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跳過字詞轉換說明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標題手工轉換。
  • 轉換標題為:太平天囯
  • 實際標題為:太平天国;當前顯示為:太平天囯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轉換內容:
  1. 太平天囯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太平天囯
 [展开

字詞轉換是中文維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通過電腦程式自動消除繁簡、地區詞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以達到閱讀方便。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換和手動轉換,本說明所使用的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技術,都屬於手動轉換。

如果您想對我們的字詞轉換系統提出一些改進建議,或者提交應用面更廣的轉換(中文維基百科全站乃至MediaWiki軟體),或者報告轉換系統的錯誤,請前往Wikipedia:字詞轉換請求或候選發表您的意見。

 

太平天囯(其中「天」字的兩橫上長下短;「囯」字內為「王」字),是19世紀中葉中國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經過多年籌備後,在廣西金田村組織團營,發動對滿清朝廷的武力對抗,後建國號「太平天囯」,並於1853年攻下金陵,號稱天京(今南京),定都於此。太平天囯的嫡系勢力曾先後發展到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山西、直隸、山東、福建、浙江、貴州、四川、雲南、陝西、甘肅諸省,攻克過600餘座城市。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洪秀全之子兼繼承人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虜。1872年,最後一支打著太平天囯旗號作戰的太平軍部隊,翼王石達開餘部李文彩,在貴州敗亡。

清朝推行薙髮易服,太平天囯則主張恢復中國自古以來的蓄髮傳統,故太平軍一眾均被稱作「長毛」,清廷蔑稱其為「長毛賊」、「毛賊」、「髮賊」、「髮逆」等等。又因洪秀全為廣東省花縣人,大多太平軍亦起自兩粵(即兩廣的廣東、廣西),故清廷亦蔑稱其為「粵匪」。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就《禁止誣衊太平天囯案》,函請內政部教育部參考酌辦,不久正式訂立規定,「嗣後如有記述太平史實者,禁止沿用『粵賊』諸稱,而代以太平軍或相應之名稱」 ,從此將「太平天囯」、「太平軍」等稱謂寫入正史。

目錄

[编辑] 歷史

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舊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黃河文化 長江文化
傳說時代
三皇五帝
夏朝
前21世紀–前16世紀
商朝
前16世紀–前11世紀
周朝
前11世紀
|
前256
西周 前11世紀–前771
東周
前770–前256
春秋 前770–前476
戰國 前476–前221
秦朝 前221–前207
西楚 前206–前202)
漢朝
前202
|
220
西漢 前202–9
新朝 9–23
更始 23–25)
東漢 25–220
三國
220–280
曹魏
220–266
蜀漢
221–263
東吳
229–280
晉朝
266-420
西晉 266–316
東晉
317–420
十六國
304–439



420
|
589

420–479
北魏
386–534

479–502

502–557
西魏
535–557
東魏
534–550

557-589
北周
557–581
北齊
550–577
隋朝 581–619
唐朝 618–907
武周 690–705)
五代十國 907–979 (契丹)

907–1125
宋朝
960
|
1279
北宋
960–1127
西夏
1038–1227
南宋
1127–1279

1115–1234
大蒙古國 1206–1271)
元朝 1271–1368
北元 1368–1402)
明朝 1368–1644
南明 1644–1662)
後金 1616–1636)
清朝 1636–1912
中華民國 1912–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
中華民國
臺灣地區 1945–
  ·    ·  
                   
參見:太平天國大事年表

[编辑] 金田起義

主條目:金田起義

洪秀全是廣東花縣人。曾多次到廣州參加科舉,可惜都落第。1844年道光二十三年),他與表親馮雲山、族弟洪仁玕梁發勸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教義,後來自行洗禮。是年,洪秀全和馮雲山到廣西貴縣一帶傳教,洪不久便返回廣東,馮留在廣西發展,在當地的信徒日增。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廣州跟隨美國美南浸信會傳教士羅孝全學習《聖經》,因受羅孝全的中國助手欺騙,令羅孝全推遲了為其洗禮的計劃,離開廣州,前往廣西桂平與馮雲山會合。[1]

1848年初,馮雲山被紫荊山蒙沖鄉石人村地方團練以聚眾謀反罪名逮捕,送往廣西桂平知縣衙門囚禁。洪秀全前往廣州欲以「傳教自由」為由,找上層關係營救。後馮雲山被信徒集資賄賂桂平知縣王烈,而得到釋放。

1850年夏,洪秀全發佈團營令,要求會眾到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團營編伍,同年年底,太平軍先後在思旺和蔡村江與清軍展開戰鬥,由此開始了與清廷的武裝對立[2],初以「太平」為號,後建國號「太平天國」[3],並實行公有財產制。

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會眾萬人在金田村「恭祝萬壽」,後世人將這一天定為金田起義紀念日。3月23日,洪秀全在廣西武宣登基稱太平王[4][5],後改稱天王。

[编辑] 永安建制

1851年秋,太平軍佔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12月在永安城分封諸王,封原中軍主將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東王,稱九千歲,原前軍主將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西王,稱八千歲,原後軍主將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南王,稱七千歲,原右軍主將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北王,稱六千歲,原左軍主將石達開為翼王,並詔令諸王皆受東王節制[6]。太平天國在南王馮雲山的構想基礎上建立了初期的官制、禮制、軍制,推行自創的曆法——「天曆」。

1852年(咸豐二年)4月5日,太平軍自永安突圍,北上圍攻省城桂林,不克,繼續北上,在全州蓑衣渡遭遇清軍江忠源部攔截,馮雲山被清軍炮火擊中,後傷重死亡[7][8][9]。5月19日離開廣西進入湖南省[10],克道州、郴州。8月,西王蕭朝貴聞長沙兵力空虛,率偏師進攻長沙,9月12日在攻城時戰死。[11]洪秀全、楊秀清聞訊後急率主力來到長沙城下,但此時清方已重兵雲集,太平軍攻長沙近三個月仍未能成功,撤圍北上攻克岳州

