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台灣》合輯之三

分類:陸人自強
2012/05/04 09:53
向大陸宣揚真誠的台灣品牌

2012-5-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7| 評論數: 0 |原作者: ■薛斐

馬英九總統的連任就職演說,相信很多大陸人都在期待。雖然我是一個北京人,但每年在台北生活的天數超過北京,這讓我有機會用心去體會,大陸民眾對於台灣有著怎樣的期待?

如果說到人民的生活品質,不論是經濟上還是精神上,當面對大陸的時候,台灣顯然有許多資本來支持自己的優越感。然而大陸人也可以理直氣壯地對台灣人說,我們大陸打個噴嚏,你們台灣就要發高燒了吧!你們的經濟狀況還不是要依靠我們大陸低廉的勞動力和巨大的市場來支撐?

兩岸之間不必爭

唉,樹活一張皮,人爭一口氣。爭,是很正常的。不過,如果從智慧與風範的層面去看,兩岸的政治領袖如果都能奉行「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的古訓,相信百姓們會得到更大的福祉。

兩岸之間的「利」與「爭」還真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在兩岸的經濟互動中,大陸有沒有讓利?台灣是否應該接受大陸的讓利?這些問題可以從「官」和「商」兩個層面去看。就我個人的感覺,大陸官方表態「讓利」是很明確的,而大陸的商家恐怕還是免不了在商言商吧?而在台灣,官是民選的,如果不代表民間去向大陸爭取利益,恐怕會流失選票吧?所以,台灣的政治領袖想在大陸人面前表現出風度就比較難,而大陸的老百姓卻偏偏比台灣民眾更愛面子!

如此看來,馬總統的就職演說,如果既要代表台灣人從大陸爭取利益,又要滿足大陸百姓的期待,還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不過,如果真正瞭解大陸人民對台灣的期待是什麼,這個難題應該可以迎刃而解,馬總統可以表現出極好的風度。

傳承著中華文化

從經濟的層面看,大陸人民基本上不在乎大陸給台灣多少,或者台灣給大陸多少。講感情,大陸人認為和台灣是一家人。講實際,讓我想到大陸一位經濟學者私下對我說,「台灣?根本就上不了我的雷達!」兩岸經濟規模差異太大,台灣對大陸不過是杯水車薪,有你不多,沒你不少。而且,宏觀經濟利益是官員們操心的事,微觀經濟利益是商家的事,大多數老百姓知道,自己操心這些事情也沒用。

從政治的層面看,不論是統一、獨立或者誰可以代表「中國」,在這些問題上,「爭」是不會有結論的。不論是誰說什麼都很難取得共識,反而容易徒生是非,而維持現狀其實已經是一種默契。所以,對此類話題,馬總統最好是說一些「等於沒說」的話就挺好。況且,如果馬總統有什麼話想跟大陸官方或者商家說,大可不必隔空喊話吧!所以,馬總統的就職演講,目標聽眾設定在兩岸的民眾才是比較適當的。

那麼,台灣真正能夠打動大陸老百姓的是什麼?凡是來過台灣的大陸人,都會對台灣人的真誠禮貌、文明周到以及中華文化的傳承讚不絕口,而文化交流不正是兩岸之間越來越重視的議題嗎!我和台灣的家人都喜歡吃台北市杭州南路附近的小籠包,而我每次去那裡都會刻意去看看信義路與杭州南路交叉處的LED看板,去看看那裡是不是還顯示著這樣幾個字:「輕聲,慢步,禮貌,微笑」,好像是金甌女中的校訓吧!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在國外,我有時看到一些和我一樣長著黑頭髮黃皮膚的人,趾高氣揚地走進名牌精品店,旁若無人地當眾喧嘩。引來眾人的側面,這只是一時的顏面問題,在國際交往中難以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這就是大問題了。這種寧靜的文明有多大的意義和價值,就普遍的水準來看,我覺得台灣人比大陸人有更深的理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小時候開始,從小事情開始,培養相互尊重、文明舉止的好習慣,我希望台灣可以成為全體中華民族的校園。期待馬總統可以利用更多的機會來讓大家意識到這一點。

寧靜文明的價值

台灣人的誠心、禮貌,相信大陸人只要一踏上台灣的土地就會有所瞭解,而台灣民眾的志工運動和慈善事業,要讓大陸人民有所瞭解就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和心力,但對海峽兩岸卻是更大的功業。在兩岸之間,如果有了更深層的互信、感恩和分享,就有了更可靠的安全保證和幸福感受。你見過相互感恩的兩個人拳腳相向嗎?

在大陸,貧富不均的矛盾與衝突是當今越來越尖銳的問題。相對於大陸一些人的「炫富」,在台灣,我常常看到志工的身影,也常常看到各種各樣的慈善活動,以及企業家對藝文事業的贊助與支持。例如,許多企業都設有文教基金會。「富而好禮」,這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好傳統,而台灣人把志工變成普遍的運動,特別是為大陸四川大地震出錢出力,更是讓大陸人沒齒難忘。馬總統把台灣人的這些品格昇華概括為「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我總是為此拍案叫絕。

台灣就是個品牌

對於大陸民眾來說,「台灣」兩個字就是一個品牌。品牌需要注入內涵並且持之以恆、堅持一貫地宣傳。作為一個瞭解台灣的大陸人,我對「台灣」這個品牌最大、最實際的期待,不是政治,不是經濟,而是禮貌、感恩和分享,這些「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因為這些優良的特質已經融入台灣人的生活,而且也是同屬中華民族的大陸人所嚮往並且願意實踐的良好習慣。「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如果能夠作為台灣的品牌持續向大陸宣揚,相信大陸民眾會從中受益,而台灣民眾也會引以為傲。馬總統的就職演說,應該就是一次好機會吧!

(作者為大陸人,在台任職傳播公司總經理)


陸生在台灣 住好吃好玩好

2012-5-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07| 評論數: 0

來自蘭州大學醫學系的王王玉對政治時事以及歷史都很有獨到的見解,對台灣也有著深厚的感情,甚至還很喜歡翁立友的台語歌。來到義守大學交換一個學期,讓王王玉感受很深的是兩岸大學生在食衣住行育樂等日常生活條件上的差異。

「最讓我驚訝的是,義守大學的住宿條件跟賓館簡直可以比了!」王王玉說道。除了硬體設備外,在台灣也有多一些時間分配的自由。大陸公立院校的宿舍都會有「熄燈」制度,規定的時間到了就會整個宿舍斷電;並非像是台灣有些大學,規定過了午夜要熄大燈是為了環保省電的訴求。若是在台灣也採用這樣的政策,恐怕大多數習慣晚睡的大學生們都無法認同。

而民以食為天,在台灣平常都吃學校餐廳便當,有時會到義大世界、瑞豐夜市吃些好料的王王玉認為:「雖然與大陸北方的口味不同,但台灣的伙食比較豐盛,不愧是美食的天堂!」比起大陸多在學校裡吃飯,在台灣用餐的選擇較為多元,說到彰化排骨便當還有木瓜牛奶,王王玉翹起了大姆指說讚。

