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星林子祥、叶蒨文11月5日出席香港电台《爱在阳光下音乐电影》记者 ...

ent.ce.cn

 

叶倩文林子祥再传婚变 知情人称两人早已分居

2008年05月06日 09:21   来源:华商报    

    歌星林子祥、叶蒨文11月5日出席香港电台《爱在阳光下音乐电影》记者会,林子祥、叶蒨文将参与该影片演出,两人于记者会上表现亲昵,恩爱非常。 中新社发 邓庆乐 摄

    叶倩文和林子祥的婚姻近日被传再次亮起红灯。

    曾被指和羽毛球教练过从甚密的香港歌手叶倩文,再传有新欢,还被香港拍到她在球场向新欢倾诉心事。据报道,叶倩文近日心情甚佳,多次外出逛街购物,还邀好姐妹与年轻男球友打羽毛球。

    另一边厢,最近甚少露面的林子祥,4月27日只身到红出席某节目录影时,虽然碰上了张艾嘉、李宗盛等旧友,但林子祥全程不苟言笑,录影完毕后独自离队回家。记者随后在林子祥住所外守候三日,发现他竟没外出,看来年届60的他已开始过老人般深居简出的生活。

    4月30日,叶倩文和友人相约去铜锣湾渣甸坊护肤,照旧不见老公随行。有记者上前追问林子祥为何未同行,叶倩文笑着回应:“他有工作,没有空。”

    叶倩文之前接受内地媒体采访时曾透露,与林子祥在婚后数年已分居。

林子祥、葉蒨文為萬眾供佛齋天祈福勝會暨梵樂演唱會獻唱。

big5.xinhuanet.com

林子祥、葉蒨文為萬眾供佛齋天祈福勝會暨梵樂演唱會獻唱。

big5.xinhuanet.com

十指緊扣顯恩愛 林子祥葉蒨文粉碎婚變謠言
2007年11月19日 15:16: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留言 打印 關閉 
【Email推薦:
 

林子祥、葉蒨文為萬眾供佛齋天祈福勝會暨梵樂演唱會獻唱。

    香港文匯報報道,譚咏麟、林子祥、葉倩文葉倩文及陳曉東四位歌手,昨日到機場香港亞洲國際博覽會出席“慶祝回歸十周年萬眾供佛齋天祈福勝會暨大型梵樂演唱會”,演唱會上林子祥(Lam)與葉倩文(Sally)夫妻檔合唱了一曲《友愛長存》,之前阿Lam與Sally多次傳出婚變消息,但昨日所見二人在臺上手拖手合唱,下臺時Sally又細心扶著丈夫,表現得十分恩愛,馬上以行動粉碎謠言。

    另外,已皈依佛門、法號“普傳”的陳曉東,昨日獲委任為“三德弘法大使”,東東笑謂聽到個名都覺得好犀利,而活動上他亦獻唱了自己填詞的《父母》。東東表示填這首歌時,參考過孔子和孟子的詩篇,助手看完歌詞後更感動到哭。雖然皈依多年,但東東坦言並無守誡,因為心中有佛就足夠,他笑說:“依然娶老婆,依然飲酒……。”(記者 梁靜儀)

 

 

潮人出场. 姓名:刘行淑. 英文名:Nancy Liu. 职业:Forevermark永恒印记中国区的 ...

chinasspp.com

 

永恒印记刘行淑:钻石女人是这样炼成的

2009-8-28 中国时尚品牌网

多年来,当面临职业的选择关口时,Nancy就会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写在纸上做比较,并倾听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一步步走来,直到今天,她结缘全球最大的钻石公司戴比尔斯集团,选择进入Foreverm ark永恒印记。“站在金字塔的顶端看整个行业,能让我的视线更远更广。钻石不同于一般的奢侈品,它只会越来越少,更何况顶级钻石。有数据显示,中国将在2015年成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市场。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来到了中国。”

  潮人出场

  姓名:刘行淑

  英文名:Nancy Liu

  职业:Forevermark永恒印记中国区的董事总经理

  出生地:中国台湾

  星座:天秤座

  生活箴言:父母最重要,接下来是朋友,然后是工作,钻石工 作 是 一 起的,而老公和孩子都包含在我朋友里面。

  她1964年出生于中国台湾,5岁随父母移居美国,16岁被星探发现,19岁走上T台。16年的模特生涯,让她深谙时尚产业背后的游戏规则。从麦肯光明的客户总监到LV亚太形象策略副总裁,再到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策略咨询,她漂亮地完成了从秀场和商场、模特到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转身和蜕变。我们说,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完美女人,因为在关于人生幸福这道选择题上,爱情、事业、珠宝,每一项她都不缺。

  小时候很叛逆

  Nancy的童年很叛逆。十几岁的时候她就觉得自己要独立,并跟父母说要搬出去,然后她就真的搬到自家地下室居住。她拿洗澡的帘子把地下室隔成了一个私密的空间。那天晚上父母就去买了一个很大的锁,把后面那个门锁上了。从此以后她只能进出地下室,上不了楼。有一次Nancy放学回来,发现有样东西要上楼去找,她就跑到便利店买了开锁的工具,回家直接把锁拔出来了。

  现在回想起来,Nancy觉得那时候的自己非常离谱。在她的记忆里,父母是从不打人的。有时候,父亲被气得就想解开身上的皮带,母亲见状就会赶紧过来阻拦说不要这样,而Nancy却总在一旁很挑衅地说“来呀打呀。”

  “我觉得没有叛逆过就不会乖,我认识一些朋友,他们小时候都很乖,到了二三十岁的时候却很叛逆,这种叛逆程度相比小时候的叛逆就要严重很多。小时候经历的叛逆过程,让我今天更容易体会父母对我的爱。”Nancy说。

19岁当上模特

  16岁时Nancy就被星探发现,她把这件事归结为纯粹的偶然机会。有一天,她走在美国街上,突然有人过来递给她名片说:我是某某人,你要想去做模特给我打电话。然后她就傻傻地拿了名片回家跟妈妈说,可是当时父母看都不看就把那名片扔了。

  Nancy真正当上模特,是在19岁的时候。19岁那年,朋友舅舅的餐馆要开张,然后叫她去帮忙。因为朋友的舅舅实际上是名摄影师,所以当天也来了很多经纪人,他们都问Nancy有没有兴趣做模特,同样给她留下了名片。回家后她又把这事跟母亲说了,父母就给她提出了一个条件:什么都可以参加可是成绩不能退步。

