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雙城記
A Tale of Two Cities title page.gif
作者 查爾斯·狄更斯
原名 A Tale of Two Cities
出版地  英國
語言 英文
類型 小說
出版者 Chapman and Hall
出版日期 1859年
媒介 紙本(精裝、平裝)

《雙城記》英語A Tale of Two Cities)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的長篇歷史小說,情節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學經典名著之一。本書的主要思想是為了愛而自我犧牲,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

目錄

 [隐藏

[编辑] 故事綱要

1757年12月,巴黎醫生曼奈特(Dr. Alexandre Manette)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強迫出診,看到一對姐弟氣絕的慘狀。弟弟在臨死前將侯爵兄弟二人對自己家族的迫害告訴了醫生,自己的姐夫和父親如何因這二人的關係死去和自己的姐姐受到了怎樣的迫害。曼奈特寫信向國王告發,不幸這封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最後曼奈特以政治犯身份被關進巴士底監獄,2年後妻子憂鬱以終,女兒露西·曼奈特(Lucie Manette)被好友勞雷接到倫敦撫養。曼奈特在監獄中渡過18年後釋放,得他以前的僕人德法奇(Ernest Defarge)收留,德法奇開了一家酒店,是革命活動的聯絡站,他的妻子將法國貴族的暴行記錄在圍巾上。曼奈特的女兒露西接他去英國倫敦居住,路上遇到侯爵的兒子查爾斯·丹尼。

查爾斯·丹尼(Charles Darney)和雪尼·卡頓(Sydney Carton)外貌相似,但性格卻完全不同。丹尼是法國貴族後裔,但是他對其家族壓迫勞動者的行為感到不滿,他放棄財產的繼承權,一人在倫敦謀生,是一名法語教師。卡頓是一個有才華但憤世嫉俗的英國律師。兩人愛上了同一個女人,露西·曼奈特愛上了丹尼,兩人在曼奈特醫生同意後結婚。丹尼的雙親相繼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地侯爵因為壓死農夫的小孩,被孩子的父親一刀殺死。

法國大革命爆發,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監獄,已經繼承家業的丹尼為保護舊日的管家蓋白勒,冒險趕回時局紛亂的巴黎,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獄。得知消息後露西與曼奈特醫生也一起趕到巴黎,曼奈特醫生利用其老政治犯的威望拯救被囚禁的丹尼。雖然丹尼最後重獲自由,但是很快又因被人檢舉而重新入獄,檢舉人竟然是曾經幫助過曼奈特醫生的德法奇夫人(Teresa Defarge/Madame Defarge),一位堅定的女革命者。

法庭上,德法奇夫人遞交了關鍵性的證據:曼奈特醫生獄中所寫的一份有關入獄經過的血書。原來曼奈特醫生因檢舉埃弗爾蒙德(Evrémonde)家族(丹尼的世家)的醜聞事件,這份血書最後卻判處丹尼死刑。這時一直愛慕露西的雪尼‧卡爾登也來到巴黎,為了幫助心上人的愛人,他買通獄卒,潛入監獄,將丹尼迷暈,並頂替他,並且最後被處死,而丹尼一家則得以逃出法國,抵達倫敦。

[编辑] 人物介紹

  • 曼奈特醫生(Dr. Alexandre Manette),一位老政治犯。
  • 露西·曼奈特(Lucie Manette),曼奈特醫生的女兒。
  • 查爾斯·丹尼(Charles Darney),厄弗裡蒙地侯爵的姪子,愛上露西·曼奈特。
  • 雪尼‧卡爾登(Sydney Carton),一位憤世嫉俗的律師,愛上露西·曼奈特。
  • 德法奇(Ernest Defarge),曼奈特醫生舊日的僕人。
  • 德法奇夫人(Madame Defarge/Teresa Defarge),一位堅定的女革命者。
  • 約翰·拔沙(John Barsad),一位間諜。他的真實名字是索羅門(Solomon Pross) ,是波希小姐(Miss Pross)的哥哥。
  • 羅傑·錫利(Roger Cly),另一位間諜,約翰·拔沙的夥伴。

[编辑] 評價

《雙城記》通過革命中一個家庭的遭遇,譴責革命的殘暴,但同時又揭露了革命前貴族對普通勞動者的殘酷行徑。書的開卷語,「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已經成為文學史中的經典名句。本書的最後,雪尼‧卡爾登(Sydney Carton)走上斷頭台之前回憶說:「我現在已做的遠比我所做過的一切都美好;我將獲得的休息遠比我所知道的一切都甜蜜。」(It is a far, far better thing that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it is a far, far better rest that I go to than I have ever known)。同樣是非常經典。

1928年,長期與林紓合作的翻譯夥伴魏易獨力將《雙城記》譯成中文,取名為《二城故事》。

[编辑] 外部連結

Wikisource
英語維基文庫中與本條目相關的原始文獻:
显示▼隐藏▲
 ·  ·
法國大革命
 
 
显示▼隐藏▲ 
重要事件
 
1788年 1789年 1790年 1791年 1792年 1793年 1794年 1795年 1797年 1799年
 
 
 
 
 
 
 
 
 
 
显示▼隐藏▲ 
革命戰爭
 
1792年1793年1794年1795年1796年1797年1798年1799年1800年1801年 1802年
 
 
 
 
 
 
 
 
 
 
 
显示▼隐藏▲ 
軍事將領
 
法國陸軍將領 法國海軍將領 敵對軍事力量首領
 
 
 
显示▼隐藏▲ 
其它宗派勢力和人物
 
波旁王朝斐揚俱樂部吉倫特派山嶽黨阿貝爾派波拿巴黨 其他
 
 
 
 
 
 
 
显示▼隐藏▲ 
著名思想家
 
 
显示▼隐藏▲ 
波拿巴家族
 
 
显示▼隐藏▲ 
革命產物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个人工具
操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南海(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