「你們摩托車挺好的,但我沒有騎過,不敢觸法。」王王玉如此說。蘭州與其他的大陸城市一樣都有著禁摩令,無論是上課或是課外休閒,都沒有辦法像台灣的大學生一樣騎機車馳騁著。通常大陸的大學生都是步行,或是以單車、校車代步。

在沒有交通工具、每天都會熄燈的情況下,大陸學生在生活娛樂方面自然也不像台灣學生一樣豐富,隨意夜遊、甚至通宵玩網路遊戲,王王玉說:「在這裡生活娛樂方面還不錯,但在大陸當然不會那樣去玩。」而當詢問學校旁邊就有購物中心跟影城,會不會比較沒辦法專心學習,王王玉則不以為然的表示:「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人要自律嘛,跟學校周圍有什麼沒有關係。」


原住民歌舞 魅倒陸生

2012-4-2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3| 評論數: 0

台灣中山大學「音原際會」原住民晚會活動,14日盛大展開,現場邀請全台各地的原住民表演團隊熱情演出。參觀人潮洶湧,就連來自大陸的交換學生也共襄盛舉,一同體驗原住民文化的獨特魅力。

整場晚會大大滿足了觀眾的感官神經,因為它不但有活力十足的舞蹈,更安排了精彩的歌唱秀。來自大陸四川大學的王永浩,對原住民的好嗓音印象深刻,「穿透力很好,他們聲音感覺很好。」他表示,雖然過去在大陸有看過類似的表演,但台灣原住民的歌聲真的很不一樣。

同樣也是到台灣來交換的魯禕思,則是對原住民的舞蹈情有獨鍾。「很有節奏感,很有活力、很熱情!」她興奮表示,並強調「感覺原住民的舞蹈很有大家一起跳的氛圍,舞步比較簡單,比較好入門。」

而在一連串表演活動結束後,現場還教起了舞步,邀請在場觀眾一同加入跳舞的陣營。全場不分種族,不分國籍,一同圍成了一個大圈圈,開心載歌載舞。魯禕思也加入了跳舞的行列,在結束後,她笑說原住民舞蹈真的很好玩。並補充表示,自己過去並沒有原住民「部落」的概念,覺得「部落」好像是「村莊」。幸好透過這次的晚會,才有機會對原住民文化有了認識。

晚會負責人鐘宏明表示,本次晚會除了想展現原住民傳統的習俗外,更希望能將原住民的文化特色推廣出去,「大部分的人一開始,都會覺得我跟原住民這一塊是分開的。」針對這一次活動成功舉辦,他也感到相當欣慰,並且歡迎大陸的朋友未來也可以一同參與原住民文化。


台灣 我會再嘗試

2012-5-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80| 評論數: 2 |原作者: (韓冰/廣東韶關)

我僅去過台北兩次,每次只待了5天時間。第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期間,以學生身分學習台灣總統大選狀況,有幸前往不同陣營、媒體,聽到不同的聲音,觀察到不同的人。

他們都有著不同的立場,都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但最重要的是,他們是有選擇的權利。2008年,大陸人前往台灣的數量還非常少,我也見過有人用驚訝的眼光看著我這個大陸人。但也是這一次,讓我第一次看到人們非常珍惜自己投票的權利,因為這決定著他們的未來。在那裡,我看到有人真心地歡笑,有人傷心地流淚,這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

第二次前往台北是在2011年春季。我避免去夜市、避免去商場,因為我知道,小街小巷更能體現這個城市的風格。永康街的牛肉麵,讓人回味無窮。但是問路的一幕,更是讓我畢生難忘。一位林姓老先生看到我正迷茫地看著地圖,很熱情地問我是否在找地方,並告知我應該怎麼走。

聊了數句後,他問我是不是從大陸來的,我說是的。老先生更是熱情,說要帶我去目的地。原來,老先生早年來自南京,一路上訴說了當年離開南京、家人離散、前來台灣,返鄉而無故人相依的故事。短短的5分鐘,卻訴盡了60多年的滄桑歷史,煙雨朦朧中望著老先生離去時微曲的背影,誰能深刻體會到那淚水的沉重?

2012年,台灣再次經歷總統大選。蔡英文的敗選感言,我曾無知地戲謔為只是公關之詞。但當自己真正看完蔡英文感言的時候,才知道她的真誠堅定、對敗選的承認、對支持者的鼓勵,都足以讓人敬佩。是的,台灣需要有反對的聲音,這才是民主社會的表現,政府也應該是為民服務的。

「你可以哭泣,但是不可以洩氣;你可以悲傷,但是不要放棄」,這席話也撫慰著我。2012年對我來說,也是失敗的一次。當知道大陸人可以申請到台灣學校讀書的時候,自己非常興奮地馬上報名了,準備材料、準備研究計畫,經常抽空修改研究計畫。

在截止日期前,工作非常繁忙,曾試過兩天48小時只是睡了兩小時,一粒飯都沒有吃。感覺憑藉自己的工作經驗、較有特色的研究報告,可以讓學校沒有理由拒絕我。因為我想更接觸台灣的所有事情,周夢蝶的詩、齊邦媛的書、20位導演的《10+10》,還計畫著陳昇的跨年演唱會、海洋音樂祭,甚至採訪20個台灣人。

但是隨著預分發榜單日期的逐漸來臨,焦慮時甚至夢到學校用許多理由拒絕我:成績平平、工作表現平平、沒有正式發表論文、研究報告不夠深入,這些弱點成為我失之交臂的理由。現實是殘酷的,結果是「未錄取」,與夢境一致。

自結果公布後,一直沒有回家見父母,謊稱工作忙,但事實是覺得沒有顏面面對,也害怕他們詢問我關於申請台灣讀書的事情。思家之心只能透過電話牽連,當母親問到我的死穴,我只說結果還沒出來,母親貌似知道什麼,安慰我說不管結果怎樣,都沒關係的。馬上掛了電話,因為不想讓他們聽到我哭泣。

台灣,我會再嘗試的,或許我只是差最後一哩路,也希望你們也會支持我,希望明年相見。


不用瞧鏡子 在這裡我必是醜的

2012-5-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94| 評論數: 2 |原作者: 時馨/山東威海

作為15人裡頭的唯一陸生,在「文學龍」教室裡的我大概很突兀,所以老是被點到提問。頭回見到徐國能老師,心下暗暗比較眾作家稱他的「老道書生」模樣,倒是覺得並不相同。「到台灣覺得怎樣?」他的表情玩味,語氣卻似不以為然,沒等我開口,兀自笑笑說:「台灣不就是那副樣子麼!」

我想臨淵羨魚和潛游海底,感覺畢竟不同,不過台灣究竟什麼樣子,說不定到過大陸,才格外有一種清楚。

對我來說,台灣最可愛的地方在於,它與我來之前無數次想像的模樣是那麼一致,當真正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它還是總能給我驚喜。

比如慣聽的「冬季到台北來看雨」,真的不只是歌詞而已,10月後,漸入雨季,台北城的每一天都好像在雨裡浸著。從雨水淪漣的夢裡醒來,每個意想不到的角落都有豐盛的善意。

頭天去繳學費,找不見帶隊的老師,隨便問問的一個接線生比我還著急,輾轉數個電話幫著尋找,這本非她的職責範疇。已經不好意思問路了,總有人大大方方說:「來,我帶你過去」,我連連道謝,心疼他原本要去相反的方向。有半夜開車帶我們泡溫泉的好好房東,有自告奮勇送墨寶的耄耋老頭。還有初識未久的老師,會為了圖書館不甚合理的制度,執著地一再幫你爭取權益。

