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勃·德納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鮑勃·德納爾
Bob Denard

鮑勃·德納爾
出生 1929年4月7日
 法國波爾多
逝世 2007年10月13日(78歲)
 法國吉倫特
職業 僱傭兵
配偶 (7名)
子女 (8名)

鮑勃·德納爾法語Bob Denard,1929年4月7日-2007年10月13日),本名吉爾貝爾·布爾若Gilbert Bourgeaud),著名籍僱傭兵,曾在多國發動政變,並暗殺各國政要[1]

目錄

 [隐藏

[编辑] 早年生活

鮑勃·德納爾早年在法國海軍服役,曾參與法越戰爭以及駐守法屬阿爾及利亞[2]1952年1957年間,他在摩洛哥擔任警察[3]阿爾及利亞戰爭時則替法國特工工作[3]

1961年12月,德納爾在加丹加展開了他超過30年的僱傭兵生涯,受羅歇·福爾克Roger Faulque)指揮。德納爾在當地戰鬥,直至1963年1月莫伊茲·沖伯被推翻,後來德納爾和他的部下流亡到葡屬安哥拉。德納爾曾參與辛巴威、葉門伊朗、奈及利亞、貝南加彭安哥拉、薩伊和葛摩的衝突,包括超過20次的軍事政變。法國被認為在背後支持德納爾的大部分行動,以維持在其前殖民地的影響力。

1963年中,德納爾抵達北葉門,隨後,納賽爾主義政府和君主主義部落之間發生衝突,北葉門內戰爆發,其中君主主義者受到西歐國家和沙烏地阿拉伯支持。法國和英國聘用了包括德納爾的一些僱傭兵,訓練志願者戰鬥技巧[2]

大約18個月後,德納爾受雇於當時正出任利奧波德維爾中央政府總理的莫伊茲·沖伯,返回剛果。他在剛果戰鬥了兩年,抵抗得到中國古巴支援的前總理帕特里斯·盧蒙巴的支持者。(盧蒙巴被政敵推翻後,在1961年遇害。)而此前推翻盧蒙巴的行動則受到美國中央情報局比利時的暗中支援。德納爾在當地負責領導一個法國僱傭兵單位,在1966年7月曾協助阻止一起企圖政變。

1年後,德納爾開始支持在東剛果叛亂的加丹加分離主義分子以及比利時僱傭兵。不久叛軍在布卡武被圍困,德納爾在戰鬥中受傷,遂與一眾傷兵逃亡到羅得西亞。從196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末期,德納爾曾參與一連串的僱傭兵活動。

[编辑] 葛摩

德納爾曾在葛摩發動多起軍事政變,4次推翻該島國政府。1975年該國獨立不久,德納爾便受阿里·薩利赫僱用,驅逐第一任總統艾哈邁德·阿卜杜拉

1977年,他在貝南發動政變不遂;同年又在羅德西亞參與一些行動[2]。後來,他率領43人成功推翻當時總統阿里·薩利赫。薩利赫於1978年5月29日在不明情況下被殺。在德納爾的協助下,艾哈邁德·阿卜杜拉重新出任總統。此後11年(1978年-1989年),德納爾任葛摩總統衛隊長,把持著該國實權[2][1]。這時,他改信伊斯蘭教,改名賽義德·穆斯塔法·馬傑布,並娶了6名妻子[1]

1989年,因為擔心可能發生軍事政變,艾哈邁德·阿卜杜拉總統簽署法令,命令德納爾領導的總統衛隊解散。該法令簽署後不久,一個軍事人員進入總統辦公室,射殺艾哈邁德·阿卜杜拉,並傷及德納爾。數天後,法國協助德納爾逃到南非[2]

