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歷史小說小說體裁的一種,遵照歷史事件和人物進行鋪展描述的書寫體,可適當虛構,故事主線順應歷史發展方向,一定程度反映了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能給予讀者一定的教育和啟迪。

目錄

 [隐藏

[编辑] 名稱

「歷史小說」一詞首次出現於清朝末期。1902年,《新民叢報》為雜誌《新小說》所做的廣告文中,將歷史小說作為雜誌內容之一列出,並將其定義為「專以歷史上事實為材料,而用演義體敘述之」[1]

[编辑] 歷史

[编辑] 起源

中國的歷史小說之前身是史傳中的歷史描寫。史傳經典中有著豐富的文學描述,如《左傳》中的戰爭場面描寫,《戰國策》中對人物的刻畫。《史記》作為紀傳體的史書,不少篇章可看作是出色的歷史小說片段。而傳統的中國小說也是從私人治史、野史筆記中發展出來。《西京雜記》的序言中提到,其書目的是「裨《漢書》之闕」,即作為正統史書的補遺和參照[2]。而真正作為獨立體裁的歷史小說則始於宋代的講史話本,如《新編五代史平話》和《宣和遺事》等。宋元時「小說」一詞與「講史」有別,乃是指不以歷史演義為題材的較短篇的小說,而講史話本才是現代概念中以歷史為題材的小說。講史話本奠定了元、明之後傳統歷史小說的敘事模式[3]。首部成熟的歷史小說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所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2][1]

[编辑] 明清歷史小說

宋元講史話本成系統後,一方面以口頭講話說書的方式流傳於民間,另一方面則是以文字形式刊印為小說書籍。明清歷史小說如講史話本一般,以斷代史為藍本,並且在講史話本分科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系列的固化分類。春秋列國志系列的有《春秋列國志傳》、《東周列國志》、《前七國孫龐演義》、《後七國樂田演義》、《東周列國志輯要》等等。說漢書系統的則有《西漢演義》、《兩漢開國中興傳志》、《全漢志傳》、《東西漢演義》、《西漢通俗演義》、《東漢十二帝通俗演義志傳》、《通俗演義東漢志傳題評》等等。說唐的包括已經佚失的羅貫中的《隋唐兩朝志傳》、楊慎的《批點隋唐兩朝志傳》以及《徐文長批評隋唐演義》、《說唐全傳》、《隋唐演義》、《說唐薛家府傳》、《異說征西演義全傳》等等。楊家將系統的則有《全像按鑒演義南北兩宋志傳、《南宋志傳通俗演義》、《北宋志傳通俗演義》、《北宋金槍全傳》、《新編全像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天門陣演義十二寡婦征西傳》、《萬花樓楊包狄演義》、《五虎平西全傳》、《五虎平南全傳》等等。以岳飛為題材的系列則有明代的《大宋演義中興列傳》、《全像岳武穆精忠傳》、《岳武穆盡忠報國傳》和清代的《說岳全傳》、《精忠全傳》等[3]

[编辑] 歷史演義與英雄傳奇

明清時期的傳統歷史小說依內容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重大的歷史事件為中心,按照正史的歷史進程展開敘事的歷史演義小說。這類小說以《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演義》、《東周列國志》等為代表,重點是描述歷史事件,人物描述和刻畫居於次要地位,原型是由史書本紀衍化而成的講史話本。另一種是以一個或一群英雄人物為中心的英雄傳奇小說。這類小說以《水滸傳》、說岳系列、楊家將系列為代表,強調重要的歷史英雄人物對歷史的影響,原型是由紀傳體史書和列傳衍化的講史話本[3]

[编辑] 史實與虛構

作為脫胎於史書記載的小說,其中難免摻入了作者的想像與再創作。事實上,即使是正統的史書,也並不會完全僅記載可考的史實。而別號「外史」、「野史」,作為「補正史之遺」、「記正史之未備」的小說,也被古人看作是歷史的一種。傳統歷史小說的敘述方法與史傳相同。錢鍾書人為,史家撰寫歷史時,必然要幻想自己身臨其境,代入歷史角色,揣摩其心理,才能入情入理。這一點上與寫小說是相通的。[4]