我不過是這社會裡一個全然陌生的旅人,社會卻不吝惜對我捧出最大的善意,最神奇的是,它感染你也不由自主留下你的善意。──這是一個文明可以生存的地方。

世新大學董事長成嘉玲女士總是絲襪超短裙,化妝如翻版宋美齡,讓人不敢相信她古稀的年紀。高跟鞋噠噠向講台,主持新昆曲《楊妃夢》講座。同一時間另有外交部長的講座,所以看見她出現在這一場我挺意外。

成老闆慢條斯理道:「剛才校長說兩場講座時間衝突了,問我去哪一邊。我反問他校園裡到底官員重要還是大師重要?我當然要來曾永義教授的講座。」我總跟人說世新只是個小學校,不能代表台灣的模樣。但那會兒閉上眼睛,突然挺難受。

據說陳丹青頭回去美國大吃一驚:街上的男男女女,人人長著一張沒受過欺負的臉。我那時笑話這位先生矯情,可惜笑得太早。如今我也來到域外,認認真真審視台灣人的臉孔,一張張,精緻的、平庸的臉孔,開心的、發愁的臉孔,熱鬧的、落寞的面容,當我看到有一個地方,那裡的人是在不笑的時候臉上也帶著笑意,在無人相對的時候面上也隱著慈美的光輝,我有點明白了丹青先生的驚異。這種驚異是沒走出海外的大陸人不會有的,沒去到大陸的台灣人,也不會感覺他們生得「台灣臉」。只有不相怨懟的社會,才生得出不相怨懟的面容。不用瞧鏡子,我知道在這裡我必是醜的。

再比對我長了20年的地方,每個人臉上都寫著「苦大仇深」。是誰太不爭氣,我們,還是這個社會?我還想問,鏡子卻不肯多說話了。


陸生看兩岸 「最熟悉的陌生人」

【聯合報╱記者羅印冲/台北報導】2012.03.03 03:22 am
 
網路媒體「陽光時務」昨晚邀請多位陸生分享學習經歷。陸生表示,兩岸人民互相了解的程度實在太低,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還有陸生說,來台前認為兩岸五年就會統一,來台後才知道,五十年也無法統一。

林國明昨天表示,很多陸生在情感上無法接受台獨理念,但在理智上卻可理解台獨;如果台灣期望陸生來台,可增加對民主價值的了解,成為促進未來兩岸交流的基礎,台灣就應思考是否投入更多資源,協助陸生融入台灣社會。

林國明舉例說,外國人或僑生只要在台灣居住超過六個月,就可加入健保,但陸生卻無法享有相同的福利;醫療保障是基本人權,台灣為何要排斥陸生?他認為,健保是台灣建構全民共同體的重要部分,如果陸生也能加入,就更能體會台灣社會福利制度。

有陸生表示,「同學開玩笑叫我赤匪。」「他們問,你們是不是有飛彈會打我們?你上學要不要坐牛車?」

這學期到台大政治系交換的香港中文大學學生王菡指出,各界對陸生賦予太多額外的想像,陸生在大陸也會看台灣的綜藝節目。她說,兩岸人民互相了解的程度實在太低,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只要彼此都能真誠待人,拋棄成見,就會有更多包容。

就讀文化大學一年級的陸生余澤霖表示,部分台灣老師對大陸很有成見,會在課堂上把大陸批評得體無完膚,讓陸生「很不爽」;更難堪的是,台灣同學全在笑他們。但他不解,台灣師生為什麼要把這麼大的國家責任或問題,歸咎於幾位陸生的肩上?

他說,陸生在台灣沒有健保,有人手脫臼要自費台幣一萬多元,比在大陸治療還貴;有陸生感冒不敢去看醫生,上課就戴口罩猛咳嗽,其實很不公平。提到三限六不政策時,他直言,陸生來台沒有獎學金也不能申請國科會計畫,畢業後履歷是空白,如何有就業競爭力?

台大國發所陸生張可直言,台灣有些具國際競爭力的領域,例如電子和文創產業,應吸引大陸優秀的人才;但從「陸生三法」和各種限制看來,政黨惡鬥的痕跡明顯,長期而言,大陸最優秀的學生不會想來台灣。

【2012/03/03 聯合報】@ http://udn.com/


來台灣第一課:打掃廁所

2012-3-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48| 評論數: 3 |原作者: (劉峰/建國科技大學陸生)

我這次交流學習的學校是建國科技大學,學生宿舍裡全面禁菸、禁酒、禁夜不歸宿。違者給予非常嚴肅的處理,一件簡單的抽菸事件百分之百會得到處分,而且還要通知家長。

某天我在宿舍洗澡,剛剛洗完澡還在擦頭髮,突然有個人進來說,我們這個禮拜要開始打掃廁所。我頓時就忍不住笑了,真的假的哦!還要打掃廁所,半信半疑的我面對這樣的冷笑話,真的是一無所措。沒想到晚上10點多時,服務台便安排人過來叫我們一起去打掃廁所,這下我真的信了。我在大陸的時候這種活從來都沒幹過,也當是稀奇的活兒。

不過還是感觸蠻深,在大陸我們從來沒打掃過廁所,廁所常常是一片狼藉。有時候早上還能看到嘔吐物,明顯能感覺到昨天肯定有人喝醉了。一點都不考慮打掃衛生阿姨的勞動成果,還有人無所謂的把垃圾扔到宿舍的走廊上。

不管搞得有多麼髒、多麼亂在同學們心理都理所應當。甚至有人還沒好氣地數落阿姨,「出了錢請你們來幹什麼的不就是搞衛生?要不請你們來幹什麼?」那囂張的口氣、那不屑的眼神、那滿肚子的怨氣似乎都是理所應當。

北京電影學院去年年底爆出,一開名車的學生把一個打掃衛生的打死了。多麼可悲的一件事情,真讓人無言啟齒。在大陸的學校似乎滿校園抽菸、發酒瘋等一類事情都是正常現象。

這裡宿舍的衛生都是學生自己打掃,學校沒有另外請人。公布的打掃名單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該什麼時候打掃什麼地方都安排好了。我們這間6人房這學期要打掃兩個禮拜的廁所,打掃衛生能約束一個人亂丟垃圾的習慣。所以這邊的宿舍樓都是很乾淨的,不會時不時看到包裝紙、果皮紙屑、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至少我打掃廁所的不敢在裡面亂丟。這點對於環保來說真的很好,不得不讚歎台灣人對生活太認真。


領航中華文化 引導大陸向前  馬總統應如何寫就職演說

2012-5-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8| 評論數: 0 |原作者: ■李國政

論到馬總統的就職演說該如何寫,最先閃過腦際的,便是他自己多次提及的「台灣是中華文化領航者」概念。

要「領航」中華文化,就不能排除「引領」中國大陸,否則,只「領航」幾千萬海外華人,開玩笑而已。台灣要「領航」包括大陸在內的全球中華文化,氣魄夠大,也堪稱台灣最具遠見、勇氣、責任和大愛的兩岸關係定位,將之寫入總統就職演說,絕對精彩。

