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马前课"預言:
"第二课 ○●○○●○ 中下
火上有火 光烛中土
称名不正 江东有虎"
图为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话。
news.xinhuanet.com
許光達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 1959年9月 |
|
性別 | 男 |
別名 | 五伢子、許德華、許泛舟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 | 1906年6月14日 中國湖南省善化縣 |
逝世 | 1969年6月3日 (60歲) 中國北京 |
配偶 | 鄒靖華 |
學歷 | |
|
|
經歷 | |
許光達(1908年11月19日-1969年6月3日),原名許德華,湖南省善化縣人。中國工農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軍事家、大將軍銜。
許光達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之後參與紅軍作戰,曾任紅六軍17師、紅三軍8師師長等職,後因重傷赴蘇聯養病學習。抗日戰爭期間,在抗日軍政大學任教,後任八路軍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晉綏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3軍軍長、第一野戰軍第2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中國國防部副部長、國防委員會委員。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致死。
目錄[隐藏] |
[编辑] 生平
[编辑] 早期革命生涯
1908年11月19日,許光達出生於湖南長沙東鄉蘿蔔沖,為家中老五,原名許德華。1916年,進入長沙縣許家園小學讀書,後轉入長沙縣梨鎮第一小學。1921年秋,考入長沙師範學校。1925年,由毛東湖、曹典奇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編入第二團炮科十一大隊[1]。之後黃埔軍校師生隨鄧演達遷往武昌,次年畢業後到江西九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直屬炮兵營。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許德華與幾位同學趕赴南昌,但錯過起義,後追至寧都趕上起義部隊,被編入二十五師七十五團三營十一連任三排長,師長為周士第。起義軍到達汀州後兵分兩路。許德華隨二十五師留駐三河壩,跟隨朱德,掩護主力進軍潮汕。在戰役中,許身負重傷,被留於老鄉家養傷。傷愈後與廖浩然去潮汕尋找部隊,後因部隊起義失敗,他前往上海。1928年,其到皖系柏文蔚部任職三十三軍學兵團教育副官,後帥眾起義失敗,被派往西北軍馮玉祥部做兵運工作。同年九月返回長沙老家,並與鄒靖華結婚。次月,長沙警備隊奉何鍵命令,緝拿許德華,許被迫改名許泛舟,逃亡河北。
1929年,許德華再被通緝,被迫逃往北平,後經廖運周介紹,到無錫皖系獨立旅警衛營當排長。此後因偷步槍十餘支,逃離警衛營,後改名洛華,進入上海中共中央軍事訓練班學習。9月,與孫一中一起被派往洪湖蘇區從事軍事鬥爭,最終改名許光達。1930年,洪湖地區兩支游擊隊會師,成立紅六軍,孫德清任軍長,周逸群任政委,許光達任參謀長。同年7月,紅四軍與紅六軍在公安會師,組成紅二軍團,賀龍任總指揮,許光達任紅六軍17師師長。
1931年3月,紅二軍團奉中央指示縮編為紅三軍,許光達任八師二十二團團長。同年5月,許光達在對抗國軍十餘個團合圍時,被國軍隔斷、與主力失去聯繫,乃率22團向西突圍。兩月後,率部赴房縣與紅三軍主力會合,改任八師師長。1931年10月,夏曦接任三軍政委,部隊撤消軍、師番號,許光達任25團團長。1932年1月,許光達在率部參加瓦廟集戰鬥中身負重傷,被送往上海治療,但因子彈在心臟附近開刀未能取出。同年5月,被送往蘇聯學習並治傷,傷愈後在列寧學院中國班學習。1934年底,奉命借調到蘇軍邊防軍司令部,派往新疆調解盛世才與馬仲英的衝突。1937年冬,在王稼祥、鄧發幫助下,經新疆、蘭州到達延安,任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長。
[编辑] 抗日戰爭及二次國共內戰
1938年以後,許光達任抗日軍政大學教育長、第三分校校長。1941年,調任中央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衛戍司令、防空、交通司令。後調中央情報部一室主任。1942年春,到晉綏軍區第二分區任司令員兼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駐山西保德。1945年8月,許光達任雁門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為呂正操,隨後指揮北線部隊向平綏線進攻,並率獨二旅攻佔清水河、率三十六團佔領和林格爾,擊潰馬占山的東北挺進軍第五師,佔領涼城、新堂。之後與傅作義的部隊交戰,並殲滅國民黨暫十七師第一團。9月,部隊南下大同,攻佔口泉煤礦,隨後許光達率獨二旅北上商都,參加綏遠戰役。
