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至璋 ...
tupian.hudong.com
![张至璋与夏祖丽(林海音之女) 张至璋与夏祖丽(林海音之女)](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a4.att.hudong.com/51/20/01300000404632125143203610844.jpg)
张至璋与夏祖丽(林海音之女)
词条:张至璋
个人概述张至璋,男,1941年生于南京,1949年初随母亲赴台湾,父亲滞留大陆。政大法律系毕业,曾担任墨尔本、澳洲、大洋洲华文作家协会会长,现专事写作。其作品多次获得各类奖项:1995年澳洲联邦作家全额奖金、世界华文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等。著作:小说类:《飞》、《张至璋极短篇》、《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传记类:《何凡传》(合著)、《镜中爹》(传记体纪实小说);散文类:《跨越黄金时代》;翻译类:《一扇门打开的声音》、《当教授变成学生》、《生[查看词条]
张至璋的故事折射出60年来的历史印迹和社会变迁。
news.sina.com.cn
台湾作家张至璋讲述大陆寻父52年历程
![台湾作家张至璋讲述大陆寻父52年历程 台湾作家张至璋讲述大陆寻父52年历程](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1.sinaimg.cn/dy/c/sd/2009-08-26/U2004P1T1D18514430F21DT20090826093354.jpg)
![台湾作家张至璋讲述大陆寻父52年历程 台湾作家张至璋讲述大陆寻父52年历程](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3.sinaimg.cn/dy/c/sd/2009-08-26/U2004P1T1D18514430F23DT20090826093354.jpg)
十三亿分之一:张至璋大陆寻父
“13亿人里,像我这种遭遇的,又有多少呢?”张至璋的故事折射出60年来的历史印迹和社会变迁。
撰稿·钱亦蕉(记者)
台湾诗人余光中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叫《乡愁》,他把乡愁寄寓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之上。而台湾作家张至璋的大陆寻父故事,正巧也和船票、邮票、海峡、坟墓这四个意象有关,或许触发他千里寻父并坚持到底的力量正是这浓浓的“乡愁”。
“我7岁离开大陆,离开父亲,是母亲抚养我长大,要说跟父亲有很深的感情,也说不上。年轻的时候感觉不到,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种至亲的牵扯、亲情的感动,越来越深地缠绕着我……”张至璋或许是台湾能体味到“乡愁”的最后一代,他的下一代已经完全没有这样的情感了,所以大陆寻亲必须由他自己来完成。
带着深深“乡愁”的还有写过《城南旧事》的作家林海音,小英子的故事正是她当年在北京生活的回忆。1990年,两岸开放后,林海音在离开42年之后重回北京,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她的故居看一看。张至璋是林海音的女婿,正是岳母林海音一句“两岸开放了,你们怎么就不设法找老太爷呀!”点醒了他的责任。而当张至璋1992年寻父受挫准备放弃时,“你不找谁找?”也是岳母的鼓励促使他坚持下来,继续在13亿人中大海捞针,终于在2001年取得了突破,完成心愿。
张至璋感慨万分:“亲情是单纯的,亲情是没有什么别的因素可以来取代的,一个人生下来,他的父母跟子女之间的这个联系一直是不会断的。我有我的太太和孩子,我有这个亲情,但是在我整个一生里面缺了一个角,很重要的一个角就是我的父亲,而且我不知道父亲在什么地方,一直到我头发白了开始掉了,我才慢慢把他找出来。”张太太夏祖丽女士也说,他是要“把失去的那一块补回来,人生才圆满”。
“13亿人里,像我这种遭遇的,又有多少呢?”张至璋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了小说《镜中爹》,折射出60年来的历史印迹和社会变迁。
做过新闻主播的张至璋操着一口非常标准好听的国语,没有一点闽南腔,他现在定居澳大利亚,偶然回到台湾,开口与人说话,别人会误以为他来自北京,让他忍俊不禁。
三张船票和意外失散
1949年,上海十六铺码头,7岁的张至璋随着母亲和二姐登上了开往台湾的中兴轮,父亲张维寅就在码头送别,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天竟成了他们的诀别。
“我母亲是旧式妇女,她生我已经40岁了,还裹过小脚,我姐姐比我大9岁,当时是假设我父亲随后也要跟着来的,所以我们出来的时候没有带很多东西,只有个柳条箱。有些东西父亲留着,他跟我母亲说,‘要不你带着闹子先走’,然后我父亲带我姐姐跟着来。后来因为搞到了三张票,就说‘你们就一起走吧,我随后来’,很偶然。”因为没有想到就此永别,所以张至璋与母亲离开父亲的时候是匆忙随意的,没有抱头痛哭,没有依依不舍,甚至没有特别记住离开那天的场景。然而,命运就被这偶然改变了。
张至璋的大姐夫陈浩然当年在南京国民政府工作,1946年参加接收台湾,就留在了台湾,大姐也跟来了。所以他们到了台湾后,准备暂住台北大姐家,然后等父亲来。父亲张维寅是大学毕业生,在当时的台湾应该不难找工作。没想到的是,他们这一住就住了8年,直到二姐结婚才搬去二姐宜兰的家。这最后一张船票父亲再没有弄到,跟他们的通信也在半年后中断了,从此渺无音讯。
“爹和我们只通了两三封信,每封都寥寥数语。还嘱咐我们没事不要通信,要通信也要由南京秦状元巷的一位李先生转交。娘保留着爹最后一封信。”张至璋说,当时他搞不懂,为什么父亲50岁了,还要进“大学”。后来90年代在找寻爹的过程中才知道,他是作为国民政府的公职人员进了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改造学习。而根据张太太夏祖丽的远亲——居住在南京的秦萼芬找到的一张张维寅进华大时填的履历表,他把出生年月和妻儿的名字都改了,大女儿索性没有填,“瞒报”的原因可能是怕大女婿在台湾政府里面工作,会有牵扯。但是他又在妻子下落一栏里填了“在台湾女婿家闲住”,仔细的人会看出表中的矛盾。
张至璋母子到台湾没带上什么钱和家当,生活很大程度上依靠大姐一家,6个人挤在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很清苦。张至璋离开父亲时年岁还小,日子久了渐渐习以为常,只是在作文比赛填表时,父亲一栏不知如何下笔。母亲就教他,写上“陷大陆,失去联络”。这七个字,“虽是写给别人看到,但是却明示我,没什么指望了。”
为了母亲
“据我记忆所及,我母亲几乎很少主动谈到我父亲的事。她应该已经经过很长时间的折磨,但对我一个小孩子就不多说了。也许是她的内心已经挣扎过了,后来平静了,也许是她不想让这个事在孩子的成长中产生太大的影响。”张至璋说当年母亲还有姐姐肯定也努力过,想找到父亲,托人从香港转信等等,但没有用。因为父亲是北京人,但后来在南京工作,而父亲唯一的弟弟在天津,两个妹妹都出嫁不联系了,北京的老家早没人了。所以后来她们只能放弃了。
1990年,张至璋接母亲去澳大利亚家里暂住,曾谈起过父亲,并询问母亲是否想回大陆。“我想知道她数十年来对这件心事,心底究竟怎么想。娘听了这句话,没回答,看着窗外,脸上没表情,略停一会儿,摇摇头,没说话。我心中有点内疚,因为都这么多年了,娘早已把我们家的分离看成宿命,套句台湾现代的话,娘已把它看成‘历史共业’,因此我这样问她想不想去大陆,是在挑起无奈的往事,是在刺激她。”
“1992年是我自己去大陆找父亲的,我没有告诉母亲。那次结果没有找到,后来(1995年)我就此写了一篇短文《镜中爹》,母亲也没有看到。我也是故意不让她知道的,那时她已经90多岁了,我不想刺激她。她是在1996年去世的。”直接促使张至璋1992年回大陆寻父的是岳母林海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是他的母亲张郝剑珠。
“在情感最脆弱的时刻,在与大姐生离死别之际(大姐张砺1981年因脑溢血去世),娘哽咽自语,‘维寅怎么不在呢?’在娘去世前的一段日子里,神智已有点恍惚,她总叫着我的小名‘闹子’。从医院回到二姐家,娘以为这个似曾相识的家,是离开大陆前南京丰富路的家,看见墙上我的照片竟然说,‘是谁把你爹的照片挂在这儿的?’在她生命的最后记忆里,在她的心底深处,还想念着父亲。……娘的晚年,使我强烈希望找到爹,哪怕找到的只是一段历史。”当然,除了母亲和亲情,张至璋承认自己也有一点好奇的心理,想挖出自己的身世。
1992年回大陆寻父的时候,张至璋已经做好了父亲可能已经过世的心理准备,因为他如果在世,都超过90岁了。张至璋重回南京旧居,却发现经过43年的变迁,连门牌号码都不一样了,那些似曾相识的院落早已物非人亦非了。然后他根据父亲的最后一封信去秦状元巷找转信的李先生,当然李先生早已过世,只碰到他的表侄,而这个后辈什么都不知道,线索彻底断了。后来秦萼芬奔走弄来的华大两页影印件,让张至璋拥有了父亲的笔迹和他当时的照片,这就是此次寻父尝试的最大成果。
大海捞针
“我母亲林海音自己13岁失去父亲,所以她一直特别同情张至璋这样父子失散,也一直鼓励我们再去找。”夏祖丽说。1999年,夏祖丽为撰写《林海音传》到大陆追寻母亲足迹,在南京见到了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张昌华,张昌华对张至璋的寻父故事很感兴趣,发表了《镜中爹》一文。由于稿费汇出不便,就用这笔钱在当地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当时张至璋想父亲如果在世已近百岁,二叔也已97岁,找百岁老人的希望太渺茫,不如就找堂弟(二叔的儿子)张靖璋吧,张昌华代为联络人。刊登寻人启事后,张至璋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这就像大海捞针。果然,一年过去了,也没有任何消息。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matchbin-assets.s3.amazonaws.com/secure/users/307079/assets/5LTN_Chi_Bangyuan2_Lin_Haiyin_Chiijun_Chang_Chichang_Zuli.jpg&width=400&height=256)
左起﹕ 張鳳齊邦媛何凡林海音琦君夏祖麗張至璋1992在台北開會
blog.worldjournal.com
穿越林間聽海音 林海音文學展"
4月28號下午兩點"
將於
由台北市文化局"
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
台北市立圖書館協辦'
開幕儀式: 4月28號下午兩點" 隨即於 三點~四點半舉行﹕"
林良、隱地、夏祖麗主講、李瑞騰~主持的對談" 林海音文學展 "
時間 ﹕ 2010, 4/28~到8/1,每週三~週日上午10點~下午5點展出"
(週一﹑二 休館)"
市同安街107號“
地點﹕ 紀州庵新館~台北
台北的「城南」紀州庵新館﹕"
此次台灣文學展「穿越林間聽海音——林海音文學展」還展出"
為數不少的林海音與作家們的信件和照片,包含了林懷民、"
余光中、吳濁流、鍾肇政、鍾理和、張系國、隱地、黃春明、"
劉 慕沙、王文興等人。"
*** 5/8 下午兩點﹕余光中﹐王文興座談。康來新主持."
5/22及6 /5則有城南文學導覽活動。"
***
兩周六均由10﹕30~12點﹐由楊佳嫻﹐林育群﹐陳書吟主講"
5/3日開放報名﹐全程免費﹐每場20名﹐額滿為止."
請密切注意﹕文訊雜誌網頁"
http://blog.xuite.net/wenhsun7/wenhsun
2000年5月出版"]
夏祖焯筆名:夏烈.是這個文學之家獨子,及太太龔明祺''
都是我們在美研究所學長,老友"
女兒夏祖美﹐祖麗﹐祖崴﹐長婿莊因~長 散 文 書 藝 ~"
父親莊 (尚) 嚴 曾 掌故宮博 物 院..."
﹐二 婿 張至璋~長于 小 說 ﹐ 小婿鍾建安…"
滿門文采斐然."