  那时候,大家都认为做这个行业的女孩子都不是好孩子,而Nancy的父母都是传统的中国人。当时美国有一位很著名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叫奥普拉·温弗里,能上她的节目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当邻居跟父亲提起在奥普拉的节目里看到Nancy时,父亲却矢口否认。过了一两年后,当父亲慢慢了解到女儿所从事的职业也是一个很专业的产业时,他才比较自豪自己的女儿很有天分。

  用Nancy自己的话说,她刚进模特行业,一开始就像只菜鸟。在巴黎的时候,一天的面试有很多很多,一般有10-15个面试。她就得一直跑,从这个地方面试完,然后快速奔向下一个面试现场,每一个现场都有好几百个人在等待,竞争非常残酷。“并不是能跑就能够拿到工作,一个礼拜拿到两三个工作已经不得了。有时候在面试的地方等一个多小时,真正跟客户见面的时间可能不到60秒。”Nancy说。听说她现在60秒钟可以做60个不同的表情,就是每天去面试练出来的。

  炼成钻石女人

  对于如今转行做职业经理人,N ancy当初并没有那么明确的规划。26岁左右,她开始转做企业方面的一些工作,这才让她有了一个小目标:那时候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某某时尚的亚太区最高管理者。后来她又进入了一家4A广告公司。品牌

  多年来,当面临职业的选择关口时,Nancy就会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写在纸上做比较,并倾听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一步步走来,直到今天,她结缘全球最大的钻石公司戴比尔斯集团,选择进入Foreverm ark永恒印记。“站在金字塔的顶端看整个行业,能让我的视线更远更广。钻石不同于一般的奢侈品,它只会越来越少,更何况顶级钻石。有数据显示,中国将在2015年成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市场。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来到了中国。”

  潮人连线

  人生最感动的时刻是推开家门时老公送上钻戒

  优生活:从小到大,有哪些事情最难忘?

  Nancy:太多了,有很多事情都是我最珍贵的回忆,记得有一次我的职业生涯上到一个全新的台阶的时候,我老公在我推开家门的时候送上一枚钻戒作为奖励,那个场景有点ROMANTIC,我很感动。

  优生活:你在工作时与休闲时所带的手袋,款式有何区别?而在穿着打扮方面,你有什么讲究?

  Nancy:有时候我会把电脑带回家,所以经常会选择比较大的手袋。我一般都比较注重手袋的款式,我喜欢有设计感并且实用的手袋。关于衣着,和我对钻石的观点一样,我在意的是一件衣服的品质,包括它的设计,它背后的故事,每一件衣服都包含着设计师的心血。我会选择一些设计感比较强的、面料舒适的衣服,我个人认为衣服要穿出自己的风格,不仅仅只是做衣架子。

  一个只会依附男人的女人,生活和爱情都容易变味

  优生活:你认为自己属于一个有个性的人吗?你认为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Nancy:我觉得我是一个有梦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并且会为之努力的人。如果这算个性的话,那我就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作为一个女人,最重要的是学会“平衡”,特别是一个职业女性,会受到来自家庭或者社会中其他事物的压力,这个时候一定要倾听发自内心的声音,与自己对话,找回平衡,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保持自我。如果你是一个只会依附男人的女人,那样你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质和品性,生活和爱情都会容易变味。

  每颗钻石我会用独立的珠宝盒去珍藏

  优生活:跟大家分享下你的珠宝心得吧。

  Nancy:我19岁的时候就很喜欢玩表和珠宝了。但我老公说这是坏习惯,它的确是个坏习惯。不过,平时如果我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绩,老公奖励我的礼物也是我钟爱的珠宝,常常给我带来一些小浪漫。

  在购买钻石上,无论是自己日常佩戴的主从美钻还是单颗钻饰,我都会选择品质较高的主钻。因为主钻的品质是永恒不变的,无论是作为一种长期投资,或者是佩戴,品质高的钻石的光芒永远是最璀璨的。另一方面,去正规的品牌商店购买是良策,除此之外,要购买具备权威机构认证证书的钻石。其次,在钻石保养方面,尽量不要佩戴钻饰游泳和沐浴,不要碰触化学溶液,例如漂白水之类,每颗钻石都是大自然的瑰宝,我会非常悉心地、用独立的珠宝盒去珍藏。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LJGiftness禮樂

ljgiftness.com

LJGiftness禮樂

ljgiftness.com

 

彗星大搜密

王穎聰 2004.02.29

自古以來,彗星總是帶給人們一種朦朧、神秘的感覺。在過去,由於大多數人對彗星的了解未明,它偶然的出現,多造成人心的恐慌,因此常被一些占星家、巫師拿來做聳動人心的題材,說是要發生戰爭、造成瘟疫、皇帝失德、或是國之將亡等。然而歷史上有不少紀錄,在災難發生的前後,好巧不巧的就有彗星出現,就以哈雷彗星於 1986 年回歸的這次來說,天文界就發生了一件大事: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這究竟是牽強附會、抑或是其來有自,就留待各位的判別,在此我們以科學的角度來認識彗星吧。

  1. 什麼是彗星

    彗星,簡單的說,就是長尾巴的星。

    「彗」在中國古代有「掃帚」的意思,而根據不同形狀的彗星,又有「長星」或「蓬星」等名稱,就像有人頭髮長得像一頭雜草,臉上污穢不乾淨,我們會說他是「蓬頭垢面」一樣。其因像煙霧朦朧的尾巴,有時也叫做「朦星」。如果形狀還特別奇怪者,就叫做「奇星」,更厲害者,甚至還稱它為「妖星」。

    彗星的英語是 Comet ,其源自於拉丁文的 Cometa 和 Cometes ,以及希臘文的 Kometes ,有「尾巴」或「毛髮」的意思。

    在天文學上,彗星以其象形符號「」來表示。
     
  2. 彗星的組成

    彗星,一般常常會稱它為「骯髒的雪球」,因為其主要的組成成分為大量的冰、塵埃,還有乾冰、甲烷(沼氣)、氨、和少量的金屬所形成之固體球狀的核心,其直徑從幾百公尺到一百公里不等。

