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曜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湯曜明
性別 |
男 |
政黨 |
— |
籍貫 |
中華民國台灣臺中縣 |
出生 |
1938年11月29日
|
學歷 |
- 臺中二中
- 陸軍軍官學校第31期畢業 (1962年)
- 三軍大學戰爭學院畢業
- 陸軍指揮參謀學院畢業
|
經歷 |
- 陸軍226師師長
(1984年-)
- 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 陸軍43軍軍長
- 陸軍8軍團副司令
- 陸軍8軍團司令
- 陸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
(1995年3月1日-1996年7月1日)
- 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
(1996年7月1日-1999年2月1日)
- 國防部參謀總長
(1999年2月1日-2002年2月1日)
- 國防部部長
(2002年2月1日-2004年5月20日)
|
湯曜明(1938年11月29日-),中華民國一級上將,生於台灣台中縣霧峰鄉,他是台灣本省籍(客家人)人士擔任中華民國參謀總長、國防部長及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第一人[1],也是繼陸軍之鄒洪與陳守山、及海軍之郭宗清及莊銘耀之後,第五位台籍上將,卸任後並成為第一位台籍國防部長。
湯曜明自臺中二中畢業後,於1958年進入高雄的陸軍軍官學校第31期就讀,並在服役期間先後進入陸軍指揮參謀學院、戰術研究班、三軍大學戰爭學院深造。1996年擔任陸軍總司令,1999年至2002年擔任中華民國國軍參謀總長。他於2000年3月18日投票結束後、開票開始前,主動以錄影帶方式表示軍方會效忠「即將產生的三軍統帥」,暗示軍方的忠誠在於憲法而非特定政黨,為第一次政黨輪替政權能夠和平轉移發揮了關鍵效果。
陈守山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陈守山
陈守山(1921—2009) ,1921年2月20日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市溪美镇莲塘村。少时曾在福建、广东地区参加抗日战争,加入了国民党,由排长逐迁军长。1962年起历任台湾东部地区警备司令,预4师师长,第51师师长,第2军军长,政战学校校长,总政战部副主任兼执行官,陆军训练作战发展司令部司令,第8军团司令,陆军副总司令。1976年起当选国民党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编辑本段简介
1921年2月20日生。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陆军参谋大学正规班第六期、三军联合大学正规班第十三期和三军大学战争学院将官班1972年班。少时到大陆求学,抗战爆发时,就读于同文学院。后加入国民革命军,曾任排、连长。后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江西分校学习。 1945年返回台湾。1948年任营长,后升任团长、副部队长。1961年11月在预备训练部队任职。1962年任台湾东部地区警备司令。1963年任预备第四师师长。1966年10月调任步兵第五十一师师长。1971年9月升任第二军军长。后任政治作战学校校长及《苏俄问题研究》月刊发行人。1975年任“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副主任兼执行官,晋升陆军中将。后任陆军训练作战发展司令部司令,三军大学战争学院院长。1980年任第八军团司令,不久任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81年调任台湾警备总司令兼军管区司令部司令,并晋升陆军二级上将。1989年12月任“国防部”副部长。1992年退役。
编辑本段生平
1980年以后,台湾政局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之中。为了因应内外压力和保住执政权,国民党大力推行“革新保台”和“本土化”政策,尤其蒋经国在晚年为完成军队权力转移,进一步加快了“军事本土化”的步伐,刻意提拔台籍将领,以期国民党政权在其身后能长治久安。随着元老将领纷纷退役去职,军系人事历经异动,台籍将领在蒋经国、郝柏村、李登辉等人的刻意培植下迅速成长,一批台籍将领亦被破格进入军方领导阶层。如1981年底,蒋经国特意提升台籍将领陈守山出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 并晋升“陆军二级上将”。以改善“警总”形象。这样,陈守山成为蒋经国“军事本土化”政策的第一个“样板”和受益者,台籍将领中的第一位上将陈守山的出现,带动了其它台籍军官政治地位的提升。
编辑本段李登辉上台后
1989年12月李登辉上台时,陈守山任“国防部”副部长。1991年6月退役转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93年8月被聘为第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1996年5月、2000年5月续聘。 1996年10月15日,世界各国中医药界联谊组织在美国洛杉矶市成立。该会属于国际联盟(IMAF)公益社会组织。宗旨是:联系全球中医药界人士互相研究探讨,定期开会讨论,发表及报道有关最新医药知识、动态及产品,用以造福人类,增进人类健康。陈守山被选举为永久名誉会长。 2001年7月19日,郝柏村与陈守山等多位退役将领中午搭机经香港转飞桂林,宣称此行主要是进行高尔夫球叙。 2001年7月,为维持国会第一大党地位,并确保原有县市长席次、夺回失去县市的执政权,国民党于29日的第16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现阶段政治任务提示案”。现有29人的中评委主席团主席将扩增至40人左右,新增者包括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驻法代表郭为藩、前“警备总司令”陈守山及前“监察院长”陈履安等人。
编辑本段陈守山图片
为陈守山灵棺覆盖国旗
马英九先生颁发褒扬令给陈守山家属
陈守山三星上将,与白雪艺工队全体队员餐会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31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 合作编辑者
-
更多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
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百科吧。
00
- 本月累计点亮0天。今日笑脸还没点亮哦。
- 名满天下:参加任务,拿额外经验值、财富值奖励
进入我的百科
您目前的等级是3级
您目前的经验值是508点
您还需692点经验值即可升为4级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2591次
编辑次数:11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1-04-15
创建者:huagame
更多贡献光荣榜
鼠标滑过用户名,我们有名片啦!
