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hingto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 Taiwan Benevolent Association ...

communitylink.reviewjournal.com

 

黄帅《听钟》

club.fjdh.com

... 距离,公路已成为拉动城市经济腾飞的引擎。 权立通. 报“眼”回眸

china-highway.com

[30年·30事]拓展新空间 2003年烟台实现市市通高速

 
(2008-11-05)  
 
来源:水母网-烟台日报

    2003年12月26日,随着烟台境内威乌高速公路的竣工通车,烟台实现了“市市通高速”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烟台公路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现代化路网结构基本形成,公路综合通行能力显著提高。仅2000年以来,全市就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26亿元,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5公里,居全省地级市首位。以同三高速、威乌高速、威青高速、烟威高速、绕城高速和国道204、206为主骨架的高等级公路网,有力拉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2003年12月26日,烟台公路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这一天,威乌高速公路(烟台境)竣工通车,使烟台除长岛县之外的12个县市区实现了境内都有高速公路带动的梦想。烟台实现了“市市通高速”的奋斗目标。

    如今,在烟台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上,路网阡陌,河海飞虹,车流如潮。一条条公路宛如一条条彩练,增添了城市的无穷魅力,加快了烟台走向世界的步伐。

    放手描绘公路建设大蓝图

    “‘市市通高速’,只是烟台改革开放30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一个缩影和拐点。”站在市区南部一座山峰的制高点上,俯瞰脚下纵横交错的一条条金光大道,市公路局有关人士感慨万千。

    作为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经过10年改革开放,烟台已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前沿。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公路瓶颈仍是制约烟台腾飞的重要因素。

    1998年,国家实施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战略决策。烟台敏锐地把握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新一轮加快发展的热潮中抢占高位,一大批骨干项目赶上了“头班车”,迅速拉开了全市现代化公路网的主框架。仅2000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干线公路建设投资126亿元,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58公里,高等级路里程居全省前列,已完工工程一次合格率和优良等级均达100%。

    目前,烟台已形成以同三高速、威乌高速、威青高速、烟威高速、绕城高速和国道204、国道206为主骨架的高等级公路网,公路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化路网结构基本形成,公路综合通行能力显著提高。

    一组数字,让我们把烟台公路30年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

    1986年,随着烟青路栖霞段的改建,烟台市首次拥有一级公路6公里,占当年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的0.3%;1996年,烟台市国省干线公路“消灭”了等外路,一级公路所占比重达到15.5%;2000年,全市干线公路“消灭”了砂土路,全部实现了“黑色化”;2004年,牟平境1.8公里四级路改建,自此烟台市国省干线公路不再有四级路;2007年,全市一级路达684公里,干线公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6.46公里……

    在加快公路建设的同时,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坚持“建养并重”,不断加大养护资金投入,实施了“养护三年大变样”和“文明样板示范工程、公路养护畅通工程、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科学养护创新工程和养护管理信息化工程”的五大养护工程。近几年,又积极推行预防性、精细化养护,进行了路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一个全新的“畅、安、舒、美”公路运行环境呈现在世人面前。

    “高速”延伸疑似飞虹落九天

    “高速公路,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见证着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市公路局有关人士介绍,是改革开放催生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推动我市高速公路建设被提上重要议程,并获得了长足发展。

    烟台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跨越了14年的历程。

    1994年,52.7公里的烟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烟台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该路连接烟台、威海两个开放城市,对于改善两市的投资环境、发展两市的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98年,45.8公里的绕城高速建成通车。作为连接烟台五区的重要公路枢纽,对于减轻市区的交通压力,发展繁荣烟台经济、完善路网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后,烟台高速公路建设开始了跨越式发展。

    2000年,全长100公里的同三高速公路(烟台境)建成通车。同三高速烟台段是山东省“五纵四横一环”公路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竣工通车,进一步改善了烟台市的公路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2003年,同三高速山东境内实现了全线贯通,使烟台至济南、威海至济南实现了高速直达。享誉中外的烟台苹果莱阳梨,沿同三高速公路从烟台到海南,只需要30多个小时,运输距离和时间大大缩短。