[编辑] 歐美歷史小說:十九世紀

西方的歷史小說則始於十九世紀。匈牙利哲學家、文藝批評家格奧爾格·盧卡奇認為司各特開創了歷史小說的體裁。他認為司各特首先將歷史作為一種社會和文化上的特定背景設定,而不僅僅是敘事的框架[5]。司各特的蘇格蘭歷史小說包括《威佛利》(1814年)、《羅布·羅伊》(1820年)、《艾凡赫》(《撒克遜劫後英雄傳》)、《昆丁·達威爾特》及《十字軍英雄記》等。


受司各特影響,法國的浪漫主義作家也開始涉獵歷史題材,如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維克多·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歷史小說範本,將歷史小說從傳奇引向現實。之後的《悲慘世界》與《九三年》更是將鏡頭轉向當代,全面展現了法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此後司湯達的《紅與黑》、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都是著力描寫法國社會風俗,以此再現歷史[6]。法國作家的歷史小說作品背景廣闊,內容宏大,多為長篇巨制,被稱為「長河小說」。

在美國,有「美國的司各特」之稱的詹姆斯·庫柏以1821年出版的《間諜》開創了革命歷史小說的體裁[7]。與中國傳統歷史小說不同的是,西方的歷史小說不是史書的演義,而是著重以民間普通人的故事,對社會民俗風情的描繪,反映社會和時代的變遷。

[编辑] 現代中文歷史小說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西洋小說作為文化舶來品進入中國。晚清的文學家受到西方小說概念啟發而提出了「新小說」的派別。與偵探小說、政治小說等其他新體裁不同,晚清的新小說家並沒有吸收西方的歷史小說概念,仍然以演義體的方式創作歷史小說,而其中有些的內容卻轉換成西方的歷史,如《羅馬史演義》、《十九世紀演義》、《東歐女豪傑》、《蘇格蘭獨立記》等等。林紓和吳研人的歷史小說以還原歷史為主,以愛情描寫為線索,但任然沒有完全脫離傳統的演義體寫法。而最早突破傳統歷史小說的演義模式,開啟現代歷史小說先河的,則是曾樸的《孽海花[8]

《孽海花》描述了1870年至二十世紀初之間30年的歷史。它徹底脫離了傳統歷史小說以重大歷史事件或歷史英雄人物為綱的記敘方式,而是注重展現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社會風情,圍繞著可能是虛擬的普通人物展開故事。《孽海花》里的藝術加工和想像不再是為了補全或還原歷史,而是為了描述特定環境中個人的生存狀態、命運沉浮。這種風格是借鑒了十九世紀法國歷史小說的理念[8]

將現代歷史小說發揚光大的是李劼人的《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和《大波》三部曲。同樣是借鑒十九世紀法國歷史小說,李劼人不僅如曾樸一樣描繪了社會風情史,而且成功地將恢弘的場景描述和寫實的敘事手法融入當代歷史的刻畫中,因此他的歷史小說作品更具有典範意義[9]

[编辑] 參見

[编辑] 參考來源

  1. ^ 1.0 1.1 楊聯芬. 《流動的瞬間: 晚清與五四文學關係論》.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 ISBN 9789867080455. 第159-160頁
  2. ^ 2.0 2.1 張中良,秦弓.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小說敘事》.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 ISBN 9789867614513. 第96頁
  3. ^ 3.0 3.1 3.2 魯德才. 《古代白話小說形態發展史論》. 南開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 ISBN 9787310018253. 第19頁
  4. ^ 錢鍾書. 管錐編. 中華書局. 1979年. 第一冊:「史家追敘真人真事,每須遙體人情,懸想事勢,設身局中,潛心腔內,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幾入情入理。概與小說、院本之臆造人物,虛構境地不盡同而相通也。」
  5. ^ Lukacs, Georg. The Historical Novel. Penguin Books. 1969:  15-29. 
  6. ^ 楊聯芬. 《流動的瞬間: 晚清與五四文學關係論》.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 ISBN 9789867080455. 第170頁
  7. ^ 傅藝, 周晶志. 再論美國本土主題作家詹姆斯·庫柏及其作品. 宜春學院學報. 2008年, 第30卷第1期. 
  8. ^ 8.0 8.1 楊聯芬. 《流動的瞬間: 晚清與五四文學關係論》.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 ISBN 9789867080455. 第168-169頁
  9. ^ 張中良,秦弓.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小說敘事》.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 ISBN 9789867614513. 第99頁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来源相当可靠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五虎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文介紹的是名詞五虎將之解釋。關於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時裝電視劇,詳見「五虎將 (電視劇)」。

