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粟裕乘火车赴北京参加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hn.rednet.cn

 

粟裕:这场战役成为他一生巅峰之作

 
http://www.rednet.cn  2007-8-14 4:27:42  红网  字体: 【 】 [发表评论]

 

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淮海前线总前委。这是总前委成员在一起,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淮海前线总前委。这是总前委成员在一起,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粟裕在干部大会上进行战斗动员。

(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粟裕在干部大会上进行战斗动员。)

 

1949年9月,粟裕乘火车赴北京参加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1949年9月,粟裕乘火车赴北京参加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潇湘晨报记者 袁名清 北京、长沙报道
  
  谈粟裕,必然要谈到淮海战役;谈淮海战役,必然要谈到淮海战役的成因,而没有粟裕一而再再而三的推动,就没有淮海战役;没有粟裕出神入化的指挥,就没有淮海战役的完胜。
  
  1949年的1月10日,历时65天的淮海战役收官全胜,我军以60万人对国民党军80万人,歼敌55.5万人,这是一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战。
  
  粟裕百年诞辰之际,潇湘晨报记者从淮海战役的亲历者与研究者那里了解到,在淮海战役前粟裕向毛泽东及中央军委三次“斗胆直陈”发动战略进攻、改变中原战局建议的内幕。
  
  中央没打算发动淮海战役
  
  1948年初,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并没有发动淮海战役——在江北打大歼灭战的打算。
  
  在当时的中原战场上,刘(伯承)、邓(小平)中原野战军,陈(赓)、谢(富治)的豫西兵团,与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西兵团摆开了成品字型的战略格局。
  
  而国民党军在中原也布下了强大阵势,集结了25个整编师(军),57个旅(师),敌我双方呈反复拉锯的僵持状态。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时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后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他说:“当时国民党军3个兵团集中,以一个为核心,双方交战的话,我军一个晚上啃不完对方,还没等到第二天,敌军增援就来了……”
  
  显然,这样的仗不太好打,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认为,此时中原不宜打大的歼灭战。中共中央决定,由华东野战军主力组建东南野战军,执行南进战略任务,陈毅任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同时兼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毛泽东与陈毅商定,先由粟裕率第一兵团3个纵队于1948年夏季或秋季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随后,由另外3个纵队组成第3兵团于次年二三月间渡江作战。毛泽东、陈毅与中央军委的意图,是以此迫使敌方改变中原兵力部署,以粟之兵力吸引敌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以扭转中原战局。这是中央对全国军事战略的一项大的调整。
  
  “斗胆直陈”中原战局建议
  
  1948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粟裕,要他率领3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对中原战局的一时之困境,粟裕一直在思考中。
  
  就在5天前,即1948年1月22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和刘邓发出了一封长长的电报,第一条就谈到了他对中原战局的设想,他建议“三军(刘邓、陈谢、陈粟)在今后一个时期,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如能有两三次歼灭战,则(中原)形势可能变化。”
  
  按照电报地支代月,韵目代日的惯例,1月22日称“子养”,此即为著名的“子养电”。
  
  尽管已时隔近60年,时任粟裕秘书的鞠开还清楚记得当时的细节,“这个著名的‘子养电’,他在1947年12月10日晚就写好了初稿,到第二年1月22日才发给中央的。”在“子养电”中,粟裕写下了“斗胆直陈”4个字。
  
  5天后,中央军委仍向粟裕发出了“渡江南进”的指令。粟裕立即率部准备渡江,同时思考改变中原战局的方略。经过3天的缜密思考,他又写了一份长达2000字的电报,于1月31日上报中央军委。电报中,他设计了渡江南进时机、地点和方法的方案,同时重申了他在“子养电”中的观点与建议。
  
  时任粟裕秘书的刘祥顺至今被粟裕当时的大气魄所折服:“有了他这个建议,中国革命战争的进程改变了。”
  
  接到粟裕的第二封电报,毛泽东特意把原定于2月1日返回部队的陈毅留下来研究,结果是部队渡江南进的战略决策依然不变,但中央采纳了他关于渡江时机、地点、方法以及“忽集忽分”战略的建议。
  