    2003年,随着全长216公里(含连接线)的威乌高速公路(烟台境)以及青威路二期工程建成通车,从烟台市区到达各县市区行政中心所在地的“两小时互联通道”成为现实。同时,除长岛县之外的12个县市区实现了境内都有高速公路带动的梦想,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公里大关,烟台实现了“市市通高速”。

    2006年,威青高速公路烟台段建成通车,烟台、威海和青岛三城之间这一快速通道,为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崛起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至此,烟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公里大关,达到425公里,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通过这几年的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高等级公路网络初步形成,烟台从“公路大市”跃升为“公路强市”,从交通末端城市转变为公路交通枢纽城市,极大拉动了烟台经济的高速发展。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海上山东”和“以港兴市”战略的加快推进,烟台港西港区、龙口港、莱州港疏港高速公路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逐步展开,我市沿海主要港口高等级公路直接进港的目标即将成为现实。与此同时,烟台至青岛高速莱山至海阳段、龙口至青岛高速、威乌至同三高速连接线等高速公路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力争早日通过国家立项并开工建设。

    烟台,将在纵横交错的路网连接下,融入山东“一体两翼”经济发展大格局。

    路网纵横织就“经济输送带”

    “想致富,先修路。富不富,先看路……”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路,始终占据一个特殊的位置。

    “去栖霞卖苹果,以前需要一个小时,如今只要20分钟就足够了。而且路修好后,很多商贩和企业都来村收购,现在再也不愁苹果卖不出去了。”新建成的文三线栖霞东段改造工程———新“十八盘”路面平坦宽阔,标志标牌齐全醒目,银色护栏随路逶迤而去。栖霞市唐家泊镇村民张沛仁,谈起这条路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喜上眉梢。

    “实现五区融合,推动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升级”,一直是烟台人的梦想。随着港城东西大街、牟平至轸格庄、福山南绕城、西绕城等一级路的建成通车,烟台五区连城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线贯通,烟台五区也加快了“融为一体”的步伐。对此,受益最大的是沿线工业园区和烟台市民。家住牟平市区的曲先生驾车走新路到莱山区解甲庄工业园上班只需六、七分钟,而以前走老成龙线得需要10多分钟。他高兴地说:“路修得又宽又平,既节省时间,还放松心情,太方便了,这路真是修到咱老百姓的心坎上了!”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烟台这座城市的发展格局。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黄金加工、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的迅速崛起,GDP的快速增长,与烟台快速发展的路网建设息息相关。

    “路好,人趋之,商机无限”。当你沿烟蓬一级公路一路西去,一座座耸立的高楼、一个个崛起的工业园区,几十亿、上百亿元的国内外投资项目在烟蓬路两侧建设投产,数十倍的经济效益正快速显现出来。1989年建成通车的204国道(烟台境),途径烟台市所属的芝罘、福山、栖霞、海阳、莱阳五个县市区,2002年该路段经过大修改造后,极大地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204国道(烟台境)改造前,沿线企业数量是102家,到2006年沿线企业数量猛增到505家,2003年-2006年直接利用外资达4.8亿美元。

    目前,高等级路网已经形成了串联烟台主要经济布局区域和产业聚集地带的经济输送带。近几年,全市经济增长平均保持在10%以上,2007年高达17%,在新一轮竞争态势下,高等级公路快速延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想而知。YMG记者 权立通通讯员 宋成江 刘涛 黄驰 摄影报道

    亲历者说:

    “老公路”眼里的公路变迁

    “改革开放30年间,公路上的变化可大了。”国道206高速公路蓬莱管理处副处长盖玉伟是个“老公路”,对公路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我1980年在莱阳公路局工作,那时山东路好在全国都有名。这个‘好’就是说咱的公路密度大、质量好,可跟现在还是没法比。”