夏烈和[文訊雜誌], 不久前告訴了我﹕這次台北的特展﹗"
是繼續2009年8月9日到2010年春, 在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穿越林間聽海音"
[林海音文學展]之後再一次盛事"
請早前去, 以免再次失之交臂﹗"
1994年以長篇小說<<夏獵>>則榮獲國家文藝小說獎得主夏烈,"
程博士背景在清華大學教文學的教授。"
也是難得的以工
著有《最後的一隻紅頭烏鴉》<<白門,再見>><<流光逝川>>等"
Read more: 世界部落格(WJBlog)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ig5.gmw.cn/images/2010-07/14/xin_210707141502843235937.jpg&width=355&height=400)
周志文夫婦合影. 人物簡介
big5.gmw.cn
606-9.jpg (17802 bytes)
knvs.tp.edu.tw
606期-第1版
(本刊訊)中國人最重視的春節前,各行各業都會以吃尾牙慰勞員工,為了讓來自東瀛的臺北日僑學校八十位師生,也能享受豐富的年菜並體會中國傳統的年俗,觀光科同學們特別於二月一日準備了豐盛的年菜招待日僑學校學生,而許書璟校長更贈送每位師生一個別具意義的「紅包」,令日僑學校師生都對中國新年留下深刻的印象。
開南商工「迎接千禧、擁抱中國年」中日學校師生聯誼活動,二月一日中午在該校校園內盛大舉行,觀光科同學們為了讓賓主盡歡,早在好幾天之前便精心規劃了各式的精美年菜和代表節慶意味的點心,同時,在年菜上桌之前,觀光科也特別印製了注解了每道餐點歷史來源和象徵意義的「菜單」,讓日僑學校的師生在享用年菜前,能夠先體驗到中國年節大事和諧圓滿的氣氛。
由於觀光科同學「手藝」非凡,因此,在尾牙過程中每位日僑學校師生都吃得津津有味,並豎起大姆指直喊好吃,而對於觀光科學生能夠在短短二、三年的時間裡,習得如此精湛的廚藝,日僑學校師生也十分佩服。
除了視覺、嗅覺和味覺的體驗之外,觀光科特別準備了許多有趣的童玩和原住民展,包括陀螺、竹蜻蜓和扯鈴等,給日僑體驗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玩樂方式,並從這些從來不曾有過的經驗中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智慧,當然最令師生們感動的是許書璟校長特別貼心準備了五十份新臺幣發行五十週年紀念幣,作為師生們的「紅包」,這也是日僑學校師生們第一次在臺灣領到「紅包」。
觀光科同學表示,觀光事業是相當重要的服務業,除了廚藝之外如何與外籍人士溝通,更是觀光事業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條件,因此校方能夠安排別開生面的尾牙活動邀請日僑學校師生享用年菜,也提供了同學一個學習外語的機會。
許書璟校長也強調,本校一直十分積極推動校際的交流,而與外僑學校師生的交流雖然是第一次,但未來也將持續推廣,希望藉由這種校際的交流,為務實國民外交貢獻一些心力。
![]() |
![]() |
![]() |
日本橋校師生在開南觀光科同學特別舉辦的尾牙餐會中,品嚐了中國傳統年菜,提前度過一個充滿中國風味的新年。 |
—為公共服務教育催生—給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親愛的學生家長:
親愛的學生家長:
時間過得真快,又到了春暖花開、一年復始的季節。想必您正在分享 貴子弟開學捎來的喜悅,鼓舞他撰寫新學期新計畫吧!本校各項校務得以順利推展,實有賴於您及各位家長的鼎力支持與配合。在此學年伊始,謹致我們由衷的謝意,並獻無限的祝福。
為增進 貴子弟的人格成長,本學期我們特別推薦「公共服務教育課程」,期望您的繼續支持與協助,務使 貴子弟能再創另一段學習的巔峰。
所謂「公共服務教育」,係指同學們投入生活周遭環境的改善,吸取生活的經驗,使他們能夠跨越自我中心的藩籬,從新奇而陌生的世界裡掬取成長的資源,建立豁達的胸襟,在面對人生各種橫逆時,能夠對各項事物心存感念與珍惜。
時下的青少年,大多數沒有吃苦的經驗,也沒有吃苦的機會,他們做事多憑感覺,只要自己喜歡,不在乎他人的反應;甚至於有人說他們「對人不感激、對事不盡心、對物不珍惜、對己不要求」,難道這是時勢所趨?還是教育環境使然?
溫室中的花朵總是經不起風吹雨打;際此充滿危機與變動的大時代裡,「公共服務教育」的適時推出,正給青少年一次成長學習,充實生命光與熱的機會。希望青少年朋友在關起門來唸書、徘徊在泡沫紅茶店之餘,也能走向大自然,看看花開花落,以激發得意時的謙虛,失意時的坦然 。進一步走向社區、響應慈善、發揮愛心,以強化自我內心世界的生命力,化被動為主動、化冷漠為熱誠。
敬愛的各位家長,公共服務是一項多元化的學習管道,讓您的孩子藉此儲存更多的能量,拓展其寬廣的視野,塑造其美麗的人生,讓我們共同衷心的為他祝福。
敬 祝 身體健康、事事如意
開南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校 長:許書璟
家長會長:江乃燕
賀 | 1‧本校獲得八十九年全國中正盃柔道錦標賽高女團體冠軍。 |
2‧校友翁立群、陳俊瑋代表台北市參加全國運動會拳擊賽,各獲中甲級冠軍、微甲級季軍;其中翁立群校 友當選亞洲盃拳擊錦標賽國家代表隊。 |
新世紀的開南楷模
![]() |
(本刊訊)本校獲選台北市公私立中等學校八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優良學生計有:
|
關懷環境 人人有責
![]() ![]() |
(本刊訊)十一月二十一日應該是大家休假出外踏青的日子,但是卻有一群人肯犧牲自己的空閒時間,來關懷大家的環境。這是台北西門扶輪少年服務團社會服務活動︱淡水河邊公園環境保護及維護,由於淡水河日漸惡化,連帶影響河畔的環境,所以本校扶少團在當天就同心協力,看見地上的垃圾,全部把它撿拾乾淨,讓公園恢復以往的整潔。參與的團員都全力投入,整理完後大家都很快樂,因為大家還給公園一個整齊的容貌。 |
606期-第2版
披星戴月作育英才的教導處
![]() |
開南補校創始於民國三十九年十一月十三日,時值艱苦歲月之際,但補校承秉著「勤儉誠樸」的校訓堅決地肩負起為國培才育英的重責,一路走來由於領導方向正確、踏實誠懇的辦校作風,今年十一月十三日即將滿五十周年,在這半個世紀的漫長歲月中,補校幾經薪傳默默耕耘,其中心思想和教育理念皆以充實國民知識、提高教育程度、傳授實用技藝、增進生產能力,培養健全公民為最高原則方針,並促進社會進步,使工作和學習環環相扣,以臻學以致用的最高境界,故歷年來補校傑出校友輩出蜚譽各界,更肯定了補校對教育的貢獻。
|
||
隨著教改步調之快速,「補校」也在一片改革聲中走入「歷史」,而改以「進修學校」代之,在物換星移的時空中,開南進修學校招生情況卻已大不如從前了,查其究可歸為下列幾點原因:
|
補校教學組的新展望 |
補校教學組湯組長表示根據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補校學生對上體育課十分熱衷,既可舒展筋骨,又可解除工作上緊張,對學習有正面效應,所以從本學年起高一新生加上體育課。
音樂更是廣受歡迎,在既有的師資設備下,音樂課也順利開課,使學生有機會接觸音樂,對陶冶性情安定情緒上效果明顯;此外為配合科技之發展網路教學,也列為熱門學習科目。學校這麼做也是為學生將來做因應社會工作之需求,同時能推廣學生見聞,確實做到資訊流通資料一手的目標,所以教學組特別加強資訊課程。另外鑑於美工廣設作品無處展示,而任意丟棄,十分可惜,因此地下室美工藝廊得以成立,讓許多生動的作品得以展示,也讓地下文化走廊與美工廣設充分配合利用,更憑添了不少藝術氣息。據湯組長表示,這是張主任精心設計,其目的就是要藉此挖掘出美工廣設的人才,並加以培訓,張主任之用心是有前瞻性的。此外教學組與各科主任鼓勵補校同學參加技能檢定,除了技能外也鼓勵補校同學參加四技二專推甄等,只要學生肯用功,湯組長也再三表示進修學校前途一樣看好,希望學生再接再厲迭創佳績,共同為開南努力。
補校生輔組的叮嚀 |
有人說「生活輔導組」就是補校學生的褓母,時時呵護,刻刻叮嚀,而且生輔組的業務與同學也最為密切,包括服裝儀容的輔導,出缺勤和違禁品的管制與宣導以及防範不良幫派滲入校園等等,本校學生來自各階層,年齡差距亦較大,在管理上有不同方法,三十歲以上偏向自我管理,可自行選擇著制服或樸素便服到校,三十歲以下學生則依本校服儀規定穿著,並定點及不定時實施檢查,維護校園制服完整。
生輔組指出本校學生常因白天工作因素而影響上課時間,以致請假或缺曠太多,甚至部份學生因而自動休學或依校規勒令休學處分,令人惋惜,因此盼同學多忍耐,以課業為重,快快樂樂、順順利利的三年時間,很充實的從開南畢業。
校園安寧是重點,舉凡不良幫派的滲入和違禁品的管制等問題,生輔組希望結合導師和任課老師配合宣導察查,尤其是刀械、槍枝或毒品等,並請導師能多了解學生背景及生活環境,給予適當的關懷與輔導,減少學生犯錯機會,本校部份學生來自不健全之家庭,如能適當的關懷,就有可能扭轉學生心態和觀念。另為防範學生間突發衝突事件,特別要求幹部或同學立即回報,由導師、輔導教官或生輔組等排解雙方糾紛,以減少鬥毆事件。
最後生輔組期望同學能配合的是,每位同學當初選擇到開南就讀,可能是因為開南各方面的成效能獲得同學的肯定,畢業後希望當你拿著畢業證書時也能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所以學校的校譽是我們全校共同的努力目標,維護校譽最重要的就是學生在校內、外的服裝儀容和行為,給外人的印象是立即而明顯的,在此請同學不要隨性而為,李組長更表示有時糾正同學時,常有同學不服糾正且態度惡劣,李組長語重心長的說:「知過能改,既往不究」,如果執迷不悟頑劣到底,一切後果自行負責,希望同學們以自己前途為重,否則悔之晚矣!
幹勁十足的補校訓育組 |
訓育組是學校的熱線,不論大小事件只要和學生有關,訓育組絕對常相左右,真所謂事繁人忙,而劉長俊組長幹勁十足活力充沛,率領組下成員,硬是挺住了這個人稱學校的「巴爾幹半島」。他表示訓育組基本上是和學生站在一條線上的,舉凡學生功過和曠缺課的通知、助學貸款和學生平安保險的辦理、火車汽車月票和學生各項活動辦理,如師生康樂晚會、班級大隊接力、個人六十公尺決賽、籃球循環淘汰賽,三十歲以上及優良學生榮譽卡的核發檢查並准予著便服來校,學生通信錄的建檔,凡與學生權利義務的各項相關業務訓育組照單全收,此外學生糾紛、意外處理,甚至服裝儀容、行為規範,都在訓育組織責內,雖說工作繁忙,但劉組長爽快的表示只要按校規來,他不會刻意去刁難任何同學,因為一個學校的精神最重要,如果連便服都穿得不整齊(例如拖鞋、背心 等)這種生活教育也太糟糕了;如果同學進了學校大門連「禮貌」都不懂,若不糾正豈不白來上學了;如果學生言行舉止,粗俗隨便,若不糾正這還算學校嗎;如果學生連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懂,若不及時糾正,豈不是誤人子弟;所以說,訓育工作就是「訓練」「教育」配合的工作。心直口快的劉組長,一再以包容規勸的作風,再三呼籲請同學們「在校守校規,在外守法規」希望同學們言行檢點,凡事三思後行,以課業為重,若有任何訓育上的問題只要合情合理,我們一定服務到同學們滿意為止。
錙銖必較的補校註冊組 |
註冊組在補校的業務範圍非常細小可以用錙銖必較來形容,因為稍一疏忽後果可能十分嚴重,所以絕對不能草率馬虎。
註冊組張宏旭組長表示:註冊組的工作是持續的永恆的,而且還有法律時效性的工作,不論對教局上司還是學生,甚至國內外對等、學校凡與學籍有關者資料,註冊組都得扛下,所以本組工作的特色十分可觀,如學生學籍資料的辦理和保存,每學期成績之統計(包括平時月考),畢業證書的考核、發放、辦理或是英、日等外文畢業證書的申請、辦理,或有因遺失、改名等因素的補發,每年新生入學、招生、轉學、退學等學籍的處理,殘障人士子女補助學金的辦理,或是殘障學生貸款就學,清寒子弟減免學費等等都是註冊組業務,另外更重要的就是學生報考四技二專或升大學等,一切考試報名,也由註冊組統籌辦理統一發放准考證,所有業務都攸關著學生權益甚巨,必得十分謹慎才行,在此張組長也語重心長的表示,註冊組非常樂意為各位學生服務,但也請同學們不要隨便開玩笑,如出身年、月、日、籍貫甚至姓名,任何一項誤填,必然造成不可彌補的麻煩,尤其畢業證書更牽涉法律問題,也直接影響學生升學或工作上的核對,所以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此外每學期註冊是本組重頭戲,除了收費有會計室配合收支外,行政上事先的通知,中途的告知,事後的補辦等等絲絲入扣絕不馬虎,凡未註冊者,本組會立刻開出名單請班導協助查明,以免錯過註冊而影響上課進度,這是非常重要的事。張組長也一再提醒同學要準時註冊,如錯過了補辦時間,還要受罰,請同學千萬小心記得準時註冊。如有任何補助補辦事項請隨時向註冊組查詢,張組長再一次提醒同學們「不要讓你的權利睡著了」。
教導處張良平主任的祝福 |
俗話說:「一個籬巴得三個樁,一個好漢要兩人幫」的確,這是個分工合作的社會,各人的英雄主義早已成過去,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共臻完美,只有群策群力才能完成任務,因此張主任表示進修學校「教導處」就是個大家庭,唯有各盡其責堅守崗位才能推動整個校務,大家要有休戚與共的精神來共事,這樣教育才辦得好辦得穩,所謂「永續經營」的道理已是不言而喻了。