  再三上书向中央立下军令状
  
  面对中央军委的来电,粟裕仍然没有停止自己的思考,而且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计划与设想。在此期间,他两次把自己的想法向陈毅汇报,陈毅甚是意外,但仍同意粟裕将建议上报中央。1948年4月18日,粟裕再次向中央军委建议: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的歼灭战。
  
  3个月内,粟裕的3封电报,引起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毛泽东约粟裕当面相商。4月30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听取了粟裕的详细汇报,当即研究决定,在既定战略方针不变的前提下,同意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留在中原地区大量歼敌。
  
  “粟裕当时在中央实际上是立了军令状,因为毛主席提出在4至8个月时间内,必须歼敌五六个到十一二个正规旅。”回想当年粟裕“斗胆直陈”的结果,张效林——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原社长仍然面色凝重。
  
  当时,中央军委给粟裕来电指出:“以歼灭邱清泉的第五军为夏季作战中心目标。”但此时粟裕得到了一个重要情报,开封城国民党守军兵力薄弱,他立刻设计了一个“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作战方案。
  
  张震回忆:“当时情况很紧急,我们一方面向毛主席报告,一方面下命令,毛主席很快就回电了:“情况紧急时,你们应该独立处置,不要请示。”6月17日,华东野战军第三、第八纵队突然兵临开封城下,只用了5个昼夜就攻下了,3万国民党守军被全歼,赶来增援的国民党军队也被消灭了1万人。随后,粟裕命令部队主动撤出开封,隐蔽集结于睢杞地区,等待战机。
  
  此时,国民党军邱清泉兵团、区寿年兵团增援开封,邱清泉兵团贪功冒进,而区寿年兵团却在睢杞地区犹豫徘徊,两兵团一夜之间拉开了40公里距离。
  
  粟裕及时抓住了这一战机。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迅速切入两兵团之间,围歼战斗力较弱的区寿年兵团。激战6天后,歼灭区寿年兵团司令部、整编七十五师师部和第六旅1个团。前来增援的黄百韬兵团也遭受了歼灭性打击,此役共歼灭5万余人。两场仗打下来共歼敌近10万人,这就是历史上称作的“豫东战役”。
  
  此次战役是粟裕向毛泽东交上的一份圆满答卷。谈及此役,《粟裕文选》编审、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张光彩感慨:“这个战役改变了中原战局的形势,也为中央军委以后下决心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打下了基础。”
  
  胸有成竹气吞黄淮
  
  有了豫东战役垫底,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对粟裕有了信心。1948年7月,中央军委连续发出7份电报,要求许(世友)谭(震林)兵团在10日内夺取济南。分析敌我双方情况后,粟裕认为,攻占济南的条件还不成熟,他向中央军委建议:集中华野全军执行作战任务。按照这个部署,华野各个兵团向山东集结,在攻济打援战场上,华野参战兵力达到15个纵队,兵力达32万人,超过敌方27万人的总人数。9月16日,济南战役拉开序幕。经8个日夜激战,解放军全歼济南守军10万人(其中两万人起义)。
  
  9月24日,济南战役已到尾声,粟裕发电请示中央,建议发动淮海战役。第二天毛泽东就回电同意了。
  
  原粟裕秘书、《粟裕传》编写组长朱楹介绍:淮海战役发动前的10月31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建议:“此战役规模很大,请陈(毅)军长、邓(小平)政委统一指挥。”(陈毅当时已经调到中原野战军工作)11月1日,毛泽东复电同意。次日,陈邓复电:“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唯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
  
  战争重任更多地压到了粟裕肩上。在淮海战役打响的第二天,即1948年11月7日,粟裕与张震彻夜长谈,分析全国战略态势,认为应该将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战略决战。回忆那个夜晚,张震依然很激动:“在起草这份给中央军委电报的过程中,我深深被粟裕同志的深谋远虑所折服,他不仅想到了下一战,下两战怎么打,而且想到大军渡江后在江南的仗该怎么打,也想到了全国解放后江南的恢复问题。”次日早晨7时,两人的建议化成电波,传向中央军委,这就是著名的“齐辰电”,由此,淮海战役演变为南线战略大战役,成为日后轰动中外的大决战。
  
