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陳橋兵變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陳橋兵變是中國歷史上一宗發生在公元959年的軍事政變後周北伐軍人於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造反,並擁戴趙匡胤皇帝,此次兵變最後導致了後周帝國的滅亡和宋帝國的建立,某程度上亦標誌著五代十國時代開始步入結束。

目錄

 [隐藏

[编辑] 背景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死,即位的恭帝柴宗訓年僅七歲。時任殿前都點檢、宋州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握有實權。

公元960年春,鎮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縣)報稱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打後周,聲勢很大,請求派兵援助。後周王朝遂命趙匡胤率兵北上抗敵。趙匡胤在其弟趙光義,以及趙普石守信等策劃下秘密行事。2月3日,軍隊行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時,發動兵變,授意士兵為他黃袍加身,反叛後周,改擁趙匡胤為皇帝。而後,趙率兵回師開封,沒有燒殺搶掠,「太祖陳橋之變,與眾誓約不得驚動都人;入城之日,市不改肆[1]。初三趙匡胤陳橋兵變還京,范質率王溥魏仁浦責問趙匡胤,帳前羅彥環拔劍厲聲:「三軍無主,眾將議立檢點為天子,再有異言者斬!」。王溥面如土色,降階下拜,范質亦拜,匡胤親自扶起,以優禮待之。

經過並不激烈的抵抗後[2],後周恭帝禪位,趙接任帝位,「太祖將受禪,未有禪文,翰林學士承旨陶谷在旁,出諸懷中而進之,曰:『已成矣。』」。

趙即位後,改國號為,改元建隆,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史稱「陳橋兵變」,亦有說法指因陳橋兵變太容易了,趙匡胤不花一兵一卒便奪得天下,統一中國,結束五代十國混亂環境。

[编辑] 史觀

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但是,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為,從趙匡胤即位後竟無須再出征,兵即「自行遁去」、《遼史》也沒有「是年南寇」的記錄以及京師汴梁在兵變不久前即謠傳「點檢作天子」,再加上現成黃袍之預備、禪位詔之事先草擬、及趙匡胤母親之言:「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即位之後,趙匡胤斬封邱的守門官,升了陳橋守門官的官職。[3]等史料來看,陳橋兵變應該是一起早有預謀的軍事政變。建隆二年,趙匡胤罷去慕容延釗的「殿前都點檢」一職,以免「點檢做天子」的戲碼重演。

[编辑] 注釋

  1. ^ 《畫墁錄》
  2. ^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之後回軍開封。韓通抵抗,被軍校王彥升殺死,全家皆被屠盡。韓通是陳橋兵變中唯一試圖抵抗而被殺的後周重臣。
  3. ^ 《玉照新志》

[编辑] 參考書目


显示▼隐藏▲
 ·  ·
宋朝歷史事件
北宋南宋
 
 
 
中國歷史事件
 
傳疑時代夏朝 商朝 西周 東周(春秋 戰國)→ 秦朝 漢朝 三國 晉朝十六國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國 宋朝/遼金夏 元朝(繼承自:蒙古帝國) → 明朝 清朝 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客观性

完整性

完整全面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南海(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