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
宋江(天魁星)
表字公明,外號呼保義,又號孝義黑三郎,人稱及時雨,鄆城縣宋家村人。幼攻經史,長有權謀;馳名大孝,仗義疏財。在鄆城縣充押司,私放晁蓋,怒殺閻婆惜,一度逃亡在外,後被捕刺配江州,酒醉潯陽樓吟詩,被判謀叛,押赴市曹斬首時,經晁蓋劫救。後入梁山泊,為總兵都頭領。威震遐邇。
盧俊義(天罡星)
外號玉麒麟,祖居北京城裏,人稱盧大員外,原是大名府一等財主,因卜體咎,被吳用賺往梁山月餘;為人陷告,脊杖四十,刺配三千里;因義僕燕青在半途殺死防送公人,二次被捕,險遭處斬。賴吳用智取大名府救了,始上山落草,為梁山泊總兵頭領。
吳用(天機星)
外號智多星,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鄆城縣人。多才多智,有勇有謀。初為秀才,在鄉教學。後來說三阮,同晁蓋智取「生辰綱」,為梁山泊兼管機密軍師。又有「賽諸葛」之稱。
紅樓夢
賈寶玉
賈寶玉出生在一個「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腐朽的貴族大家庭。百年望族的賈府,在「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子孫雖多,竟無一個可以繼業」的情況下,唯有他,一則是榮國府嫡孫,二則聰明乖覺,百個不及他一個。使賈府的當家人理所當然地把希望寄託在他一人身上。但他卻不走封建家長給他規定的道路,這就成為日後悲劇的起源。寶玉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世俗男子的輕蔑和憎惡,對被壓迫女子的熱愛和同情,《紅樓夢》一開頭就介紹寶玉的這句名言:「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第二十回中作者又重述了這點:「他便料定天地間靈淑之氣只鍾於女子,男兒們不過是渣滓濁沫而已。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濁物,可有可無。」
另一方面,寶玉討厭家庭加諸他身上的種種精神上的枷鎖,他酷愛自由,否定讀書做官的科舉道路,鄙棄功名富貴,他把寶釵勸他進取功名,看成是「沽名釣譽」,把做官看成是「那國賊祿蠹」。在第八十二回中他更對黛玉說:「還提什麼念書?我最厭這些道學話。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它誆功名,混飯吃,也罷了,還要說『代聖賢立言!』好些的,不過拿些經書湊搭湊搭還罷了」。足見其真實的個性。
薛寶釵
薛寶釵出身於金陵四大家族之一,舅舅王子騰是九省都檢點,哥哥是「金陵一霸」,又有錢又有勢。寶釵具有美麗的容貌,出眾的才華及良好的文化修養,在她美麗的外表下 隱藏著練達的世事人情。她深諳世故,善於處世,她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在賈府裏周旋敷衍,如魚得水。這位有冷美人之稱的貴族小姐,努力適應賈府的生活環境,裝愚守拙,表現出一種冷靜的理智。她平日罕言寡語,也不愛修飾打扮。她豁達隨和,別人說她什麼,也不太計較。平日曲體人情,深得下人之心。尤其善於揣摩家長的愛好和旨意。賈母要點戲,她就點賈母喜歡的戲。
她的品格端方、容貌美麗、行為豁達、隨分從時,可以說是封建社會中完美無缺的少女典型。
林黛玉
林黛玉出身於「鐘鼎之家」、「書香之族」。母親賈敏是賈母的親生女兒,早故。她十一、二歲時就寓居賈府,後其父亦亡故,遂長期寄居在賈府。她像無根浮萍似的寄居在外祖母家裏,事實上卻過著仰人鼻息的生活。她孤單一人,深感寄人籬下的屈辱地位,時時「自矜自重,小心戒備」。養成她「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孤標性格。
她的性格命定的八字是「口才傷人,文才傷己」。前者是她孤女身分,寄人籬下形成的敏感自衛,同時亦是被評尖刻、人際關係不得諧和的主因。湘雲批評她:「專挑別人的不是」,小說評為:「嘴愛刻薄人,心裡又細。」在大觀園中,黛玉的處境日益孤立,實是她性格行事的咎由自取。
封神演義
姜子牙
