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類
蕈類(拼音:xùn lèi)是大型、高等的真菌,子實體通常肉眼可見。菌絲具橫隔壁,將菌絲分隔成多細胞。通稱蘑菇、菇類。
又蘑菇一詞通常是對蘑菇屬(Agaricus)部分食用菌的總稱,常見的包括雙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大肥菇(Agaricus bitorquis)、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等。一般栽培的蘑菇是指雙孢蘑菇[1]。此外,蘑菇也是對真菌有性生殖階段的真菌子實體的俗稱[2]。
目錄[隐藏] |
[编辑] 分類
高等真菌按科學分類可分為兩類:
按形態分類則可分為5類:
[编辑] 繁殖
蕈類通常行孢子生殖;孢子萌發後,其產生的菌絲是有橫隔壁的單核菌絲。正、負交配型的單核菌絲相遇後,經接合成為雙核菌絲,然後才發育成為蕈類的子實體。
子實體由菌傘和菌柄所組成。菌傘的腹面具有菌褶,成熟時經減數分裂可產生孢子。
[编辑] 應用
許多蕈類具有醫療價值,如靈芝、雲芝、桑黃、茯苓及冬蟲夏草等。藥用真菌如靈芝、樟芝等多富含多醣體及三萜類化合物;在傳統醫學的觀點,認為有解毒、活血、增強免疫力、消炎、抗癌、延年益壽等功效,至於實際的功效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一些蕈類也可被當作食品,如香菇、洋菇、金針菇、松茸、松露和木耳等。
[编辑] 毒蕈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a/Pleurocybella_porrigens020359.jpg/220px-Pleurocybella_porrigens020359.jpg&width=220&height=165)
相對於食用蕈,也有許多對人類有害的毒蕈;已知的如:有致命毒性的鱗柄白毒鵝膏菌、毒鵝膏、苞腳鵝膏菌、擬稀褶紅菇、火焰茸,會造成神經系統異常的豹斑毒傘、毒蠅傘、橘黃裸傘,會影響腸胃消化系統的褐黑口蘑、毒粉褶菌等。
毒菌會造成許多的中毒症狀:食用造成嘔吐、腹痛、下痢、痙攣、昏睡、幻覺等,最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也有過一段時間後會造成身體麻痺的。還有食用前後一段時間內有飲用酒類就會造成中毒的品種。
沒有經驗者自行摘採野生的蕈類來食用是非常危險的行為,目前並沒有簡單的方法可以直接判定蕈類是否可食。毒蕈中有許多品種與食用蕈非常相像。也有毒性雖然弱但仍會造成嚴重症狀者 (例如日本亮耳菌這種弱毒性的品種,也有造成死亡的案例)。自然界中仍有許多仍未有研究的蕈類存在,且沒有毒性的品種在不同的地方也可能產生毒性,或是以往研究不充分而認為是食用蕈、近年才發現有毒 (如貝形圓孢側耳)。
某些原食用蕈的人工培植地棄置後,也可能另外生長出其他品種、甚至是有毒的蕈類。
[编辑] 辨識方法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a/Galerina_marginata.jpg/220px-Galerina_marginata.jpg&width=220&height=165)
毒蕈並沒有非常確切的辨識方法。
「會裂開的蕈就是食用蕈」、「毒蕈的顏色都很鮮艷所以顏色不顯眼、味道不錯的蕈類就可以吃」、「不會讓銀器變色的就可以吃」、「被蟲吃過的蕈就可以吃」、「泡鹽水或加鹽煮過就可以去掉毒素」等,都是沒有根據的說法,絕對不能當作實際的判斷根據。例如毒性極高的紅褐杯傘就顏色不顯眼、常裂開來。
要確認是否可食、有沒有毒,除了根據蕈類的品種外,還要考慮生長的地區。不過,實際上多數蕈類中毒案例都是已知的有毒品種造成,事先若能做過確認大多都能避免。
[编辑]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 ^ 蘑菇生物學特性 [2011-09-19].
- ^ 海南發現世界最大真菌子實體. 科學網. 2011-9-16 [2011-09-19].
|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其他语言
-
Aragonés العربية Bislama Bahasa Banjar বাংলা Bosanski Català ᏣᎳᎩ Corsu Deutsch Ελληνικά English Español فارسی Français Arpetan Galego हिन्दी Ido Íslenska Italiano 日本語 한국어 Kurdî Latina Lingála Lietuvių Latviešu മലയാളം Bahasa Melayu Mirandés नेपाली Nederlands norsk (bokmål) Polski پنجابی Português Runa Simi Русский संस्कृतम् Scots Simple English Shqip Српски / srpski Svenska Kiswahili தமிழ் తెలుగు ไทย Tagalog Lea faka-Tonga ئۇيغۇرچە / Uyghurche Українська Tiếng Việt Walon Winaray ייִדיש Bân-lâm-gú 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