    在彗星的核心,也就是彗核,距離太陽 3 AU(AU是天文單位,也就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一億五千萬公里)以上時,仍舊只是一個核。當進入到距離太陽 3 AU 以內時,彗核周圍就因受熱而開始蒸發,核心物質就逐漸像噴泉似的向外噴出而形成彗髮,彗星越接近太陽,彗髮越大。從彗核噴出的物質當中,包含有許多的氫原子,會散發到彗髮的最外圍,稱之為「氫雲」或「彗雲」。

    彗髮產生之後,因彗核不斷的前進,使得周圍蒸發後的塵埃遺留在其行進的軌道上,加上受到太陽所散發出的「太陽風」的吹拂下,加速地將彗核內的物質推送出去,因此形成長而壯觀的彗尾。長出彗尾的形狀主要有兩種:
     
    1. 長而細直的彗尾,主要是帶電的氣體分子,成分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分子、和碳氫離子等,顏色呈藍色,又稱為「I」型彗尾或「離子彗尾」。
    2. 粗短而彎曲的彗尾,主要是由塵埃、沙粒、以及未電離的氣體所組成,顏色呈黃色,又稱為「III」型彗尾或「塵埃彗尾」。
       
  3. 彗星的起源

    對於彗星的起源眾說紛紜,目前比較為大家所接受的說法是於西元 1950 年荷蘭天文學家歐特(Oort)所提出的,「在距離太陽約五萬個天文單位遠的地方,有一個包圍著太陽系,且以太陽為繞行中心而旋轉的雲團,為長週期彗星的主要來源」,以及之後另一位天文學家庫柏(Kuiper)所提出的,「在海王星軌道外,距離太陽約三十至一百個天文單位遠的地方,一個圍繞著太陽旋轉呈盤面狀的區域,包含著許多小型天體,為短週期彗星的主要來源」。

    由於太陽系在銀河系的運行當中,彗星會受到其他恆星的引力而被攝動,使得一部分的彗星軌道改變而進入了太陽系內圍。進入太陽系內圍的彗星,也可能受到如木星或土星這種大質量的行星引力所攝動而改變軌道,可能使得週期改變,也可能甚至拋出太陽系外。

    第一個庫柏帶天體於 1992 年被發現,之後就不斷在此帶找到許多的彗星與小行星,迄今已找到超過上萬個天體,然而歐特雲的說法,目前尚未有直接的觀測證據以證實其確實存在。
     
  4. 彗星軌道

    因為受到太陽引力的關係,彗星所運行的路線,就是彗星的軌道。彗星的軌道有三種:橢圓形軌道、拋物線軌道、雙曲線軌道。

    橢圓形是一種閉合的曲線,因此屬於此類型軌道的彗星,都有其回歸的週期。但又因回歸週期的長短,再細分為短週期彗星及長周期彗星兩種;週期短於兩百年的彗星,稱為短週期彗星,有名的代表彗星如哈雷彗星,周期為76 年,另外目前所知最短週期的彗星是 3.3 年的恩克彗星;週期大於兩百年的彗星,稱為長周期彗星,目前所知最長周期的彗星是台勞文彗星,週期為 2400 萬年,未來是否真能再看到它可就很難說了。

    而拋物線軌道或雙曲線軌道的彗星,一般來說僅會造訪太陽系一次,所以又稱為「非週期彗星」。這一類彗星,多數算是太陽系外的流浪漢,在行經太陽系附近,受到太陽的引力影響而被吸引進來,掠過太陽一次後,又在離開太陽系到處旅行去了。

    至目前所觀測到的彗星中,超過一半以上的比例是屬於拋物線軌道的彗星,其次才是橢圓形軌道的彗星,最少的是雙曲線軌道彗星。
     
  5. 彗星的命名法

    在西元 1995 年以前,彗星的命名法除了發現者的名字之外,依發現的西元年,再加上小寫的英文字母來紀錄當年發現的順序。如 1987a,就代表在西元 1987 年所發現的第一顆彗星,1993e,就代表在西元 1993 年發現的第五顆彗星,依此類推;而當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而確定軌道後,會將小寫的英文字母換成羅馬數字 I、II、III…等來命名,例如 1993II,代表在 1993 年第二顆被確立軌道的彗星。找一個確切的例子來說,有一顆彗星名為「池谷-關彗星」其編號為 1965f,軌道確立後其編號為 1965VIII,也就是說該顆彗星是由一位叫池谷、另一位叫關的日本人所發現的,是屬於西元 1965 年所發現的第六個彗星,而是第八個被確定軌道的彗星。

    但由於近年來光學觀測儀器的進步,使得發現彗星的數量大增,英文字母與羅馬字母不敷使用,且加上確定軌道後的編號順序會與發現彗星的順序不同,因此在西元 1994 年 8 月 24 日,國際天文聯合會( IAU )在荷蘭海牙舉辦,決定修改舊有命名規則,並自 1995 起開始施行。

    我們先看幾個例子的命名後,再來解釋新的命名規則:
     
    編號命名 發現人名 中文譯名
    1P / 1682 Q1 Halley 哈雷彗星
    2P / 1822 L1 Encke 恩克彗星
    3D / 1832 S1 Biela 比拉彗星
    C / 1965 S1 Ikeya-Seki 池谷-關彗星
    D / 1993 F2 Shoemaker-Levy 9 修梅克-李維九號彗星
    C / 1995 O1 Hale-Bopp 海爾-波普彗星
    C / 1996 B2 Hyakutake 百武彗星

    根據編號命名來看,從左到右逐字來解釋:

    1. 最前頭的數字,只有週期彗星才有此編號,代表第幾個被確定會回歸的彗星;但編號也可能出現在已經不存在或消失的彗星中,因為原已被確立為週期彗星,但後來發現已毀滅了。斜線前的英文字,代表此天體的類別。
      l A / 代表為小行星。
      l P / 週期小於 200 年,且確認其回歸一次以上的短週期彗星。
      l C / 長週期彗星或非週期性彗星。
      l X / 軌道尚無法算出的彗星
      l D / 已經不存在或消失的彗星
      l S / 新發現的行星之衛星斜線後的一串數字,代表發現的西元年份。發現年份後的英文字母,代表發現的月份,英文字母從 A-Z 扣除 I 及 Z 共 24 個皆列入編號,編號規則如下: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半月 A C E G J L N P R T V X
      下半月 B D F H K M O Q S U W Y
      該半月所發現順序為第幾個彗星。若彗星後來碎裂成好幾塊,會在編號命名之後冠上 –A, -B, -C, … 。
    2. 仍保有發現人名字命名,最多三人。

