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種豬場豬種介紹
Pig Breeds in Taiwan

豬種 Breed

種豬場 Farm

台灣約克夏豬種
Taiwan Yorkshire
水波 畜試所育種系 福昌 東盈 順安
金山 暉煌 金來 祝興 金龍
宏昌 高昌 大統 十銓 重光
新正興 新大同 王將    
台灣藍瑞斯豬種
Taiwan Landrance
東盈 福昌 王將 水波 順安
金山 暉煌 金來 祝興 金龍
宏昌 高昌 大統 十銓 重光
新正興 新大同      
台灣杜洛克豬種
Taiwan Duroc

福昌

王將

水波 順安 新大同
金山 暉煌 金來 祝興 金龍
宏昌 高昌 大統 十銓 重光

新正興

       
盤克夏豬種
Berkshire
畜試所育種系        
漢布夏豬種
Hampshire
           
桃園豬種
Taoyuan
畜試所畜牧場        
梅山豬種
Meishan
畜試所畜牧場        
蘭嶼豬種
Lanyu
畜試所台東場      水波      
花色豬種
Spotted Lanyu
畜試所台東場      水波      
迷彩豬種
Mitsae
畜試所台東場      水波      
畜試黑豬一號
TLRI Black No.1
畜試所畜牧場        
李宋豬
Lee-Song Pig
   台灣大學畜產學系        
SmartSection is developed by The SmartFactory (http://www.smartfactory.ca), a division of InBox Solutions (http://www.inboxsolutions.net)
種原文件 > > 談『乳』牛品種
談『乳』牛品種
Agrkb 發佈於 2007/4/19 (4467 次瀏覽)
談『乳』牛品種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張秀鑾

遺傳育種組 黃鈺嘉

牛:牛於動物分類上屬脊椎動物,偶蹄類;而現存的『牛』依不同界定標準可區分為多種類群。例如,一般用於企業化生產之畜牛有60條染色體, 除包括特羅斯牛(Bos taurus,廣稱為『溫帶牛』)、瘤牛(Bos indicus,俗稱『熱帶牛』)或其混合種外,尚有同樣擁有60條染色體之地域性牛種,如亞洲犛牛、爪哇牛(斑騰牛)及美洲野牛等。至於大額牛、野黃牛或印度野牛之染色體數目為58條;而水牛染色體目則更少,如非洲水牛有52條染色體,河川型水牛有50條染色體,沼澤型水牛則僅有48條染色體。因此,溫帶牛與熱帶牛可經由雜交產生具繁衍能力之後代,但水牛則無法與一般企業化生產用之畜牛(溫帶牛、熱帶牛或其混合種等)進行雜交繁殖;而其他具相同染色體數之牛種,也不一定可雜交繁殖。然河川型與沼澤型水牛雖然具有不同數目之染色體,卻可以成功地雜交與繁殖,並分類如圖1所示。

圖1 牛的「集合-子集合」

牛與乳牛:歐美已開發國家之乳牛品種以溫帶牛為主,但依字意解析,『乳牛』是指以產乳為主要目的之牛隻,故亦應包括生產不同品質牛乳服務人類之水牛、瘤牛或犛牛等。同時,大部份的『乳牛』乃源自兼用目的之牛種,如乳肉,乳役或乳役肉等兼用目的,進而依區域特性與人類需求重點培育,發展出外觀迥然不同之體型,如圖2。『牛』除提供乳、肉及役用外,尚有其他諸多功能,如以休閒娛樂為目的之『鬥牛』,生產毛毯之『毛皮用牛』,甚或取血為目的之『血牛』-非洲肯亞的馬賽人在馬賽牛頸上割一小口﹐插上葦管生飲牛血或取用牛血。雖然人類有牛隻之搾乳紀錄可追溯自西元前9,000年以前,但有關其馴化年代,則有稱係在西元前6,500年或3,500年以前,甚或在西元前10,000至5,000年間於中東土耳其馴化等不同說法;惟其馴化時間是在綿羊、山羊、豬與狗之後,則殆無疑義。依生物自然繁殖原則,現代乳業生產線上理論上應有一半牛隻是屬於無法產乳的公牛,故以產乳為『單一』目的之乳牛品種應為近代選種制度下之衍生物;例如,以全球第一大乳牛品種-荷蘭牛而言,仍有多個國家將其視為乳肉兼用種使用。因此,未來完全單一乳用目的之『乳牛』品種形成,需藉助於選性繁殖技術,如精子分離技術等,廣泛地應用於酪農產業,酪農方可隨悉心所欲地控制仔牛性別,繁衍個別牛群所需仔牛。

