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台灣農業試驗所成功開發了利用廢棄物、木屑為主的「太空包」培養方式,原本 ...

harvest.org.tw

漫遊南投山水,拜訪「菇菇」的家

文圖/謝順景

 

日月潭乘車往北開約半個小時,即到達「大林農業休閒區」內的「晶園休閒度假村」。區內的香菇農場菇舍,是個用塑膠布加黑色塑膠網構成的大巨蛋,兩旁的牆壁裡含有空氣容易流通且能保濕的稻草,西側的上方留下約1公尺空隙,白天可採光,也可讓空氣流通,帶進香菇生長所需的氧氣。為保持菇舍內的溫度,在屋頂下方每隔5公尺裝有自動噴水用的水管,節省許多人力成本。

 

在人工栽培技術尚未開發以前,野生香菇因為數量少,被視為山珍,日人叫做椎茸(shiitake)。香菇栽培技術被引進台灣,最初用段木栽培,種植於氣候適宜的山地中。後來台灣農業試驗所成功開發了利用廢棄物、木屑為主的「太空包」培養方式,原本困難的香菇栽培因而變得非常容易,香菇產業急速成長。

 

                  

 

以前台灣的香菇都以露天栽培,容易受天候的影響而使香菇品質參差不一,產量也低。太空包栽培技術的開發則對台灣的菇類(香菇、洋菇、金針菇、木耳等等)栽培帶來革命性的影響。為了避免接菌種時雜菌污染,政府輔導成立專業菌種場及太空包製造工廠,用特別配方所製的栽培基質裝入塑膠袋,變溫殺菌,冷卻接種後封口。

 

香菇農場向工廠購入現成的太空包於菇舍培養,3-5個月後即能收成,比傳統段木栽培時間縮短一半以上。大林香菇休閒觀光農場場主賴見旺表示,香菇收穫後用分級機分為大、中、小3級,以三種價格出售;觀光客自己採的新鮮香菇每公斤200元,是市價400元的一半,這種產銷方式讓生產者及消費者互蒙其利,觀光客不但可享採菇樂趣,也可以認識香菇文化及有關培養香菇的知識。

 

            

 

                                         詳全文請見97年11月號《鄉間小路》

 

台灣氣候溫暖且水氣足夠,十分適合菇類生長,民國42年,台灣省農業試驗所成功栽培 ...

tw.mag.chinayes.com

生物產業機械是由農業機械演變而來,為維持一些舊有資訊及研究成果,本部落格中主要以收集目前相關的農業機械資訊及影片。其中有些影片檔案取自video.google.com及youtube.com之內容。

Friday, May 04, 2007

農業試驗所重要農機研究成果

農業試驗所重要農機研究成果

•農試所農工組 梁連勝•

一、前言

本所成立於西元1895年,迄今已歷101年;期間因隸屬改變,所銜迭有更動,目前隸屬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本所農業工程組之前身為農業機械系,設置於民國52年,至民國79年因業務調整,增併農業氣象研究業務,改設農業工程系,後因改隸農委會再度更名為農業工程組迄今。本組農業機械之研究業務,係以政策為導向,研究開發各型農業機械與技術,並受命辦理國產農機性能測定業務;近年來對噴藥技術之研究除著力於新施藥機械技術之建立與開發外,更完成試驗用風洞之建置,藉電腦分析軟體之輔助,進行噴藥技術基礎性理論之探討與研究、農藥施噴性能評估與量測技術之建立等研究。依據所得之基礎理論研究成果資料,本組研究同仁致力於環保型高性能施藥機械之開發,預定近期內推出雛型研究成果。本組農機研究業務為因應農業大環境之轉型,除仍致力於作物生產機械、技術之開發外,已逐漸著墨於生物機電整合與自動化管理、監控系統之研發,及生質能技術之開發與應用。本所近年來農業機械之重要研究、推廣成果輯要如后,謹供識者卓參並惠賜指正。