    因此,我們再把上面的幾個例子做詳細的解釋:

    中文譯名 編號命名解釋
    哈雷彗星 第一個確立會回歸的彗星,它是在 1682 年 8 月下半月所被發現的第一顆彗星
    恩克彗星 第二個確立會回歸的彗星,它是因預測而在 1822 年 6 月上半月所被發現的第一顆彗星
    比拉彗星 第三個確立會回歸的彗星,但後來碎裂消失了,它是在 1832 年 9 月下半月所被發現的第一顆彗星
    池谷-關彗星 非週期性彗星,它是在 1965 年 9 月下半月所被發現的第一顆彗星
    修梅克-李維九號彗星 在 1993 年 3 月下半月所被發現的第二顆彗星,但初次發現後,就碎裂而撞擊木星消失了
    海爾-波普彗星 非週期性彗星,它是在 1995 年 7 月下半月所被發現的第一顆彗星
    百武彗星 非週期性彗星,它是在 1996 年 1 月下半月所被發現的第二顆彗星
  6. 流星雨的成因

    為什麼在此提流星雨呢?當然是和彗星有莫大的關係。由於在彗星運行的過程中,在距離太陽 3AU 內時,因受到太陽熱的影響,會不斷的有物質向外揮發,因此會有許多塵埃遺留在其行經的軌道上,而在地球運行接近該彗星軌道時,地球引力會吸引這些塵埃靠近而撞擊大氣層,因此造成燦爛的流星雨,每次地球走到這附近,都會再吸引一些塵埃前來,所以每年固定在某些日子,都會發生與這彗星相關的流星雨。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小時內可看到三顆以上的流星,而且這三顆流星的輻射點在同一個地方,那麼我們就可以稱這些流星為流星雨。所謂的輻射點,是指這些流星的共同起點,也就是將這些流星的軌跡,分別向後延伸,幾乎會交在同樣一點,這一點就是該流星雨的輻射點。而這個輻射點,其所在的區域,遙遠的背後星座為何,則流星雨的名字就以該星座命名。例如,有名的獅子座流星雨,其輻射點是落在獅子座的一顆名為「軒轅十二」的這個星上,而造成此流星雨的彗星 ( 我們稱之為母體彗星 ) 是譚普-塔托 ( Tempel-Tuttle ) 彗星,這個彗星的週期為 33 年。彗星每造訪內太陽系一次,就補給了許多的塵埃,因此會造成該流星雨的極大期,之後數量會慢慢減少,直到下一次該彗星再造訪。

    以下列出每年幾個有名的流星雨、其發生時間、以及其母體彗星:
     
    流星雨名稱
    發生時間
    母體彗星
    寶瓶座流星雨 4/19~5/28 哈雷彗星
    英仙座流星雨 7/17~8/24 斯威夫特-塔托彗星
    ( Swift-Tuttle )
    獵戶座流星雨 10/2~11/7 哈雷彗星
    金牛座流星雨 10/1~11/25 恩克彗星
    獅子座流星雨 10/1~11/25 譚普-塔托彗星

     

  7. 近期彗星情報
     
    1. C/2002 T7 LINEAR
      圖片來源:http://encke.jpl.nasa.gov/index.html

      C/2002 T7是在2002年10月14日,由林肯實驗室近地小行星研究計畫(Lincoln Laboratory Near-Earth Asteroid Research project,LINEAR)在御夫座與金牛座之間發現的,從命名的方式來看,您可知它是非週期性彗星,是 2002 年 10 月上半被發現的第七顆彗星。

      這顆彗星估計將於 2004 年 4 月 23 日和太陽以 0.615 AU 的距離通過近日點,亮度可達 0.3 等,然而這段期間由於彗星太過接近太陽,並不適合觀測,屆時您也可以於網站上,透過 SOHO 太陽觀測衛星所拍攝的影像來一睹此顆彗星的風采。

      這顆彗星也並不是只能在網站上才能看到它,天文學家認為這顆彗星應是第一次脫離歐特雲而進入太陽系,因此富含揮發性物質,根據觀察的結果亦顯示,其彗星亮度集中,且越接近太陽亮度增加越快,與 1997 年出人意表的海爾-波普彗星類似,有可能成為本年度的超級大彗星。再台灣地區最佳的觀測時機,除了 2004 年 2 月下旬之外,還有 6 至 8 月間,可於黃昏日落後朝西方天空觀看,預估出現於大犬座與長蛇座之間的區域,七月之後於六分儀座附近區域徘徊。
       
    2. C/2001 Q4 NEAT
      圖片來源:http://encke.jpl.nasa.gov/index.html
      C/2001 Q4在2001年8月24日,由美國噴射推進實驗室(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近地小行星監測計畫(NEAT,Near Earth Asteroid Tracking)發現,一樣是屬於非週期性彗星,是 2001 年八月下旬所發現的第四顆彗星。

      這顆彗星估計將於 2004 年 5 月 15 日和太陽以一億四千三百九十萬公里 ( 相當於 0.98 AU ) 的距離通過近日點,亮度可達 0.9 等。天文學家也推測它是第一次自歐特雲脫離而進入太陽系,也富含揮發性物質,從它在距離太陽 10 AU 時被發現的亮度為 20 等,到了 2004 年初的時,已增加至 9 等左右。在台灣地區適合觀測的時機是在 5 月初,也是彗星逐漸進入最大亮度,於黃昏落日後朝西南方觀看,彗星的行經路徑將從南天的繪架座,快速的移至天鴿座、大犬座、麒麟座等區域,5 月 15 日的近日點將移至巨蟹座的鬼宿星團附近,六月初就進入了大熊座的前腳,往北斗七星的斗杓前進,亮度也逐漸減弱至需用望遠鏡來觀測。


      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http://www.tam.gov.tw/news/2004/highlight/h04013101.htm

       
  8. 彗星的小故事
     
    1. 哈雷彗星


      圖片來源:http://www.salesio.pe.kr/science/space/wonderstar.asp

      若要說最有名的彗星,首屈一指的莫過於哈雷彗星了,這顆享譽盛名的彗星,每每造訪內太陽系一次,都造成地球的大轟動,但每次的轟動大多還是恐懼多於期盼與歡迎,隨著彗星的面貌逐漸的揭開,後者的心態才跟著增加了起來。


