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吳佩孚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c/Wu_Peifu_TIME_Cover.jpg |
政治人物、軍人 20世紀 |
性別 |
男 |
出生 |
1874年4月22日 中國山東蓬萊 |
逝世 |
1939年12月4日 中華民國北京 |
國籍 |
中華民國 |
政黨 |
無黨派 中國國民黨 |
學歷 |
私塾 北洋武備學堂開平班步科 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學習測繪科 |
|
經歷 |
秀才 軍校生 北洋陸軍第三鎮曹錕部炮兵第三標第一營管帶 北洋陸軍旅長 討逆軍西路先鋒 北軍第三師師長 兩湖巡閱使 討逆軍總司令 |
代表作 |
直皖戰爭、北京政變 |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中國山東蓬萊人。晚清秀才,北洋軍閥中曾經為實力最雄厚的軍閥之一,並為盤據洛陽,開封等中原重要城市直系軍閥的首領,官至直魯豫巡閱使。
[編輯] 生平
1874年4月22日(清同治十三年),吳佩孚出生於中國山東省登州府的商人家庭,秀才出身。
1898年投筆從戎,投效天津淮軍聶士成部隊,入北洋武備學堂開平班學習步兵科。
1902年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學習測繪科。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吳化裝成小販前往「觀摩」,被曹錕賞識。
1906年任北洋陸軍第三鎮曹錕部炮兵第三標第一營管帶。
1916年,隨曹錕入川與西南護國軍作戰,升任旅長。
1917年7月,任討逆軍西路先鋒[1],參加討伐張勳復辟。
1918年護法戰爭時,任北軍第三師師長,隨曹錕入湖南作戰,攻岳州,陷長沙,佔領衡陽。
1919年通電擁護五四運動,高談「勞工神聖」。
1920年5月從湖南北撤,集結於保定地區。7月,跟隨曹錕參加直皖戰爭,與奉系合作,擊敗皖系勢力,共同參與控制北京政府。9月率第三師進駐洛陽,任直魯豫巡閱副使。
1921年兩湖巡閱使兼湖北督軍王占元被川湘聯軍驅逐,吳佩孚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兩湖巡閱使,命蕭耀南部佔領湖北。允許共產主義人士在其控制範圍內的京漢鐵路、隴海鐵路等鐵路沿線組織工會。
1922年4月,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擁曹錕,將奉系軍閥擊退山海關關外,成為北洋軍閥中的首要人物,軍事實力最強。6月恢復約法,恢復舊國會,倡議南北議和統一。
1922年8月,蘇聯派出駐華全權代表越飛抵達燕京,首先致函吳佩孚,希望建立合作關係,但是吳佩孚拒絕了蘇聯的遊說[2]。於是越飛轉而聯絡孫中山。
1923年2月殘酷鎮壓京漢鐵路大罷工,史稱「二七慘案」。同年4月在洛陽舉行五十大壽,維新派首領康有為送了一副壽聯,曰:「牧野鷹揚,百歲功名才半世;洛陽虎踞,八方風雨會中州。」吳大喜,賞給大洋一千元。同年6月,未能阻止曹錕利用馮玉祥驅逐黎元洪。10月曹錕賄選,成為總統。
1924年9月在中南海四照堂點將,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曹錕任命吳擔任「討逆軍總司令」。10月馮玉祥接受張學良賄賂,臨陣倒戈,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吳為奉軍及馮叛軍所敗。赴岳州託庇於湖南軍閥趙恆惕。
1925年10月,浙江督辦孫傳芳發動反奉戰爭,擁吳出征。
1926年4月,馮玉祥國民軍被奉軍逼出北京,固守南口,直奉再度聯合,擊敗馮軍。吳再次向張作霖呼籲恢復法統,然未得響應。吳的勢力地處華中,吳的反蘇立場使得蘇聯支持的國民黨廣州國民政府,把吳列為北伐的首要目標。同年夏天吳被北伐軍擊潰主力。北伐軍攻佔武漢三鎮後,吳率殘部撤退到河南,不久又被張作霖排擠,遁入四川依靠楊森,從此一蹶不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居住北平。其間曾批評滿州國為日本附庸,但吳也曾任偽京津衛戍司令齊燮元的聘請,為其的「特高顧問」,每月領「車馬費」數千元。
1937年抗戰爆發後,有傳聞其曾拒絶日本政府的合作邀請。
1939年12月,吳佩孚於北平因吃羊肉餃子引發牙痛,由一日籍牙醫師替其拔牙,引發感染,12月4日逝世。坊間有傳聞吳佩孚可能是因為拒絕與日本人合作而被謀殺。
1940年,國民政府追贈其陸軍一級上將銜。
[編輯] 評介
- 個性剛毅正直,以作戰勇猛為名,全盛時期曾經也是為西北國民軍閥馮玉祥,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的共主,是第一位登上美國時代雜誌的華人,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和黃埔軍北伐後一蹶不振,時人稱為玉帥。
为官清廉,董必武称:“吴氏做官几十年,有过几省地盘,带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积蓄,也没有田产,相比与同时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編輯] 注釋
- ^ 此時馮玉祥任東路先鋒。
- ^ 1917年俄國布爾什維克通過十月革命建立紅色蘇俄,當時中國政府外交上與英美結盟,拒絕承認蘇俄。第一次直奉戰爭之後,吳佩孚成為左右中國政局的實力派人物。蘇俄派出越飛出訪,力圖打破外交僵局。然而在外蒙古獨立問題上,吳佩孚寸步不讓,因而使蘇俄轉向南方的非正統勢力孫中山國民黨。(參見詞條《中俄關係》)
[編輯] 相關連結
显示▼隐藏▲
北洋將軍府上將軍
|
建威上將軍 段祺瑞 - 定武上將軍 張 勛 - 振威上將軍 張錫鑾 - 宣武上將軍 馮國璋 輔威上將軍 段芝貴 - 隆威上將軍 龍濟光 - 昭武上將軍 薑桂題 - 寧威上將軍 陸榮廷 虎威上將軍 曹 錕 - 鎮威上將軍 張作霖 - 英威上將軍 李 純 - 壯威上將軍 王占元德威上將軍 王士珍 - 肅威上將軍 薩鎮冰 - 孚威上將軍 吳佩孚 - 庄威上將軍 蔭 昌 豐威上將軍 張懷芝 - 熙威上將軍 劉冠雄 - 益威上將軍 田中玉 - 靖武上將軍 王懷慶揚武上將軍 馮玉祥 - 匡武上將軍 王承斌 - 寧武上將軍 齊燮元 - 炳武上將軍 蕭耀南 同武上將軍 閻錫山 - 樹威上將軍 張紹曾 - 安武上將軍 倪嗣沖 - 曜威上將軍 李鼎新義威上將軍 張宗昌 - 恪威上將軍 孫傳芳
|
|
註:曾被授予多個稱號者此處僅列出最後一個。
|
显示▼隐藏▲
巡閱使
|
北洋政府
|
長江巡閱使 |
|
|
南洋巡閱使 |
|
|
海疆巡閱使 |
|
|
兩廣巡閱使 |
|
|
東三省巡閱使 |
張作霖|張作霖
|
|
直魯豫巡閱使 |
|
|
蘇皖贛巡閱使 |
|
|
兩湖巡閱使 |
|
|
熱察綏巡閱使 |
|
|
閩浙巡閱使 |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