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奎安午马柯受良《岁月风云:上海皇帝》主演:林威刘嘉玲吕良伟郑则士《皇家 ...

user.show160.com

 

專輯中文名: 重感情歌手: 蔡小虎音樂風格: 流行資源格式: MP3

tc.wangchao.net.cn

醫師相片

webreg.tpech.gov.tw

 
::: 劉宗憲  醫師個人檔案   
___
有相片1
劉宗憲     醫師照片
  姓名:劉宗憲 
  科別:社區精神科
  主治:精神科
  瀏覽:21356
 

[ 醫師看診查詢 ]

 

醫師基本資料
 
姓名:劉宗憲 
性別: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士、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碩士
科別:社區精神科
現任職務: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
 
個人簡歷
 
台北醫學大學碩士、台大醫院身心醫學照會訓練、中華民國生活調適愛心會諮詢醫師、精神健康基金會諮詢醫師、臺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中華民國精神科專科醫師、專長:憂鬱症、精神官能症、失眠症、失智症、精神分裂症、躁鬱症、一般精神疾病、老年精神疾病、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及其他醫學、健康報章雜誌多次刊登撰文、東森新聞、台視新聞、TVBS-N及各大媒體採訪
  
醫師專長
 
主治科別:精神科
專長(一):憂鬱症、精神官能症、失眠症
專長(二):精神分裂症、躁鬱症
專長(三):一般精神疾病、老年精神疾病、失智症
擅長之特殊檢查:
擅長之手術:
擅長之處置:
  
  
醫師經歷
 
醫師姓名:劉宗憲 
個人網站:-沒填-
電子郵件:DAF17@tpech.gov.tw
備註:-沒填-
 
   
 
 

此檔案已被瀏覽了21356次

page image, 陳明義

kmt.org.tw

中常委
page image
page image 中文姓名:陳明義
page image 英文姓名:Chen,Ming-I
page image 縣市:新北市
page image 選區:第2選區
page image 電子郵件:kids.club@msa.hinet.net
page image 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mingyiclub

「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創立於1992年,目前是台灣野生動物收容與 ...

agriculture.npust.edu.tw

 

人物誌 野保所-裴家騏
 
 
      「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創立於1992年,目前是台灣野生動物收容與保育的重要基地,也是與國際保育組織接軌的重要平台。收容中心由一開始的幾個籠子和1個兼任助理,到目前的機能完善、擁有行政中心、醫療中心、20棟(超過100個單位)結合室內和戶外的動物照養區和34位常態性的工作人員,著實歸功於裴家騏主任的努力推動。

       1990年美國蒙大拿大學博士畢業,主修野生動物學的裴家騏歸國後,便加入屏科大森林系的教育行列。當時,正值台灣的「野生動物保育法」剛頒布實施不久,亟需有野生動物保育背景的人投入,裴家騏也就義不容辭地擔下設立「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這份重責,雖然,剛從事教職的他,對於野生動物的收容與圈養管理並沒有經驗,但是秉持著對於保育的熱情與做中學的精神,「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一步一腳印的,漸漸讓國人瞭解野生動物對我們的意義與保育工作的重要性,更讓國際對於台灣在野生動物的救援及保育的努力有所肯定。

大家口中的裴主任,正式的身分其實是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的裴教授。抱著對於野生動物的熱情與職志,一方面致力於野生動物救援工作,另一方面,努力在學術界教育學子、從事學術研究。1997年,當時還任教於森林系的他,為了培育更多野生動保育與研究人才,在幾位志同道合的老師共同奔下走,正式成立了野生動物保育系,並在2001年改制為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多年來,野保所(和前身)不僅培育了許多野生動物保育的研究和實務人才,也提供許多對野生動物具有熱情,卻不得其門而入的青年學子,一個發揮熱情與訓練專業知識的管道。

       在外人眼中相當嚴肅的裴老師,在熟識的同輩間有個「裴老大」的稱號,別以為是他有老大的架勢,而是他大剌剌、不畏人言的行事作風,只要是他認為有利於野生動物和保育工作的事,他必定會據理力爭、勇往直前。投身野生動物保育數十年,由於保育工作的使命感,過去重裝於山林間尋找山羌和其他野生動物的年輕學者,近年來,必須來回奔走、參與各類國內和國際保育會議,能參與野外研究的時間相對減少,但是在他心中那個汗流浹背、踽踽獨行於野外、山林間,尋找野生動物蹤跡的單純夢想仍舊跳躍著。如果你對野生動物與生態保育有興趣與熱忱,有機會碰到他時,可以與他聊聊保育工作的現況與遠景,相信在言談間你可以感染到一位學者與行動家對於野生動物保育的壯志,更可以從他的眼神中發現仍然年輕的熱情。

裴家騏 教授   Kurtis Jai-Chyi Pei

畢業:美國蒙大拿州蒙大拿大學森林學院 哲學博士

現職: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生物資源研究所合聘教授

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主任

專長:野生動物族群生態學與經營管理、哺乳動物學、保育人文學
 
回上頁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一颗种子改变世界. 袁隆平坚信,一定能让自己的“禾下乘凉梦” ...