[编辑] 定都天京

「天王府宮殿」模型
南京附近的太平軍海戰
仿製天王玉座

1853年1月12日,太平軍攻克武昌,湖北巡撫常大淳舉家自盡。太平軍人數增至五十萬(裹挾難民),3月19日攻克江寧(今南京),兩江總督陸建瀛陣亡。太平軍將江寧改名「天京」並定都在此。

4月27日,英國戰艦HMS Hermes到達江寧英國公使文咸Samuel George Bonham)(同時為香港總督)與北王韋昌輝及翼王石達開會面,密迪樂Thomas Taylor Meadows為翻譯。英國太平天國表達了目前對太平天國及清朝中立的態度。年底,法國駐華公使布爾布隆訪問天京。

[编辑] 北伐

主條目:北伐 (太平天國)

1853年5月8日,林鳳祥、李開芳等奉命率師兩萬餘人北伐。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被清軍圍困。1855年3月,林鳳祥在直隸東光縣連鎮受傷被俘,不久被押到北京處死。李開芳在山東茌平縣馮官屯被俘,6月在北京被處死。

[编辑] 西征及天京解圍

1853年6月3日,胡以晃、賴漢英、曾天養林啟榮等奉命督戰船千餘,溯江西征。先後攻下安慶、九江、武昌等地。

為反擊太平天國,1853年3月底清欽差大臣向榮在金陵城外孝陵衛建「江南大營」。4月16日,清欽差大臣琦善在揚州城外建「江北大營」。

1854年,西征軍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軍抵抗,湘軍反攻至九江附近。1855年初,翼王石達開大破湘軍,復陷武昌

1856年4月5日,太平軍再克揚州,攻破清「江北大營」。1856年咸豐六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清軍統帥向榮在8月9日自殺。

[编辑] 天京事變

主條目:天京事變

太平天國前期,軍政大事由軍師負責,洪秀全退居幕後少理朝政,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

1856年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後,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便另有圖謀,假裝「天父下凡」迫天王將自己由「九千歲」封為「萬歲」。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後來,陳承瑢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綱鏟除東王。

一直與楊秀清有矛盾的韋昌輝在9月1日到天京,與秦日綱在夜間入城,2日凌晨偷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東王幕府部屬、他們的家人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翼王石達開抵天京後,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不歡而散,石達開當夜逃出金陵城外,其後在天王洪秀全的密令下,韋昌輝盡殺翼王府中家屬。

石達開在安徽舉兵靖難,上書天王,請殺北王以平民憤,天王見全體軍民都支持石達開,遂下詔誅韋。11月,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他不計私怨,追究屠殺責任時只懲首惡,不咎部屬,北王親族也得到保護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來。儘管武昌在石達開回京後不久即因糧盡援絕而陷落,但在石達開的部署下,太平軍穩守要隘,伺機反攻,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石鎮吉等後起之秀開始走上一線,獨當一面,內訌造成的被動局面逐漸得到扭轉。1857年春天,李秀成與陳玉成擊敗清軍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與捻軍會合,兵鋒直指湖北。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合朝推薦石達開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卻忌憚石達開的聲望才能,不肯授予他「軍師」的地位,只封他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義王」[12],局勢稍見好轉後,又對他產生謀害之意[13]。為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被迫率數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慶。

天京事變使三王被殺,翼王遠走,是太平天國的轉折點。

[编辑] 石達開遠征

1857年9月,洪秀全迫於形勢的惡化,遣使請石達開回京,石達開上奏表示不會回京,但會調陳玉成李秀成、韋俊等將領回援,並以「通軍主將」身份繼續為太平天國作戰,洪秀全詔准了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認石達開此後的作戰是太平天國的遠征活動。[14][15][16][17][18]

此後,石達開先後轉戰於天京外圍的閩、浙、贛等省,牽制大量清軍,支援天京、安徽戰場。[19]

1858年,清軍乘太平天國內訌之後,重建江北、江南大營。4月,洪仁玕捻轉到達天京,被封為干王。

1859年年春,石達開入湖南,發動「寶慶會戰」,欲取上游之勢,再下趨湖北,配合安徽太平軍作戰[20],並伺機分兵入川。彼時湘軍正計劃分兵三路進攻安慶,聞石達開長驅直入湖南腹地,軍心全線動搖,只得將因勢利導,全力援湘。面對湘軍的重兵馳援,石達開孤軍作戰,未能攻克寶慶,被迫退入廣西休整。[21][22][23][24]

1861年年9月,石達開桂南北上,為北渡長江,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轉戰黔滇三省,先後四進四川,並於1863年4月渡過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25]但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漲水所阻,陷入重圍,多次突圍不成。時任四川總督的駱秉章遣使入太平軍中談判,經協議,太平軍自行遣散四千人,剩餘兩千武士保留武器隨行,在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後,清軍背信棄義,兩千太平軍被屠戮。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在四川成都被凌遲,餘部堅持戰鬥。

[编辑] 太平軍東征和清軍反擊

1860年2-5月,李秀成第二次擊破清軍江南大營後,乘勝攻下江蘇南部多個地方。同年9月,太平天國部署第二次西征,以陳玉成、李秀成軍為江北江南兩支主力,目的為進攻清軍後方以援救安慶。

1861年上半年,北路的陳玉成因英國官員干預而不敢進攻武漢;南路的李秀成進至湖北東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萬人,李知道其他太平軍吃敗仗後,放棄進攻武漢三鎮,改向東進軍,攻下浙江大部份地區。

1861年9月,安慶失守。

1862年1月,李秀成率軍攻上海,清軍和洋人聯合抵抗,太平軍久攻仍未能佔領上海。此戰引起控制上海的西方列強不滿,加上有教徒指稱太平天國背叛天主教、基督教教義,以及太平天國影響西方各國在華利益,西方各國對太平天國運動轉向反對。5月,陳玉成在壽州被叛徒苗沛霖逮捕,押送清軍勝保。同年6月陳玉成被清軍處死。