五虎將又稱五虎上將五虎大將,最初是《三國演義》蜀漢將領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5人的綽號,也是在中國歷史章回小說或戲曲中常見到的武將稱謂,通常有5個人,都是君主或勢力中最得力的將領。但是在中國歷史實際上並沒有這種稱呼。5的數字組合,反映了中國傳統對五行五方五色五音等神秘結構的思維。

目錄

 [隐藏

[编辑] 《三國演義》中的五虎將

三國演義》中,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並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1]

[编辑] 歷史原型

《三國志》中,陳壽蜀漢將領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5人合為一傳,因此後人稱這5人為五虎大將[2]

[编辑] 成員

[编辑] 爭議

因為趙雲的職位與關羽、張飛、馬超和黃忠4人的職位很不相稱,因此,也有學者認為蜀漢實際上只有四虎將

[编辑] 吞食天地中的五虎將

在日本以三國為題材的街機遊戲《吞食天地I》中,左將軍改為趙雲,將大將軍劉備與前右左後將軍關張趙黃四人並稱五虎將。 《吞食天地II 赤壁之戰》中,將關張趙黃四人與魏延合稱為五虎將

[编辑] 其他文學作品中的五虎將

《說唐演義全傳》、《隋唐英雄傳》及《隋唐演義》中,單通秦瓊王勇程咬金邱瑞(後期邱瑞換成羅成)並稱瓦崗五虎將

水滸傳》中,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董平並稱梁山馬軍五虎將;又有曾頭市長官曾弄膝下五子,曾塗曾密曾索曾魁曾升並稱曾家五虎將

《說岳全傳》中,將岳飛帳下的湖廣羅延慶,山後楊再興,康郎余化龍,洞庭何元慶,太湖楊虎並稱岳家五虎將

西湖居士李雨堂所著的《狄青演義》、《五虎征西》、《五虎平南》中,狄青、石玉、張忠李義劉慶為五虎[3]

大明英烈傳》中,稱徐達、湯和、常遇春胡大海沐英明朝開國五虎將

越南人將輔佐阮福映奪取皇位的5位將軍阮文張(Nguyễn Văn Trương)、阮文仁(Nguyễn Văn Nhơn)、黎文悅(Lê Văn Duyệt)、阮黃德(Nguyễn Huỳnh Đức)和張晉豹(Trương Tấn Bửu)併稱為「嘉定五虎將」(Ngũ hổ tướng Gia Định)。[4]

[编辑] 其他軍中的五虎將

中華民國蔣介石軍事集團中的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一說衛立煌戴安瀾杜聿明、張靈甫、王耀武)五人能征善戰,屢被重用,人稱民國五虎將國軍五虎將、或國民黨五虎將

西北軍中的張之江、李鳴鐘、宋哲元鹿鍾麟、劉郁芬五名悍將,人稱西北軍五虎將

日本戰國時期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並稱日本戰國五虎將

[编辑] 影響

五虎將的稱號如今已衍生為形容各領域中能力出眾之人或團體(數量一般也為五)。

台灣歌仔戲在內台歌仔戲時期,蕭守梨蔣武童喬財寶陳春生蘇登旺合稱五虎將。

台灣戒嚴時期,由於國民政府退居台灣,為維繫中華民國法統象徵,立法院國民大會等中央民意機構長期無法改選,臺灣省議會的代議功能因而突顯。當時省議會中郭雨新李萬居郭國基李源棧吳三連等五名黨外勢力議員合稱「省議會五虎將」,又與許世賢合稱「五龍一鳳」。