性格:
心思慎密、觀人於微、理智冷靜、目光遠大、果敢決斷、博學多識、有大智慧、富領導才能、善於卜卦相學,法術高明,唯一死穴是畏妻如虎。
背景及遭遇:
本為崑崙山元始天尊之弟子,惟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天尊遂命子牙落山,娶馬寶珊為妻,開一相館靜待時機聞名天下。果然,子牙相術高明,以『一張鐵咀,識破人間凶與吉,兩隻怪眼,善觀世上敗和興』聞名朝歌。妖精不知死活,竟上門挑釁,子牙二話不說即將之活活燒死,原來此妖正是九尾狐妲己之弟子,妲己得悉勃然大怒,並一心要置子牙於死地,最後子牙唯有避走西歧,弄致妻離家崩,回復孑然一身。
哪吒
性格:
具少年傲氣、精靈聰慧、好勝反叛、驕傲自恃、自幼受溺愛,形成任性嬌縱性格,處事只憑喜好,不顧後果。後來幾經挫折,甚至死而復生,遂決心重新做人,痛改前非,變得孝順聽話,成為伐紂將士。
背景及遭遇:
哪吒前世乃係雲中子徒弟火德星君,終日與群鹿為伍,一日星君為救群鹿而中了李靖一箭,墮崖重傷不治。同時星君轉世投胎,竟然就是仇人李靖第三子哪吒。甫出世即記起前塵往事,直指靖殺害自己,哪吒雖不追究,但靖始終覺得哪吒人非人,妖非妖。豈料禍不單行,帝乙夢中見哪吒滅商殺紂,靖受帝乙臨終所托,要殺子報國,幸得十娘力保,最後夫妻協意,將哪吒放逐兇險非常的飛虎澗,然而哪吒命不該絕,不單為黃飛虎所救,並被飛虎收為養子。 轉眼十數年,在虎過份溺愛呵護下,養成驕縱頑劣的性格,機緣巧合下認識了日後兩名伐紂猛將楊戩及雷震子,而楊戩親妹蓮花更對哪吒暗生情愫,後來哪吒自恃法術了得,誤打誤撞下打敗東海巨人。後來十娘得知親子未死,多番欲與哪吒相認,哪吒卻三次不認親娘,令十娘痛心不已。 可是哪吒仍不知悔改,直至誤殺龍王三太子,闖下彌天大禍,為免連累靖與十娘,毅然削骨還父,削肉還母,頓成遊魂野鬼。最終蓮花犧牲自己,令哪吒死而復生變成蓮藕人,並由十娘背著自己遊走西歧。哪吒避走西歧,法力盡失,一蹶不振,幸得雷震子、楊戩鼓勵,重新做人,得知西歧怪鳥為患,聯手滅之,而哪吒更因啖神鳥之血而再生骨肉,法術大進。及後巧遇姜子牙,連同雷震子、楊戩、孫有義等人助武王伐紂,最後更在戰場上與靖相遇,二人無奈展開父子相殘之戰。
雷震子
性格:
天生傲骨,敢作敢言,忠勇俠義,英氣迫人,為人擇善固執,正氣凜然,嫉惡如仇,處事有原則。豪氣干云,凡是以孝道為先,可為保孝義而不惜一切。用情專一,但怕老婆。
背景及遭遇:
雷震子之出生充滿傳奇色彩:本無父無母,不知何故的藏於一顆巨蛋中,棄於荒野。恰巧姬昌(即西伯侯)一次出巡,途經路過,發現巨蛋。正自好奇之際,突然一道雷電打落,將巨蛋劈開,一名小男嬰就在蛋中呱呱大哭。昌擅觀天象占卦,合指一算,推測到此男嬰出生奇特,將來必成大器,遂收其為第一百名養子,並見他出生跟雷電有關,因而給他取名為"雷震子"。因為雷的外貌與常人有異,天生雷公臉、背長一對大翅膀,未幾雷的出現已傳遍朝歌,哪吒少年心性,乃向李靖相借震天箭,把雷射了下來,二人不打不相識,自此結成好友。期後,雷更協助哪吒,打倒東海巨人,名震朝歌。雷雖有神力,然而"有得必有失",白晝就為常人晚間則化為雷鳥。正因為這特殊身份,不知嚇走多少佳偶姻緣。雖是如此,但雷卻屢遇李靖之親妹李霓裳,雷跟裳性格迥異,只要一碰上,就如"貼錯門神",互相鬥氣,可是後來因一次誤會,互為了解,二人情根暗種。
西遊記
孫悟空
救世熱忱
在《西遊記》的描寫中,孫悟空是一個蕩魔除邪、匡危扶傾的英雄豪傑。他以叱吒風雲的戰鬥姿態,救民於水火,除霸於當道,表現了極大的救世熱忱。套用神靈啟示烏雞國眾僧的話語,他「專秉忠良之心,與人間報不平之事,濟困扶危,恤孤念寡。」因此,孫悟空成為多災多難的民眾所企盼的真正救星。
英雄品質
朱紫國的故事就有明顯的喻意。國王之病實是國家之病,孫悟空豪邁地聲稱:「老孫自有醫國之手」,「特展雄才,治國祛邪」。不但如此,他還具有頑強執著、不屈不撓的英雄品質。在打白骨精、降平頂山和獅駝嶺妖魔、借芭蕉扇等過程中,他都經歷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戰鬥。實際上,挫折、失敗對孫悟空是常有的事,多少次瀕臨絕境、孤立無援,甚至被妖魔繳去金箍棒,他都從不氣餒,往往吸取教訓,計上心來,重新抖擻精神,繼續作戰,終於絕處逢生,贏得勝利。用孫悟空自己的話說:「老孫的買賣,原是這等做,一定先輸後贏。」這生動地體現了英雄人物不畏艱險、前仆後繼的頑強精神。
