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銀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恒生銀行有限公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跳過字詞轉換說明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標題手工轉換
  • 轉換標題為:原文:恒生銀行;简体:恒生银行;繁體:恒生銀行;香港:恒生銀行;新加坡:恒生银行;
  • 實際標題為:恒生銀行;當前顯示為:恒生銀行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轉換內容:
  1. 简体:恒生;繁體:恒生;香港:恒生;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恒生
 [展开

字詞轉換是中文維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通過電腦程式自動消除繁簡、地區詞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以達到閱讀方便。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換和手動轉換,本說明所使用的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技術,都屬於手動轉換。

如果您想對我們的字詞轉換系統提出一些改進建議,或者提交應用面更廣的轉換(中文維基百科全站乃至MediaWiki軟體),或者報告轉換系統的錯誤,請前往Wikipedia:字詞轉換請求或候選發表您的意見。

 
本條目所指的是總部位於香港的香港恒生銀行。澳門匯業銀行的前身澳門恒生銀行請參考匯業銀行條目。
恒生銀行有限公司
Hang Seng Bank.svg
公司類型 上市公司(港交所0011OTCBBHSNGY
成立於 1933年3月3日
香港 英屬香港
總部地點  香港
口號 理財創富 專注為你(2006年
開拓 超越 恒生(2000年
恒生在乎你(1996年
重要人物 董事長錢果豐
行政總裁:梁高美懿
產業 銀行
稅後純利 140.85億港元(2010年
員工數 9,488(2010年6月)
母公司 滙豐控股有限公司(行政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實際持股)
子公司 恒生銀行 (中國)
網址 www.hangseng.com
一間位於香港銅鑼灣恒生銀行分行及理財中心
一間位於香港土瓜灣的恒生銀行分行

恒生銀行有限公司港交所0011OTCBBHSNGYHang Seng Bank Limited)於1933年3月3日,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偉盛春霖何添創立,是一間以香港及中國大陸業務為重點的銀行,是滙豐集團成員之一。截至2009年6月12日,恒生的總市值達2141億港元,以市值計,是香港最大的本地註冊上市銀行。長遠的目標是成為大中華區具領導地位之區域銀行,重心是華南及長江三角洲一帶。

香港的恒生銀行總行位於香港島中環德輔道中83號(該大廈前身是1988年元旦清拆的中環消防局)。香港設有82間分行(包括總行、優越及優進理財中心),以及港鐵站辦事處、自助理財中心及自動櫃員機等,合共逾210個服務網點。其中,於每個港鐵車站均設有自動櫃員機,櫃員機和匯豐銀行聯網,名為「易通財」(ETC),但現在已經較少使用其中文名稱。恒生銀行在澳門設有1間分行,在中國大陸設有34個業務據點,包括11間分行(位於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廣州、東莞、深圳、福州、南京、寧波及昆明)、23 間支行(9 間在上海、5 間在廣州、4 間在深圳、3 間在北京、1 間在南京及1 間在東莞),而在台北亦設有辦事處。

截至2011年6月30日,總資產高達9732億港元,股東資金715.72億港元,總客戶貸款5036億港元,客戶存款7408億港元。

恒生銀行亦負責算出香港股市的參考指數恒生指數

目錄

 [隐藏

[编辑] 命名

根據恒生官方網頁的說法,是取「永恒生長」之意;但據曾經出任恒生副董事長何添表示,「恒生」二字分別取自當時盛春霖開設的恆興銀號及林炳炎的生大銀號

[编辑] 歷史

[编辑] 創辦初期

1933年恒生銀號創辦時期,4位創辦人中,何善衡出資最少,只有港幣1,000元,但他卻與恒生的發展關係最為密切。

恒生銀號最初設於銀號錢莊林立的上環永樂街70號一幢舊建築物內,面積只有800平方呎。當時,銀號董事長由林炳炎出任,經理和副經理則分別為何善衡及梁植偉,全銀號職員僅11人,規模較小。初期主要經營買賣黃金,匯兌及找換的業務。開業首年,獲利10,389港元。恒生銀號以香港為基地,其後業務擴張至廣州、上海等大城市。

