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 1904年- 2007年5月25日. 军职: 国民革命军第13兵团司令官. 孙元良- ...

300000.org

 

果然,張自忠徹底成了眾矢之的,成了叛徒、大漢奸、賣國賊的帶 ...

big5.huaxia.com

孫立人1901年出生於世家,他的父親孫熙澤是 ...

big5.china.com

何绍周抗战时中国远征军所有将领最后的结局. 何绍周——远征军第八军军长。

cul.shangdu.com

 

历史上真实的张灵甫将军. 为了调动国民党军队,迫使其分开,以便在运动战中将其 ...

news.powerapple.com

所在部队军长何绍周,师长熊绶春,团长程鹏,营长郑其衡,连长肖继成,排长郑绍清 ...

hudong.com

我国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是享年101岁的长寿老人。

122.227.170.78

[百岁春秋]—记爱国将领张学良
 
作者:宁波颐乐…    文章来源:本站转录    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12-3-27    
 

 

天若有情天亦老  

 

——记爱国将领张学良

  

    

 

我国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是享年101岁的长寿老人。他在常人难以忍受的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涯中,历尽磨难而精神始终不垮,身心始终健康,精力始终旺盛。  

张学良之所以长寿,首先是善于养心。他一生坎坷较多,甚至遭受沉重打击,但他心胸开阔,以天下为己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保持坦荡乐观的情绪。  

其次是坚持健身。他非常喜爱体育运动。30年代,他任东北大学校长时就经常到东大游泳池进行锻炼;他还喜欢跑步。黎明即起,每天跑步半小时,风雨无阻。在他长期被囚禁期间,也不忘每天必做自编的健身操。  

再次是注意养慧。他晚年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以素食为主,从不喝烈性酒。上午看书看报,中午必午睡,下午练书法,听音乐,生活极有规律。  

第四是爱情的慰藉。那是赵绮霞(赵四小姐)对他坚贞不渝的爱情。他被囚后,她放弃在香港的豪华生活,而投向偏僻的贵州山城,和张学良同度囚徒生活。她的到来,给焦虑苦闷的张学良带来巨大的安慰和鼓励,重新点燃起他生命的火花。赵绮霞对张学良温柔体贴,二人相依为命,相濡以沫,共度苦难春秋。  

 

 

文章录入:wpei306    责任编辑:wpei306 
 
  • 上一个文章: [百岁春秋]记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陈继良
  • 下一个文章: 补补自己
  • 我要留言】【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留言:(只显示最新10条。留言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抗战时中国远征军所有将领最后的结局

    2011-03-02 15:40:56 来源:新华网 Tag:中国远征军,孙立人 手机看商都
    更多 0

     

    何绍周 抗战时中国远征军所有将领最后的结局 

    何绍周——远征军第八军军长。

    1903年生,贵州兴义人,何应钦之侄子。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黄埔军校教导一团排长、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中尉副官,党军第一旅上尉参谋兼警卫连长,第一军第一师营长,北伐东路军总指挥部第一师第三团副团长,国民政府警卫师团长。1931年任财政部税警总团第二团团长。第一○三师独立第四旅旅长、副师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三师副师长、师长,1939年6月授陆军少将。1940年9月起任新编第十一军副军长,第八军副军长。1942年3月任第三战区第十集团军第八十八军军长。次年1月任中国远征军新编第八军军长。1944年5月任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八军军长。先后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上海抗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滇西抗战等。1946年起任第五集团军副总司令,云南警备总司令,西昌警备司令,国防部第四补训处处长,当选国民大会第一届代表。1948年9月授陆军中将。

    1949年初任第六编练司令部司令官兼第四十九军军长,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官。

    1949年11月18日离开部队往重庆,不久乘飞机往香港,经商蚀本,赌博又输去大半财产,后赴巴西靠橡胶种植园私产收人维持生计。七十年代随妻女移居美国,并加入美国籍。1980年9月6日因高血压病发作,从楼上摔倒下来,脑溢血中风,送到医院后不治逝世。