二、成果

1.農試型果樹樹型整修機(圖一)
台灣經濟果樹栽培,傳統上大致採行放任式田間管理,樹型都未予以限制或整修,導致管理與收穫均倍感困難。為改善此生產管理上之瓶頸,本所配合栽培管理技術之改善與建立,完成果樹樹型整修機之研製。該樹型整修機採用復式剪切刀具,在水果收穫後之適當時期,將部份枝條截斷,營造截頂角錐之矮化樹型,初期果樹之高度介於1.5 公尺1.8 公尺之間,翌年結果後之枝條下垂,其淨高大約1.8公尺左右,收穫時站立園區無需藉助工具即可採摘自如。截頂之錐狀樹型不影響結果面及產量,惟經整修矮化之果樹,必須根據果樹之生理特性配合氣象條件,進行特殊之栽培管理作業,方可達成預期之生產目標。本機配合果樹栽培行型,可採用單側或雙側整修作業,每公頃矮化作業時間約為8工時,傳統人工修剪則須160工時,台灣所栽培可深剪之果樹均可應用本機進行矮化、整修管理作業。為簡化及提高作業效率,新型整修機採用單側作業,刀具為可升降之桁架設計,可因應不同果樹及田間栽培環境作業之需。


2.農試型氣輔桿式噴藥機(圖二)
傳統施藥設備在田間噴施時,因無氣流之輔助,藥霧一般均無法貫穿植冠達到葉背,導致藥霧在葉背之附著度降低,無形中降低防治之效果。本所為改善此傳統施藥作業之瓶頸,藉高速氣流之輔助,導引藥霧達到葉背,並減少藥霧飄移對環境造成污染。農試型氣輔桿式噴藥機具備導引氣囊,將鼔風機提供之高速氣流經由氣囊之引導,將藥霧均勻分佈攜出,因氣流之搖撼,翻動植株之葉片,使葉表與葉背均能曝露於藥霧之中,使葉表與葉背附著相當劑量之農藥。本機噴桿制式作業寬度為6.7 公尺,為配合高莖作物施噴之需,採高架底盤之承載方式,並利用四輪驅動與四輪轉向機構,提高田間作業靈敏性與操控性能。本機輪軸距為120公分,惟使用者可視個人田間之條件予以特別訂製以為因應。農試型氣輔桿式噴藥機因裝置使用特殊規格之膠胎,可在水田與旱作田區作業自如。



3.農試型轉向氣流式噴藥機(圖三)
為因應特殊環境作業條件之限制,並使噴藥能侷限在目標作物作業,減少對環境之污染與資源之浪費,改良鼔風式噴藥機之氣流導引機構,由操作者自行依田區條件調整噴藥管之位置與方向,完成轉向氣流式噴藥機之開發。氣流導管分上、下段設計,上段導管以下段導管截面中心線為旋轉中心,可作360度之迴轉;下段導管則以水平面為界,作180度之旋轉。本型噴藥機可在開放田區及設施栽培區進行作業,亦可作為環境保護消毒之用。



4.農試型氣流導引式噴藥機(圖四)
由於桿式噴藥機在田區轉彎或作業時,操作者必須收起噴桿以免碰觸到電線桿、樹木及土堆等障礙物;作業時又必須及時伸展以施噴農藥,增加操作人員作業困難度及負荷,導致疲勞而發生意外事故。為解決上述問題,開發扇形氣流導引式噴藥機,使其具有橫向噴藥之功能,於行進中利用軸流風機及氣流導板產生強烈氣流攜帶霧粒至目標作物。此種方式可降低霧粒飄移現象,並兼具翻攪葉片與植株之功能,提高藥液在葉背之附著度,增加病蟲害防治效果,減少污染,使農業生產兼顧環保化及永續化。




5.農試型葉菜類蔬菜包裝機(圖五)
葉菜類蔬菜之傳統消費市場已逐漸由生鮮超市小包裝所取代,葉菜在生鮮超市上架銷售前,通常均以人工調理完成定量套袋、包裝作業,除耗費工時外,徒增轉嫁消費成本。本所為因應此消費型態之改變與調理作業需要,與台龍食品包裝機械公司技術合作,完成農試型蔬菜自動包裝機之研製與推廣。利用本機包裝葉菜之前,蔬菜需先經由人工調理、選別與稱重後,再置於包裝機之包裝線上藉輸送帶輸送,經由一組十字交錯之光感測器,自動偵測、調整包裝長度,進行膠膜之熱封與截斷,完成全程包裝作業。每小時之封包作業能力因操作熟練度與前處理供料速度而異,一般作業速度以設定每分鐘卅至四十包為宜。



