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樊。攝影/記者徐世經

mag.udn.com

文學遊藝場系列對談2/媒介改變,內容就會改變?
【聯合報╱廖之韻/記錄報導】

 

【聯副文學遊藝場二周年系列2:現場對談】

一場數位文學的觀點交鋒

主辦單位:聯合副刊、遠景出版社、詩評力免費報
座談主持人:宇文正
對談人:向陽、孟樊
時間:10月23日下午二時
地點:青康藏書房

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即將過去,網路文學已成為文化生活場域習以為常的名詞,不再是前衛書寫的標籤。主辦單位特邀請台灣文學傳播學專家向陽和後現代詩理論專家孟樊對談,從聯副文學遊藝場談起,觀察、批判,精采剖析,提出遠景。

 

孟樊。攝影/記者徐世經
曾經,有那樣的時代,書寫是幾張稿紙、幾本筆記本,加上一支筆,也許還有橡皮擦跟修正液,或是現在幾乎消失的打字機。曾經,在那樣的時代,文章發表要印刷出來了才算數,而且是透過報紙、雜誌,或是集結成書等途徑。每天都有人投稿,每天也都有人被退稿,固定的紙本版面只能容納有限的篇幅,自然必須經過編輯審查,判斷優劣、性質,選擇刊出。

現在,上述這些事情仍在進行,但不再是唯一。網路的普及和網站的多元,讓文藝創作有了另一種「公開展示」的方式,不必透過審查者,只要幾個按鍵,誰的作品都可以讓全世界閱讀,而作品好壞則自在人心了。此外,藉由多媒體的特點來搞文學創作,則又是另一種新的嘗試與可能,讓文學創作不再只是「白紙黑字」。

向陽。攝影/記者徐世經
然而,網路文學讓新世代(或舊世代但喜愛使用網路)的創作者振奮,卻也讓傳統文學家感到絲絲焦慮,當趨勢成為必然,無論喜不喜歡網路與文學的結合,也沒辦法無視此一現象。究竟網路文學有什麼樣的魅力與迷思?它與紙本文學有何異同?為什麼有些人會因此而焦慮或是欣喜?有些人則根本不覺得它是個問題?究竟,什麼是網路文學?

「跨界」看另一方世界

擁有自己的「臉書」,也常出沒一些網站的向陽,雖然年過五十,但是使用網路的心態倒是跟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沒什麼距離。據他觀察,1990年代後興起了新的文學傳播現象,就是所謂的網路文學。網路興起改變了報紙(副刊)的生態與生存,因為網路可讓文學創作在新的媒介上尋求新的可能,像是聯副文學遊藝場,每期徵稿,動輒吸引上千人次投稿,這幾乎沒有「守門人」的投稿方式,似乎受到不少人喜愛。而部落格的出現,也提供了使用者在網路上方便的貼文方式,向陽曾在〈書寫新部落──台灣作家的部落格書寫模式〉一文中指出,也許在部落格上因為貼文方便,使得作家書寫貼文變得比較不那麼謹慎,以及作家在網路文本和紙面文本所呈現的東西大不相同,例如張大春在傳統文本上是寫小說,但在部落格上則發表古典詩以及生活雜文。向陽強調:「媒介改變,內容就會改變。」

宇文正。攝影/記者徐世經
同樣年過五十,但比向陽小了幾歲的孟樊,則對網路文學提出疑問。他首先以後現代文化現象來探討,指出網路文學在文章╱文本的呈現有三種性質:一是具有「同時性」,亦即同時可在網頁跟紙本看到同一篇作品發表。其二是「跨領域、跨文類性」,在網路上的貼文常可見到現代詩寫得像小說或小說寫得像詩等等,模糊了傳統文本分類的作品。第三點則是網路文學的「遊戲性」,例如聯副文學遊藝場「龍頭鳳尾詩」的徵稿。

雖然聯副文學遊藝場利用網路吸引了許多人參與和投稿,但依據孟樊的觀察,從九○年代後,傳統報紙副刊的年輕讀者正逐漸流失,他不確定報紙副刊透過網路吸引了年輕讀者,但老一輩的讀者能不能接受副刊不若以往嚴肅以及網路化?甚至,更糟的狀況是搶不到新讀者,又失去了老讀者?