    史海:国军张灵甫七十四师覆灭的真正原因 (图)
    2011年02月06日 14:08 雕塑佛 浏览:750

    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兵力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企图先占领陕北和山东,再占领华北和东北,进而占领全中国。在山东战场,集重兵40余万,由顾祝同坐阵徐州指挥,分别由汤恩伯、王敬久、欧震组成3个机动兵团,沿临沂至泰安一线,齐头北进,企图一举歼灭华东野战军主力于沂蒙山区。为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陈毅、粟裕精心布阵,开始与之斗智斗勇。当时,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各部相当集中,为避免在进攻中被分割歼灭,采取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

     

     

    ~历史上真实的张灵甫将军

    为了调动国民党军队,迫使其分开,以便在运动战中将其各个击破,在1947年4月初到5月初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粟裕先后制定了5次调动国军的计划,指挥部队时南时北,忽东忽西,诱使其往返行军里程达1000公里以上,极大地消耗、迷惑了国民党军,终于导致第一兵团汤恩伯判断失误,认为陈毅、粟裕在他们强大军队的连续挤压下,已变得惊慌失措,不敢应战。于是,命令所辖各部发动全线进攻,以74师为主要突击力量,由淮阴出涟水,进入鲁南之临沂,担任开路先锋,向蒙阴进攻。为保证74师行动安全,汤恩伯还把黄百韬整编第25师、李天霞整编第 83师置其左右,翼护其行。74师很快就占领了郯城、新泰、蒙阴,于5月11日从垛庄占领黄鹿寨、三角山、杨家寨、孟良崮,前锋直指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所在地坦埠。由于国民党军队拟对华东野战军实施中央突破,担当中路主攻的74师态势势必稍形突出,这样就将原来在一条线上齐头并进的整编第2 5师、整编第83师稍微落在了后面,为华野围歼74师造成了有利战机,但在战役发起前此两翼部队距74师皆不到10公里。

    粟裕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情报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战局发展,决定以中央反突破对付国军的中央突破,采取正面反击、两翼楔入、断其退路和阻击各路援军的战法,将74师从国军重兵集团中割裂出来予以围歼。战机难得,稍纵即逝。决定围歼74师是陈、粟在很短时间内定下的决心,5月11日晚摸清74师动向,5月12日中午正式下达了围歼74师的作战命令。

    华东野战军以第1、第8纵队楔入整编74师的左右邻结合部位,迂回穿插,抢占芦山,以第6纵队赶至垛庄封闭合围口,断其退路以第4、第9纵队实施正面突击,而以第2、第7、第3、第10纵队分别阻击、箝制莱芜第5军、新泰整编第11师、河阳第7军和整编第48师。此时,第74师师长张灵甫很快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己的计划。

    不过,当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合围之势,但张灵甫凭其74师32000人的兵力及该师丰富的作战经验,只要向左或右方转进,便可与国民党军83师或25师靠近会合,因该师与这两个师都只相距不到10公里。一旦与其中一支会合,张灵甫的危险便会解除,粟裕指挥的解放军便不会那么容易能围歼74师了。更何况,国民党军40余万兵力大都在周边lOO多公里范围内,随时都会开过来。

    因此,在发现粟裕部队对其有合围之动向后,张灵甫不但没有迅速撤离,面对险情,他反而作出了“将计就计”的决策,将部队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主动让解放军来包围自己。张灵甫幻想让74师做一个“钓饵”,在解放军10多万大军围住他的同时,周边的40多万国民党军则从外面又反包围解放军。

    张灵甫相信,周边几十万国民党军,近则只有不到10公里,远也不过100多公里,他们开到这孟良崮,最多不过是一两天的时间。而凭74师的强大军事实力与孟良崮的险要山势,在此坚守一两天不成问题。他认为,只要四面的国民党军一围过来,他的74师不但能解围,更能实现“中心开花”的效果,使国民党军创造出在孟良崮围歼陈毅、粟裕的华东解放军的大捷奇迹。