  [大事记]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粟裕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
  
  ★1946年7月起,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七战七捷。中央军委将苏中作战经验通报全军,要求各区“仿照办理”。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仍负责战役指挥。先后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泰蒙、孟良崮等战役,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
  
  ★1948年六七月间,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9月24日,粟裕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以其杰出的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1949年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

[稿源:红网综合]
[作者:袁名清]
[编辑:刘松杨]

 

 

打那以後,在幾十年的時間裏,粟裕的軍銜問題常常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

big5.xinhuanet.com

 

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授銜的真相
2008年08月03日 01:48:52  來源:書摘
【字號  留言 打印 關閉 
【Email推薦:
 

    1955年全軍實行軍銜制,授了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1359名少將。粟裕名列十大將榜首,人稱“共和國第一大將”。

粟裕大將

    打那以後,在幾十年的時間裏,粟裕的軍銜問題常常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許多同志認為,粟裕戰功很大,評大將低了,應該授元帥。不光是黨內、軍內,連黨外高層民主人士邵力子、黃炎培等人也持這種認識。不少中青年也認為,粟裕戰功很大,應該評元帥。也有人說沒有評上元帥,他不滿意,受到毛澤東的批評,他哭了。吳東峰同志是其中的一個。他在《解放軍文藝》發表了《開國大將》一文,總起來說,主導思想是宣傳粟裕的,但有一個問題說錯了,文雲:毛澤東有“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評銜時”之說,即謂粟裕也。如此地張冠李戴,加到粟裕頭上來,那就是錯了,那就是冤枉他了。

    國防大學黨史專家姚旭同志跟我談到這件事時,很氣憤,要我寫一篇文章,說明真相。我知道這件事情後,心中很不平靜,認為有必要將粟裕對評銜問題的態度向大家講清楚。

    這裏還要為徐玉田同志說清楚一個問題。在解放戰爭期間,徐玉田同志是粟裕的機要秘書,吳東峰同志說徐玉田寫過文章,說“華東戰場上,陳毅雖為司令,戰役指揮多為粟裕將軍包攬也。”我查閱過徐玉田同志的文章,發現他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現在回到正題上來。粟裕授銜的真相究竟如何?作為當時在他身邊工作的我來說,有必要將我了解的情況作簡要介紹。

    我知道,資歷、威望、戰功,是當時授銜的主要依據。中央政治局考慮元帥、大將軍銜,中央軍委考慮上將至少將軍銜,考慮好以後報到中央去批。實行軍銜制前,粟裕是大軍區級,比正兵團高兩級。他的軍銜當然要由中央政治局來考慮。關于上將至少將的授銜問題,軍委確定了一個原則:正兵團,原則上評上將,個別的可評中將或大將;副兵團,原則上評中將,有少數可評上將,個別的評少將;準兵團,有的可評中將,有的可評少將,極個別的可評上將;正軍級到準軍級,原則上評少將,有少數可評中將,也有少數可評大校;正師級,原則上評大校,老紅軍、有戰功的,個別的也可評少將。

    大家知道,粟裕是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是中國軍事舞臺上一位了不起的偉人。他演出了許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叱吒風雲、氣吞山河的活劇,指揮和參與指揮了七戰七捷、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沙土集、豫東、濟南、淮海、渡江和上海等許多重大戰役。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讚不絕口