[编辑] 日本侵華時期

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大陸富戶紛紛南下,急於把銀元兌成港幣。由於恒生已在中國大陸遍設業務網路,生意滔滔不絕。中國國民政府急需外匯以資軍費,恒生更獨家代理政府的兌換業務,從中抽佣,獲利甚豐。

1941年香港淪陷,恒生被迫停業。林炳炎、何善衡等人帶同資金及18位員工往澳門暫避。由於當時澳門已有由區榮諤創辦了同名的恒生銀號,他們遂改名「永華銀號」繼續經營。

1945年,香港光復後,他們返港,並把恒生銀號搬往新址中環皇后大道中181號自置物業重新開業,新店規模較以前大。1946年利國偉應邀加入,主理海外黃金買賣。

[编辑] 戰後初期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中國大陸實行一連串嚴格的外匯管制。至韓戰時期,聯合國對中國大陸實行經濟封鎖,這既打擊了海外對中國大陸的投資信心,也對原先擁有大陸網路的銀行業務不利。此外,戰後香港經濟起飛,製造業及地產業崛起,借貸需求增加。在這兩種因素下,香港的銀行開始轉型。

由於失去了中國大陸的聯繫,恒生也開始了業務轉型。1952年12月5日,恒生註冊為香港的私人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港元,實收資本500萬港元,並成立新的董事局。當時,林炳炎已去世,由何善衡出任董事長,梁植偉任副董事長,何添任總經理。1953年,恒生遷入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163至165號一幢5層高的自置物業,全面開展商業銀行的業務。

當時,恒生主要客戶是市民大眾及中小型企業。何善衡為職員訂下了一系列服務守則,規定員工必須以誠待客,深得社會大眾歡迎。至於中小企客戶,主要為廣東籍的製衣玩具、電子、塑膠、五金的廠商。他們希望得到信貸,但卻沒有公司資產負債表及支持他們取得信貸的足夠條件。由於恒生早已了解他們的背景,故不介意批出信貸。這些小公司,後來也發展成大公司、大集團,並成為恒生的長期客戶。

1959年10月,恒生將註冊資本增至3,000萬港元,實收資本1,500萬港元。1960年2月7日,恒生改組成香港的公共有限公司,正式改名為「恒生銀行」。同年,在九龍油麻地旺角成立兩間分行,積極開拓港九的分行網路。1962年聖誕節,新總行大廈恒生大廈落成啟用,樓高22層,是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而恒生總行則於1991年遷至中區消防局舊址。

1954年1964年,恒生的資本帳戶從630萬港元增至5,250萬港元,存款從2,100萬港元增至7.2億港元;總資產從3,200萬港元增至7.61億港元。在1965年香港股災發生前,恒生在存款和資產方面是香港最大的華資銀行,並在銀行零售業務方面逐漸成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主要競爭對手。

[编辑] 1965年銀行危機:恒生控股權易手

1965年1月,香港爆發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大型的銀行危機。

事緣在1月23日明德銀號發出的約值700萬港元的美元支票遭拒付。消息傳出後,許多存戶紛紛擁至提取現金,由於銀號一時間無法支付數額龐大的提款,最後1月27日,香港政府正式接管明德銀號。其後,擠提蔓延至其他華資銀行,如廣東信託銀行、恒生銀行、廣安銀行、道亨銀行永隆銀行等等。經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渣打銀行聲明對香港的華資銀行作出無限量支持,加上港府採取多項措施,至2月10日,風波暫告平息。但事件並未就此完結。直到3月,仍有部分報紙刊登了一些沒有根據、中傷本地銀行的流言,恒生是其中之一。期間,大客戶悄悄地取消帳戶;至4月初,擠提再次爆發,恒生銀行更是首當其衝。