    可见,张之主动被围,目的在于牵制粟裕主力,使外围黄百韬、李天霞等部40余万军队对解放军形成更大的反包围。因为从距离上来看,两天之内,其援军完全可以到达孟良崮。

    张灵甫将部队一拉上孟良崮,这场战役的性质及其意义就发生了重大变化。蒋介石立刻明白了张灵甫“中心开花”的用意,看清了这是个同陈毅、粟裕统率的华东解放军决战的绝好时机,他高兴地说“抓住山东共军主力,实为难得之良机,务必奏奇功于一役。”于是,他一方面命令张灵甫坚守阵地,吸引解放军主力,另一方面严令孟良崮周围的10个整编师,特别是李天霞、黄伯韬的部队尽力支援整编74师,以期内外夹击,聚歼华东解放军于孟良崮地区。

    从上可见,华东野战军在陈、粟精心指挥下,高度机动,与国民党军“耍龙灯”式周旋,终于创造出包围74师的有利战机。

    上一页 1 3
    抗战期间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全名单:

    蒋光鼐: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战争。
    蔡廷锴: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战争。
    张治中: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战争。
    沈光汉: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战争。
    毛维寿: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战争。
    区寿年: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战争。
    俞济时: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战争。
    戴戟: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战争。
    翁照垣 ,第19路军旅长,1932年因一二八事变获勋
    谭启秀 ,第19路军旅长,1932年因一二八事变获勋
    张炎 ,第19路军旅长,1932年因一二八事变获勋
    钱伦体
    宋哲元,第29军军长,1933年因长城抗战获勋
    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1933年因长城抗战获勋
    黄杰 ,第2师师长,1933年因长城抗战获勋
    关麟征,第25师师长,1933年因长城抗战获勋
    刘戡 ,第83师师长,1933年因长城抗战获勋
    张维藩
    冯治安
    张自忠
    刘汝明
    黄光华
    董英斌
    李振唐
    刘多荃
    沈克
    杨正治
    张廷枢
    李福和
    牛元峰
    喻建章
    张耀明
    王治邦
    黄维纲
    李曾志
    刘世荣
    田泽民
    牟中珩
    张熙光
    邓玉琢
    王佑之
    赵镇藩
    司徒洛
    熊正平
    张文清
    何蕃
    黄心培
    邱立亭
    王理寰
    王长江
    贾凤鸣
    赖汝雄
    徐庭瑶
    谢晋元 :1937年,留守四行仓库。
    杨瑞符
    林伟俦
    刘嘉树
    孙连仲
    汤恩伯
    田镇南
    冯安邦
    黄樵松
    张金照
    池峰城
    吴鹏举
    张广浓
    李福林
    门炳岳
    王仲廉
    陈林达
    安德馨
    张伦林
    张定世
    庞炳勋
    耿志介
    傅作义
    罗卓英
    王耀武
    薛岳
    李玉堂
    周志开
    陈诚
    吴奇伟
    方天
    罗广文
    胡琏
    阎锡山
    李宗仁
    何应钦
    陈初如
    程潜
    白崇禧
    徐永昌
    陈绍宽
    俞飞鹏
    卫立煌
    葛先才
    郭忏
    周庆祥
    周至柔
    张廷孟
    王叔铭
    毛邦初
    王育根(空军,中美混合航空队上校队长)
    张省三(空军)
    李礩
    顾兆祥
    高又新
    郑洞国
    霍揆彰
    何绍周
    孙立人
    萧毅肃
    周福成
    王凌云
    廖耀湘
    王光炜
    谢梦熊
    赵发笔
    张其昌
    方先觉
    饶少伟
    黄琪翔
    宋希濂
    钟松
    钟彬渝
    毛芝荃
    黄中权
    商震
    董其武
    陈纳德:美国人
    魏德迈:美国人
    史迪威:美国人
    马歇尔:美国人
    黄百韬
    彭孟缉
    蒋宋美龄
    回答:2009-10-23 22:24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到底是誰害死了張自忠圖
     

    02/03/2008/13:23 華夏經緯網

     

     

    張自忠

     

    2007年)516,是張自忠中將隕于湖北的忌日,算起來已有67年。在漫長的67年中間,很少有人探究過,到底是誰害死了張將軍。答案似乎非常簡單,不用細想,當然是日本人!

