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邕
北周武帝 | |
---|---|
概要 | |
姓名 | 宇文邕 |
廟號 | 高祖 |
諡號 | 武皇帝 |
陵墓 | 孝陵 |
政權 | 北周 |
在世 | 543年—578年 |
在位 | 560年-578年 |
年號 |
保定:561年-565年 |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三位皇帝(560年—578年在位),在位18年。西魏權臣宇文泰的第四子,鮮卑人。
目錄[隐藏] |
[编辑] 生平
時宇文護專橫跋扈,連殺二帝,又立宇文邕為帝。宇文邕不甘做傀儡,於572年殺死宇文護。
在位期間,宇文邕極力擺脫鮮卑舊俗,接受華夏文化,而且自己也整頓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國勢強盛。宇文邕生活儉樸,能夠及時關心民間疾苦。據史書記載,他「身布袍,寢布被……後宮不過十餘人」,另外他還大舉滅佛,搗毀全國大量佛塔、佛寺,嚴令僧尼還俗,這是「求武器於塔廟之間、以士兵於僧侶之下」的富國強兵運動,是為三武滅佛之一。
正當北周日益強盛的時候,北齊卻日衰。於是宇文邕於建德四年(575年)末出兵大舉進攻腐朽的北齊,並於一年半後(即建德六年,577年)滅北齊[1]。
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率軍分五道伐突厥,未出發即病死,時年36歲,諡號為武帝,廟號是高祖。他可以說是魏晉南北朝兩百多年的亂世中少數稱得上有作為的君主。
在史書中,他是一位嚴父,曾對其繼承人長子宇文贇施用體罰,並多次威脅教而不善的太子宇文贇(北周宣帝)會削去其太子地位,但最後都沒有實行。
[编辑] 與象棋的關係
[编辑] 家庭
[编辑] 后妃
[编辑] 子
- 宣帝宇文贇
- 漢王宇文贊,581年被隋文帝誅殺
- 秦王宇文贄,581年被隋文帝誅殺
- 曹王宇文允,581年被隋文帝誅殺
- 道王宇文充,581年被隋文帝誅殺
- 蔡王宇文兌,581年被隋文帝誅殺
- 荊王宇文元,581年被隋文帝誅殺
[编辑] 注釋
- ^ 《隋書》卷74《酷吏·厙狄士文傳》稱:「周武帝平齊,山東衣冠多迎周師。」
前任: 兄明帝宇文毓 |
中國北周皇帝 561—578 |
繼任: 子宣帝宇文贇 |
|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个人工具
曇無讖
曇無讖(梵文:Dharmakṣema,385年—433年),又譯為曇摩懺、曇無懺,中天竺人(《魏書》說他是罽賓人[1]),南北朝佛教高僧,為著名譯經家,是涅槃宗的始祖。
目錄[隐藏] |
[编辑] 生平
曇無讖六歲隨達摩耶舍出家。先學小乘,後見《涅槃經》而轉學大乘。擅長方術,自雲「能使鬼治病,令婦人多子」,與鄯善王妹曼頭陀林私通。發覺,亡奔涼州。而至罽賓。又至龜茲,最後到達敦煌。
敦煌此時被河西王蒙遜攻下,曇無讖受到蒙遜的保護,開始譯經。蒙遜尊為國師,並將軍國大與之商討。[2]曇無讖以男女交接之術教授婦人,就是「二二交會」,蒙遜諸女、子婦皆往受法。[3]
