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 Екатерина II |
|
---|---|
![]() 葉卡捷琳娜大帝 |
|
全俄羅斯大女皇和獨裁者 | |
在位 | 1762年7月9日-1796年11月17日 (34歲131天) |
加冕 | 1762年9月12日 (33歲) |
前任 | 丈夫彼得三世 |
繼任 | 兒子帕維爾·彼得羅維奇 |
俄羅斯皇后 | |
在位 | 1761年12月25日-1762年7月9日 |
|
|
配偶 | 彼得三世 |
子嗣
|
|
全名
|
|
索非亞·奧古斯塔·弗雷德里卡
|
|
皇室 | 羅曼諾夫王朝 |
父親 | 安哈特-采爾布斯特親王基斯頓·奧古斯 |
母親 | 霍爾斯坦-戈托普的約翰娜·伊麗莎白 |
出生 | 1729年5月2日 普魯士斯特丁 |
過世 | 1796年11月17日 (67歲) 俄羅斯帝國聖彼得堡 |
簽章 | ![]() |
宗教 | 路德教,後來轉變為東正教 |
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俄語: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4月21日-1796年11月6日),俄羅斯帝國女皇(1762-1796年在位)。有些譯法依照英語(Catherine II 或 Catherine the Great)而稱呼她為凱薩琳二世或凱薩琳大帝。
目錄[隐藏] |
[编辑] 生平

1729年出生於普魯士斯特丁,原名索非亞·奧古斯塔·弗雷德里卡,(Sophie Augusta Fredericka),是德國安哈特-采爾布斯特公爵的女兒。她同時是俄羅斯第一個王朝留里克王朝特維爾大公的後裔[1]1744年被俄羅斯女皇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彼得·烏爾里希(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與彼得結婚並皈依東正教,改名葉卡捷琳娜。在初到俄國之時,她努力學習俄語。後來逐漸取得一些軍隊的支持。由於彼得三世另有新歡,葉卡捷琳娜的皇后地位面臨被廢的威脅,於是在1762年率領禁衛軍發動政變而即位。
葉卡捷琳娜二世和伏爾泰、狄德羅等法國思想家交往密切。1767年夏天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員會會議,宣布女皇的訓令,主張開明專制、嚴厲的法治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雖然想改善農奴制度,但是因貴族的反對而沒有成功。此外她還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貴族勢力得到加強,農民和農奴的生存狀況更加惡化。1773年至1775年發生普加喬夫起義。

對外政策方面,三次瓜分波蘭,對土耳其作戰取得黑海沿岸地區,併吞併了克里米亞汗國。寵臣和情人普譚金去世後,她的以南進重建拜占廷帝國為目標的南進政策受挫。另外她在伏爾加河下游地區,試圖建立一個俄羅斯人與當地民族的緩衝區,鼓勵當時日耳曼地區人民前往移民,形成伏爾加德意志人。而部分在當地受到壓迫的蒙古族人,自1770年代開始向東遷移,1780年代來到當時的中國,被稱為土爾扈特人。
這個時期的俄羅斯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最強國家之一。葉卡捷琳娜被尊稱為「大帝」,即俄羅斯帝國歷史上兩位大帝之一(另一位是彼得大帝)。
[编辑] 感情生活
歷史學家認為,除了彼得三世外,葉卡捷琳娜大帝在她的一生裡有三位非常重要的男人,而這三位男人對葉卡捷琳娜最後奪得俄羅斯沙皇寶座有極大的貢獻[2]。
[编辑] 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亞托夫斯基(Stanislaus Poniatowski)
波蘭貴族,曾為葉卡捷琳娜二世(時為彼得大公夫人)的情夫,他們曾生一女安娜公主(後夭折),在葉卡捷琳娜政變成功後,俄羅斯操縱波蘭將波尼亞托夫斯基推舉為波蘭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
[编辑] 格利哥里·奧洛夫
葉卡捷琳娜的情人眾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近衛軍軍官格利高里·奧洛夫。他幫助葉卡捷琳娜實現了政變企圖。他也是葉卡捷琳娜的次子阿列克謝的生父。
[编辑] 格利哥里·普譚金
葉卡捷琳娜的另一個著名情人是格利高里·普譚金,他因「普譚金村」(指為了粉飾太平而人工製造的布景式繁華景象)的典故為世人所熟知。
[编辑] 兒子
葉卡捷琳娜生有兩個兒子。長子帕維爾·彼得羅維奇出生於1754年,後來成為沙皇。有謠傳說他是葉卡捷琳娜與朝臣格利哥里·奧洛夫的私生子,但傳聞站不住腳因為帕維爾·彼得羅維奇無論相貌性格簡直是其父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的翻版,彼得三世也並非傳聞那樣不能生育,曾與一情人有私生子。因為帕維爾太像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所以葉卡捷琳娜二世十分討厭保羅。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女皇對帕維爾是私生子的說法並不介意,並說「如果他真是私生子,那也不是我們家族中的頭一個」。次子阿列克謝。
[编辑] 對皇家科學院的貢獻
女皇對科學院的支援不斷,讓俄國啟蒙科學的種子很早就種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外部連結
- Catherine the Great @ Chronology World History Database
- Some of the code of laws mentioned above, along with other information
- Manifesto of the Empress Catherine II, inviting foreign immigration
- Information about the Battle of Svenskund and the war
- Historical Myths: The Death of Catherine the Great
- Catherine the Great of Russia
- Briefly about Catherine: The Enlightened Despots
- (俄文) Family tree of the ancestors of Catherine the Great
- The Princess Who Become Catherine the Great @ the Ursula's History Web
- 影視作品:
- The Scarlet Empress (1934): Directed by Josef von Sternberg; starring Marlene Dietrich
- The Rise of Catherine the Great (1934): Directed by Paul Czinner; starring Elisabeth Bergner
- Douglas Smith, Love and Conquest: Personal Correspondence of Catherine the Great and Prince Grigory Potemkin
- (俄文) Photos Empress Catherine II of Sevastopol
- http://www.alexanderpalace.org/palace/Catherine.html
- 中文
前任: 丈夫 彼得三世 |
葉卡捷琳娜二世 1762年-1796年 |
繼任: 兒子 帕維爾·彼得羅維奇 |
|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其他语言
-
Afrikaans Aragonés العربية مصرى Asturianu Беларуская 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іца) Български Brezhoneg Bosanski Català Qırımtatarca Česky Cymraeg Dansk Deutsch Ελληνικά English Esperanto Español Eesti Euskara فارسی Suomi Français Frysk Gaeilge Galego עברית हिन्दी Hrvatski Magyar Հայերեն Bahasa Indonesia Ido Íslenska Italiano 日本語 Basa Jawa ქართული Қазақша 한국어 Ripoarisch Latina Ladino Ligure Lietuvių Latviešu Македонски मराठी Malti Plattdüütsch Nederlands norsk (nynorsk)
- norsk (bokmål) Polski Português Runa Simi Română Русский संस्कृतम् Sicilianu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Simple English Slovenčina Slovenščina Српски / srpski Svenska தமிழ் ไทย Türkmençe Tagalog Türkçe Татарча/tatarça Українська Vèneto Tiếng Việt Winaray 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 Yorùbá 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