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孝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鄭孝胥
鄭孝胥

第1任滿洲國國務總理大臣
任期
1932年3月9日 – 1935年3月
前任
繼任 張景惠

出生 1860年5月2日
清朝大清帝國江蘇蘇州
逝世 1938年03月28日 (77歲)
Flag of Manchukuo.svg滿洲國新京

鄭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3月28日),蘇龕海藏中國福建省閩縣(今福州)人。他是清朝的改革派政治家,亦是滿洲國建國的參與者之一,後出任滿洲國國務總理

目錄

 [隐藏

[编辑] 生平簡歷

鄭孝胥為翰林鄭守廉之子。早年中舉,歷任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鄭孝胥曾參與戊戌變法,與唐才常有過交往;立憲運動時期,鄭孝胥也曾經參加上海商務印書館、上海儲蓄銀行的創建以及新式教育的推動等。1908年,鄭孝胥受岑春煊派遣,出任預備立憲公會會長,要求清廷儘速召開國會。

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鄭孝胥以遺老自居,後擔任溥儀的內務大臣與顧問。鄭孝胥早年在清廷駐日本大使館做書記官,由此與日本人關係密切,在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他一手安排溥儀住進日本使館。1925年隨溥儀從北京潛逃至天津日租界。與日本方面也多有接觸,致力於溥儀的復辟。

1925年隨溥儀從北京潛逃至天津日租界。鄭一直致力於溥儀的復辟,他提出,先通過日本建立一個政權,然後積極推動國際列強共管,這類計劃若能實現,大清複位時機就到了。他曾在日記中寫到:

自古中興之主,必借兵力。今則海內大亂,日久莫能安戢,列國通不得已,乃遣兵自保其商業。他日非為中國置一賢主,則將啟爭端,其禍益大。故今日皇上欲圖中興,不必待兵力也,但使聖德令名彰於中外,必有人人慾以為君之日。

1931年滿洲事變之後,鄭孝胥勸說溥儀前往滿洲,並且與日本方面達成建立滿洲國的協議,並負責起草滿洲國國歌與《建國宣言》。

1932年3月8日,鄭孝胥隨溥儀登上前往長春的列車。3月9日,溥儀舉行了就職典禮。滿洲國成立後,鄭孝胥出任國務總理兼陸軍大臣、文教部長,並且與日本關東軍代表武藤信義簽定《日滿議定書》,承認日本在滿洲國的特殊地位與駐軍權。此內閣雖然各部總長都是中國人,但實權卻掌握在日方,面對此現實,鄭不得不感慨:「何事與人說時命,殘年由遣待蒼茫。」

鄭孝胥後來反對日本方面對滿洲國的壓制;1938年新京(今長春)過世。4月,滿洲國予以國葬。

[编辑] 文學成就

Zheng Xiaoxu2.JPG

鄭孝胥個人修養有兩方面傑出的才能,一是古體詩,二是書法。古體詩在清末民初,與陳三立比肩的唯有鄭孝胥。為詩壇「同光體」倡導者之一。

近現代兩大書法家,即北于南鄭。于乃于右任,鄭便是鄭孝胥。書法工楷、隸火,尤善楷書,取徑歐陽詢蘇軾,而得力於北魏碑版。所作字勢偏長而蒼勁朴茂。

[编辑] 三共論

鄭孝胥在上個世紀20年代初曾有如下預言:「大清亡於共和,共和亡於共產,共產亡於共管」。

[编辑] 遺物

1921年,鄭孝胥為悼念乃木希典而作詩。詩碑現存於青島博物館。[1]博物館將碑體斜立,以示對鄭和乃木的反感。

[编辑] 家庭與其他

[编辑] 參考文獻

  1. ^ http://cwdhf.blog.hexun.com/19795785_d.html

[编辑] 外部連結

前任:
首任
滿洲國國務總理大臣
任職期間:1932年1935年
繼任:
張景惠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有不少可靠来源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李叔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弘一大師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李叔同 (弘一)

弘一法師晚年照片
出生 1880年10月23日
 大清直隸省天津市
逝世 1942年10月13日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福建省泉州市
職業 中國書法家、文學家和著名僧人

