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台北寫作聚每月第二個禮拜六舉辦。
|
[關閉] |
楊門女將

圖名:高山曉日尺寸:59×66cm 年代:1993年. 欣賞細部,請在圖面按一下 ...
arts.com.tw
藝術家|畫廊|拍賣行|古董民藝|手工藝|圖書雜誌|原料器材|機構組織
楊三郎. 圖說:鄭恒隆先生提供/郭麗娟翻攝
taiwanpedia.culture.tw
liuyun 諸位早晨!談到陸鏗,引篇余杰的文章:讀《陸鏗回憶與懺悔錄》有感10月25 ...
hkej.com
吳仁華先生推特上談許家屯、王軍濤、劉蘇里
@wurenhua:看來今天是非講不可了。@mranti:擇日不如撞日,請今天講。RT @wurenhua: 許家屯當年帶小蜜出逃。哪天我講講他的故事,挺有趣的,政治之外,附帶錢、色。
六四後,香港新華社社長許家屯待在深圳,中央召他回北京,許拖延,其在香港期間結識的小蜜倒挺忠心,幫他聯絡外逃,最得力者是香港《百姓》半月刊的陸鏗。陸聯絡美駐香港總領館,幫許攜小蜜抵達洛杉磯。
之二:許家屯抵達洛杉磯,經陸鏗聯絡,住進星雲大師的西來寺,召開記者會宣佈三不政策,包括不洩露國家機密、不與民運接觸。
之三:許家屯匆忙出逃,手中錢財有限,西來寺又不是久居之地,遂讓兒子回香港,登門拜訪李嘉誠、包玉剛等大亨,聲稱父親走得匆忙,此次特意代父告辭。大亨知道是來要安家費,紛紛予以大紅包,算是回饋許昔日的照顧。
之四:許家屯之子滿載回美,許隨即買了兩棟房子,自己與小蜜一棟,兒子與兒媳一棟。小蜜很忠誠,秘書兼司機,開一輛大賓士。許有八個子女,只出來一個兒子,髮妻對他帶小蜜出走不原諒。
之五:國家主席楊尚昆曾勸許家屯回國,保證安全。中國駐美大使赴洛杉磯密會許家屯,許未答應回國,但保證不洩露國家機密。許掌握香港地下黨名單,倒是前香港《文匯報》總編金堯如先生告訴我許多秘密黨員。金的秘密身份是中共香港新聞戰線工作委員會書記。
之六:許家屯在洛杉磯深居簡出,出入均有小蜜陪同,來往的人不多,金堯如先生是其中之一。金曾是許的下屬,對許有倫理上的尊重,但金與中共徹底決裂,許一直幻想榮歸。一次在飯桌上,金終於對許的言論忍無可忍,當眾人面強烈批評許。
之七:許家屯偶爾接受媒體採訪,信任多維新聞網的何頻,何多次專程到洛杉磯採訪許,並住到許家中。許家屯《香港回憶錄》並未透露有價值資訊,但身份原因大賣,《世界日報》付轉載費35萬美金。
之八:許家屯幸運的是有一個不離不棄的小蜜,至今還照料著他的起居。集司機、保姆、秘書于一身。我見過她幾次,印象不錯。
之九:見過許家屯幾次,印象不好。一次他大談新四軍所謂的光榮歷史,實在忍不住,插問:你們打的韓德勤,不是從台兒莊下來的抗日部隊嗎?他無語。94年王軍濤從獄中到美國,到訪洛杉磯,許非要見王軍濤,破了不見民運人士的戒律。
之十:最後一件關於許家屯八卦,許請人為《香港回憶錄》潤色,經金堯如、陸鏗推薦,一名人(打死不說名字)住進他家,包吃包住付勞務費,稿子是潤色了,許的已婚小女兒也跟著跑了。
嘿嘿,今天的作業完成了,改天再談金堯如先生,一個非常討喜的老頑童。
@wurenhua:可以,沒有版權。@wxhch @wurenhua 吳老師,你剛剛發的關於許家屯的內容我轉到博客上,可以嗎?
(引自吳仁華先生@wurenhua的推特)
讀《陸鏗回憶與懺悔錄》. 图为陆铿与崔蓉芝一九九七年夏与李泽厚夫妇一起郊游
ludasheng.blogspot.com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陆铿图片》 请赐寄图文:ludasheng@gmail.com
图为陆铿与崔蓉芝一九九七年夏与李泽厚夫妇一起郊游
陸鏗兄的這本書,在定稿前曾給我看過,一看即不忍釋手,惟我當時剛到臺北,並宣佈“三不”(不講演,不寫文章,不接受採訪),故未作反應。如今我要離開臺灣轉赴美國教書,似乎可以寫點什麼了。
但 是,寫點什麼呢?自己卻想不清楚。記得讀陸兄書稿時,相當快速,好像是窮一、二夜之力就通讀完的。這當然是因為文章好、故事吸引人;同時恐怕也因為基本是 同代人,某些事情一經提及,如南京的國民代表大會等等,當時的情景、氣氛便又浮現眼前。雖然往事如煙,卻依然似昨,令人難以忘情。然而,畢竟又時日如駛, 物事全非,今日當年,恍若隔世。因此陸兄重新娓娓道來,揭其秘辛,時間的過去和現在似乎交融一片,真有如聽白頭宮女談往年盛事,備感親切,又不免感慨系 之。但年輕一代不會有這種感受,這就使人更增感慨;歷史終將不斷淘汰,被人遺忘,只剩下書籍典冊中越來越陌生,越來越“中性”的僵硬史料;歷史終竟是歷 史,不再存在了。在這方面,陸兄的書也無疑由於保存了許多第一手史料(如蔣介石準備提名胡適競選總統、與胡耀邦的長篇談話,等等等等)而頗具價值。
陸 兄年事已高、閱歷多、交遊廣,而身體健朗如壯年,對這樣的老人,我不免有些好奇,想請教一些從人生經驗到養生之道的問題。而陸兄的回答,便是他在書中所再 三講到的那句話:“禍兮福所倚”。也就是禍福常相倚轉而難以預測的道理。本來,人就生活在紛至遝來的各種偶然性之中,現代人生,尤其這樣。人生中的很多事 情,其利害、得失,其價值、意義,並非一目可以了然,或一時可以論定,它們每每因緣相繼,禍福相隨,陸兄以自己坎坷而豐富的一生不斷驗證著這一點。
正 如書中所記述,如果陸兄不是克服各種困難執意親自去昆明接夫人,就不會有二十年的囚禁而備受苦辛,幾乎餓斃。但如果不去昆明,當然會順利地轉來臺北,以陸 兄新聞記者的衝動而“初生牛犢不畏虎”,如此亢直敢言,恐怕在五十年代就被送往綠島而一命嗚呼,又豈能有今日?又如,當年捋虎鬚揭露孔宋集團的貪污大案, 闖下了幾乎有性命之憂的大禍,結果卻履險如夷,反因此而年輕卻名滿天下,為後來鋪下錦繡前程。此外,如青年時代由湖北襄陽去雲南保山得到各種“吉人天相” 式的意外支援;如關進監獄反而在“文革”中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如此等等。當然,最為驚心動魄的還是那件因“獄吏”叫錯號而差點被槍斃的“故事”。如果不 是鼓足勇氣去“拒絕死亡”(對好些人來說,常常可以是事以至此,分辨無由,便糊裏糊塗地接受了死亡。)陸兄早就成了一名屈死鬼。但是,那位並未叫錯號而被 槍斃的,不也仍然是屈死鬼麼?一個並無過錯的好人,只因上級設組命名的偶然,而被當做特務處死,不也是十足冤枉麼?只不過是屈死的形態和曲直有所不同罷 了。世上屈死的鬼何其多也!偶然性的捉弄人,何其殘酷和悲慘?!
活 著不容易。人生是如此的不確定,偶然性是如此的強大和捉弄著人們,究竟什麼是人生的真諦,如何估量生活中的得失、是非、禍福,從而主動把握住自己的一生, 不是值得好好思索一番的麼?海德格爾常問:“存在是什麼?”存在不就是這個麼?不之有在這對命運(也就是人生偶然性)的詢問、探索和行動中,才能充分體會 海德格爾之問麼?
這就是我讀《陸鏗回憶與懺悔錄》的感想。信筆寫來,已離題萬里,尚請讀者原諒。
【作者简介】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
李 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 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陆铿在旧金山粥会演讲

