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毓芬彈奏著馬兆駿生前最愛的吉他。 (記者黃柏榮攝)
epochtimes.com
馬毓芬彈奏著馬兆駿生前最愛的吉他。(記者黃柏榮攝)
|
馬兆駿今安息會 夢幻吉他伴天堂
「馬爺」馬兆駿將於今天下午1點20分在台北第二殯儀館景仰廳舉行安息聚會,馬家為他挑選生前最想買的吉他,伴隨著馬爺到另個國度繼續彈唱,馬嫂「Juby」希望朋友帶著溫暖的心,陪馬爺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馬爺生前曾提過,有天他離開人世,只要一把吉他伴隨。馬爺生前遺願,就是夢想擁有一把「Ovation」牌子的吉他,昨天,這把吉他放在靈堂,馬二哥專程託朋友從新竹買回來,要燒給馬爺在天堂彈唱。
馬二哥回憶,30年前馬兆駿跟洪光達一起創作,買不起正版的「Ovation」吉他,當時要價約3萬元,所以花6000元便宜買一把Copy版的過乾癮。
心愛吉他吹起微風往事
洪光達透露,馬爺生前很崇拜美國鄉村歌手「Glen Campbell」葛倫坎伯,還常模仿偶像唱腔,而葛倫坎伯當時就是彈這個牌子的吉他,洪光達說:「包括齊秦,只要當時的木吉他歌手,都夢想要有一把。」馬二哥說:「好像奉為圭臬,馬爺一直想要。」
馬毓芬拿著吉他,彈奏僅會的5個和弦,她說:「這5個和弦就是馬爺教的,因為只要這幾個和弦,就能彈『微風往事』了。」此時靈堂傳來「微風往事」的歌聲。
馬爺遺孀Juby透露,之前馬爺常帶著兒女上教會唱詩歌、傳福音,今天她會跟大女兒和小兒子為馬爺獻唱「鮭魚之忍耐篇」詩歌,但大女兒對她說:「媽媽我會害怕。」Juby問:「平常不都是這樣在教會唱,為什麼呢?」大女兒忐忑地說:「可是爸爸不在…。」
Juby透露,她很怕今天的到來,因為之前還有馬爺冰凍的身體,總覺得還有一絲希望,想說他只是暫時到外地出差工作,總還能硬撐著,今天連他的身體都不在了,實在很害怕面對這個事實。(http://www.dajiyuan.com)
3/11/2007 4:55:14 A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7/3/11/n1642079.h
tm
[影視女星]李毓芬寫真
forum.pchome.com.tw
曾毓芬老師
tut.edu.tw
姓名
|
曾毓芬 |
學歷/經歷 |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博士 1993年,曾毓芬自紐約大學獲鋼琴演奏碩士返國,即任教於台南家專音樂科(現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除從事教學及學術活動、舉辦獨奏及室內樂演出之外,亦經常應各大學及民間音樂社團之邀約舉辦演講活動,亦同時擔任廣播電台之古典音樂節目主持人。 2003年,進入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攻讀音樂學博士學位。此階段的研究方向,除繼續深入先前對於音樂美學及西洋古典音樂的鑽研,更致力於民族音樂學理與實務之探究,研究主題包括台灣原住民音樂、南島音樂與世界音樂,田野調查足跡遍及台灣全島與東南亞諸國。2008年完成學業,獲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哲學博士學位。 |
職稱 |
兼任副教授 |
教授課程 | 鋼琴 |
代表著作 | 《古典音樂賞析─從中世紀至巴洛克時期之音樂風格探微》(2001,啟英文化) 《從音樂美學角度論音樂分析的可能性》(2003,揚智文化) <音樂中的「愛」與「救贖」──談馬勒的《第八號交響曲》> (2005,《發現馬勒》專書,國家交響樂團) 《我用生命唱歌─布農族的音樂故事》(2007,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隱沒中的傳統與現代主義的交融─論朱踐耳第十交響曲《江雪》> (2005,《藝術評論》) 《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的歌樂系統研究兼論其音樂即興的運作與思惟》 (2008,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撒奇萊雅族樂舞教材》(2008,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文化園區) |
最近演出/ 論著
|
學術著作─專書 |
2001 《古典音樂賞析──從中世紀至巴洛克時期之音樂風格探微》,台北:啟英文化。 2003 《從音樂美學角度論音樂分析的可能性》。台北:揚智文化。 2007 《我用生命唱歌──布農族的音樂故事》。南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8 《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的歌樂系統研究兼論其音樂即興的運作與思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8《撒奇萊雅族樂舞教材》。屏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
|
學術著作─論文.評論文章 | |