李叔同(1880年-1942年),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出家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生於天津河北,祖籍山西洪洞,民初遷到天津,因其生母本為浙江平湖農家女,故後來李叔同奉母南遷上海,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紀念其先母。精通繪畫音樂戲劇書法篆刻和詩詞,為現代中國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中興佛教南山律宗,為著名的佛教僧侶。

目錄

 [隐藏

[编辑] 生平

父親李世珍是清同治四年進士,官任吏部主事,又是天津大鹽商,還兼營銀號,家財萬貫。李叔同為其三姨太所生。在李叔同5歲那年,他父親去世。1898年他到上海,參與「上海書畫公會」、「滬學會」,曾就讀於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1905年東渡日本,留學於東京美術學校和音樂學校(東京藝術大學前身),專攻西洋繪畫和音樂。1906年與同學曾孝谷創辦業餘話劇團體「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開中國話劇之先河。1910年攜日本妻子福基回國[1],任天津北洋高等工業學堂、直隸模範工業學堂教員。翌年任上海城東女子學校音樂教員。1912年任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美術教師。1915年應江謙之聘,執教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國立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教授圖畫、音樂;兼教於浙江兩級師範。

拆遷之前的天津李叔同故居

1918年於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吃素念佛,弘揚律宗,著有《南山律在家備覽》。出家後的弘一法師,在藝術方面,只保留了書法,其書法質樸無華,獨具一格。

1942年弘一法師在福建泉州開元寺圓寂。

「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中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趙朴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 一輪圓月耀天心。」

弘一法師之塔

[编辑] 在文學和藝術上的部分作品

畫冊

  • 《樂石集》
  • 《李叔同印存》
  • 護生畫集》(與豐子愷等合作,弘一題詩)

論文

  • 《圖畫修得法》
  • 《水彩畫法說略》

填詞

作曲

  • 歌曲《三寶歌》(釋太虛詞)
  • 南京大學校歌《大哉一誠天下動》(江謙詞)

[编辑] 相關的影視作品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參見

Commons-logo.svg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编辑] 注釋

  1. ^ 福基是李叔同的庶妻,李叔同日本房東的女兒。當年,也是第一個願意給李叔同做裸體模特的女人。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可靠来源很少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潘漢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潘漢年

潘漢年(1906年1月18日-1977年4月14日),江蘇宜興歸徑鄉陸平村人,中共著名特工,作家,蒙冤而死,是一個傳奇人物。

[编辑] 生平

潘漢年父潘莘臣,開私塾,一度被選為宜興縣議員。潘漢年早年在和橋鎮彭城中學和武進縣延陵公學讀中學。1924年秋到無錫國學專修館學習。1925年闖上海,任上海中華書局《小朋友》周刊的助理編輯,並從事業餘文學創作,參加創造社,1925年夏參加中共,1926年底應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邀請赴南昌編輯《革命軍日報》,後任總編輯,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宣傳科科長。

國共分裂後,赴上海,任「江蘇省委上海文化工作黨團」幹事會書記。1928年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左翼文化總同盟中共黨組書記。1933年夏,離滬進入江西中央蘇區,任中共中央局宣傳部部長、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兼地方工作部部長等。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2月紅軍二渡赤水後,他與陳雲先後離開長征隊伍赴上海,以恢復同共產國際的聯繫。8月他和陳雲一起經海參崴到達莫斯科。任中共代表與國民黨駐蘇大使館武官鄧文儀秘密會談。

1937年9月,任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主任。上海淪陷後,撤往香港。1938年9月,潘漢年回延安任中共中央社會部副部長。1939年赴港從事情報工作。1940年獲悉德偷襲蘇俄的巴巴羅薩計劃,1941年底曾獲悉日軍珍珠港計劃,呈報中央後未及時通知美國。[來源請求]太平洋戰爭爆發,從香港轉移到皖南根據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與陳雲在上海等地領導對敵地下鬥爭和開展統戰工作。在1944年四月侵華日軍增兵五十萬攻擊中國的一號作戰計劃,潘提早偵知獲得珍貴情報,讓延安方面幾乎未受日軍攻擊,貢獻延安至巨。

潘漢年於1943年攜帶中共中央正式文件開始著手和岡村寧次以及在南京的汪偽政權談判締約,潘漢年與新四軍政委饒漱石、情報部長楊帆到達南京後,希望與南京偽國民政府聯繫簽約,商談夾擊國民政府及其軍事力量的具體步驟和措施,結果竟遭到汪精衛的拒絕。[1]