1998年4月




博客归档
- ▼ 2009 (123)
- ► 十一月 (1)
- ► 十月 (1)
- ► 八月 (11)
- ► 七月 (31)
- 陆铿与于右任、张学良照片
- 陆可望
- 初到美國
- 陆铿夫妇臨出國前
- 陆铿與美國駐華大使洛德夫婦
- 龔選舞、楊惜珍、惜瑜、趙妙娥(南軍的婆婆)
- 陆铿与家人初到香港
- 陆铿与孙子女照片
- 陸鏗参加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活动
- 陆铿在北京晤老友萧乾
- 陆铿与邵燕祥、徐铸成(1988年4月于北京)
- 马英九出席陆铿八十寿辰宴庆
- 陆铿与毛树清
- 陆铿在康乃尔大学采访李登辉
- 陆铿、金庸、卜少夫(1980年)
- 陆铿(二战驻欧洲战地记者)
- 陆铿照片12
- 陆铿照片11
- 陆铿照片10
- 陆铿照片09
- 陆铿照片08_4.7许中麟宴请
- 陆铿照片06
- 陆铿照片05
- 陆铿照片04
- 陆铿照片03
- 陆铿照片02-1
- 陆铿照片02-1
- 陆铿照片02-2
- 陆铿照片01
- 封面
- ► 六月 (8)
- ► 五月 (24)
- ► 四月 (21)
- ► 三月 (9)
- ► 二月 (7)
- ► 一月 (6)

订阅










王佳婉(左)與丈夫呂台年。 圖╱呂台年提供
money.udn.com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