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程砚秋(程艳秋、程菊侬)

 

程砚秋便装照
程砚秋便装照
程砚秋,男,京剧旦角。原名承麟,满族。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农,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幼年家到中落,六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功,向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向名武生教师丁永利学戏,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后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程砚秋童年基本功训练异常艰苦,他以惊人的毅力接受了这些训练,熬过了他惨痛的童年。十一岁登台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念、做、打崭露头角,行内外耳目一新。在北京丹桂茶园(原东安市场内),与赵桐珊刘鸿声孙菊仙等合作演出《桑园寄子》、《辕门斩子》、《朱砂痣》等戏。

1917年他因嗓子倒仓,暂不演出,继续深造。他学习绘画、书法、舞拳练剑、观摩电影艺术,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情趣,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1922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轰动,1923年再次到上海,使上海观众欣喜若狂,艺术也逐步趋于成熟。从1925年到1938年,程砚秋步入他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期和“程派”艺术的成熟期,此时程砚秋已经集创作、演出、导演三者于一身,成为较具实力的艺术家。他同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面对广大劳动人民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满腔义愤,编创了许多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剧目,如《文姬归汉》、《荒山泪》、《春闺梦》、《亡蜀鉴》等剧目。在反封建、反军阀内战、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等不同时期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表达了广大群众反对战争、反对压迫、希望和平的强烈愿望。这一时期后他着力于悲剧的表演,继《青霜剑》、《窦娥冤》之后又有《碧玉簪》、《梅妃》及前面提到的一系列悲剧作品的上演,成功的塑造了一批悲剧人物形象,他从此也以擅演悲剧著称。当然,程砚秋也不是光全演悲剧,《锁麟囊》就是他另一类型的代表作。程砚秋在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舞台表演唱腔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种清峻之美,后成为“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在表演上无论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剑术等方面也都有一系列的创造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流派,全面展现在京剧艺术舞台上。 程砚秋注重借鉴兄弟姊妹艺术,融合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是众多艺术大师中较为突出的一位。他在大胆革新的前提下,于建国初期编演了他最后一出新戏《英台抗婚》,这出戏无论从唱腔、唱词、舞台表演及美术设计方面都对传统京剧艺术程式做了较大的突破及创新,得到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肯定。1956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又为他拍摄了电影艺术片《荒山泪》,为保留更多的程腔和水袖,影片增加了很多新唱段(吴祖光改编),并摄下了他结合剧情创作的二百多种水袖表演形式。195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请他和杨宝森合录了《武家坡》一剧。

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49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1950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协理事会主席团委员,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由周恩来总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重大的影响。学习程派并较有成就的演员有:陈丽芳章遏云新艳秋赵荣琛侯玉兰王吟秋李世济李蔷华等。

1958年3月9日,他的心脏病又因突发性梗塞加剧,仅几分钟便夺去了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命,年仅54岁。

出生190411日,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十一十四日,酉时
逝世195839日,农历戊戌年二十日,晚

科班院校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旦行教师

活动年表

206条事件 | 全部展开 »


人物分类

京剧 旦行演员

老唱片

程砚秋老唱片专辑 (104面)
参看

艾世菊爱新觉罗·溥侗白登云鲍桂山鲍吉祥曹二庚曹瑞石曹心泉程世杰程玉英陈丽芳陈墨香陈永玲迟小秋储金鹏慈瑞泉慈少泉崔兰田范宝亭方昌达方连元封至模傅全香傅小山高富远高华高聘卿高维廉赓金群耿永奎贯盛吉贯盛习郭春山郭仲衡哈宝山郝寿臣侯喜瑞侯玉兰黄兆欣贾多才蒋君稼姜妙香江新蓉靳万春金仲仁金仲荪冀韵兰雷喜福梁庆云梁训益李彩云李丹林李德彬李多奎李和曾厉慧敏李鸣盛林树森李蔷华李荣安李世济李四广刘斌昆刘连伦刘荣升刘喜奎刘雪涛李秀芬李玉茹罗瘿公梅兰芳孟宪荣苗胜春穆铁芬钱宝森祁荣奎邱富棠裘盛戎荣蝶仙尚长麟沈家宏沈玉才史若虚宋德珠隋晓庆苏连汉孙甫亭孙毓堃苏少卿谭富英唐在炘谭鑫培王和霖王少楼王万梅王秀兰王瑶卿王吟秋王元芝王玉蓉翁偶虹文亮臣吴长海吴菱仙吴玉文吴祖光夏邦琦萧盛萱筱侠影熊承旭徐碧云雪艳琴许姬传荀令香杨宝森杨沔杨秋玲杨盛春阎岚秋阎世善叶盛长叶盛茂袁金凯袁敏宣袁雪芬于世文俞振飞张春彦张德俊张蝶芬章遏云张和元张金梁张盛利张肖伧张仲翰赵慧秋赵荣琛赵桐珊郑大同钟鸣岐钟世章钟喜玖周长华周子厚朱传茗朱凤桐朱少云朱素云朱云鹏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05年05月29日
编辑整理:小豆子
浏览次数:30158