1996 <音樂美學析論-從折衷式美學的角度探討音樂的基本要素、形式 及內涵>。台南:《嘉南學報》第22期 & 第23期。 2003 <二十世紀音樂在通識教育音樂欣賞課中的應用──從詮釋現象學的角度探討其可能性及方法>,「音樂學在藝術與人文課程中之應用」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2004 <泛音詠唱:東方與西方有關泛音的物理學和形而上學── Mark C. van Tongeren《泛音詠唱》一書之評介>,《東方人文》三:2。 2004 <東方與西方有關泛音的物理學和形而上學──評馬克.范.湯可鄰之《泛音詠唱》>,《美育──「呼麥:泛音詠唱的趣味與奧秘」專刊》。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2004 <民間藝術之包容萬象與即興搬演的最佳範本──論台灣南部楊秀衡「撮把戲」技藝及其音樂>,《「贛州與客家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2005 <音樂中的「愛」與「救贖」─談馬勒的《第八號交響曲》> ,《發現馬勒》專書。台北:國家交響樂團。 2005 <隱沒中的傳統與現代主義的交融─論朱踐耳第十交響曲《江雪》> ,《藝術評論》第十五期。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2005 <在舊傳統與新思潮的衝擊下,一個新美學觀的成形──南投縣信義鄉明德Pasi but but歌唱傳統的貫時性觀察> ,「南投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006 <緬甸音樂的狂野與柔情-談緬甸傳統音樂風格與「桑彎」樂團>,《簡約 雍容 狂野-2006亞太傳統打擊樂器特展專刊》。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007 <立霧溪畔的歌聲-太魯閣族的傳統歌樂>,《樂覽》100 。台中: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2007 <論Gaya制約下的賽德克亞族音樂即興──以祭典歌舞uyas kmeki為例>,《關渡音樂學刊》7。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 2008 <同樣的Gaya, 不同的歌調-談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之音樂文化的異同>,《傳藝月刊》第75期。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008 <音樂作為族群辨識工具的探討─以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的歌樂系統為例>,「2008臺灣音樂學論壇」。台南: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2008 <菲樂合奏的異響世界──從菲律賓器樂合奏的多元性看東南亞地區音樂文化脈絡>,《傳藝月刊》78。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009 <炫目的金.狂野的情──談緬甸桑彎合奏的即興之美>,《傳藝月刊》第84期。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
學術著作─影音出版品 | |
2007《白石山下的傳說—南投賽德克族與花蓮太魯閣族的口傳音樂紀實》DVD。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009《撒奇萊雅族樂舞教材》教學帶[CD&DVD]。屏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2010《布農族樂舞教材》教學帶[CD&DVD]。屏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
|
學術計畫執行經歷 | |
2005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有聲書《布農族的音樂故事》撰寫計畫」專任研究員,擔任田野調查、錄音採集與文字撰寫等工作。 2005「鍾雲輝客家八音參加法國想像藝術節」展演計畫之執行製作(法國巴黎世界文化館主辦,文建會暨客委會補助),擔任隨團英文翻譯。 2005「2005南投國際竹文化節國際演出團隊表演—菲律賓及越南」展演計畫之執行製作(南投文化局委主辦),負責國外團體邀請及展演活動執行與主持等工作。 2005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客家樂籍資料相關法律問題調查研究計畫」專任研究員,擔任資料蒐集&分析、田野調查、與文字撰寫等工作。 200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賽德克族音樂文化資源調查計畫」專任研究員,擔任田野調查、錄音採集與文字撰寫等工作。 2006「2006亞太傳統打擊樂器特展」執行製作(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擔任國內外樂器採購、策展、專文撰寫、中英文圖鑑撰寫及專刊編輯等工作。 