[编辑] 1995年政變

1995年9月27日晚上,德納爾率領30名僱傭軍乘橡皮艇登陸葛摩海灘,試圖推翻賽義德·穆罕默德·喬哈爾總統。10月4日,根據法國與葛摩達成的協議,法國軍隊介入事件,阻止了該次政變。但喬哈爾的職位並沒有被恢復,總統職位由法國支持的穆罕默德·塔基·阿卜杜勒-卡利姆繼任。德納爾則被法國對外安全總局拘捕,押返巴黎接受審訊。

[编辑] 審訊

德納爾被押返法國後,因為1989年在葛摩企圖發動政變,在1999年5月接受審訊,他被指控謀殺艾哈邁德·阿卜杜拉總統,但因證據不足獲無罪釋放[3]2006年6月20日,德納爾因為在1995年發動軍事政變,試圖推翻穆罕默德·塔基·阿卜杜勒-卡利姆總統,在巴黎被判有罪,入獄5年,但緩期執行[1]

2007年10月14日,德納爾的死訊被公布[4]

[编辑]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金羊網-新快報. 法國第一僱傭兵去世 曾在多國發動政變. 新華網. 2007年10月16日 [2007-10-16]. 
  2. ^ 2.0 2.1 2.2 2.3 2.4 (法文)L'ancien mercenaire Bob Denard est mort. 《費加羅報》. 2007年10月14日 [2007-10-16]. 
  3. ^ 3.0 3.1 3.2 (法文)弗朗索瓦·多曼格、巴巴拉·維尼奧. La nébuleuse des mercenaires français. 《外交世界》月刊. 2003年8月 [2007-10-16]. 
  4. ^ (英文)French mercenary Bob Denard dies. BBC News. 2007年10月14日 [2007-10-16]. 

[编辑] 外部連結

法国第一雇佣兵..鲍勃·德纳尔

  • 丶丹尼尔 发帖于:陆军论坛
    发布时间:2010-6-15 5:28:00
    共0条评论】【浏览0IP
  •  

     

    法国第一雇佣兵..鲍勃·德纳尔

     

     

     

    1995年10月4日,科摩罗,德纳尔在军事基地。

     

      2007年10月13日,在巴黎一家医院里,一位78岁的老人在亲人环伺中去世。对于他的死,法国媒体这样报道:“曾经在非洲国家参加战争、发动政变超过30年的最著名的法国雇佣兵鲍勃·德纳尔,10月13日晚上去世了。”

     

      他就是有“法国第一雇佣兵”之称的鲍勃·德纳尔。他是法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在10数个国家发动政变,从安哥拉尼日利亚、贝宁、津巴布韦、到科摩罗,他的一生可谓是波谲云诡,跌宕起伏。得意时他是太上皇,大权独握呼风唤雨;失意时他是流亡者,举家奔逃东躲西藏。他的辞世,与其说是为他亲手制造的暗杀和政变画上句号,不如说是为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那一段黑暗的、也有些浪漫的小规模雇佣军时代拉上了最后一道窗帘。

     

      10月13日,有“法国第一雇佣兵”之称的鲍勃·德纳尔去世了。他在法国是一个传奇人物,一生纵横亚非30年,在10多个国家发动了20多场政变。对于他的去世,英美媒体充满感伤,有人说他的死彻底终结了个人雇军盛行的时代,而与他有过节儿的非洲国家则拍手称快。

     

      [逝世反应]

     

      死后评价冰火两重天

     

     

      鲍勃·德纳尔并不是他的真名,他的去世也不像普通人那么平静。非洲国家科摩罗的前总统阿卜杜·苏雷·厄尔巴克说,德纳尔的死勾起了我们痛苦的回忆……这个人玷污了我们国家的历史”。非洲多个国家和亚洲部分国家的媒体也拍手称快,称“上帝终于收回了法国殖民地的阴影”。

     

      法国和其他欧美的媒体则对他的死满怀感伤。一家法国媒体开头便说,“法国最著名的雇佣兵死了”;英国和美国的媒体均表示,“法国雇佣军的第一枪杆、世界雇佣军的榜样轰然倒地”,“一个时代结束了”。

