 1996年:貝洛奧爾塔 1997年:國際反地雷組織威廉斯 1998年:休姆特林布爾 1999年:無國界醫生 2000年:金大中
 
显示▼隐藏▲
 ·  ·
時代年度風雲人物
 

吉米·卡特 (1976) · 穆罕默德·薩達特 (1977) · 鄧小平 (1978) · 魯霍拉·霍梅尼 (1979) · 隆納·雷根 (1980) · 列赫·華勒沙 (1981) · 個人電腦 (1982) · 隆納·雷根 / 尤里·安德羅波夫 (1983) · 彼得·尤伯羅斯 (1984) · 鄧小平 (1985) · 科拉松·阿基諾 (1986) · 米哈伊爾·戈巴契夫 (1987) · 瀕危的地球 (1988) · 米哈伊爾·戈巴契夫 (1989) · 喬治·H·W·布希 (1990) · 特德·特納 (1991) · 比爾·柯林頓 (1992) · 和平締造者:伊扎克·拉賓 / 納爾遜·曼德拉 / 費雷德里克·戴克拉克 / 亞西爾·阿拉法特 (1993) · 若望·保祿二世 (1994) · 紐特·金里奇 (1995) · 何大一 (1996) · 安迪·葛洛夫 (1997) · 比爾·柯林頓 / 肯尼思·史塔 (1998) · 傑夫·貝佐斯 (1999) · 喬治·沃克·布希 (2000)

 
全部 · 1927–1950 · 1951–1975 · 1976–2000 · 2001–目前

 

 

郝柏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郝柏村

任期
1990年6月1日 – 1993年2月26日
前任 李煥
繼任 連戰

 中華民國第17任國防部部長
任期
1989年12月5日 – 1990年5月31日
前任 鄭為元
繼任 陳履安

 中華民國第12任參謀總長
任期
1981年12月1日 – 1989年12月4日
前任 宋長志
繼任 陳燊齡

出生 1919年8月24日 (1919-08-24)(92歲)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江蘇省鹽城縣葛武鄉郝榮庄
(今鹽城市鹽都區葛武鎮郝榮村)
政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 郭婉華
學歷
  • 陸軍軍官學校十二期砲科畢業
    (1937年)
  • 陸軍大學二十期正規班畢業
    (1946年)
  • 圓山軍官團高級班畢業
    (1951年)
  • 美國陸軍砲兵學校高級召訓班畢業
    (1953年)
  • 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大學
    (1955年)
  • 三軍聯合參謀大學
    (1961年)
  • 三軍大學戰爭學院
    (1969年)
經歷
  • 陸軍砲兵第七旅十四團二營五連中尉排長
    (1939年-1942年)
  • 陸軍野戰重砲第一旅補充團二營上尉營附
    (1942年)
  • 陸軍野戰重砲第一旅補充團二營六連連長
    (1942年-1947年)
  • 陸軍砲兵第十二團二營中校營長
    (1947年-1949年)
  • 國防部總長辦公室上校隨從參謀
    (1949年-1955年)
  • 陸軍第三軍砲兵指揮部上校指揮官
    (1955年-1957年)
  • 金門防衛司令部砲兵指揮部少將指揮官
    (1957年-1958年)
  • 陸軍第九師師長
    (1958年-1962年)
  • 陸軍第三軍副軍長
    (1962年-1964年)
  • 陸軍第三軍軍長
    (1965年)
  • 總統府侍衛長
    (1965年-1970年)
  • 陸軍第一軍團司令
    (1970年-1973年)
  • 國防部參謀次長
    (1973年-1975年)
  • 陸軍副總司令
    (1975年-1977年)
  • 國防部副參謀總長
    (1977年-1978年)
  • 國防部執行官
    (1977年-1978年)
  • 陸軍總司令
    (1978年3月-1981年11月)
  • 國防部參謀總長
    (1981年11月-1989年11月)
  • 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
    (1982年-1989年12月5日)
  • 國防部部長
    (1989年12月5日-1990年6月1日)
  • 行政院政務委員
    (1989年12月5日-1990年6月1日)
  • 行政院院長
    (1990年6月1日-1993年2月27日)
  •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1993年-1997年)
  • 總統府資政
    (1993年2月27日-1996年5月19日)
  • 王陽明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1996年-)
  • 中國國民黨中評委主席團主席
    (2005年-)