1946年2月,奉命參加軍事調處執行小組,奔赴大同、太原、瀋陽、撫順等地執行軍事調處任務。同年11月,成立第三縱隊,下轄獨二旅、獨三旅、獨五旅。許光達任縱隊司令員,孫志遠任政委。1947年8月,奉命率三縱隊西渡黃河,歸西北野戰軍建制,參加攻擊榆林戰役、攻克高家堡,隨後掩護中央,執行烏龍鋪戰鬥。隨後參與延長、延川、清澗戰役。1948年2月,率部參加宜川、瓦子街戰役,殲滅國軍劉戡主力。4月,率部參加黃龍山戰役,圍攻洛川,之後再次佔領延安。8月,率部參加澄郃陽戰役。10月,指揮荔北戰役。11月,率部參加冬季戰役,與二縱、六縱組成左翼兵團,東渡洛河,全殲國軍七十六軍。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戰軍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三縱整編為第三軍,許光達任軍長。7月,中共部隊開始全面進攻,三軍,四軍、六軍組成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許光達任兵團司令員,王世泰任政委。同年7月7日,許光達率二兵團參加扶郿戰役,攻佔扶風、寶雞、鳳翔。8月12日,參加蘭州戰役,並於月底攻佔蘭州。
[编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50年4月,許光達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開始組建裝甲兵的各項工作[2],並著手研究新型國產式坦克(包括59式坦克、62式輕型坦克等)[3]。同年9月,許光達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戰車學校校長。1951年1月,到韓戰前線考察,回國後,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後續坦克部隊入朝作戰。1955年9月,許光達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榮膺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共中央委員。1959年9月,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
1967年,康生、林彪誣陷賀龍搞「二月兵變」,把許光達也冠以「兵變總參謀長」的罪名。1967年1月16日,造反派抄了許光達的家,並將他非法關押。1969年6月,許光達在經歷十八個月審訊、迫害下去世,享年61歲[4]。1977年6月3日,中央軍委簽發六號文件為其平反。
[编辑] 逸事與評價
1955年,許光達得知自己被授予大將軍銜之後,曾多次上書毛澤東、賀龍等中央軍委領導人,要求將軍銜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 | 授我以將銜的消息,我已獲悉。這些天,此事小槌似地不停地敲我心鼓。我感謝主席和軍委領導對我的高度器重。高興之餘,惶愧難安。我捫心自問:論德,才,資,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靜嗎?此次,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功勛授銜。回顧自身歷史,1925年參加革命,戰績平平。1932--1937年在蘇聯療傷學習,對中國革命毫無建樹。而這一時期是中國革命最艱難困苦的時期:蔣匪數次血腥的大圍剿,三個方面軍被迫做戰略轉移。戰友們在敵軍層層包圍下,艱苦奮戰,吃樹皮草根,獻出鮮血,生命。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房間里喝牛奶,吃麵包。自蘇聯返國後,有幾年是在後方。在中國革命的事業中,我究竟為黨為人民做了些什麼呢?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的說,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說同大將比,心中有愧。與一些年資較深的上將比,也自愧不如:和我長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勛卓著:湘鄂贛豎旗,南泥灣墾荒;南下北返,威震敵膽;進軍新疆戰果輝煌。為了心安,為了公正,我曾向賀副主席面請降銜。現在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我上將銜。另授功勛卓著者以大將。 | 」 |
—許光達《請求降銜報告》 |
「 | 五百年前,大將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
五百年後,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明天下揚。 |
」 |
—毛澤東 |
中央軍委對此高度評價,但沒有同意其請求。後來許光達在其夫人建議下不再申請降軍銜,轉而提出將行政級別降為5級(按當時規定,解放軍大將行政級別通常為4級),獲中央軍委批准。從而成為10名解放軍大將中唯一行政5級的。此外,由於許光達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裝甲部隊改造做出的傑出貢獻,他也被稱為「中國裝甲兵之父」[2]。
[编辑] 參考文獻
- ^ 楊艷. 許光達的黃埔軍校五期畢業照. 人民網. 2008年11月06日 [2010-5-16] (簡體中文).