     

      这样的形容对于鲍勃·德纳尔来说并不过分,他似乎就是为战争而生。他纵横亚非30年,在10多个国家发动了20多场政变。1975年,德纳尔首次参加科摩罗的政变;1976年,参加安哥拉内战;1977年,在贝宁发动未遂政变;1978年,在科摩罗发动新政变;1982年,在乍得参加军事行动;1993年1月,德纳尔回到法国,在戴高乐机场被捕,因策划贝宁政变被判处5年徒刑,缓期执行;1995年9月,再次回到科摩罗发动政变。

     

      英国著名小说家弗里德里克·佛西斯曾经写过一本小说《战狗》,讲述非洲的雇佣军故事。据称,书中主角的原型就是鲍勃·德纳尔,他被非洲士兵称为“白色魔鬼”。有人曾这样评价德纳尔:“当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一个非洲的专制统治者能够睡得安稳,因为他们不知道鲍勃什么时候会攻占进来。”

     

      [纵横非洲]

     

      刚果(金)“自行车政变”

     

     

      刚果(金)在1960年6月30日宣布独立,随后陷入内战。1961年,德纳尔受雇帮助刚果(金)训练政府军,对抗试图分裂加丹加省的分裂武装。

     

      但是德纳尔很快改变了他效忠的对象。1964年,他和他的一个战友“疯狂迈克”共同开始支持当时的傀儡政权莫瓦斯·冲伯政府,并帮助冲伯政府镇压全国各地的爱国武装斗争。

     

      1965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国民军总司令蒙博托再次发动军事政变,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国,冲伯政府倒台。这时,德纳尔再次改变了支持对象,他们开始支持加丹加省的分裂势力,试图帮助加丹加省独立。

     

      1968年春天,当刚果(金)总统蒙博托正在听一首当时流行的披头士的音乐《Hey Jude》时,德纳尔带领100人骑着自行车冲入加丹加省,发动了一场让人瞠目结舌的政变。这简直像一场闹剧,没有人相信他们会胜利,果然,他们失败了。因为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甚至未经国会同意就派遣由美国人驾驶的C-130运输机帮助刚果(金)政府平息白人雇佣兵发动的叛乱。

     

      在那个年代,鲍勃·德纳尔的足迹遍布很多非洲国家。他在尼日利亚作战;他在安哥拉、也门、罗德西亚和贝宁多次发动政变,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没人看得懂他的支持对象,有时他支持反对者,有时他支持保皇党。有时他颠覆政府,有时他保卫政府。因此有人说,法国政府是他的指向标。不过,他在非洲的行动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要使法国政府牵连进去。

     

      在非洲期间,他和“疯狂迈克”曾经多次挽救那些被非洲本地土著和士兵所捕获的白人士兵。这些士兵有的被活活烧死,有的被土著生吃,还有的正遭受着非人的折磨。为此,非洲本地的士兵对他又怕又恨,称他为“白色魔鬼”。

     

     

      [黄金时代]

     

      科摩罗11年“太上皇”

     

      在所有的政变阴谋中,德纳尔最出名也最成功的是在科摩罗发动的四度政变。科摩罗是一个印度洋群岛国家,位于马达加斯加西北部。

     

      杀死放荡暴君

     

      法国殖民时代,科摩罗的总统是艾哈迈德·阿卜杜拉。1975年,德纳尔第一次参加在科摩罗的政变,试图推翻阿卜杜拉,但没有成功。随着殖民地革命浪潮的兴起,1978年,由阿里·索利赫领导的起义军推翻了阿卜杜拉的统治,宣布脱离法国殖民统治。当时,索利赫41岁。

     

      阿卜杜拉逃亡法国,找到德纳尔,与德纳尔达成了一笔“交易”。他许诺说,只要德纳尔帮助他夺回总统之位,就给德纳尔最高官衔和一大笔钱。据说这一数目高达600万美元,这种“成为掌权者”的可能性让德纳尔怦然心动。

