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居室散記: 孫行者與胡適之

 

 

陳蘭皋

cie100.org.tw

 

請參閱二00九年九月一日〈驛居室散記緣起〉一文(見文章分類第一篇)

此網誌
從這裡連結
此網誌
 
 
 
 
從這裡連結
 
 
 
2011年7月25日星期一

孫行者與胡適之

一九三二年,清華大學舉行新生入學試,當時國文系主任朱自清休假出國,由劉文典代理,劉請陳寅恪代擬試題。但陳寅恪已定於次日赴北戴河休養,便匆匆草就普通作文題〈夢遊清華園記〉,另出對子題「孫行者」。這個對子題結果有一半以上的考生交了白卷。那時白話文運動正熾烈,於是有人在報上批評清華大學不應該要學生作對子。陳寅恪出來答辯,指出作對子寥寥數字已包含了對詞性的了解,以及平仄虛實的運用,實為測試學生中文程度的最佳方法。陳的解釋發表之後,這場風波才平息下來。

不過,也有幾個學生對得很好的,像「祖沖之」、「王引之」等,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當為「胡適之」。對以「胡適之」的學生名叫劉子欽。他是靈機一動,想起了胡適之「適」對「行」,「之」對「者」,還算差不多,就是「胡」與「孫」不相對;但時間緊迫,也沒有辦法,只好與胡適之開了個玩笑,「胡孫」就是猴子的別稱,作為對偶,勉強應付。那時胡適覲見遜帝溥儀,稱他為「皇上」,還風傳胡曾向其叩頭,為人所不恥。劉子欽覺得胡博士就像孫悟空那樣有七十二變,也促成他開這個玩笑。誰知他這個答題竟得了滿分。

陳寅恪出這個對子,是受了蘇東坡詩「前生恐是盧行者,後學過呼韓退之」一聯的啓示。「韓盧」為犬名,「行」與「退」皆步履進退之動詞,「者」與「之」俱為虛字。陳說:「東坡此聯可稱極中國對仗文學之能事。」又說:「寅恪所以以『孫行者』為對子之題者,實欲應試者以『胡適之』對『孫行者』。蓋猢猻乃猿猴,而『行者』與『適之』意義皆可相對,此不過一時作狡獪耳。又正反合之說,當時惟馮友蘭君一人能通解者。」

梁羽生一九八三年三月在香港《大公報》開闢了個《聯話》專欄,也談到這個對子題。他覺得「祖沖之」對得最好。「祖」「孫」相對,天造地設。但以「胡」對「孫」,來諧音「猢猻」,只能視作小幽默,不能稱為工整。嚴格來說,「孫」是名詞,「猢猻」似乎是不能簡稱為「胡」,「胡」在這裏只算是個副詞。而「祖沖之」每一個字平仄俱合,「胡適之」則有兩個字不合平仄。雖然如此,梁說,「不工」不等於「不佳」,「不工」亦可勝「工」也。

(摘自梁羽生《名聯觀止》,頁22-32,天地圖書二00九年七月)
Posted by 馬吉 at 上午6:3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文程(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