1951年12月7日,粟裕送給作者的照片

    正因為這樣,毛澤東同大家想法一樣,是要給粟裕授元帥的。據毛澤東身邊的衛士長李銀橋說:“中央在中南海頤年堂討論解放軍高級將領軍銜問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參加了會議。在討論到粟裕軍銜問題時,毛澤東不僅要給粟裕授元帥銜,而且以對比的方式給了粟裕極高的評價。毛澤東說:“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在解放戰爭中,誰人不曉得華東粟裕啊?”周恩來說:“可是粟裕已經請求辭帥呢!”毛澤東又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授銜時。我們軍隊中有些人,打仗時連命都不要了,現在為肩上一顆星,硬要爭一爭、鬧一鬧,有什麼意思?”朱德笑笑說:“肩上少一顆豆,臉上無光嘛!同一時間當兵,誰也沒有少打仗,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說哩!”劉少奇說:“要作思想工作,黨在軍隊中的思想工作,這時候決不可放松。”毛澤東還說:“難得粟裕!竟三次辭讓,1945年讓了華中軍區司令員,1948年讓了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現在辭了元帥銜,比起那些要跳樓的人,強千百倍嘛!”周恩來也說:“粟裕二讓司令一讓元帥,人才難得,大將還是要當的。”毛澤東補充說:“而且是第一大將。我們先這樣定下來,十大將十元帥。”(見《歷史的真言》,邸延生著,2000年7月新華出版社出版)

    為了進一步搞清楚李銀橋講的這段話,2002年11月8日,我陪同《共和國大將粟裕》文獻電視劇劇組總編導石徵先同志訪問了李銀橋同志,他和我們又談了毛澤東當時要給粟裕授元帥的一些情況。     

1980年,粟裕大將在講述戰役指揮方面的經驗

    以上就是粟裕授為共和國第一大將的事實真相。上述情況可以說明和澄清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毛澤東是要給粟裕授元帥的,是粟裕高風亮節,自己不要,把元帥辭了。

    第二,粟裕對評大將軍銜根本不存在不滿意,也不存在毛澤東找他談話,把他批哭了的問題。有一天,我看到黨內的一份材料上,黨外高層民主人士邵力子說粟裕應該評元帥的信息後,當面報告了粟裕,並把材料指給他看,原以為他會高興的。哪知他臉一沉,脫口而出說:“評我大將,就是夠高的了,要什麼元帥呢?我只嫌高,不嫌低。”然後他又進一步向我嚴肅指出:“今後不要議論這方面的問題了,議論這都是低級趣味,沒有什麼意思。”粟裕同志對他的軍銜問題,看得是多麼淡泊啊!這次談話,對我教育很深,震動不小。

    第三,毛澤東是說過“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的話。有的文章說,這是指粟裕,如此張冠李戴,在社會上流傳很廣,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根據毛澤東對粟裕評銜的態度,可以肯定他指的不是粟裕,而是指有些鬧軍銜的人。當時,確實有人鬧軍銜,有的人評了大校不滿意,要少將;有的人評了少將不滿意,要中將;有的人嫌軍銜低,拒絕接受組織上授予的軍銜,軍裝也不穿,軍銜也不戴。這些現象匯報到毛澤東那裏,他能不批評嗎?

    粟裕對地位、名利、榮譽、權力,一向不感興趣,看得淡如水。像他這樣不為名,不為利,一心為人民,兩讓司令、一辭元帥的事例,在我黨、我軍的歷史上,是不多見的;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也屬罕見,堪稱楷模。沒有偉大的共產主義思想、高尚的革命風范、優秀的政治品德,是很難做到的。(鞠開 摘自《在跟隨粟裕的日子裏》,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史海回眸

毛澤東"億元稿費"謠傳的真相
回眸——歷屆奧運會主題歌
"極左"和"極右"對革命和建設都極其有害
在紅色年月中長大的60年代生人

遺忘歷史,心靈便在黑暗中行走
周恩來處理一封人民來信的前後
鄧小平南方談話未見報的兩句話
胡適第一次見蔣介石究竟在何時?