圖2 不同使用目的牛隻之體型特徵

不同『乳』牛:犛牛主要分布於亞洲,如印度、俄羅斯、帕米爾高原、新疆與青康藏高原(海拔4000公尺以上)等地;犛牛之品種繁多,雖乳量不高且乳期不長(5~6個月),但具有能適應高原等酷寒惡烈環境之優勢,是為其他牛種所不及的。在分類上,犛牛與『歐洲牛』或『熱帶牛』係屬不同『屬』,且與荷蘭牛雜交所生雜交一代後裔公牛為不育,但其雜交一代後裔母牛乳產量則較其親代犛牛者為高;惟其雜交二代仍會面臨適應性之問題;故對酷寒的高原地區而言,犛牛仍是最佳的產乳牛種。畜養之水牛依外貌和習性,可分為沼澤型和河川型兩類。沼澤型水牛過去是東南亞地區主要役畜,河川型則分布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且已有部分發展為乳用品種(約有20個品種),其有較長之懷孕期(約315天)。同時,水牛在印巴地區也是一優秀的乳用牛隻,如印度之摩拉水牛,其平均高峯日產量約14~15公斤,亦有日產31.5㎏ 之記錄;而最優的摩拉水牛,其平均日產乳量可達18㎏,泌乳期為300天。台灣水牛屬於沼澤型水牛,我國曾於1960年自菲律賓引進河川型乳用摩拉水牛七頭(三公四母),嘗試應用雜交與級進育種策略,將台灣水牛改良為乳役兼用種以提升其產乳性能;惟當時農民見摩拉水牛與台灣水牛之外觀長相有異,極不願先民遺留的老朋友水牛改頭換面,致使改良計畫失敗。瘤牛為熱帶地區特有牛種,其因鬐甲部有一肌肉組織隆起似瘤而得名;且依特性而有乳用﹑肉用及役用等類型之分。瘤牛具有耐熱、耐旱與耐粗飼之特性,且與普通牛雜交之後代,具有生育力。許多國家利用瘤牛與歐洲肉牛進行雜交選育,培育出含不同程度瘤牛血統之優良新品種。此外,台灣地區亦曾於日據時代自印度引進辛地牛,進行台灣黃牛乳用能力改良;而澳洲則應用辛地紅及沙希華瘤牛與娟姍牛雜交,進而育成耐熱且抗蜱的乳用瘤牛(Australian Milking Zebu)。

一些乳牛品種』:『談到『什麼是品種?』,這個問題無法由分類學上得到確切的答案。然若依『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定義,品種是指「…..至少一個性狀與任何其他植物群體區別,經指定繁殖方法下其主要性狀維持不變者」;而依動物品種之傳統定義,則是指選育出來一群具有相似特性,且此相似特性可經代代相傳而保留下來者。現代家畜育種遺傳學之父J. L. Lush博士將品種定義視為『育種者』間彼此的默契,如黑白花與紅白花荷蘭牛被視為同一個『品種』的牛(荷蘭牛 Holstein),但長得壯一點與荷蘭牛有著相似黑白花外觀的Holando-Argentino或Dutch Black Pied,或與紅白花具相似外觀的Meuse-Rhine-Yssel (MRY, Dutch Red-and-White) 卻又被認定(登記)為另一個獨立品種。從文化面,不論歐洲牛、美洲野牛、水牛、黃牛或犛牛等都是『牛』,且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而現今已開發國家之『商業乳牛』,均源自歐洲英倫海峽之鄰區。台灣地區曾引入娟姍牛,依拉瓦氏牛與荷蘭牛等乳用種,至今除荷蘭牛獨佔乳牛產業外,國立台灣大學尚有少數娟姍牛之雜交後裔牛外,其餘曾被引進之『牛種』之後裔均已無法追尋。目前北美地區荷蘭牛佔約90﹪以上,依美國2005年乳牛品種調查資料顯示:荷蘭牛、娟姍牛、瑞士黃牛、更賽牛與愛爾夏牛分別佔95.2、3.8、0.4、0.3﹪與0.2﹪;而加拿大區亦相似,荷蘭牛、愛爾夏與娟姍牛分別佔93、3與3﹪,其他牛種僅佔約1﹪。荷蘭牛(Holstein)外觀為黑白花或紅白花,仔牛初生重可達40㎏ 以上,公與母牛成熟重分別約為1,000與680 ㎏。依2004年參與美國乳牛群性能改良計畫(DHI)之410萬頭乳牛記錄顯示,305天乳量平均為9640㎏、乳脂率3.69%與乳蛋白質率3.09%。紅白花荷蘭牛曾在美加地區掀起一陣飼養熱潮,但因優秀公牛為數不多,故近年來飼養頭數銳減。然歐洲地區仍以黑白花荷蘭牛為主力品種,惟地區性特殊品種亦不在少數,如瑞士黃牛、短角乳牛或法國諾曼第牛等亦均能獨霸一隅。目前黑白花荷蘭牛為我國唯一的乳牛品種,其於日據時代即引入台灣地區,但戰後僅少數留存;直至1961~1971年後方重新引入荷蘭牛發展乳牛事業,並於1977與1978年開始乳牛登錄與乳牛群改良計畫。2005年10月31日中華民國乳業發展協會舉辦『乳牛品種利用及規劃研討會』,部份與會專家建議有限度地開放荷蘭牛以外之其他乳牛品種進口,俾供雜交選育、休閒觀光或特殊乳製品之開發生產;故預計未來業者與政府種原登錄率不高、乳牛頭數下降與乳量需求不增等等問題後,鄉間山坡不同乳牛品種的蹤跡應是可期的。