1862年(同治元年)6月,洪秀全命令李秀成回援天京,李集結二十萬人兵力,10月起大戰湘軍四十多天,未能取勝。12月,李秀成奉命北渡長江。同年李鴻章攻江蘇南部,左宗棠攻浙江。

1863年12月4日,蘇州守將譚紹光被部下殺死,蘇州失守。

[编辑] 天京陷落與敗亡

1863年12月21日,天京外圍要塞盡失,並苦缺糧食,忠王李秀成建議「讓城別走」,洪秀全不准。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饑後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19日天京失守,城內民眾遭受清軍屠殺,其慘況無可描述。[26][27][28]

湘軍攻破天京後太平軍放火燒城,湘軍在大肆搶劫後也到處縱火。

李秀成洪仁玕護送幼天王突圍。李秀成讓好馬給幼主,混亂中與幼主失散,於同月22日在南京城外方山被俘,親書供狀數萬字後(《李秀成自述》),於8月7日被曾國藩處死。

10月9日,洪仁玕在江西石城(今江西石城縣木蘭鄉新河村古嶺組)兵敗被俘,11月23日在南昌被殺。

10月25日,幼天王洪天貴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遲處死。

[编辑] 餘部戰鬥

長江以南的太平軍餘部,譚體元部隊向廣東方向突圍,在1866年初於廣東梅縣被肅清。

江北的太平軍賴文光部投入捻軍,於1865年殺清軍名將僧格林沁,繼續對抗清軍直至1868年。東捻軍於1868年1月5日在揚州東北瓦窯舖覆滅,西捻軍於同年8月16日在山東茌平徒駭河被李鴻章淮軍消滅。最後一支留下太平天國年號的殘餘捻軍袁大魁部,於1869年在陝北保安左宗棠消滅。[29]

1872年4月,石達開余部李文彩部在貴州大塘覆滅,這是最後一支可以查證的使用太平天國旗號的反清武裝,理論上是最後一支太平軍。不少學者認為,應以李文彩部的覆滅作為太平天國運動的結束標誌。[30]

[编辑] 思想

太平天國洪秀全玉璽,原印邊長19.6厘米,側面雕雙鳳朝陽紋。對於玉璽的真偽及其文字應怎樣讀起,學界歷來存有分歧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民亂,其疆域最廣闊之時曾佔有長江中下游數省。因此它有著當時時代的顯著特徵。另一方面,洪秀全在這次動亂受到了西方基督新教的思想啟發和影響。

太平天國的理論綱領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天父詩》等幾本書之內。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聲稱結合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農民平均主義。不過,太平天國排斥孔子孟子儒家,稱儒家經書爲「妖書」。他們接受基督教上帝,教名為「拜上帝教」。他們的宗教思想,是在基督教的《聖經》的基礎上結合他們自己的思想經過修改而形成的。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解決生產資料產品分配的政治綱領,要求廢除舊有土地所有制

資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後期提出的,被一些學者認為是中國第一套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意願的政治綱領,由於客觀上與清軍作戰的周邊環境以及主觀上農民階級的漠視,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

[编辑] 制度

[编辑] 政治制度

[编辑] 前期七王表
爵號
姓名
襲爵
禾乃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東王 楊秀清 天王第五子洪天佑承嗣,稱幼東王九千歲,
天京陷落後不知下落。
右弼又正軍師西王 蕭朝貴 長子蕭有和襲爵,稱幼西王八千歲,
天京失陷後,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前導副軍師南王 馮雲山 西王二子蕭有福承嗣,稱幼南王七千歲,
天京失陷後,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後護又副軍師北王 韋昌輝 以罪誅,爵除。
左軍主將翼王 石達開  
燕王 秦日綱 以罪誅,爵除。
豫王 胡以晃 胡萬勝襲爵,稱幼豫王強千歲。
[编辑] 前期侯爵表
爵號
姓名
備註
頂天侯 秦日綱 1854年封燕王
靖胡侯 林鳳祥 追封求王
定胡侯 李開芳 追封請王
平胡侯 吉文元 追封祝王
剿胡侯 朱錫琨 後期事跡不詳,可能在北伐中戰死。
滅胡侯 黃益芸 1853年軍營火災中喪生
護國侯 胡以晃 1854年封豫王
興國侯 陳承瑢 後改佐天侯
衛國侯 黃玉昆 後改衛天侯
鎮國侯 盧賢拔 楊秀清親戚,後期事跡不詳。
補天侯 李俊昌 後改名俊良,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贊天侯 蒙得恩 1859年封贊王
襄天侯 林大基 楊秀清甥婿
相天侯 黃期升  
匡天侯 黃維江 楊秀清姊夫
助天侯 劉紹廷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翊天侯 吉成子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扶天侯 傅學賢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衛天侯 曾錦謙  
[编辑] 後期重要的王
[编辑] 行政區劃
紅色為太平天國的勢力範圍

太平天國在建國後,改清廷「省、府、道、縣」的行政區劃方式為「省、郡、縣」三級制,即取消「道」,改「府」為「郡」。

太平天國後期領導人之一干王洪仁玕曾數次聲稱太平天國欲劃分天下為二十一個省,這二十一省當是指清朝所設的十八省和東北三省[31][32],但太平天國各個時期的文獻中提到的省卻不止於此,另有蘇福省、天浦省、桂福省和伊犁省(新疆)。

洪仁玕還曾宣布,太平天國將在江南省設十二郡,其他省每省設十一郡,但這一構想脫離實際,沒有、也不可能得到落實[33]

太平天國文獻中提到過的省份分別是[34][35]