對歷史人物不要輕易“蓋棺論定”
拍攝毛澤東軍裝照風波
“兩個凡是”是怎樣被否定的

 
打印】 【糾錯】 【評論】 【主編信箱
(責任編輯: 何耀偉 )
 
 
劉少奇囚禁開封的最後日子
中南海保健總管的特別經歷
毛澤東對邵華的教誨、勸慰
揭開釣魚臺國賓館的神秘面紗
蘇聯軍事援華的是是非非
周恩來最後一次會見外賓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請您發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語並遵守相關規定
 查看評論 留言須知
 
 
 
“九一三”林彪事件後的毛澤東
戶籍改革任重道遠
"極左"和"極右"對革命和建設都極其有害
理順公眾情緒的根本是理順利益關係
不敢寫的政治禁忌還有多少
鄧小平南方談話未見報的兩句話
房市論戰背後是利益博弈
劉少奇囚禁開封的最後日子
“做官發財”思想千年不絕的四大成因
別讓工資倍增成為紙上談兵
比例原則與行政執法衝動
檢視完整大小圖片(570 x 321 · 33kB · jpeg)· 更多不同尺寸
鞠園》文史與集郵論壇(UTF-8) • 檢視主題 - 有沒有 ...

 

 

 

 

照片是之前於網拍購得
照片中人我只知道葉漢卿為名畫家
照片背面有寫於昭和八年 仁壽醫院前

照片背面所寫之仁壽醫院是否即為張七郎於花蓮鳳林所開設的仁壽醫院
他們也沒有可能是接受張七郎先生或其兄長張采香之邀到花蓮一遊而留下這張照片?

又於網路查到異香為葉漢卿其子名字
有沒有可能這三位長者身後街為其子
是三對新竹文人的父子合照?


附加檔案:
照片正面.jpg
照片正面.jpg [ 79.5 KiB | 被瀏覽 48 次 ]
照片背面.jpg
照片背面.jpg [ 57.7 KiB | 被瀏覽 38 次 ]

_________________
《璞石閣》花蓮的歷史影像
http://blog.yam.com/yuliman
 
回頂端
 個人資料  
 
yuliman
 文章主題 : Re: 有沒有關於這張照片的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0-03-08, 23:57 
離線
從八品-修職佐郎
頭像

註冊時間: 2007-12-19, 12:14
文章: 735
來自: 台中市
PTT的高手 jack283 (kusunoki) 提供了這張照片的資料

作者 jack283 (kusunoki) 看板 TW-history
標題 Re: [問題] 有關這張老照片的背景,求教高人
時間 Mon Mar 8 23:16:12 2010
───────────────────────────────────────
照片中的仁壽醫院,位於台南新營,院長是後排居中者的楊慶祥,
這是楊慶祥在總督府醫學校(今台大醫院)畢業後回鄉開設。
他前方是他的父親楊允中,是新營地區耆老,曾任保正,也與文士有所酬合;
他右手邊是三弟楊花朝,後來經商,與許文龍一起創業,打下現今奇美企業的基礎。

楊氏父子與文人仕紳頗有交流,如右邊郭山藻氏也是台南學甲仕紳,
新營劉家也與楊氏父子頗有互動,另葉漢卿同時也是著名文藝家劉吶鷗的好友。
這張照片應該可以作為當時新營地區藝文人士互動的見證,
在照片中的年代昭和八年,正好是仁壽醫院的開設年,
或許因此而文友共同一聚,留下了這張影像。

--
雖然不是花蓮老照片
但是似乎也是一張難得的台南文史資料

感謝 jack283 (kusunoki)

_________________
《璞石閣》花蓮的歷史影像
http://blog.yam.com/yuliman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過山雲
 文章主題 : Re: 有沒有關於這張照片的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0-03-09, 10:02 
離線
十全老人
頭像

註冊時間: 2004-05-18, 20:10
文章: 25367
來自: 三樓冰茶室
原來新營也有仁壽醫院。 :-O

_________________
臺灣文史的拼圖,需要你和我共同努力
來自台灣的露天拍賣(ebay+pchome)
Panoramio的照片(持續更新)
Takao and Kaohsiung


 
回頂端
 個人資料  
 
yuliman
 文章主題 : Re: 有沒有關於這張照片的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0-03-09, 10:05 
離線
從八品-修職佐郎
頭像

註冊時間: 2007-12-19, 12:14
文章: 735
來自: 台中市
再比對了一下郭山藻先生以及葉漢卿先生其餘的照片
我發覺郭先生應該是照片中面對觀者最左邊的那位
葉先生則是最右邊那位
照片背面的姓名是寫在該人後方
而不是依照正面順序寫的