最先出事的是香港仔分行。當時大批客戶湧至提取存款,身為總經理的何添勸告不要急於提款。個別二、三十萬港元的大客戶如警司韓森,要求何添簽名擔保才停止提款。在總行,提款的人潮更伸延至皇后像廣場的香港會所。滙豐再次表明支持恒生銀行,並委派職員駐守恒生總行大堂,以證明有足夠的現金供應,一疊疊的鈔票遍佈大堂的各個角落。但是,情況並未有改善的跡象。4月5日,恒生銀行一日之內失去了8,000萬港元存款,佔銀行存款總額的六分之一,至4月上旬共失去了2億港元。

面對這個困境,何善衡召開了董事局會議商討對策。其時,得出了三個解決方案:

  1. 接受美國大通銀行的援助;
  2. 停業並由政府接管;
  3. 向滙豐尋求協助。

經過多日商討,在4月8日,董事局決議把銀行控股權售予滙豐,並交由通曉英語的利國偉全權處理。4月9日,在得到香港財政司郭伯偉的批准後,立即與滙豐進行談判。在談判中,雙方在恒生的總價值及出售股權數量分歧較大。滙豐認為恒生總值6,700萬港元及要求收購恒生76%股權;但恒生方面認為其總值1億港元,並只願意出售51%股權。由於滙豐顧慮到若恒生倒閉自己也難以獨善其身,遂於4月12日答允以5,100萬元收購恒生51%股權(其後增持至62.14%至今)。消息傳出後,風潮也告平息。

據悉,何善衡因恒生控股權從此斷送而哭了兩個晚上。不過,在出售當日,他親自召開大會向員工解釋,穩定人心。滙豐卻無疑成了大贏家。滙豐不單以低廉的價錢買入最寶貴的資產,也除去了香港銀行業最具威脅的對手,奠定了其在香港銀行零售業的壟斷優勢。在收購後,滙豐只派出4位代表加入董事局,並繼續保持原來的華人管理層,何善衡等人也得以留任,這是滙豐的遠識卓見。當時,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經理桑達士認為,恒生銀行的成功在於其華人的管理層,所以滙豐不必插手。

[编辑] 被滙豐收購後的恒生

在滙豐作為後盾下,恒生業務更大為擴展。

[编辑] 主力中小企業務

管理層仍堅持著專向中小企業埋首為主要方針。當時196070年代,香港工業起飛,中小企普遍缺乏資金擴展,恒生卻給予財政上的支持,提供信用證及出入口融資服務。如華資大戶鄭裕彤發跡前,由他主理的周大福珠寶,得力於恒生的資助,往後由珠寶業進軍地產業。而長實也與恒生素有淵源,當年李嘉誠經營塑膠花廠時,曾設法與何善衡會面。會面後,何善衡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並認為他做事幹練,是有潛質的客戶。

小公司演變成大企業後,更成為恒生的長期客戶。例如長實不少的樓盤,就由恒生提供按揭;由鄭裕彤主政的新世界,恒生至今仍是其主要往來的銀行。

[编辑] 住宅樓宇按揭服務

自1960年代開始,香港地產業也逐漸變得興旺。為了力爭中小型樓宇按揭市場,在1967年,恒生首創為中產階級(又稱「夾心階層」)提供長達7年期的住宅樓宇按揭服務,一改當時最多為期3年的做法,令中產階級得以置業。

[编辑] 招股上市

1972年,恒生銀行在香港上市。它將股份面值降低,由1股變為10股,並發行新股,使實收資本從4,500萬港元增至1億港元。同年5月,恒生將其已發行股份的十分之一,每股面值10元共100萬股,以每股價格100元公開發售,結果獲得29倍的超額認購,凍結資金28億港元,相等於香港政府1971年財政收入的一半。6月20日,恒生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這是戰後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銀行。當天,恒生以175元高開,全日最高升至186元,最後以165元收市,即恒生市值已高達16.5億。