時屆新春,在千禧年的龍年裡,主任張良平謹代表全處事同仁向各位校友及本校同仁們拜年,祝各位龍年行大運,更祝我開南校運昌隆。
606期-第3版
溫馨的時刻 文:胡國梅老師
![]() |
因「反聖嬰」現象,今年的冬天較往年特別冷,但卻增添了耶誕的氣氛,凡百貨商家或街頭巷尾,均裝扮的光鮮亮麗。當然,開南商工也不例外,只要踏入校門,映入眼簾的是綠意盎然的耶誕樹、閃爍耀眼的聖誕燈,整個川堂被佈置的炫麗典雅。每天早上,只要置身其中,昨夜「殘留」的「瞌睡蟲」,立即做「鳥獸散」,而精神抖擻的開始美好的一天。
|
||||||||||||||||||||||
對於本世紀最後一個耶誕節,雖然世界各地慶祝方式不一,但心境都相似,一面以虔誠的心情紀念耶穌的降生,另一面更希望千禧年,萬事順遂。至於我呢?當然是與教會的弟兄姊妹們一起渡過最溫馨的聖誕夜,更願意藉「開南校友通訊」一角,與大家分享我們的喜悅。
我擔任觀光科的導師,今年已是第三屆,跟著蔡慧蓉老師「偷學武功」,歷時也已九年,雖不敢自稱已具專業,卻也「雖不中亦不遠矣」。所以,今年的聖誕大餐,從餐前酒到餐後酒、咖啡、甜點,均由我一人包辦,且是廿人份,乍聽起來,好像很艱鉅,但只要把我在開南觀光科所學的派上用場,其實一點也不難,現在容我把那天的菜色一一道來:
那夜,有廿位弟兄姊妹群聚我家,一面,我們唱著聖詩,並數算著耶穌基督的恩典;另一面,大夥品嚐著我的手藝,喜樂洋溢。相信各位看了我的描述,一定躍躍欲試,食指大動,也想做出這十道聖誕大餐嗎?非常容易,只要加入開南觀光科,一切OK! |
校友會啟事
|
財團法人私立開南管理學院 募款收入報告(84~88年)
(本刊訊)開南管理學院籌設期間至八十八年十二月底,凡一次捐資或彙計達到新台幣一萬元以上未滿拾萬元者 (捐款十萬元之上者,已刊登於六○五期),將再彙計刊登其捐資人芳名及金額,以昭公信,並致謝意。
財團法人私立開南管理學院募款收入報告
捐 款 人 | 畢業期別 | 金 額 | 捐 款 人 | 畢業期別 | 金 額 |
陳宏峰 | 高商84年畢 | $10,000.00 | 張紹基 | 開南職校肄業 | $10,000.00 |
徐成義 | 台商7期 | $10,000.00 | 黃則培 | 開工1期 | $10,000.00 |
陳慶松 | 高商補校1屆 | $10,000.00 | 陳種智 | 開商1期 | $10,000.00 |
陳奕莊 | $10,000.00 | 陳文華 | 開商1期 | $10,000.00 | |
台北二信營業部 | $10,000.00 | 林長禮 | 開商1期 | $10,000.00 | |
林俊宏 | 高商30屆 | $10,000.00 | 吳榮煌 | 高工補校84年畢 | $10,000.00 |
陳勝治 | 高商9屆 | $10,000.00 | 蘇八達 | 開工3期 | $10,000.00 |
陳佳芬 | 高商62年畢 | $10,000.00 | 張金石 | 開商2期 | $10,000.00 |
曾資欽 | 高工56年畢 | $10,000.00 | 曹松伯 | 台商23期 | $10,000.00 |
巫邵椿 | 台商16期 | $10,000.00 | 潘定豐 | 高商16屆 | $10,000.00 |
周萬益 | 高商25屆 | $10,000.00 | 郭尚一 | 高工10屆 | $10,000.00 |
曹昌喜 | 開商一期 | $10,000.00 | 林忠信 | 高土10屆 | $10,000.00 |
張東明 | 開商2期 | $10,000.00 | 鄒保齡 | 開商2期 | $10,000.00 |
周維成 | 開商2期 | $10,000.00 | 張時超 | 開商2期 | $10,000.00 |
鄭順祥 | 高工74年畢 | $10,000.00 | 杜棋浚 | 開商2期 | $10,000.00 |
潘迺陞 | 開商2期 | $10,000.00 | 郭傳馨 | 台商21期 | $10,000.00 |
鍾奕恭 | 開商2期 | $10,000.00 | 曾春來 | 開商5期 | $10,000.00 |
劉俊滿 | 開工4期 | $10,000.00 | 楊思松 | 台商17期 | $10,000.00 |
邱創八 | 台商17期 | $10,000.00 | 戴萬德 | 台商17期 | $10,000.00 |
陳在同 | 台商17期 | $10,000.00 | 簡木用 | 台商17期 | $10,000.00 |
程理明開南補校美工一忠導師 | $10,000.00 | 葉春松 | 開商2期 | $10,000.00 | |
陳運祥 | 開工2期 | $10,000.00 | 謝文鎧 | 開商2期 | $10,000.00 |
鄭百修 | 開商2期 | $10,000.00 | 羅慶拔 | 台商18期 | $10,000.00 |
卓平山 | 開商2期 | $10,000.00 | 鄭天惠 | 高土17屆 | $10,000.00 |
卓平山 | 開商2期 | $10,000.00 | 陳榮壽 | 開商5期 | $10,000.00 |
張維金 | 開工5期土木科 | $10,000.00 | 詹春化 | 開工6期土木科 | $10,000.00 |
王塗城 | 開商2期 | $10,000.00 | 蔡昌淇 | 高土12屆 | $10,000.00 |
陳皆銘 | 高土12屆 | $10,000.00 | 胡清池 | 台工21期建築科 | $10,000.00 |
林長益 | 開工2期建築科 | $10,000.00 | 林信郎 | 高商14屆 | $10,000.00 |
王金興 | 開商2期 | $10,000.00 | 蘇友堂 | 台工21期建築科 | $10,000.00 |
黃呈叡 | 高工9屆土木科 | $10,000.00 | 蕭耀斌 | 高工9屆土木科 | $10,000.00 |
邵德毓 | 高工9屆土木科 | $10,000.00 | 曾德興 | 高工9屆土木科 | $10,000.00 |
高興隆 | 高工9屆土木科 | $10,000.00 | 唐德五 | 高工9屆土木科 | $10,000.00 |
劉銘珍 | 高工9屆土木科 | $10,000.00 | 高金烏 | 台商17期 | $10,000.00 |
陳盛得 | 開工5期土木科 | $10,000.00 | 廖修德 | 台商17期 | $10,000.00 |
林興旺 | 高建3屆 | $10,000.00 | 蔡賜川 | 開商3期 | $10,000.00 |
王雲昌 | 台商20期 | $10,000.00 | 曾春來 | 開商5期 | $10,000.00 |
黃清標 | 台商17屆 | $10,000.00 | 洪華容 | 台工20期 | $10,000.00 |
林興欽 | 高土10屆 | $10,000.00 | 李連枝 | 初建4屆 | $10,000.00 |
鄭萬塗 | 初建4屆 | $10,000.00 | 林哲雄 | 初建4屆 | $10,000.00 |
許坤北 | 初建4屆 | $10,000.00 | 蔣富雄 | 初建4屆 | $10,000.00 |
陳寬錢 | 學生家長 | $10,000.00 | 張煉熀 | 台商22期 | $10,000.00 |
胡均發 | 台工17期 | $10,000.00 | 吳蕭宏 | 高商45年畢 | $10,000.00 |
呂宗昌 | 高土14期 | $10,000.00 | 周義男 | 高商48年畢 | $10,000.00 |
何天明 | 高商(補)47年畢 | $10,000.00 | 吳清榮 | 高建37年畢 | $10,000.00 |
石耀祺 | 開工2期 | $12,000.00 | 87年畢日校化工三忠 | $12,900.00 | |
楊淑敏 | 高商補校62年畢 | $13,545.00 | 謝來發 | 高商48年畢 | $15,000.00 |
劉守禮 | 開工1期 | $15,000.00 | 廖昆宏 | 台工22期 | $16,800.00 |
87年畢日校商營三仁 | $18,046.00 | 蘇增墩 | 台商22期 | $20,000.00 | |
謝國樟 | 開工1期 | $20,000.00 | 陳志明 | 開南商工實習處主任 | $20,000.00 |
蔡澧堅 | 台商22期 | $20,000.00 | 林玉雲 | 72年高商 | $20,000.00 |
陳騰駿 | 高商16屆 | $20,000.00 | 陳宗彥 | 高商13屆 | $20,000.00 |
陳宗良 | 高商17屆 | $20,000.00 | 張義彰 | 高商21屆 | $20,000.00 |
許阿東 | 開工6期 | $20,000.00 | 鍾傑上 | 台商13期 | $20,000.00 |
洪華容 | 台工20期 | $20,000.00 | 謝洛書 | 台商17期 | $20,000.00 |
賴慶璋 | 台工17期 | $20,000.00 | 李復禮 | 台工17期 | $20,000.00 |
葉銅鐘 | 台工17期 | $20,000.00 | 林惟一 | 台工17期 | $20,000.00 |
高溪海 | 台工17期 | $20,000.00 | 廖鑽榮 | 台工17期 | $20,000.00 |
林泮漁 | 台商17期 | $20,000.00 | 楊吉臣 | 高工12屆 | $20,000.00 |
游良南 | 開工1期 | $20,000.00 | 陳欽城 | 開工6期 | $20,000.00 |
莊春季 | 開商2期 | $20,000.00 | 周金裕 | 台工22期 | $20,000.00 |
開南商工樂隊校友同學會 | $20,000.00 | 陳墀煌 | 台商19期 | $20,000.00 | |
王瑞陽 | 高工9屆土木科 | $20,000.00 | 高土第九屆同學會 | $20,000.00 | |
江衍銘 | 高土14屆 | $20,000.00 | 徐朝慶 | 高商6屆 | $20,000.00 |
高獻能 | 高土13屆 | $20,000.00 | 王瑞陽 | 開工土木5期 | $20,000.00 |
楊義郎 | 補校中商部2屆 | $20,000.00 | 陳中山 | 高土9屆 | $20,000.00 |
楊賜德 | 台商23期 | $30,000.00 | 楊東興 | 台商22期 | $30,000.00 |
邱淮章 | 開商2期 | $30,000.00 | 黃安彥 | 高土16屆 | $30,000.00 |
莊翼木 | 台商20期 | $30,000.00 | 楊賜德 | 台商23期 | $30,000.00 |
高墀輝 | 初商8屆 | $30,000.00 | 高溪海 | 台工17期 | $30,000.00 |
李天慶 | 台商17期 | $30,000.00 | 廖昆宏 | 台商22期 | $50,000.00 |
林九錫 | 台商19期 | $50,000.00 | 李英俊 | 高工16屆 | $50,000.00 |
陳謝忠 | 高商11屆 | $50,000.00 | 吳凋枝 | 開商2期 | $50,000.00 |
洪鴻銘 | 開商2期 | $50,000.00 | 陳哲世 | 高商13屆 | $50,000.00 |
鄭國振 | 開商3期 | $50,000.00 | 周宗益 | 開工建築科6期 | $50,000.00 |
陳正浩 | 高工機工科74年畢 | $50,000.00 | 黃植榮 | 高商46年畢 | $60,000.00 |
606期-第4版
一九九九年,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年度,它除了象徵是一個跨入新世紀的年度外,對我們開南電子科而言,這一年,也是一個輝煌的年度,九九九更意謂著久久久,但願這樣的榮耀,也能久久久的延續下去。
猶記得在一次電子科老師的餐會中,一位老師高舉著酒杯減著:「祝電子科科運昌隆」。這樣一句聽起來十分熟悉,好似應在雙十國慶時祝福國家國運昌隆之祝賀詞,想不到竟有老師拿來祝福一個科,剎那間,不禁讓人在心底泛起一股溫馨的暖意與濃濃的凝聚力,更不知不覺地令人銘記在心中。
身為電子科的主任,我感覺自己是個有好福氣的人,因為我們電子科有個十分優良的傳統,那就是團結,不只老師團結、學生也團結,我更願將這種優良的傳統,推廣而成為電子科的科訓,使之根深蒂固地植入在大家心中。或許是基於這樣的因素,我們老師間彼此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大家全力配合,互助合作的結果,果真開出了美麗的花朵。一九九九年的歲末,我們輔導學生參加乙級儀表電子技能檢定,二十五位接受輔導的學生,竟有高達十六位的學生,順利地通過學科及術科之檢定,能拿到這樣的好成績,宛如是在世紀末獲得了大豐收。在這個邁入千禧年的年度裡,真可謂是別具意義,更讓人刻骨銘心!
如果說乙級檢定有這樣良好的成績,也算是科運昌隆的話,我感謝祝福科運昌隆的這位老師,因為他讓預言成真。然而最該感謝的是授課老師的辛勤教學,導師的勉勵督促與學生的努力打拚。而我卻是享受豐碩成果的最大受益者。我感到十分欣慰,卻不敢有驕矜之心,因為我是一個享受成果的幸運兒,真正的功勞,完全歸功於科內的老師與學生,儘管我負責擬訂計劃、監督與推動計劃的實施,並提供必須的資源與服務。然而我更深知,在豐碩的成果後面所隱藏的是無數的心血;多少日子來,不論寒假、暑假,不管刮風、下雨,每日從早上七點半到晚上九點半,學生宛如置身於魔鬼訓練營中,若沒有堅強的意志力,豈不早早打退堂鼓?而授課老師的辛勤付出,又豈是筆墨所能形容?縱然如此,雖然能深深體會成績不是偶然得來的,而是要用心血換取得來的。殘酷的是,通常我們付出了心血,卻並不一定能換取到好成績!
