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李秀成
太平天國忠王
李姓
秀成
封號 忠王
族裔 漢族
別名 李以文
出生 大清道光三年 (1823年?月?日(1823-表達式錯誤:無法識別的標點「?」-0?))
中國廣西省籐縣大黎里新旺村
逝世 1864年8月7日 (41歲)
显示▼隐藏▲親屬
父親 李世高
母親 陸氏
兄弟 胞弟:李明成
显示▼隐藏▲經歷
1849年加入拜上帝教,1851年加入太平軍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又名李以文[1]),中國廣西籐縣 人,太平天國重要將領,被封為忠王,稱榮千歲。在天京事變後,李秀成與陳玉成逐漸成為太平軍的主要統帥,李秀成曾主持第二次擊破清軍設立在天京附近的江南大營。天京被清軍攻陷後,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失散後被清軍捕獲,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李秀成自述》。

目錄

 [隐藏

[编辑] 早年

李秀成是漢族客家人。幼時貧寒負債尤多,十歲後便要工作幫補家計。少年曾隨舅父讀過三年私塾,所用教材乃當時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三國演義》,之後也曾從洪秀全研讀四書。到了二十六至二十七歲間,聽到洪秀全開始傳教,李秀成也信了教。

[编辑] 軍事生涯

1851年金田起義。1853年李秀成被升為軍帥,同年改任監軍,其後屢次升職。1858年天王洪秀全再設五軍主將,李秀成被封為後軍主將,於隔年被封為「忠王」。

1860年,李秀成在擊破清軍的江南大營後,乘勝攻下江蘇南部多個地方,於蘇州建忠王府,遺址現為旅遊景點。同年下半年,在援救安慶的軍事行動中,李秀成率軍西進,次年上半年進至湖北東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萬人,在知道其它地方的太平軍吃敗仗後,放棄進攻武漢三鎮,改向東進軍。這次退兵可以說是一個重大錯誤,錯失了與陳玉成聯攻安慶解圍的良機(後來李秀成被清軍囚禁時,曾國藩的幕僚曾就退兵一事問李秀成,並說李如果進攻武昌,安慶之圍便可解除了,李初時答兵力不足,最後說希望攻佔杭州以鞏固後方)。1861年底,李秀成攻下杭州,浙江巡撫王有齡懸樑自盡,太平軍陸續攻佔浙江大部份地區。

1862年李秀成率軍攻上海,在清軍和洋人聯合抵抗下,太平軍雖然有些進展,兵至現今上海思南路一帶,久攻之下仍未能佔領上海。此時清軍開始包圍天京,李在下半年時奉命調集大軍回救天京,猛攻四十多天仍未能擊退清軍,被迫撤退。

因為李用兵上海自華中抽調過多兵力,導致陳玉成在廬州缺兵陷入重圍到不支遇害,殊為可嘆李亦被人譴責。賴文光、洪仁玕對李攻上海即頗不以為然(洪力主上海是外交問題應與英法外交談判處理,不應軍事攻佔,李不聽勸,不幸洪預見言中)。

1863年上半年,天王洪秀全命李秀成率軍渡過長江攻安徽,企圖以進攻清軍後方迫使包圍天京的清軍撤退,由於軍中糧食不足,加上天京外圍據點接連失守,李秀成被逼退回江南,太平軍在該次出征損失慘重,「前後失去戰士數萬餘人」,投降逃逸被俘太平軍亦超過10萬以上,導致返回南京城防部隊嚴重不足僅3萬殘兵[來源請求],故湘軍僅予7萬兵力圍攻天京。蘇州失守後,天京形勢更為危急,年底時李秀成建議洪秀全放棄天京,轉向內陸發展,被拒絕。自此時起至天京失守止,李秀成留守天京。

[编辑] 後記

1864年初湘軍完全包圍天京並於7月19日破城,李秀成帶領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李秀成於危急時將座騎駿馬讓給洪天貴福,自己改乘劣馬而被追上逮捕。失散後走到一座山上,因財物露白而被人發現,最後被人捉送至曾國荃的清軍營。曾國荃動用割其臂股肉的殘酷刑罰[2]

李秀成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自述,全書無結尾。自述原稿卷末第74頁以後的內容部份被撕去,有傳言謂他在被囚期間曾經遊說曾國藩反清自立但未遂。[3]1864年8月7日,被曾國藩下令於南京江寧處刑,終年42歲。在臨刑前,李秀成毫無戚容,談笑自若,並寫有十句絕命詩敘其盡忠之意。李鴻章在寫信予曾國藩,表示在閱覽完《李秀成自述》後,也感動讚譽李秀成是「英雄人物」。

[编辑] 其他

今蘇州尚存太平天國忠王府舊址遺址。

[编辑] 參考資料

  1. ^ 揭秘太平天國瘋狂的「避諱癖」:因重名被砍頭. 中華網. 2010-11-10 [2011-02-16] (正體中文). 
  2. ^ 曾國荃哀曾國華戰歿,憤李秀成遂割李股,李極痛楚斥之:「兩軍對戰,各忠其主,當有損傷,何如此?」據羅爾綱《增補本李秀成自述原稿注》(199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李(秀成)顧曰『老九!何為如此?個人做個人事,何須生氣?』趙知州惠甫等勸阻,忠襄(曾國荃)乃入。」當時曾國藩尚在安慶,6月25日趕到,而曾國荃審李秀成在其被捕當天6月20日(均為農曆),所以曾國藩不可能因聞李秀成語而勸曾國荃。
  3. ^ 這些傳言並非空穴來風。曾國藩部下早在湘軍稱霸東南之時,即勸曾國藩舉兵稱帝,以恢復漢家天下。梁溪坐觀老人所著的《清代野記》所述,彭玉麟收復安徽後,立刻派單舟送密件給曾,全信僅十二字:「東南半壁無主,老師豈有意乎?」1936年,清史專家孟森為北京大學影印曾國藩刻本《李秀成供》作序,也曾經談到這個傳說。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个人工具
操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南海(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