此外,恒生的名字更因其在1969年編制的「恒生指數」而深入人心。

[编辑] 擴展分行網路

另外,恒生銀行也在香港及中國大陸擴展分行,建立更廣泛的網路。至1972年上市為止,恒生在香港已擁有20間分行,超過2,000名員工,成為僅次於匯豐的商業銀行。及至1981年,分行數目更增至45間。同年,更取得在地鐵沿線開設分行的專營權。在1980年代中期開始,恒生在中國大陸陸續建立分行。

[编辑] 收購永安銀行

1980年中期,銀行危機爆發。1984年永安銀行傳出醜聞,總經理郭志匡挪用1,000萬美元作為己用。1985年,永安由於無法收回該行董事及行政領導人的貸款,銀行資本出現負值。1986年5月,恒生銀行與永安銀行達成協議,由恒生向永安注資1.76億港元,取得該行50.29%股權,至此,恒生銀行成為永安銀行的最大股東。在恒生經營下,永安轉虧為盈。1993年1月,恒生將永安銀行賣給大新金融集團,獲利4.78億港元。

[编辑] 開拓中國大陸市場

恆生銀行(中國)為恒生銀行全資子公司,於2007年5月28日成立,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廣州、東莞、深圳、福州、南京、昆明及寧波共11間分行及23間支行,並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東莞及南京設離行式的自動櫃員機

[编辑] 集團架構

恒生銀行是滙豐集團成員之一,其母公司是滙豐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持有恒生銀行62.14%股權。恒生銀行的股份亦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買賣,並在美國為投資者提供第一級贊助形式之美國預託證券計劃

[编辑] 附屬公司

根據2007年恒生銀行年報,按照香港公司條例第2條釋義共36間附屬公司。

[编辑] 股權分佈

[编辑] 業務概況

恒生銀行有名的財神形象

恒生銀行的業務主要可分成個人理財服務及商業理財服務。

個人理財服務包括綜合理財服務、存款服務、信用卡服務、按揭服務、私人貸款服務、投資服務及保險服務等。在綜合理財服務中,恒生設有3個各具特色的理財服務以針對不同的顧客,分別為優越理財、優進理財,以及綜合理財戶口。

商業理財服務包括商業綜合戶口、商業現金管理、投資、貸款、商務卡、保險及強積金等。

恒生的存款、信用卡結餘、按揭及壽險市場的佔有率分別為百分之九點四、一成八、百分之十二點五及百分之九點五。

[编辑] 恒生中心

恒生中心Hang Seng Tower)位於香港九龍灣偉業街33號德福廣場二期,為恒生銀行在九龍區的後勤辦公中心,類似位於創紀之城一期的渣打中心。

[编辑] 評級及獎項

[编辑] 表現獎項

  • 2008年,於《亞洲貨幣》的「2008年最佳銀行大獎」中,榮獲「香港最佳本地銀行」;
  • 2008年,於《亞洲銀行家》雜誌主辦「2008年零售金融服務卓越大獎」中,榮獲「財富管理卓越獎」;
  • 2006年,於《亞洲銀行家》雜誌主辦「2006年零售金融服務卓越大獎」中,榮獲「亞洲最佳零售銀行獎」、「香港最佳零售銀行獎」及「財富管理卓越獎」
  • 2005年7月,標準普爾投資給予恒生B+的銀行基本實力評級,此為香港銀行所獲的最高評級;
  • 2005年6月,穆迪投資服務確認恒生的銀行財務實力B的評級,此為香港銀行所獲的最高評級;
  • 2005年4月,獲惠譽國際確認A/B個別評級,此乃亞洲區內銀行中的最高評級;
  • 2005年,獲《亞洲銀行家》一年一度的「亞洲銀行300」調查中,評為實力最雄厚銀行;
  • 2005年,在《亞洲銀行家》舉辦的「卓越零售金融服務大獎」中,贏得「卓越財富管理獎」;
  • 2005年,獲《財資》雜誌評選為「香港最佳本地銀行」,連續六年獲取此殊榮;
  • 2005年,連續第二年在《金融亞洲》雜誌的亞洲最佳公司調查中,在「最致力維持優厚派息政策」(Most Committed to Strong Dividend Policy)方面居於首位;
  • 在《2005 FT Global 500》排名中,以市值計,名列全球最大上市公司第220位;
  • 2005年,恒生銀行的成本對收入比率為28%,在銀行界中屬最低之列;
  • 2004年,於《亞洲貨幣》的資金管理調查中,獲選為「香港最佳本地銀行」;
  • 2004年,於《亞洲貨幣》的外匯調查中,獲選為「香港最佳本地外匯銀行」;

