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金塔電腦
麥金塔電腦(Macintosh,簡稱Mac,麥金塔),香港俗稱Mac機或蘋果機,中國大陸亦稱作蘋果機或麥金托什機(但「蘋果機」之稱謂有歧義,詳見中文名稱一節),是由美商蘋果公司設計生產的個人電腦系列產品。
首款的Macintosh於1984年1月24日發表。是蘋果公司繼Apple Lisa後第二款具備圖形使用者界面(圖型用戶界面,GUI)的個人電腦產品,但由於其銷售上的成功(相對於Apple Lisa而言),故常被認為是首款將GUI成功商品化的個人電腦。
由於蘋果公司在之後的十多年間(68k Mac系列產品銷售時間1984~1996)將其發展成為一個龐大複雜的產品系列,並且在其後的商品系列名稱中也加入Macintosh(或Mac),故廣義的麥金塔電腦(Mac Computers),也可以泛指:所有由蘋果公司設計生產並且運行Mac OS作業系統的個人電腦產品。
目錄[隐藏] |
[编辑] 命名
「Macintosh」是由計劃發起人傑夫·拉斯金根據他最愛的蘋果品種旭蘋果(McIntosh)命名的。拉斯金為了避免與一家音響製造商「McIntosh」(McIntosh Laboratory)的公司名稱重複,因此改變McIntosh的拼法。[1]
至今為止,蘋果公司仍大量沿用「Mac」為其所設計生產的各式個人電腦系列產品命名。
[编辑] 狹義的「Macintosh」
指的是1984年由麥金塔電腦公司(當時名稱,可簡稱蘋果或麥金塔電腦,不可用現名蘋果公司稱之)發表上市,有著 一體成型外觀,裝載Motorola 68000處理器(時脈速度:8MHz),配置有128K記憶體,3.5吋軟碟機(容量:400K),搭配單鍵式滑鼠並且運行System Software(現稱Mac OS)的一款個人電腦產品(現今這款產品多被稱為Macintosh 128k)。
而這個定義在Macintosh被發展成一整個商品系列以及後續的Quadra系列、Centris系列和Power Macintosh系列產品上市以後,除非是為文者有針對性的論述(例如:1984年麥金塔電腦公司發表了麥金塔電腦、Macintosh是第一部具有圖形使用者界面的個人電腦⋯諸如此類的用法),現今已較少為大眾使用。
[编辑] 廣義的「Mac」
在1994年Power Macintosh(下稱:Power Mac)系列產品上市之後,廣義上所有由蘋果公司設計生產並且運行Mac OS作業系統的個人電腦產品通通被統稱為麥金塔(Mac Computers);但使用者及經銷商為了清楚區分採用680x0系列處理器(下稱:68k)與PowerPC處理器(下稱:PPC)的產品之間的差異(因二系列產品可以使用的軟體有所不同,Power Mac系列產品可以運行for 68k的軟體,反之則不可),故採用68k處理器的系列產品開始被部分使用者稱為68k Mac(68k 系列),而Power Mac則簡稱為PPC Mac,到了2006年蘋果將產品轉用英特爾CPU後(Mac Pro系列⋯等),部分使用者也尋此慣例,統稱為Intel Mac。
部分蘋果公司生產的個人電腦系列產品在名稱中雖然沒有包含「Macintosh」(或Mac),但仍被視為麥金塔電腦(Mac Computers),例如:Quadra系列、Centris系列⋯等;甚至連Lisa因為能運行部份的Mac軟體,也被視為「某種Mac」。
而1998年上市的iMac以及後來上市的eMac,也是廣義上的Mac(iMac並沒有被歸類為Power Mac系列,從初期到現在都是一個獨立的產品分類)。
至於蘋果公司的筆記型電腦系列產品,也被稱為「Mac筆記型電腦」「Mac laptops」(在MacBook系列上市以前,蘋果公司設計生產的筆記型電腦產品系列正式名稱是PowerBook以及iBook系列),也是因為:1. 蘋果公司設計生產,2. 使用Mac OS作業系統。
在蘋果公司授權給其他個人電腦製造商生產的「授權相容機」的部分,一般的PC使用者將其視為一種「Mac電腦」(因為它們可以運行Mac OS作業系統),但部分蘋果長期使用者則多表不以為然,而嚴格的指出其為「相容機」(見英文:Macintosh clone、日文:Macintosh互換機)。
[编辑] 架構
麥金塔(Mac)系列產品過去使用由摩托羅拉(第一代)或AIM聯盟(第二代)所研製的微處理器,現在的新機種(第三代)已使用與一般x86架構的PC個人電腦相同架構的英特爾(Intel)的微處理器(註:一般的PC個人電腦上也有不同品牌的微處理器,如AMD)。
第一世代的麥金塔(68k Mac ,1984~1996)系列產品採用16位元的680x0系列微處理器。
第二世代麥金塔(PPC Mac ,1994~2006)系列產品則改為採用32位元的PowerPC系列微處理器,包含後期採用64位元的G5微處理。
目前的產品系列為第三世代(Intel Mac ,2006~ ),從2006年開始,蘋果公司轉用英特爾Intel的處理器設計生產商品,首批採用英特爾CPU的產品是 iMac 及MacBook Pro(均使用Yonah核心的英特爾雙核)。目前的產品使用英特爾全新架構的處理器英特爾酷睿系列i5或i7版[2]。
