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玄同(1887一1939)汉族,浙江省吴兴县人。原名夏,字中季,少号德潜,后更为掇 ...

book.ifeng.com

 

梁實秋、胡適、臺靜農、錢歌川、楊逵、鍾理和、吳魯芹、思果、琦君、羅蘭、 ...

yeats1103.pixnet.net

... 先總統蔣中正先生與陳啟川先生合照,蔣先生生前非常看重陳啟川 ...

th.gov.tw

台籍高雄市長(8)陳啟川 ...

220.130.246.112

 

60.29.57.233

106 × 143 - 郭奇光

 

 

 

 

類似圖片 ‑ 其他大小

 

第十一象 申戍 兌下坎上 節

讖曰:
   五人同卜 非祿非福

   兼而言之 喜怒哀樂

頌曰:
   龍蛇相鬥三十年 一日同光直上天

   上得天堂好游戲 東兵百萬入秦川

 

古史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古史辨,是歷史學家顧頡剛、錢玄同等人的論文集,共七巨冊,是「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匯集。

經十年拓展,五四運動以後,顧頡剛與胡適等史學家為探索古史做了不少工作[1],從1926年至1941年,《古史辨》共出版七冊,包羅了三百五十篇文章,三百二十五萬餘字。

1926年《古史辨》第一冊出版,是現代疑古思潮與古史辨派的形成標誌《古史辨》,顧頡剛就特別具有歷史意識,在《古史辨》第一冊寫了一篇長達六萬字的《自序》,強調他倡導、組織古史辨運動的心路歷程,於是他等於開創了古史辨派[2];第三冊以後,古史辨演化成古書辨,器局日漸促小而瑣碎。

後來顧頡剛在編《古史辨》時他也承認「我的野心真太高了」,「我真成了誇大狂了」。魯迅曾謂,「其實,他(指顧頡剛)是有破壞而無建設的,只要看他的《古史辨》,已將古史『辨』成沒有。」

[编辑] 注釋

  1. ^ 顧頡剛在《我是怎樣編寫〈古史辨〉的?》一文中寫道:「當『五四』運動之後,人們對於一切舊事物都持了懷疑態度,要求批判接受,我和胡適、錢玄同等經常討論如何審理古史和古書中的真偽問題……從姚際恆牽引到崔東壁,我們懷疑古史和古書中的問題又多起來了。在崔氏信經而重新審查了傳、記里的資料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連經書本身也要走著姚際恆的路子,去分析它的可信程度。這就是《古史辨》的產生過程。」
  2. ^ 胡適《古史討論的讀後感》曾把顧頡剛的「層累地造成的古史」觀概括為「歷史的演進法」,並說:「古史上的故事沒有一件不曾經過這樣的演進,也沒有一件不可用這個歷史演進的(evolutionary)方法去研究。堯舜禹的故事,黃帝神農庖犧的故事,湯的故事,伊尹的故事,后稷的故事,文王的故事,太公的故事,周公的故事,都可以做這個方法的實驗品。」

[编辑] 外部連結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南海(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