台灣展現文化盛苑

「領航」就是一者前行,眾者相隨。如果擺出了「領航」姿態,卻無意號召追隨者,落得自己躑躅孤行,這算什麼「領航」?以此來看,台灣目前對大陸的「文化漠然」和疏離,讓人不得不懷疑,馬總統的「領航中華文化」,究竟是付諸實踐的遠大志向,抑僅僅是一種自覺良好的優越感?有人或許會問﹕台灣有資格「引領」大陸進步嗎?答案是當然。

文化有三個層次﹕最高層次是「價值理念」,如民主、法制、人權、平等、大愛、環保……;其次是「道德倫理」﹕誠信、良善、純樸、克己、利他、奉獻,乃至慈賢悌孝……;最低層次的是「藝文習俗」。

以此衡量兩岸,在文化的上位層次,大陸仿如一片荒漠。「價值」的綠蔭尚在艱難發芽、「道德」的種植卻已遭無情摧殘,只在最低層次的「藝文」,大陸還不至空白。但在台灣,「價值」繁茂、「道德」葳蕤,台灣仿如一座青蔥茂密、鮮花處處的「文化盛苑」,令人響往。台灣以「人情味」醇厚的「道德」為號召,引領同文同種的大陸奔向「價值」的「終極文化目標」,資格太夠了。

以上比喻,還屬抽象,且來看實際。台灣雖小,一直在文化上引領大陸,改革開放30年來從無間斷片刻。這引領,最初是「藝文」的鄧麗君、校園歌曲、電視連續劇等,跳過緊接而來大陸當局的經濟決策,以及由台商帶來的經商服務之道,不久前,台灣又在環保領域開創出「引領」新局,上海、廣州、南京等大城市都被台灣的「垃圾不落地」、「垃圾減量」所著迷吸引。

如此趨勢,還會不斷拓展出新的「引領」領域。展望未來,台灣對大陸的「文化影響」至少還有三大領域待開發﹕民主機制的運作,如果大陸啟動政治體制改革;民間機構的發展,如果大陸開放NGO的自由活動空間;一般國民素質的提升。這三個領域說到底,就是兩個概念﹕硬體的民主制度、軟體的人文素養。

制定政策彰顯價值

台灣人應該認識到,「台灣文化」在世界舞台無足輕重,只在大陸,其影響力僅次於西方,價值彰顯。60年代的文革造反和90年代後的「一切向錢看」嚴重異化扭曲了大陸的文化,要「去異化」,恢復既傳統正宗又現代進步的中華文化,除了參考台灣經驗,大陸沒有更快更好的路可走。

「領航中華文化」,這對台灣是何等重大的機會、責任,因而也是榮耀?令人不解的是,在台灣對大陸源源不斷的影響風潮中,台灣社會自身似乎並非是駕馭這「影響」的主體,反像是漠不關心的路人,這正常嗎?

新成立的文化部,如何不將眼光只停留在最低層次的「藝文」,而是立足「道德」,邁向「價值」?如何制定出體現「領航中華文化」政策來?

兩岸關係日益密切,台灣如何自處其中,不止謀取經貿利益,更要關注「文化價值」,富於前瞻性的自我定位迫在眉睫。將「領航中華文化」的設想遠景清楚告知世人,馬總統的就職演說,是絕佳機會。

(作者為加籍陸僑專欄作家)


頻繁遇見身障人士

2012-5-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45| 評論數: 1 |原作者: (劉峰/北京.建國科技大學陸生)

到台灣後,不知不覺中發現身邊有很多殘疾人,不管是在學校、在大街上,還是其他地方都能遇到。剛開始覺得奇怪,現在就見怪不怪了。只是心裡面多了太多的疑問和不解,為什麼這邊會有這麼多的殘疾人?

很多時候我們常說「人人生而平等」享有權利和義務,可事實是這樣子嗎?就殘疾人來說他們和正常人享有的待遇能平等嗎?

在台灣遇到第一位殘疾人是我的室友,就住在隔壁。每次在宿舍見到這位室友時,他都拿著桶子在洗衣服,有時我也會幫他。剛開始我還納悶怎麼有這樣的學生,因為從沒有遇過,後來我問了幾個大陸來的同學也都說沒遇過。在大陸,基本上不曾見過殘疾人,所以我們才會覺得驚訝。

我現在特別好奇大陸這些和我同齡的殘疾人都去了哪裡,他們是不是不用上大學?或者壓根就不用上學?我滿是疑惑。

生命中有些人只是過客,但有些人註定要走進你的生活,雖然扮演不太起眼的小角色,但仍然鮮活的不可替代。我和這位殘疾室友交上朋友,或許就是他身上有某些特質很吸引我。

晚上我自己會安排1個半小時的運動時間,一開始時,我見到我那位殘疾室友就在跑道上死勁地練胳膊,看他滿頭大汗地滾著輪椅,只穿個黑色的背心便在跑道上鍛鍊起來。之後的數天他都在那鍛鍊,霎時我對他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是敬畏、敬佩與讚揚,也有感歎。

一個四肢健全的人都不敢保證每天堅持鍛鍊,而他卻一直在堅持、在努力。從大一到現在我身邊也沒有一個能固定抽幾個小時去運動的人,要不在宿舍玩遊戲、要不就是睡覺、把妹,對健康不健康似乎都沒有什麼概念,運動不運動也似乎早已成了「閒得蛋疼」的代名詞。

這位室友讓我想到中國達人秀冠軍,斷臂鋼琴師劉偉曾說的:「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嘛趕緊死,要嘛精彩地活著!」生命總是有一些特殊的人,在某一個特殊的時刻,特殊的支點上,綻放出無比絢爛的色彩。

走在台灣街上,有時不經意間就會出現一位殘疾人,但大多數都是能行走只是不是很方便。那天剛走出學校,就看到一個走路一瘸一拐的中年婦女。她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是因為我們距離非常近,且她的步調鏗鏘有力,每一步都是那樣堅定而有力量。

上禮拜去吃晚飯,回來的路上也遇到一個推著輪椅的中年男子。我當時正趕著過馬路,奇怪地發現他的輪椅特別不一樣,上方有一個小篷,就像一個有頂棚的三輪車,但他的只有兩個輪子。他迅速地行駛在大馬路上,對我來說,又是一道特殊的風景讓人記憶猶新。

某次在樓梯口也遇到一位雙腿不便的女生。看著她用緩慢的步調下樓梯,我開始想是不是我們學校還有很多這樣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學校怎麼會招進來呢?而且這些殘疾人設施的配套又是怎樣完成的?還有他們的起居學習生活該怎樣合理安排的?

