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期:卓长仁劫机案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5-5 10:34:58 · 来源: 新京报

卓长仁劫机 18年后在台杀人被枪决

  2001年8月10日晚10时07分,曾因“反共义士”之名而被台湾当局视为座上宾的卓长仁、姜洪军被枪决于台北分临刑场,罪名为绑架杀人,对于他们而言,这是迟到了18年的宿命。

  1983年5月5日,卓长仁、姜洪军与四名同伙在万里高空,用手枪对准了中国民航296号客机机长王仪轩,此时飞机上已有两名机组人员遭受枪伤,胁迫之下,这架原本计划从沈阳东塔机场飞往上海的飞机迫降于南朝鲜(1992年,中韩建交公报签署,随后称其为韩国)

  春川机场,飞机上共有105人,其中机组人员9人,乘客中有3名日本人。

  一时间,举国震动,此为中国劫机“第一案”。

  6人武力劫机

  “不听命令要叫全机同归于尽”

   1983年5月16日,劫机事件发生11天后,中国民航局局长沈图在有1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的招待会上,介绍了中国民航296号三叉戟客机被武力劫持,以及中国民航工作组赴南朝鲜处理这一事件的情况。

  记者招待会上,296号客机机长王仪轩就坐在沈图旁边。据新华社报道,如今已经是东北航空公司董事长的王仪轩当时回忆事件经过时说,5日上午11时20分左右,他驾驶的296号三叉戟客机正在按照正常的航线平稳地飞行,当飞机飞临山东半岛的海面上空时,混在旅客中的以卓长仁为主凶的6名劫机者,突然冲到飞机的驾驶舱前,朝紧闭的驾驶舱舱门开枪,随即踢开舱门,持枪闯入驾驶舱,对着驾驶舱内的机组人员射击。

  王仪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曾表示,卓长仁等劫机罪犯拥有2支7.60口径的手枪,在劫机过程中总共开过8枪。296号客机当天上午8时15分由沈阳起飞,升空不久因机件故障飞回沈阳检修,10时47分再度起飞,11时32分在大连上空被劫持,13时59分飞越“三八线”,14时10分降落在春川机场。

  王仪轩和乘务员程梅事后都谈到,劫机者把枪口对准正、副驾驶两人的脑袋两侧后边,胁迫飞机降低高度,改变航向,并曾凶恶地表示“不听命令,我要叫你全机同归于尽。”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卓长仁等人多次用手枪指着王仪轩的头,强行乱推驾驶杆,使飞机忽升、忽降,从9000米的高度骤然降到离海平面只有600米,造成剧烈颠簸,随时都可能机毁人亡。

  迫降南朝鲜

  罪犯控制飞机8小时后缴械

  飞机进入南朝鲜上空后,南朝鲜军用飞机起飞拦截,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被迫降落在南朝鲜的春川机场。飞机降落后,6名罪犯武装控制飞机和人员近8个小时之久,最后向南朝鲜当局缴械,机组和旅客才摆脱人质状态。

  中方同南朝鲜方面于10日签署了同意把旅客、机组和飞机送返中国的备忘录。

  当天下午,全体中国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回到上海。回国人员在抵达上海虹桥机场时,受到200多人的热烈欢迎,当时的国务院副秘书长、民航总局副局长、上海市副市长均前来接机。

  一位旅客在下飞机时对媒体说:“在汉城,有人问我们愿意到哪里去?我们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定要回到祖国!”也正是这个时候,降落在春川机场的296号客机已经飞往汉城金浦国际机场,几天后回国。

  公安部门事后通报,6名武装劫机者分别是:卓长仁(原为辽宁省机电设备公司统配产品科汽车计划员)、姜洪军、安卫建(两人原为沈阳体育学院的工作人员)、王彦大(原为沈阳市于洪区陵东公社上岗大队第四生产队金属结构厂业务员)、吴云飞(原是广东省琼海县温泉公社农场工人)、高东平(卓长仁姘妇),他们均为犯有盗窃枪支弹药、伪造证件、投机诈骗等罪行的刑事犯罪分子。

  然而,关于6名罪犯的处理,双方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中国方面坚持,卓长仁等6名罪犯在劫机以前已犯了窃枪潜逃等罪行,而且武力劫持民航飞机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严重犯罪行为,因此要求南朝鲜当局将6名劫机罪犯交由中国司法机关依法惩处,南朝鲜方面则表示要按他们的法律处理。