在迎接千禧年的曙光裡,我不禁默默地為電子科許下了願望︱︱但願來年我們還是一樣有好運道。
![]() |
在電子科陳美惠老師(後排身著白色上衣者)主導下及鄭玲燕、許惠玲兩位女導師的全程參與,電子、資訊科共計二十五位同學順利取得乙級儀表證照。 |
盧蘇偉現身說法講授「偏差行為輔導技巧」以了解關懷取代責問懲罰
(本刊訊)八十八學年度上學期期末最後一次的輔導知能研習,輔導室邀請板橋地方法院觀護人盧蘇偉先生為全校老師講授「偏差行為學生的輔導技巧」。盧先生是國內第一個願意站出來承認自己是學習障礙者的名人,他的智力曾被判定只有七十,可是在父母及老師的耐心教導下,他走出「學習障礙」的陰影,現在他不但負責觀護兩百位問題青少年,每星期有十多場演講,最近還出書成為作家。
「青少年」這個名詞,在許多父母或老師心目中,是一個令人煩惱的符號。我們常以團體秩序、社會規範的立場,希望孩子順從乖巧,卻甚少注意到他們吶喊的聲音和用各種方式所表達的不滿,青少年的問題不是「管」或「教」而是「了解」和「接納」。
根據盧觀護人長期從事輔導工作觀察所得,青少年偏差行為的成因,可分析如下:(一)偏差行為者個人的特質,影響其人際互動,而導致他們以偏差行為來補償自己內心的焦慮,或藉此引起他人的關注。(二)家庭結構的不健全,促使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其中因為「親子關係不良」,父母無法隨著社會變動,而調整自己的管教方式,是造成青少年叛逆行為的主因。(三)課業低成就的孩子,在現今「智育掛帥」的教育制度下,失去努力目標,這些無法得到正向回饋的學生,要他們乖巧呆坐課堂,無異是緣木求魚。(四)社會風氣敗壞,大人為了圖利,誘惑青少年從事不法行為,更加速青少年問題的惡化情形。
盧先生在從事輔導工作中,難免也會面臨難題和挫折,尤其是青少年捉摸不定的情緒,易受外界刺激而有變化,而從事輔導工作的師長最需要的是自我建設與調適。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什麼,但我們究竟可以做什麼,捨棄無力感,給予真誠的協助與關懷。以我們的人格特質、人生取向做為當事人的示範,言行一致,積極樂觀,我們才有可能和青少年有良性互動。
「慈悲要有智慧」,輔導工作並非予取予求,而是要有一定限制,我們要有充分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輔導技巧,並不斷的自我檢討和成長,不斷的嘗試新的領域和技巧。容許輔導課程存在的不確定性和錯誤,輔導技巧沒有好或不好,只有適當或不適當,我們不是在決定當事人的未來,而只是陪他們走過現在。
從事超過十年的輔導工作,盧觀護人深刻體會為人父母的不易,他建議父母師長用了解代替責問,用關懷代替懲罰,陪伴孩子走過坎坷的成長路。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盧蘇偉說:「家長應該讓孩子有時間和空間,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其中,等待是最大的智慧。」
一次「京」豔的文化饗宴綜高與京劇的第一類接觸
(本刊訊)和信企業集團為了慶祝千禧年特別假台北新舞臺舉辦大型京劇「寶蓮神燈」學生專場免費活動,藉由此次的觀賞活動達到藝術教育的目地。在綜高國文老師的奔波連繫之下,綜高一年級所有同學於十二月十二日(星期日)下午很榮幸參加此次的文化饗宴。
行前吳秀鶯老師利用國文、家政課,藉著視聽媒體(VCD)介紹京劇的起源、行當、音樂、裝扮、臉譜。中國京劇的行當包括生、旦、淨、丑;表演藝術有唱、捻、做、打等;京劇的表演特色在於突破時空的舞台、誇張的藝術表演與化妝、想像的虛擬世界。
當天下午在簡素雲、吳秀鶯老師的帶隊下,一百多位綜高的學生井然有序按號入座,由於事先有詳盡的講習,雖然許多同學表示這是第一次接觸,但都異口同聲說「原來京劇是如此有趣!」
「寶蓮神燈」藉由忠孝節義的故事,改善社會風氣,情節相當感人。精心設計的佈景、色彩鮮豔的服飾、意蘊雋永的詞句,都深深吸引同學的注意。綜高同學一致表示,如果下次還有機會,願意再共襄盛舉。
榮譽的加油站八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職校各項獎助學金得獎名單
獎助學金名稱 | 提供單位 | 受獎人名單 | 每人獎助金額 |
甲、乙種優秀學生獎學金 | 開南商工 | 甲種獎學金:廖冠仲 等 共計46名 乙種獎學金:朱滄偉 等 共計39名 |
甲種 1,500元 乙種 1,000元 |
李新運校友獎助學金 | 李碧玲 老師 | 張志禎、吳玄得、蔡佳樺、謝佩吟、 曾琇紋、余孟恬、蘇蔚煌、楊子賢 等八名 | 3,000元- 8,000元 |
開南校友建築師聯誼會獎學金 | 開南校友建築師聯誼會 | 黃韋翔、謝佳倫 | 2,500元 |
福華基金會慈善獎學金 | 廖欽福 先生 | 林秋敏、陳淑榆、許書綸、林香岑 | 3,000元 |
陳雲鵬 老師 獎學金 | 陳雲鵬 老師 | (1) 學業優良:徐皎雲、朱滄偉、廖冠仲 (2) 作文比賽:蔡惠如、邱乾益、陳建廷 |
(1) 800元 (2) 300元 |
校內合作社獎助學金 | 開南商工合作社 | 葉冠伶、李翼帆、劉權儀、洪寶凱、張瑞昇、 李勝勛、邱湉恬、陳俊宏、方逸升、郭怡欣 | 5,000元 |
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獎學金 | 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 | 方逸昇 | 20,000元 |
財團法人台灣省學產基金 設置清寒學生助學金 |
財團法人台灣省學產基金會 | 蘇暐倫 等 共計37名 | 20,000元 |
台北市政府優秀學生獎學金 |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 李翊暄、李富穎、邱乾益、劉威志、胡志威、 吳修福、林哲永、陳泰元、張意玫、張雅雯、 邵慧琪、廖建發、郭俊延、張仁翔 | 1,000元 |
張世漢先生獎學金 | 張世漢 先生 | 郭怡欣 | 5,000元 |
財團法人星隆獎學基金會獎學金 | 財團法人星隆獎學基金會 | 黃柏翔、邱乾益、鄭俊宏 | 2,500 元 |
財團法人姜體臣文教基金會獎學金 | 財團法人姜體臣文教基金會 | 胡志威、陳建名、鄭俊宏 | 5,000元 |
財團法人念慈文教基金會獎學金 | 財團法人念慈文教基金會 | 胡志威、鄭俊宏 | 5,000 元 |
康寧護理專科學校賑災助學金 委員會獎學金 |
康寧護理專科學校 賑災助學金委員會 |
陳佳怡 | 2,500元 |
交通部觀光局獎學金 | 交通部觀光局 | 黃小婷、曾鈺嵐、張意玫、許慧君、賴姿妤、李富穎 | 2,000元、 6,000 元 |
龍騰、 虎躍 獎學金 | 開南商工合作社 | (1) 龍騰獎學金:廖冠仲 等 共計 107 名 (2) 虎躍獎學金:周奕成 等 共計 177 名 |
(1) 500元 (2) 200 元 |
606期-第1版
(本刊訊)中國人最重視的春節前,各行各業都會以吃尾牙慰勞員工,為了讓來自東瀛的臺北日僑學校八十位師生,也能享受豐富的年菜並體會中國傳統的年俗,觀光科同學們特別於二月一日準備了豐盛的年菜招待日僑學校學生,而許書璟校長更贈送每位師生一個別具意義的「紅包」,令日僑學校師生都對中國新年留下深刻的印象。
開南商工「迎接千禧、擁抱中國年」中日學校師生聯誼活動,二月一日中午在該校校園內盛大舉行,觀光科同學們為了讓賓主盡歡,早在好幾天之前便精心規劃了各式的精美年菜和代表節慶意味的點心,同時,在年菜上桌之前,觀光科也特別印製了注解了每道餐點歷史來源和象徵意義的「菜單」,讓日僑學校的師生在享用年菜前,能夠先體驗到中國年節大事和諧圓滿的氣氛。
由於觀光科同學「手藝」非凡,因此,在尾牙過程中每位日僑學校師生都吃得津津有味,並豎起大姆指直喊好吃,而對於觀光科學生能夠在短短二、三年的時間裡,習得如此精湛的廚藝,日僑學校師生也十分佩服。
除了視覺、嗅覺和味覺的體驗之外,觀光科特別準備了許多有趣的童玩和原住民展,包括陀螺、竹蜻蜓和扯鈴等,給日僑體驗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玩樂方式,並從這些從來不曾有過的經驗中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智慧,當然最令師生們感動的是許書璟校長特別貼心準備了五十份新臺幣發行五十週年紀念幣,作為師生們的「紅包」,這也是日僑學校師生們第一次在臺灣領到「紅包」。
觀光科同學表示,觀光事業是相當重要的服務業,除了廚藝之外如何與外籍人士溝通,更是觀光事業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條件,因此校方能夠安排別開生面的尾牙活動邀請日僑學校師生享用年菜,也提供了同學一個學習外語的機會。
許書璟校長也強調,本校一直十分積極推動校際的交流,而與外僑學校師生的交流雖然是第一次,但未來也將持續推廣,希望藉由這種校際的交流,為務實國民外交貢獻一些心力。
![]() |
![]() |
![]() |
日本橋校師生在開南觀光科同學特別舉辦的尾牙餐會中,品嚐了中國傳統年菜,提前度過一個充滿中國風味的新年。 |
—為公共服務教育催生—給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親愛的學生家長:
親愛的學生家長:
時間過得真快,又到了春暖花開、一年復始的季節。想必您正在分享 貴子弟開學捎來的喜悅,鼓舞他撰寫新學期新計畫吧!本校各項校務得以順利推展,實有賴於您及各位家長的鼎力支持與配合。在此學年伊始,謹致我們由衷的謝意,並獻無限的祝福。
為增進 貴子弟的人格成長,本學期我們特別推薦「公共服務教育課程」,期望您的繼續支持與協助,務使 貴子弟能再創另一段學習的巔峰。
所謂「公共服務教育」,係指同學們投入生活周遭環境的改善,吸取生活的經驗,使他們能夠跨越自我中心的藩籬,從新奇而陌生的世界裡掬取成長的資源,建立豁達的胸襟,在面對人生各種橫逆時,能夠對各項事物心存感念與珍惜。
時下的青少年,大多數沒有吃苦的經驗,也沒有吃苦的機會,他們做事多憑感覺,只要自己喜歡,不在乎他人的反應;甚至於有人說他們「對人不感激、對事不盡心、對物不珍惜、對己不要求」,難道這是時勢所趨?還是教育環境使然?
溫室中的花朵總是經不起風吹雨打;際此充滿危機與變動的大時代裡,「公共服務教育」的適時推出,正給青少年一次成長學習,充實生命光與熱的機會。希望青少年朋友在關起門來唸書、徘徊在泡沫紅茶店之餘,也能走向大自然,看看花開花落,以激發得意時的謙虛,失意時的坦然 。進一步走向社區、響應慈善、發揮愛心,以強化自我內心世界的生命力,化被動為主動、化冷漠為熱誠。
敬愛的各位家長,公共服務是一項多元化的學習管道,讓您的孩子藉此儲存更多的能量,拓展其寬廣的視野,塑造其美麗的人生,讓我們共同衷心的為他祝福。
敬 祝 身體健康、事事如意
開南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校 長:許書璟
家長會長:江乃燕
賀 | 1‧本校獲得八十九年全國中正盃柔道錦標賽高女團體冠軍。 |
2‧校友翁立群、陳俊瑋代表台北市參加全國運動會拳擊賽,各獲中甲級冠軍、微甲級季軍;其中翁立群校 友當選亞洲盃拳擊錦標賽國家代表隊。 |
新世紀的開南楷模
![]() |
(本刊訊)本校獲選台北市公私立中等學校八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優良學生計有:
|
關懷環境 人人有責
![]() ![]() |
(本刊訊)十一月二十一日應該是大家休假出外踏青的日子,但是卻有一群人肯犧牲自己的空閒時間,來關懷大家的環境。這是台北西門扶輪少年服務團社會服務活動︱淡水河邊公園環境保護及維護,由於淡水河日漸惡化,連帶影響河畔的環境,所以本校扶少團在當天就同心協力,看見地上的垃圾,全部把它撿拾乾淨,讓公園恢復以往的整潔。參與的團員都全力投入,整理完後大家都很快樂,因為大家還給公園一個整齊的容貌。 |
606期-第2版
披星戴月作育英才的教導處
![]() |
開南補校創始於民國三十九年十一月十三日,時值艱苦歲月之際,但補校承秉著「勤儉誠樸」的校訓堅決地肩負起為國培才育英的重責,一路走來由於領導方向正確、踏實誠懇的辦校作風,今年十一月十三日即將滿五十周年,在這半個世紀的漫長歲月中,補校幾經薪傳默默耕耘,其中心思想和教育理念皆以充實國民知識、提高教育程度、傳授實用技藝、增進生產能力,培養健全公民為最高原則方針,並促進社會進步,使工作和學習環環相扣,以臻學以致用的最高境界,故歷年來補校傑出校友輩出蜚譽各界,更肯定了補校對教育的貢獻。
|
||
隨著教改步調之快速,「補校」也在一片改革聲中走入「歷史」,而改以「進修學校」代之,在物換星移的時空中,開南進修學校招生情況卻已大不如從前了,查其究可歸為下列幾點原因:
|
補校教學組的新展望 |
補校教學組湯組長表示根據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補校學生對上體育課十分熱衷,既可舒展筋骨,又可解除工作上緊張,對學習有正面效應,所以從本學年起高一新生加上體育課。
音樂更是廣受歡迎,在既有的師資設備下,音樂課也順利開課,使學生有機會接觸音樂,對陶冶性情安定情緒上效果明顯;此外為配合科技之發展網路教學,也列為熱門學習科目。學校這麼做也是為學生將來做因應社會工作之需求,同時能推廣學生見聞,確實做到資訊流通資料一手的目標,所以教學組特別加強資訊課程。另外鑑於美工廣設作品無處展示,而任意丟棄,十分可惜,因此地下室美工藝廊得以成立,讓許多生動的作品得以展示,也讓地下文化走廊與美工廣設充分配合利用,更憑添了不少藝術氣息。據湯組長表示,這是張主任精心設計,其目的就是要藉此挖掘出美工廣設的人才,並加以培訓,張主任之用心是有前瞻性的。此外教學組與各科主任鼓勵補校同學參加技能檢定,除了技能外也鼓勵補校同學參加四技二專推甄等,只要學生肯用功,湯組長也再三表示進修學校前途一樣看好,希望學生再接再厲迭創佳績,共同為開南努力。
補校生輔組的叮嚀 |
有人說「生活輔導組」就是補校學生的褓母,時時呵護,刻刻叮嚀,而且生輔組的業務與同學也最為密切,包括服裝儀容的輔導,出缺勤和違禁品的管制與宣導以及防範不良幫派滲入校園等等,本校學生來自各階層,年齡差距亦較大,在管理上有不同方法,三十歲以上偏向自我管理,可自行選擇著制服或樸素便服到校,三十歲以下學生則依本校服儀規定穿著,並定點及不定時實施檢查,維護校園制服完整。
生輔組指出本校學生常因白天工作因素而影響上課時間,以致請假或缺曠太多,甚至部份學生因而自動休學或依校規勒令休學處分,令人惋惜,因此盼同學多忍耐,以課業為重,快快樂樂、順順利利的三年時間,很充實的從開南畢業。
校園安寧是重點,舉凡不良幫派的滲入和違禁品的管制等問題,生輔組希望結合導師和任課老師配合宣導察查,尤其是刀械、槍枝或毒品等,並請導師能多了解學生背景及生活環境,給予適當的關懷與輔導,減少學生犯錯機會,本校部份學生來自不健全之家庭,如能適當的關懷,就有可能扭轉學生心態和觀念。另為防範學生間突發衝突事件,特別要求幹部或同學立即回報,由導師、輔導教官或生輔組等排解雙方糾紛,以減少鬥毆事件。
最後生輔組期望同學能配合的是,每位同學當初選擇到開南就讀,可能是因為開南各方面的成效能獲得同學的肯定,畢業後希望當你拿著畢業證書時也能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所以學校的校譽是我們全校共同的努力目標,維護校譽最重要的就是學生在校內、外的服裝儀容和行為,給外人的印象是立即而明顯的,在此請同學不要隨性而為,李組長更表示有時糾正同學時,常有同學不服糾正且態度惡劣,李組長語重心長的說:「知過能改,既往不究」,如果執迷不悟頑劣到底,一切後果自行負責,希望同學們以自己前途為重,否則悔之晚矣!