已開發國家常見之商用乳牛品種外貌與特徵
品種 荷蘭牛 瑞士黃牛 埃爾夏牛 更賽牛 娟姍牛
來源 荷蘭 瑞士 蘇格蘭埃爾夏 英倫海峽更賽島 英倫海峽娟姍島

1000 ㎏

900 ㎏

845 ㎏

750 ㎏

680 ㎏

680 ㎏

630 ㎏

550 ㎏

500 ㎏

450 ㎏

體型

大型

中~大型

中型

小型

小型

毛色

黑白或

紅白花

銀灰至黑褐色;
乳房與四肢內側顏色較淡
白底褐/紅斑,毛色變異大 黃褐色;腹部、四肢、乳房等為白色;鼻為乳黃色 淡黃褐色至濃褐色;眼大、蹄硬、體積小,活潑好奇
表型

 



『牛種原保存與利用』:『全球牛種隨天然之地理環境呈現多樣化面貌,造就了基因的多樣性。在奧克拉荷馬大學網站中,有關『Cattle』的品種介紹,涵括200種以上的登錄牛種(其中尚不包括水牛與犛牛),故可推測現存之品種數目應遠大於此數。1986年中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編印『中國牛品種志』中,計收集40多種中國地方品種,而世界糧農組織(FAO)估計在非洲至少仍有80多種牛品種存在;雖然入侵種嚴重污染甚或替代某些非洲『本地種』血緣,但其『地方種』仍有其優勢,如恩達麻牛(N'dama)具有抗舌蠅(tsetse fly,一種吸血性家蠅)傳播之嗜睡病,為牛種原保存與利用的良好範例;現已有育種公司開始進行恩達麻牛大規模選育與繁殖生產之計畫。此外,台灣黃牛具耐熱、耐粗食與抗壁蝨等特性,而台灣水牛則有耐粗放、抗病力強與適坡地耕作等優勢,故雖不是現今之主要商業品種,但在全球溫室效應、口蹄疫、禽流感與狂牛症 …等重重威脅與壓力下,種原保存工作之持續推動更應受到重視,並應積極開發與利用已保存的各項牛隻遺傳資源。荷蘭牛雖為一半世紀前台灣陸續引入的國外種原,但經多年來酪農的努力培育,亦逐漸成為我國重要的畜產遺傳資源之一,其除擁有良好的適應性與性能外,更因長期環境適應性之選拔已能耐受本島高濕熱氣候,故逐步形成適合台灣之乳牛品系,未來如能結合血統登錄與種牛場設立,進一步出口熱帶地區所需乳牛種原應為可期。

文章導覽
上一篇 近年來國內乳業發展之現況與展望 2005年優質牛競賽成績 下一篇
這些評論各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對於他們的發言內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擔保.
 電子相簿
中央畜產會200205期D0016-08拍賣照片

 搜尋

進階搜尋

 隨機好書

 夥伴網站

http://www.coa.gov.tw

http://www.angrin.tlri.gov.tw

http://www.naif.org.tw/

http://minipigs.angrin.tlri.gov.tw

http://www.tlrihc.gov.tw/


 熱門連結網站

 隨機小語
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

[所羅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版權所有 © 2005 本網站圖文重製使用請取得同意授權 。台南市新化區牧場 112 號
Taiwan Live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A, c2003 All Rights Reserved. 112 Muchang, Hsinhua, Tainan, Taiwan 712 (R.O.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文程(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