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教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Emblem-scales.svg
此條目的中立性有爭議。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2009年1月10日)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討論頁。
本文是介紹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關於漢語譯名類似的較小派別,詳見「東方正統教會」。
显示▼隐藏▲

本文是
基督宗教

StJohnsAshfield StainedGlass GoodShepherd Face.jpg

系列條目

 
耶穌基督
降生 · 受死 · 復活
基礎
教會 · 新盟約
使徒 ·
神的國 · 福音書 · 年表
聖經
舊約聖經 · 新約聖經
書卷 ·
正典 · 偽典
神學
基督論 · 三位一體聖父 · 聖子 · 聖靈

宇宙論 · 啟示論 · 救贖論 · 末世論 · 辨惑學
神學史

歷史傳統
早期 · 會議 · 信經 · 佈道
東西教會大分裂 ·
十字軍東征 · 宗教改革 · 三十年戰爭
派系運動
显示▼隐藏▲公教

天主教會 · 獨立公教會 · 舊天主教會

显示▼隐藏▲新教

信義宗 · 歸正宗 · 浸信會 · 聖公宗 · 循道宗 · 重浸宗 ·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 福音派 · 聖潔運動 · 五旬節運動

显示▼隐藏▲東方基督教

正教會 · 東方正統教會 · 東方亞述教會 · 東儀天主教會

显示▼隐藏▲反對三位一體論

耶和華見證人 · 後期聖徒運動 · 一位論派 · 基督弟兄會 · 一位論五旬節派 · 基督堂教會

關聯主題
傳道 · 禱告 · 合一運動
運動 ·
猶太教與基督教 ·
伊斯蘭教與基督教
音樂 ·
禮儀 · 曆法
標誌 ·
藝術 · 批判 · 反基督教
P christianity.svg 基督教主題頁

本模板: 查看  ·  討論  ·  編輯
根據聖經新約馬太福音,被稱為以馬內利耶穌上帝之子
此為為痛苦聖母聖像,正教會稱為誕神女的聖母瑪利亞是上帝之耶穌基督因聖靈降孕道成肉身的母親。

正教會(簡稱東正教,或稱正統教會)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它是與天主教新教並立的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目前也是第二大宗派,信徒人數僅次於天主教,主要分佈在希臘、土耳其、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東歐國家。

目錄

 [隐藏

[编辑] 歷史概述

東方正教會與羅馬教會完全分裂前,與其的歧見和教會傳教活動已長期存在。

[编辑] 東西方教會的分裂

東正教會認為正教是至聖、至公,從使徒傳下來的正統教會。 東正教認為基督教會是開放給世上所有的人,而不是僅屬於特定的種族、階級、或宗派。公元1054年,基督教發生了大分裂,基督教分裂成以東歐和西亞教會為中心的正教、與西歐和南歐教會為中心的公教(即天主教)。東部的正教自稱爲「正」(Orthodoxia,意爲「正統」),認為只有正教會才保留了基督最原始的教導和傳統。正教相信,正教信仰就是上帝「一次傳於聖徒」(儒達書 / 猶達書 / 猶大書3)的信仰,這一信仰在正教會中代代相傳,毫無增刪。由於正教位於東方,故此又稱爲「東正教」。

公元11世紀發生在羅馬和君士坦丁堡之間的大分裂導致西邊的羅馬天主教會和東邊的教會完全分離。其原因是對教條和教宗的權力的分岐,文化和語言的不同亦加劇分裂(東邊是希臘文化和希臘語,西邊是拉丁文化和拉丁語)。

普遍認為最後的分裂是公元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下了君士坦丁堡的結果。西邊的拉丁教會直接參與攻打拜占庭帝國和君士坦丁堡(正教宗主教所在地)的十字軍東征。這次的戰役導致的東西教會之間的敵意一直持續至今。2004年,羅馬天主教會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對此事正式道歉;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巴多羅買一世Bartholomew I)亦接受了道歉。

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帝國征服,正教會則保留下來。其時,正教派教會分佈的埃及受到信奉伊斯蘭教馬木留克王朝的穆斯林的控制。但是正教派教會在俄國卻非常強大;故時稱第三羅馬莫斯科成了新的正教會中心。