- ^ 2.0 2.1 何立波. 「中國裝甲兵之父」許光達與軍事教育的不解之緣. 人民網(轉自《湘潮》). 2010年03月24日 [2010年06月14日] (簡體中文).
- ^ 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許光達大將.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8-11-15 [2010-6-16] (簡體中文).
- ^ 李意根. 大將許光達的「文革」歲月. 鳳凰網(轉自人民網). 2008年06月17日 [2010-6-16] (簡體中文).
|
|
个人工具
其他语言
曾培炎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a/Zeng_Peiyan_-_World_Economic_Forum_Annual_Meeting_Davos_2008.jpg | |
政治人物 20世紀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38年12月 中華民國浙江省紹興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親屬 | 父 曾江民 伯父 曾壽昌 胞弟 曾培淦 |
學歷 | |
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 | |
經歷 | |
一機部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技術員、課題組組長 西安開關整流器廠整流器研究室技術員、組長 西安整流器研究所組長、室副主任、副總工程師 駐美大使館商務參贊處二秘、一秘 電子工業部辦公廳主任,計劃建設司司長 電子工業部副部長 機械電子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秘書長 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秘書長 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 西部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副組長 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主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國務院副總理 |
|
曾培炎(1938年12月-),生於浙江紹興,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電子學專業畢業,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62年9月參加工作,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電子工業部和國家計劃委員會的副職負責人。1998年升任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成為負責經濟事務的最重要官員之一。2003年升任負責經濟的副總理。
[编辑] 從政簡歷
1956年至1962年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電子學專業學習。
1962年至1964年任一機部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技術員、課題組組長。
1964年至1965年任一機部西安開關整流器廠整流器研究室技術員、組長。
1965年至1982年任一機部西安整流器研究所組長、室副主任、副總工程師。
1982年至1984年任駐美國大使館商務參贊處二秘、一秘。
1984年至1987年任電子工業部辦公廳主任,計劃建設司司長。
1987年至1988年任電子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兼計劃建設司司長。
1988年至1991年任機械電子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其間:1989年9月至11月中央黨校進修一班學習)。
1991年至1992年任機械電子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兼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黨組成員。
1992年至1993年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秘書長(正部長級),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
1993年至1994年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秘書長,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1994年至1998年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1998年至2001年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秘書長,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西部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2000年1月)。
2001年至2002年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秘書長,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西部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2002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副秘書長,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西部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2003年3月任國務院副總理。
是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编辑] 生平
曾家祖輩在紹興乃為旺族。當地文史專家說,曾培炎的父親、伯父曾就讀私塾,為知書識禮之士,父親曾江民後來考進上海銀行,遷居上海;曾培炎的伯父曾壽昌是當地文化名人,楊式太極拳嫡傳弟子。曾辦過報紙,擔任當地國術館館長,1919年五四運動時積極響應,在當地頗有威望。
1956年,曾培炎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為吳邦國的同門師兄,與胡錦濤、朱鎔基、黃菊、吳官正等是校友。
1962年23歲畢業後,分配到第一機械工業部(簡稱一機部)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其時,比他年長12歲的江澤民也剛從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動力分廠廠長調任該所副所長。江、曾首度共事時間不長,1964年曾培炎調往西安,到一機部西安開關整流器廠整流器研究室任技術員。在西安一呆17年,成家立業,直至1982年脫穎而出外派任職。
1976年四人幫倒台,中共撥亂反正。1982年,中共中央組織部在全國選拔年輕幹部充實外交系統,要求各地推薦年輕幹部,當時一機部要研究所推薦專業經驗豐富、外語基礎好、政治可靠,又紅又專的人選,曾培炎中選。
1982年1月,43歲的曾培炎離開生活了17年的西安,到北京報到,出任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商務參贊處二等秘書,開始其仕途。
前任: 陳錦華 (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 1998年-2003年 |
繼任: 馬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
|
|
|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个人工具
李烛. 上一张 第21张共38张下一张. 该照片里有:
snrfc.t.chinago.c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