沙和尚
一心向善
與孫悟空、豬八戒相比,沙和尚顯得不那麼突出。但他同樣是取經隊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員。他原是玉皇太帝靈霄殿上的捲簾大將,只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琉璃盞,被貶下凡。沙和尚因無心之失而受重罰,卻一心向善,使他有別於孫悟空、豬八戒。
中流砥柱
參加取經後,他也表現得十分沉著,抱定了「寧死也要往西天去」的志向,堅信「且只捱肩磨擔,終須有日成功也」。因此,在取經四眾中,他經常起著消弭分歧、調和矛盾的作用。當豬八戒打退堂鼓時,是沙和尚鼓勵他堅持下去;當孫悟空吵嚷著散夥時,也是沙和尚作中流砥柱,勸得他回心轉意。
儘管他總是謙虛地說「我也沒什麼本事」,但沒有他的協助,孫悟空有時也孤掌難鳴。在一個團隊中,沙和尚是這樣一種人:有他,人們不覺得什麼;沒他,卻會感到少了什麼。
豬八戒
豬八戒原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帥,因醉酒調戲嫦娥,被貶下凡塵,不料錯投豬胎,變成了豬的模樣。
在《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形象可以說與孫悟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孫悟空在花果山自由自在的稱王,豬八戒卻在高老莊入贅為婿;一個大鬧天宮,一個卻在耕田耙地。高老莊生活的描述成了豬八戒性格的鋪墊和預演,他是帶著隨時可能回高老莊做回女婿的想法參加取經的。
好色貪吃
上路取經後,他遇到的第一個麻煩是饑餓,作者對豬八戒的貪吃作了不少詼諧的描寫。而更嚴重的是,豬八戒始終沒有改變好色的毛病,「四聖試禪心」時受到觀音等的戲弄,仍不思悔改,以後又多次因為急情貪色,落入妖怪的圈套。如在盤絲洞,他就自陷「情網」,被女妖用絲繩束縛得無法動彈。直至快到西天了,他仍然是「色情未泯」。即使是成佛時,得到的封號也是「淨壇使者」,依然擺不脫好吃的嫌疑。
道教 | |||||||
![]() |
|||||||
入門
|
|||||||
二郎神,又稱:顯聖二郎真君、灌口二郎、二郎真君、灌江神、赤城王、清源妙道真君。是中國民間和道教的神祇人物。民間多認為他是一位與水利、農耕、防止水災有關的神,甚至是水神,一般認為二郎神居於四川灌縣,也類似灌縣的鄉土神,灌縣都江堰有二郎神廟。
目錄[隐藏] |
[编辑] 來歷
張政烺以為二郎神是將幾種民間俗神,如李冰之次子、趙昱、張仙、楊戩混合而成的,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十三卷《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說北宋汴京已有「清源真君二郎神」廟宇,《宋史》載:「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詔修神保觀,俗所云二郎神者。京師雲,傾城男女,負土以獻,不知何神。」
二郎神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
- 道書《灌江備考》上說:「二郎為蠶叢之後,故其目縱。」
- 秦朝李冰的第二個兒子,曾協助父親斬殺蛟龍,平定水災,被稱為「灌口二郎」並設祠祭祀。朱熹《朱子語類》說:「梓潼與灌口二郎兩個神,幾乎割據了兩川。」該書又說:「蜀中灌口二郎神,當時是李冰因開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出來。」
[编辑] 特點
藝術描寫中的二郎神使用三尖兩刃刀為兵器,額頭中間多生了一隻慧眼,身邊有神狗哮天犬(嘯天犬)跟隨。有些圖像還有「梅山六兄弟」伴隨其側。
[编辑] 二郎神信仰
[编辑] 二郎神信仰在福建
廈門集美區灌口鎮鳳山祖廟,建於明天啟和崇禎年間,祀奉「李府清源真君二郎神」。
[编辑] 二郎神信仰在台灣
在台灣,許多道觀、寺廟供奉二郎神,還有專門祀奉二郎神的廟宇,如新竹新埔二郎神廟及彰化埤頭救世宮等等。