      圖片來源:http://www.york.ac.uk/depts/maths/histstat/people/
      這顆彗星的發現者並不是哈雷,在各國早就有許多的紀錄,但哈雷卻是第一位發現彗星是有週期規律的。在過去,彗星總是被認為預告大災難的來臨,大家避之唯恐不及了,誰還會去聯想到過去的紀錄當中有些是有規律的。到了十七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在西元 1680 年時,來了一顆大彗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牛頓應用了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此彗星的運行軌道;到了西元 1682 年,又來了一顆彗星,也是英國的天文學家,牛津大學皇后學院的高材生─愛德蒙‧哈雷 ( Edmond Halley ) 亦利用了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此彗星的軌道。後來,他又再把過去別人所觀測的一些彗星紀錄,計算出其軌道出來,居然發現 1682 年來的這顆彗星,和 1607 年及西元 1531 年紀錄來造訪的彗星,它們的軌道都非常相似。這三個年份相距約 75、76 年,因此他再計算了 1456 年、1380 年、1305 年有出現的這些彗星,軌道上也都和 1682 年這顆差不多,因此他斷定這是同一顆彗星,回歸的週期是約 76 年,並且預告西元 1758 年 12 月會再出現。果然,僅與哈雷預告的時間差不過幾天,該顆彗星又再造訪內太陽系,可惜哈雷已經過世,無法證實他的預測,從此人們也確認原來彗星也是有規律的天體,為了紀念哈雷的功勞,就把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

      對於古代彗星的觀察當中,中國擁有最早與最多的紀錄,最早可追溯到西元前 1056 年的武王伐紂時,在「淮南子」的兵略訓中有提到:「武王伐紂,…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而中國對於哈雷彗星的最早紀錄則是在西元前 613 年 ( 魯文公 14 年 ) :「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若以該年算起至近期西元 1986 年之造訪,哈雷彗星該出現有 35 次,中國僅缺 3 次紀錄,其他都相當完整。但天文學家僅公認中國在西元前 240 年 ( 秦王政 7 年 ) 的紀錄為哈雷彗星最早的紀錄。而英國的大不列顛博物館則收藏了西元前 164 年巴比倫人所製作的兩個黏土刻版上有著哈雷彗星出現的紀錄,這是西方最早的紀錄。

      圖片來源:http://www.salesio.pe.kr/science/space/wonderstar.asp
      在西元 1910 年哈雷彗星回歸前,天文學家發佈了一個消息,在當年的 5 月 18、19 日,地球會穿過哈雷彗星的尾巴。此一發佈即造成了人類的恐慌,紛紛謠傳「世界末日」來了,因此有人傾家蕩產揮霍無度的大吃大喝,說是死也要死的快樂些;有人則立下遺囑,願意將所有財產捐給教堂,希望死後上帝能憐憫其善心,能讓他的靈魂能進入天堂;有人甚至挖好坑洞、準備好氧氣以度過此次危機;甚至還有人精神上無法負荷,乾脆先自我了斷,免受恐懼煎熬。可是到了 5 月 20 日,地球仍是完好無恙,人類、生物們也都生活如常,傾家蕩產的人不免懊悔,挖坑洞準備氧氣的人不免覺得好氣又好笑,而那些自殺的人,可是後悔也來不及了。而事實上,地球是真的穿過了哈雷彗星的彗尾,但是彗尾實在是相當稀薄,沒多少物質,頂多只是晚上流星雨多些而已。

      最近的一次哈雷彗星的回歸,西元 1985、1986 年,幾個天文機構向哈雷彗星發射了許多探測器與太空船,以對彗星的彗核做最詳盡的觀測。哈雷彗星的核心成不規則形,有人說像花生,也有人說像馬鈴薯,大小為 15 * 8 * 8 公哩,重五百億至一千億噸左右,彗核內的冰被太陽照射而昇華成氣體會產生噴流的現象而形成彗尾。這一次的觀測與分析,讓我們對彗星有更多的了解,也幫助天文科學人員建立起完整的彗星模型 。
       
    2. 比拉彗星

      比拉彗星的編號為 3D / 1832 S1,從編號可知,它是 1832 年的9 月下半月第一顆被發現的彗星,是第三顆被確認其為週期彗星,而 D 代表其已經消失了。

      這顆彗星最早在西元 1772 年 3 月 8 日已有紀錄,西元 1805 年 11 月 9 日又一次出現,但是當時還不知道其為同一顆彗星。而到了西元 1826 年 2 月 27 日,一位居住在波西米亞的奧地利軍官比拉 ( Wilhelm von Biela ) 在白羊座的區域發現了這顆彗星,並經過計算才知道它的週期為 6.6 年,從此被命名為比拉彗星。

      這顆彗星最有名的莫過於在西元 1845 年的冬天回歸時發生了特殊的現象,其彗核居然長出了「腫瘤」,到了隔年的 1 月 13 日,就分裂出一顆小彗核,起初很暗,後來就漸漸亮了起來,也生出了彗尾和彗髮,與母體相伴而行,但是兩個之間的距離越離越遠,到了 2 月 10 日,兩個彗核的距離已達到 24 萬公里,當時這件事轟動了全世界。


      圖片來源:http://www.sacred-texts.com/atl/rag/rag02.htm

      到了 1852 年 9 月,這一對彗星同時回歸,但之間相距已達到 240 萬公里,從此這個母子彗星成為每次回歸時大家關注的焦點。在 1859 年的回歸,由於位置與太陽太過接近而無法看到。再過了一個週期,西元1865 年,大家期待母子彗星的回歸,但居然完全找不到其蹤影,令人相當的擔心。於是科學家再一次精密的計算,確認其下一次的回歸時間是西元 1872 年,且在 11 月 27 日時,地球會穿過這對母子彗星所經過的軌道,屆時準能看個仔細。

      可是時間一到,仍舊不見此母子倆的蹤影。然而在 11 月 27 日的晚上,天空於仙女座的方向發生了一場如煙火般的燦爛流星雨,像是一場天女散花般的美麗,一個晚上流星總數達 16 萬顆左右,輻射點在仙女座的 γ星附近。過了兩個週期,1885 年 11 月 27 日晚上又在仙女座方向出現了流星雨,持續五小時,流星總數少了很多,但仍有 4 萬顆左右。在中國的紀錄描述整晚的流星像滿天的螢火蟲飛來飛去,光亮得刺眼;也有描述如織布機上的梭一樣穿梭不息,還可以聽得到聲音;有人甚至感覺到整個天空似乎都在搖動,相當害怕。