郝柏村(1919年8月8日-),伯春,江蘇鹽城人,中華民國著名陸軍一級上將,獲頒雲麾勳章虎字榮譽旗,曾任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參謀總長等職。為現任台北市市長郝龍斌之父。

目錄

 [隐藏

[编辑] 生平

郝柏村1935年入讀陸軍官校十二期砲科,1938年1月20日由於抗戰形勢緊張,改期提前畢業。分發到河南省寧陵縣的炮兵學校,學習蘇聯援助的火炮的射擊技術。1940年結束炮校學習,分發到炮兵第七旅炮十四團二營五連中尉排長、代理連長。駐防在湖南邵陽、廣西興安一帶。參加過1938年廣州戰役1939年10月的皖南戰役。隨即調貴州炮校學習。1942年秋調任中國駐印軍炮一旅補充團二營上尉營附、二營六連連長. 在發動緬北攻勢前,1944年調重慶的陸軍大學正規班20期受訓。1946年5月,陸軍大學畢業,分發至陸軍總部三署二組任中校參謀。1946年8月29任顧祝同隨員。後任炮十二團二營中校營長。1947年9月隨炮十二團開赴東北。於1948年9月國共內戰之遼西會戰期間,他從錦州前線被召回,成為蔣中正總統侍從官。 [1](或說在遼瀋會戰前夕調南京國防部待命,隨即調任196師上校參謀長,駐紮湖南省衡陽。1949年9月調任參謀總長辦公室隨員,離開196師, 196師在隨後的戰鬥覆滅.

中華民國前任國防部長郭寄嶠上將為其妻郭婉華四叔。

1958年八二三砲戰(金門砲戰)發生時在金門擔任第9師師長,奉命率部戍守小金門(烈嶼)有功,因而獲頒雲麾勳章虎字榮譽旗,並升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1977年4月,晉升陸軍二級上將,調升國防部副參謀總長。1978年6月,掌陸軍總司令。1981年12月由蔣經國總統晉任一級上將,並調升國防部參謀總長,在職八年。參謀總長原來兩年一任,因種種特殊情況一再延任,成為歷任在職最久的參謀總長。

[编辑] 參謀總長

[编辑] 行政院長

[编辑] 軍人從政

1988年李登輝繼任總統後,先於1989年升任郝為國防部長,後又於1990年提名郝為行政院長,獲得立法院表決同意,當時稱為「李郝體制」。。然而也引起部份媒體對其軍人身份的撻伐,例如《首都早報》即在同年5月3日以斗大頭版幹!反對軍人組閣」為題,而《自立晚報》也在1990年5月3日的社論中,貼出「無言」二字為社論;作家苦苓(王裕仁)也在《自立晚報》的專欄中以「國之將亡,必有XX」為由宣佈「停筆七七四十九天」。1990年5月19日民主進步黨發起「反軍人干政大遊行」,同時國民黨則以美國艾森豪的例子反駁,認為郝柏村組閣是軍人從政,而非軍人干政

[编辑] 閣揆副署權

有時郝柏村會利用行政院長的副署權與李登輝交涉。例如蔣仲苓升一級上將案,郝柏村等人以蔣經國生前的制度來反對。原來蔣經國生前定下的制度,凡升一級上將者,必須曾任參謀總長或有重大戰功,但蔣仲苓沒有以上條件。結果此案撤銷。

[编辑] 軍事會議

郝柏村約同國防部長召開軍事匯報,被民進黨立委譏為召開軍事會議,企圖奪去總統的軍事統帥權。引來民進黨的大打抨擊。

郝柏村的回應是:「這是屬於軍政範圍內的事,國防部長要用多少裝備、多少軍隊、花多少錢,這些事我該知道呀!又不屬於不歸我職權的軍令範圍,我所做所為並沒有逾權啊!」

對於輿論的指責,郝柏村向總統府聯絡,希望向李登輝總統親自解釋,但卻得不到回應。在總統府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引述李登輝在8月1日接見軍事將領的談話說:「每一個人都應該對國家效忠,這是一個新方向,同時,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要看人,要看國家。」