     

    這個結論固然不錯,沒有日軍入侵,張自忠可以做一位和平軍人,無人可以置他于死地。但是,即便是日本人長驅直入,打到了華中,張將軍就一定會隕命前線嗎?要知道,張自忠貴為中將,高居第5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之重職,是第33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55軍、第59軍、第77軍,其中第59軍軍長一直由其兼任,但他卻只帶著兩個團,孤軍深入,投入日軍重重圍困,壯烈取死。這其中很關鍵的一個問題是,他的軍階太高,職位太顯赫,他完全可以坐鎮大本營,免於一死,為抗戰立更大的戰功。

     

    那麼,是什麼迫使張將軍義無返顧地邁向死地,決定以壯烈殉國終其一生?

     

    只要翻一翻歷史資料,不難看出,逼死張將軍的,是公眾輿論。

     

    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把民意和公眾輿論捧得太高,以至現在談起來自大眾的聲音,依然帶有神聖感。實際上,輿論學公認,來自公眾的聲音帶有致命缺陷。比如,它常常以成見為基礎,具有太多的想當然的非專業判斷,下結論草率而不負責任,對下過的結論又會很快忘掉……這些公眾輿論的種種缺憾,對於發出聲音的公眾而言是一種發泄,很痛快,酣暢淋漓,但對於當事人,常常苦不堪言,有口難辯。最後,聲討者很快忘記了聲討,忙自己的事情去了,但被聲討的人卻一生無法醫治心底的創傷。

     

    張自忠,正是這樣一位蒙冤的將軍,他必須以死來清潔自己的榮譽。

     

    提起這件事,今天的人,恐怕很難想像,像張自忠這樣的肝膽忠烈,在他尚未成為“民族英雄”之前,也會被沒腦憤青痛罵為“華北特號漢奸”。

     

    30年代中期,日本為確保“滿洲國”的軍事安全,防止蔣中正突然收復東四省,便要求在華北建立“非軍事緩衝區”,日軍北撤,國民革命軍南撤,所有駐防退出華北。經過艱苦的談判,雙方協議,華北只留駐一支軍隊,這就是宋哲元中將駐守京津的第29軍,其中第38師師長便是張自忠少將。

     

     

     

    張自忠

     

    那個時候,蔣中正給這支軍隊的訓令是,“忍辱負重”,不主動打仗,也不放棄華北,與日軍做長期週旋。可問題是,這支軍隊,一直視日軍為死敵,比如馮治安師長,有事沒事都想找日本人麻煩,一心想把事情鬧大,發泄心中的淤憤。宋哲元也是這麼一個人,看著日本人就彆扭,根本不想跟他們多說話。所以,在全軍高級將領中,惟有張自忠儒雅週詳,他沉默寡言,身高180,相貌酷似周恩來中將,不僅革命軍官兵敬仰他,日本軍政也很喜歡他。於是,在華北危亡的複雜局面中,張自忠被先後任命為察哈爾省主席和天津市長,艱難維繫著苦澀的和平,不能得罪日本人,不能丟中國人的臉。對於一個具有高度民族自尊心的人,這種內心痛苦,可想而知。

     

    這一切,在外人看來,完全是另一番圖景。

     

    大家只是看到,第29軍全軍將士對日本人全都橫眉立目,惟有張自忠一人,竟與日軍保持往來,甚至應邀去日本訪問,而且受到歡迎和敬重。於是輿論沸沸颺颺,說張自忠與日本訂了“密約”,日本人贈其鉅款,還送給他一個美人兒。

     

    這種時候,人們會忘記就在幾年前,張將軍曾擔任喜峰口戰役的前線總指揮,令大刀隊夜襲敵營,砍下數百日軍的頭顱。為此,還有了《大刀進行曲》這首歌,當年膾炙人口。後來,這首歌被全面修改歌詞,變成了歌頌東北義勇軍和全國老百姓,殊不知,當年它是獻給第29軍大刀隊的,第2句歌詞不是“全國愛國的同胞們”,而是“29軍的兄弟們”。