      由於這兩場流星雨都發生在通過比拉彗星的軌道,顯示了比拉彗星已經碎裂散佈在其運行軌道上。之後每年的 11 月 27 日前後都會發生流星雨,但是數量是越來越少,這個流星雨因輻射點在仙女座,因此稱為仙女座流星雨,也有人稱他為比拉流星雨。
       
    3. 恩克彗星

      恩克彗星的編號是 2P / 1822 L1,是編號 2 號的週期彗星,發現時間照編號來說應該是西元 1822 年 6 月上半月所發現的第一顆彗星,但事實上最早發現的時間是在 1786 年,由於當時發現之後的一段日子天氣不好,加上彗星又暗,無法計算其軌道。到了 1818 年 11 月 26 日,德國馬賽天文台的一個看門工人再次看到它,不過他不會計算軌道,錯過了以他命名的機會。隔年,德國的數學及天文學家恩克 (Johann Franz Encke ),經過觀測的數據計算出它的軌道,並預測其下次回歸的時間是 1822 年,它的週期只有 3.3 年,是到目前為止發現週期最短的彗星。

      圖片來源:http://encke.jpl.nasa.gov/Recent_Images.html
      根據過去的紀錄顯示,這顆彗星每次的回歸週期都比前一次時間短約 2.5 小時,代表此彗星有加速的現象,若依此情況下去,有人預估再過幾十年後,可能有一天會墜落到太陽上,亦或者會逐漸碎裂。在 1984 年,美國的太空船『先驅者號』曾經探測出恩克彗星散發水分的速度比原來預測的快 3 倍,可能是逐漸崩潰的徵兆。恩克彗星最近一次的回歸在 2003 年 10至 12 月左右,不過因為其亮度太暗,並未引起轟動。

      但與恩克彗星有關而舉世震驚的事情是發生約一百年前,一樁彗星撞地球的事件。事件的地點是在蘇聯西伯利亞中部的一個叫做通古斯的地方,這個地方人煙稀少、樹林茂密。在西元 1908 年 6 月 30 日的早晨七點鐘左右,東方天空突然出現了一顆大火球,其亮度即使遠在 1500 公里外還能看到,飛行時還發出巨大的霹靂響聲,一顆直徑約 70 多公尺的小彗星猛力落下在距離地面十公里處發生爆炸,遠在 1000 公里外的人都能聽到,一個恐怖巨大的蕈狀雲平地而起,隨著爆炸而吹襲來的熱風,使得周圍的人或動物發出悽慘的哀嚎聲,紛紛四處狂奔或倒地而亡,彷彿世界末日來到一般。

      1927年拍攝的照片,可見森林全被夷平
      圖片來源:http://www.bud.org.tw/museum/anci03.htm

      爆炸發生當時,世界各地的地震儀不斷地晃動,連當時尚未黎明的巴黎、倫敦,不用開燈都可以看報紙,整個夜空都被照亮如白晝般,大家都感受到有重大的事情發生了。爆炸過後整個西伯利亞的天空都被染成詭異的粉紅色,爆炸的狂風把 400 公里範圍內的房屋、牆壁通通吹倒,有 1500 頭馴鹿被燒死,整整2000 平方公里內的巨大樹木被徹底掃平。據估計當時的爆炸威力,比起轟炸日本廣島的原子彈還強大 2000 倍以上。

      1953年同一地點拍攝的照片,依然一片荒涼
      圖片來源:http://www.bud.org.tw/museum/anci03.htm

      後來回到爆炸現場,調查人員並未發現任何隕石碎粒,因此研判是一顆彗星,當它進入地球大氣層後,因高溫及爆炸而整個蒸發掉了,以致於沒有任何遺跡留下。西元 1978 年捷克的天文學家克雷薩克進一步研究,認為這顆小彗星其實是恩克彗星所分裂出來的一個大碎塊。但至目前為止,尚有許多無法解釋的狀況,令人不免聯想是地球以外的事物所能發生的現象。通古斯大爆炸已迄今將近百年,但仍舊吸引了許多科學家們不斷地研究、假設、和探討,而在現場,被火球所撞擊出的大坑,現在已變成了泥炭湖了。
       
    4. 修梅克‧李維九號彗星─彗星撞木星

      修梅克‧李維九號 ( Shoemaker-Levy 9,常簡稱為 SL9 ) 彗星,聽起來像是兩個人所共同發現的,實際上是有三人,分別是尤金‧修梅克 ( Eugene Showmaker ) 與他的太太嘉露蓮 ( Carolyn ),以及大衛‧李維 ( David Levy ) 所共同發現,並且這是他們共同發現的第九顆彗星。


      圖片來源:http://www2.jpl.nasa.gov/sl9/top20.html

      尤金‧修梅克曾經參加美國太空總署 ( NASA ) 的雙子星 ( Gemini ) 與太陽神 ( Apollo ) 計畫,退休後加入了美國地理學會的「巡天計畫」,搜尋小行星、彗星、新星、及超新星等。太太嘉露蓮則於 1982 年加入,協助先生的巡天工作;八年後,另外一位成員大衛‧李維也加入行列。

      在 1993 年 3 月 23 日的夜晚,三位都在加州理工學院所屬的帕洛馬山天文台,使用一支 46 公分口徑施密特式望遠鏡進行「巡天計畫」。李維對準室女座附近的區域進行天體拍攝,包括木星在內的區域共拍了十張照片。第二天嘉露蓮一一地檢查這些照片影像,在木星附近發現了一串珍珠狀天體,並且比對前後不同的照片,發現這串珍珠狀天體不斷的移動,因此立刻告訴她的工作伙伴,後來向國際天文聯合會報告後,經觀察計算確認發現新彗星。

      SL9 經過計算,原先應該是一顆繞太陽運行的週期彗星,但在接近木星時,受木星強大的潮汐力拉扯成 21 塊碎片,並改變其路徑而成繞行木星,但其繞行軌道經過計算,其「近木點」居然在木星之內,天文學家並預估這些碎片將於 1994 年 7 月 16 日至 22 日會撞進木星。此消息一發佈,又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圖片來源:http://www2.jpl.nasa.gov/sl9/top20.html
      此圖為藝術家手繪木星背面受到 SL9 撞擊情況