news.sina.com.cn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一颗种子改变世界. 袁隆平坚信,一定能让自己的“禾下乘凉梦” ...

news.sina.com.cn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一颗种子改变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5日17:59  新华网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一颗种子改变世界
袁隆平坚信,一定能让自己的“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 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前言】

  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导读】

  文革时冒险将残存秧苗藏进臭水沟

  袁隆平:推广超级稻可保中国粮食安全 

  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将多养活数亿人

  热议:网友称仇富不仇袁隆平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做了两次。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40多年。

  从《诗经》慨叹的“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到清朝《履园丛话》描写的“蝗旱不登,饿殍载道”,饥饿曾经长时间和中国人如影随形。

  2005年年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正式宣布从2006年起停止对华粮食援助。这标志着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并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援助捐赠国。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其中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

  失败中诞生的灵感火花

  上个世纪60年代,湖南省安江农校早稻品种试验田,青年教师袁隆平被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吸引了:株型优异,穗大粒多。他蹲下身子仔细地数了数稻粒数,竟然有160多粒,远远超过普通稻穗。兴奋的袁隆平给这株水稻做了记号,将其所有谷粒留做试验的种子。

  第二年的结果却让人很失望,这些种子生长的禾苗,长得高矮不一,抽穗的时间也有的早,有的迟,没有一株超过它们的前代。

  袁隆平百思不得其解,根据蒙德尔遗传学理论,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应该不会分离,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灵感的火花来了:难道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而当时权威看法是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不具有杂交优势。

  从这时开始,袁隆平下定决心不为权威所限,通过科学的研究揭示出水稻杂交的奥秘和规律。1966年,他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述了水稻具有雄性不孕性,并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带来大幅度、大面积增产。这就是袁隆平首创的“三系法”杂交水稻。

  方向找到了,并不代表研究就一帆风顺。从纸上理论到田里的累累稻穗,杂交水稻研究走过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之路:他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人为的毁禾、地震的死亡考验,以及试验技术上的数次重大失败等。

  袁隆平和助手尹华奇、李必湖轮流到气候温暖的海南、云南等地育种,用1000多个品种的常规水稻与最初找到的雄性不育株及其后代进行了3000多个试验,但能保持不育特性的比例不但没有提高,而且不断下降。

  袁隆平静下心来阅读国外有关高梁杂交试验的论著:杂交高梁不育系是用西非做母本,南非高梁做父本的远缘杂交成功的。灵感再一次显现:利用野生稻走远缘杂交之路。

  在袁隆平这一思想的指导下,1970年,两名助手在海南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确认后,将这株珍贵的野生稻命名为“野败”。1971年,袁隆平无私地将“野败”材料提供给全国各地的研究者,大大推进了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研究。

  失败并没有就此离开。1972年,袁隆平和助手将“野败”与栽培稻杂交转育成功的杂交水稻,试验的结果只表现在禾苗长势上,除了稻草比常规稻多一倍之外,稻谷没有表现出增产优势。

  当时,杂交水稻怀疑论者嘲讽地说:“可惜人吃的是饭,不吃草。”袁隆平顶住巨大压力,认真分析试验后判断:这次失败,恰好证明了杂交水稻具有优势,关键是将这种优势向稻谷发展。在他的指导下,研究人员改进品种组合,在第三年达到亩产505公斤,比常规水稻增产30%。

  袁隆平拉得一手好提琴,他说:“艺术创作要有灵感,灵感来了,一首曲子哗哗哗就流出来了。我们科研也有灵感,一定不能害怕失败,恰恰在失败中会产生灵感的火花。”

  77岁的科研跳高运动员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这是挂在袁隆平家中的一首自作诗。

  “三系法像包办婚姻,两系法是自由恋爱,超级稻是独身主义”,这是袁隆平对杂交水稻演变过程的形象比喻。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从亩产400公斤到600公斤再到800公斤,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1973年10月,在全国杂交水稻会议上,袁隆平发表论文《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全国达到208万亩,增产全部在20%以上。1981年,袁隆平被授予新中国第一个、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首次公认:中国科学家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在对杂交水稻的一片赞扬声中,袁隆平自揭其短:杂交水稻“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孽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他决心开展新的研究攻关,在1986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方法从三系向两系再向一系迈进的战略设想。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袁隆平出任责任专家,主持全国16个单位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了5%~10%。

  当全国农业界的兴奋还没有离开“两系法”,袁隆平又提出超级杂交稻分阶段实施的战略目标:把塑造优良的株叶型与杂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选育技术路线。

  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公斤目标实现;2004年,800公斤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第三期小片试验田达到900公斤。

  “我是一个从小喜爱跳高运动的人,现在搞科研,也是像跳高一样,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着你。如果不跳,早晚要落在后头;即使跳不过,也可为后人积累经验。”袁隆平说。