     

     

      德纳尔曾经在科摩罗为索利赫培训士兵,因此他对这个岛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知道,索利赫是一个多疑的独裁者,他派了一个15岁的少年执掌警察局,那个无知的少年将警察局的所有国家档案全部烧毁。自从一位巫医告诉他,他会死在一个带着一条黑狗的白人手里后,他便下令屠杀了岛上所有的黑狗。

     

      1978年5月,49岁的德纳尔带领46名训练有素的手下驾驶一艘改头换面的渔船从欧洲出发,远渡重洋,13日晚上,他们趁夜悄悄登上了这个有着优美田园风光的小岛。

     

      没有人比德纳尔更善于发掘一只小型队伍的能量。他们悄无声息地逼近了王宫,并将王宫团团包围起来。

     

      据德纳尔传记中的叙述:“那个年轻人(索利赫)正与两个12岁的全裸女孩在卧室嬉戏。他们吸大麻,注射兴奋剂,并一边观看一部****。德纳尔敲了敲卧室的门。随后从德纳尔的枪管里传来短促的一声响声,结果了这个暴君的性命。”第二天早晨,德纳尔和他的士兵们骄傲地拉着索利赫的尸体在街上游行。当时德纳尔就带着他那条黑色的阿尔萨斯牧羊犬。

     

      娶第6个老婆

     

      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德纳尔把总统艾哈迈德·阿卜杜拉扶回总统宝座,而他自己当上了总统卫队长,牢牢地把持了科摩罗的实权。从1978年到1989年,德纳尔成了科摩罗名副其实的“太上皇”,当地人称他为“白人酋长”。

     

     

      在此期间,他改信***教,改名赛义德·穆斯塔法·马杰布,一手策划了科摩罗与南非结盟的战略计划。他在这里为自己建了一座占地1800英亩的豪华庄园,并配备了300多名仆人。庄园里光豪华汽车就有60余辆。皈依***教给了他另一项便利,那就是他可以同时娶好几个妻子。在科摩罗期间,德纳尔娶了第6个老婆,而不用和前几任离婚。他和这些妻子一共育有8个孩子。

     

      1989年,阿卜杜拉总统在可疑的政变中被杀,这场政变的发动者正是德纳尔。据说德纳尔曾经和阿卜杜拉发生激烈的争吵,外界普遍怀疑,德纳尔或者他的手下杀死了阿卜杜拉。这一行动激怒了其他非洲国家,他们集体抗议德纳尔的强权。法国政府不得不出动3000名官兵,将打算强占总统府的德纳尔和他的手下驱逐出境。

     

      政变失败后,德纳尔举家逃往南非,隐居了3年时间。在南非的日日夜夜,德纳尔无时不刻不在思量谋划如何重回自己的“皇宫”。1993年,尽管德纳尔因为贝宁政变阴谋而遭指控,但他仍成功地迁居法国。

     

      当“两天”科摩罗总统

     

      也许是因为整天朝窗外闲看的日子实在不适合半生戎马的德纳尔,60多岁的德纳尔变得脾气暴躁。在得到法国总统许可的情况下,1995年10月4日,德纳尔突然率33名雇佣军租了一辆嘎吱作响的橡皮艇,重回科摩罗,试图推翻赛义德总统的政权。事实上,他再一次成功了。他们夜晚在科摩罗海滩登陆,并把当年的老伙计从监狱里面放了出来。随后他们控制了两个机场、电台和军营。

    0
    顶一下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复制网址
    法国第一雇佣兵..鲍勃·德纳尔 的精彩评论
    发表对 

    法国第一雇佣兵..鲍勃·德纳尔

     的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回复 登录 注册
    本贴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本版精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萬茜 的頭像
      萬茜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萬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