[编辑] 東正教政治背景

東正教作為基督教支派擁有悠久傳統。與西方教會不同,他們沒有宗教改革的分裂,正教會相信自己才是地上真正的「基督身體」。倘若西方基督教人士宣稱東方教會將自己分隔出來,那麼,東方教會就會反駁西方教會,認為西方教會才是與「正統」教會分離。歷史事實乃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不是十六世紀的復原派改革,而是東西方教會分裂。這次分裂在1054年進入白熱化的階段。東西方教會的分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1]

[编辑] 遷往君士坦丁的行動

西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將帝國的首都遷往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君士坦丁堡,此處是貿易要道和軍事要地,擁有防範異族入侵的屏障。但卻在宗教上使得教會分裂更加確定,同時也因為政治權力減縮,不再輕易受到管轄。

羅馬帝國失去首都的政治重要。另一方面,遷移政府使權力真空,令羅馬主教得以增加其在世俗和屬靈事物上的影響。羅馬的主教和後來的教宗逐漸得到強大的政治權力。由330年君士坦丁遷都,至1054年東西方教會正式分裂的期間,教會面對兩個相抗的中心。特別是當查理曼在800年被加冕,實質上成為另一個羅馬帝國後,東西方的紛爭更趨明顯,兩者幾乎分裂。至此,兩個皇帝互相爭競。而在宗教方面,羅馬的教宗和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亦互爭權力。[2]

[编辑] 國王兼牧首(教宗)制度的統治

在東方,大主教與統治者之間並無如羅馬教宗與帝王間的相爭。東方教會與治理君士坦丁堡的首長保持密切的合作。這種關係非常密切,被西方教會人士和歷史學家稱為「國王兼牧首制度」,意即教會事務完全順從皇帝的管理,教會實際上成為政府的一個部門。不過拜占庭的歷史學家駁斥這項指摘,指出皇帝不是教士且大主教有權革除其教籍。支持東正教的神學家寧願用「和諧」(symphon)來代替「國王兼牧首制度」。和諧的意思是指宗教和政治權力互相支持,教會讓信奉基督的領袖管理國家;但整個社會是由神眷顧的,國王是由神確立的。「國王兼牧首制度」的指控,是東西方教會分裂過程中一個重要事件。而當時的西方教會在數百年來,亦努力令教權高於政權。[3]

東正教徒佔世界各國人口比例一覽圖

[编辑] 教會

與天主教以教廷為領導中心的形式不同,東正教由一些稱爲「自主教會」或「自治教會」的地方教會組成。自主教會是東正教最高級別的獨立教會,所有自主教會均不受其他教會的管轄。東正教最早的四個自主教會位於羅馬帝國的四個重要的東方城市,即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耶路撒冷和安提阿。後來,俄羅斯正教會也取得了與它們同等的地位。比自主教會低一級的是東正教自治教會,它們由某一自主教會的領袖管轄。現在東正教共有15個自主教會。這些教會完全承認君士坦丁堡教會的君士坦丁堡牧首為普世大牧首地位,與其保持完全的共融。東正教的各個教會彼此在管理上獨立,但皆有著共同的信仰並且在聖禮上完全共融。

[编辑] 東正教各大聖統教會

  • 目前東正教15個自主教會:

各自主教會實際上都是平權的;然而按歷史榮譽順序排序如下:

  • 在東正教15個自主教會之下,又劃分自治教會。主要自治教會列表如下:
  • 君士坦丁堡正教會下設:

芬蘭正教會愛沙尼亞正教會

  • 耶路撒冷正教會下設:

西奈山正教會

  • 俄羅斯正教會下設:

拉脫維亞正教會摩爾多瓦正教會教化60%摩爾多瓦東正教徒、 烏克蘭正教會†(宗俄)、 西歐正教會†、 日本正教會†、 中國正教會†、

  • 羅馬尼亞正教會下設:

巴撒拉比亞正教會教化23%的摩爾多瓦東正教徒,有一百萬教民(2004)。該教會自1812年巴薩拉比亞被沙俄合并後,始終歸依於羅馬尼亞正教會之下。

  • 塞爾維亞正教會下設:

堊栗大主教正教會

[编辑] 西方禮東正教教會

西方禮東正教,是與普世東正教會共融,在聖餐禮儀中使用有酵餅成聖體,不使用信經中「和子」句,不承認羅馬教宗首席權及無誤論、聖母無原罪等天主教教義的使用西方禮儀(多為米蘭禮,高盧禮和脫利騰拉丁禮)的東正教會.