  然而事件发生之后,台湾当局公然称赞劫机罪行为“起义”,并表示“欢迎机上人员赴台”,台湾当局频繁活动,对南朝鲜当局施加压力,计划派遣一个由18人组成的所谓“律师代表团”飞赴汉城,企图把6名劫机罪犯遣送至台湾。

  在各方博弈之下,5月22日南朝鲜最高法院对卓长仁等6名罪犯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对他们分别判处四至六年徒刑的原判。

  劫机暴露安保弱点漏洞

  中国空中安全员就此诞生劫机事件发生之后,国家紧急处置劫机领导小组的通报曾对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当中除了用“不正之风掩盖着反革命活动,反革命分子利用了不正之风”和“敌情观念淡薄”这些今天看来稍显陌生的字眼外,还罕见地直言“这次劫机事件也暴露了我们公安队伍涣散无力,治安保卫工作上有许多弱点和漏洞”。

  在1983年的中国,卓长仁事件并非孤例。

  1983年4月从司法部调任公安部部长的刘复之回忆说,在其刚刚上任的前后几个月内先是出现杀死十名、杀伤十一名解放军、公安干警和普通群众的“二王”事件,各地又陆续有强奸、抢劫等恶性案件发生,包括劫机事件在内的多重压力让刘复之将当时的社会秩序表达为“妇女不敢在夜晚上班,父母牵挂儿女,群众失去安全感,党内党外反应强烈”。

  7月19日上午9时,刘复之受约前往北戴河看望邓小平,后者以他惯有的坚决说:“在3年内组织一次,两次,三次战役,一个大城市,一网打尽,一次就打他一大批。

  我们保证最大多数人的安全,这就是人道主义。“一个半月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和《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这就是让无数经历过那一时代的人记忆深刻的”严打“。

  6罪犯被送至台湾

  “反共义士”受冷落绑架杀人被枪决

  就在国内反思劫机事件暴露的制度短板之时,卓长仁等人的个人命运也正在发生巨变。

  1984年8月13日,南朝鲜方面宣布对卓长仁等六名罪犯“停止服刑”,“驱逐出境”,并于当天将他们送往台湾。

  更为嘲讽的是,这6名刑事罪犯被台湾当局称为“投奔自由的反共义士”,并被赠与巨额黄金作为“奖励”。

  曾有媒体形容卓长仁与同伙刚到台湾的生活为“彩带加身,好不风光”,6名劫机犯到达台湾后,蒋经国亲自“召见”,并指示所谓的“大陆灾胞救济总会长”和“总统府秘书长”安排他们的工作、生活及学习,“以使6人在台湾一生都过得无忧无虑”。

  在卓长仁事件的示范下,台湾似乎一时成为劫机者的天堂。到了1993年,中国大陆共有10架民航客机被歹徒劫持,全部飞往台北桃园国际机场,这一年也被称为“劫机年”。

  并无学术专长的卓长仁先被安排在“大陆问题研究中心”当“研究员”,后“留职停薪”被安排到台军“政战学校”“深造”。据台湾有关方面统计的数据,卓长仁曾在台北等地的电视台、广播电台、工厂、学校、机关及台军中发表近百场反共演说。

  一度在台北拥有千坪以上的土地的卓长仁最初生活堪比富豪,但他很快将其挥霍,加之两岸关系已发生微妙变化,他已渐渐失去政治宣传的价值。卓长仁先是被“政战学校”抛弃,随后又被“大陆问题研究中心”停职停薪,生活迅速陷入困境。

  1991年7月,卓长仁、姜洪军商议进行绑架,目标为台北市国泰综合医院副院长王欲明之子王俊杰,并且先将其杀害再勒索赎金新台币5000万元。同年11月事情败露,卓长仁随后被判处死刑。

  2001年,赴刑场时卓长仁坚持身着18年前劫机到南朝鲜时的衣服。翌日,台湾媒体评论道:“昔日名利双收的‘反共义士’,如今步入刑场,自由的真谛为何,值得吾人深省”。

  □本报记者李静睿北京报道

 

 

  ■新观察

  从法制认同到价值观认同

  1983年的卓长仁劫机案,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震动中国大陆的一件重要事件。这件案件一方面催生了20世纪80年代国人众所周知的“严打”政策;另一方面,自这个事件后14年,直到1997年两岸首次遣返劫机罪犯为止,劫机飞往对岸成为了威胁国人生命安全的一桩严重犯罪行为,并且14年中屡次出现。