1970年代,香港流行樂壇著名的溫拿樂隊的五名成員,譚詠麟、鍾鎮濤、彭健新、陳友和葉志強並稱溫拿五虎

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台灣三立影視公司製作的餐廳秀錄影帶《金牌點唱秀》的5位主持人(余天賀一航等),被稱為「三立五虎將 金牌點唱秀」。

1980年代中,香港無綫電視在短時間內出現了5位新進的年輕男影星,被稱為「無綫五虎將」。他們是:黃日華苗僑偉湯鎮業劉德華梁朝偉。這五人曾共同出演1990年的一部以「五虎將」為名的電影《五虎將之決裂》。

[编辑] 參考文獻

  1. ^ 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
  2. ^ 三國志‧蜀書‧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
  3. ^ 五虎征西 第二回 孫兵部到關權理 狄元帥奉旨征西:「一名張忠,一名李義,一名劉慶,一名石玉,四位英雄與狄元帥為五虎將。」
  4. ^ Huỳnh Minh. Gia Định xưa. Nhà xuất bản Văn Hóa Thông Tin. 2006. , tr. 124-140

[编辑] 參見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2011-07-09 10:14:29.0

    毛澤東曾有一句慰勉全黨上下的名言:當天空中出現烏雲的時候,“這不過是暫時的現象,黑暗即將過去,曙光即在前頭。”

 

    黑暗沒有“腳”,當然不會自己“過去”。

 

    如何才能衝破黑暗,打破僵局,迎來紅霞萬朵山花爛漫的曙光?

 

    毛澤東在思索。

 

    還有一個人也沒有閒著:粟裕。

 

    他早就在冥思苦想。

 

    他負責戰役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如同一匹呼嘯而出的黑馬,曾在華東戰場縱橫馳騁,南征北戰,大殲滅戰如同節日狂歡的瀏陽禮花,一個接一個在華東的夜空裏次第綻放,何等輝煌!

 

    蘇中戰役,開創了解放戰爭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蔣介石軍隊的範例,刷新了一個戰役吃掉國民黨軍數字的新紀錄(5.37萬)。

 

    宿北戰役,刷新了一次作戰殲敵最多的解放戰爭紀錄(2.15萬);也首創開戰以來一次作戰吃掉蔣介石一個整師的先例。

 

    魯南戰役,再次刷新一個戰役殲敵數字的解放戰爭新紀錄(5.35萬);並打破了一次作戰“吞”掉蔣介石兩個整師的紀錄。

 

    萊蕪戰役,開創了在重兵集團包圍下,大兵團機動作戰,圍殲國民黨軍的範例;刷新了一次作戰殲敵最多的解放戰爭紀錄(5.6萬)。

 

    孟良崮戰役更是軍事上的神來之筆,一口吃掉蔣介石最精銳的王牌“禦林軍”,令毛澤東和蔣介石都倍感意外;開創了在重兵集團中割殲最強悍之敵的範例。

 

    華東的天幕上“禮花”綻放,捷報頻傳,陜北山溝裏“東躲西藏”的毛澤東啃著窩窩頭,喝著白開水,心情也相當好。

 

    他連連致電華東,不吝誇獎,並說:“我華東軍在第一年作戰中已表現自己為全國各區戰績最大的軍隊。”

 

    華東野戰軍兩大“巨頭”,一武一文,粟裕負責戰役指揮,陳毅則如同他自己所說“我很多情況只發揮一個政委的作用”

 

    毛澤東這份獨一無二表揚一個野戰軍戰績的電報,是給粟裕個人署名的“巧酉電”(1947年8月18日)的回復,無疑更多的是對粟裕這位華東野戰軍戰役指揮員的嘉獎。

 