2007「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之創作&展演計畫」執行製作(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承辦)。 2008「2008亞太藝術節-萬象千島菲律賓」之執行製作(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並擔任「Madukayan藝術團」及「Hud Hud藝術團」之展演和工作坊主持以及英-中口譯工作。 2009 台灣音樂中心委託「《2009台灣傳統音樂年鑑》編纂計畫」編纂委員暨執行編輯。 2009「2009亞太藝術節-湄公河傳奇」之執行製作(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並擔任「泰國曼谷皇家大學古典舞樂團」及「緬甸曼德勒懸絲傀儡劇團」之工作坊主持以及英-中口譯工作。 |
|
演奏 | |
1992 於紐約 NYU Theater 舉行個人鋼琴獨奏會(1992.9)。 1993 於紐約 NYU Theater 舉行個人鋼琴獨奏會(1993.5)。 1992~93 參加紐約大學新音樂合奏團(New Music Ensemble),擔任鋼琴主奏,曾公演多位美國及歐洲當代著名作曲家之作品。 1997 曾毓芬鋼琴演奏會「生命的沉思&水的聯想」(台北國家演奏廳&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1999 雙鋼琴演奏會「兩琴相悅」(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
|
音樂劇創作、公演 | |
2001 發表兒童音樂劇《誰在兔子的房子裡?》及《傻鵝拉比》(於台南市立藝術中心及台南市社教館公演),身兼作曲、電腦音樂製作、舞蹈編排及戲劇排練,並負責所有演出行政工作。 2002 發表兒童音樂劇《魔笛》及《大耳泰山》(於台南市立藝術中心公演), 身兼作曲、電腦音樂製作、舞蹈編排 及戲劇排練,並負責所有演出行政工作。 2003 發表兒童音樂劇《通通是我的》、《胖臉兒的異象世界》、《Ma-Ma-Mio》及《豆花母雞下蛋了》等四齣兒童音樂劇(於台南市立藝術中心公演), 身兼作曲、電腦音樂製作、舞蹈編排及戲劇排練,並負責所有演出行政工作。 |
|
廣播節目.演講. 課程口譯 | |
1997~99 主持古典音樂欣賞廣播節目「音樂桃花源」(台南之聲廣播電台)。 2004 「國家交響樂團《發現馬勒系列講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談馬勒第四號交響曲的音樂表現」(功學社講堂) 2004.6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獅子吼工坊」,擔任美國學者Steve Sklar之課程英-中口譯工作。 2005.10-12 荷蘭學者Mark C. van Tongeren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駐校講學二個月期間,協助其課程進行並擔任英-中口譯工作。 2005 「詮釋Domenico Dragonetti與Koussevitzky的低音大提琴協奏曲」(饒大鷗教授double bass研習營) 2005 「淺談南島音樂—以台灣原住民、菲律賓、索羅門群島、夏威夷和馬達加斯加音樂為例」(陽明大學「醫學與人文」研習營) 2005 「傳統要素的傳承與再生-從朱踐耳第十交響曲《江雪》談起」(國立傳統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 2009 「98年度原住民樂舞編導人才培訓營-撒奇萊雅族」,擔任樂舞課程講師。 2009 「98年度原住民樂舞編導人才培訓營-賽德克族」,擔任樂舞課程講師。 |
|
教授課程 |
父亲生前很爱女儿. 砖墙坍塌瞬间父亲推开女儿自己被压身亡(图). 夫妻两人很恩爱
gxnews.com.cn
gxnews.com.cn
500 × 332 - 东南网-海峡导报6月14日讯(记者曾毓慧/文陈巧思/图)前晚,爸爸没有回家睡,爷爷 ...
死者母亲悲痛欲绝
父亲生前很爱女儿
夫妻两人很恩爱
东南网-海峡导报6月14日讯 (记者 曾毓慧/文 陈巧思/图)前晚,爸爸没有回家睡,爷爷奶奶也从南平老家赶来了,全家人在客厅里抱头痛哭。
7岁的女儿被大人搂在怀里,怯怯而又略带迷茫地看着家里的每一个大人,家人实在不忍心对小孩直说爸爸走了,小孩也似懂非懂地没多问爸爸去哪了。
墙塌瞬间,父亲杨敬立一把推开女儿,自己却被砖砸到不幸身亡。昨日,记者走访杨敬立生前的亲朋好友,了解到其人的一串好口碑:好爸爸、顾家丈夫、谦和科长、有责任心的大哥……也许,用最质朴的“好人”一词来追忆这位最伟大的父亲,应是最恰当的。
非常顾家的丈夫:
爱接小孩,也爱下厨
每天下午下班前,范小丽和丈夫杨敬立都要互通电话:谁先下班回家,谁就去学校接女儿。
这是夫妻俩的口头约定,自从女儿读小学二年级以来,两人早已形成默契,没能去接女儿的那方,就得赶回家准备晚饭,这是一个平淡而又幸福的三口之家。