北魏義和三年,北魏武帝聽到曇無讖的名聲,要求蒙遜將他送到長安。蒙遜懷疑曇無讖與北魏交通,於是殺害他 [4]。
[编辑] 所譯經典
《大般涅槃經》《方等大集經》 《方等大雲經》 《悲華經》 《菩薩地持經》 《優婆塞戒》 《金光明經》四卷 《海龍王菩薩戒本》
[编辑] 參考文獻
- ^ 《魏書》卷九十九、《北史》卷九十三:始罽賓沙門曰曇無讖,東入鄯善,自雲「能使鬼治病,令婦人多子」,與鄯善王妹曼頭陀林私通。發覺,亡奔涼州。蒙遜寵之,號曰「聖人」。曇無讖以男女交接之術教授婦人,蒙遜諸女、子婦皆往受法。世祖聞諸行人,言曇無讖之術,乃召曇無讖。蒙遜不遣,遂發露其事,拷訊殺之。
- ^ 《魏書·釋老志》記載:「沮渠蒙遜有涼州,亦好佛法,有廚賓沙門曇無讖,習諸經論於姑臧,與沙門智嵩等,譯《涅槃》諸經十餘部。又曉術數、禁咒,歷言他國安危,多聽中驗。蒙遜每以國事咨之。」
- ^ 《魏書》卷99:「始罽賓沙門曰曇無讖,東入鄯善,自雲「能使鬼治病,令婦人多子」,與鄯善王妹曼頭陀林私通。發覺,亡奔涼州。蒙遜寵之,號曰「聖人」。曇無讖以男女交接之術教授婦人,蒙遜諸女、子婦皆往受法。」
- ^ 《梁高僧傳》(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卷第二:蓋取梵音不同也。其本中天竺人。六歲遭父喪。隨母傭織毾偉為業。見沙門達摩耶舍。此雲法明。道俗所崇豐於利養。其母美之。故以讖為其弟子。十歲同學數人讀呪聰敏出群。誦經日得萬餘言。初學小乘兼覽五明諸論。講說精辯莫能詶抗。後遇白頭禪師。共讖論議。習業既異。交諍十旬。讖雖攻難鋒起。而禪師終不肯屈。讖伏其精理。乃謂禪師曰。頗有經典可得見不。禪師即授以樹皮涅槃經本。讖尋讀驚悟方自慚恨。以為坎井之識久迷大方。於是集眾悔過。遂專大乘。至年二十誦大小乘經二百餘萬言。讖從兄善能調象。騎殺王所乘白耳大象。王怒誅之。令曰。敢有視者夷三族。親屬莫敢往者。讖哭而葬之。王怒欲誅讖。讖曰。王以法故殺之。我以親而葬之。並不違大義。何為見怒。傍人為之寒心。其神色自若。王奇其志氣。遂留供養之。讖明解呪術所向皆驗。西域號為大呪師。後隨王入山。王渴須水不能得。讖乃密呪石出水。因贊曰。大王惠澤所感遂使枯石生泉。隣國聞者皆歎王德。於時雨澤甚調百姓歌詠。王悅其道術深加優寵。頃之王意稍歇待之漸薄。讖以久處致厭。乃辭往罽賓。齎大涅槃前分十卷並菩薩戒經菩薩戒本等。彼國多學小乘不信涅槃。乃東適龜茲。頃之復進到姑臧止於傳舍。慮失經本枕之而寢。有人牽之在地。讖驚覺謂是盜者。如此三夕。聞空中語曰。此如來解脫之藏。何以枕之。讖乃慚悟別置高處。夜有盜之者。數過提舉。竟不能勝。明且讖將經去不以為重。盜者見之。謂是聖人。悉來拜謝。河西王沮渠蒙遜僣據涼土。自稱為王。聞讖名呼與相見。接待甚厚。蒙遜素奉大法志在弘通。欲請出經本。讖以未參土言又無傳譯。恐言舛於理不許即翻。於是學語三年方譯寫初分十卷。時沙門慧嵩道朗獨步河西。值其宣出經藏。深相推重。轉易梵文嵩公筆受。道俗數百人疑難縱橫。讖臨機釋滯清辯若流。兼富於文藻辭製華密。嵩朗等更請廣出諸經。次譯大集大雲悲華地持優婆塞戒金光明海龍王菩薩戒本等六十餘萬言。讖以涅槃經本品數未足。還外國究尋。值其母亡遂留歲餘。後於於闐更得經本中分。復還姑臧譯之。