[编辑] 神學

一般來說,東正教派的神學和對於經卷的解釋都是遵循基督教興起初期所傳下來的典範。他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要繼續和延續基督傳給他最初使徒,以及使徒傳給早期教會僧侶的神學和信仰。神學上的創新往往帶來質疑;如果一個意見真的和最初的教會所教導的不同的話,那麼這意見很可能被視為異端邪說。然而進一步的詳細解說傳統神學是可以被接受的。

西方教會從不堅持要禁止圖像敬拜,而東方教會最後都放棄圖像敬拜。事實上,雙方為圖像敬拜都設立界線,並且訂立了規條。然而當這個問題引致教會與政府發生磨擦時,東西方教會的關係就受到嚴重傷害。726年,皇帝利奧三世頒發反圖像崇拜的命令,羅馬主教因而指斥他,導致皇帝報復,撤消羅馬對很多地方的管治權。羅馬在失去了寶貴的土地的同時,另外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影響到羅馬的地位,矛頭因而重新指向東方教會,指出其傾向國王兼教宗制度。皇帝干涉很多宗教的問題。[4]

[编辑] 教導

耶穌基督

本模板:查看  討論  編輯  歷史

[编辑] 基督

東正教相信耶穌為上帝聖父的聖子、全人類的救世主、「彌賽亞」、「基督」,降生成人,救贖萬民,免其受苦。

[编辑] 十誡

(耶穌總結摩西十誡的大意為你當全心、全靈、全意,愛你的上帝﹔應愛你的近人,如愛你自己)

  • 第一誡 曰吾乃爾主上帝,吾之外毋奉他主。
  • 第二誡 毋造捏偶像及凡天上地下土中水間,所有諸物之像,毋叩拜奉事之。
  • 第三誡 毋以上帝爾主之名而輕發
  • 第四誡 記憶以第七日為聖其。六日間任爾做工營爾諸務,而第七日乃屬上帝爾主。
  • 第五誡 孝敬爾父母則吉祥必及爾身而延壽於世。
  • 第六誡 毋殺人。
  • 第七誡 毋行邪淫。
  • 第八誡 毋偷盜。
  • 第九誡 毋妄證。
  • 第十誡 毋戀人妻毋貪人之宅屋田莊僕婢牛驢等並一切凡系人之物 。

[编辑] 四規

東正教基督徒信仰生活的規範,除上帝十誡外,尚有東正教會所立的教規。 教規共有四條:

  • 一、凡主日暨諸瞻禮之日宜上帝聽經祈禱。
  • 二、遵守聖教會所定齋期。
  • 三、解罪至少每年一次。
  • 四、領聖體血每年至少一次。

[编辑] 教義教理

東正教的教義是由聖經、聖傳兩部分組成。東正教把《聖經》作為基本經典,並且是教義的中心依據。《聖經》包括《舊約》和《新約》。聖傳指教會的傳統。包括大公會議的決議(前七次)、使徒遺訓、教父著作等等。

[编辑] 聖經

東正教和所有的基督宗教一樣,都是以聖經為經典。並作為教理的依據。但是東正教和天主教一樣都是把次經納入正典,稱為第二正典或次正典。因此東正教和新教的聖經不盡相同。正教會的舊約聖經卷目為50卷(包含不被天主教承認的4卷次經或合并在天主教舊約聖經中的個別篇目),新約聖經為27卷。目前中國的東正教會由於沒有進行聖經譯經等工作,舊有的文言文譯本亦不能廣泛使用。故中國東正教會目前同時使用天主教聖經中文譯本的思高本和新教聖經中文譯本的和合本上帝版這兩個版本的聖經。

[编辑] 聖傳

聖傳指教會的傳統。包括大公會議的決議(前七次)、使徒遺訓、教父著作、聖事禮儀、聖職聖品等等。正教會目前使用的是傳統的三階聖品制,即執事、神父、主教。關於教會曆法,東正教會使用儒略曆和格里高利曆作為教會曆法。