很多問題充斥著我的大腦,當我正想著時,突然一對雙胞胎姐妹拄著枴杖又出現在我的面前。他們剛剛下車,正準備從坡道走進教學樓,站在姐妹兩人身後的應該是她們的爺爺和奶奶,開車將她們直接送到教學樓,然後看著兩孫女一拐一拐地走進教室。

那一刻我真的體會到了作為一個殘疾人,生活有多麼艱難和不易,也許我這個四肢健全的人,永遠無法體會到他們的辛酸和無奈。

不知道那些在大陸和我同齡的殘疾人現在都在哪裡讀書?台灣殘疾人的身影,讓我的記憶多了關於這些特殊人群的點滴,也讓我開始慢慢地注意到原來社會上還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或許離我們很遠,但是有一天也可能離我們很近。


對台灣的淺薄認識

2012-5-1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74| 評論數: 1 |原作者: 程龍/安徽臨泉

台灣對於大陸同胞是一個很神祕的地方,我們對台灣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自小開始,電視經常會報導台灣的新聞,讀書的時候,政治課本幾乎都會有台灣的課程,身邊的親朋好友也都在討論「我們的」寶島台灣。

最為我們熟知的應該是台灣的日月潭,還入選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科書,所以大陸的80後幾乎都學過這一課而且要求背誦。可能兒時的記憶比較深刻,所以對日月潭的感情更是情有獨鍾,通過這一課,在我們當年幼小的心裡就知道台灣是「我們的」寶島,有著美麗的風景。雖然後來得知,日月潭不過是個很小的景點,因為太多大陸人要到那裡,所以台灣方面又加以修繕。

台灣對於我們一家也有著某種特殊的意義,因為我曾祖母的弟弟在台北,我出生的那年(1989)他們全家回來探親幾天,但是大陸的家裡還有一個至今仍在等著他的老婆。曾祖母經常會和年幼的我提到他的弟弟在台灣,可惜後來再也未能取得聯繫,直至2006年以90高齡去世前,都未能再見到他日夜念叨的弟弟。

台灣,在大陸即便是目不識丁的人也能討論幾句,當然信息主要來自中央電視台,電視裡一直在批判台獨分子,在我小時候,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想立刻進入戰爭狀態,收復台灣。

台灣給我們的印象是腐敗很嚴重,政治很混亂,不如我們這裡一片和諧,那裡的百姓生活很辛苦,政府一直在搞政治鬥爭,最可惡的是李登輝、陳水扁,作為台灣領導人竟然公然宣稱台灣是一個國家。

到了高中,連戰訪問大陸,竟然發現他是國民黨的,我的第一想法是國民黨竟然還存在?我們課本上對國民黨的稱呼一直是「反動派」。

隨著閱歷增加,信息來源更廣泛,慢慢知道了國民黨原來一直統治著台灣;在國民黨執政的時候,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國民黨執政當局宣稱的一國是中華民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的版圖竟然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還要大,包括了內蒙古。只能用驚愕來形容!

我剛開始不相信,出於好奇,去搜索更多的資訊,發現原來正面抗戰的是國民黨政府,也就是當時的黨中央,而中共在江西建立政權,按照現在的說法是分裂國家。

那一年台灣開始了百萬紅衫軍倒扁運動,電視報導說是一片混亂;但我想到的卻是我出生那年春夏之交,發生在北京的事件,愛國青年的結局卻是悲慘的。

台灣至今保留比較完好的中華文化,用古人們一直使用的正體字,而大陸很多東西早已在文革的破四舊中毀於一旦。台灣當局雖然也會貪汙,但是總統貪汙了是會被抓進監獄,媒體跟進報導。

在大陸,除非是高層內鬥出局者,否則媒體是不會,也不敢報導他們的醜聞。台灣人拿的是中華民國的護照,雖然中華民國現在只有可憐的幾個邦交國,卻可以免簽很多國家。

很希望能去台灣體驗那裡的生活,但是對於大多數大陸青年來說,卻是遙不可及,因為我們要為了前途而拚搏,沒有背景,只能遠望富二代、官二代的背影。

看到《旺報》上大陸人眼中的台灣,不免也想談一下我對台灣淺薄的認識,雖然不是很全面,也不是系統,只是談了一些我所知的台灣,也向台灣朋友問好。


太平洋的风

2012-05-10 03:21:27 韩寒

空客320降落在桃园机场。飞机的降落把我震醒。手机里正好播放到张艾嘉的《戏雪》,这算是一首生僻的歌,陈升写下这样的词——“1948年,我离开我最爱的人,当火车开动的时候,北方正飘着苍茫的雪,如果我知道,这一别就是四十余年,岁月若能从头,我很想说,我不走。”

对于台湾,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侯孝贤和杨德昌的电影里。后来魏德胜和九把刀又加工了一下。我喜欢的作家,梁实秋,林语堂,胡适也都去了台湾,而且他们都和鲁迅吵过架。当大陆穷的时候,台湾有钱,后来大陆有钱了——确切的说,是政府和小部分人有钱了,台湾又有了⋯⋯
战火把同一个民族的人分隔在了海峡的两岸,那些具体到每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已经被时间慢慢抹平。台北的街道的确像优客李林唱的那样,像迷宫一样展开在我的眼前。但是对于异乡人,每个陌生的城市都是迷宫。在酒店住下,诚品书店就在旁边。朋友的眼镜架坏了,于是晚上先陪着朋友去配眼镜。我们坐计程车来到了台大附近,进了一家眼镜店。没有声音酥麻的台妹,老板亲自上阵。朋友看中了一副镜框,但要几天以后才能取。朋友说,那算了,我在台湾只留三天,我要明天就能取的,只能去别的地方看看。这时候,让我诧异的一幕出现了,老板居然从柜台里摸索出了一对隐形眼镜,塞在我朋友手里,说,实在不好意思,没能帮上你的忙,这个送你,先用这个应急吧。连我这般总是把人往好里想的人第一反应也是——我靠,哪有这种好事,这里面是有什么猫腻吧?咱还能走出这家店的店门么?

我们平安的走出了这家眼镜店,换去了隔壁一家。那家眼镜店承诺第二天就可以把眼镜做好,然后那家店的老板用朋友残留下的镜片临时找了一个镜框凑合装了起来,告诉朋友,这个可以晚上用。这两家只是非常普通的路边眼镜店,还是自己随机找的,要不真得让人怀疑是不是组织方安排的,目的为了让大家增加对台湾的好感。

台湾的街道上有不少的小游行和抗议横幅,这一切对于大部分大陆游客来说都太新鲜了,于是很多游客守着电视机看晚上的政论节目。我妈妈去年从台湾旅游回来,就说那里太好玩了,领导人可以在电视里随便骂,比快乐大本营还要欢乐。相比之下,台湾人对这些早就习以为常。但给我留下了比马英九先生更深印象的是王鸿松先生——他不是明星政客,也不是文人墨客。他是一个计程车司机。一天早上,我从酒店下楼,打了他的车去阳明山。到了目的地我发现把手机拉在出租车上。我没有记下车牌号。朋友们忙着帮我联系出租车公司,看看能不能查到一些讯息,我也打给酒店,想让他们查看一下监控录像,确认车牌号。一会儿,我接到了酒店的电话,我问他们,是查到车号了么?他们说,监控录像里讯息太多,还没有查到,但是刚才有一位出租车司机开回酒店,把一个手机交给了前台,说是一位从你们这里上车的先生遗落在车里的。。。。。。

说实话,我石化了。我问到了出租车司机的电话和名字,说我想酬谢你。王鸿松说,不需要啦,很正常的,小事一桩,我们都是这样的。他告诉我,前几天刚和几个朋友环岛开了一圈,打算过一段时间来大陆旅行。他说他开计程车就是为了能够去更多的地方看看。末了居然还来一句:我有QQ和新浪微博的,你的号是什么,我们可以在网上联系的。这顿时让我觉得两岸关系非常亲密。接着,他继续说,你有脸书么?我说,大陆的互联网没有脸……书。他说,哦,对哦,是哦。我不和你说了,有客人了,再联系哦。