[编辑] 作業系統
過去Mac的預設作業系統命名為:System Software,至System 7.5.1起正式改名為Mac OS(台灣稱麥金塔作業系統,大陸稱蘋果作業系統或直接使用英文OS X 「註:OS X不能用於舊版系統,應以版號稱作:Mac OS x.x.x」)。
現今的 Mac OS 為第10版,命名為Mac OS X(下一版10.8將更名為OS X,不再帶"Mac"字樣),經過七次大型更新(2011年),開發代號為 Lion(中文為獅子),也從「Lion」開始正式將開發代號加入稱為:Mac OS X Lion,最新的零售版號是10.7.4(第四次小改版,2012年更新)。2012年夏會推出10.8 Mountain Lion,現在已推出開發者預覽版。
Mac OS X 使用Darwin作為系統核心,而Darwin核心是以FreeBSD為範本加以改寫而成。
蘋果官方聲稱 Mac OS X 只能在使用G3或更高階處理器的Mac上運行。但實際上,透過修改,Mac OS X 亦能成功安裝並在較早期(裝有Power PC 604e)的Power Mac機種上運行;甚至有部分使用者透過 PearPC 模擬器(Linux版),在更早期的(68k Mac)Centris 650(25MHz)上安裝Mac OS X 10.3,只是使用這種方式安裝 Mac OS X 並沒有多大的實用價值可言(僅系統自我檢測便得花上數天時間)。[3]
除了麥金塔作業系統,麥金塔電腦還可以使用以下作業系統:
- BeOS
- 類Unix(Linux、NetBSD等)
- Windows(早期PPC機種可透過第三方軟體模擬運行;採用英特爾CPU的機種則可藉由OS X 10.5以後內建的Boot Camp軟體安裝運行。)
[编辑] Mac的創新
初代Macintosh的創新之處(與1984年的其他消費性個人電腦相對比)包括:
- 圖型用戶界面,圖示和電腦桌面
- 使用滑鼠作為指標工具
- 使用指標工具進行「雙擊」、「拖放」等操作
- 「所見即所得」的文字處理系統以及圖像修改軟體
- 長檔名,可含有空格以及沒有檔案擴展名,初代容許31個字元,Mac OS X更可用255個字元作檔案名。
- 將3.5吋軟碟作為標準設備
- 將播音功能作為標準功能,以及在機體裝上可發人聲的喇叭
- 美觀而且合乎人體工學的工業設計
[编辑] 現今的產品線
現今的麥金塔電腦分成以下幾條產品線(2012年4月最後更新):
桌上型電腦產品分別有:針對高階用戶的工作站 Mac Pro,針對消費市場與教育市場的一體成形的 iMac,還有針對入門市場及家用市場的 Mac mini。
筆記型電腦產品則分為:針對高階用戶的移動式工作平台 MacBook Pro,針對消費市場與商務便攜性市場的 MacBook Air。
伺服器產品則有:針對入門市場及家用市場的 Mac mini Server,針對高階及企業市場的 Mac Pro Server系列,如下表所示。
小型 | 普通 | 專業 | ||||
---|---|---|---|---|---|---|
桌面電腦 | Mac mini![]() 入門級電腦;不包括鍵盤、滑鼠或顯示器;使用Intel Core i5或Intel Core i7處理器 |
iMac![]() 一體型(All-in-one)電腦;可選擇21.5吋及27吋螢幕版本;使用Intel Core i3、Intel Core i5或Intel Core i7處理器 |
Mac Pro![]() 工作站桌上型電腦;自定性高;可選擇四、八或十二核心。使用至少Intel Xeon X5650 "Westmere"(六核心)或Xeon X3460 "Nehalem" 四核心處理器 |
|||
手提電腦 (MacBook) |
MacBook Air![]() 鋁製外殼造成的11.6吋或13.3吋版本的便攜式電腦;使用Intel Core i5或Intel Core i7處理器 |
MacBook Pro![]() 鋁製外殼造成的13.3吋、15.4吋或17吋版本的便攜式電腦;使用Intel Core i5或Intel Core i7處理器 |
||||
伺服器 | Mac mini Server![]() 含有光碟機的加強版Mac mini。內置Mac OS X Server和兩個總容量為1TB的500GB內部硬碟。 |
Mac Pro Server![]() 加強版的Mac Pro。內置Mac OS X Server,4×2=8GB記憶體和2×1=2TB硬碟空間。 |
此外,蘋果公司也生產專為Mac電腦設計的其他周邊,比如:顯示器、滑鼠、鍵盤、網路及儲存設備(Air Port系列、Time Capsule系列)⋯等;軟體部分,Mac OS X作業系統都會預裝在新發售的Mac電腦之中,而舊用戶則可透過零售版本對系統進行升級;其他的Mac專用軟體現今多數透過Mac App Store線上販售,使用者可輕易的藉由網路連線購得所需軟體;蘋果公司也在各國設立線上商店(Apple Online Store)以滿足購入實體商品的需求。