中国京剧戏考 小豆子

京剧四大名旦1949年合影:梅兰芳(后中)、程砚秋(坐者)、尚小云(左)、荀 ...

old.jfdaily.com

京剧四大名旦1949年合影:梅兰芳(后中)、程砚秋(坐者)、尚小云(左)、荀慧生(右)

    程砚秋不仅是梅兰芳的徒弟,而且更是梅兰芳的对手。在程最盛的时候,梅不得不暂时后退上一步半步。梅程间有矛盾是尽人皆知的事实,甚至在程砚秋逝世一周年时,周总理举行小型宴会招待程的家人时,还对一边作陪的梅兰芳说:“其实程砚秋对你是很尊重的,他的传记中几次提到你对他的帮助……”梅兰芳听了,连连点头称“是”,同时隔着总理看着总理身子那一边的程夫人。

    说起程梅之争,颇有些曲折。上世纪30年代初期,程砚秋说,他梅兰芳访问过了美国,我程砚秋就紧跟着要去欧洲!1932年的元旦,他在报纸上宣布:去掉原来名字中的“艳”字,改名叫了 “砚秋”;同时把原来的 “玉霜”也改称“御霜”。同一天,他收荀慧生的长子令香为徒,举行了郑重的拜师仪式。随后的半个月中,程砚秋天天有即将赴欧的盛大宣传,梅兰芳几乎天天作陪。直到中旬,梅兰芳在北平前门火车站把程砚秋送走,这场“程旋风”才算结束。细看“程旋风”中的梅兰芳,却又是从容自若,当众亲切呼之 “砚秋”,私下还是旧的叫法——“老四”。为什么梅兰芳能如此忍耐并殷勤,除了人的品性之外,还因为他身后赞助的银行力量弱了,不如程砚秋身后的风头正盛。一年半后,程砚秋从欧洲返回上海,随后又回到北京,他接受各方面的采访,发表了“访问欧洲戏剧十九点”的意见书,说出一些颇有力度的新思想。在这些方面,程似乎是强于梅的。

    1946年,程砚秋与梅兰芳在上海不期而遇,先是奉蒋夫人宋美龄之约,梅程率徒合演了 《四五花洞》——梅先生这边是新收的徒弟杨畹农,程先生那边则是赵荣琛。而赵荣琛随后则充当起梅程二人之间的“协调人”。此时的梅兰芳,“大面儿”上对程是尊重的,安排了戏的大格局,又显示了谦让之意。可随后两人在用谁的胡琴上发生矛盾,梅坚持用自己的文场:徐兰沅加王少卿。梅兰芳说,“就那么几句唱,还何必换来换去呢? ”赵荣琛回去禀报,程砚秋没有办法,只能在约定时间来到梅宅合练。梨园在这方面是有规矩的,只能是弱势一方到强手一方去合练,而不能是相反。再后,程提出服装要变革,梅兰芳则坚决不答应,“老四真有主意,竟要在腰上挖洞!他如真想挖———就让他自己去挖,我跟畹农反正不挖,我们还是用老服装老扮相……”最后达成的协议是各穿各的。及至进入最后的排练,程砚秋来到了梅宅见梅兰芳———初见面时还是垂手侍立,并恭敬地叫声“先生”。梅兰芳则大度又随便地说,“坐吧,老四! ”可以想见:程砚秋心中的感受应该是复杂的。随后梅程展开合练,当程砚秋唱出他那幽幽咽咽的声腔时,是京胡琴师徐兰沅先把胡琴放下,“您这腔儿我拉不了,还是把周长华 (程砚秋的琴师)叫来吧……”程砚秋当然暗中高兴,徐是梅兰芳的长辈,他有了意见梅兰芳是不能驳的。于是以两堂文场分别为两人伴奏的格局就此形成。

    随后不久,梅兰芳与程砚秋果真在上海打起了对台。梅在“中国”,程在“天蟾”,老生一边是杨宝森,另一边是谭富英,基本上打了平手。但最后程砚秋抛出了“杀手锏”《锁麟囊》,连续卖了几个满堂,这气势就把梅兰芳给“压”下去了。

    程砚秋解放初期又到上海,献演了新戏《英台抗婚》,可能是身材太高也太胖了,效果颇不理想,这让他心里很恼。不久,他俩又险些在上海形成第三次对撞!当时,是程正在上海唱戏,而梅剧团则从江苏巡回,按计划很快就要到达上海——眼看又要跟程砚秋撞上了。这形势外人并不注意,但知道内情的戏迷会觉得“更有好戏可看了”。可远在北京的周总理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得知,马上把马少波(中国京剧院党组书记)找来,命其立刻“把你们的两位院长拉开”。马少波雷厉风行,先找到梅兰芳。梅服从大局,延长了在江苏的演出期限;马又赶到上海,在戏院后台找到了程砚秋,向他讲明险些发生的对撞。程砚秋负气地发了牢骚,感叹人生的怨气真是挺大的。梅程之间的矛盾纠葛不仅有趣,既是时代的与社会的,同时还是戏曲的。(摘自《新民周刊》第48期 作者 徐城北)

 

用户评论:

陈琳资料图. 新华网北京11月3日专电(记者卢国强)北京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 ...

news.xinhuane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文程(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