後又遣使於闐尋得後分。於是續譯為三十三卷。以偽玄始三年初就翻譯。至玄始十年十月二十三日三袠方竟。即宋武永初二年也。讖雲。此經梵本本三萬五千偈。於此方減百萬言。今所出者止一萬餘偈。讖嘗告蒙遜雲。有鬼入聚落必多災疫。遜不信。欲躬見為驗。讖即以術加遜。遜見而駭怖。讖曰。宜潔誠齋戒神呪驅之。乃讀呪三日。謂遜曰。鬼已去矣。時境首有見鬼者雲。見數百疫鬼奔驟而逝。境內獲安讖之力也。遜益加敬事。至遜偽承玄二年。蒙遜濟河伐乞伏暮末於抱罕。以世子興國為前驅。為末軍所敗。興國擒焉。後乞伏失守。暮末與興國俱獲於赫連定定。後為吐谷渾所破。興國遂為亂兵所殺。遜大怒謂事佛無應。即遣斥沙門五十已下皆令罷道。蒙遜先為母造丈六石像。像遂泣涕流淚。讖又格言致諫。遜乃改心而悔焉。時魏虜託跋燾聞讖有道術。遣使迎請。且告遜曰。若不遣讖便即加兵。遜既事讖日久未忍聽去。後又遣偽太常高平公李順策拜蒙遜為使持節侍中都督涼州西域諸軍事太傳驃騎大將軍涼州牧涼王。加九錫之禮。又命遜曰。聞彼有曇摩讖法師。博通多識羅什之流。祕呪神驗澄公之匹。朕思欲講道可馳驛送之。遜與李順讌於新樂門上。遜謂順曰。西蕃老臣蒙遜奉事朝廷不敢違失。而天子信納佞言苟見蹙迫。前遣表求留曇無讖。而今便來徵索。此是門師當與之俱死實不惜殘年。人生一死詎覺幾時。順曰王欵誠先著遣愛子入侍。朝廷欽王忠績。故顯加殊禮。而王以此一胡道人虧山嶽之功。不忍一朝之忿。損由來之美。豈朝廷相待之厚。竊為大王不取。主上虛襟之至。弘文所知。弘文者遜所遣聘魏使也。遜曰。太常口美如蘇秦。恐情不副辭耳。遜既悋讖不遣。又迫魏之強。至遜義和三年三月。讖固請西行更尋涅槃後分。遜忿其欲去。乃密圖害讖。偽以資糧發遣。厚贈寶貨。臨發之日。讖乃流涕告眾曰。讖業對將至。眾聖不能救矣。以本有心誓義不容停。比發遜果遣刺客。於路害之。春秋四十九。是歲宋元嘉十年也。黑白遠近咸共惜焉。既而遜左右常白日見鬼神以劍擊遜。至四月遜寢疾而亡。初讖在姑臧。有張掖沙門道進。欲從讖受菩薩戒。讖雲。且悔過乃竭誠七日七夜。至第八日詣讖求受。讖忽大怒。進更思惟。但是我業障未消耳。乃勠力三年。且禪且懺。進即於定中見釋迦文佛與諸大士授己戒法。其夕同止十餘人。皆感夢如進所見。進欲詣讖說之。未及至數十步讖驚起唱言。善哉善哉。已感戒矣。吾當更為汝作證。次第於佛像前為說戒相。時沙門道朗振譽關西。當進感戒之夕。朗亦通夢。乃自卑戒臘求為法弟。於是從進受者千有餘人。傳授此法迄至於今。皆讖之餘則。有別記雲。菩薩地持經應是伊波勒菩薩傳來此土。後果是讖所傳譯。疑讖或非凡也。蒙遜有從弟沮渠安陽象者。為人強志疎通涉獵書記。因讖入河西弘闡佛法。安陽乃閱意內典奉持五禁。所讀眾經即能諷誦。常以為務學。多聞大士之盛業。少時求法度流沙至於闐於瞿摩帝大寺遇天竺法師佛馱斯那。諮問道義。斯那本學大乘。天才秀發誦半億偈。明了禪法故西方諸國。號為人中師子。安陽從受禪祕要治病經。因其梵本。口誦通利。既而東歸向邑於高昌。得觀世音彌勒二觀經各一卷。及還河西即譯出禪要。轉為晉文。及偽魏吞併西涼。乃南奔於宋。晦志卑身不交人世。常遊塔寺以居士身畢世。初出彌勒。觀音二觀經。丹陽尹孟顗。見而善之。深加賞接。後竹園寺慧紹尼。復請出禪經。安陽既通習積以臨筆無滯。旬有七日出為五卷。頃之又於鍾山定林寺。出佛父般泥洹經一卷。安陽居絕妻拏無欲榮利。從容法侶宣通正法。是以黑白咸敬而嘉焉。後遘疾而終。讖所出諸經。至元嘉中方傳建業。道場慧觀法師志欲重尋涅槃後分。乃啟宋太祖資給遣沙門道普將書吏十人西行尋經。至長廣郡舶破傷足因疾而卒。普臨終歎曰。涅槃後分與宋地無緣矣。普本高昌人。經遊西域遍歷諸國。供養尊影頂戴佛鉢。四塔道樹足跡形像。無不瞻覿。善梵書備諸國語遊履異域。別有大傳。時高昌復有沙門法盛。亦經往外國立傳。凡有四卷。又有竺法維釋僧表並經往佛國云云。