也许是我的命好,遇见的都是好人,也许是我走的肤浅,几乎所有人都和气。毫无疑问,如果我在台湾多停留几天,我当然能看见他不如人意的一面,也许他硬件不够新,也许他民粹也涌现,也许他民怨从不断,也许他矛盾也不少。没有完美的地方,没有完美的制度,没有完美的文化,在华人的世界里,它也许不是最好的,但的确没有什么比它更好了。

这篇文章里不想谈论什么政治和体制。作为一个从大陆来的写作者,我只是非常失落。这些失落并不是来自于这几天浅显的旅行,而是一直以来的感受。我失落在我生存的环境里,前几十年教人凶残和斗争,后几十年使人贪婪和自私,于是我们很多人的骨子里被埋下了这些种子;我失落在我们的前辈们摧毁了文化,也摧毁了那些传统的美德,摧毁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摧毁了信仰和共识,却没有建立起一个美丽新世界,作为晚辈,我们谁也不知道能否弥补这一切,还是继续的摧毁下去;我失落在不知道我们的后代能不能生存在一个互相理解而不是互相伤害的环境之中;我失落在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要不停的考虑措辞,以免哪个地方说过了线;我失落在当他人以善意面对我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会不会有什么阴谋;我失落在我们自己的文艺作品很少能够在台湾真正流传,而能在台湾流传的关于我们的大多是那些历史真相和社会批判,更让人失落的是那些批判和揭露往往都是被我们自己买了回去,用于更加了解我们自己。除了利益和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我们几乎对一切都冷漠。这些冷漠和荒诞所催生的新闻都被世界各地的报纸不停的放在头版,虽然可以说这是官方的错,但无奈却也成了这个民族的注释。

是的,我要感谢香港和台湾,他们庇护了中华的文化,把这个民族美好的习性留了下来,让很多根子里的东西免于浩劫。纵然他们也有着这样那样的诟病。而我们,纵然我们有了丽兹卡尔顿和半岛酒店,有了gucci和lv,我们的县长太太也许比他们最大的官员还要富有,我们随便一个大片的制作成本就够他们拍二三十部电影,我们的世博会和奥运会他们永远办不起,但走在台湾的街头,面对着那些计程车司机,快餐店老板,路人们,我却一点自豪感都没有。我们所拥有的他们都拥有过,我们所炫耀的他们的纳税人不会答应,我们所失去的他们都留下了,我们所缺少的,才是最能让人感到自豪的。

文化,法制和自由是一个民族的一切,别的国家不会因为你国的富豪疯狂抢购了超级跑车和顶级游艇而尊敬你的国民。坐在空客330的机舱里,飞翔在两万英尺的高空,一个半小时就到了上海,窗外望去,都是海水。既然我们共享着太平洋的风,就让它吹过所有的一切。


黑夜给了韩寒一双黑色的眼睛

来源: 赵东晴的日志

中午吃饭,同学说:韩寒从台湾回来,写了一篇《太平洋的风》,正在网上疯传呢。意思是我或许该去看一看。但我的确没有什么兴趣:既然长在台湾的李开复都能对着蒋夫人的渔网窗帘信口开河说什么节俭,和李开复一起去的韩寒又能写什么呢?无论嬉笑怒骂还是心灵鸡汤,无非就是“这个社会怎么了”的变型。但读过之后,我发现韩寒谈了些新意,所以打算来写这一篇文章。

大多情况下,“怎么了”这个问句,其实是用来骂政府的。“没有脸 书”,韩寒那典型的小聪明,只要你痒,他这一挠,包你舒服。且不论骂得对不对,深刻不深刻,既然我没有做官的机会,那政府活该就是被我用来骂的,这本是无所谓的事情。以前没有网络、没有全球视野的时候,工友们晚间吃饭,也是骂骂咧咧的,图个痛快,用不着正确,更不需要深刻。但是,韩寒这次在写什么呢?他在写台湾的人,反过来,他其实也在写大陆的人。

韩寒通过两件事来写台湾人的好,一是他陪朋友去修眼镜,两家店主都很热情帮忙,二是他自己的手机掉在出租车上,司机主动原物奉还。“外面的月亮比较圆”的故事好歹已经写了几十年了,韩寒如今再来写,也知道要补上几句“也许是我走的肤浅,几乎所有人都和气。毫无疑问,如果我在台湾多停留几天,我当然能看见他不如人意的一面,也许他硬件不够新,也许他民粹也涌现,也许他民怨从不断,也许他矛盾也不少。没有完美的地方,没有完美的制度,没有完美的文化,在华人的世界里,它也许不是最好的,但的确没有什么比它更好了”这样的话。可这些年的赛车生涯,韩寒也走过了中国许多地方,竟然因为这两件小事就来说台湾人的好,其实也就是贬损大陆人(恐怕这才是他的本意),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

大陆人有那么不堪么?如果心平静气地想一想,这样的故事,大陆并不缺乏。我刚到广州时,曾经在出租车上掉了一部手机。当我照着计程车票打电话过去的时候,司机师傅让我放心,说已向公司报备,明天上班时便会把手机交到公司,我可以直接去公司拿。我说今天就得用。他表示抱歉,因为人住郊区,而车也已经交给上夜班的司机了。我说那我过去拿,他便告诉我路线和等候地点。当我赶到的时候,他已经等候了一会儿。核对无误之后,他让我给公司打个电话,说明他已经把手机还给我了。我接着等回城的车,他便先告辞了。等车之余,我望着他的背影,走了老远他才拐弯,原来他为了方便我,特地约了一个地标式建筑,离他住的地方其实是有段距离的。如果照着韩寒的套路,我似乎可以小心翼翼地歌颂一下广州这座城市,广东这个省份,考虑到这个司机是从湖南来的,如果我想左一点,还可以大言不惭地往毛身上靠,出生开国领袖的地方就是不一样。

这是荒谬的,一切上纲上线都是荒谬的。这些平凡的人事,不仅与政治、体制无关,和中华文化又或者什么民族的美好习性也没什么关系。不是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么?如果这里的历史不是什么英雄史,那么,当与平凡人一日一日生活的历史相遇,我们总是能够读到这样温情的故事。

当然,韩寒选择了去台湾,而不是在大陆,读这些故事。就好像前几天无视内蒙新疆的风车、而要跑到德国的风车下感慨中国为什么不搞风力发电的那个作家一样,黑夜给了韩寒黑色的眼睛,当在大陆时,他用这眼睛来寻找阴暗,当不在大陆时,他用这眼睛来寻找光明。

这光明抹杀了他的同胞,他甚至希望自己的同胞与他一样跪着去仰视其实可能和自己并没太大差别的台湾人,不然他为何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韩寒说,面对台湾人,他一点自豪感都没有。的确,我们没资格自豪,但这不是我们妄自菲薄的理由。从人性上讲,我们不见得就输给了对方。从发展上看,的确,我们不过是拥有了一些别人已经拥有的东西,但我们不再是八十年代台湾外省人眼里需要他们接济的大陆穷亲戚,我们也不再会因为一块手表、一件衣服、甚至一包零食而把归来的台胞当大救星了。如果没有这些物质作底,哪里有资格来想什么该不该有自豪感这样高级的问题呢?