_________________
《璞石閣》花蓮的歷史影像
http://blog.yam.com/yuliman


 
回頂端
 個人資料  
 
robinong
 文章主題 : Re: 有沒有關於這張照片的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0-03-09, 10:49 
離線
一甲進士-進士及第
頭像

註冊時間: 2010-03-09, 09:49
文章: 383
補充一些資料。我父親在終戰前唸台南州立一中,和楊慶祥兒子楊德輝是同學。父親下課後搭火車到新營,都會到仁壽醫院和楊家大小一起吃晚飯,然後再搭客運回鹽水。

這張照片不知何原因?照片中人物可能弄反了?或許以前的人在照片後面寫字是在影像的正後方(照燈光所寫)。中間是揚允中和楊慶祥父子沒錯,左邊是郭山藻和楊花朝(穿學生服),右邊才是葉漢卿和兒子葉異香。楊花朝是奇美許文龍的姊夫,也是奇美的第一任董事長。

楊慶祥在1924年畢業於「台北醫專」後,就回到新營開設仁壽醫院。所以這張照應不是仁壽醫院開幕時。郭山藻出身北門士紳,當時應該是住在新營驛站前,也就是劉吶鷗遺宅、仁壽醫院、郭山藻宅都是同一條街上的鄰居。揚允中年輕時是新營劉家的管家。

葉異香曾在台南學習攝影,而楊花朝也熱衷於攝影,可能是攝影在一起的夥伴關係。或許這原因,新竹湖口書畫家葉漢卿才會常到台南並與楊家郭山藻等一起合照。

照片後面的畫說不定是葉漢卿所畫,不知楊家有否收藏起來?有機會會問楊德輝先生。


 
回頂端
 個人資料 發送 e-mail  
 
yuliman
 文章主題 : Re: 有沒有關於這張照片的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0-03-09, 11:56 
離線
從八品-修職佐郎
頭像

註冊時間: 2007-12-19, 12:14
文章: 735
來自: 台中市
剛剛突然想到這張拍攝於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一日的照片
照片拍攝地點不詳
但是中央那位穿長袍的長者真的很像楊允中先生


附加檔案:
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一日.jpg
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一日.jpg [ 192.52 KiB | 被瀏覽 41 次 ]
局部1.jpg
局部1.jpg [ 47.05 KiB | 被瀏覽 26 次 ]
檔案註釋: 這是仁壽醫院前合照中的楊允中先生
局部2.jpg
局部2.jpg [ 72.03 KiB | 被瀏覽 28 次 ]

_________________
《璞石閣》花蓮的歷史影像
http://blog.yam.com/yuliman
 
回頂端
 個人資料  
 
yuliman
 文章主題 : Re: 有沒有關於這張照片的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0-03-09, 12:00 
離線
從八品-修職佐郎
頭像

註冊時間: 2007-12-19, 12:14
文章: 735
來自: 台中市
這是仁壽醫院那張照片比較大的圖版
圖片點進去就可以打開


附加檔案:
昭和八年於新營仁壽醫院.jpg
昭和八年於新營仁壽醫院.jpg [ 188.77 KiB | 被瀏覽 64 次 ]

_________________
《璞石閣》花蓮的歷史影像
http://blog.yam.com/yuliman
 
回頂端
 個人資料  
 
robinong
 文章主題 : Re: 有沒有關於這張照片的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0-03-09, 18:00 
離線
一甲進士-進士及第
頭像

註冊時間: 2010-03-09, 09:49
文章: 383
Yuliman兄所貼「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一日.jpg」這張照片,我第一眼的感覺,中坐長者應該是揚允中先生。

看了右邊是一位警官胸前有長官的字樣,如長者確是揚允中我猜那人應該是台南縣警察長官。網路找到1954年台南縣警察局長是劉國憲,1955年調升台北市警察局長,1957年「劉自然事件」下台。