[编辑] 外部連結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个人工具
拓跋燾
北魏太武帝 | |
---|---|
概要 | |
姓名 | 拓跋燾 |
廟號 | 世祖 |
諡號 | 太武皇帝 |
陵墓 | 雲中金陵 |
政權 | 北魏 |
在世 | 408年—452年 |
在位 | 423年—452年 |
年號 |
始光:424年-428年正月 |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408年-452年),北魏第三位皇帝(423年—452年在位),他是前任皇帝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長子,小字佛狸(突厥語狼buri的對音),在位29年,享年44歲,諡太武皇帝。
目錄[隐藏] |
[编辑] 生平
拓拔燾即位時,只有15歲,大臣們都拿他當小孩子看。於是拓拔燾決定先整頓吏治,勵精圖治,令人刮目相看,北魏國力進入鼎盛。於是拓拔燾就開始擴張疆土,先後消滅夏國,北燕,北涼,結束了五胡十六國,統一了北方;又擊潰高句麗、柔然,擴地千餘里,不過他在對宋的戰爭中,雖然大勝,但使軍民疲憊,後期又刑罰殘酷,使國內政治混亂。拓跋燾於452年被宦官中常侍宗愛所弒,他的廟號為世祖。
另外他下令廢佛,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詔:「諸有佛圖、形像及胡經,盡皆擊破焚燒,沙門無少長悉坑之。」是三武滅佛之一(另外兩位是北周武帝和唐武宗)。
[编辑] 其他
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拓拔燾遣大臣李敞所刻的石刻祝文,存於嘎仙洞內的石壁上。1980年7月30日,中國考古學家米文平等人在此洞發現石刻祝文,結合當時在洞內發現的陶器碎片等,認定此處即為史書中記載的北魏祖庭。但該洞是否確實就是拓跋鮮卑的發源地,史學界尚有爭論。[1]
[编辑] 后妃
皇后
妃嬪
- 左昭儀馮氏,北燕昭成帝馮弘季女、北魏遼西王馮崇、馮朗、馮邈 妹、柔然可汗斛律妻姐,為文明太后姑母。
- 左昭儀閭氏,生南安王余。
- 右昭儀沮渠氏,沮渠蒙遜女,即興平公主。
- 夫人郁久閭氏,吳提妹妹。
- 貴人赫連氏,赫連皇后妹妹。
- 貴人赫連氏,赫連皇后妹妹。
- 椒房越氏,生晉王伏羅
- 椒房舒氏,生東平王翰
- 椒房弗氏,生臨淮王譚
- 椒房伏氏,生楚王建
[编辑] 子女
兒子
太武皇帝有十一子。六子於魏書有傳,其他兒子只得名字如小兒、貓兒、真、虎頭、龍頭並闕母氏,皆早薨。
[编辑] 參考