幹勁十足的補校訓育組 |
訓育組是學校的熱線,不論大小事件只要和學生有關,訓育組絕對常相左右,真所謂事繁人忙,而劉長俊組長幹勁十足活力充沛,率領組下成員,硬是挺住了這個人稱學校的「巴爾幹半島」。他表示訓育組基本上是和學生站在一條線上的,舉凡學生功過和曠缺課的通知、助學貸款和學生平安保險的辦理、火車汽車月票和學生各項活動辦理,如師生康樂晚會、班級大隊接力、個人六十公尺決賽、籃球循環淘汰賽,三十歲以上及優良學生榮譽卡的核發檢查並准予著便服來校,學生通信錄的建檔,凡與學生權利義務的各項相關業務訓育組照單全收,此外學生糾紛、意外處理,甚至服裝儀容、行為規範,都在訓育組織責內,雖說工作繁忙,但劉組長爽快的表示只要按校規來,他不會刻意去刁難任何同學,因為一個學校的精神最重要,如果連便服都穿得不整齊(例如拖鞋、背心 等)這種生活教育也太糟糕了;如果同學進了學校大門連「禮貌」都不懂,若不糾正豈不白來上學了;如果學生言行舉止,粗俗隨便,若不糾正這還算學校嗎;如果學生連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懂,若不及時糾正,豈不是誤人子弟;所以說,訓育工作就是「訓練」「教育」配合的工作。心直口快的劉組長,一再以包容規勸的作風,再三呼籲請同學們「在校守校規,在外守法規」希望同學們言行檢點,凡事三思後行,以課業為重,若有任何訓育上的問題只要合情合理,我們一定服務到同學們滿意為止。
錙銖必較的補校註冊組 |
註冊組在補校的業務範圍非常細小可以用錙銖必較來形容,因為稍一疏忽後果可能十分嚴重,所以絕對不能草率馬虎。
註冊組張宏旭組長表示:註冊組的工作是持續的永恆的,而且還有法律時效性的工作,不論對教局上司還是學生,甚至國內外對等、學校凡與學籍有關者資料,註冊組都得扛下,所以本組工作的特色十分可觀,如學生學籍資料的辦理和保存,每學期成績之統計(包括平時月考),畢業證書的考核、發放、辦理或是英、日等外文畢業證書的申請、辦理,或有因遺失、改名等因素的補發,每年新生入學、招生、轉學、退學等學籍的處理,殘障人士子女補助學金的辦理,或是殘障學生貸款就學,清寒子弟減免學費等等都是註冊組業務,另外更重要的就是學生報考四技二專或升大學等,一切考試報名,也由註冊組統籌辦理統一發放准考證,所有業務都攸關著學生權益甚巨,必得十分謹慎才行,在此張組長也語重心長的表示,註冊組非常樂意為各位學生服務,但也請同學們不要隨便開玩笑,如出身年、月、日、籍貫甚至姓名,任何一項誤填,必然造成不可彌補的麻煩,尤其畢業證書更牽涉法律問題,也直接影響學生升學或工作上的核對,所以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此外每學期註冊是本組重頭戲,除了收費有會計室配合收支外,行政上事先的通知,中途的告知,事後的補辦等等絲絲入扣絕不馬虎,凡未註冊者,本組會立刻開出名單請班導協助查明,以免錯過註冊而影響上課進度,這是非常重要的事。張組長也一再提醒同學要準時註冊,如錯過了補辦時間,還要受罰,請同學千萬小心記得準時註冊。如有任何補助補辦事項請隨時向註冊組查詢,張組長再一次提醒同學們「不要讓你的權利睡著了」。
教導處張良平主任的祝福 |
俗話說:「一個籬巴得三個樁,一個好漢要兩人幫」的確,這是個分工合作的社會,各人的英雄主義早已成過去,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共臻完美,只有群策群力才能完成任務,因此張主任表示進修學校「教導處」就是個大家庭,唯有各盡其責堅守崗位才能推動整個校務,大家要有休戚與共的精神來共事,這樣教育才辦得好辦得穩,所謂「永續經營」的道理已是不言而喻了。
時屆新春,在千禧年的龍年裡,主任張良平謹代表全處事同仁向各位校友及本校同仁們拜年,祝各位龍年行大運,更祝我開南校運昌隆。
606期-第3版
溫馨的時刻 文:胡國梅老師
![]() |
因「反聖嬰」現象,今年的冬天較往年特別冷,但卻增添了耶誕的氣氛,凡百貨商家或街頭巷尾,均裝扮的光鮮亮麗。當然,開南商工也不例外,只要踏入校門,映入眼簾的是綠意盎然的耶誕樹、閃爍耀眼的聖誕燈,整個川堂被佈置的炫麗典雅。每天早上,只要置身其中,昨夜「殘留」的「瞌睡蟲」,立即做「鳥獸散」,而精神抖擻的開始美好的一天。
|
||||||||||||||||||||||
對於本世紀最後一個耶誕節,雖然世界各地慶祝方式不一,但心境都相似,一面以虔誠的心情紀念耶穌的降生,另一面更希望千禧年,萬事順遂。至於我呢?當然是與教會的弟兄姊妹們一起渡過最溫馨的聖誕夜,更願意藉「開南校友通訊」一角,與大家分享我們的喜悅。
我擔任觀光科的導師,今年已是第三屆,跟著蔡慧蓉老師「偷學武功」,歷時也已九年,雖不敢自稱已具專業,卻也「雖不中亦不遠矣」。所以,今年的聖誕大餐,從餐前酒到餐後酒、咖啡、甜點,均由我一人包辦,且是廿人份,乍聽起來,好像很艱鉅,但只要把我在開南觀光科所學的派上用場,其實一點也不難,現在容我把那天的菜色一一道來:
那夜,有廿位弟兄姊妹群聚我家,一面,我們唱著聖詩,並數算著耶穌基督的恩典;另一面,大夥品嚐著我的手藝,喜樂洋溢。相信各位看了我的描述,一定躍躍欲試,食指大動,也想做出這十道聖誕大餐嗎?非常容易,只要加入開南觀光科,一切OK! |
校友會啟事
|
財團法人私立開南管理學院 募款收入報告(84~88年)
(本刊訊)開南管理學院籌設期間至八十八年十二月底,凡一次捐資或彙計達到新台幣一萬元以上未滿拾萬元者 (捐款十萬元之上者,已刊登於六○五期),將再彙計刊登其捐資人芳名及金額,以昭公信,並致謝意。
財團法人私立開南管理學院募款收入報告
捐 款 人 | 畢業期別 | 金 額 | 捐 款 人 | 畢業期別 | 金 額 |
陳宏峰 | 高商84年畢 | $10,000.00 | 張紹基 | 開南職校肄業 | $10,000.00 |
徐成義 | 台商7期 | $10,000.00 | 黃則培 | 開工1期 | $10,000.00 |
陳慶松 | 高商補校1屆 | $10,000.00 | 陳種智 | 開商1期 | $10,000.00 |
陳奕莊 | $10,000.00 | 陳文華 | 開商1期 | $10,000.00 | |
台北二信營業部 | $10,000.00 | 林長禮 | 開商1期 | $10,000.00 | |
林俊宏 | 高商30屆 | $10,000.00 | 吳榮煌 | 高工補校84年畢 | $10,000.00 |
陳勝治 | 高商9屆 | $10,000.00 | 蘇八達 | 開工3期 | $10,000.00 |
陳佳芬 | 高商62年畢 | $10,000.00 | 張金石 | 開商2期 | $10,000.00 |
曾資欽 | 高工56年畢 | $10,000.00 | 曹松伯 | 台商23期 | $10,000.00 |
巫邵椿 | 台商16期 | $10,000.00 | 潘定豐 | 高商16屆 | $10,000.00 |
周萬益 | 高商25屆 | $10,000.00 | 郭尚一 | 高工10屆 | $10,000.00 |
曹昌喜 | 開商一期 | $10,000.00 | 林忠信 | 高土10屆 | $10,000.00 |
張東明 | 開商2期 | $10,000.00 | 鄒保齡 | 開商2期 | $10,000.00 |
周維成 | 開商2期 | $10,000.00 | 張時超 | 開商2期 | $10,000.00 |
鄭順祥 | 高工74年畢 | $10,000.00 | 杜棋浚 | 開商2期 | $10,000.00 |
潘迺陞 | 開商2期 | $10,000.00 | 郭傳馨 | 台商21期 | $10,000.00 |
鍾奕恭 | 開商2期 | $10,000.00 | 曾春來 | 開商5期 | $10,000.00 |
劉俊滿 | 開工4期 | $10,000.00 | 楊思松 | 台商17期 | $10,000.00 |
邱創八 | 台商17期 | $10,000.00 | 戴萬德 | 台商17期 | $10,000.00 |
陳在同 | 台商17期 | $10,000.00 | 簡木用 | 台商17期 | $10,000.00 |
程理明開南補校美工一忠導師 | $10,000.00 | 葉春松 | 開商2期 | $10,000.00 | |
陳運祥 | 開工2期 | $10,000.00 | 謝文鎧 | 開商2期 | $10,000.00 |
鄭百修 | 開商2期 | $10,000.00 | 羅慶拔 | 台商18期 | $10,000.00 |
卓平山 | 開商2期 | $10,000.00 | 鄭天惠 | 高土17屆 | $10,000.00 |
卓平山 | 開商2期 | $10,000.00 | 陳榮壽 | 開商5期 | $10,000.00 |
張維金 | 開工5期土木科 | $10,000.00 | 詹春化 | 開工6期土木科 | $10,000.00 |
王塗城 | 開商2期 | $10,000.00 | 蔡昌淇 | 高土12屆 | $10,000.00 |
陳皆銘 | 高土12屆 | $10,000.00 | 胡清池 | 台工21期建築科 | $10,000.00 |
林長益 | 開工2期建築科 | $10,000.00 | 林信郎 | 高商14屆 | $10,000.00 |
王金興 | 開商2期 | $10,000.00 | 蘇友堂 | 台工21期建築科 | $10,000.00 |
黃呈叡 | 高工9屆土木科 | $10,000.00 | 蕭耀斌 | 高工9屆土木科 | $10,000.00 |
邵德毓 | 高工9屆土木科 | $10,000.00 | 曾德興 | 高工9屆土木科 | $10,000.00 |
高興隆 | 高工9屆土木科 | $10,000.00 | 唐德五 | 高工9屆土木科 | $10,000.00 |
劉銘珍 | 高工9屆土木科 | $10,000.00 | 高金烏 | 台商17期 | $10,000.00 |
陳盛得 | 開工5期土木科 | $10,000.00 | 廖修德 | 台商17期 | $10,000.00 |
林興旺 | 高建3屆 | $10,000.00 | 蔡賜川 | 開商3期 | $10,000.00 |
王雲昌 | 台商20期 | $10,000.00 | 曾春來 | 開商5期 | $10,000.00 |
黃清標 | 台商17屆 | $10,000.00 | 洪華容 | 台工20期 | $10,000.00 |
林興欽 | 高土10屆 | $10,000.00 | 李連枝 | 初建4屆 | $10,000.00 |
鄭萬塗 | 初建4屆 | $10,000.00 | 林哲雄 | 初建4屆 | $10,000.00 |
許坤北 | 初建4屆 | $10,000.00 | 蔣富雄 | 初建4屆 | $10,000.00 |
陳寬錢 | 學生家長 | $10,000.00 | 張煉熀 | 台商22期 | $10,000.00 |
胡均發 | 台工17期 | $10,000.00 | 吳蕭宏 | 高商45年畢 | $10,000.00 |
呂宗昌 | 高土14期 | $10,000.00 | 周義男 | 高商48年畢 | $10,000.00 |
何天明 | 高商(補)47年畢 | $10,000.00 | 吳清榮 | 高建37年畢 | $10,000.00 |
石耀祺 | 開工2期 | $12,000.00 | 87年畢日校化工三忠 | $12,900.00 | |
楊淑敏 | 高商補校62年畢 | $13,545.00 | 謝來發 | 高商48年畢 | $15,000.00 |
劉守禮 | 開工1期 | $15,000.00 | 廖昆宏 | 台工22期 | $16,800.00 |
87年畢日校商營三仁 | $18,046.00 | 蘇增墩 | 台商22期 | $20,000.00 | |
謝國樟 | 開工1期 | $20,000.00 | 陳志明 | 開南商工實習處主任 | $20,000.00 |
蔡澧堅 | 台商22期 | $20,000.00 | 林玉雲 | 72年高商 | $20,000.00 |
陳騰駿 | 高商16屆 | $20,000.00 | 陳宗彥 | 高商13屆 | $20,000.00 |
陳宗良 | 高商17屆 | $20,000.00 | 張義彰 | 高商21屆 | $20,000.00 |