  回顾往事,我们会发现,有许多看似偶然的事件,会带来一些历史改变的契机,尽管这样的契机会未必见得能够在当时出现。

  卓长仁劫机案以及后来许多次劫机犯罪的出现,最终促使两岸尤其是台湾当局下定决心,政治首先要以民生为福祉,劫机行为作为犯罪行为,决不能再得到鼓励。

  20世纪后半叶的多数时间中,两岸之间通过一种破坏性的规则来相互制约。而海峡两岸都出现过政治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行为。

  但是,改革开放和几乎同一时期台湾社会的逐渐宽松,给了两岸一个建立价值观认同的机会。

  法制认同是价值观认同的基础,这是因为在任何地区的现代化过程中,法律之精神首先能够建立一种公平正义的内部环境,促使社会稳定和繁荣。

  同时法律精神也能够建立一种良好的对外形象,促使外界形成对本地区基本秩序的信任感,并进而推动本地区的发展。法制首先是一种理性和标准的建立,只有统一标准,才能真正将人民的基本权利置于一切之上。在法制的精神下,两岸中国人有机会能够平等对话,能够把血脉和文化的渊源,通过理性精神落实到具体的问题上,从而更好地建立民族信任。

  劫机现象的最终消失,确认了一个基本道理,那就是任何现代制度,可以允许意识形态分歧存在,却决不能允许违法犯罪行为以假意识形态之名肆虐。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逐渐认识到的一种基本理念,也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支撑中国人克服艰难险阻,走向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只不过从两岸遣返劫机犯的事件中,更加典型地体现出来而已。两岸中国人今天都相信,法律精神是中国现代化的保障。

  有法制认同,才有价值观认同。改革开放30周年,是海峡两岸逐渐摒弃意识形态恩怨,相互了解,最终建立信任感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民族、血缘和文化之外,两岸还要找到一些基本的现代化同类项。

  因此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怀念中,我们不但要纪念那些伟大的时刻,也要记住那些改变了当时,更改变了之后的时刻,甚至是使人们回忆起来还会感到一丝痛苦的时刻。

  □周庆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日三十年——5月5日

  ●1983年卓长仁等六人劫持民航飞机,迫降南朝鲜

  ●1986年中国翻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五十卷已全部出齐

  ●1996年诗人艾青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998年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

  ●2005年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胡锦涛的邀请,率访问团开始正式访问大陆

  ■温故知新

  国务院授王仪轩“英雄机长”

  据新华社北京1983年5月26日电国务院于5月18日发布嘉奖令,授予中国民航王仪轩机组以“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授予机长王仪轩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

  国务院的嘉奖令说:中国民航沈阳管理局第十飞行大队王仪轩机组,1983年5月5日驾驶三叉戟296号机,执行沈阳至上海航班任务。在飞临渤海上空遭到6名武装暴徒劫持后,他们表现得很勇敢、很机智,确保了旅客安全,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当出现严重危害旅客和飞机安全的险情时,机组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多次化险为夷。在暴徒以武力相威胁而又与地面失去联系等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机毁人亡,机组沉着冷静,以高超的技术,使飞机安全降落在不适宜降落大型飞机的南朝鲜春川机场。飞机落地后,机组人员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立场坚定,组织旅客团结战斗,争取返回祖国。

  国务院决定:授予王仪轩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授予机长王仪轩“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

  ———摘编自新华社

  ■那时流行

  流行时间:上世纪80年代

  流行指数:★★★☆☆

  开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并流行于八十年代的“伤痕文学”大都是以真实、质朴甚至粗糙的文学形式,小心翼翼地揭开“文革”给人们造成的历史创伤。

  “伤痕文学”名称源出卢新华创作于1978年的作品《伤痕》。

  王蒙、张贤亮、刘心武、叶辛等一批“伤痕文学”创作者成为整个80年代最重要的主流作家,他们的作品直接引发了八十年代前期的对人性、人情、人道主义问题的大规模讨论和对于人的尊严、价值、权利的呼唤。

  “伤痕文学”因其温和的姿态与官方“思想解放”的步调合拍而受到某种程度的保护与扶持。


 
相关新闻
 
·卓长仁劫机 18年后在台杀人被枪决 [08-05-05]
·从法制认同到价值观认同 [08-05-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南海(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