找到一張1965年擔任金門勞軍團團長劉國憲的照片,比較之下應該和揚允中旁警官是同一人。
圖檔


最後由 robinong 於 2010-11-05, 22:50 編輯, 總共編輯了 1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發送 e-mail  
 
yuliman
 文章主題 : Re: 有沒有關於這張照片的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0-03-09, 19:45 
離線
從八品-修職佐郎
頭像

註冊時間: 2007-12-19, 12:14
文章: 735
來自: 台中市
robinong 寫:
Yuliman兄所貼「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一日.jpg」這張照片,我第一眼的感覺,中坐長者應該是揚允中先生。

看了右邊是一位警官胸前有長官的字樣,如長者確是揚允中我猜那人應該是台南縣警察長官。網路找到1954年台南縣警察局長是劉國憲,1955年調升台北市警察局長,1957年「劉自然事件」下台。

找到一張1965年擔任金門勞軍團團長劉國憲的照片,比較之下應該和揚允中旁警官是同一人。
http://myweb.scu.edu.tw/~net001/images/ ... fficer.jpg


沒錯~我當時照片只有把後面的日期當檔名
剛剛把照片再從相本拿出來看
果然除了日期外還有寫"警察局長劉國憲劉太太"
那照片中那位長者應該就是楊允中先生了

_________________
《璞石閣》花蓮的歷史影像
http://blog.yam.com/yuliman


 
回頂端
 個人資料  
 
robinong
 文章主題 : Re: 有沒有關於這張照片的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0-03-09, 20:00 
離線
一甲進士-進士及第
頭像

註冊時間: 2010-03-09, 09:49
文章: 383
【1954-10-30/聯合報/05版/第五版】南縣決加強 整頓機會稅

【新營訊】
台南縣政府為澈底整頓本縣屠宰稅,筵席及娛樂稅,昨日假縣府大禮堂舉行全縣財、稅、警聯席會議,由稅捐處處長顧俊,警察局處長劉國憲,財政科長謝嵩林主持,全縣各警察分局長,警局各課長,及財稅有關人員卅餘人均列席參加,對整頓機會稅提出熱烈的討論後,決定十一月一日起施行全面整頓,決組督導考核委員考核各級承辦人員工作成績,由警察局長、財政科長、稅捐處長兼任委員,並將設六個巡迴督查組經常督查各地區機會稅。

各警察分局,分駐所,派出所主管將嚴加督飭警員查緝私宰,此項工作列為每月中心工作,並視其工作能力及得失呈報縣長獎懲,工作成績優劣,除分別記功或記過,申誠外,特優工作人員將發給獎品,自十一月起每三個月舉行征績競賽考核一次。各鄉鎮有關稅課收入之分月預算為基數,以征起數百分比例計算,按成績優劣遴選百分比最高者三名,最低者三名,最高者第一名增發其三個月應得代征經費百分之卅,第二名百分之二十,第三名百分之十,最低者第一名扣發其三個月代征經費百分之三十,第二名扣百分之二十,第三名扣百分之十,於每三個月發增或扣發一次,為適應查緝需要,特購置吉普車四輛,所需經費由屠宰管理費項下開支。


 
回頂端
 個人資料 發送 e-mail  
 
kschen
 文章主題 : Re: 有沒有關於這張照片的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0-03-10, 09:07 
離線
二甲進士-同進士出身
頭像

註冊時間: 2006-07-11, 03:14
文章: 374
來自: 台灣總督府 台南高等工業學校
楊花朝是經商,在台南市開店,以其父之名,叫「允中行」
楊花朝娶了奇美許文龍的姐姐許仙里女士
並曾擔任奇美實業第一任董事長

(許文龍好像有十個姐妹,這些姐妹的先生各有專長,都協助許文龍創業;今奇美董事長廖錦祥則是許文龍太太的弟弟)

許仙里女士後來冠夫姓,以「楊許仙里」之名
中年以後,開始學習藝術,雕塑繪畫都有,後來成為知名的「素人藝術家」(指未經過正規藝術教育)