許阿東 | 開工6期 | $20,000.00 | 鍾傑上 | 台商13期 | $20,000.00 |
洪華容 | 台工20期 | $20,000.00 | 謝洛書 | 台商17期 | $20,000.00 |
賴慶璋 | 台工17期 | $20,000.00 | 李復禮 | 台工17期 | $20,000.00 |
葉銅鐘 | 台工17期 | $20,000.00 | 林惟一 | 台工17期 | $20,000.00 |
高溪海 | 台工17期 | $20,000.00 | 廖鑽榮 | 台工17期 | $20,000.00 |
林泮漁 | 台商17期 | $20,000.00 | 楊吉臣 | 高工12屆 | $20,000.00 |
游良南 | 開工1期 | $20,000.00 | 陳欽城 | 開工6期 | $20,000.00 |
莊春季 | 開商2期 | $20,000.00 | 周金裕 | 台工22期 | $20,000.00 |
開南商工樂隊校友同學會 | $20,000.00 | 陳墀煌 | 台商19期 | $20,000.00 | |
王瑞陽 | 高工9屆土木科 | $20,000.00 | 高土第九屆同學會 | $20,000.00 | |
江衍銘 | 高土14屆 | $20,000.00 | 徐朝慶 | 高商6屆 | $20,000.00 |
高獻能 | 高土13屆 | $20,000.00 | 王瑞陽 | 開工土木5期 | $20,000.00 |
楊義郎 | 補校中商部2屆 | $20,000.00 | 陳中山 | 高土9屆 | $20,000.00 |
楊賜德 | 台商23期 | $30,000.00 | 楊東興 | 台商22期 | $30,000.00 |
邱淮章 | 開商2期 | $30,000.00 | 黃安彥 | 高土16屆 | $30,000.00 |
莊翼木 | 台商20期 | $30,000.00 | 楊賜德 | 台商23期 | $30,000.00 |
高墀輝 | 初商8屆 | $30,000.00 | 高溪海 | 台工17期 | $30,000.00 |
李天慶 | 台商17期 | $30,000.00 | 廖昆宏 | 台商22期 | $50,000.00 |
林九錫 | 台商19期 | $50,000.00 | 李英俊 | 高工16屆 | $50,000.00 |
陳謝忠 | 高商11屆 | $50,000.00 | 吳凋枝 | 開商2期 | $50,000.00 |
洪鴻銘 | 開商2期 | $50,000.00 | 陳哲世 | 高商13屆 | $50,000.00 |
鄭國振 | 開商3期 | $50,000.00 | 周宗益 | 開工建築科6期 | $50,000.00 |
陳正浩 | 高工機工科74年畢 | $50,000.00 | 黃植榮 | 高商46年畢 | $60,000.00 |
606期-第4版
一九九九年,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年度,它除了象徵是一個跨入新世紀的年度外,對我們開南電子科而言,這一年,也是一個輝煌的年度,九九九更意謂著久久久,但願這樣的榮耀,也能久久久的延續下去。
猶記得在一次電子科老師的餐會中,一位老師高舉著酒杯減著:「祝電子科科運昌隆」。這樣一句聽起來十分熟悉,好似應在雙十國慶時祝福國家國運昌隆之祝賀詞,想不到竟有老師拿來祝福一個科,剎那間,不禁讓人在心底泛起一股溫馨的暖意與濃濃的凝聚力,更不知不覺地令人銘記在心中。
身為電子科的主任,我感覺自己是個有好福氣的人,因為我們電子科有個十分優良的傳統,那就是團結,不只老師團結、學生也團結,我更願將這種優良的傳統,推廣而成為電子科的科訓,使之根深蒂固地植入在大家心中。或許是基於這樣的因素,我們老師間彼此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大家全力配合,互助合作的結果,果真開出了美麗的花朵。一九九九年的歲末,我們輔導學生參加乙級儀表電子技能檢定,二十五位接受輔導的學生,竟有高達十六位的學生,順利地通過學科及術科之檢定,能拿到這樣的好成績,宛如是在世紀末獲得了大豐收。在這個邁入千禧年的年度裡,真可謂是別具意義,更讓人刻骨銘心!
如果說乙級檢定有這樣良好的成績,也算是科運昌隆的話,我感謝祝福科運昌隆的這位老師,因為他讓預言成真。然而最該感謝的是授課老師的辛勤教學,導師的勉勵督促與學生的努力打拚。而我卻是享受豐碩成果的最大受益者。我感到十分欣慰,卻不敢有驕矜之心,因為我是一個享受成果的幸運兒,真正的功勞,完全歸功於科內的老師與學生,儘管我負責擬訂計劃、監督與推動計劃的實施,並提供必須的資源與服務。然而我更深知,在豐碩的成果後面所隱藏的是無數的心血;多少日子來,不論寒假、暑假,不管刮風、下雨,每日從早上七點半到晚上九點半,學生宛如置身於魔鬼訓練營中,若沒有堅強的意志力,豈不早早打退堂鼓?而授課老師的辛勤付出,又豈是筆墨所能形容?縱然如此,雖然能深深體會成績不是偶然得來的,而是要用心血換取得來的。殘酷的是,通常我們付出了心血,卻並不一定能換取到好成績!
在迎接千禧年的曙光裡,我不禁默默地為電子科許下了願望︱︱但願來年我們還是一樣有好運道。
![]() |
在電子科陳美惠老師(後排身著白色上衣者)主導下及鄭玲燕、許惠玲兩位女導師的全程參與,電子、資訊科共計二十五位同學順利取得乙級儀表證照。 |
盧蘇偉現身說法講授「偏差行為輔導技巧」以了解關懷取代責問懲罰
(本刊訊)八十八學年度上學期期末最後一次的輔導知能研習,輔導室邀請板橋地方法院觀護人盧蘇偉先生為全校老師講授「偏差行為學生的輔導技巧」。盧先生是國內第一個願意站出來承認自己是學習障礙者的名人,他的智力曾被判定只有七十,可是在父母及老師的耐心教導下,他走出「學習障礙」的陰影,現在他不但負責觀護兩百位問題青少年,每星期有十多場演講,最近還出書成為作家。
「青少年」這個名詞,在許多父母或老師心目中,是一個令人煩惱的符號。我們常以團體秩序、社會規範的立場,希望孩子順從乖巧,卻甚少注意到他們吶喊的聲音和用各種方式所表達的不滿,青少年的問題不是「管」或「教」而是「了解」和「接納」。
根據盧觀護人長期從事輔導工作觀察所得,青少年偏差行為的成因,可分析如下:(一)偏差行為者個人的特質,影響其人際互動,而導致他們以偏差行為來補償自己內心的焦慮,或藉此引起他人的關注。(二)家庭結構的不健全,促使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其中因為「親子關係不良」,父母無法隨著社會變動,而調整自己的管教方式,是造成青少年叛逆行為的主因。(三)課業低成就的孩子,在現今「智育掛帥」的教育制度下,失去努力目標,這些無法得到正向回饋的學生,要他們乖巧呆坐課堂,無異是緣木求魚。(四)社會風氣敗壞,大人為了圖利,誘惑青少年從事不法行為,更加速青少年問題的惡化情形。
盧先生在從事輔導工作中,難免也會面臨難題和挫折,尤其是青少年捉摸不定的情緒,易受外界刺激而有變化,而從事輔導工作的師長最需要的是自我建設與調適。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什麼,但我們究竟可以做什麼,捨棄無力感,給予真誠的協助與關懷。以我們的人格特質、人生取向做為當事人的示範,言行一致,積極樂觀,我們才有可能和青少年有良性互動。
「慈悲要有智慧」,輔導工作並非予取予求,而是要有一定限制,我們要有充分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輔導技巧,並不斷的自我檢討和成長,不斷的嘗試新的領域和技巧。容許輔導課程存在的不確定性和錯誤,輔導技巧沒有好或不好,只有適當或不適當,我們不是在決定當事人的未來,而只是陪他們走過現在。
從事超過十年的輔導工作,盧觀護人深刻體會為人父母的不易,他建議父母師長用了解代替責問,用關懷代替懲罰,陪伴孩子走過坎坷的成長路。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盧蘇偉說:「家長應該讓孩子有時間和空間,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其中,等待是最大的智慧。」
一次「京」豔的文化饗宴綜高與京劇的第一類接觸
(本刊訊)和信企業集團為了慶祝千禧年特別假台北新舞臺舉辦大型京劇「寶蓮神燈」學生專場免費活動,藉由此次的觀賞活動達到藝術教育的目地。在綜高國文老師的奔波連繫之下,綜高一年級所有同學於十二月十二日(星期日)下午很榮幸參加此次的文化饗宴。
行前吳秀鶯老師利用國文、家政課,藉著視聽媒體(VCD)介紹京劇的起源、行當、音樂、裝扮、臉譜。中國京劇的行當包括生、旦、淨、丑;表演藝術有唱、捻、做、打等;京劇的表演特色在於突破時空的舞台、誇張的藝術表演與化妝、想像的虛擬世界。
當天下午在簡素雲、吳秀鶯老師的帶隊下,一百多位綜高的學生井然有序按號入座,由於事先有詳盡的講習,雖然許多同學表示這是第一次接觸,但都異口同聲說「原來京劇是如此有趣!」
「寶蓮神燈」藉由忠孝節義的故事,改善社會風氣,情節相當感人。精心設計的佈景、色彩鮮豔的服飾、意蘊雋永的詞句,都深深吸引同學的注意。綜高同學一致表示,如果下次還有機會,願意再共襄盛舉。
榮譽的加油站八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職校各項獎助學金得獎名單
獎助學金名稱 | 提供單位 | 受獎人名單 | 每人獎助金額 |
甲、乙種優秀學生獎學金 | 開南商工 | 甲種獎學金:廖冠仲 等 共計46名 乙種獎學金:朱滄偉 等 共計39名 |
甲種 1,500元 乙種 1,000元 |
李新運校友獎助學金 | 李碧玲 老師 | 張志禎、吳玄得、蔡佳樺、謝佩吟、 曾琇紋、余孟恬、蘇蔚煌、楊子賢 等八名 | 3,000元- 8,000元 |
開南校友建築師聯誼會獎學金 | 開南校友建築師聯誼會 | 黃韋翔、謝佳倫 | 2,500元 |
福華基金會慈善獎學金 | 廖欽福 先生 | 林秋敏、陳淑榆、許書綸、林香岑 | 3,000元 |
陳雲鵬 老師 獎學金 | 陳雲鵬 老師 | (1) 學業優良:徐皎雲、朱滄偉、廖冠仲 (2) 作文比賽:蔡惠如、邱乾益、陳建廷 |
(1) 800元 (2) 300元 |
校內合作社獎助學金 | 開南商工合作社 | 葉冠伶、李翼帆、劉權儀、洪寶凱、張瑞昇、 李勝勛、邱湉恬、陳俊宏、方逸升、郭怡欣 | 5,000元 |
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獎學金 | 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 | 方逸昇 | 20,000元 |
財團法人台灣省學產基金 設置清寒學生助學金 |
財團法人台灣省學產基金會 | 蘇暐倫 等 共計37名 | 20,000元 |
台北市政府優秀學生獎學金 |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 李翊暄、李富穎、邱乾益、劉威志、胡志威、 吳修福、林哲永、陳泰元、張意玫、張雅雯、 邵慧琪、廖建發、郭俊延、張仁翔 | 1,000元 |
張世漢先生獎學金 | 張世漢 先生 | 郭怡欣 | 5,000元 |
財團法人星隆獎學基金會獎學金 | 財團法人星隆獎學基金會 | 黃柏翔、邱乾益、鄭俊宏 | 2,500 元 |
財團法人姜體臣文教基金會獎學金 | 財團法人姜體臣文教基金會 | 胡志威、陳建名、鄭俊宏 | 5,000元 |
財團法人念慈文教基金會獎學金 | 財團法人念慈文教基金會 | 胡志威、鄭俊宏 | 5,000 元 |
康寧護理專科學校賑災助學金 委員會獎學金 |
康寧護理專科學校 賑災助學金委員會 |
陳佳怡 | 2,500元 |
交通部觀光局獎學金 | 交通部觀光局 | 黃小婷、曾鈺嵐、張意玫、許慧君、賴姿妤、李富穎 | 2,000元、 6,000 元 |
龍騰、 虎躍 獎學金 | 開南商工合作社 | (1) 龍騰獎學金:廖冠仲 等 共計 107 名 (2) 虎躍獎學金:周奕成 等 共計 177 名 |
(1) 500元 (2) 200 元 |
膺仁:『欸,張志禎你學測就上了還看什麼!』
lambo-xd.myweb.hinet.net
松林轟趴
The Home Party in Ingra Qin's House
應該可以這樣用吧?