一九四五年前的台中日關係
在龍旗、虎旗與太陽旗之間
|
撰文/陳宏合(經典雜誌資深撰述) 攝影/杜志剛
剪刀」、「石頭」、「布」……,開冬將晚,太陽奮力地推開低矮的雲層,斜照在台北市中山堂廣場,兩個小女生開心地享受這難得的日光,在廣場大石碑前的水池,踩著池中的石柱,玩起「跳格子」的猜拳遊戲。 石碑右側、孫中山銅像旁的大榕樹下,傳出陣陣刺耳的廝殺聲。一群老人在昏暗的光線下對奕,樹影在孟冬寒風吹拂下,飄晃在棋盤與老人身上。 歷史的軌跡 「我是日本時代生的」、「我讀過日本書」、「我打過八二三砲戰」……。起起落落的棋子混著落葉垂落在棋盤上,圍著石桌激戰的老人們,一邊下棋不忘回憶沉澱在他們身上的過往故事。 過往的歷史,雖已成「過去」,但總是以「現在」的形式作用人們的身上──老人處身的「中山堂紀念廣場」以及小女孩背後「抗日勝利暨台灣光復紀念碑」,是為了悼念一百一十一年前爆發甲午戰爭,台灣割讓給日本,至二次大戰結束期間,中日兩國慘烈較勁,烙印在台灣人身上的歷史遺跡。 在台灣歷史上,「日治時期」是極為特殊的時代。在此之前,早已習慣被滿清統治二百一十一年的台灣住民,怎麼也沒想到,一覺醒來,竟然從清朝「龍旗帝國」的臣民,變成日本「太陽旗帝國」的國民。 倉卒之間,他們成立「台灣民主國」,高舉近代台灣第一面國旗──「藍地黃虎旗」,反抗太陽旗,但隨即被日軍蕩平。五十年後,當他們被「改造」為日本國民後,突然間國籍又改變成為中華民國。 「改朝換代」的陣痛與調適,對二次大戰後才出生的台灣住民來說,幾乎是一種「想像的存在」;但對二次大戰前出生、特別是受過完整日本教育的台灣人來說,至今仍是「活生生、如歷在前、刻骨銘心」的親身經歷。 然而,不幸地,受到傳統中國「天朝至上」與「成王敗寇」史觀的影響;長久以來,海峽兩岸的政府不但各自否認對方的合法性,還有志一同否定整個日本統治台灣的正當性,甚至還以「日本奴」等負面字眼,否定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使得二次大戰後,歷經改朝換代的台灣住民,有很長的時間,不敢也不願提及那段幾乎有如「被詛咒」的人生。 「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為了生存不得不與日本人打交道,但卻被當作『漢奸』,但試問有哪個老百姓可避免與其統治者接觸呢?難道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人都是漢奸嗎?」提到台灣人在日治時期面臨改朝換代的時代悲劇,高齡八十三歲、已退役的中華民國第一位台籍上將總司令陳守山將軍,感觸良深。 改朝換代的參與者與見證者 雖然,陳守山在日治時期從台灣西渡中國,在接受了「漢文」教育後,毅然撕毀日本護照,投身國民革命軍參與抗日、剿共;並在一九四五年回台,一路從連長晉升到中華民國警備總司令,至今仍以「革命軍人、忠黨愛國」為念;但他對於台灣人在改朝換代的遭遇,仍寄予無限的同情。 陳守山的曾祖父陳澤栗,在清末時,追隨有「台灣茶葉之父」之稱的李春生,來台發展。清末以來,李春生將台茶行銷全世界,轟動全球,是台灣商業重量級的領導人物。 一八九五年日軍攻台,台北的抗日官軍不戰而潰,他當下召集台灣士紳緊急會商,推舉現任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父親辜顯榮,迎接日軍進入台北城。 一九二○與三○年代,陳守山家族,在其二伯祖父陳天來、陳清波父子等人銳意經營下,後來居上,搏得「台灣茶葉大王」的封號,取代李春生家族在台灣茶葉界的地位;陳家的財富與名望,望重一方,顯赫一時。 當時日本親王來台,幾乎都會造訪陳家位於今日台北市大稻埕貴德街巴洛克式的豪宅,並由陳家負責招待。陳守山的表兄弟陳守實,還特別允許赴日就讀,只有日本皇室與貴族才可就讀的「學習院」,因而與當今日本平成天皇成為同學。 陳守山的家族從一八九五到一九四五年,歷經清朝、台灣民主國、日本以及中華民國四個朝代,問他「對於日治時期,同一個家族一方面既與日本政商界友好,另一方面卻從事抗日戰爭,有何感想時?」他望著窗外沉思了一會兒後,話才剛出口又吞了回去。 「人生就是這樣,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在那個時代,很多問題,並非像今天想像的這麼單純……。」過了幾許,陳守山才又緩緩地道出:「我想,當時會有不同的選擇,主要是因為教育與環境的關係,特別是教育,我的愛國情操就是受教育的影響,若我小時後沒到大陸受教育、投筆從戎,今天很可能只是在工商企業服務……。」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摘自經典第78期
|
|