[编辑] 聖禮儀

部分系列
東方基督教
Christ icon.jpg
東方基督教

歷史
拜占庭帝國
十字軍東征
大公會議
基輔洗禮
東西教會大分裂
依據地區
東正教歷史
烏克蘭基督教歷史
亞洲東方基督教歷史

傳統
東方正統教會
科普特正教會
亞美尼亞使徒教會
敘利亞基督教
東方亞述教會
東方正教會
東方禮天主教會

聖餐與禮拜儀式
畫十字聖號
彌撒禮儀
聖像神學
苦行
禮披

神學
靜修 - 聖像
否性論 - 和子說
Miaphysitism - 基督一性說
聶斯脫里主義 - 神格化 - Theoria
Phronema - Philokalia
Praxis - 誕神女
Hypostasis - Ousia
Essence-Energies distinction

本模板:查看  討論  編輯  歷史

即「聖禮」,聖禮儀在東正教會中,佔重要的位置。透過「聖禮」信徒能與教會保持關係。「東正教的神學家認為,宗教儀式是教會對教徒思想發生影響和作用的重要手段。」[5]東正教與天主教一樣也有七大聖禮:受洗、塗聖油、受聖職、告解、婚配、終傅、聖體血。

聖體血聖事

又稱為「事奉聖禮」、「聖上帝事奉聖禮」或「聖餐禮」。是最重要的一項聖禮。東正教會每周日(主日)都會舉行一次聖體血。目前普世東正教會使用的事奉聖禮主要有:聖金口約翰侍奉聖禮、聖瓦西里侍奉聖禮、聖格里高利預祭(預先成聖)侍奉聖禮等。西方禮東正教會,多使用米蘭彌撒禮儀,高盧彌撒禮儀和脫利騰拉丁彌撒禮儀。西儀正教中使用脫利騰拉丁禮的教會在禮儀上幾乎與天主教無異,也把聖禮儀稱為彌撒,彌撒經文中也有托馬斯阿奎那的祈禱文.只是用有酵餅作為聖餐,沒有為羅馬教宗的祈禱文.

聖浸聖事

東正教的信徒受洗,都要浸到水中。因為東正教認為,浸到水裡可以洗除原罪和本罪,並且可以得到「上帝的恩惠」,因此再生,之後才有資格領受其它的聖禮。

堅振聖事

「聖油」需要經過主教祝聖之後才能被使用。塗聖油是表示「聖靈恩賜的印記」。這是在剛受洗後的施行的,為的是使新入教者堅定對三位一體上帝的信仰。

聖秩聖事

受聖職是當有人擔任神職時,所舉行的聖禮。

懺悔聖事

又稱為「告解」。當信徒有犯錯時,可以透過此行動能得贖罪的方式。東正教會規定:七歲兒童以上,需要先懺悔告解後,才可以領聖體血。

婚配聖事

透過一套儀式在教會內舉行婚禮。婚禮中有一個儀式名為加冠,即新人們被加冠為其未來家庭的國王與王后。

聖膏聖事

即終傅,在信徒臨終前所行的儀式,亦可以在信徒重病、遇到身體和心靈的考驗時使用。在信徒的眼、耳、口、鼻、臉頰、胸、手、腳塗抹聖油。目的是讓信徒可以免受病痛之苦,赦免罪過。臨終的信徒可以安心的進入天堂。

[编辑] 聖像畫

聖像畫,簡稱聖像,是指以畫像的方式表達神靈、聖者或神跡,為東正教的傳統藝術品。部份人會崇拜聖像,但亦有人反對聖像崇拜。

基督全能之主聖像畫
弗拉基米爾聖母聖像畫

[编辑] 祈禱(禱告)

東正教祈禱的靈修學的兩個最主要屬靈體驗,正教屬靈的體驗有兩個核心:心禱和默觀。心禱是使用《耶穌禱文》在去除一切雜念僅以懺悔之心進行逐步漸進的深入內心的最終與呼吸結合的祈禱方式,耶穌禱文東正教會中文翻譯的句式是:「主耶穌基督,上帝之子,憐憫我罪人。」東正教徒或使用特製的祈禱繩結或念珠進行詠念。 默觀是通過聖像和聖畫進行默觀祈禱。