[编辑] 終止的系列
目前已經停止生產的系列:
- 所有的 68k Mac 系列產品(含使用680x0 CPU的 Performa 系列)
- 所有的 Power Mac 系列產品(含使用PPC CPU的 Performa 系列)
- 所有的 iMac G3/G4/G5 系列產品
- 所有的 eMac 系列產品
- 所有的 Power Book 系列產品
- 所有的 iBook 系列產品
- 所有的 MacBook 系列產品(註:Mac Book Pro、Mac Book Air 是另外二個獨立的產品系列)
- 所有的 Xserve 系列產品
[编辑] 產品系列 年表
- 採用Motorola 68000系列處理器(68k Mac)
- 1984年:Macintosh 128K、Macintosh 512K
- 1986年:Macintosh Plus
- 1987年:Macintosh II、Macintosh SE
- 1988年:Macintosh IIx
- 1989年:Macintosh SE/30、Macintosh IIcx、Macintosh IIci、Macintosh Portable
- 1990年:Macintosh IIfx、Macintosh Classic、Macintosh IIsi、Macintosh LC series
- 1991年:Macintosh Quadra、PowerBook
- 1992年:Macintosh IIvx、PowerBook Duo
- 1993年:Macintosh Centris、Macintosh Color Classic、Macintosh Performa、Macintosh TV
- 轉換使用PowerPC處理器(PPC Mac)
- 轉換使用Intel處理器(Intel Mac)
[编辑] 中文名稱
中國大陸曾使用「麥金托什」這個譯名,後來逐漸罕有人用,轉而使用「麥金塔」,或籠統地稱之為「蘋果機」。但是後者這稱謂是有歧義的,因為「蘋果機」還可以指所有蘋果電腦出品的機器,或者特指麥金塔以前的Apple機,譬如80年代流行的Apple II。不過因為現在市場上僅有新型的Macintosh計算機,所以並不致於造成混淆。[來源請求]
[编辑] 參見
- 麥金塔電腦
- Mac OS
- 麥金塔列表(按CPU型式)(英文)
- 麥金塔列表(按照外殼型式)(英文)
- 麥金塔產品時間線(英文)
- 麥金塔電腦時間線
[编辑] 外部連結
- 蘋果公司官方網站(美國/英文)
- 蘋果公司香港官方網站
- 蘋果公司台灣官方網站
- 蘋果公司中國大陸官方網站
[编辑] 參考資料
- ^ Jef Raskin. Recollections of the Macintosh project. Articles from Jef Raskin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Macintosh..
- ^ http://www.macworld.com/reviews/product/343881/review/27inch_imac_core_i5266ghz.html
- ^ 2
|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个人工具
其他语言
-
العربية Български বাংলা Bosanski Català کوردی Česky Dansk Deutsch Ελληνικά English Esperanto Español Eesti Euskara فارسی Suomi
- Français עברית हिन्दी Hrvatski Հայերեն Bahasa Indonesia Íslenska Italiano 日本語 ქართული Қазақша ಕನ್ನಡ 한국어 Kurdî Lëtzebuergesch Lietuvių Latviešu Malagasy മലയാളം मराठी Bahasa Melayu नेपाली Nederlands Norsk (nynorsk) Norsk (bokmål) Polski پنجابی Português Română Русский Sardu Sicilianu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Simple English Slovenčina Slovenščina Српски / Srpski Svenska தமிழ் ไทย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اردو Tiếng Việt ייִדיש 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