舉辦時間:
2007.02.13
地點:
松林家、老街
主辦者:
松林
出席者:
柏米獅、球、婊鈞、桃莉、賴媽
鼎文、松林、志禎、君漢、小智、幹彰
曾君君、曾君君的女朋友、膺仁、松林妹妹的學姊
早上十點,松林說到新埔捷運站集合,唔,老實說還頗遠的,
然後本來我會在捷運站集合地點拍一張的,那是慣例,
但是看到盧膺仁說很兇的曾君君女友在場,我怕我拍了她會生氣‧‧‧‧‧
不過,後來,我們發現她其實人並沒有我們所想的那樣就是了啦。
然後人集合了差不多之後(小智沒有到新埔捷運站),
松林就帶領我們去坐公車,大概是十點半左右,然後等公車將近十到十五分鐘。
本來筆者以為坐幾站公車應該很快就可以到松林家是也,
焉知我太天真,公車上了高速公路,還歷經了約莫三十分鐘才到松林家,
鈞鈞:『不要照我!』
然後後面有閃光彈,賴媽就曝光了‧‧‧‧‧‧
明明情人節就還沒到Orz。
車上一景。(震)
正在讀書的志禎,
松林:『欸,張志禎要考台大醫科啦!』
志禎:『不要屁話啦,我這麼弱,松林才是強者。』
膺仁:『欸,張志禎你學測就上了還看什麼!』
(搶走)
一個台大醫師一個台大藥師,都是學測上的,吵個什麼勁?
曾君君的反拍。
賴媽耍酷。
鈞鈞裝可愛。
盧膺仁,嗯‧‧‧‧‧‧裝盧膺仁。
我不知道怎麼打了= =。
幹彰坐在前面把妹。
鼎文:『耶!』
旁邊是呆呆的君漢和熟睡的米獅。
下車之後,大家開始等小智,
搞了半天,原來他被司機騙在上一站下車,
辛辛苦苦走了過來,
被大家用熱烈的「ㄜ──────!」歡迎。
小智:『太雞掰了!』
然後我們一同進到了松林家,
首先是車庫,松林家的狗,真是又凶又大隻,
之前筆者閱過了松林寫關於他們家寵物之作文,本以為此狗乃溫馴,大錯特錯。
在松林和他妹妹極力安撫狗兒,大夥們也三步併兩步的穿越了餐廳,爬上了樓梯。
上下總共有四層,
一樓是車庫、餐廳,還有尊堂大人的房間吧?
二樓有大起居室、小起居室、吧台、浴室、書房,
三樓是臥房,
四樓則有一間小起居室、小籃球場、陽台。
空間之大,令人稱羨。
惟樓梯有點陡。
在稍微參觀過松林家之後,
轟趴將要正式在二樓展開,
正午十二點整。
本網頁照片請不要廣為散佈塗改或作為任何非法用途,照片由Lambo提供。
本網頁任何敘述對白皆由Lambo設計,若有任何意見歡迎提出。
本網頁照片影片皆非原尺寸,如有需要請洽Lambo。
MSN: lambo@tp.edu.tw
Yahoo: lambo_only
受訪人﹕周志文
採訪人﹕燕舞
周志文夫婦合影
人物簡介
1989年5月初﹐即將度過47歲生日的台灣私立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周志文來到北京西山臥佛寺﹐參加中國社科院舉辦的“紀念五四運動七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當時他還兼任余紀忠先生“中時報團”旗下《中時晚報》的主筆﹐所以一大早就搬出一把凳子到院中(寺院客房的電燈並不太亮)﹐藉著晨曦的光亮寫社論﹐以便能及時傳真回台灣。同行的龔鵬程教授笑稱﹐“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台灣報紙的社論在北京發稿”。
1965年自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周志文旋即入伍服役﹐次年退伍並開始在桃園的天主教振聲中學“教了8年中學”。早在1971年﹐周志文就開始受朋友之托為《台灣時報》撰寫評論﹐並在《台灣日報》﹑《中華日報》擔任專欄作家﹐先後擔任《中國時報》﹑《中時晚報》和《民生報》兼任主筆﹐見證了台灣報業興衰的過程。
1974年至1981年﹐周志文在台灣大學中文系和中文研究所相繼完成碩士和博士學業。彼時的臺大中文系名師雲集﹕毛子水﹑臺靜農﹑鄭騫﹑屈萬里﹑張敬﹑王叔岷……對於這些大師中的大多數人﹐當時臺大中文系的規矩是﹐“稱呼老師得用他的字號﹐盡量不直呼其名”。周志文讀博士時﹐不但不繳學雜費﹐還享受各種獎學金和助學金﹐“那真是台灣教育的黃金時代”。
1981年﹐周志文以《屠隆文學思想研究》的博士論文從臺大中文研究所畢業﹐其後在淡江大學中文系執教10年﹐後返回母校臺大執教15年﹐于2007年退休。此間﹐他也曾于1997求1998年擔任捷克查理大學漢學講座教授﹐于2003年任荷蘭萊頓大學訪問學人。從臺大中文系退休後﹐周志文又受聘為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及珠海聯合國際學院講座教授。
在明清學術史﹑明清文學和現代文學等主要的學術研究領域之外﹐周志文的散文創作最受好評。其中﹐《時光倒影》(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和《同學少年》(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年8月)均有了中國大陸簡體字版。對於由專欄結集而成的《同學少年》﹐台灣《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的總編輯告訴著名作家朱天文說﹐周志文的文章是十年來所見散文最好的(不是“最好的之一”﹐是最好的)。而《第一次寒流》﹐編入了周志文主編的“台灣學人散文叢書”在內地出版﹐這套10卷本的叢書從前年8月到去年7月﹐終於出齊﹐逐漸呈現出台灣學人散文群體的全貌。
《同學少年》中部分篇章對眷村的書寫﹐應該是最高水準的﹐可惜它在中國大陸的“眷村熱”中並未引起足夠重視。近期﹐周志文的新作《記憶之塔》靜悄悄地在台灣出版﹐誠如台灣權威的批評家﹑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張瑞芬所言﹐《記憶之塔》“是那個《同學少年》裡衣衫襤褸的孩童上了大學後遇見的驚奇世界﹐涵蓋了六零至九零年代﹐台灣社會變動最劇烈的三十年間﹐一個文化人的養成過程與親眼目睹的斯文掃地場景”。
1949年從中國大陸隨二姐夫的軍隊撤退至台灣後﹐周志文和母親及三姐﹑妹妹這些旁系親屬祗能作為“黑戶”﹐住進台灣東北部宜蘭縣羅東鎮的眷村。也許是這種“邊緣中的邊緣”的生命體驗﹐也許是幼年習得的天文知識和後來的文學﹑藝術知識﹐也許是專業領域涉及相對冷僻的古典文學﹐它們的合力過早地形塑了周志文淡泊名利的性格。
周志文沒有記日記和自編創作年錶的習慣﹐所以筆者祗能根據他多部作品的蛛絲馬跡歸納出他這些年來的行止。也許﹐這祗是中國大陸讀者全面認識學者和散文家周志文的一個開始。
關於人生
你提問中捻出“邊緣中的邊緣”﹐這是我真正傷痛的地方。這句話對我的殺傷力﹐不祗是在我眷村的身份上﹐而是在我的整體生命上﹐在整個文化與地域認同上都遭遇到的難題。在台灣﹐我被認定是“外省人”﹐這十幾年“外省人”又被操縱成有點被敵視的“中國人”﹐不管我的“臺語”說得如何流利﹐如何自覺地愛這塊讓我成長的土地﹐但談起台灣﹐在很多人的眼中是沒有我的。
燕舞﹕您早年生活在眷村﹐後來又做過中學教師﹐最後才讀完臺大博士並執教于高校﹐其間又做過報社主筆﹐這是典型的“知識改變命運”。取得這麼多世俗成就﹐離開了最初的那種窘迫生活﹐你會有慶幸之感嗎﹖
周志文﹕對不起﹐我不讚成你的論述﹐你說我“取得了這麼多世俗成就”﹐是指在大學任教嗎﹖做報社主筆嗎﹖或是出了幾本連自己看了都汗顏的小書嗎﹖那些東西不要說世俗看不上它﹐距離“成就”也確實太遠了吧。
我倒對你所說的“知識改變命運”很感興趣﹐知識當然可以改變命運﹐儘管有好有壞﹐但知識改變命運這話有點唯物的成份。為了調和“知識改變命運”的唯物色彩﹐不得不搬出“意志改變命運”這比較唯心的說法。我認為意志也很重要﹐求知有時也靠意志的力量﹐尤其當求知極度困難時。當然﹐當視野被知識提高了後﹐自己的意志也同樣提高了。所謂命運的改變﹐不見得都是因為知識的緣故﹐其實裡面有唯物與唯心的成分。當然命運改變的結果有好也有壞﹐那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燕舞﹕我讀您的作品尤其是《同學少年》﹐一個特別深的印象是您參加的葬禮特別多﹐是因為做了教授後還經常回到當年生活的鄉下﹐還是您刻意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醒自己世事無常﹑功名利祿的虛幻﹖
周志文﹕這個問題讓我訝異﹐是真的嗎﹐為什麼我都渾然不知呢﹖你記得杜詩有一句“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嗎﹖我可能已到了詩中“訪舊半為鬼”的生命過程了吧。一方面有點悲痛﹐一方面也祗得任它了。
我很少藉著死亡來提醒自己世事無常﹑功名利祿虛幻的想法(也許是有而我不自知)﹐這種啟迪來自大自然的很多。我從小就有看星空的習慣﹐很早就知道晚上天幕上的一束很不起眼的微光﹐都可能是比我們太陽還要大的一顆所謂的恆星從遙遠處傳過來的光﹐我們地球與它比起來﹐不只微不足道﹐甚至連存在都不存在(在它們所在的位置是絕對“看”不見我們的﹐因為我們地球不是會發光的恆星)。但僅僅是我們這個連存在與否都有問題的地球﹐它的年歲都得靠幾十億年做單位來計算﹐你說我們還須藉人的幾十年壽命來感悟人生的無常嗎﹖
燕舞﹕由賴聲川和王偉忠兩位台灣知名創作人聯袂執導的舞臺劇《寶島一村》年初在中國大陸成功巡演﹔由“外省台灣人協會”舉辦的眷村題材的系列紀錄片近期也在北京放映﹔《我們台灣這些年﹕1977年至今》(廖信忠著﹐重慶出版社﹐2009年11月)也是去年以來的暢銷書。但我目力所及﹐您的眷村書寫應該是同題材中寫得最棒的單行本﹐而最棒的單篇文章可能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王明珂研究員6月3日發表于《南方周末》的長文《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我之所以特別推崇您的眷村書寫﹐是因為您“邊緣中的邊緣”的獨特視角求求求眷村人是台灣外省人中的邊緣﹐而您當年又是眷村中的邊緣。眷村經歷對您今天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
周志文﹕你這問題有故意觸我痛處的感覺。先澄清一件事﹐就是我的小書《同學少年》並不是為了眷村而寫﹐當然其中有幾篇觸及眷村的生活﹐但很多篇不是﹐大致上是寫我青年以前的生活﹐那些無意中的描述﹐也許呈現了某些真實﹐可能是讓你感動的地方。
你提問中捻出“邊緣中的邊緣”﹐這是我真正傷痛的地方。這句話對我的殺傷力﹐不祗是在我眷村的身份上﹐而是在我的整體生命上﹐在整個文化與地域認同上都遭遇到的難題。在台灣﹐我被認定是“外省人”﹐這十幾年“外省人”又被操縱成有點被敵視的“中國人”﹐不管我的“臺語”說得如何流利﹐如何自覺地愛這塊讓我成長的土地﹐但談起台灣﹐在很多人的眼中是沒有我的。
我住過的眷村是個規模小的眷村﹐這種小的眷村在台灣整個眷村史上也不怎麼能沾上邊的﹐但同樣有生老病死的消息﹐有的莊嚴﹐有的荒謬﹐有的既不莊嚴也不荒謬。是不是因為我“邊緣中的邊緣”的特殊觸角所看到的﹐我不知道﹐我祗知道那是存在的事實。
關於大學
學校同仁被無關緊要的形式束縛得沒時間好好研究﹑好好教學﹐他們有數不完的會議﹑評鑒﹐報不完的報表﹐還有就是“published or perished(不出版就死亡)”的壓力﹐我發現中國大陸的比較優秀的教師﹐都被那些形式壓力擠到邊緣﹐跟台灣的沒有不同。整個中國﹐不論哪一方﹐都沒有傳統的經師與人師了﹐這是教育上的真正不幸﹐希望兩岸從事教育的人好好思考一下。
燕舞﹕在《記憶之塔》中﹐您對東吳大學的回憶幾乎全都是灰色的。臺大的經歷顯然愉快得多﹐您的碩士和博士都是在臺大念的﹐後來又執教臺大多年﹐那作為學生和教員兩種不同身份﹐對臺大的認識和體會是不是也有一個變化或深化的過程﹖有了在臺大多年求學的切身經驗﹐您在給自己的學生講臺大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時﹐是不是會更有體會﹖
周志文﹕我在臺大的經驗比起在東吳的當然愉快又“健康”許多﹐因為臺大畢竟是大學校﹐天地比較寬廣。臺大依然結黨分派﹐但你不去理它﹐它也不會來理你﹐這是它唯一的好處。不像其他學校﹐無所逃于天地之間的﹐一些令人煩的事﹐你不理它﹐它也會來惹你。
你所說的臺大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老實說不很響亮﹐有點老調﹐我們臺大師生是從未注意過它的。我在《記憶之塔》的最後一篇文章《在我們的時代》中曾開玩笑﹐“臺大的精神就是﹕臺大沒有精神”。沒有精神其實很好﹐如果表示是自由的話。
不祗是對臺大﹐我們對這世界的一切﹐包括知識與感情﹐豈不是同樣在不斷變化或“深化”﹖
老實說﹐臺大有台灣最好的藏書﹐我其實沒有好好地用到﹐我很少進那座高岸又冷峻的圖書館大樓。我的整個人生不是由知識與書本堆砌而成的﹐但我感謝臺大給我的空間﹐讓我有反芻我已有的知識﹐讓我有冷靜觀察我的世界的機會。在其間﹐我發現某些以前從未見到的光﹐很小很小﹐但值得長期等待與守候的。