[编辑] 組織

從最早的基督教會開始,教會(教堂)就散佈到不同的地方,每個地方的教會領導者就成了「主教」。其他受派的「長老」就成了「神父」,然後受派的「僕人」就成了「執事」。一個地區的最重要城市的主教有時候被稱為「大主教」,其他小一點的地方教會就會向大城市裡的教會尋求領導。

東方教派教會(東正教東方正統教會和東方禮天主教會)一直都允許結過婚的神父和執事,只是婚禮要在上任前完成。如果離婚或是成了鰥夫,神父和執事不能再婚,除非他們不再當神父和執事。主教一直都是不能結婚因為他們是從僧侶中選出來的。主教,神父和執事一直都是由男性擔任,女性是絕對不可以擔任這些聖職的。

不同的正教派教會間可以說是以共同的信仰和各種儀式聯繫起來,但是卻沒有政治上的從屬關係。

俄羅斯的正教教士一般不太重視教理與經典研究。重視的是儀典上的細節,俄羅斯的正教教士,分別是受戒教士與世俗教士。受戒教士必須入修道院過刻苦生活,不得結婚,教會的高層多由他們充任。後者地位較低,但可以結婚,他們在農村中不事生產,又與農奴一樣窮困,地位不高,因此常被嘲諷。

俄羅斯正教由金帳汗國可汗忙哥帖木兒發詔書,免其差役。俄羅斯大主教不再由拜占庭指派希臘人出任。由俄羅斯人出任,這時期是正教最自由的時代,也較前更強固。

[编辑] 宗派關系

[编辑] 正教會對宗教改革的態度

正教會並無經歷宗教改革。基督新教派教會對正教會的態度一直不明。雙方開始時維持著熱忱和友善的關係,但是基本的教條神學歧見仍見突顯,尤其是關於神聖傳統,聖靈/聖神由父子分出、自由意志、神聖預定、稱義(釋罪)、聖禮/聖事的數目、洗禮(正教會的「全部浸在水裡」相對於馬丁·路德的「用撒或是淋水」)以及是否要如同正教派的「在洗禮後馬上施行聖油禮聖餐禮/聖體聖事」,聖餐禮變動的意義以及使用未發酵的麵包,教會和大公會議的無錯誤,崇敬,盛宴,對聖者、聖者塑像遺物的祈禱,齋戒和其他教會的傳統。這些歧見使兩者最終停止來往。[來源請求]

[编辑] 教會媒體

[编辑] 政教關係

[编辑] 參考文獻

  1. ^ 比爾·奧斯丁著,《基督教發展史》,許建人、馬傑偉譯(香港:種子出版社,2002),159。
  2. ^ 比爾·奧斯丁著,《基督教發展史》,許建人、馬傑偉譯(香港:種子出版社,2002),159。
  3. ^ 比爾·奧斯丁著,《基督教發展史》,許建人、馬傑偉譯(香港:種子出版社,2002),160。
  4. ^ 比爾·奧斯丁著,《基督教發展史》,許建人、馬傑偉譯(香港:種子出版社,2002),163。
  5. ^ 樂峰著,《東正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神學出版社,2005),25。

[编辑] 參考書籍

  • 比爾·奧斯丁:《基督教發展史》。馬傑偉、許建人譯(香港,種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
  • 羅金聲:《東方教會史》(香港,香港聖書公會)
  • 華爾克:《基督教會史》。謝受靈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5)
  • John McMannners:《牛津基督教史》。張景龍等譯(貴州,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
  • 陶理:《基督教二千年史》。李伯明、林牧野譯(香港,海天書樓,1997)
  • 黃彼得:《認識基督教史略》(香港,金燈臺出版社,2005)
  • 莫菲特:《亞洲基督教史》。中國神學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編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0)

理察·哈里斯、亨利·梅爾-哈亭:《基督宗教簡明史》。晴天譯〔台灣,啟示出版社,2006〕第四章,p91-p124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參見