針對此疑慮,《聯副》主任宇文正說明,文學遊藝場另有一片天空,它可視為紙本副刊的立體化,吸納的容量無限大,例如「十字小說」徵文收件竟高達八千多篇,但最後登在副刊版面上的卻不過十則而已。編輯心中的理想狀態是,這兩邊的讀者/作者,都能藉此活動,「跨界」看一下另外一方的世界。

隨著網路興盛,作家誕生的機制也在變化中。從前要被認可為「作家」,多半得在報紙副刊受到主編青睞、常有作品發表,否則要將作品集結出版成書,不是那麼容易。以此對照「網路文學作家」,向陽稱傳統上要成為作家是一種菁英式的要求,而現在的網路作家只要打字速度夠快、常更新頁面、在網路上常發表,有世俗性的回饋(如:推、讚、引用、留言回應)即可。

網路的四種特性

此外,向陽也觀察到網際網路有四樣特性,顯出網路跟紙本的不同。第一點:網路是「自我的媒體」,每個人都可以在網路上秀出些什麼,沒人管得著要張貼什麼,無須通過「守門人」審查。

既然大家都在貼文,那麼閱讀者也就是書寫者,大家互相創作也互相分享,因此「讀者╱寫者同一人」為網路的第二特性。

第三是網路有其「流動性」或是「劈腿性」,以部落格為例,它上面有文字、圖片、影音和連結,今天發布的文章隔了好多天還在那裡,而且不管在什麼地方,只要連上了網路就可使用和觀看,而且不一定要一板一眼寫篇小說或詩,愛寫什麼就寫什麼,這讓網路有跨時間、空間、媒介、文類的流動。甚至,瀏覽者在點閱網路時也是這樣跨越的,也許這一頁網頁是在台北,下一頁網頁則連到了莫斯科。

第四點則是網路的「革命特質」,聯副文學遊藝場發動各項徵文,是副刊的一種革命;而網路上幾乎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各種革命,譬如發動訴諸人類同情心的運動,「我家小貓不見了,請幫忙找」、「發現哪個貧困家庭小孩沒人養,請幫忙」等等,效果經常出乎意料的驚人!

長篇小說會在網路上消失?

網路特性不僅影響了網路文學,也對文學思潮和文本出版產生了影響。孟樊以詩人和詩社為例,早期的詩人會組成一個個詩社,並由詩社帶動現代詩的龐大風潮。之後則是由BBS站的幾個詩板引領風騷,這個新媒體的出現讓年輕詩人在結社上有了不同的方式,雖不見之前那樣新的、廣大的詩╱思潮,但仍有集結性存在。現在以部落格形式呈現的個人化,似乎讓創作變得零散,更不易引起文學運動,這是和以往很不同的地方。

至於創作內容方面,因為即時通的流行,口語化、錯別字等不僅用在即時通的對話中,也常出現於課堂報告和文學創作上。而且為了不斷更新網頁,網路文學的創作趨向快捷。加上綜合了即時通的特性和網頁視覺呈現效果,一頁文章或一句話通常不會太長,這是網路文學的「短」特性。整體而言,網路文學就是有「輕小說」化的傾向,不禁讓孟樊擔心長篇小說會不會在網路上消失?甚至,長此以往,文學的定義可能要改變了。

宇文正則認為,長篇連載的網路小說不少,「長篇小說在網路上消失」的問題是不需要擔心的,重點是品質。但對於這一點,她還是保持樂觀的態度,認為是時機問題,「等到有一天,大部分的文學菁英把他們的精力發揮在網路上時,那就是網路文學成熟的時候了,現在時候當然還不到,但也許不會太久,九○後的孩子,才是跟網路一同成長的。」

網路文學應有網路的「數位特質」

 

孟樊最後指出,從文學史演變的角度來看,不管悲觀還是樂觀,最終都要接受,因為每個時代有其看待文學的視野,但就算網路文學再怎麼流行,紙本文學也不該偏廢,他更強調,大報的文學獎一定要繼續辦下去。

向陽則提醒大家,網路文學應該有網路的「數位特質」,而不單是「貼文」。他傾向支持須文蔚提出的「數位文學」說,認為網路╱數位文學應該要利用文字、圖像、連結、聲音、影片等多媒體來呈現,但這需要技術和時間,他以自己為例說,曾經為了呈現幾秒鐘的動畫而花了二十個小時來寫程式和製作,這怕是很多人沒耐性去做的。未來網路文學的發展,若能充分運用多媒體特性,將是值得期待的!