    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華東野戰軍“訓練最精,詭計最多,肅清最困難”。1947年11月3日,他在國防部作戰會議上還認為,“共匪在關內整個的力量,他是以陳毅、劉伯承兩部為主力,其他聶榮臻、陳賡、李先念等都是配角,並無戰鬥力量。”

 

    但他覺得作為主力之一的劉伯承部(即晉冀魯豫野戰軍、劉鄧大軍)也不過如此,說:“劉伯承在魯西豫北屢次渡河,被第五師、第11師打回去兩次,被第85師打回去一次,其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他和他的將領們視為勁敵的還是華東野戰軍,說:“陳毅一股匪軍是大家以為最頑強不過的了,當6月25日以前,統帥部決定進攻沂蒙山區時,前方將領大都沒有必勝的信念。”

 

    陳毅有粟裕這位老搭檔負責打仗,而且打得蔣介石的將領們“沒有必勝的信念”,當然省心不少,詩情也勃然高漲,留下了不少記錄戰役的軍旅佳作。

 

    粟裕奉毛澤東之令,隻身從華中野戰軍司令部趕赴山東野戰軍負責戰役指揮的宿北戰役一結束,陳毅便寫下了《宿北大捷》:

 

    敵到運河曲,聚殲夫何疑?

 

    試看峰山下,埋了戴之奇。

 

    粟裕指揮魯南戰役結束後,陳毅又連寫兩首詩:

 

    快速部隊走如飛,印緬歸來自鼓吹。

 

    魯南泥濘行不得,坦克都成廢鐵堆。

 

    快速部隊今已矣,二十六師汝何為?

 

    徐州薛岳掩面哭,南京蔣賊應淚垂。

 

    萊蕪戰役結束後,陳毅不僅向記者稱讚:“證明了我軍副司令員粟裕將軍的戰役指揮一貫保持其常勝記錄,愈出愈奇,愈打愈妙”,還欣然賦詩一首:

 

    淄博萊蕪戰血紅,我軍又獵泰山東。

 

    百千萬眾擒群虎,七十二崮志偉功。

 

    魯中霽雪明飛幟,渤海洪波唱大風。

 

    堪笑頑酋成面縛,叩頭請罪詈元兇。

 

    孟良崮戰役一煞尾,他一面緊緊握住粟裕的手,興奮地說:“老夥計,這個仗,你硬是越打越神了”,一面抽空潑墨揮毫題詩一首(戰後,陳毅又將它修改為七律兩首):

 

    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地逃。

 

    蔣賊專橫嗟命薄,美帝侵略徒空勞。

 

    華東戰場捉籠鳥,沂蒙山區似虎牢。

 

    原野麥黃家家足,人民軍隊膽氣豪。

 

    他還曾以詩一般的語言感嘆:“我黨二十多年來創造傑出軍事家並不多。最近粟裕、陳賡等先後脫穎而出,前程遠大,將與彭(德懷)、劉(伯承)、林(彪)並肩前進,這是我黨與人民的偉大收穫。”

 

    陳毅將粟裕列入中共“五虎將”行列,與出道較早,知名度最高的彭德懷、劉伯承、林彪並肩,的確是知人之論,氣度見識非凡。

 

    三國時,劉備收降西涼名將馬超,拜為平西將軍後,遠在荊州重鎮的關羽心中不服,寫信給“臥龍先生”諸葛亮,劈頭蓋腦就問:“超(馬超)人才可比誰類?”

 

    諸葛亮知道他心裏的那點小九九,回信說:“孟起(馬超)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英布)、彭(彭越)之徒,當與益德(張飛)並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絕倫逸群也。”

 

    諸葛亮汪洋恣肆,縱論古今,認為馬超“兼資文武,雄烈過人”,是一代了不起的英雄豪傑,可以和劉邦的開國猛將英布、彭越,以及劉備令曹操聞風喪膽的大將張飛並駕齊驅。

文章評論
[以下網友留言只代表其個人觀點,不代表中華網的觀點或立場]
發表評論
您好,您尚未登錄,請登錄後進行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文程(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