显示▼隐藏▲
  ·    ·  
基督教系列條目導航基督耶穌 基礎 聖經 神學 歷史傳統派系
列表 話題 聖職人員 非聖職人員 主題:基督教
 
童身胎 · 釘於十字架 · 復活 · 耶穌升天
P christianity.svg
 
教會 · 新立的約 · 十二使徒 · 神的國 · 年表 · 保羅 · 聖彼得
 
書卷 · 正典 · 舊約聖經 · 新約聖經 · 四福音書 · 偽經
 
救恩 · 洗禮 · 三位一體 · 聖父 · 聖子 · 聖靈 · 神學史 · 基督論 · 馬利亞論 · 護教學
 
 
显示▼隐藏▲公教

天主教會 · 獨立公教會 · 舊天主教會

显示▼隐藏▲新教

信義宗 · 歸正宗 · 浸信會 · 聖公宗 · 循道宗 · 重浸宗 ·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 福音派 · 聖潔運動 · 五旬節運動

显示▼隐藏▲東方基督教

正教會 · 東方正統教會 · 東方亞述教會 · 東儀天主教會

显示▼隐藏▲反對三位一體論

耶和華見證人 · 後期聖徒運動 · 一位論派 · 基督弟兄會 · 一位論五旬節派 · 基督堂教會

 
講道 · 禱告 ·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 · 與其他宗教 · 運動 · 音樂 · 禮拜儀式 · 教歷 · 象徵 · 藝術 · 批評
 
教宗 · 樞機主教 · 總主教 · 主教 · 神父 · 執事 · 牧師
 
 
显示▼隐藏▲
  ·    ·  
基督教神學
 
頁面分類
 
系統神學
聖經神學
 
基督論 · 聖靈論 · 三位一體 · 聖父 · 聖子(位格合一 · 道成肉身 · 耶穌 · 邏各斯 · 基督中心論) · 聖靈 · 上帝中心論 · 不變性 · 無動情性
 
創世 · 天使 · 天使等級 · 人論 · 墮天使 · 撒旦 · 神義論
 
 
 
 
末世論
 
歷史神學
 
實踐神學
 
教派傳統
显示▼隐藏▲東正教神學英語Eastern Orthodox Christian theology
否定神學 · Cataphatic theology · Economy · Essence–Energies · 和子說 · Gnomic will · Metousiosis · Phronema · Phyletism · Proskynesis · Sobornost · Symphonia · Tabor light · Theoria · Theosis · Theotokos
显示▼隐藏▲天主教神學英語Roman Catholic theology
Absolution · Apostolic succession · 聖母升天說 · Traditionalism · 大公會議 · 聖像畫敬奉 · 聖母無染原罪 · 贖罪券 · 嬰兒洗禮 · 基督教禮拜儀式 · 聖母論 · 彌撒 · Modernism · 自然法 · Papal infallibility · Priesthood · 煉獄 · Quartodecimanism · Real presence · Sacerdotalism · 聖禮 · 聖人 · Thomism · Transubstantiation · Ultramontanism
显示▼隐藏▲新教神學
普遍承認的新教神學
Adiaphora · Assurance · Believer's baptism · Priesthood of the believer
Theology of other protestant traditions: Faith healing · Glossolalia
聖公宗神學英語Anglican doctrine
Anglo-Catholicism · Evangelical Catholic · High church · Latitudinarian · Low church
阿民念主義 / 衛斯理主義英語Wesleyanism
Christian perfection · Conditional preservation of the saints · Imparted righteousness · Lordship salvation · Prevenient grace
信義宗神學英語Theology of Martin Luther
Two kingdoms · Loci Theologici · 十字架神學英語Theology of the Cross
Confessional Lutheran · Haugean · Lutheran Orthodoxy · Lutheran scholasticism · Neo-Lutheranism
加爾文主義
Free Grace theology · 神恩獨作 · 預定論 · 五個唯獨唯獨信心 · 唯獨恩典 · 唯獨聖經 · 一切榮耀歸於上帝 · 唯獨基督) · 取代論 · 全然敗壞 · 加爾文主義五要點
其他傳統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 Anabaptism · Dispensationalism · Evangelicalism · Fundamentalism · Messianic Judaism · Pentecostalism · Pietism · Restorationism
 
P christianity.svg 基督教主題首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文程(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