6.切花套袋機械之開發(圖六)
切花在運銷流程上,為避免摩擦與擠壓所導致之品質劣變,通常在收穫後調理處理過程中,均設法加裝膠袋以為保護。本所為解決切花套袋所遭遇之瓶頸,以研發葉菜類蔬菜包裝機之經驗,著手規劃與研製切花套袋機。切花由輸送帶橫向導入製袋器中,並經由上、下方引入之膠膜進行套裝後,再由二側面之熱熔封滾輪進行花朵部份上、下側之熱熔封裝,最後經迴轉式熱封切刀進行包裝袋前、後兩側之封裝,及切斷分離作業,完成切花袋套之全部作業流程。本機所採之火鶴設計,獲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之發明專利。


7.農試型茶葉枝梗選別機(圖七)
本所與昇泉公司透過技術合作開發,將已商品化之大型茶葉検枝機之選別機組、風壓輸送裝置與迴圈控制機組等重要機械構進行大幅度之修正,並配合進料裝置完成研製作業。經試驗結果其選別率高達85%以上,且選別精度亦高於89%,每小時可處理60台斤以上之茶葉。本機之特色為使用壓縮空氣經塑膠管輸送之設計,取代傳統皮帶輸送方式,由於氣體具可壓縮、彎曲之特性,大幅縮小因輸送所佔用之機體空間,因此使整台機體尺寸約縮小一半;再加上模組化之設計,使該新型茶葉撿枝選別機具有易於組裝、方便搬運之特性,更具商品化之競爭力。



8.蜂王漿分離機(圖八和圖九)
本所與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合作完成離心式蜂王漿採收機之研製。本機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蜂王漿品質,增加養蜂之收益。試驗結果顯示:以網目0.608mm幼蟲攔截網(線徑0.45mm,24目/吋)與迴轉數1750 rpm作業,其採漿後幼蟲分離攔截網上附著之蜂王漿殘留量佔總重之0.73﹪,王杯內蜂王漿之殘留量為總重之 1.59﹪,幼蟲損傷佔總幼蟲數之 1.45%;使用此採收機9.42分鐘可完成51組王台條之採漿作業全程,與相同數量王台條之人工採漿作業需時74.8分相較,其省工效果極為顯著,深受蜂農歡迎,目前已生產推廣達百餘部。




9.農試型微膠囊量產自動化機械(圖十)
大量飼育天敵為生物防治成功之基礎,在其過程中食餌、寄主昆蟲之飼養佔極大的工作量,因此草食性寄主昆蟲或食餌昆蟲之飼育多利用人工飼料以簡化其飼育。針對本所應用動物組成功開發之人工飼料微膠囊製作機,導入人工微膠囊飼料槽加壓設備、液態飼料恆溫加溫槽、包被物料(蜂蠟)槽之恆溫及超音波液位控制系統自動控制元件。其液位控制系統由超音波感測器、一維滑軌及控制器組成,以程式控制噴針尖端與液面保持固定距離,使之穩定連續噴出顆粒狀人工飼料微膠囊,經低溫氣流冷卻、成型,接著由收集機構底部之收集口出料、封蓋,再予以冷藏保存。本機可產製粒徑大小約500~700μm之人工微膠囊。為提高產製效率,完成多針水平微調設計,以維每組噴針尖端皆可與液面保持固定距離。



10.大蒜氣生鱗莖播種機(圖十一)
大蒜氣生鱗莖可阻絕病毒蔓延,對大蒜無病毒蒜種篩選、品質及產量有正面優勢。由於大蒜氣生鱗莖播種時無方向性限制,適合機械播種。為解決人工播種耗費工時之問題,開發播種機械以取替代人工,提高工作效率。惟氣生鱗莖之粒徑大小差異懸殊,為方便播種作業及日後管理,配合不同種子輸配滾筒使用,需事先予以分級,惟7mm以下者因成長勢弱則廢棄不用。以本機播種,一天工作八小時,可完成一公頃以上之播種作業,而人工播種則每公頃約需三十人工。


