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雲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沈雲龍(1909年-1987年10月11日),字澤青,號耘農,江蘇東台安豐鎮人。中國歷史學家。

目錄

 [隐藏

[编辑] 生平

沈雲龍幼年隨父親在私塾學習,後入讀安豐高等小學南通第六高等中學、上海光華大學,在中學時加入中國青年黨。他在讀高中和大學時,因參加政治活動,均被開除過一次。遭光華大學開除後,他留學日本明治大學,入讀該校法學院,晚上則在該校新聞學院夜間部學習。1937年,他獲得明治大學法學學士學位,1937年4月,他回國到上海,擔任《國論月刊》編輯。[1]

七七事變爆發後,他離開上海到福建,任職於福建省財政廳及公務員訓練所。不久,因母親生病,他又回上海定居,執教於光夏中學。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他被調往台灣任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委員兼主任秘書,不久即辭職回到上海任職。1947年,他曾回家鄉東台,並被指定當選為「國民大會江蘇區域代表」。[1]

1949年,他隨中國國民黨撤到台灣,在經濟部任職,並為台灣《新生報》、《公論報》、《徵信新聞》等報刊撰寫政論。1957年,他辭去公職,此後在東吳大學法學院、世界新聞專科學校、銘傳女子商業專科學校等校任教授,在國立台灣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國立政治大學任碩士論文指導教授。1959年秋,他應聘主持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工作。1987年10月,他在參加立法會館的座談會時突發心臟病去世。[1]

他晚年是《傳記文學》雜誌社編輯顧問,文海出版社總主編。他主持編輯了大型中國近代文獻叢書——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编辑] 著作

他的著作很多,以下列出他的部分著作:

  • 台灣指南
  • 台灣開拓史
  • 近代史事與人物
  • 中國共產黨之來源
  • 近代政治人物述評
  • 中國近代史大綱
  • 近代史料考釋
  • 康有為評傳
  • 徐世昌評傳
  • 黎元洪評傳
  • 沈雲龍 主編,中國青年黨的過去與現在
  • 沈雲龍 主編,國家主義論文集

他主編的大型叢書主要有:

[编辑] 家庭

  • 父:沈仲笑

[编辑]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王雲 崔建利,試析《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的學術價值,民國檔案2007年第4期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个人工具
操作

 

李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李璜
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性別
政黨 中國青年黨
籍貫 四川省成都
出生 1895年
 大清四川成都
逝世 1991年11月15日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學歷
  • 成都洋務局英法文官學堂
    (1908年)
  • 上海震旦學院 法語
    (1914年-1916年)
  • 法國巴黎大學 文科碩士
    (1918年)
經歷
  • 北京大學教師
    (1925年)
  • 中國青年黨常務中央執行委員
    (1926年8月1日)
  • 知行學院主持
    (1929年)
  • 中華民國國難救濟會代表
    (1931年12月)
  • 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1938年6月-1945年4月)
  • 《中國日報》社社長
    (1938年)
  • 民主政團同盟 中央委員 黨務委員
    (1941年3月)
  • 聯合國大會中國代表團代表
    (1945年)
  • 制憲國民代表大會代表
    (1946年11月)
  • 國民政府經濟部部長 未就任
    (1947年4月)
  • 中國青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7年9月)
  • 中國青年黨代理主席
    (1948年10月)
  • 總統府資政
    (1948年 - 1949年)
  • 總統府資政
    (1984年6月26日)
著作
  • 《法國文學史》
  • 《學純室回憶錄》
  • 《歐洲遠古文化史》
  • 《法國漢學論集》
  • 《留別少年中國學會同人》
  • 《國家主義的教育》
  • 《國家主義之真諦》
  • 《釋國家主義》
  • 《論中共的流寇策略》
  • 《江西記游》

李璜(1895年-1991年11月15日),四川成都人,別名幼椿,號學純,又號八千,中華民國政治家,思想家,中國青年黨創始人,國家主義者。

目錄

 [隐藏

[编辑] 經歷[1]

[编辑] 早年

1908年李璜入成都洋務局英法文官學堂學習,年13。1914至1916年,在上海震旦學院修法語,結識曾琦左舜生,後來的中國青年黨三巨頭。

1918年,李璜於北京參加少年中國學會。該會會員成份複雜,意識形態很不一致,只在新文化運動上達成共識[2]。學會成立不久,內部便發生了分歧,成員間不乏口誅筆伐,拳腳相向。部分成員如李大釗毛澤東馬克思主義深感興趣並願付諸社會主義實踐。李璜等則主張國家主義,認為社會主義不合國情。1918年5月,李璜還在日本成立「留日學生救國團」並參與反對「中日軍事協定」。

[编辑] 留學法國

1919年3月李璜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離別之際著《留別少年中國學會同人》,反對馬列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

少年中國會時與馬列主義的交鋒,在法國延續並愈加猛烈。在此期間,李璜曾琦等合作組織「巴黎通訊社」,在《新聞報》《先聲》《中華教育界》上發表文章,反對馬列,鼓吹國家主義。1923年,與曾琦編著《國家主義的教育》,正式樹起了「國家主義」的旗幟,並開始組黨活動。