     

    那個時候,張自忠是抗戰英雄,但一晃就變成了嫌疑漢奸。

     

    對於張自忠全面的誤解,是盧溝橋事變之後。為了保全戰鬥實力,第29軍奉命南撤保定,以取得緊急北上的5個甲種師的支援。與此同時,為了疏散和安置沒能隨軍撤離的軍人家眷,為了京津不受重大損失,也為了收殮沙場上的官兵屍體,宋哲元任命張自忠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北京市長,與敵敷衍,拖延時間。

     

    這一次,沉默寡言的張將軍落淚了,他對秦德純副軍長說:“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漢奸了。”

     

    這樣的事,歷史上是有先例的,而且從無例外。

     

    曾國藩為國效力終生,臨死前被迫去處理“天津教案”,頓時成了“漢奸”。

     

    李鴻章扶國于危難,臨死前簽署“辛醜條約”,當即成了“賣國賊”。

     

    我們這個民族,是很講究面子的,寧可玉碎,不為瓦全,而且無論先前你做過什麼,無論你是不是忍辱負重地代表民族最終利益,只要你與民族敵人週旋,搞了緩兵之計,公眾輿論就再也不會放過你,甚至永遠不會放過你的後人。

     

     

     

    張自忠

     

    果然,張自忠徹底成了眾矢之的,成了叛徒、大漢奸、賣國賊的帶名詞。1937年後半年的報紙,多在痛罵他“賣國變節”,一律稱之為“張逆自忠”。那時的中國文人,凡喜歡發表言論的,沒有誰沒罵過張自忠。一些大報用醒目的大標題配文,諷刺張將軍“自以為忠”,其實是“張邦昌之後”。928,《大公報》發表《勉北方軍人》,頌揚老將段祺瑞和吳佩孚具有民族氣節,而把張自忠與漢奸殷汝耕名列一處。

     

    “在北方軍人的老輩中,便有堅貞不移的典型。段祺瑞先生當日不受日閥的劫持,輕車南下,以民國耆老死於瀘上,那是北方軍人的光輝。最近北平淪陷之後,江朝宗遊說吳子玉先生,謂願擁戴他做北方的領袖,經吳先生予以斷然拒絕。這種凜然的節操,才不愧是北方軍人的典型。願北方軍人都仰慕段、吳兩先生的風範,給國家保持浩然正氣,萬不要學鮮廉寡恥的殷汝耕及自作聰明的張自忠!”

     

    當年的《大公報》類似於今天的《南方週末》,完全是民意代表,從不與政府保持一致,被視為社會的良知,可想而知,當年它的公眾影響力比《南方週末》和《北京青年報》加起來還要大,其連篇累牘地鞭撻張自忠,效果可知。好在張自忠比曾國藩和李鴻章幸運,他只有46歲,他有充分的時間去改變公眾看法,最有效的辦法便是,“粉身碎骨,以事實曲直于天下”。

     

    在一片痛罵聲中,張自忠始終緘默著,週旋著,估算著第29軍向目的地有續撤離的時間,努力使京津免於屠城。等到日軍要求他通電反蔣,他已完成宋哲元交給他的任務,他便斷然拒絕,隨後稱病,躲進德國醫院,然後騎車逃往天津,再換乘英國輪船去青島,至濟南,企圖轉道南京。

     

    在濟南時,張自忠被山東省主席韓復渠上將拘押,韓主席叫來秦德純,另派一位大員,一同押解張自忠去南京侯審。在韓復渠看來,張自忠的確是漢奸,必須懲辦。

     

    張自忠被押上火車時,京滬各大報紙皆發電訊,報道“張逆自忠今日解京訊辦”,連車次也做了詳報,所以火車一進徐州站,秦德純忽然發現打著白旗的學生包圍上來,急忙令張將軍躲到廁所裏,張將軍自問無愧,不肯,被秦德純推了進去,隨手把門鎖上。學生衝上車,咆哮著要抓“漢奸張自忠”,秦德純頗費一番口舌,才把憤怒的學生騙下火車。

     

