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姚鼐
姚鼐

《清代學者像傳》第一集之《姚鼐像》,清葉衍蘭摹繪


大清刑部郎中
籍貫 安徽桐城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姬傳,一字夢穀
出生 雍正九年(1731年
安徽桐城縣
逝世 嘉慶二十年(1815年
安徽桐城縣
親屬 (高祖)姚文然
(族孫)姚元之
出身
  •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進士出身
著作
  • 《惜抱軒全集》

姚鼐(1731年-1815年),清代文學家,字姬傳,一字夢穀,室號惜抱軒,世稱惜抱先生,清代安徽桐城人。桐城派的重要作家。

目錄

 [隐藏

[编辑] 生平

姚鼐高祖姚文然,明末進士,後仕清,官至刑部尚書

姚鼐早年舉孝廉,傾心戴震之學,欲奉為師[1],被婉拒[2]。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姚鼐考中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兵部主事。曾任禮部主事、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刑部郎中等職位。姚鼐善於古文。晚年曾先後主講江南紫陽鐘山等書院。嘉慶十五年(1810年)重宴鹿鳴,加四品銜。嘉慶二十年(1815年)卒。《清史稿·文苑》有傳。[3]

姚鼐有學生方東樹,寫《漢學商兌》反對戴震學派。方逐條反駁漢學,說漢學是「屠酤計帳」。

[编辑] 評價

[编辑] 正面評價

部分學者認為姚鼐為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在其中的地位最高。他繼承了同鄉方苞劉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學,成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對桐城派的文學理論也有所補充發展。他既擴大了方苞的「義法」說,主張「義理、考據、詞章」三者的統一,又繼承發揚了劉大櫆的「神氣」說,提出了「神、理、氣、味」與「格、律、聲、色」相統一的理論;同時,還總結概括歷代文章的風格論,發展了「陽剛陰柔」相反相成的美學觀。著有《惜抱軒全集》等,所編《今體詩鈔》、《古文辭類纂》,皆流傳極廣。其散文簡潔嚴整,紆徐明潤,代表作有《登泰山記》、《袁隨園君墓志銘》、《游媚筆泉記》等。

姚鼐其文,從方苞、劉大櫆、歸有光上溯於唐宋八大家,而與歐陽修曾鞏之文相近,簡潔清淡,紆徐要渺,雍容和易,一如其人,在桐城派諸家中,最富情韻,偏於「陰柔」之美。議論文如《伍子胥論》、《李斯論》、《賈生明申商論》,序跋如《老子章義序》、《海愚詩鈔序》、《荷塘詩集序》、《劉峰先生八十壽序》,書信如《答翁學士書》、《復汪進士輝祖書》、《復魯□非書》,記傳如《登泰山記》、《朱竹君先生傳》、《袁隨園君墓志銘》,皆可反映其文風格。

姚鼐的詩,有清拔淡遠之致,尤工近體,但為文名所掩。《歲除日與子潁登日觀觀日出作歌》、《河上雜詩》、《金陵曉發》、《岳州城上》、《山行》、《南昌竹枝辭》、《出池州》等,皆富有韻味。

[编辑] 負面評價

姚鼐的文氣力不能健舉,規模不能闊大,缺少反映社會現實的內容。

姚鼐與戴震共修四庫全書時,欲事戴為師遭到拒絕[4],姚鼐於是攻擊戴學「破碎不通」,甚至罵戴將「身滅絕嗣,此殆未可以為偶然也」[5]

[编辑] 著作

惜抱軒全集》中的88卷包括了文集16卷、後集10卷,詩集10卷,又有《法帖題跋》、《左傳補註》、《國語補註》、《公羊傳補註》、《穀梁傳補註》、《九經說》、《老子章義》、《莊子章義》等。所輯文總集《古文辭類纂》、詩選集《五七言今體詩鈔》,世以為精當,然前者流傳更廣。