  1. 江南省 (又稱天京省,首府為天京,今南京周邊地區)[36]
  2. 安徽省 (首府為安慶)
  3. 江西省(首府為九江)
  4. 湖北省(首府為武瑲,即武昌
  5. 天浦省(僅含天浦一縣,即江浦縣。)
  6. 蘇褔省(「福」字左側的「示」字旁改為「衣」字旁,又作蘇馥省。首府為蘇州,即今日蘇南東部)
  7. 桂褔省(「福」字左側的「示」字旁改為「衣」字旁。轄區不詳,有學者推測系蘇福省之改稱,但證據不足[37]
  8. 浙江天省(首府為杭州)
  9. 湖南省
  10. 福建省
  11. 河南省
  12. 珊東省(即今日之山東)
  13. 珊西省(即今日之山西)
  14. 罪隸省(定於佔領後改為「遷善省」,即直隸,今日之京津地區、河北大部及河南、山東小部份地區。)
  15. 廣西省
  16. 廣東省
  17. 芸南省(即雲南)
  18. 四川省
  19. 桂州省(即貴州)
  20. 陝西省
  21. 甘肅省
  22. 奉添省(即奉天,今日之遼寧)
  23. 吉林省
  24. 烏隆江省(即黑龍江
  25. 伊犁省(今日之新疆)

[编辑] 軍事制度

太平天國的軍隊號稱太平軍,1850年7月為洪秀全建立。

太平軍按《太平軍目》規定,在正副軍師的統率下,有丞相、檢點、指揮、將軍總制監軍各級指揮將領。五人為、五伍為、四兩為卒、五卒為、五旅為、五為軍,其中伍長統轄4人、軍帥管13155人。

太平軍表定紀律甚嚴,按《定營條例》及《行營規矩》規定,必須遵守命令、愛護武器、保護人民利益、禁止私自藏匿銀物資等;作戰號令按《行軍總要》部署。前期執行甚嚴,後期日漸鬆弛。

太平天國在從廣西轉戰到南京期間曾在軍中推行男女隔離的制度,並將這一制度在首都天京推行了兩年,其後全面廢止。但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天國佔領區,僅於1852年初一克武昌期間在武漢短暫推行過,其他地區並未將此制度推行民間。

[编辑] 經濟制度

[编辑] 聖庫制度

聖庫制度是太平天國創立的第一個經濟制度。這個制度是伴隨著太平軍金田團營而同時產生的,直到太平天國運動失敗,聖庫制度也隨之泯滅。

太平軍中每軍都設有聖庫,定都天京後,在它的中央機構中設立「總聖庫」、「總聖糧」,俱各正副、又正副官四員,「職同檢點」。其下分設備典官任其事。

太平天國聖庫的物資來源,約有以下五方面;一是起義初期持上帝全會眾交給聖庫的銀糧衣物;二是打敗清軍或攻克城鎮所獲的戰利品;三是各處城鄉的員獻及對富戶派大捐、打先鋒所得的財物[38];四是「科派」、田賦與工商稅的收入[39];五是百工衙的生產品(如同今日的國營事業所得)等。天京城中設立的百式衙與諸匠營,是聖庫物資的重要來源之一。

建立在人無私財的原則基礎上的聖庫供給制度,在太平天國運動初期曾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貧民群眾踴躍參加起義。其次,聖庫制度保障了太平軍的供給。戰士們的家屬在天京,有聖庫解決生活問題,因此無後顧之憂,能專志於「殺妖取城」而開創太平天國的大業。第三,一切繳獲交歸聖庫,保證了太平軍良好的軍紀,也使軍民關係融洽。太平軍前期軍紀較為人所稱。第四,在天京這樣長期被清軍包圍的城市中,實行聖庫供給制有它特殊的必要性。但定都天京後,洪楊等人又把天京市民的經濟生活也納入聖庫的供給範圍,而且一度要求以「人無私財」的原則施之於民間。這時聖庫制度的消極作用便逐漸暴露出來。[來源請求]

[编辑] 天朝田畝制度

主條目:天朝田畝制度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於1853年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它是太平天國的基本綱領,其基本內容是關於土地改革制度,同時提及中央及地方政制,還涉及經濟制度。

[编辑] 歷史影響

太平天國歷時14年,佔領長江中下游富庶地區多年,戰事波及半個中國,使清廷國力大傷。太平天國的事跡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張,對日後反清革命有一定影響。

由於清廷倚賴漢人組建的湘軍和淮軍才能打敗太平天國,曾國藩、李鴻章等漢臣平亂有功,使清廷更加重用漢人,漢人在清廷的權位因而大增,同時滿人對軍隊的控制權減弱。

曾國藩、李鴻章等曾藉助歐美外國人鎮壓太平軍,見識過西方的軍事力量,促使了後來的洋務運動

太平軍在江南起事時,大量富戶及平民逃到上海及香港避難,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兩地的發展。

據中國學者王曉秋和日本學者廣澤吉平等人觀點,太平天國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西方列強對日本的殖民化的深入,緩解了倒幕各藩的壓力,促進倒幕運動的發展。[40]

[编辑] 評價

[编辑] 民國和1949年後臺灣學者對太平天國的評價

辛亥革命及其後一個時期的革命黨人大都推崇太平天國爭取民族解放的勇氣與成就,總體來說對太平天國評價很高,國民政府更就禁止污衊太平天國一事下達過專案。

1949年以後,由於國民黨當局長期以太平天國影射中共,臺灣基本上沒有從事太平天國歷史專門研究的學者。臺灣學者對太平天國歷史的評價,以國學學者胡適近代史學者郭廷以為代表:胡適認為,「太平天國之亂」,使中國幾十年來不曾恢復元氣,是應該譴責的[41];而郭廷以的情況則較複雜,他早年受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國民黨早期元老大都以太平天國後繼者自居的大環境影響,稱太平天國為「太平天國革命或變亂」,將「革命」一詞置於「變亂」之前,到臺灣之後觀點出現重大改變,認為「太平天國是一個低級的迷信,絕對的暴力集團,神權、極權、愚昧的統治,只為滿足自己的無限慾望,絲毫不顧及大眾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白骨,滿地荊棘,喪失的生命最少為二千萬至五千萬。以富庶著稱的長江下游各省,受禍尤烈,幾於無地不焚,無戶不擄,死亡殆盡。倖存者亦均面無人色,呻吟垂斃。真是中國歷史上的浩劫慘劇。」(《太平天國的極權統治》)