    這件事,對張將軍的刺激極大,讓他清醒地知道了自己的公眾形象。

     

     

     

    張自忠

     

    拘押濟南期間,張將軍曾給同事和部下寫信說——

     

    “社會方面頗有不諒解之際,務望諸兄振奮精神,激發勇氣,誓掃敵氛,還我河山。非如此不能救國,不能自救,並不能見諒于國人。事實勝於雄辯,必死而後能生。”

     

    “必死而後能生”,為了清掃自己毀譽,張將軍想到了由死而生。

     

    也就是從那時起,“死”這個字,頻繁出現在張將軍的筆端。

     

    到了南京,張自忠見到蔣中正,心頭懸垂的石頭落了地。蔣中正相信張自忠是愛國的,勸說他放寬心,好好修養。張自忠大為感動,在解除拘押回寓所的路上,他含著淚,對秦德純說:“如果委員長令我回部隊,我一定誓死以報領袖,誓死以報國家。”

     

    在張自忠看來,蔣中正給他的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用來證明自己不是漢奸。

     

    如果沒有這個機會,他將遺臭萬年,所以他對蔣中正心懷感激。

     

    1938年,張自忠代理第59軍軍長,歸隊當天,他又一次落淚,對著同樣擔負著漢奸惡名的老部下說:“今日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死的地方。”

     

    為什麼說得這麼狠?因為張自忠是不能打敗仗的!一個被疑為“華北特號漢奸”的人,從一開始便失去了可以撤退可以打敗仗的權利,他只能勇往直前,痛擊日軍。

     

    張將軍做得不錯。在徐州會戰中,他痛殲板垣師團兩個聯隊,並銜尾急追,日進60公里,取得“臨沂大捷”,坂垣徵四郎數次羞得要自殺。在武漢會戰之後,他以一對十,擊斃日軍3位聯隊長,殲敵13千人,最終挫敵潰退,贏得“鄂北大捷”。不久,張將軍再次猛衝猛打,取得“襄東大捷”。

     

    不過,即使軍功在身,為民族獨立而死和為洗清自己而死,這兩種死念依然纏繞在張自忠的心底。為奪取“鄂北大捷”,張自忠計劃夜襲鐘祥日軍總部,行動前,他再次提到: “人總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轉眼就過去了。但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為國家為民族而死就重於泰山,否則輕如鴻毛。”當然,他勝利了,但他沒有死,所以老百姓和記者都已承認他確實很能打仗,可要說他是民族英雄,似乎還差得遠。

     

     

     

    史沫特萊

     

    這其間,美國記者史沫特萊趕到鐘祥縣,來採訪張自忠。但像絕大多數記者一樣,史沫特萊對張司令的印象並不好,認為他至少曾經做過漢奸,現在不過是將功補過罷了。在採訪中,史沫特萊問到“偽軍”問題時,張自忠非常敏感,不再說話了。或許,他感到很憤怒,已經打了這麼多大仗勝仗,投降問題卻依然包圍著他。

     

    史沫特萊無法理解張自忠的沉默,認為是羞愧和面子使然,而對於張自忠來說,沉默是他唯一的選擇。就像史沫特萊一樣,輿論仍然認為,張自忠的勝仗,不過是彌補過去做漢奸的罪過,只有張將軍自己知道,他從未做過漢奸,但他必須用壯烈的死來證明。

     

    1940年,日軍集中30萬兵力,猛攻湖北襄樊,張自忠的機會終於來了。

     

    張自忠在襄河東岸打了1場勝仗,撤回西岸,與敵對峙。此時,他的第 33集團軍只有3個團的兵力在此,其他部隊分散在各個隘口,不能抽調,但張將軍不知為什麼,非要再渡襄河,去打敵人的重兵。即便如此,張自忠作為中將總司令,不管怎麼個打法,他本人都沒必要親率小股部隊外出冒險,但他不顧部下再三勸說,非要堅持讓馮治安副總司令留守,自己率區區兩個團渡河作戰。

     

    51,他動員第59軍高層,共同為國赴死。

     

    “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致于亡于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56,張自忠給馮治安發出最後一封信,這基本是一份軍事遺囑。