[编辑] 支持台塑建六輕

1990年10月20日,郝柏村在行政院院會中指示,認為有環保爭議的第六套輕油裂解廠是「政府核定的重大經建計畫,因此一定要建。國家建設所考量的是整體的利益,不能因一地或一少部分人利益而否決全民利益」。不顧民意反對之六輕建成後出現環保爭議,雖六輕約有六成的產品出口,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為台灣的總排放量的1/4,每年產生1萬6000噸的硫氧化物與3340噸的懸浮微粒,為台灣最大的污染源。[2] ,又因經營者台塑企業奉行魚骨理論,建廠之初即將設備成本縮簡到其他同行業者的60%左右,無視臨海地區海風所必然衍生的管線鏽蝕問題,為了降低建廠成本,管線大量使用較便宜的低合金鋼,而非較貴的不鏽鋼。[3]管線老舊,與大量使用廉價的外勞(雖然有規定須進用本勞,才能僱用一定倍數的外勞),導致公安意外事故頻傳。

[编辑] 辭職

1993年國民大會閉幕時,民進黨國代與一些國民黨國代大呼郝柏村下台,郝不甘受辱,在高呼「中華民國萬歲,消滅臺獨」後宣布辭職。

1993年8月在國民黨黨代表大會中,被推舉為國民黨副主席,與副總統李元簇司法院林洋港、新任的行政院長連戰並列。

1996年退出國民黨,並與林洋港搭配參選總統,獲得一百六十萬票,在四組參選人中列第三位。

2005年2月6日中國國民黨主動恢復其黨籍,並聘任為中央評議委員會(中評委)主席團主席。

[编辑] 注釋

  1. ^ 中央日報,《歷史不能誤導 真相不能扭曲─專訪前行政院長郝柏村》。 但在郝柏村任職一覽中,並無總統侍從任職
  2. ^ 政府管不動 六輕變大怪獸. 商業周刊. 2010-06-28 (1179). 
  3. ^ 台塑神話破滅. 商業周刊. 2011-08-03 (1235). 

[编辑] 參考資料

  • 《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王力行。台北市:天下文化,1994年出版。 ISBN 9576212014
  • 《八年參謀總長日記》,郝柏村。台北市:天下文化,2000年出版。 ISBN 9576216389
  • 梁肅戎先生訪談錄》,國史館
  • 《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郝柏村。台北市:天下文化,2011年出版。 ISBN 9789862167540
官銜
中華民國行政院
前任:
鄭為元
國防部部長
第十七任
1989年12月5日 - 1990年5月31日
繼任:
陳履安
前任:
李煥
行政院院長
第十三任
1990年6月1日 - 1993年2月26日
繼任:
連戰
軍職
中華民國國防部
前任:
宋長志
中華民國參謀總長
第十二任
1981年12月1日 - 1989年12月4日
繼任:
陳燊齡
显示▼隐藏▲
 ·  ·
 
國民政府時期
(1928-1948)
譚延闓 → 蔣中正 孫 科 汪兆銘 → 蔣中正(二次) 孔祥熙 蔣中正(三次) 宋子文 張 群
中華民國國旗
 
行憲
(1948-1997)
翁文灝孫 科(二次) 何應欽 閻錫山 → 陳 誠 俞鴻鈞 陳 誠(二次) 嚴家淦 蔣經國 孫運璿 俞國華 李 煥 郝柏村 連 戰
 
第四次修憲以來
(1997-)
蕭萬長唐 飛 張俊雄 游錫堃 謝長廷 蘇貞昌 張俊雄(二次) 劉兆玄 吳敦義
 

左)郝柏村回想蔣經國過往事蹟,眼角泛著淚光(右)。(中評社倪鴻祥攝)

chinareviewnews.com

 

曾至朗&宋楚瑜 (宋楚瑜也差太多了吧,他現在是後天突發性嬰兒肥嗎???)

ao6m3ru4.pixnet.net

 

馬英九

zh.wikipedia.org

 

因為劈腿、離婚,躲進深山8年的苦苓選擇用文字重新出發,經過大自然的療傷,他 ...

ssss12511251.blogspot.com

 

福興路63號 65號(全家便利商店):福興幹9  B6832 CE89

福興路59號 61號:  CATV

TAIPEI  台北  M093-9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文程(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