※延伸閱讀:

.文學遊藝場系列對談1/文學場內的界外玩法

 

嶺上的月光-嶺月的童心、愛心與智慧

books.yam.com

嶺上的月光-嶺月的童心、愛心與智慧

嶺上的月光-嶺月的童心、愛心與智慧
2008/09/28 星期日

中國預言小"故事"

   在元朝末年,朱元璋攻打金華城,金華守將胡深被朱元璋手下大將敗往處州。朱元璋取了金華,引兵到了諸暨,元朝守將童蒙聞風投降。然後又順路取下了衢州;接著勢如破竹,南下行軍到了樊嶺。當時樊嶺屬於處州管轄,由元將石抹、夷孫駐守。當時樊嶺一帶形勢險惡,群山起伏,四圍峭絕,當地除了原有守軍,還有胡深的勁旅,要強行攻取是很困難的。

   劉伯溫告訴朱元璋說:必需要徹底探清地勢,方能做周詳計議。於是劉伯溫出了營帳,向震方(東)的一座深山探勘,尋找兵法設伏等策略的策略可能性地點。當地鮮有人跡,山路崎嶇坎坷異常,異常難行。行走到了密林深處,不覺有些內急,劉伯溫見四下無人,又在密林深處,根本不會有人看見,就找了一處隱蔽的所在,掀開下襬淅瀝嘩啦了起來,將路旁的野草沖的倒向了兩旁。正當一泄千里,正如日當中時,看見了分開的草間似乎有一個碑狀物。他遂停了尿,隨手拿了根枯枝將野草撥開,果然是一個石碑,上面還刻著:

金雞土狗奔馬時 留頭金刀在此溺」左下方還落了款,上書諸葛武侯四字。諸葛武侯在卜算之學可謂學究天人,而劉伯溫作為後學,當然是視之為典範,所以對起了石碑仔細的讀了起來,這不讀不打緊,越讀則越是驚恐。金雞土狗奔馬時,很顯然指的是時間,此時為丁酉年(西元1357年),酉即是雞,月令九月,地支為狗,奔馬時顯然指的是正午時辰,抬頭向天一看,大日當頭,腳下無影,這可不是正午?當下便感到不可思議,而留頭金刀更是顯然指向了自己。這個時候,他感到六分佩服四分的不信,他實在無法相信連誰人小便這芝麻綠豆的小事都算的出來,真神了。

   於是,劉伯溫這會兒跟諸葛侯賭上了氣,想說剛剛一泡尿沒有尿完,這下走遠點,總是讓諸葛亮始料未及了才行,於是劉伯溫奮力前行,又翻越了一座山頭,直累得他氣喘如牛,才找了一個較乾淨的草地,跌坐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天色也已晚了,就四處觀看,草地的左方有幾塊大石,他走過去隨便找了個石頭縫,想說將未尿完的部份給放完了。結果這一放不打緊,才剛開始一會兒,就又看到石面上有兩行字:「樊嶺雲雨濃 此間溲漿暖」底下又是諸葛武侯的題款。這下他可是大吃一驚,連尿意都沒了,拔腿狂奔。這一跑翻山越嶺,過了幾個山頭,直到天都黑了,直到劉伯溫實在是累極了,才在一塊凳狀的石頭上坐了下來。他休息了一下,喘過氣來,觀察了四周的環境,赫然發現前方有座古墳,墓碑坐落的香案下有一個黑黝黝的洞,覺得很奇怪,就點亮了火摺子,提起膽子瞪大了眼睛,亦步亦趨的走入了洞內。洞口出入時窄小,需彎腰方能前行,迂迴幾次後,豁然開朗寬大了起來。他拿火摺子照射四周的陳設,像是個修道的地方,再過去的壁面似乎有些暗,於是他向著更深的地方走了過去。沒想到那處的地勢低斜,火摺子昏暗,一不注意腳下平衡一失,火摺子脫手掉落,跌跌撞撞的一路衝到了對面的壁上,背靠著才停住,並赫然發現身體居然被一股強力的力量固定在了壁上。他嚇了一跳,想說是否觸到了機關,於是把眼睛望向了剛剛跌落火摺子的方向,卻發現火摺子還在地上亮著,四周佈滿了蜘蛛網,根本不像有人來過。這下子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抬起頭往原路四周尋找走回去的方法,看到斜對面六步遠的壁上有兩行拳頭大的字,集中精神看去,上面寫著:

擅闖古墓棄甲而走

胡人斯滅天下一統          己亥蜀漢諸葛武侯題

   劉伯溫到此已甘拜下風,毫無火氣,看來諸葛亮已明天下非朱元璋莫屬,而且知道自己今日會來此地。看到"棄甲而走"四字似忽是叫自己脫了內甲才能出去,劉伯溫想起諸葛的奇門遁甲神鬼莫測,必有深意;於是脫了內甲,果然固定的力量消失,得以脫身而出。他對壁上的字做了個揖,整理一下衣服就趕緊退出了古墳。沒想到一出古墳,就看到了山下的一片營火,原來此地是南砦,底下即是胡深的紮營地。於是他把敵方的數目、位置、佈置,查了清楚,連夜趕回了營地,設下了計謀。第二天不到一天的功夫便將此要塞給取了下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南海(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