總而言之,臺灣方面對太平天國褒貶互現,貶多於褒,其中就以女權方面形式上的伸張、形式上對清廷的不服從、民族利益為本、為理想而奮戰的精神、禁菸酒毒賭的評價最高;對男女館嚴防、神權統治、封建制度、內訌殘暴、破壞民間信仰與儒家文化的評價最差;經濟改革、兵民合一的國防制度評價為持平中立。

[编辑] 國民黨高層評價

  • 孫中山:「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劍,驅逐異胡,即位於南京。朱明不數年.奄有漢家故土,傳世數百年而皇祀忽衰:洪朝不十餘年,及身而亡。無識者,特唱種種謬說,是朱(元璋)非洪(秀全),是蓋依成敗論豪傑也。」[42]
  • 孫中山:「本會以異族潛亂,天地慘黷,民不聊生,負澄清天下之任,使朱明之緒不絕,太平之師不熸,則猶漢家天下,政由已出,張弛自易。」[43]
  • 孫中山:「五十年前太平天國即純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後仍不免專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44]
  • 孫中山:「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權,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45]
  • 蔣中正:「往者,洪楊諸先民,崛起東南,以抗滿清,雖誌業未究而遽爾敗亡,而其民族思想之發皇,轟轟烈烈,在歷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紀唸焉。」[46]
  • 蔣中正:「太平天國之戰爭,為十九世紀東方第一之大戰。太平天國之歷史,為十九世紀在東方第一光榮之歷史。」[47]
  • 白崇禧:「吾國自晉而後,異族代興赤縣,神州迭遭蹂躪,滿清崛起東北,入主中華二百餘載,其間熱血之士,慨華冑之胥溺、抱恢復之壯圖,隨時隨地以發難者不絕記載,而促其亡,以啟後人之思,莫若太平天國。按洪、楊諸子起自田間,揭竿舉義,縱橫十餘省,歷時十餘年,改正朔,易服色,定製度,開科舉,建國規模,亦巳粗備。雖勝敗靡常,興亡飆忽,然民族思想之磅礡,奇材異能之薈萃、革命建設之偉大,新制善政之措施,炳炳麟麟,至今猶有生意。」[48]

[编辑] 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學者的評價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建國後,承認並認同洪秀全的先進階級領導下農民起義,推翻滿清的運動,因而受到中共官方重視,在1951年太平天國建立百週年,人民日報由胡繩執筆的題為《紀念太平天國革命百週年》的社論,另外並認同其提倡四大公平的革命運動。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其中一個浮雕就是以金田起義為題材的。

在中國大陸,太平天國一度成為一門顯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國資深的歷史學者大多數都曾涉足這一領域,整理挖掘的文獻資料和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總數上億字,參與太平天國歷史調查、研究、討論的人群從專家學者到普通的農民、市民。總的來說,羅爾綱的《太平天國史》中對太平天國的評價,代表了二十世紀中國大陸學者對太平天國的主流評價,其基本觀點包括:

  • 太平天國揭開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並且提出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如準備建立和發展資本主義性質的近代企業,引進西方科學技術,開學校,辦報紙,興士民公會,創行人民推舉鄉官,罷免行政人員的民主政治,打倒封建社會的偶像孔子,頒行天曆,提倡「文以紀實」、「一目瞭然」的文體等,要把中國建立成一個與歐美國家「並雄」的新國家。
  • 太平天國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據具體形勢,順應農民的願望,採取「著佃交糧」政策,和向農民頒發田憑的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使江南地區自耕農普遍增加,使農村生產關係發生了若幹變動。自耕農的增加,是活躍商品經濟的有利因素。而地主階級經過革命的打擊,不少人「視田業為畏途」,把部分資金投入工商業,成為民族資本的一個來源。太平天國革命沉重地衝擊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民族資本近代工業的出現。
  • 太平天國深遠的影響和激動人心的革命精神,在中國近代史上起了偉大的推動歷史前進的火車頭的作用。太平天國與侵略者和統治者戰鬥的業績一直在民間廣泛地傳播,激勵著中國人民向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進行英勇的鬥爭。
  • 太平天國為辛亥革命鋪平了道路。太平天國掃蕩了清朝的八旗和綠營,清朝依靠漢族地主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的支援,維持住它的瀕臨絕境的統治。到太平天國失敗後,全國兵權、財權都分握於曾國藩一係的湘軍和李鴻章一係的淮軍人物的手裏,造成晚清中央政府無權、各省總督巡撫專政的局面。由於太平天國打破了清朝的統治機器,愛新覺羅氏的皇權陷於衰落,不可能再建立起堅強的中央政府,從而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權力。所以武昌起義,全國響應,太平天國不僅是直接影響了辛亥革命,而且為辛亥革命鋪平了道路。
  • 太平天國集中地表現了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的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阻止了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迅速變中國為殖民地的企圖,使他們懂得,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他們決不可能直接統治如此英勇堅強的中國人民,從而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 太平天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在十九世紀中業,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亞洲各國進行侵略的時候,亞洲各國人民掀起了第一次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而太平天國革命,則是這次亞洲反對殖民主義鬥爭的洪峰,它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運動,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鬥爭。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大陸的政治理念由「解放下層」轉變為「和諧社會」,「精英階層」對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等過去被推崇的「暴力革命」的評價的口徑發生了重大轉變,從過去歌頌下層的反抗、到如今指責太平天國造成破壞、義和團愚昧落後、辛亥革命讓中國的和平改革夭折,認為它們都妨礙了中國歷史的進步之類的言論甚囂塵上。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夏春濤、史式等一批大陸學者一方面繼續主張對以往評太平天國評價中的拔高、美化現象予以揭示、反思,另一方面則反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如夏春濤在「批評片面美化太平天國的偏向至今仍隱約可見」的同時指出:「太平天國史研究『內冷外熱』則是令人矚目的另一現象。近年來,一些圈外學者進行客串研究,其論斷雖不無啟迪,但往往流於偏頗,否定太平天國、替曾國藩翻案的觀點被炒得沸沸揚揚,出現了對前期研究中過『左』之處反彈過分的傾向」(《50年來的太平天國史研究》《二十世紀的太平天國史研究》),認為「太平天國宗教「邪教」說在立論上存在著明顯的破綻。論者沒有首先就宗教論宗教,對太平天國宗教缺乏應有的研究和瞭解,也沒有區分「邪教」一詞在不同時代的不同含義,而是避重就輕,片面羅列一些史實,採用以點代面的方式進行推論……論者的本意也並不在於探討太平天國宗教,而是借「邪教」說來全盤否定太平天國」(《太平天國「邪教」說辨正》),而史式則在以《讓太平天國恢復本來面目》一文揭露了史學界長期以來對洪秀全之流的美化的同時,強調不能「因為洪秀全的倒行逆施就否定太平大國方面所有的人,包括馮雲山、石達開、洪仁玕等人在內」,指出「對於太平大國,籠統的肯定既不對,籠統的否定也不對,對於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件,分別評論,應該肯定的肯定,應該否定的否定」(《《致爭論太平天國歷史的雙方》)。

