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旗.gif
www5.cnfol.com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bbs.news.163.com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中華蘇維埃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
||||
|
||||
國旗 |
||||
國歌 《國際歌》[1] |
||||
中國共產黨於「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和「長征」途中的勢力圖 | ||||
首都 | 瑞金(1931年至1934年) 延安(1935年至1937年) |
|||
政制 | 共和 | |||
中央執行委員會 | 主席:毛澤東 | |||
副主席:項英 | ||||
副主席:張國燾 | ||||
歷史 | ||||
- 成立 | 1931年11月7日 | |||
- 解體 | 1937年9月6日 | |||
貨幣 | 公債券 |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於1931年11月7日,由中國共產黨所建,最初的首都為江西省瑞金。
在該政權運作期間,其中央政府頒布了憲法,發行了貨幣,設計有國旗,同時將其所屬控制區域稱為「蘇區」。因第五次反中華民國圍剿戰爭的失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被迫於1934年10月撤離江西蘇區,1935年10月轉移至陝甘蘇區,首都由江西瑞金遷至陝西延安。12月瓦窯堡會議後改國號為「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1937年9月6日,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最後一個政府機關「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變更為「中華民國陝甘寧邊區政府」,此制實已終結。1937年9月22日正式宣布取消,此制遂自行中止。
目錄 |
開國大典
1931年11月7日至11月20日,由中國共産黨主持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一蘇大」),在江西瑞金郊外的葉坪村謝氏祠堂舉行。 大會選出63人組成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成立。[2]
11月7日清晨7時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舉行開國慶典,並首先進行閱兵儀式。毛澤東、朱德等在紅軍總參謀長葉劍英的陪同下,騎馬檢閱了部隊。與此同時,十幾架國軍空軍部戰鬥機飛臨瑞金上空並進行輪番轟炸,以圖破壞慶典儀式現場。但由於真實會場在葉坪村,遠離於瑞金城中心,因此國民黨部的空軍小組並未達成任務,僅炸毀房舍百餘棟,群眾傷亡數十人。[3]
閱兵儀式完畢後,各代表團隊返回駐地。直至下午2時許,「一蘇大」正式開會。到會的有來自全國7個蘇區(中央13區、閩西區、湘贛區、湘鄂贛區、贛東北區、湘鄂西區、瓊崖區)及上海、武漢的代表,另外還有部分來自朝鮮和越南的海外代表,總共610人(其中工人代表共190人)。[3] 鄂豫皖蘇區代表因戰時交通不便,因而未參加這次會議。在此次會議中,與會代表正式宣布建立以「推動革命鬥爭、代表人民利益」為宗旨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並下設「九部一局」,即九個人民委員部(軍事、外交、財政、勞動、土地、教育、內務、司法、工農檢察)和一個國家政治保衛局;同時創建「紅色中華通訊社」(後改名為新華社)。以後兩三年又增設了其他數十個國家部委局。[2]
入夜以後,群眾提燈遊行。[4]
建國時期
初期成立的臨時中央政府以謝氏祠堂爲辦公地點,並用木板將大廳隔成15個小房間,用作爲各個部委的辦公室,其中大部分房間僅有一幅桌椅和一張床。[2]
大會除了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還通過了土地法令、勞動法和關於經濟政策的決定等法律文件。[3]11月19日,大會進行選舉,產生以毛澤東等63人為中央執行委員所組成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作為本屆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閉會後的最高政權機關。[3]11月25日成立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朱德為主席,王稼祥、彭德懷為副主席。當時,全中國實現了武裝割據的紅色區域有16萬平方公裡,群眾有1000多萬。以後兩三年又增設了其他數十個國家部委局。[2]
1931年12月1日毛澤東、項英、張國燾聯名於《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布告》清楚表明在一個中國疆域內有兩國:「從現在起,中國疆域內有不同的兩國,一個是中華民國,是帝國主義的工具,另一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剝削與壓迫下廣大工農兵的國家」。[5]
1933年4月,臨時中央政府從瑞金葉坪村遷駐沙洲壩大布村。[3]
按照共產國際指示,提出中華蘇維埃政府「要用武裝保衛蘇聯」。[6] 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王明稱「只有蘇維埃政府是唯一的廉潔政府,這種廉潔政府是中國人民有史以來時時刻刻的希望出現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已經完全具備有現代國家的一切條件和成份,它完全有資格稱作文明的人民共和國」(《王明言論選輯》).又說: 「今天中國面臨的是兩國之爭,即新生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與腐朽的中華民國的鬥爭」,「兩國之爭,決定著中國目前的全部政治生活」,「兩國政權的尖銳對立,是目前中國全部政治生活的核心。(見《王明傳》)[7]