在那篇文章的末尾,韩寒感慨,“文化,法制和自由是一个民族的一切”。法制?法治?一个连法制和法治都分不清的人,有什么资格去讲这样的大话?恐怕恰恰是韩寒自己体现了他所批判的大陆某些人暴发户般的心态——虽然物质上丰富了,但精神上依旧十分贫乏。


韓寒訪台心得 大陸網友熱議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2.05.11 09:33 am

「文化,法制和自由是一個民族的一切!」韓寒博文「太平洋的風」上網後,引發大陸網友熱議「文化、法制、自由」。許多韓寒迷認為,「韓少」在文章中展現難得的溫柔,就像胡德夫所唱的「太平洋的風」,溫暖中帶著力量,讓讀者感到「我石化了」。

韓寒昨天凌晨三點在新浪微博和博客貼上「太平洋的風」後,不到十八個小時便吸引近卅萬人次閱讀、十三萬人轉發、五萬篇評論。

網友認為,韓寒寫的「民族三元素」少了一個,文化、法制和自由之外,還要加上一個「進步國家的元素」:民主制度。許多網友同意韓寒所言,香港和台灣「庇護了中華的文化,把這個民族美好的習性留了下來」,但也充滿信心,「臺灣小,先走了一步,我們會跟上的!」

計程車司機王鴻松「拾機不昧」的溫馨故事,感動了許多大陸網友。他們表示,在大陸如果遇上像王鴻松這樣的人,會覺得是上帝眷顧,「可悲的是在臺灣這根本不算什麼!」

「人文素養」是台灣最吸引對岸之處。網友Taste說,台灣的「人文氣氛」給人一種溫馨,輕鬆的感受。

曾在大陸工作的網友LV說,許多人去臺灣發現高樓大廈比不過北京上海,認為臺灣只是一般,「其實他們錯過了最重要的:人文素養。」他指出,韓寒文中的好人,在台灣是普遍現象,「在臺灣你可以扶老人過馬路,在中國老人倒在地上你都不敢扶起來!」

也有網友批評韓寒「不惜一切醜化中國、妖魔化中國」,稱韓寒是「台灣狗腿子」。

有網友擔心韓寒:「說這話會不會被政治局請去喝茶?」還有人搞笑問韓寒:「你問馬英九了嗎?到底什麼時候光復大陸?」

台灣網友則多數留言邀請韓寒再度訪台。Kathy表示,工作之故認識許多來台的大陸人,類似韓寒的經驗發生在很多人的台灣行中。她謝謝韓寒「喜歡台灣」,希望韓寒能常來台灣,「享受濃濃的人情味和美食。」

台灣網友「摩摩」則是提醒韓寒和網友,台灣不全是美好的人事物,「台灣有專占觀光客便宜的店,政治人物缺腦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觀察站/透過韓寒 重溫被遺忘的好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2012.05.11 03:30 am

韓寒的首次台灣行,住的是台灣最頂級的W Hotel,見遍了包括馬總統在內的各類政治名人與宗教、企業領袖。然而在他的博文「太平洋的風」中,這些「大人物」紛紛退場,挑大梁的卻是計程車司機、眼鏡店老闆等「小人物」。

因為和馬總統握手言歡,韓寒造訪台灣的「秘密行程」不小心曝了光。韓寒此次參加的「共創兩岸和平紅利論壇」,接待的規模和陣仗相當驚人,訪問的大人物包括星雲法師、郝柏村、施明德、曹興誠、沈富雄…。

然而,最讓韓寒印象深刻的台灣人不是馬總統,是計程車司機王鴻松,這位把他遺失手機送到飯店,這是怎樣都安排不來的情節。因為他,雖然大陸的世博會和奧運會台灣永遠辦不起,走在臺灣街頭的韓寒卻「一點自豪感都沒有。」

這並非韓寒故作姿態。曾與他一起餐敘的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說,韓寒席間隻字不提他所看到的大人物,話題統統圍繞在台灣的平民生活。

在韓寒心中,台灣的「一般人」比大人物重要,人文素養、生活細節比高樓大廈、名車商場重要。他想告訴讀者,在沒有名車四處奔馳的台灣街頭,你不需要擁有「見過總統」的特權,任何一個小老百姓都有權享受平凡卻安心的生活。

人文素養、令人安心的自由生活,一向是台灣足以傲視華人世界的資產。面對對岸的崛起,我們卻漸漸失掉了自信。透過韓寒和大陸網友的眼睛,台灣人也許可以重新省視我們所擁有卻被遺忘的美好。

聯合報顧問張作錦也見到了韓寒。他在文章中記述韓寒一行人對台灣的好印象,讓台灣出席人士相視而笑,調侃互問:「我們真是那麼好嗎?」

離開台灣前,韓寒告訴葉美瑤:「我希望我的女兒可以來台灣受教育」。她也問自己:「我們真是那麼好嗎?」

希望台灣人可以一直自信下去。


談兩岸 陳光誠:非常想去台灣看看

【聯合報╱特派記者羅印冲/北京報導】2012.05.11 03:36 am

大陸失明維權律師陳光誠昨天在北京接受本報電話專訪。陳光誠指出,兩岸經濟交流與人權對話應同步發展,經濟再好都是外在的,人權才是社會的根本內在。他並說,如果條件許可,他非常想到台灣走走看看。

馬英九總統即將於五二○發表就職演說,是否期待他談到對人權的關切?陳光誠說,「我不期待他說些什麼,只想看到他最真實自然的表現,說出心裡話,而不是別人要求出來的談話。」如果要談到人權,應該是由台灣人民提出,再由馬總統根據人民的要求作回應。

目前人在北京朝陽醫院的陳光誠已表達赴美意願,據了解,陳光誠的美簽和大學獎學金都已經沒有問題,現在就等大陸方面核發護照。但昨天他向本報記者證實,迄今還沒有關於護照核發的進一步消息,他不知道何時可成行。

對於日前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表示,台灣方面將在兩岸會談時,適時向大陸方面提出對人權狀況的關切。陳光誠回應,台灣提出關切能發揮多少作用,還需觀察,也許還需要一些過渡期(才能發揮作用),但總比都不提好。台灣現在願意提出來,是一個正面的發展。

記者問他,兩岸關係過去四年在經濟領域有顯著進展,但在社會與人權議題上著墨不多,身為替人權奮戰的律師,有何感受?