1923年12月2日,李璜曾琦外、還有李不韙張子柱何魯之胡國偉黃晃梁志尹等十二人在巴黎近郊的玫瑰城共和街舉行了中國青年黨建黨儀式。集會通過了曾琦起草的《中國青年黨黨綱》、《中國青年黨黨章》,並發表了《中國青年黨建黨宣言》。李璜稱其建黨目的為,「見國際共產主義,因有黨的組織,在國內外,皆得青年知識分子暗中趨赴,如不及早起而與之對抗,將令史達林赤化中國詭計更易成功」[3]。黨的宗旨為對外,「以力爭中華民國之獨立與自由為旗幟」,對內,「以推倒禍國殃民之軍閥,實現全民政治為信條。

由於這次會議人數太少,故未按黨章規定選舉委員長及執行委員,僅決定成立黨務與宣傳兩組,推定曾琦為黨務組主任,張子柱為宣傳組主任。由於青年黨勢力弱,故組織名稱長期保密,只以「中國國家主義青年團」的名義出現。直到1929年9月召開的第四次代表大會時始公開黨名。

1924年4月20日一21日,中國青年黨第一次黨員大會在巴黎哲人大廳召開,李璜與會並作報告《國家主義之真諦》。大會選舉了中央領導人,成立了中央領導機構。李璜當選為外務部長。

[编辑] 歸國與發展

1924年9月,李璜曾琦歸國。李璜稱其原因為周恩來等旅法共產黨之紛紛回國,「預料國內的共產活動必日益加強,認為非跟蹤追擊不可」。還說:欲「抱勇士赴難以決心,準備回國與國際共產黨奮鬥到底」[4]。中國青年黨應該回國並「宣傳國家主義與全民政治,組織青年黨」。活動方針是「先行辦報,從主義與政策的宣傳,以吸引青年知識分子,期之三年,有了可信賴的幹部同志,站住腳後,然後再將青年黨公開出來,以與國共兩黨相周旋」[5]

10月10日與曾琦李璜張夢九左舜生、陳啟天,余家菊等在上海創辦了《醒獅》周報,反對國民黨聯俄容共的策略,主張以「國家主義」為中心,努力宣傳國家主義。因主張「醒獅運動」,「掃除一切家內家外的小竊大盜」。因此,被社會上稱為為「醒獅派」。

1925年,中國青年黨中央黨部於從巴黎移到上海,標誌著該黨的活動中心轉移到國內。在這段期間,李璜前往全國各地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使中國青年黨組織在迅速發展此外,李璜還促進了 國家教育協會 的誕生,宣揚民族性教育。

1926年8月1日,中國青年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李璜出席了這次大會,並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

1927年李璜在上海英租界主持青年黨黨務,曾於張君勱合辦《新路》周刊,撰發了《論中共的流寇策略》等文章,批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革命鬥爭,並在1929年創辦並主持「知行學院」,做為青年黨黨校。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青年黨與國民黨達成『一致對外』的共識,李璜到平津和冀東一帶,策動東北義勇軍抗日,並與次年攜各方人士捐獻的14萬巨款進行支援。31年12月,與馬相伯左舜生,陳啟天,熊希齡,沈鈞儒黃炎培等組織中華民國國難救濟會

1933年秋,李璜回四川協助當地勢力圍攻川陝邊界的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9月,李璜於廬山面見蔣介石,要求蔣介石給予軍事援助,並赴原中央革命根據地考察」,回川後著《江西記游》,向四川軍閥宣傳「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剿匪經驗。

[编辑] 抗日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李璜被聘為國防最高委員會參議。同年7月,參加「廬山談話會」,提出制定憲法,成立民意代表機構。1938年6月至1945年4月,歷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參加在漢口舉行的首次參政大會。李璜同時擔任《中國日報》社社長,並主持中國青年黨四川省黨部。1941年3月,中國青年黨參加發起組織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由李璜任中央委員和黨務委員。抗日期間,李璜同時主張「護黨反共」,籌劃「防範共產黨活動辦法」,四川青年黨的機關報《第二代》創刊號提出「嚴厲禁止」共產黨的「一切言論出版集會結社」。

[编辑] 內戰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璜作為中國代表團代表,赴美出席聯合國大會。 1946年11月,當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後又參加政府改組,1947年4月,被任為國民政府經濟部部長,未就。同年9月,中國青年黨第十一屆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李璜仍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翌年10月代理主席職務。1948年任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6]

[编辑] 赴台

1949年李璜赴香港,後至台灣,任中國青年黨主席直至逝世。1984年6月26日,蔣經國約見李璜,再次聘為總統府資政。

[编辑] 參考文獻

  1. ^ 王志洋 民國人物:李璜 《民國檔案》1994年第2期
  2. ^ 王光祈:《本會發起之旨趣及其經過情形》、《少年中國學會會務報告》第3期,1919年5月1日。
  3. ^ 李璜《學純室回憶錄》
  4. ^ 李璜《學純室回憶錄》
  5. ^ 李璜《學純室回憶錄》
  6. ^ 王志洋 民國人物:李璜 《民國檔案》1994年第2期

[编辑] 外部連結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个人工具
操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南海(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