毛澤東則稱「田歸蘇維埃所有,農民只有使用權的空氣十分濃厚,並且四次五次分了又分使得農民感覺田不是自己的,自己沒有權來支配,因此不安心耕田」(毛澤東《關於加強春耕工作的意見》)。
1934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規定:「所有封建地主豪紳軍閥官僚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無論自己經營或出租,一概無任何代價的實行沒收,被沒收的土地,經過蘇維埃由貧農與中農分配」。
選定國都
瑞金地處閩贛兩省的交界之處,山勢險要,離中心城市較遠,沒有國軍重兵,國軍集聚往返不易,有利於新生共和國的鞏固。 在當時縣委書記鄧小平的精心經營下,瑞金局勢穩定,紅色政權鞏固,基礎堅實可靠。[3]
憲法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一共十七條。
主張「中華蘇維埃政權承認中國境內少數民族的民族自決權,一直承認到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國脫離,自己成立獨立的國家的權利。蒙古、回、藏、苗、黎、高麗人等,凡是居住在中國的地域的,他們有完全自決權:加入或脫離中國蘇維埃聯邦,或建立自己的自治區域。」
《憲法大綱》代表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中國所要實現的基本任務。這些基本任務主要有:
- 保證蘇維埃區域工農民主專政的政權和達到他在全中國的勝利。
- 中華蘇維埃政權所建設的是工人和農民的民主專政的國家。
- 工農、中國共產黨軍隊成員等為蘇維埃共和國的公民。
- 制定勞動法,宣布八小時工作制。
- 保證工農勞苦民眾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
- 推翻與外國帝國主義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 承認中國境內少數民族的民族自決權。
- 蘇聯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鞏固的聯盟者。
領導人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主要領導人如下:
- 人民委員會主席
-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註:
選舉從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到1934年初,共進行過三次選舉。鄉市為基層組織,用直接選舉的辦法產生蘇維埃代表。重視基層選舉、大力宣傳鼓動、縮小選舉單位、實行候選人名單公布制度、鄉蘇市蘇向選民做工作報告、提案提前公布、候選人逐一表決等。 張聞天曾講到:「在反對官僚主義(反對貪污腐化也是如此)的鬥爭中,蘇維埃的領導必須使蘇維埃的公民學習使用他們的召回權,與改選權。」[8] 銀行和貨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不承認中華民國的貨幣,發行獨立貨幣。所以不使用國父孫中山的頭像,而將蘇聯領袖列寧印在貨幣上. 1932年2月1日,在江西瑞金葉坪,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成立,行長毛澤民。銀行隸屬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財政人民委員會,資本由國庫於預算中撥給。有分行、支行、兌換處等。除辦理抵押、貸款、存款、票據買賣貼現、匯兌、發行鈔票、代理國家金庫外,還發行「革命戰爭公債」及「經濟建設公債」[9],同時也發售部分「銀行股票」[10]。 當中較為著名的「革命戰爭公債」有:[11]
稅務局1931年11月,在瑞金縣的葉坪村謝家祠,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財政人民委員部稅務局成立。首任局長為李六如。1933年,隨財政部遷至瑞金沙洲壩新屋家。 1934年7月,遷往瑞金縣雲石山鄉豐壠村,下塘上新屋樑氏私祠內單獨辦公,局長為陳篤卿。 2002年10月,開始修復,2003年6月完成主體工程建設,2003年9月竣工。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為稅務局舊址題名。總建築面積1475平方米,並在舊址原群眾住房內舉辦中央蘇區稅收史陳列。[12] 中央審計委員會1933年9月, 中央人民委員會決定成立了中央審計委員會。1934年2月,被中央執行委員會納入直接領導,成為與中央人民委員會和最高法院平行的政權機構。 中央執行委員會發布了審計條例:"一是審核國家的歲入歲出﹔二是監督國家預算的執行。中央審計委員會先後審核了中央政府各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各事業單位和革命團體的財務收支情況,國營企業的財務收支情況等,每次審計結果都在《紅色中華》等報刊上公開披露,對蘇區的反貪倡廉作出了重要貢獻。"[13] 歷史事件1932年4月15日,發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對日戰爭宣言》,4月21日被刊登在《紅色中華》報。 失敗1931年7月23日、九一八事變前夕, 蔣介石發表《s: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書》, 號召"攘外必先安內","故不先滅赤匪,恢復民族之元氣,則不能禦侮;不先削平粵逆,完成國家之統一,乃不能攘外。"[7] 發動了一共五次剿共行動. 1933年10月17日,開始第五次剿共戰爭,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動員近100萬國軍開始攻打各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農村根據地,並以50萬兵力重點進攻中央蘇區。歷時363天,到1934年10月14日才結束。 1934年5月,在第五次反「圍剿」中的廣昌戰役失敗後,中共中央曾開會研究局勢。