[编辑] 品牌獎項

  • 2004年至2006年,獲《讀者文摘》頒發銀行類別及投資基金公司類別的「信譽品牌」金獎;
  • 2003年至2004年,獲頒「Yahoo!感情品牌大獎」;

[编辑] 社區服務獎項

  • 2005年至2006年,恒生銀行總行及恒生中心的環境管理系統獲頒發ISO 14001 環境管理體系證書,是首間本地金融機構獲頒此證書;
  • 2005年,「恒生齊心為環保」(HANG SENG Go Green)活動獲頒發「2004環保企業獎環保實踐創意(綠色團隊精神)獎金獎」;
  • 2003年至2006年,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稱許為「商界展關懷」機構;
  • 2004年,「恒生銀行之協助警方撲滅青少年罪行比賽2002」獲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頒發「第六屆中國公共關係案例大賽」金獎;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資料

書籍
  • 《香港金融業百年》,三聯書店出版,馮邦彥著,2002年
  • 2005年恒生銀行年報》,恒生銀行,2006年
報章

[编辑] 外部連結

金融 公用 地產 工商
显示▼隐藏▲
 ·  ·
香港 恒生指數成份股(藍籌股)
 
滙豐控股 · 恆生銀行 · 東亞銀行 · 香港交易所 · 建設銀行 · 友邦保險 · 工商銀行 · 中國平安 · 中銀香港 · 中國人壽 · 交通銀行 · 中國銀行
 