[编辑] 注釋

  1. ^ 段玉裁《戴東原先生年譜》:「先生學高天下,而不好為人師。姬傳是時為孝廉,傾心先生之學,欲奉為師。此書末,先生繳其稱謂。」
  2. ^ 戴震《與姚孝廉姬傳書》信中說:「至欲以僕為師,則別有說,非徒自顧不足為師,亦非謂所學如足下斷然以不敏謝也……昨辱簡,自謙太過,稱夫子,非所敢當之,謹奉繳」。
  3. ^ 《清史稿·文苑二》:姚鼐,字姬傳,桐城人,刑部尚書文然玄孫。乾隆二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改禮部主事。歷充山東、湖南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庫館開,充纂修官。書成,以御史記名,乞養歸。
    鼐工為古文。康熙間,侍郎方苞名重一時,同邑劉大櫆繼之。鼐世父范與大櫆善,鼐本所聞於家庭師友間者,益以自得,所為文高簡深古,尤近歐陽修、曾鞏。其論文根極於道德,而探原於經訓。至其淺深之際,有古人所未嘗言。鼐獨抉其微,發其蘊,論者以為辭邁於方,理深於劉。三人皆籍桐城,世傳以為桐城派。
    鼐清約寡慾,接人極和藹,無貴賤皆樂與盡懽;而義所不可,則確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學品兼備,推鼐無異詞。嘗仿王士禎五七言古體詩選為今體詩選,論者以為精當雲。自告歸後,主講江南紫陽、鍾山書院四十餘年,以誨迪後進為務。嘉慶十五年,重赴鹿鳴,加四品銜。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所著有九經說十七卷,老子、莊子章義,惜抱軒文集二十卷、詩集二十卷,三傳補註三卷,法帖題跋二卷、筆記四卷。
  4. ^ 《戴東原先生全集》,卷9,<與姚孝廉姬傳書>
  5. ^ 姚鼐,<再覆簡齋書>,《惜抱軒全集》卷6

[编辑] 參考書目

  •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 戴震,《與姚孝廉姬傳書》
Wikiquote-logo-zh.png
維基語錄上的相關摘錄:
显示▼隐藏▲
 ·  ·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55名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130名
魯 河 - 唐來松 - 廖玉麟 - 胡紹基 - 高 墉 - 李 集 - 陳肇森 - 林德明 - 魯 鴻 - 屠 紳
白 麟 - 沈世燾 - 李 鐸 - 濮啓元 - 陳 燮 - 潘憲武 - 劉 升 - 呂元亮 - 王 錀 - 牛問仁
聶宗陽 - 朱子璠 - 觀 永 - 保兆炳 - 費志學 - 張世法 - 許世墉 - 陳良翼 - 薛鼎銘 - 黃九敘
劉徵泰 - 楊 慰 - 易文基 - 劉啓秀 - 邵一聯 - 涂寧先 - 平聖敬 - 潘 相 - 李中龍 - 李榮陛
楊景山 - 孫含中 - 吳錦元 - 哲成額 - 林振采 - 湯大奎 - 竇 絙 - 詹 斌 - 范 龍 - 呂爾昌
龔驂文 - 張 崧 - 弓養正 - 宋丁奇 - 張 崑 - 張 鈞 - 米 錦 - 高上桂 - 馮 麟 - 王爲俊
洪 鑾 - 胡兆爵 - 周肅文 - 王麟書 - 胡鵬雲 - 許凝道 - 賈 構 - 趙蘇門 - 龍仲槐 - 劉治傳
申士秀 - 洪錫璋 - 蔣鳴鹿 - 袁嘉德 - 袁 樹 - 謝景謨 - 楊宗岱 - 吳 本 - 周位庚 - 鄧克明
魏宸瑞 - 趙來章 - 尙五品 - 王遵典 - 徐國柱 - 楊 掄 - 戴 觀 - 熊爵勳 - 邵倫清 - 顏 濤
包祖賢 - 程 琮 - 帥光祖 - 林愛霖 - 黃義尊 - 沈 翰 - 劉正揆 - 張兆鰲 - 甯有誠 - 馮文止
韓乾元 - 崔映淮 - 陳士鳳 - 劉映棻 - 傅宗元 - 張 瑢 - 陳 彬 - 李曜庚 - 史 才 - 劉 豳
陳廷牧 - 危履亨 - 陳鵬飛 - 陳欽元 - 盧聖存 - 周于德 - 杜元躬 - 李名揚 - 李之英 - 萬邦英
黃時清 - 李樹啓 - 倪雲邁 - 朱光訓 - 張存性 - 藺懷璣 - 馬葆善 - 鄧大經 - 張聯芳 - 李九苞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来源相当可靠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萬茜 的頭像
    萬茜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萬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