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類 / 學 名
雀形目 鵯科 Pycnonotus sinensis
特 徵
身長約18公分;身上的顏色大致為橄欖綠色,以頭後方有塊大白斑而著名的白頭翁,仔細觀察頭上的白色,應該是從眼部到後枕部,耳羽後也有一塊白斑,故有『白頭殼仔』之名。頭至頸部為黑色,頰有白點,背部為墨綠色,腹部灰褐色。
習 性
性喧鬧好動,平時三、五小群活動,繁殖季節多成對出現,到秋冬時集結群棲,普遍可見。以昆蟲類、鳥榕果實為食,亦加害果樹園、高梁田等。通常營巢於離地不高的雜木林或樹叢裡,以芒草穗等築碗形巢。
棲 地
通常出現在平地到中海拔1800公尺的樹林或墾地,在台灣的分布地區在宜蘭及屏東縣楓港以北的西部平原;其餘的地區(恆春半島、花東地區)則是烏頭翁的勢力範圍。
鳴 聲
清亮且有轉折,聲似『巧克力、巧克力』。
鳥類小常識
井水不犯河水的白頭翁與烏頭翁
白頭翁和外型極為相似的表兄弟烏頭翁形成奇妙的地理分界,在屏東楓港以北的西部平地以及宜蘭是白頭翁的勢力範圍,而烏頭翁則分佈在恆春半島楓港至東台灣花蓮以南的平地,兩者似乎有一道無形的圍牆隔開著,過著井水不犯河水的生活。但最近因為民眾的不當放生,白頭翁己經漸漸侵入到東部烏頭翁的棲地,兩者雜交的結果,會使烏頭翁漸漸失去其特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