杨敬立在杏林上班,每天搭乘公交车往返杏林、同安;不过,只要能准点下班,疼爱女儿的杨敬立总会争着去学校接小孩。可能在他看来,劳累一天下班后,一路上能拉着女儿的小手,有说有笑地走回家,而妻子则做好饭菜在家里等着,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
“他是个很顾家的父亲”,范小丽说,丈夫不仅爱接送小孩,也会揽着家务活做。范小丽在同安一家电气工厂上班,工作也很忙,有时,丈夫已把小孩接到家了,可饭菜还没做齐,这时,杨敬立都会到厨房打下手;吃完饭,丈夫大多也会揽下清洗碗碟的活儿。
有责任心的大哥:
揽下弟妹3人的学费
在弟妹三人眼中,大哥杨敬立平时话虽不多,却是大家庭里的“主心骨”,做事非常有担当。
杨敬立是南平人,父母在农村务农,生了两儿两女,由于常年劳作,近年来体弱多病,自从杨敬立工作赚钱以后,他就几乎揽下了弟妹们的学费、生活费。由于弟妹几个年龄较为接近,就在杨敬立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弟妹三人就接连考上大学,于是,每月每人三五百元的生活费,每人每学年三五千元的学费,大多都落在了杨敬立的肩上。
这两年,弟妹三人先后毕业参加工作,杨敬立肩上的重担才稍有缓解;他和妻子再一鼓劲,终于攒足首付,在女儿就读的小学旁边贷款买下房子;哪知,刚装修好入住没多久,他就撒手而去了。
“如果那些年不是为了帮我们攒学费,大哥可能会早点买房,也能早点住进新房子过上好生活。”昨日,谈起大哥扛起家庭经济重担的那段日子,杨敬立的妹妹又愧疚又难过。
温和低调的科长:
深受公司老总赏识
脾气温和、做事务实,素来非常低调的公司科长,昨日却“高调”地刊登于厦门主流媒体头版头条,这让公司员工始料未及,之后,便是一声声惋惜。
38岁的杨敬立,在厦门日上车轮集团(杏林)工作还不到2年,担任的是品管科科长一职。“脾气真的很好。”在同事眼中,杨敬立性格温和,即便部门下属犯点小差错,也从未见过他发过脾气或吼过下属;更多时候,部门里无论大小事,他都会尽量亲力亲为。
昨日,该集团一副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当初杨敬立前来应聘集团干部时,深得集团“一把手”的赏识,并拍板让其担任这个职位。事实也证明,杨敬立所在的部门,工作业绩一直深受集团高层肯定。
“做人、做事,都是挺好的一个人,就这么走了,挺可惜的。”受访中,集团一副总也深表惋惜。
下一页 |
第 [1] [2] 页 |
2007年2月23日晚上11点,台北。马兆骏陪太太出门买次日早餐,在“顶好超市”门口 ...
music.ifensi.com
heyuxin:怀念马兆骏 永远的19岁
www.ifensi.com 2007-02-27 11:01:41 来源:heyuxin的博客
2007年2月23日晚上11点,台北。马兆骏陪太太出门买次日早餐,在“顶好超市”门口突然昏倒,当救护车把他送抵耕莘医院时,他已经没有生命迹象。经过一小时的抢救,凌晨12点零5分,医生宣告马兆骏死亡。马兆骏生于1959年,今年刚满48岁。他的家族有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他父亲也是意外骤逝。
那一代杰出的台湾著名音乐人,已经有至少三人与世长辞,他们是:薛岳、梁宏志、马兆骏。
1991年,在海峡这边的大陆,文化衫开始流行。我用彩色笔在白T恤上写了“我要的不多”。那是按照磁带封套的字样写的,这盒马兆骏的磁带,曾经是我最喜欢的。那年我正好19岁,我的日子只有自行车,但我渴望充满激情的生活,“享受速度享受着友情,享受创作享受共同的未来,生活是如此的自由”。那时我不理解为何歌里所写的19岁的生活如此精彩,后来我明白,因为那个人是马兆骏,他在18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民歌运动的一员主将,23岁,他制作了包括黄莺莺、刘文正、邓丽君、凤飞飞等歌手的专辑。
过于顺利也让马兆骏对未来充满迷惑,“随着时间的变迁,是否应该勇敢地面对,别再用一些安慰自己的谎言,再次欺骗你自己!”他一度迷失,开始酗酒、吸毒,最终因“机场携毒”被捕,跌入人生谷底。后来,马兆骏到哥哥的建设公司工作,但始终无法忘怀音乐,他到台中开设了音乐教室,而更大的不幸随之而来。台湾九二一大地震将他的音乐教室的录音设备全都震坏,付不出贷款、房子面临被拍卖。他曾想跳楼自杀一了百了,幸好这时候上帝出现,马兆骏受洗成为基督徒,他说:“要走出来是非常困难的,我感觉我有爱,才有办法解决这件事情。”
就在2007年的一则消息中,我特别写到马兆骏推出新唱片《奶粉与便当》。尽管那张唱片听完之后让我很失望,因为我已经找不到任何当年的感觉了。但对我来说,马兆骏的新唱片还是一件最重要的事,它是我们生命的符号之一。
我永远忘不了19岁那年从承德回到天津的下午,我对着一本叫做《抒情歌曲》的歌本,弹吉他唱马兆骏的新歌《就要回家》。在听不到新歌的日子,很多歌都是从歌本里学会的。《就要回家》是马兆骏写给不久前去世的爸爸的,介绍里写,马兆骏在录这首歌时几次哽咽唱不下去。
就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找出《我要的不多》放进录音机,继续回想那段日子,那年我们19岁,趴在收音机前听点播音乐,录下一首首激动人心的歌。而此时,我发现,双卡录音机已经可以永远消失了,一个时代终于结束了。马兆骏和我们的青春,一起停在了19岁。(heyuxin/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