11.農試型鳳梨採收、施肥與減震集運機具(圖十二和圖十三)
為改善外銷鳯梨在收穫集貨流程因擠壓導致之品質劣變,本所進行鳯梨收穫集貨機具之研製。本集運機具為高架式底盤,以單缸柴油引擎為動力。收穫時由作業人員將鳯梨置於規格統一之塑膠容器內,並堆積於集運機具之車斗上,車斗具有避震裝置,以降低運送途中之撞擊。收集板裝置於車斗後方,可利用油壓上下調整40公分,於鳳梨採收時可承載盛裝鳳梨之紙箱或塑膠容器。結構為三段式,分中間段及左右兩段,左右兩段可摺疊收起,中間段長1,650公分x寬50公分,左右兩段皆為長1,100公分x寬50公分。本機具除供在田間集貨與運送外,另可供採苗時集送芽苗之用。本集運機具配合田間作業需要,附掛迴轉式施肥機,可提高該機之利用率。







12.荔枝脫粒分級與定量包裝(圖十四)
本機採用圓盤式分級機構與新型脫粒機構整合組裝成荔枝脫粒分級機,其脫粒機構採用相對迴轉之脫粒滾軸,其中一支滾軸削製與軸向平行之為直型齒條,另一支則為光面之滾軸,作為鉆板用,在脫粒作業時與齒條型滾軸亙為刀鉆之關係,以便於節點處切斷果蒂,完成單粒化脫粒作業。使用此荔枝脫粒分級機每小時可處理荔枝80公斤(果粒淨重),與人工脫粒每小時34公斤相較,已節省人力需求甚多。定量包裝機構採荷重元計量與微量計量兩模式完成單盒定量裝填作業。




13.酸橘去仔機(圖十五)
酸橘去籽機將已剝皮之果粒經擠壓機擠碎後,進入直徑6公分、長度60公分之兩支相對迴轉之不銹鋼製分離滾筒中間;其中一支滾筒為光滑面,另一支滾筒則附有高度0.07公分、寬度0.9公分、節距3公分之軋花突起螺紋,果肉被螺紋夾住向下推送,種子則由滾筒末端排出,達成果肉種子分離之功能,每小時作業能力為120公斤,為一般人工作業量之25倍以上。本機已通過新型農機性能測定,獲農業委員會補助80台推廣予農民使用,並取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新型第176658號專利。




14.遠端遙控環控肥灌系統(圖十六)
本系統為一套整合無線區域網路與即時視訊之溫室數位環控肥灌系統,含設施環境控制系統、滴灌式自動肥灌系統、即時視訊與遠端遙控系統等軟硬體,經試驗評估證實環控與肥灌性能良好。無線區域網路完全符合規劃之功能,除成功延展與擴大有線網路之基本服務至試驗溫室區外,可傳送即時影像與檔案資料,並進行遙控溫室環控與肥灌之操作,其技術應用不僅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甚至已經超越(詳細資料請參考本刊第十九卷第二期報導)。


15.農試型香菇自動切柄機(圖十七)
香菇自動切柄機具有將菇體自動定位、定向及切柄之功能,全機並有安全保護及下腳料回收裝置。本機包含自動單一供料裝置與自動切柄機構二大部份;單一供料機係利用輸送帶之差速與香菇蕈體在輸送帶上之位移差,使蕈體在輸送過程中自然產生間隔,達成單一供料之目標。切柄機具自動定位、定向與切柄功能,其定位功能直接影響切柄成功率,而定位之關鍵為雙向傾斜輸送帶之立體角度扭轉及微小差速;切柄刀盤組為兩相對迴轉之不銹鋼切刀盤,可將菇柄於設定高度切除。



16.葉綠素螢光感測器(圖十八)
螢光偵測本體是以螢光濾片,利用受光元件取得螢光釋放量之訊號,經由控制面板處理螢光訊號而達到偵測之目的。而感測器最大功能為可依據試驗內容及所偵測之逆境類型作修改,包括更換濾片、光源強度及發光頻率等。利用已開發完成之螢光感測計偵測水稻鎘污染葉片,結果顯示,螢光參數qp值可反應葉片之鎘含量,此項研究成果有助於稻田重金屬污染區快速檢測技術。