[编辑] 香港和其他海外學者的評價

簡又文是少數在戰亂時期就對太平天國歷史進行過深入、廣泛學術研究的學者,1949年以後他移居香港,後移居海外,較之臺灣和大陸學者而言,立場更為中立。他一方面稱讚太平天國政治先進、愛護民眾、軍紀嚴明,為民族革命史上的光輝一頁,一方面又認為「客觀上」「在吾國全部歷史中,若連內亂外患合計,以破壞性及毀滅力論,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僅亞於現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蓋無匹也」」。

其他國家及歐美地區對太平天國歷史也有一定研究,但因於語言、文化方面的差異,以及多為「隔行論史」者,其成果及影響均有限,在歐美學者中,英國學者柯文楠(C.A.Curwen)堪稱首屈一指的太平天國史專家,他對太平天國歷史的基本看法是,太平天國是一場千百萬窮苦農民為了生存,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不惜犧牲的精神發起的革命運動,然而由於客觀上的局限性,其政權制度並沒有能很好地體現這一理想。(《關於李秀成及其《自述》》)

[编辑] 歷史遺迹及紀念館

參見:太平天國史跡列表

南京現存太平天國遺迹有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僅余石舫)、太平天國忠王府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等。

1951年開始籌建並於1956年10月1日在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國某王府建立太平天國紀念館,1958年5月遷至瞻園路128號(館址曾為東王楊秀清住處、幼西王蕭有和王府),1961年1月正式更名為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現館藏歷史文物2140件,一級藏品33件套與大量原始檔案資料、圖書。

洪秀全在廣東以前居住的房屋在金田起義後被清軍焚毀。1961年,當時的廣州市文物考古隊在發掘房屋牆基後,參照客家民居形式重建。建築結構為泥磚瓦木,屋內有一廳五房,六間相連。這種設計客家人稱為「五龍過脊」。房屋坐北向南,東西寬16.5米、南北深5.5米,每間房約13平方米。靠西邊的第一間設置為洪秀全夫婦住房,室內僅有仿客家樣式的床、桌子和凳子。第二間房子正面掛有洪秀全太祖洪英綸夫婦畫像,畫像有洪秀全的親筆題詩。此建築1988年1月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11月對外開放的洪秀全紀念館,位於花都市新華鎮新華路52號。該紀念館佔地面積1.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15平方米。內有文物70餘件,圖片238張。[49][50]

[编辑] 相關媒體作品

[编辑] 影視作品

  • 《太平天國》,1988年在香港無綫電視首播,共45集。
  • 1990年代廣東電視台曾拍攝電視劇,現存資料不詳。
  • 《太平天國》,2000年在中國中央電視台首播,共46集。
  • 投名狀》,港產電影,2007年首映。
  • 巾幗梟雄》,2009年在香港無綫電視首播,共25集。

[编辑] 漫畫

[编辑] 延伸閱讀

  • 《天囯春秋》太平天國歷史圖錄,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魏正瑾、易家勝編,文物出版社2002年9月初版,ISBN 7-5010-1388-8 /K.635