陳光誠回答,「兩岸經濟交流與人權對話應同步發展」,人權是非常基礎的,是屬於內在的、人性化的與可持續的概念,經濟只是表面的東西,再好都是外在的。社會進步本質是文明發展,不是高樓大廈。

他說,一個社會需要民主與法治的發展,若失去對人權的保障和社會的普世價值,社會道德沒有良好規範,社會群體發展就會變成機械式的運作,而非人性化的社會。

台灣能否作為大陸借鏡或示範?陳光誠說,示範已經開始,下一步(兩岸)應加強溝通。在經濟議題外,也要在社會和人權議題上對話交流。人權涉及基本人格尊嚴,是社會問題的根本,社會發展必須兼求外在和內在,特別應著重後者。


習慣用語也會水土不服

2012-5-11 06:2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04| 評論數: 2 |原作者: (胡俊鋒/廣東.台大第一屆陸生)

「怎麼『宅急送』到了台灣變成『宅急便』了?」「『宅急便』是專送『便便』的嗎?」

台北有個快遞公司叫做「宅急便」,我第一次看到他們的運輸車是在校園裡。眼光久久停留在「宅急便」3個字上,心裡反覆默念著,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既熟悉又陌生

大陸有個非常出名的快遞公司,叫「宅急送」。當我把「宅急便」的運輸車拍下上傳到網路上的時候,很多朋友留言給我。我們習慣和熟識了「宅急送」,可是對於「宅急便」卻有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好笑的是,我朋友們的第一直覺反應跟我相同,這個「便」是「糞便」的「便」嗎?

後來,每次看到「宅急便」的車子從眼前駛過,我總是禁不住發笑。面對這個似曾相識的名詞,我卻不曾把它當做「方便」的「便」字作解。

第一次和台灣朋友出行的時候,我們的交流居然需要用英文作為中轉語言。當時我問我朋友,「我們去台北車站是坐地鐵去還是坐公交車去?」我的朋友愣住了,什麼意思,地鐵是什麼?公交車又是什麼?我也被愣住了,你怎麼會不懂呢?台北不也是有地鐵,不也是有公交車嗎?

「地鐵就是地下跑的鐵路,公交車就是公共汽車。」如此解釋,我的朋友似乎還是不是很懂,最後迫於無奈只好動用我們彼此都有共識的英文作為仲介,「地鐵就是subway或者是metro,公車就是bus」。

謝天謝地,我的朋友終於懂了。「metro在台北叫做捷運,bus我們直接叫公車,所以剛才你說的把我弄糊塗了。」

我突然明白了,原來在不同的地方,同一個詞有著不同的表述,到了一個新地方不僅僅生活上會水土不服,原來在用語習慣上也會水土不服的。

Metro在台北叫捷運,在香港叫八達通,在大陸任何城市都叫地鐵。「公車」在大陸有特定的意思,不是bus的代名詞,而是指政府車輛或者免費車輛,公共汽車我們習慣稱公交車。

一半懂一半猜

台灣的統計課本中反覆出現的「機率」一詞也讓我很傷腦筋,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新的名詞,不能獲知它的含義,課本便沒法繼續讀下去。

直到有一次和一個台灣朋友一起吃飯,我們在設想一些事情的發展,他突然說了一句,「這個發生的機率太小了」。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機率」對我來說並非陌生的概念,只是在這邊的表達方式不同。在大陸,我通常會用「概率」來表達「機率」的意思。

獨有詞彙難懂

在台灣學習統計課程,我依舊會去尋找大陸的教材來讀,因為我發現兩岸的教材雖然都是用中文來表述,字都能夠認識,單個字義都能夠理解,可是卻很難理解其內容。有時候在討論某個統計學問題時,我會給台灣朋友推薦大陸學者的相關書籍,我覺得很好理解的,對於他們來說卻遠非如此。

記得台灣大學負責陸生事務的范姜小姐,她在陸生還沒有抵台前就加入了QQ群,我們問她:「你能看得懂我們在說什麼嗎?」她回:「雖然是簡體字,不過每個字還是認得的。每個字的意思我都懂,可是拼成一句話就看不懂了,一半懂一半猜。」

有些用語能找到相互對應的字詞,可是還有很多的詞彙是兩岸彼此獨有的。有一次擊劍社的朋友突然跑來問我,「你們大陸人經常說的一個詞,雷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一次陪朋友逛街,我朝著一個很簡陋卻售價昂貴的東西說了一句「這個東西也太坑爹了吧。」我朋友瞪大了眼睛問我,「坑爹是什麼意思?」諸如此類的,很多的口頭用語我們已經忘了它的原意,但能夠依情景來表達,可是如果要去解釋其意思的時候,我們卻啞口無言了。正如有一次一個台灣朋友跟我說了一句,「你太妙了!」我跟隨行的陸生都沒法領會這個「妙」的意思,只知道它應該是一個正向的詞彙,台灣朋友舉了很多例子,花了半天功夫解釋「妙」在台灣的用法,我們也是似懂非懂地點頭聽著。

語言的差異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我,站在我面前黑眼睛黃皮膚的人,是跟你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提醒著我,自己身處在台灣,它跟大陸有著很多的不同。對於一個文化及語言的理解,並非是易事,全權交給時間吧!我相信,只要自己敞開心扉接受和學習這裡的一切,有一天我會理解的。


朝兩岸共選總統努力

2012-5-11 06:2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0| 評論數: 1 |原作者: (李文雲/雲南昆明)

兩岸存在著和平共處、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今年3月22日,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一行在北京與胡錦濤會見,雙方確認要把握和平發展這個主題,繼續沿著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前進。

兩岸和平共處的實質是在一個中國的構架內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和平競賽。彼此應當繼承和借鑒,共存和互補,和平競賽的結果就是嶄新的「一中」。

其三,要在兩岸的和平發展、和平競爭中共同受益。應在增進政治互信的基礎上,盡快逐步建立軍事互信。在釣魚島、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主權,相互支持。

最後,要積極創造條件實現兩岸民眾直選「一中」執政黨及其領袖。

今年包括亞、歐、美、非等大洲的世界20來個國家的大選年,台灣在這方面己走在大陸的前頭,對大陸起到了示範效應。這就如當年孫中山先生曾說過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有網友建言,未來統一的中國是大中國,由於台灣的民主政黨發展超前大陸許多。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期望兩岸的交流發展能達到政黨合作的地步,中國在2020年或2030年之間進行總統大選,由兩岸各政黨公平競爭。然而,大陸至今在這方面的政治體制改革舉步艱難,建議馬總統呼籲,兩岸的政黨和政府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順應這一和平的世界潮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全民直選國家元首的制度和機制,為和平統一,振興中華而奮鬥!
上一篇 下一篇
刊登贊助網站
熱門關鍵字
台勵福 - 中古堆高機
forklift.ecc.tw
專營堆高機販售、租賃直銷,引擎式、電動等機種齊全,北中南皆有點,全省服務您!
forklift.ecc.tw
獨一無二公仔設計訂製
www.twunique.com
Q版人像公仔訂製權威!專營個性化商品轉印服務,另歡迎小額投資,創業加盟必選。
www.twunique.com
雙喜精緻搬家公司 - 政府立案
www.swansi.com.tw
大小搬家,公司工廠,機器,鋼琴金庫,垃圾處理,估價送箱,全省回程,品質保證。
www.swansi.com.tw
熱門關鍵字
回應(0)
隱藏設定:
   
※ 提醒您:發表前請先登入,以免內容遺失。
引用(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文章分類

我的訂閱

    目前沒有訂閱部落格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9
  • 累計人數:6226
  • 發表文章:362
  • 相片數量:20
  • 回應數量:10

更新日期

2012/06/17 07:32
雅虎資訊 版權所有 © 2012 Yahoo!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服務設有管理員」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南海(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