抗戰期間在李士群安排下與汪精衛會面,在上海期間,潘漢年還由李士群介紹會見了他的軍事顧問、日本華中派遣軍謀略課長都甲大佐。會見中,他們各自說明了自己的看法,就日軍與新四軍和平共存互不侵犯達成初步共識[2]。然這一行為背後是否得到中共中央授意尚無確鑿證據,相關爭論也頗多。這一事件日後成為其毛澤東判定其有「內奸」罪行的重要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社會部部長和統戰部部長、上海市委副書記和第三書記、上海市副市長。

1955年3月15日赴京參加中央會議,4月2日向陳毅談了當年會見汪精衛一事,4月3日遭毛澤東下令秘密逮捕。1963年2月3日送往北京公安局團河勞改農場,1963年6月因「內奸」被判處徒刑15年。1967年3月關回監獄。1975年5月送往湖南省第三勞改農場1976年1月,正式宣判「無期徒刑」。[3]

1977年4月14日,含冤病逝。臨終前和妻子董慧一起軟禁於湖南茶陵米江茶場(湖南省第三勞改場)。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正式發出了《關於為潘漢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的通知》紅頭文件,指出:「潘漢年同志幾十年的革命實踐充分說明,他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久經考驗的優秀共產黨員,在政治上對黨忠誠,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其公開恢復名譽

[编辑] 參考文獻

  1. ^ 汪精衛說:「在上海、廣東、武漢,我和共產黨頭目們打了好幾十年交道了,共產黨這個葫蘆裡所賣的藥是何其劇毒,我是很清楚的,無論如何共產黨這個賊船,我是不能再上了。何況我之所以脫離重慶走曲線救國的道路,就是為了消滅赤禍,共產黨無論走到哪裡,就把饑荒、內戰、燒殺、愚昧、落後帶到哪裡。我的左膀右臂陳公博周佛海兩位先生不都是中共12人成立大會上的成員嗎!」 .謝幼田.中共壯大之謎-被掩蓋的中國抗日戰爭真相
  2. ^ 《潘漢年的情報生涯》,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版,161頁,ISBN 9787010025087
  3. ^ 《博古和毛澤東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領袖們》秦福銓,大風出版社(香港),2009年3月,第148-150頁。

[编辑] 外部連結


显示▼隐藏▲
 ·  ·
中國共產黨文革前主要事件
1919年
-1929年 1930年
-1939年 1940年
-1949年 1950年
-1959年 1960年
-1966年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作为高级领导人,戴这么便宜的(价只三万出头)没神马好说。

chinadigitaltimes.net

 

《毛泽东、蒋介石的人生道路》

请用一段简单的话描述该词条,马上添加摘要

目录

1 图书信息
2 内容简介
3 作者简介
4 目录
《毛泽东、蒋介石的人生道路》 - 图书信息

毛泽东、蒋介石的人生道路 [1]
作  者: 龙剑宇 著
出 版 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毛泽东、蒋介石的人生道路毛泽东、蒋介石的人生道路
 
出版时间: 2010-1-1 
字  数: 363000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802571174 
定价:¥48.00

《毛泽东、蒋介石的人生道路》 - 内容简介

毛泽东与蒋介石虽处于同一时代背景之下,却是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场,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属于不同性格的两种人。本书从他们诞生的时代、家庭和宗族背景切入,从故乡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从所受的不同教育和早期经历,深入发掘其特质、禀赋的成因,以及它们对两人事业的进程和晚年不同心态的深刻影响。

《毛泽东、蒋介石的人生道路》 - 作者简介

龙剑宇,湖南韶山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馆长、研究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湘中地方史。乡土文化,毛泽东生平、诗词、遗物以及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人物家谱方面都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其5项编研成果获得省级奖励。独著或担任主笔著作8部,参加编著3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小说、诗歌、散文、史料介绍等200余篇,共发表文字300余万。 主要作品:《毛泽东故土家族探秘》,西苑出版社,1993(主笔);《韶山览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执笔);《花明楼览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乌石寨览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毛泽东遗物故事》,大象出版社,2002(合著);《毛泽东的诗词人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主笔);《毛泽东的家世渊源》,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人民出版社,2006(执笔)。