[编辑] 參考文獻及注釋

  1. ^ 洪仁玕、韓山文《太平天國起義記》
  2. ^ 朱芳哲、黎斐《金田團營考釋》,北京出版社1989
  3. ^ 鍾文典《太平天國開國史》,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
  4. ^ 洪仁玕、韓山文《太平天國起義記》
  5. ^ 太平天國官書《天兄聖旨》
  6. ^ 太平天國官書《天命詔旨書》
  7. ^ 《洪仁玕自述》、《李秀成自述》、張德堅等《賊情彙纂》、蘇鳳文《平桂紀略》
  8. ^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 馮雲山傳》
  9. ^ 彭大雍、朱哲芳《太平軍攻破全州與蓑衣渡之戰》
  10. ^ 曾國藩《嚴辦土匪以靖地方折》記敘其事說:「湖南會匪之多,人所共知。去年(即咸豐二年,1852年)粵逆入楚,凡入天弟(地)會者,大半附之而去。」(《曾國藩全集•奏稿》卷二)
  11. ^ 《曾水源林鳳祥李開芳為西王蕭朝貴中炮傷重上東王楊秀清等稟報》
  12. ^ 太平天國的政治體制是「軍師負責制」,「軍師」是政府首腦,掌握一切實權,主將只是聽命于軍師,在制度上並沒有決策權,參見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二《太平天國的政體》
  13. ^ 《李忠武公遺書》:「客商有自下游回者,言金陵各偽王忌石逆之能交結人心。石逆每論事則黨類環繞而聽,各偽王偽王論事,無肯聽者,故忌之,有陰圖戕害之意」,石達開《五言告示》:「疑多將圖害,百喙難分清」(據史式的《五言告示初稿、改稿考》考證,這句話出自《五言告示》的初稿,在修改後的定稿中石達開出於維護大局的考慮刪去了這句話)。
  14. ^ 咸豐七年九月德興阿奏:又抄得石逆由安慶寄與洪逆偽章一紙,內有令賊黨李壽成(即李秀成)會合張洛行領數十萬賊分擾下游,又調賊黨陳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韋志俊楊來清等各率賊數萬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並欲赴援江西,竄擾浙江等語……洪逆偽批,亦似外示羈縻內懷猜忌。」
  15. ^ 《東華錄》咸豐卷載福興奏:達開乃統全軍分為六起,號稱十餘萬,擬直攻蘇杭,以分金陵之勢。
  16. ^ 《李秀成自述》:「……今而遠征未肯回者,因此之由也。」
  17. ^ 其他可以顯示石達開遠征期間與天京政權關係的太平天國方文件:太平天國曆年曆書及全部附有主要首領名銜的詔書;醒世詞;太平禮制(新版);朝天朝主圖;幼贊王蒙時雍家書;譽王李瑞生供詞
  18. ^ 其他可以顯示石達開遠征期間與天京政權關係的外方報導:艾約瑟牧師的報告——新近對干王的提問及答覆(《北華捷報》1860年8月11日);楊篤信:中國之叛亂(1861年);《英國議會文件》1862.C.2976,亞歷山大.米切的一封信;《英國議會文件》1861.C.2840,1862.C.2976巴夏禮的報告;美國傳教師花蘭芷牧師關於訪問南京的報導(《北華捷報》1860年9月1日)
  19. ^ 《洪仁玕自述》:「翼王見大局如此不滿意,乃決意離京遠征……」「自我軍兩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後,我軍確受重大損失……」
  20. ^ 咸豐九年駱秉章奏:「此股賊首聞系翼逆石達開,其黨賊翼為張遂謀、賴裕新、傅忠信,諸逆首皆從前漏網之賊首。石逆在南安時,景德賊囑其由贛吉取道北竄,與之合勢,以竄皖鄂,石逆復稱須由南安竄湖南,下趨鄂省,以取上游之勢。此書為江西樂平紳團搜獲,其蓄謀之狡毒如此」
  21. ^ 《華北捷報》第527期《艾約瑟等五名傳教士赴蘇州謁見干王和忠王的經過》:「報告提到,翼王石達開據猜想一直對天京的真聖主遠而避之,但是據探明他仍舊與運動相連結,近曾於干王封王之際,派遣部下大批人馬抵京向干王祝賀,並請求干王,嗣後所有的他奏議悉數經由干王遞呈真聖主。他似乎在某些宗教觀點上與真聖主意見各異。他對所統屬的人民盡情撫慰,同時深得部下兵將的愛戴」(1860年)
  22. ^ 《北華捷報》第519期《艾約瑟等五名傳教士赴蘇州謁見忠王的經過和觀感》:「他們說,廣西現今在太平軍手裡,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正在征服四川,這個省實際上已在他們掌握中。」(1860年)
  23. ^ 咸豐十年湖南巡撫按察使翟誥奏:「拿獲姦細供稱,四眼狗陳玉成發給偽文,約石逆由廣西犯湖南,陳逆即由六安、英山犯湖北,是以悉銳下竄……」(1860年)
  24. ^ 咸豐十年駱秉章奏:「石逆兇悍詭詐,冠於諸賊……且聞與四眼狗陳逆(即陳玉成)暗相勾結,圖犯兩湖,自不得不先其急」(1860年)
  25. ^ 容閎《西學東漸記》記走訪丹陽太平軍:「秦某又言攻略各地之情形……忠王、英王則居上游,方謀取猢北。石達開經略四川雲貴等省……」(1861年底)
  26. ^ 譚嗣同《北游訪學記》:「頃來金陵,見滿地荒寒現象。本地人言:『髮匪(指太平軍,按清方稱謂)據城時,並未焚殺,百姓安堵如故。終以為彼叛匪也,故日盼官軍之至,不料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悉入於湘軍,而金陵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
  27. ^ 趙烈文之《能靜居士日記》:「破城之日,全軍掠奪」,「「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餘人,秦淮河屍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又無窯可控者,盡遭殺死」「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殺以為戲,匍匐道上」「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遠」
  28. ^ 譚嗣同《仁學》:「一經湘軍之所謂克複,借搜緝捕盜為名,無良莠皆膏之於鋒刃,乘勢淫虜焚掠,無所不止,卷東南數省之精髓,悉數入於湘軍,或至逾三四十年,無能恢復其元氣,如金陵其尤凋慘者也。」
  29. ^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六十八。
  30. ^ 1987年紀念太平軍進軍四川125周年全國學術討論會紀要:「不少同志認為:太平天國紀年的下限問題,實質上就是承不承認石達開遠征軍的問題,承不承認石達開犧牲後他余部的鬥爭的問題。如果只以天京政權為準,則下限應斷於1864年;如果承認改編後燈捻軍就是太平軍,則下限可延長至1868年;如果承認石達開殉難後他余部的鬥爭,則下限還可以延長至1872年。因為石達開遠征軍余部李文彩部是在1872年4月才在黔東的牛塘失敗的。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太平天國紀年的下限應該是1872年。」
  31. ^ 洪仁玕《誅妖檄文》:「鮮有以十八省之大被滿洲三省所製為辱」
  32. ^ 《欽定英傑歸真》記洪秀全語:「弟生中土.十八省之大,受制於滿洲狗之三省,以五萬萬兆之華人,受制於數百萬之韃妖
  33. ^ 從太平天國前期建立地方政權的情況看,湖北省曾建十二郡,安徽、江西均建十四郡,且尚未包含全省疆域,而天浦省的轄區只有天浦縣一地而已。由於洪仁玕到太平天國的時間較晚,並不了解前期的情況,後期又長期身居天京,與地方行政的實踐脫節,故他擬定的許多制度並未很好地結合太平天國的歷史與現狀,對現實情況與可操作性的考慮也存在不足。
  34. ^ 華強《太平天國地理志》,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35. ^ 《江南春夢庵筆記》和《燐血叢鈔》兩書稱太平天國劃分天下為二十四省,但所載之省名與太平天國文書中的名稱大相徑庭,且當避不避,當諱不諱,據學者考證,這兩部書實為偽史料,《燐血叢鈔》的大部份內容均翻抄自《江南春夢庵筆記》,故這兩部書的記載不足採信。參見羅爾綱《太平天國史料里第一部大偽書——〈江南春夢庵筆記〉考偽》,史式《〈燐血叢鈔〉考偽》,祁龍威《〈燐血叢鈔〉辨偽》。
  36. ^ 太平天國文書中的「江南省」有三種含義,一是指太平天國所設的江南省,二是指該省的省會天京,三是指原來的江蘇省(也稱江南省),因很多軍民對新設立的行政區域不熟悉,故太平天國文書中對省名概念的使用新舊混雜,太平天國預計劃江南省為12郡,但兵冊中出現的江南省轄郡多達23個。又因太平天國常有以省會名代指省,或以省名代指省會的習慣,故「天京省」的概念也有兩個,一是指天京省的省會,即天京城,一是指天京省,即江南省
  37. ^ 史式《太平天國詞語彙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38. ^ 謝介鶴《金陵癸甲紀事略》說:太平軍佔領南京之初,「傳偽諭,令人進貢,給單,使貼門牆,則不入其家,否則搜出銀十兩、金一兩者殺」
  39. ^ 張德堅《賊情彙纂》中記載:「賊糧所給,於上游悉用船運,不待言矣。然自癸丑五月上犯江西湖北,僅甲寅(1854年)九月至歲底,此數月中一清楚境,此外則帆檣如織,無一非虜糧之船,無一非接濟江寧之船也。然而賊之他竄或有別意,於江廣則專為虜糧。」
  40. ^ 王曉秋 太平天國革命對日本的影響 1981(02)
  41. ^ 劉大年:《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序》
  42. ^ 《總理全集》下冊105頁
  43. ^ 《同盟會宣言》
  44. ^ 《民生主義與社會革命》
  45. ^ 《太平天國戰史序》
  46. ^ 《太平天國詩文鈔》序
  47. ^ 《增補曾胡兵語錄註釋》序
  48. ^ 《翼王亭記》,1934
  49. ^ 洪秀全故居、紀念館介紹
  50. ^ 洪秀全故居簡介