疏狂异趣康壹松 发表于 2010-6-17 0:19:00 |
|
陈守山上将传略
陈守山(1921—2009) 1921年2月20日出生于[91] 福建省南安市溪美镇莲塘村,1945年随蒋介石退守台湾.国民党籍。中央军校(黄埔军校)第十六期、陆军参谋大学正六期、三军联大正十三期和战争学院将官班、国防研究院第十一期毕业。
少时曾在福建、广东地区参加抗日战争,加入了国民党,由排长逐迁军长。后历任军校校长,“总政治作战部”执行官、副主任,陆军训练部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国民党政府军连长等职。1945年到台湾。
1962年起历任台湾东部地区警备司令,预4师师长,第51师师长,第2军军长,政战学校校长,总政战部副主任兼执行官,陆军训练作战发展司令部司令,第8军团司令,陆军副总司令。1976年起当选国民党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1980年以后,台湾政局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之中。为了因应内外压力和保住执政权,国民党大力推行“革新保台”和“本土化”政策,尤其蒋经国在晚年为完成军队权力转移,进一步加快了“军事本土化”的步伐,刻意提拔台籍将领,以期国民党政权在其身后能长治久安。随着元老将领纷纷退役去职,军系人事历经异动,台籍将领在蒋经国、郝柏村、李登辉等人的刻意培植下迅速成长,一批台籍将领亦被破格进入军方领导阶层。如1981年底,蒋经国特意提升台籍将领陈守山出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 并晋升“陆军二级上将”。以改善“警总”形象。这样,陈守山成为蒋经国“军事本土化”政策的第一个“样板”和受益者,台籍将领中的第一位上将陈守山的出现,带动了其它台籍军官政治地位的提升。
1989年12月李登辉上台时,陈守山任“国防部”副部长。1991年6月退役转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93年8月被聘为第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1996年5月、2000年5月续聘。
1996年10月15日,世界各国中医药界联谊组织在美国洛杉矶市成立。该会属于国际联盟(IMAF)公益社会组织。宗旨是:联系全球中医药界人士互相研究探讨,定期开会讨论,发表及报道有关最新医药知识、动态及产品,用以造福人类,增进人类健康。陈守山被选举为永久名誉会长。
2001年7月19日,郝柏村与陈守山等多位退役将领中午搭机经香港转飞桂林,宣称此行主要是进行高尔夫球叙。
2001年7月,为维持国会第一大党地位,并确保原有县市长席次、夺回失去县市的执政权,国民党于29日的第16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现阶段政治任务提示案”。现有29人的中评委主席团主席将扩增至40人左右,新增者包括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驻法代表郭为藩、前“警备总司令”陈守山及前“监察院长”陈履安等人。
来源: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07700.htm?fr=ala0_1
以下摘自泉州华大中文教授陈存广所著《民军陈佩玉其人其事》
比较突出的,有如陈守山,他是“台湾客”陈存春(俗称“台湾春”)的孙子。叔祖陈天来曾到厦开太钱庄,后收盘往台北,族裔甚多,拥有丰厚经济实力。守山父陈清泉,叔陈忠水带引过佩玉到泉城读书;关系密切。守山个子不高,性颇聪颖,念小学时很活泼,扮演《小小画家》主角出色,学业优异,常跟陈存×,陈报治(黄玉玺侄媳,曾随夫赴日,其夫曾任国民党领使馆人员,现在台搞侨务)竞争头名很剧烈,在校中有点突出,人称“小三鼎甲”。出校后,因家道中落,转徙泉厦。佩玉得知,把他带到部队里,也列名保送受训。历任连、营长。抗战胜利后,赴台接收,青云直上,闻为台湾军中有数高级将领之一(现任台湾警备总司令)。
[91]小史考证:应是出生于台北,后随父母回祖籍莲塘,少时极聪明,《小小画家》角色表演出色。据传少时被弘一大师关注摸过头,后得民军旅长陈佩玉推荐军校培训。
|
|
阅读全文(111)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鲜花() | 编辑 |
|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