台南縣新營市鐵線橋里(鐵線橋,是吊橋的意思,這裡以前有一座大吊橋跨過急水溪往南)
是楊氏家族的老家,過了這個鐵線橋往南,就是下營鄉

楊家因為有錢,所以對地方有捐獻

新營市新橋國小(此校位於「鐵線橋里」,但因後來蓋了新的控固力橋,學校就叫「新橋」國小,此控固力橋現在又在改建了)

新營市新橋國小有座「允中館」(集會堂),是楊家捐錢(約在戰後初期建立)
這座館在1994年,老了舊了不夠用了,就拆除重建;但楊家繼續有出錢蓋新館,所以新館一樣叫「允中館」
館裡掛一些藝術海報,上有「奇美文化基金會」字樣

附加檔案:
DSCN9944.JPG
DSCN9944.JPG [ 157.51 KiB | 被瀏覽 32 次 ]


附加檔案:
DSCN9939.JPG
DSCN9939.JPG [ 215.54 KiB | 被瀏覽 27 次 ]


附加檔案:
DSCN9966.JPG
DSCN9966.JPG [ 188.5 KiB | 被瀏覽 28 次 ]


 
回頂端
 個人資料  
 
robinong
 文章主題 : Re: 有沒有關於這張照片的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0-03-10, 23:50 
離線
一甲進士-進士及第
頭像

註冊時間: 2010-03-09, 09:49
文章: 383
新營市新橋國小「楊允中紀念館」成立當時的合影。坐者左邊算來第八人是我阿公。


附加檔案:
允中館.jpg
允中館.jpg [ 75.28 KiB | 被瀏覽 3841 次 ]
 
回頂端
 個人資料 發送 e-mail  
 
過山雲
 文章主題 : Re: 有沒有關於這張照片的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1-06-21, 20:53 
離線
十全老人
頭像

註冊時間: 2004-05-18, 20:10
文章: 25367
來自: 三樓冰茶室
劉吶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吶鷗

劉吶鷗(1905年9月22日─1940年9月3日),本名劉燦波,台灣台南縣柳營鄉人。台灣日治時期小說家、電影製片人。其寫作走的是現代主義路線,與施蟄存等有交往。代表作為《都市風景線》,描寫都市男女的狂熱迷亂,借鑒了日本新感覺派的技巧。翻譯過橫光利一的小說集《色情文化》、弗理契的《藝術社會學》。攝製的電影屬於「軟片」性質,大多已遺失。引進了「影戲眼」的拍攝技巧。曾任汪精衛政府機關報紙《國民新聞》之國民新聞社長一職。35歲時在上海被槍殺,據傳是因為捲入黑幫糾紛,也有傳言是死於國民黨特務之手。

http://zh.wikipedia.org/zh-tw/劉吶鷗

_________________
臺灣文史的拼圖,需要你和我共同努力
來自台灣的露天拍賣(ebay+pchome)
Panoramio的照片(持續更新)
Takao and Kaohsiung


 
回頂端
 個人資料  
 
robinong
 文章主題 : Re: 有沒有關於這張照片的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1-06-21, 23:54 
離線
一甲進士-進士及第
頭像

註冊時間: 2010-03-09, 09:49
文章: 383
1940年3月22日南京汪精衛政府名單公佈。穆時英任宣傳處長,兼任「國民新聞」社長。

6月28日穆時英遭行刺身亡,8月初劉吶鷗接任「國民新聞」社長。

9月2日汪精衛於「國民新聞」刊登「中國國民黨和平運動殉難追悼專刊」。

9月3日劉吶鷗在「京華酒家」下樓時遭槍擊身亡,據說是要赴「李香蘭」的下榻處。

這點,劉吶鷗長子劉江懷在戰後拜訪李香蘭,得到她的證實。

據劉吶鷗好友沈榮說,黃朝琴曾經勸劉吶鷗到重慶投靠蔣介石,以避開危難。

看來劉吶鷗的死和重慶中國國民黨是有關係。


 
回頂端
 個人資料 發送 e-mail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第 1 頁 (共 1 頁)
 [ 14 篇文章 ]   

討論區首頁 » 寶島台灣-福爾摩沙 » 台灣文史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4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正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文程(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