17.脆梅壓裂機(圖十九)
台灣梅樹栽培面積逾9000公頃,而脆梅為特殊口感之加工食品,製作時選用不論脆度、口感皆屬上乘之6分熟青梅為原料。傳統人工製作時係先將青梅和鹽搓揉破壞原料梅子表皮後,將梅子輕輕拍裂,再將鹽與梅子倒入桶中並加水,浸漬8-10小時,惟拍裂梅子作業頗費工時,亟需研發壓裂機構以解決此瓶頸。本機之作業方式係將表皮經粗鹽軟化處理後之脆梅由盛斗進入輸送帶,於壓裂板下方皮帶暫停,此時壓裂機構往下運動,壓裂梅子,隨後壓裂機構往上提,而梅子則被輸送至承接容器。本機械每小時平均作業量為140公斤,為人工工作量之8-10倍。




(作者連絡電話:02-23041180)
張貼者: 位於 5/04/2007 10:30:00 PM
反應: 
 

0 意見:

 

Post a Comment

 

 

蕈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Question book-4.svg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2008年11月7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請協助添加來自可靠來源的引用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被提出異議而移除。
香蘑屬的一種 Lepista nebularis,由圖可知子實體由菌傘和菌柄所組成

蕈類(拼音:xùn lèi)是大型、高等的真菌子實體通常肉眼可見。菌絲橫隔壁,將菌絲分隔成多細胞。通稱蘑菇菇類

蘑菇一詞通常是對蘑菇屬(Agaricus)部分食用菌的總稱,常見的包括雙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大肥菇(Agaricus bitorquis)、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等。一般栽培的蘑菇是指雙孢蘑菇[1]。此外,蘑菇也是對真菌有性生殖階段的真菌子實體的俗稱[2]

目錄

 [隐藏

[编辑] 分類

高等真菌按科學分類可分為兩類:

  • 子囊菌門:子囊菌的孢子形成於子囊中,如羊肚菌
  • 擔子菌門:擔子菌的孢子生長於擔子柄末端,大部分蕈類都屬於擔子菌門。

按形態分類則可分為5類:

[编辑] 繁殖

蕈類通常行孢子生殖;孢子萌發後,其產生的菌絲是有橫隔壁的單核菌絲。正、負交配型的單核菌絲相遇後,經接合成為雙核菌絲,然後才發育成為蕈類的子實體。

子實體由菌傘和菌柄所組成。菌傘的腹面具有菌褶,成熟時經減數分裂可產生孢子

[编辑] 應用

許多蕈類具有醫療價值,如靈芝、雲芝桑黃茯苓冬蟲夏草等。藥用真菌如靈芝、樟芝等多富含多醣體及三萜類化合物;在傳統醫學的觀點,認為有解毒、活血、增強免疫力、消炎、抗癌、延年益壽等功效,至於實際的功效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一些蕈類也可被當作食品,如香菇、洋菇、金針菇松茸松露木耳等。

[编辑] 毒蕈

以前認為是食用蕈,現在被認定有毒的貝形圓孢側耳

相對於食用蕈,也有許多對人類有害的毒蕈;已知的如:有致命毒性的鱗柄白毒鵝膏菌、毒鵝膏苞腳鵝膏菌擬稀褶紅菇火焰茸,會造成神經系統異常的豹斑毒傘毒蠅傘橘黃裸傘,會影響腸胃消化系統的褐黑口蘑毒粉褶菌等。

毒菌會造成許多的中毒症狀:食用造成嘔吐、腹痛、下痢、痙攣、昏睡、幻覺等,最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也有過一段時間後會造成身體麻痺的。還有食用前後一段時間內有飲用酒類就會造成中毒的品種。

沒有經驗者自行摘採野生的蕈類來食用是非常危險的行為,目前並沒有簡單的方法可以直接判定蕈類是否可食。毒蕈中有許多品種與食用蕈非常相像。也有毒性雖然弱但仍會造成嚴重症狀者 (例如日本亮耳菌這種弱毒性的品種,也有造成死亡的案例)。自然界中仍有許多仍未有研究的蕈類存在,且沒有毒性的品種在不同的地方也可能產生毒性,或是以往研究不充分而認為是食用蕈、近年才發現有毒 (如貝形圓孢側耳)。