    盖玉伟说,当时从莱阳到烟台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烟台至上海的烟上线。莱阳到烟台开车得3个多小时,如遇下雪就得五六个小时,要开会或者办事只能提前一天走,下午办完事第二天才能往回赶。1986年,烟青一级公路开始修建,当时这是烟台境内最高档次的路。它的建成一下子拉近了烟台与青岛的距离,从莱阳到烟台只需一个多小时,当天往返,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后来的速度就更快了。”盖玉伟说,1994年烟威高速公路建成,两地车程由过去的2个多小时缩短到45分钟。到2003年,威乌高速公路利用两年时间建成通车,烟台每个县级市都通了高速路。

    行路,现在与过去大不相同;修路,过去与现在无法比拟。盖玉伟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修路还是人挑肩扛小推车送,许多沥青路面是用人工铺出来的,养路工用的工具是铁锨和耙子。现在都是机械化施工,工地上各种现代化的挖掘机、钻孔机、压路机、摊铺机穿梭往来,机声隆隆,施工效率成倍增长,而且工程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YMG记者 立通 通讯员 刘涛 实习生 红颖

 

 

    访者感言:

    “烟台所属的县级市,“市市通高速”了!”2003年,这个消息背后的意义或许并没有多少老百姓能够理解。但5年之后,它对整个烟台发展的影响开始显现。

    公路,宛如一个城市的血脉,突破了地理布局的限制和约束,使空间距离得到压缩,又得以延伸。在过去的几年里,纵横交错的公路大网,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烟台这座城市的发展格局。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黄金加工、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的迅速崛起,GDP的快速增长……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不与快速发展的路网建设息息相关。

    同时,公路建设也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强有力手段。据专家测算,国内修建一级路以上的高等级公路,平均每公里概算投资近2000万元,需投入沥青约500吨、钢材约300吨、水泥约4000吨,其直接拉动作用不言而喻。另外,公路投资与社会总产值的产出之比是1:3,每亿元公路建设投资可为公路建筑业创造2000个就业机会,为相关产业提供4800多个就业机会。

    道路改变了时间成本,道路刷新了心理距离,公路已成为拉动城市经济腾飞的引擎。 权立通

 

 

    报“眼”回眸

    2003年12月27日,烟台日报一版刊登消息《烟台实现“市市通高速”》。消息称,“昨天上午,烟台至新河、新河至潍莱路连接线暨青威路二期工程竣工通车仪式在206高速公路蓬莱服务区隆重举行,宣告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同时也使我市除长岛县之外的12个县市区实现了境内都有高速公路带动的梦想。至此,我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68.8公里,占全省的八分之一。”

    这几项工程的建成通车,进一步改善了胶东地区的路网结构,实现了烟台市陆上县市区全部通高速公路的奋斗目标,拉近了烟台市同周边地区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优化了胶东半岛投资环境,加速区域经济融合,加快半岛城市群的建设步伐,为推动烟台乃至全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5

文革名人张铁生黄帅今昔对比

tuku.news.china.com

文革名人张铁生黄帅今昔对比

tuku.news.china.com

文革名人张铁生 黄帅今昔对比(1/6)

黄帅

197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发表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并加长篇编者按语。“小学生”是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黄帅。黄帅的信是10月21日写的。

  根据姚文元的指示,《人民日报》12月28日全文转载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和们《北京日报》的编者按语,并再加编者按语。《人民日报》的编者按语说:“黄帅敢于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开火,生动地反映出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新一代的革命精神面貌。”“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我们要注意抓现实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迅速掀起了“ 破师道尊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浪潮。很多地方树立了黄帅式的反潮流人物。

1973年7月19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下乡知识青年、生产队长张铁生的一封信,张的信写在辽宁省大学入学考试的物理化学试卷背后。

信中说:“本人自1968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张铁生的语文是38分,数学得61分,物理化学得6分,都未交白卷。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毛远新得知这一情况后,将原信作了删改,指令《辽宁日报》发表,并在编者按中说:张铁生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8月10日《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信,其后,《红旗》杂志等也纷纷转载,发表评论,说搞文化考试是“旧高考制度的复辟”,“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反扑”。张春桥说这是“反攻倒算”,江青称赞张铁生“真了不起,是个英雄,他敢反潮流”。张铁生被破格录取上学,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成为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马前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南海(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