[编辑] 參見

Wikisource-logo.svg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编辑] 外部連結

显示▼隐藏▲
  ·    ·  
清朝歷史事件 後金與初清 盛清 晚清
 
 
康雍乾盛世 · 中國禮儀之爭 · 密摺制度 · 清代蒙古 · 盟旗制度 · 清朝治藏歷史 · 文字獄 · 攤丁入地 · 火耗歸公 · 軍機處 · 雅克薩戰役 · 三征噶爾丹 · 多倫會盟 · 改土歸流 · 十全武功 · 乾隆帝南巡 · 中國風 · 平定準噶爾 · 大小和卓之亂 · 閉關鎖國 · 大小金川之戰(大金川之戰第二次金川之戰) · 林爽文事件 · 川楚教亂 · 英使禮節爭議
 
嘉道中衰 · 鴉片戰爭 · 太平天國之亂 · 捻亂 · 同治陝甘回變 · 英法聯軍之役 · 辛酉政變 · 垂簾聽政 · 慈禧攝政 · 洋務派 · 自強運動 · 總理衙門 · 中法戰爭 · 甲午戰爭 · 瓜分中國 · 維新運動 · 唐胥鐵路 · 通商銀行 · 北洋大學 · 北京大學 · 義和團事變 · 八國聯軍 · 東南互保 · 清末新政 · 馮如一號 · 立憲運動 · 保路運動 · 辛亥革命
 
中國歷史事件
 
傳疑時代夏朝商朝西周 → 東周(春秋戰國)→ 秦朝漢朝三國晉朝十六國南北朝
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朝遼金夏元朝(繼承自:蒙古帝國) → 明朝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显示▼隐藏▲
  ·    ·  
中國基督教史
 
主要教派
 
聖經譯本
 
唐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事件
 
人物
 
近代福傳
 
中華民國
事件
 
人物
 
中華人民
共和國
事件
三自愛國運動 · 聯合禮拜 · 控訴運動
 
組織


 

 

註:1851年辛亥年是1911年?

台北市文山區的"辛亥隧道"是民國60(1971)年辛亥年完工的?

1851+60=1911?

1961年是民國50年辛丑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建國後,承認並認同洪秀全的先進階級領導下農民起義,推翻滿清的運動,因而受到中共官方重視,在1951年太平天國建立百週年,人民日報由胡繩執筆的題為《紀念太平天國革命百週年》的社論,另外並認同其提倡四大公平的革命運動。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其中一個浮雕就是以金田起義為題材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萬茜 的頭像
    萬茜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萬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