[编辑] 藝術描寫
- 《西遊記》、《西遊記平話》描寫二郎神受玉皇大帝和觀音菩薩召喚,捉住過齊天大聖孫悟空。在西遊記中說二郎神是玉皇大帝的外甥,「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 二郎神居於灌口,「聽調不聽宣」,平常不聽天庭命令,但危急時會接受天庭的派遣。二郎神第二次出場於唐僧四眾行至「祭賽國」一回。唐僧師徒為救國中「金光寺」蒙冤僧眾,自請為祭賽國奪回被妖精所盜寶物舍利子。盜寶人為萬聖龍王之婿九頭蟲。八戒、孫悟空力敵不過,正在想方設法時巧遇二郎神楊戩與梅山六兄弟打獵歸來,向前請求協助。二郎神與梅山六兄弟和八戒、悟空聯手將九頭蟲擊敗,取回寶物,釋放了「金光寺」的僧人,並改寺名為「伏龍寺」。
- 雜劇作品:元朝《二郎神醉射鎖魔鏡》,明朝《灌口二郎斬健蛟》、《二郎神鎖齊天大聖》、《灌口二郎初顯聖》。
- 《寶蓮燈前傳》,說是玉帝之妹瑤姬來人間捕殺神蛟,與凡人楊天佑成親後生下楊蛟、楊戩、楊蓮三子女。玉帝下令將他們捉回,殺了楊天佑與楊蛟,將瑤姬壓在桃山下,楊戩與楊蓮逃脫。雖然楊戩學藝後劈開桃山救出瑤姬,但瑤姬仍被玉帝的十個兒子——十個太陽曬死。悲憤的楊戩殺了九個太陽。玉帝只好封其為顯聖二郎真君和司法天神,封楊蓮為三聖母。
[编辑] 類似作品
以三隻眼為主:
花蕊夫人 (後蜀)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a/Huarui_Furen.jpg/200px-Huarui_Furen.jpg&width=200&height=321)
花蕊夫人(?-976年),是後蜀後主孟昶的貴妃,姿容美豔,青城(今成都都江堰市東南)人,徐氏[1],歌妓出身[來源請求]。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國時著名的女詩人,著有《花蕊夫人宮詞》。《全唐詩》中將其詩歸為孟昶妃所著。
[编辑] 簡述
花蕊夫人(徐慧妃)由其父徐國璋獻給孟昶為妃,成為孟昶在原寵妃張太華去世之後最寵愛的妃嬪,[1]相傳其最愛芙蓉花和牡丹花,於是孟昶命官民在後蜀都城成都大量種植芙蓉、牡丹。成都「芙蓉城」的別稱,由此而來。
孟昶後來沈迷於酒色,以致國事日非,後蜀廣政三十年(965年)孟昶投降趙宋,花蕊夫人在亡國之後寫下了悲憤的詩句:「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此詩甚受宋太祖趙匡胤賞識。[1]
傳說花蕊夫人後來成為趙匡胤之妃,因懷念孟昶,畫孟昶挾弓射獵的畫像,奉祀在室內。趙匡胤見到畫像,問她是誰,花蕊夫人詭稱:「所掛張仙[2](一說灌口二郎神[3]),送子之神,蜀人皆知。」宋太祖才未追究。這個說法後來從宮中傳到民間,至今不衰。《十國春秋》也有提到,但無記載成為趙匡胤之妃之事。[1]
據說花蕊夫人在一次打獵時,被趙光義一箭射死,死因成謎[4][5]。該傳說被《十國春秋》斥為無稽。[1]
[编辑] 相關作品
[编辑] 注釋
- ^ 1.0 1.1 1.2 1.3 1.4 吳任臣《十國春秋》第五十卷。
- ^ 明·陸深《金台紀聞》、郎瑛《七修類稿》,清·褚人獲《堅瓠三集》卷四
- ^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六引《賢奕》云:「二郎神衣黃彈射擁獵犬,實蜀漢王孟昶象也。宋藝祖平蜀,得花蕊夫人,奉昶小像於宮中。宋藝祖怪問,對曰:『此灌口二郎神也,乞靈輒應。』因命傳於京師令供奉,蓋不忘昶,以報之也。人以二郎挾彈者張仙,誤也,二郎乃詭詞。張仙乃蘇老泉所夢仙挾二彈,以為誕子之兆,因奉之。果得軾,轍二子。』見集中。」
- ^ 宋人蔡絛筆記《鐵圍山叢談》卷六說:「國朝降下西蜀,而花蕊夫人又隨昶歸中國。昶至且十日,則召花蕊夫人入宮中,而昶遂死。昌陵後亦惑之。太宗在晉邸時,數數諫昌陵,而未果去。一日兄弟相與獵苑中,花蕊夫人在側,晉邸方調弓矢引滿,政擬射走獸,忽回射花蕊夫人,一箭而死。」
- ^ 徐大焯《燼餘錄》說:趙匡胤因病臥床,趙光義乘機調戲花蕊夫人,但「太祖覺,遽以玉斧斫地。皇后,太子至、太祖氣屬縷」
中国后妃大全[图](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