前任: 父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 |
中國北魏皇帝 409年—452年 |
繼任: 少子南安王拓跋余 |
|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个人工具
會昌毀佛
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間(840年-846年),推行一系列「滅佛」政策,以會昌五年(845年)四月頒布的敕令為高峰,而會昌六年唐武宗逝世、唐宣宗即位又重新尊佛,滅佛就此結束。這一事件使佛教在中國受到嚴重打擊,史稱「唐武宗滅佛」或「武宗滅佛」。因唐武宗年號「會昌」,故佛教徒又稱之為「會昌法難」,將它與之前的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和後來的後周世宗滅佛並稱為「三武一宗」。
目錄[隐藏] |
[编辑] 因由
自唐朝立國以來,歷代君主都對佛教以極高禮遇和大力提倡,至中葉以還,佛教勢力日益膨脹。私度之錢歸之於地方官吏和寺廟所有,造成政府和寺廟多度僧尼。很多人為了逃避賦役,出家為僧,導致僧人越來越多。而寺廟土地不用納稅,僧人靠農民供養,形成了當時社會上的一大問題,從而逐漸威脅到了唐朝中央統治。而武宗本人又是一個虔誠的道教徒,因此他即位後,便開始籌劃滅佛。
[编辑] 經過
會昌二年(842年),武宗在道士趙歸真等的勸說下,令天下僧尼中犯罪和不能持戒者盡皆還俗,行咒術、妖術等者同禁,私人財產全部「充入兩稅徭役」[1],僅京城長安一地就有3459人還俗,而佛寺僅留慈恩、薦福、西明、莊嚴四寺。會昌四年七月,敕令毀拆天下凡房屋不滿二百間、沒有敕額的一切寺院、蘭若、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還俗。
會昌五年三月,敕令不許天下寺院建置莊園,又令勘檢所有寺院及其所屬僧尼、奴婢、財產之數。四月,下敕滅佛,規定西京長安只能保留4座寺廟,每寺留僧10人,東京洛陽留2寺,其餘節度使的治州共34州留1寺,其他刺史所在州不得留寺。其他寺廟全部摧毀,僧尼皆令還俗,所有廢寺銅鑄的佛像、鐘磬全部銷熔鑄錢,鐵鑄的交本州銷鑄為農具。到當年八月,「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1]。山西五臺山的還俗僧「多亡奔幽州」,李德裕召見幽州鎮駐京人員說:「五臺僧為將,必不如幽州將;為卒,必不如幽州卒。何為虛取容納之名,染於人口。」幽州鎮節度使張仲武配合朝廷說:「有游僧入境,則斬之。」[2]。會昌六年,武宗逝世,篤信佛教的唐宣宗即位。宣宗即位後即廢止了武宗的滅佛政策。
[编辑] 影響
經過這次滅佛,佛教寺院財產被剝奪,僧尼還俗,寺廟遭廢,經籍散佚,佛教宗派因失去繁榮的客觀條件,從此也由極盛而走向衰微了。但是大量僧尼還俗,寺廟土地與財富受過政府所有,客觀上也減輕了人民供養僧尼的經濟負擔。除此之外,其它從西域傳來的宗教如祆教、摩尼教和景教等均受到打擊。
[编辑] 相關條目
- 三武一宗
[编辑] 參考文獻
|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