      大家所期待的 1994 年 7 月來臨時,所有的鏡頭紛紛轉向木星,包括全球各地的天文台、庫柏空中天文台 ( Kuiper Airborne Observatory )、以及哈伯太空望遠鏡,甚至連在太空中飛行的太空飛行器或衛星:如國際紫外線探索者號 ( International Ultraviolet Explorer ) 人造衛星、探測太陽無線電波的尤里西斯號 ( Ulysses )、以及已飛到太陽系邊緣,相距木星已有 44 AU 的航海家 2 號 ( Voyager 2 ) 等,都參與這次彗星撞木星的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及無線電波的觀測。

      圖片來源:http://www2.jpl.nasa.gov/sl9/top20.html
      下圖為哈伯望遠鏡所拍攝木星受到 SL9 撞擊情況

      1994 年 7 月 16 日,第一顆彗核 ( 彗核 A ) 撞向木星,對地球的觀測角度來說是在木星的背面,無法直接觀測得到,但其撞擊後所升起的火球估計高達 1000 公里,地球上某些觀測站都能看到其火球頂部。其後 B、C、D…也陸續撞擊,其中彗核 G 是所有彗核中最大的,其撞擊所升起的火球高達 3000 公里。在撞擊後十多分鐘,撞擊處焦黑的情況就隨著木星的自轉從背面轉了出來,科學家就根據這些黑斑顏色、深淺、及光譜等來推測撞擊時的情況與木星內部蘊藏的元素。

      直到 7 月 22 日,最後一顆彗核 W 撞向木星,整個 SL9 所上演的彗星撞木星劇情才告結束,而撞擊的黑斑也過了數個月後漸漸消失了,留下了許多的照片與數據待科學家作長時間的分析,也給世人諸多的回味與想像空間,因此創作出膾炙人口的電影「彗星撞地球」與「世界末日」。

      模擬 SL9 撞擊木星的影片
      影片來源:http://www.haydenplanetarium.org/hp/vo/ava/avapages/P0403sl9impct.html
       
  9. 參考文獻
  1. 彗星與流星(星空探秘叢書)
    莊天山/著 蔡章獻/審定 銀禾文化出版
  2. 彗星─性質及觀測方法
    香港太空館編製 香港市政府出版
  3.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
    http://www.tam.gov.tw/

 

 

 
 

百武裕司

编辑摘要

摘要

  百武裕司(ひゃくたけゆうじ、1950年7月-2002年4月10日)日本业余天文爱好者,因于1996年发现著名的亮彗星C/1996B2而成名。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图片

 

  姓名:百武裕司

  性别:男

  生年:1950

  卒年:2002

  国籍:日本

  籍贯:长崎

  民族:小日本

  身份:业余天文爱好者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1950年生于长崎县岛原市,毕业于九州产业大学摄影系;中学时代的百武先生已迷上天文学,还加入高中的地理学会;1989年开始彗星搜索;1993年移居鹿儿岛县姶良町,1995年12月25日和1996年1月30日以大口径双筒望远镜分别独立发现C/1995Y1和C/1996B2百武彗星,后者因为接近地球时亮度接近0等,肉眼易见,3月底时更拖着接近100度长的彗尾,成为世纪大彗星之一;亦因两月内接连发现两颗彗星,百武亦因此声名大噪。

 

  1996年3月美国芝加哥Adler天文馆邀请为特别贵宾,并成为该市的荣誉市民,9月他成为日本姶良町(Aira)天文台及博物馆馆长,直至逝世。同年11月当选鹿儿岛县荣誉县民,其他荣誉还有“日本天文学会天体发现奖”、“东亚天文学会天体发现奖”。2000年5月27日,日本清里大友天文台的大友哲把他在1991年12月13日发现的7291号小行星命名为“百武”((7291)Hyakutake)。

  他于2002年4月10日因为主动脉的动脉瘤内出血而于晚上7点47分在鹿儿岛县国分市医院猝逝。百武已婚,妻子百武昭子,育有两子。

  

编辑本段百武彗星

 

图片

 

  百武彗星(CometHyakutake,C/1996B2)是一颗非周期性彗星,由日本鹿儿岛业余天文学家百武裕司于1996年1月30日在日本鹿儿岛县发现,是他发现的第二颗彗星。“百武彗星”通常是特指百武二号彗星,这颗星让他闻名于世。

 

编辑本段相关资讯

 

       45岁的百武裕司,因1995年12月25发现了一颗10.5等的以他姓氏命名的彗星(编号1995Y1)而在日本小有名气,仅仅一个月之后的1月30日,他几乎在相同的位置上又发现了另一颗彗星(编号1996B2),它就是闻名世界的百武彗星,这么巧合的事竟然也会发生,我们先不仿实际对照一下原始的发现资料:

 

1995 UT R.A. (2000) Decl. m1 Observer 1996 UT R.A. (2000) Decl. m1 Observer

Dec. 25.861 14 17 42 -24 50.7 10.5 Hyakutake Jan. 30.826 14 31.2 -24 55 11.0 Hyakutake

两个位置确实非常接近,相距不过3度左右。如果说第一次发现,是他长期努力的结果,那么第二次的重大发现,就有些运气在里面了,这从他本人的发现自述中也可以说明,据说是他为了核查上一次发现位置周围的恒星排列情况,又再次发现一颗彗星。但不管怎么说,他始终是在进行寻彗,第二次的发现观测也是有目的地为寻彗而进行的。这样看问题,他能有两次发现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决不可过重地看待所谓的运气,科学从来就是要讲求老老实实的,不想付出辛苦,就不会有所收获!百武的成功事例,不是教给我们技巧,而是让我们怎样更努力地把握机会。[1]

 

... 反射望远镜、太阳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许多现代化的测量天体的仪器和设备。

szyo.com

... 反射望远镜、太阳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许多现代化的测量天体的仪器和设备。

szyo.com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建成于1934年9月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坐落于南京市东郊风景如画的紫金山第三峰上,至今已有68年的历史。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藏有我国古代一部分珍贵的天文仪器,还拥有我国自制的60厘米折反射望远镜、太阳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许多现代化的测量天体的仪器和设备。

图片: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由于她在中国天文事业建立与发展中作出的特殊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 相关旅游景点
     