     

    “因為戰區全面戰事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後,如能與38D179D取得聯絡,即率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

     

    信發,張自忠帶兵渡河,義無返顧。

     

    張將軍平素生活簡樸,從來只穿土布軍裝,與下級軍官無異,但這一次出征,將軍一反常態,竟穿上了黃呢軍裝。這讓送行的人非常吃驚,他們後來才明白,他們的總司令已經做好了回不來的準備。

     

    514,張自忠將日軍第13師團攔腰切斷,日軍兵力是自己的1倍半,但張自忠毫不畏懼,屢次下令衝鋒。

     

    日軍屢屢受挫,奇怪這支中國軍隊何以如此倔強,獲悉是張自忠親自帶隊,15日便大舉增兵,以1萬兵力,分南北兩路,夾擊包圍張自忠,以期剷除心患。

     

     

     

    張自忠

     

    516,張將軍布陣十里長山,日軍以飛機和大炮配合轟擊,彈如雨下,革命軍陣變成一片火海。張自忠身材高大,穿著耀眼的黃呢軍裝,目標明顯,日軍更是從3個方向,用交叉火力,向他那裏射擊。

     

    中午,張將軍左臂中彈,但他堅持著,給第5戰區司令部寫下最後一份報告。然後,他告訴副官:“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

     

    此時,日軍包圍圈尚有東北角一個缺口,但誰都可以突圍,惟張將軍是沒有權力撤退的,他不能因為做逃兵而勾起公眾豐富的聯想,於是,他讓蘇聯顧問和文藝兵衝出了缺口。

     

    下午3點,張將軍腰部中彈,右肩右腿被炮彈皮炸傷,只能臥地指揮。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將軍又中3彈,卻猛然站起,被身後的日本兵射殺,另一名日本兵跑上前去,將槍托擊碎他的頭顱,把刺刀插進他的腹部……

     

    這一刻,張將軍知道,他絕對不再是漢奸了,他將是永遠的民族英雄。

     

    日軍發現將軍衣兜裏的金筆刻著“張自忠”3字,大為震驚,立即列隊脫帽,行軍禮致敬,最後用棺木盛殮,豎起“支那大將軍張自忠”靈牌。不知道日軍這麼做,是因為崇敬將軍忠勇,還是依然像過去一樣喜歡他的儒雅親善。

     

    蔣中正聞訊後,非常生氣,他不明白為什麼總司令戰死,副總司令、軍長、師長反倒一個也沒死,不知道這仗到底是怎麼打的。他哪曉得,張自忠的死,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陣亡,他是在涅磐,是要用壯烈殉國告訴國人,為了民族,他可以視死如歸。

     

     

     

    張自忠將軍墓

     

    張將軍的屍體從日軍修建的墳塋中啟出,運至宜昌,停靈東山寺,數萬宜昌人不期而集,悲傷之情,溢於言表。但除了痛恨日軍之外,他們是否為錯怪過這位忠烈感到深深的內疚?靈櫬沿長江逆流送抵重慶,儲奇門碼頭人山人海,10萬人前來憑吊,而這些人,又有多少當初沒罵過張自忠呢?好在這個時候,他們終於明白了,棺材裏的人是真正的英雄,但誰為他的死承擔責任呢,報社和公眾輿論會一致憤怒地說,該死的日本人!

     

    這至關重要的慘烈一死,掃蕩了將軍身上的所有榮譽陰霾,使張將軍在所有後人、在國民黨那裏、在共產 黨那裏,都成了名垂千古的民族忠烈。

     

    528,國民政府舉行隆重葬禮,蔣中正題寫“勳烈常昭”,追授他為陸軍上將,使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陣營戰死的最高將領。

     

    815,延安舉行隆重的追悼會,毛澤東題寫“盡忠報國”,使之日後成為新中國追認的“革命烈士”。

     

    這便是張將軍困居濟南時所寫,“必死而後能生”。從此,媒體開始專心致志地描繪張將軍從小就是民族英雄,史沫特萊由震驚轉為內疚,稱張自忠是“有良心的將軍”,大眾也完全忘記了張將軍曾是他們由衷唾棄的“華北特號漢奸”。