會議鑒於國軍開始逼近中央蘇區腹地,紅軍內線作戰已十分困難,決定由博古、李德和周恩來組成「三人團」,以籌劃紅軍戰略轉移之事宜,並將相關計劃案和處理情況報請共產國際批准。6月25日,共產國際複電中共中央,原則同意所報事項。[14] 從宣告成立之日起,到1934年10月18日,紅軍被迫逃亡,開始長征之日止,在中央蘇區存在了1075天。[15] 在後來的清剿中, 向共產國際請示,經過共產國際復電同意後才開始流亡。[16] 1937年9月6日,根據國共兩黨協議, 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最後一個政府機關「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在延安改為「中華民國陝甘寧邊區政府」。屬於邊區的自治性地方政府,是國民政府行政院的一個直轄行政區域。 1940年代,毛澤東在延安一次內部談話說"我們公開講「長征」到延安,實際上是「逃跑」嘛!"[6] 但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央紅軍長征是博古和李德等人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情況下「倉促決定」的。[17] 準備長征
其中:紅二方面軍(由賀龍、任弼時、肖克、關嚮應等率領)長征行程為 20,000 余里;紅四方面軍(由徐向前、張國燾、陳昌浩、葉劍英等率領)長征行程 8,000 多里;只有紅一方面軍(由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率領)行程才是 25,000 里。因此,「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提法,只適合於紅一方面軍,不能概括全部紅軍的長征行程。[19] 不同觀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建立了自己的中央政府,選定首都,發行獨立貨幣。但是,政權的合法性一直遭受質疑。部分近代歷史學者認為這是中國近代史第一次出現二個中國的現象[6][22][23][24][25] ,與正統的中華民國政府對庭抗爭。[26] 1932年春,第一次淞滬抗戰之際,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王明說:「今天中國面臨的是兩國之爭,即新生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與腐朽的中華民國的鬥爭」,「兩國之爭,決定著中國目前的全部政治生活」,「兩國政權的尖銳對立,是目前中國全部政治生活的核心。(見《王明傳》)[7] 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由毛澤東和朱德在瑞金建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並不是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府,在中國的第一個蘇維埃政府是彭湃於1927年11月在廣東的海陸豐地區建立的海陸豐蘇維埃政府[27]。 1920年9月3日毛澤東在《大公報》上撰文《湖南建設問題的根本問題》,主張中國應分裂為二十七國(節錄)[28]: 很多人認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當時中國境內的一個割據政權,是中國共產黨建立政權的探索和嘗試,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其對各根據地、各部分紅軍的中樞指揮作用,擴大了中共的影響。但也有人認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其實只不過是蘇聯的「傀儡」。[誰?] 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視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為分裂國家的武裝叛亂割據政權,並以此宣布中國共產黨軍隊為叛逆於人民的匪軍,並予以清剿。直到西安事變之後,國民政府才取消了對中國共產黨軍隊的清剿命令。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當時中國境內的一個割據政權,中國共產黨建立政權後,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其對各根據地、各部分紅軍的中樞指揮作用,擴大了中共的影響。 中共贛州市委、贛州市政府編輯,2001年出版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歷史畫冊》寫道:「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勞苦大眾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是中國共產黨建立人民政權的探索和嘗試,可以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次偉大預演。……當年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雛形,這裡是共和國的搖籃。」[29] 2001年6月26日,新華社在人民網發表文章,稱之為「兩次開國大典,兩個共和國,兩個非凡的起點」。[30] 2007年6月1日新華出版社出版的《中蘇關係史綱》寫到:「割據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未能挫敗南京國民政府的軍事圍剿。紅軍被迫長征,中國共產黨的前途岌岌可危。……這個在莫斯科指導下創立起來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雖然讓俄國人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最終卻還是沒有能夠抵抗住國民黨的軍事圍剿。」[15]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
个人工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