某些原食用蕈的人工培植地棄置後,也可能另外生長出其他品種、甚至是有毒的蕈類。

[编辑] 辨識方法

毒蕈不一定色彩鮮艷 (紋緣盔孢傘)

毒蕈並沒有非常確切的辨識方法。

「會裂開的蕈就是食用蕈」、「毒蕈的顏色都很鮮艷所以顏色不顯眼、味道不錯的蕈類就可以吃」、「不會讓銀器變色的就可以吃」、「被蟲吃過的蕈就可以吃」、「泡鹽水或加鹽煮過就可以去掉毒素」等,都是沒有根據的說法,絕對不能當作實際的判斷根據。例如毒性極高的紅褐杯傘就顏色不顯眼、常裂開來。

要確認是否可食、有沒有毒,除了根據蕈類的品種外,還要考慮生長的地區。不過,實際上多數蕈類中毒案例都是已知的有毒品種造成,事先若能做過確認大多都能避免。

[编辑]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1. ^ 蘑菇生物學特性 [2011-09-19]. 
  2. ^ 海南發現世界最大真菌子實體. 科學網. 2011-9-16 [2011-09-19]. 
結構 生長模式 生殖模式
显示▼隐藏▲
 ·  ·
 
生長/菌絲
 
繁殖/孢子
 
特化結構
 
雙態性真菌 · 黴菌 · 酵母 · 蕈類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希諾奇台灣檜木博物館2樓為精品展示區,更多稀有珍貴的樹瘤作品在這邊與喜愛檜木 ...

0426325588.tranews.com

 

[ 芝麻店家]_台灣檜木藝品中心_樹瘤的形成

calldoor.com.tw

 

大腸扁瘜肉八成變癌須加顯影技術才現形 切除如切片皮鴨
 

大腸鏡檢驗並非百分百準確,有研究發現約1%人接受大腸鏡檢查後的一年內,發現患上大腸癌。有腸胃科醫生指出,醫學界近年發現一種扁平的大腸瘜肉,演變成癌症風險高達八成,但難以單靠大腸鏡檢查發現,而檢查前「洗腸」不夠淨也會減低檢查準確度,增加患者因漏診而惡化至癌症風險。記者:梁瑞

仁安醫院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梁偉強表示,醫學界對大腸扁瘜肉的研究不多,現時所知扁瘜肉數量佔所有瘜肉個案1.89%。他指出,扁瘜肉較凸起的瘜肉更快演變成癌症,毒性也較高,約直徑5毫米的扁瘜肉在數年內演變成癌症的風險是10%,但當扁瘜肉大至約1厘米,惡化成癌腫瘤的風險可高達70至80%;但相對而言,只有10%約1厘米的凸起瘜肉會在10年內變成癌症。梁偉強估計扁瘜肉的成因與基因有關,演變成癌症的時間會較短,甚至是經過另類轉變過程而形成癌症。他指出,由於扁瘜肉不易被察覺,即使進行大腸鏡檢查也會有遺漏。英國一項研究就發現,1%全無症狀人士會在接受大腸鏡檢查後一年內,發現患上大腸癌,估計不少個案屬扁瘜肉,患者接受檢查時扁瘜肉早已存在,只是檢查未能發現。

 

《染色前》未染色的扁瘜肉難以用肉眼分辨。

 

《染色後》染色後的扁瘜肉較顯眼。

檢驗前洗腸影響準確度
要提高大腸鏡尋找扁瘜肉的效率,梁偉強表示,需配合其他檢查方法,例如加入顯影技術,便可呈現出瘜肉附近的異常血管分佈,從而判別及切除扁瘜肉。不過,檢查準確度要視乎很多因素,例如非常扁平、細小或位於大腸彎位的扁瘜肉,容易因檢查速度過快而被遺漏。他指出一般進行大腸鏡檢查時間為入鏡10分鐘,出鏡6分鐘,加上仔細觀察及其他顯影技術,扁瘜肉便會原形畢露。進行大腸鏡檢驗前的洗腸程序也會影響檢查的準確性,梁偉強指市民須飲用兩公升瀉水,再將體內所有糞便排出,直至沒有排出糞渣,大腸內壁情況才可一目了然,但由於瀉水的味道較難入口,加上不斷肚瀉帶來的不適,都會令部份病人出現「洗唔清」情況,大腸鏡被糞便遮擋而未能看清楚扁瘜肉。他又稱,切除扁瘜肉的方法類似「切片皮鴨」方法,將瘜肉一層層切去,但難度在於評估須切除多少層,「切得太淺怕會復發,切得太多又可能會傷條腸。」