《毛泽东、蒋介石的人生道路》 - 目录

第一章 韶山和溪口
一、楚南名山——韶山
二、浙东明珠——溪口
三、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故居
第二章 毛泽东、蒋介石的家族
一、毛姓、蒋姓的由来
二、毛、蒋两大家族原本同处浙江
三、历代毛姓、蒋姓人物述略
四、韶山毛氏家族和溪口蒋氏家族
五、毛泽东、蒋介石的近世先人
附:蒋介石《先祖玉表公行状》
第三章 毛泽东、蒋介石与父亲
一、蒋介石的父亲蒋肃庵
二、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
第四章 毛泽东、蒋介石与母亲
一、蒋介石和他的母亲王采玉
二、毛泽东和他的母亲文素勤
第五章 早年的蒋介石
一、蒋介石出生的时代、家庭背景 
二、顽劣的童年
三、蒋介石的天性
第六章 早年的毛泽东
一、毛泽东出生的时代、家庭背景
二、毛泽东的素质
三、毛泽东与父亲的冲突
四、毛泽东一度成为“农民”
五、毛泽东的挑战性格
六、毛泽东的出乡关
第七章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初出茅庐
一、毛泽东、蒋介石剪辫革命
二、毛泽东、蒋介石的学问根底
第八章 蒋介石的发迹
一、蒋介石和他的“师傅”陈其美
二、辛亥革命把蒋介石推上浪尖
三、蒋介石与孙中山
四、投机天才蒋介石
第九章 毛泽东的“起家"
一、在长沙城的“修炼” 
二、在湖南第一师范

三、毛泽东、蒋介石的思想底色
四、毛泽东在“一师”掠影
第十章  “五四"前后的毛泽东和蒋介石
一、远避“风潮”的蒋介石
二、毛泽东立在潮头
三、毛泽东与母亲诀别
四、蒋介石的孝心
附一:毛泽东《祭母文》
附二:蒋介石《哭母文》
附三:蒋介石《先妣王太夫人事略》
第十一章 毛泽东、蒋介石的家庭、婚姻观
一、毛泽东的婚姻 
二、蒋介石的婚姻
三、毛泽东、蒋介石的家庭
第十二章 国共合作时的毛泽东、蒋介石
一、职业军人蒋介石
二、国共合作初期的毛泽东和蒋介石
三、对决前的相互凝视
第十三章 毛泽东、蒋介石的斗争
一、蒋介石荡尽群雄
二、毛泽东被逼上井冈山
三、毛泽东的“西游记”
第十四章 毛泽东入主北京,蒋介石败退台湾
一、陕北黄土地
二、南京“紫禁城”
三、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四、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战略决战
第十五章 毛泽东、蒋介石的晚年
一、毛泽东定都北京
二、蒋介石逃到台湾
三、蒋介石在台湾的自省
四、蒋介石的“反攻大陆”和毛泽东的“解放台湾”
五、毛泽东、蒋介石的生活习性
第十六章 毛泽东、蒋介石与他们的故乡
一、毛泽东、蒋介石与他们两家的族谱
二、毛泽东、蒋介石的乡情
三、毛泽东、蒋介石与故乡族戚、旧交
附一:毛泽东表兄文东仙关于年初毛泽东回家的回忆
附二:毛岸英写给表舅向三立的信
第十七章 毛泽东、蒋介石的长子
一、蒋经国、毛岸英的出生和早年
二、蒋经国、毛岸英在苏联
三、蒋经国、毛岸英与他们的父亲
四、毛岸英请缨赴朝鲜,蒋经国接班当“总统”
后记 

为本词条添加视频组图相关影像

注释与参考:
[1]^当当网
被引用:本词条已被如下媒体引用 我来补充
开放分类:我来补充
图书

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分享到: 我要提建议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hudong.com。

WIKI热度

  1. 创建者:依柳
  2. 编辑次数:3次 历史版本
  3. 参与编辑人数:1
  4. 最近更新时间:2011-11-01 11:43:40

贡献光荣榜

更多

书籍

编辑
中文名: 《毛泽东、蒋介石的人生道路》
作者: 龙剑宇 著
类别: 图书
价格: ¥48.00
语种: 中文
ISBN: 9787802571174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开本: 16开
出版时间: 2010年1月1日
装帧: 平装

相关词条

编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文程(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