   南京中山陵    南京玄武湖    南京明城墙
   南京总统府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南京南唐二陵
   南京郑和墓    南京宝船厂遗址    南京甘熙故居
   南京乌龙潭公园    南京中华门    南京阳山碑材
   南京秦淮河    南京王谢古居    南京神策门
   南京红山动物园    南京江心洲    南京栖霞寺
   南京火车站    南京桃叶渡    南京仪凤门
   南京博物馆    南京紫霞湖    南京流徽榭
   南京金粟庵    南京朝天宫    南京情侣园
   南京明故宫    南京雨花台    南京梅花山

紫金山天文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立紫金山天文台舊址
紫金山天文台原址
所在
分類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 1931年
編號 4-233
登錄 1996年

紫金山天文台(全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簡稱紫台)位於南京城東紫金山第三峰上,海拔267米。前身為中華民國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於民國十七年)與紫金山天文台(由天文研究所建於民國二十三年),1950年5月20日取消天文研究所而成之,為中國近現代天文學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目錄

 [隐藏

[编辑] 歷史

天文台牌樓

古代南京在欽天山設觀象臺進行天文觀測和研究,到了近代轉移到紫金山天文臺。中華民國國立紫金山天文台於民國十六年4月開始籌建,民國十七年9月,國立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聘請高魯作為成立之初的天文研究所代行所長,高魯負責選址(鐘鼓樓)和向庚子賠款委員會申請資金添置儀器,民國二十年5月紫台動工興建至民國二十三年9月1日峻工,天文研究所由鼓樓遷到山上辦公;民國二十六年8月至民國三十五年5月因抗日戰爭曾一度撤離至中華民國昆明的鳳凰山(及後成立雲南天文台),1949年1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天文研究所歸科學院領導。1950年5月20日政務院任命張鈺哲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長,自此,天文研究所名稱取消。

1951年-1954年曾成立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地球物理所上海聯合工作站,徐家匯觀象台,佘山觀象台直屬紫台。紫台在文革時亦不能倖免,包括近乎所有原始信件往來紀錄被抄走,另外變星儀室碑亦被毀,另其發行刊物《天文學報》亦在1966年至1974年間停刊;文革初期(1966年-1969年)紫台的人衛室為國家「651任務」中東方紅一號衛星預報方案,除此外其他項目幾乎都癱瘓;70年代起陸續恢復天文觀測、拍攝工作;至文革結束後在科研上有更大進展。

由於近二十年來南京城夜間燈光污染嚴重,紫金山頂上已難以持續觀測,原址現已改建成科普教育基地,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天文儀器與觀測室現開放給遊客參觀,並收取入場費。

[编辑] 設備

1934年紫金山天文台建台時從德國蔡司公司購置的600毫米反射式天文望遠鏡,這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天文望遠鏡。

紫金山天文台配有多架光學望遠鏡,以及觀測太陽無線電望遠鏡。紫台目前總部位於南京城區北京西路2號,現有天體力學研究部、天體物理研究部、無線電天文研究部和空間天文研究部四個研究室組。

[编辑] 觀測站

紫金山天文台擁有青海、贛榆、盱眙、洪河和青島五個觀測站。

[编辑] 青海觀測站

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觀測站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藏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野馬灘地區。海拔3200米,東經97°33'.6,北緯37°22'.4。青海觀測站的主要觀測設備是口徑13.7米的毫米波無線電望遠鏡。

紫金山天文台也是中國曆算權威機構,1965年起獨立編算天文年曆包括每年發行之《中國天文年曆》與《測量簡曆》。

[编辑] 歷任台長

  • 高魯(1928年2月─1929年7月)
  • 余青松(1929年7月─1941年1月)
  • 張鈺哲(1941年1月─1984年7月)
  • 童傅(1986年4月─1991年4月)
  • 張和祺(1991年4月─1996年9月)
  • 陸本魁(1996年9月─2000年11月)
  • 嚴俊(2000年11月─2011年9月)
  • 楊戟(2011年9月至今)

[编辑] 發行刊物

  •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 《中國天文年曆》
  • 《天文測量簡曆》
  • 《天文學報》
  • 《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英文)

[编辑] 紫台上發現的新天體

[编辑] 周期彗星

[编辑] 小行星

1955年1983年間,在紫金山天文台共發現了147顆小行星。1983年後由於污染等原因造成觀測障礙,該台未再發現任何小行星。

[编辑] 參閱

[编辑] 外部連結

南京主要民國建築中山陵
航空烈士公墓 | 國立美術館 | 國民大會堂 |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 | 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 | 美齡宮 | 中華民國總統府 | 音樂台 | 中山陵
中央博物院 | 中央大學 | 中央飯店 | 中央通訊社 | 中央醫院 | 紫金山天文台
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 | 國民政府交通部舊址 | 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 | 國民政府考試院舊址 | 最高法院舊址
勵志社 | 臨時政府參議院舊址(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 | 財政部 |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 譚延闓墓
显示▼隐藏▲
 ·  ·
 
南京市
 
蘇州市
 
無錫市
 
揚州市
 
鎮江市
 
常州市
 
淮安市
 
徐州市
 
連雲港市
 
南通市
 
泰州市
 
鹽城市
 
宿遷市
 
显示▼隐藏▲
 ·  ·
 
玄武區
 
鼓樓區
曾水源墓 | 鼓樓 | 礦路學堂遺迹 | 八路軍駐京辦事處舊址 | 馬林醫院舊址 | 金陵協和神學院 | 首都飯店舊址 | 中國國貨銀行舊址  | 國際聯歡社舊址 | 法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 | 汪精衛公館舊址 | 馬歇爾公館舊址 | 南京賽珍珠舊居 | 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 | 英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 | 李宗仁公館舊址 | 國民政府立法院、監察院舊址 | 拉貝舊居 | 何應欽公館舊址 | 美國軍事顧問團公寓舊址 | 于右任公館舊址 | 陳裕光舊居 | 荷蘭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 | 福昌飯店舊址 | 華僑招待所舊址 | 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官邸舊址 | 日本神社舊址 | 加拿大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 | 漢口西路傅抱石舊居
 
白下區
 
建鄴區
 
秦淮區
 
下關區
 
棲霞區
 
雨花台區
 
浦口區
 
六合區
 
江寧區
 
高淳縣
 
溧水縣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个人工具
操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文程(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