燕舞﹕傅斯年先生雖然祗是國民政府接收臺大後第四任校長﹐但似乎他的功績最為後人景仰和談論﹐臺大校內紀念他的“傅園”和“傅鐘”更是經常為人提及。傅先生雖以歷史研究名世﹐但他1920年代末由英國轉往德國留學時﹐也學過語言學﹔1926年12月應聘中山大學兼任文科學長及國文﹑歷史兩系主任後﹐也親自給學生講授中國文學史﹑《尚書》﹑《詩經》和陶淵明詩等課程﹔而且﹐他也出版過《詩經講義稿》。您對傅先生這樣一位極富歷史感的老校長是不是更有親切感﹖您覺得他對臺大的最大貢獻是什麼﹖
周志文﹕談起傅斯年先生﹐我的心情很複雜。傅先生主持臺大的時候﹐我還在宜蘭鄉下做小學生﹐而且他任校長的時間不長﹐好像還不滿兩年﹐我談不上“認識”他。
但直到今天﹐臺大同仁談及傅先生﹐還是有崇敬之情﹐我想一個是“唯物”的說法﹐一個是“唯心”的說法。“唯物”的說法是﹐傅先生做臺大校長的時候﹐台灣祗有臺大算是大學﹐師大還叫師範學院﹐成大還祗是臺南工學院﹐也沒有中興大學﹐祗有臺中農學院﹐“政大”也還沒“復校”﹐臺大對台灣所有知識分子而言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學術殿堂﹐臺大校長自然受人崇拜了。
從“唯心”的角度看﹐傅先生是人文學者出身﹐他把人文精神帶進了大學殿堂﹐他每周都與學生“通訊”﹐發抒自己的教育與生活的理念﹐登在學校的刊物上﹐而且也身體力行﹐自然能感格學生。他還親自上一堂“國文”課﹐並且要求臺大的大一學生必修的“大一國文”上學期上《孟子》﹐下學期上《史記》﹐這個習慣一直保持了近三十年﹐到我進臺大教書前後才逐漸改變。
傅斯年其實沒怎麼樣﹐但他之後的校長沒一個像他一樣﹐都是熱門的理工背景的學者出身﹐學有專精但欠缺人文素養﹐他們乾的時間比他都長很多﹐但沒留下什麼可道的“遺跡”﹐可見在大學裡﹐精神的建設遠比物質的建設重要。
燕舞﹕傅斯年先生擔任臺大校長時也兼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這顯然有利於將史語所的頂尖學者以雙聘的方式請到臺大來﹐這對臺大中文系具體又有什麼影響﹖
周志文﹕當然有影響。是不是源自傅斯年﹐倒不見得。傅曾任中研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所長﹐最多祗能拉上史語所這條線﹐其實傅斯年之後的錢思亮校長在交卸了臺大校長之後就又“榮任”了“中研院”院長﹐可見兩單位的合作關係原本就很深的﹐“中研院”的某些單位就直接設在臺大。
史語所與臺大文學院的“合作”關係很深﹐我讀研究所時﹐屈萬里先生就是“中研院”的院士與史語所的所長(另還兼過“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系裡龍宇純﹑張以仁都是與史語所“合聘”的教授。史語所的王叔岷先生“終生”在中文系授課。其他如歷史系﹑考古人類學系(後改名為人類學系)的合作也很頻繁﹐這使得我們臺大的學生受惠良多﹐至少使我們開擴了視野。如果說在臺大受教育﹐學術的“眼界”會比較大些﹐這話是可以成立的。
燕舞﹕您是哪一年開始來中國大陸教書的﹐是龔鵬程教授介紹的嗎(他此前也在北京師範大學有教職)﹖您是在北京師範大學本部和該校與香港浸會大學在珠海合辦的聯合國際學院都有教學任務嗎﹖在這裡教書和在臺大有什麼異同﹖
周志文﹕我到中國大陸的幾個學校做過短期的講學﹐由於我與龔鵬程是長期的好友﹐我的行止可能與他有關﹐但在北師大卻不是他“介紹”的(我與北師大的“關係”﹐說起來比他還深一點呢)。我後來在珠海的聯合國際學院也是短期客座的身份﹐都沒有任何“任務”可言。
我很喜歡與中國大陸的學生相交﹐他們比台灣的更質樸﹐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心﹐一般而言﹐也比我在臺大的學生用功些。台灣這幾年的教育祗能用“渙散”一詞來形容﹐學生也比較不能集中精神﹐這一點﹐中國大陸的學生較好。
我對中國大陸政府與社會投入大量資金發展教育表示認同﹐但我也擔心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跟台灣一樣﹐都太重視形式。學校同仁被無關緊要的形式束縛得沒時間好好研究﹑好好教學﹐他們有數不完的會議﹑評鑒﹐報不完的報表﹐還有就是“publishedorper鄄ished(不出版就死亡)”的壓力﹐我發現中國大陸的比較優秀的教師﹐都被那些形式壓力擠到邊緣﹐跟台灣的沒有不同。
整個中國﹐不論哪一方﹐都沒有傳統的經師與人師了﹐這是教育上的真正不幸﹐希望兩岸從事教育的人好好思考一下。
關於創作
做主筆的﹐往往也可放言高論﹐所以台灣報紙上的社論﹐常可見到很好的文章。……我認識的很多主筆﹐都有“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的骨氣的。報社對這種主筆也十分尊重﹐主筆應邀寫稿﹐後來因故不用﹐而高額的稿酬還是照發不誤的。在台灣社會我看過不少人格分裂的人﹐但沒一個是因寫社論而起的。
燕舞﹕後來做過一陣子《中國時報》的兼職主筆﹐之所以沒有放棄教職而改做全職﹐除了擔心做全職後可能要寫自己不願意寫的文章﹐是不是更主要的還是覺得自己“不夠新聞”﹖
周志文﹕台灣的言論比較自由﹐而且幾大報都是民間人士主辦的﹐根本不接受政府的那一套。我曾擔任《中國時報》與《中時晚報》的主筆﹐這個報系的主持人余紀忠先生﹐早年信奉自由主義﹐在他主持下﹐“中時”報系的言論比當時的《聯合報》還要開放許多﹐他聘主筆﹐往往是因文筆“大膽”﹑見解高明而受他賞識的結果。
做主筆的﹐往往也可放言高論﹐所以台灣報紙上的社論﹐常可見到很好的文章。當然社論不署名﹐代表報社的意見﹐主筆下筆時也會考慮報社的立場而稍稍收斂﹐但不能收斂太過﹐否則就沒有“輿論”的作用了。我認識的很多主筆﹐都有“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的骨氣的。報社對這種主筆也十分尊重﹐主筆應邀寫稿﹐後來因故不用﹐而高額的稿酬還是照發不誤的。在台灣社會我看過不少人格分裂的人﹐但沒一個是因寫社論而起的。
燕舞﹕您主編的“台灣學人散文”叢書從2008年8月到2009年7月﹐已累計出版了顏元叔﹑黃碧端﹑龔鵬程﹑林文月﹑漢寶德(建築學家)﹑陳芳明﹑尉天驄﹑金恆鑣(森林學家)和馬森以及您自己在內的9位作家型學者的散文集。但我覺得按照文史不分家的傳統﹐一個受過嚴格訓練的文科教授﹐一般都應該寫得一手好文章﹐而不必用“學人散文”特別突出。另外﹐這些散文集中很多文章都選自報章專欄﹐我對它們的品質還是有保留意見﹐大眾媒體(而不是專業文學期刊)的專欄還是一種不太為我信任的文體。
周志文﹕謝謝你對“學人散文叢書”的批評﹐你說得很正確﹐叢書不能保證每本與每篇質量都一樣好的。你說你對部分文章有保留意見﹐其實你說得很客氣。那部叢書是一種嘗試﹐學人的散文與一般文學家的散文畢竟不同﹐他們在散文中的“知性”往往被純文學的作家詬病﹐但知性也是一種特色。
對你所說的“一個受過嚴格訓練的文科教授﹐一般都應該寫得一手好文章﹐而不必用‘學人散文’特別突出”﹐我是不很讚成的。文科教授儘管受過嚴格的訓練﹐除了學術領域的﹐能拿得出來的文章(譬如散文)其實不多﹐要算好的﹐就更少了﹐所以定名為“學人散文”沒什麼不對。而且裡面的人選﹐除了我之外﹐都可說是一時之選。至於選文有點參差﹐叢書的封面沒能統一﹐影響了叢書的水平﹐是該由我這主編負責的。
燕舞﹕張瑞芬教授給您的《同學少年》和《記憶之塔》做的序言﹐都建立于文本細讀的基礎上﹐而且把您的寫作放置在一個大的框架下來考量求求求比如﹐評價《同學少年》時她會聯繫到沈從文先生對湘西鳳凰的書寫﹔對《記憶之塔》﹐她有一個精准概括﹕“是那個《同學少年》裡衣衫襤褸的孩童上了大學後遇見的驚奇世界﹐涵蓋了六零至九零年代﹐台灣社會變動最劇烈的三十年間﹐一個文化人的養成過程與親眼目睹的斯文掃地場景。”我因為喜歡張教授給您的兩篇序才又去網上查了查﹐才知道她早年寫過《胡蘭成﹑朱天文與“三三”求求求台灣當代文學論集》。像她這個重量級的文學批評家﹐在台灣還有哪些﹖台灣批評家的價值中立立場如何抗衡出版商或其他利益集團的商業“收編”或“招安”﹖
周志文﹕我不是批評家﹐我看不出台灣批評界整體的面貌﹐其次台灣這地方不大﹐但太過多元﹐幾乎沒法讓你用一家一派來代表台灣。
據我所知﹐台灣的批評家幾乎沒有被出版商或其他利益集團“收編”與“招安”的狀況﹐這一方面是因為台灣的出版市場很小﹐沒有什麼收編與招安的力量﹐其次台灣閱讀人口不算多﹐也不太用心﹐但總有主見﹐不會被收編的評論者牽著鼻子走。通俗讀物尤其暢銷書的狀況我不清楚﹐也許有“收編”的事吧。
我認識張瑞芬教授很晚﹐因為她在臺中﹐也沒見過幾次面﹐我很喜歡她對文學尤其文字敏感的程度﹐她從古典文學出身﹐後來“投身”到現當代文學的批評陣容中﹐由於她用功﹐下筆快又準確﹐不久就成為權威。
像她這樣做批評的﹐在台灣有很多﹐幾乎在中文系﹑外文系﹑臺文所從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都會對現當代作品做評析﹐有的把重點放在詩上﹐有的放在小說上﹐有的則放在議題上﹐如“後殖民文學”﹑“同志文學”之類的﹐但很少張瑞芬樣的成果斐然。
張瑞芬與他們不同的是她的文學視野比較大﹐她雖然以散文批評為“專業”﹐卻對其他文類也兼容並蓄地閱讀分析﹐她寫過幾篇小說的評論﹐也是擲地有聲的﹐她的文字有一種奇特的光彩。
她在評論中偶爾會流露出一點感性﹐她有次與我討論﹐我說這感性是你“介入”文學的原動力﹐何必要全數拋棄呢﹖我認為在批評中作者偶爾流露的感性是合理的﹐因為他研究分析的是一個生命的創作﹐哪一種文學與藝術能脫離生命呢﹖哪一種生命是能排除所有的感性的呢﹖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在台大外文系系主任五年半之 ...
zwbk.org
編輯本段人物經歷
編輯本段愛國學者
編輯本段人物作品
編輯本段文學觀點
莎士比亞作品
散文(雜文)
編輯本段人物軼事
知無不言常常會“逆火”
那位年輕人聽後立馬雙手叉腰,眉毛一豎:“你這位被洛夫罵爲從陋巷中走出來的評論家,倚老賣老影射我文理不通,錯字連篇,和莎士比亞、魯迅的水平相差十萬八千里!老實告訴你,我仔細讀過你的散文《台北狂想曲》,還不是文筆簡陋,到處瑕疵,硬傷累累,你哪配做台灣‘十大散文家’?”
顏元叔連忙說:“息怒,息怒,老弟。是你要求我知無不言,我沒有要你言無不盡……”在後來寫的《知無不言》中,顏元叔感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常常會‘逆火’——就是一開鎗,子彈還沒有打着敵人,彈殼倒打上自己的右眼。”
令人生厭的謝師宴
正當這位舌燦蓮花的系主任即將講到“畢業後常回家看看,回系走走,保持聯絡,友誼長青,我的手機號是——”時,曆來主張謝師何必宴的顏元叔快步走上前去,斷然搶下他的話筒:“教書這種行業,壞處在於誤人子弟,在於好人爲師,在於畢業謝師宴上,一席話叮嚀下來,把熱菜講冷,把肚皮講癟……”
教授與小偷
顏元叔怎麼也想不起這個學生,原來自己老是將試卷改來改去,以至眼睛由平視改成近視,近視改成遠視,遠視改成老花。頭腦未見得越來越智慧,眼光是越來越朦朧了。作爲教書匠,自己在黑板上用粉筆把生命磨成細粉,落英繽紛墜散在木槽里,而後被工友掃進了垃圾箱。爲了不使這位學生被警察掃進垃圾箱,顏元叔當場把自己身上帶的5000元台幣送他,並祝他的妻子早日康複。
注释信息[我來完善]
- 1.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6a7d60100iih1.html
- 2.南国早报:http://ngzb.gxnews.com.cn
- 3.湖南图书馆:http://www.library.hn.cn
- 4.九歌文学网:http://www.chiuko.com.tw
扩展阅读[我來完善]
相关词条[我來完善]
1
0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dz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更多评论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去知识社区发起新话题]
Picture:Click to zoom 朱天文简介 山東臨朐人,1956年8月24日生於高雄鳳山。
faqing.org
Copyright © 2010 zwbk.org 中文百科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90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