     

    《領導文萃》

      
    發送給好友】【列印】【關閉窗口
    相關報道
    ·北京名人故居:張自忠路23號孫中山行館的來歷
    ·張自忠將軍衣冠墓
    ·張自忠將軍墓
    ·張自忠將軍殉國處
    ·抗日將軍張自忠
    ·抗戰館千人紀念抗戰勝利62週年 張自忠女兒參加

    全國抗戰爆發後,張自忠猶如蛟龍出水,猛虎出柙, ...

    data.book.hexun.com.tw

    全國抗戰爆發後,張自忠猶如蛟龍出水,猛虎出柙, ...

    data.book.hexun.com.tw

     

    張自忠 盡忠報國的抗日英雄(1)

    作者:聚生,張冰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和訊讀書
      



      1935年,時任察哈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的張自忠。

      張自忠,字藎忱,1891年出生於山東臨清。他是個天生的軍人,早年就讀於天津北洋法政學堂,卻因對軍事興趣濃厚而投筆從戎,參加了馮玉祥的西北軍,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

      在西北軍中張自忠以治軍嚴厲著稱,綽號“張扒皮”。1930年中原大戰後,馮玉祥軍事集團被瓦解,張自忠所部被蔣介石收編。

      1931年後,張自忠曾任第二十九軍第三十八師師長、第五十九軍軍長、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等職。1933年,張自忠率部在喜峰口大敗日軍,名聲大震。這是他抗日歷史的起點。

      



      1933年,蔣介石在保定與二十九軍將領合影。左起:張自忠、宋哲元、蔣介石、楊永泰、馮治安。

      全國抗戰爆發後,張自忠猶如蛟龍出水,猛虎出柙,歷經淮河、臨沂、徐州、潢川、隨棗及冬季攻勢諸戰役,攻銳守堅,所向披靡,建立赫赫威名,官至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同時,張自忠也作為一個厲害的敵手而備受日軍欽敬,被他們尊之為“活關公”、“現代關公”。

      盧溝橋事變之前,張自忠身為天津市長曾受命辦理對日交涉並率團訪問過日本,受到國人誤解;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二十九軍撤出北平,張自忠又受命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北平市市長,留平緩衝,更被輿論誤解為逼宮奪權,附敵為逆。在國人的眼中,張自忠簡直成了漢奸親日派。國民政府還一度發布命令,將張自忠撤職查辦。

      抗日戰場上的赫赫戰功,逐漸消去了人們對張自忠的誤解;但往昔的罪名仍糾纏在他的心頭,使他難以釋懷。

      1937年,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後,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鋒直指徐州,誌在奪取這一戰略要地。1938年 3月,日軍投入七八萬兵力,分兩路向徐州東北的臺兒莊進發。待至臨沂、滕縣時,同中國軍隊發生了激烈的戰鬥。當時守衛臨沂的是龐炳勛的第三軍團。由於實力過於懸殊,傷亡慘重,龐部急待援軍。張自忠奉調率第五十九軍以一晝夜 180裏的速度及時趕來增援。張自忠與龐炳勛原是宿仇,但他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擯棄個人恩怨,率部與龐部協力作戰。敵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配合坦克、裝甲車發起進攻。張自忠以“拼死殺敵”“報祖國於萬一”的決心,與敵激戰,反復肉搏。經過數天鏖戰,重創敵軍,包括前來增援的阪本旅團,取得臨沂大捷,保證了臺兒莊大戰的勝利。

      



      1936年,張自忠在天津市市長任上的戎裝照。

      



      1938年,時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

      1938年 8月 14日,毛澤東致信張自忠,呼籲組成抗日聯合戰線,並告以派同誌前去拜謁,“乞賜接洽,如承不棄,予以具體進行辦法。”

      1939年夏,張自忠在重慶接受《大剛報》記者采訪時曾神色凝重地說:“我張自忠絕不是韓復榘,他日流血沙場,馬革裹屍,你們始知我取字'藎忱'之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文程(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