  世界的袁隆平

  全世界有超过8亿饥饿人口,全球平均每天有两万人多人死于饥饿,其中近一半是儿童。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袁隆平将目光投向了全世界为饥饿所困的人。

  从1979年首次走出国门、在美国开花结果开始,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50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1995年开始,菲律宾把发展杂交水稻作为解决粮食和发展经济的战略决策来抓。2005年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达37万公顷,平均每公顷6.5吨,比其全国水稻平均单产高80%。尝到甜头的菲律宾政府,计划到2007年发展杂交水稻300万公顷,实现粮食自给。

  印度尼西亚粮食多年不能自给,是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2001年,首批中国杂交稻在印尼5个省10个试验点展开,单产普遍达到每公顷8吨以上,最高达12吨,而原来的常规水稻每公顷只有4.5吨。

  马来西亚稻米产量多年来增长缓慢,造成大米短缺,自给率只有60%左右,每年需花费巨额外汇进口大米。引进“超级杂交水稻”为马来西亚实现稻米自给带来了希望。

  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杂交水稻外交”成为我国重要的外交品牌。

  包括“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

  “我有两个愿望:一是2010年超级杂交水稻能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二是将杂交水稻在全世界推广到1500万公顷,多养活1亿世界人口。”自称拥有“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更有20多岁的肌肉弹性”的袁隆平对此信心十足。到那时,他正好80岁。(记者 甘丽华)来源:中国青年报

  共和国纪事系列文章:

  1972年尼克松访华:跨越最辽阔海洋的握手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曾因三年经济困难延期

  1969年激战珍宝岛:中国勇士浴血拼斗坦克群

  1968年知青下乡:1700万人的大迁徙

  1967年中国首颗氢弹爆炸:大胆采用轰炸机空投

  1965年中国不惜代价援越抗美 32万人陆续参战

  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央指示打得要狠

  1956年双百方针:知识分子的新生

  1955年首次将帅授衔: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辞帅

  1954年日内瓦会议:周恩来舌战16国阵营

  1953-1956年三大改造:民族资本家的命运转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基因改造食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跳過字詞轉換說明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轉換內容:
  1. 简体:转基因;繁體:基因改造;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基因改造
 [展开

字詞轉換是中文維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通過電腦程式自動消除繁簡、地區詞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以達到閱讀方便。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換和手動轉換,本說明所使用的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技術,都屬於手動轉換。

如果您想對我們的字詞轉換系統提出一些改進建議,或者提交應用面更廣的轉換(中文維基百科全站乃至MediaWiki軟體),或者報告轉換系統的錯誤,請前往Wikipedia:字詞轉換請求或候選發表您的意見。

 

基因改造指通過生物技術把基因片斷從生物中分離出來,然後植入另一種生物體內的技術。含有通過基因改造技術製造出來的新品種生物的食物就是基因改造食物(英文: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例如,北極魚體內的某個基因有防凍作用,科學家將它抽出,植入西紅柿里,於是就製造出新品種的耐寒西紅柿。這種西紅柿以及含有這種西紅柿成分的番茄醬則是基因改造食物。

目前世界上僅有包括中國在內的5個國家開放對基因改造食品的市場准入,大部分國家對基因改造食品持質疑或否定態度,[1] 而中國成首個批准主糧基因改造種植國家。[2]

目錄

 [隐藏

[编辑] 爭議

[编辑] 支持一方的理據

基因改造食物的支持者宣稱基因改造食物是安全的,並且具有傳統食物所不具備的特性,可以解決包括全球饑荒在內的多個問題。例如通過轉入抗蟲害基因,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通過轉入抗旱基因的玉米可以減少灌溉用水[3]。而水稻基因改造可以增加水稻中缺乏的維他命A和元素鐵,從而提高其營養,這對以水稻為主食的亞洲人是很有好處的[4]

[编辑] 反對一方的理據

反對者稱目前對基因改造食物進行的安全性研究都是短期的,無法有效評估人類幾十年進食基因改造食物的風險。另外的反對者則擔心基因改造生物不是自然界原有的品種,對於地球生態系統來說是外來生物。基因改造生物的種植會導致這種外來品種的基因傳播到傳統生物中,並導致傳統生物的基因污染。許多環境保護組織,包括綠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會地球之友等國際機構都持有該種觀點。[5][6]

[编辑] 參考資料

  1. ^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XWZK201012011.htm 中國新聞周刊2010年第12期:基因改造作物在國外
  2. ^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116/10597256310.shtml
  3. ^ 基因改造其實很環保[1]
  4. ^ 基因改造水稻有助於解決營養不良問題[2]
  5. ^ 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campaigns/food-agriculture/science/ge/
  6. ^ NRC. (2004). Safety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s: Approaches to Assessing Unintended Health Effects.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Free full text.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相關條目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来源相当可靠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个人工具
操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萬茜 的頭像
    萬茜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萬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