扁瘜肉特徵
•較一般瘜肉扁平及細小•只需數年已可演變成癌腫瘤•毒性較強,惡化至癌症風險達70至80%•一般大腸鏡檢查容易漏診資料來源:梁偉強醫生

 


凸起的瘜肉容易以大腸內窺鏡找到及切除。

訂閱更多相關主題,請 ,成為我們的Fans。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轉載請注明出自著數網 GetJetso.com - http://www.getjetso.com,本貼地址: http://www.getjetso.com/forum/thread-290240-1-1.html

 

 

... 个月起,让所有烟草制品包装盒上都印上一些比如腐蚀的牙齿和喉癌肿瘤的图片。

photo.qianlong.com

香杉菇與牛樟菇外型很相似,圖為香杉菇。 (記者謝銀仲攝)

libertytimes.com.tw

樟芝又稱牛樟芝牛樟菇,屬於非褶菌目、多孔科、多年生蕈菌類,學名為Antrodia ...

doctors-group.com

 

全世界只有台灣特有的"牛樟芝" 近期的研究紛紛證實它的養生功效被譽為"國寶" 牛樟 ...

facebook.com

 

經過醫學證實,具有抗癌效果的牛樟菇,是不少生技 ...

blog.udn.com

 

住在南投竹山的劉錦德兄弟,研究出人工段木培育牛樟菇植菌,在腐朽的樟木上營造 ...

epochtimes.com

 

 

住在南投竹山的劉錦德兄弟,研究出人工段木培育牛樟菇植菌,在腐朽的樟木上營造接近野生環境,培育出成分接近原生種的牛樟菇。//中央社

南投縣首見人工培育有機牛樟菇成功


【大紀元5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良蓉南投縣十八日電)有「台灣紅寶石」之稱的珍貴中藥材牛樟菇,一向是山老鼠盜採的目標,在南投縣竹山則有民眾花了十多年的時間,研究出以段木植菌方式人工培植牛樟菇,與市面常見以化學肥料,液態深層培養的方式完全不同。

住在竹山的劉錦德、劉豐維兄弟,本身都有不錯的工作,約在十年多前,由於對牛樟菇的神奇養生功效頗為好奇,而嚐試以人工方式培植牛樟菇。

劉錦德表示,台灣特有的牛樟菇,又稱為樟芝、牛樟芝等,分布在海拔四百五十到二千公尺間,牛樟樹腐朽的心材內壁,由於相傳有提高免疫力等療效,市價一斤高達新台幣五到二十萬元,是台灣最珍貴的真菌品種。

在物以稀為貴的情況下,過去常有民眾冒著生命危險在山壁間採集牛樟菇牟取暴利,後來,乾脆直接砍伐牛樟樹取菇,結果,造成國寶級的千年牛樟浩劫,山老鼠日益猖獗,而以松木養植混充的假牛樟菇也充斥市面。

鑑於冬蟲夏草、金線蓮,甚至靈芝等中、草藥材都有人工栽培的成功實例,劉錦德兄弟也在多年開始嚐試,研究出從採菌、培養基菌種、木屑菌種培養到段木植菌培育的繁鎖程序,即先在試管中培養菌絲,再將菌絲移植到廢棄的樟木,同時營造野生牛樟菇的生長環境,經過數年,牛樟菌即會在朽木上緩慢生長,如此培育出的牛樟菇,不僅不同於市售液態層培養的牛樟芝產品,也不用化舉肥料,而且除了食用,散發淡淡樟木香的造型樟木還有觀賞的附加價值。

在成功研發牛樟菇段木植菌的人工培育法後,劉錦德兄弟希望繼續研究成分更接近野生牛樟菇的固態菌絲體,大量提供市場及研究用途,遏阻魚目混珠的贗品,平抑價格,也讓國寶牛樟樹免遭浩劫。

5/18/2005 2:50:12 P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萬茜 的頭像
    萬茜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萬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