中電控股 · 中華煤氣 · 電能實業 · 華潤電力
 
長江實業 · 恆基地產 · 新鴻基地產 · 信和置業 · 恆隆地產 · 中國海外 · 華潤置地
 
九龍倉 · 和記黃埔 · 新世界發展 · 太古股份A · 港鐵公司 · 招商局國際 · 中國旺旺 · 中信泰富 · 華潤創業 · 國泰航空 · 康師傅 · 思捷環球 · 中國石化 · 利豐 · 騰訊 · 中國聯通 · 中國石油 · 中國海洋石油 · 中國移動 · 恆安國際 · 中國神華 · 中遠太平洋 · 百麗國際 · 中煤能源 · 中國鋁業
显示▼隐藏▲
 ·  ·
香港註冊的持牌銀行 中銀香港集團各成員 香港以外註冊的持牌銀行 中銀香港被合併各成員 已結業/被收購/撤出
香港市場的銀行
註:這裡只包括持牌銀行及有限制牌照銀行,不包括接受存款公司及本地代表辦事處。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荷蘭銀行 | 中國農業銀行 | 阿拉哈巴德銀行 | 澳盛銀行 | AXIS銀行 | 義大利西雅那銀行 | 西班牙外換銀行 | 金融銀行 | 桑坦德銀行 | 盤谷銀行 | 美國銀行 | 巴魯達銀行 | 中國銀行 | 交通銀行 | 印度銀行 | 蒙特婁銀行 | 紐約梅隆銀行 | 加拿大豐業銀行 | 蘇格蘭銀行 | 新加坡銀行 | 臺灣銀行 | 三菱東京UFJ銀行 | 瑞士嘉盛萊寶銀行 | 永豐商業銀行 | 巴克萊銀行 | 德國巴伐利亞銀行| 法國巴黎銀行 | 法國巴黎銀行證券服務 | 法國巴黎銀行資產管理 |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 | 卡納拉銀行 | 國泰銀行 |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 彰化商業銀行 | 千葉銀行 | 中國建設銀行 | 國家開發銀行 | 招商銀行 |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 中國銀行 | 花旗銀行 | 德國商業銀行 | 澳洲聯邦銀行 | 荷蘭合作銀行 | 法國農業信貸企業與投資銀行 | 瑞士信貸集團 | 星展銀行 | 德意志銀行 | DZ銀行 | 玉山商業銀行 | 華美銀行 | 瑞士盈豐銀行 | 奧地利第一銀行 | 瑞士安勤私人銀行 |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 | 第一商業銀行 | 富通銀行 | 八十二銀行 | 韓亞銀行 | HDFC銀行 | 豐隆銀行 | 滙豐銀行國際 | 滙豐銀行公司 | 美國匯豐銀行 | 匯豐私人銀行(瑞士) | 比利時聯合銀行 | ICICI銀行 | 印度海外銀行 | 中國工商銀行 | 中小企業銀行 | 臺灣工業銀行 | 萊斯TSB銀行 | ING銀行 | 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 | 伊予銀行 | 摩根大通銀行 | 澳洲國民銀行 | 華南銀行 | 韓國外換銀行 | 臺灣土地銀行 | 馬來亞銀行 |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 伊朗國家銀行 | 三菱UFJ信託銀行 | 瑞穗實業銀行 | 澳大利亞國家銀行 | 阿布扎比銀行 | 巴基斯坦國民銀行 | 法國外貿銀行 | 新際銀行 | 華僑銀行 | 菲律賓國家銀行 | 印尼國家銀行 | 旁遮普國民銀行 | 蘇格蘭皇家顧資銀行 | 加拿大皇家銀行 | 蘇格蘭皇家銀行 (荷蘭分行) | 蘇格蘭皇家銀行 |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 滋賀銀行 | 新韓銀行 | 靜岡銀行 | 法國興業銀行 | 法國興業銀行與信託 | 渣打銀行 | 印度國家銀行 | 道富銀行 | 三井住友銀行 | 瑞典商業銀行 |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 |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 |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 |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 加拿大多倫多道明銀行| 瑞士銀行 | USO銀行 | 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AG | 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SPA | 印度聯合銀行 | 大華銀行 | 富國銀行 | 德國西德銀行 | 澳洲西太平洋銀行 | 友利銀行 |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 中國民生銀行
 
 
國際商業信貸銀行 | 東藩滙理銀行 | 華俄道勝銀行 | 德華銀行 | 廣安銀行 | 道亨銀行 | 海外信託銀行 | 遠東銀行 | 恆隆銀行 | 大和銀行 | 南洋兄弟銀行 | 華商銀行 | 中國工業銀行 | 華僑商業銀行 | 友聯銀行 | 華比銀行 | 有利銀行 | 新鴻基銀行 | 港基國際銀行 | 中國聯合銀行 | 第一太平銀行 | 香港工商銀行 | 香港華人銀行 | 康年銀行 | 嘉華銀行 | 永安銀行 | 廣東省銀行 | 明德銀號 | 美國銀行(亞洲) | 建新銀行 | 浙江第一銀行 | 國民西敏銀行 | 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 | 有餘銀行 | 中華滙理銀行 | 國民商業儲蓄銀行 | 橫濱正金銀行 | 三和銀行 | 華聯銀行 | 崇僑銀行 | 蘇格蘭皇家銀行 | 瑞士友邦銀行 | 美國運通銀行 | 羅馬銀行 | 戴普發銀行 | 大眾銀行
 
显示▼隐藏▲
 ·  ·
澳門銀行
澳門註冊的持牌銀行 澳門以外註冊的持牌銀行 於澳門設立辦事處的銀行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客观性

存在严重的偏见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萬茜 的頭像
    萬茜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萬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