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叔禮談女詞人李清照,網路收看. 馬叔禮談女詞人李清照,網
trend.org
朱西甯、劉慕沙夫婦和三位女兒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合影。 圖/劉慕沙提供
mag.udn.com
4面之緣 劉慕沙跟外省兵跑了 | ||||||||||||
![]() |
||||||||||||
【聯合報╱記者何來美】
「醫師千金跟外省兵跑了!」民國四十四年,苗栗縣銅鑼鄉保守的客家庄中剛滿廿歲的醫師千金劉慕沙,為追求文學與愛情,與外省軍官朱西甯登報結婚,震撼了純樸故鄉。 在那個「嫁給外省人不如剁給母豬吃」的年代,劉慕沙以「出奔」來形容她對愛情的追求。她的三女朱天衣如今說:「媽媽算是最早『解放』的客家婦女。」掙脫傳統枷鎖,父親朱西甯給了母親更寬廣的文學空間,讓劉慕沙在日本文學翻譯領域表現如此耀眼。 保守客家庄 醫師千金出奔 劉慕沙本名劉惠美,外公李金盛是實業家,曾與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到西伯利亞考察鐵路。她的父親劉肇芳是台北醫專(現台大醫學院)畢業,返鄉執壺。 劉慕沙在此優渥環境長大,敢冒大不韙「出奔」,的確驚動鄉里。 「我與朱西甯只見過四次面,加起來不到廿四小時,就決定與他廝守終身,現想起來還真有點冒險。」劉慕沙與朱西甯相識,緣於她新竹女中的同學劉玉蘭。 朱西甯在南京認識一位女孩叫劉玉蘭,朱西甯隨青年軍來台,在報上看到劉玉蘭獲全國軟網女子冠軍的新聞,於是寫信與劉玉蘭問她是否為舊識,才弄清原來只是同名。劉慕沙幫著劉玉蘭打草稿回信給朱西甯;但劉玉蘭不再回信給朱之後,劉慕沙還繼續寫,牽起情緣。 鳳山覓新房 家書求父成全
劉慕沙說,她和朱西甯通了上百封信,說是「情書」,不如說是「勵志信」;朱的信每封都文情並茂,深深打動了她。在竹女畢業後,回銅鑼鄉下擔任代課教員,仍瞞著父母與他通信。當時社會氛圍認定嫁給外省軍人沒出息,劉慕沙只有「出奔」一途。 兩人在鳳山覓了簡單新房,離家出走的女兒寫了封信給父親:「爸媽也是戀愛結婚,我找到了神仙伴侶,願意與他攜手一輩子,希望爸媽成全。」 不過,父親沒有回信。後來是叔叔劉肇嘉過年返家未看到她,問清原委才到鳳山帶她回家。劉慕沙不敢直接回家,先躲到外婆家。母親見到她,就說:「妳怎麼那麼傻?」 叔叔接回家 父女哭成一團 「我忐忑不安地回家,父親在二樓等我,我叫了聲『爸爸』,並說『傑克』(家裡養的狗)還認得我。父親則說:『妳還曉得叫我爸爸』。」劉慕沙說,當天她與父親都流下眼淚。後來父親才問朱西甯幾歲,哪裡人。 結果,叔叔帶她回苗栗那天,下班回家的朱西甯回來見人去樓空,家裡留了一盆洗澡水,失望地裝了瓶水作紀念,一個人無助地跑到教堂大哭、禱告。 斯文朱西甯 跟老爸很投緣 「父母親對外省人的印象是外省人都很『魯夫』(粗魯),看到朱西甯與一群朋友,覺得他們很斯文、有禮貌,觀念才改變。」劉慕沙說,父親後來跟朱西甯很投緣,有陣子軍旅調動頻繁,她在娘家住了一陣子,次女天心會講客家話,就是那時學的;三女天衣也在銅鑼出生。 她說,朱西甯出身山東傳道人家庭,很早就受到西方文化的薰陶,祖父是舉人,朱西甯念過杭州藝專。朱西甯遺作「華太平家傳」寫的就是他爺爺的家族史。 朱西甯大劉慕沙九歲,婚後夫妻在文學領域各開創出一片天。朱西甯曾主編「新文藝」、任職黎明、新中國出版社,長短篇小說、散文創作豐富;劉慕沙則著重日本文學的翻譯,並偶爾寫作,翻譯、創作作品亦達六十餘冊。 自由的空間 婚姻最大幸福
受文學薰陶,天文、天心、天衣三位女兒都成為名作家,民國六十七年姊妹與馬叔禮、謝材俊、丁亞民、林端等年輕作家發起「三三集 刊」,兩夫婦是推手,卅年來為台灣文壇培養不少作家。 劉慕沙說,嫁給朱西甯最大的幸福,是給她最自由的空間,在眷村沒有婆媳問題。若當客家媳婦,連過年甜粄(年糕)是否蒸得漂亮,都是壓力。她雖未當客家媳婦,每年過年仍炆了大鍋的客家竹筍,與朋友共享。 冬冬的假期 苗栗老家入鏡 朱天心創作的「綠竹引」、天文「安安的假期」後來合編成劇本「冬冬的假期」,由侯孝賢拍成電影,其中西湖溪、銅鑼媽祖廟、外公「重光診所」兩層木造樓房全部都入鏡,有如溫馨童年的回顧。 「我是中部大地震(民國廿四年)那年出生的,韌性本就較強。」劉慕沙說,每次回娘家,看到父親劉肇芳在中部大地震後用木材打造的二樓洋房,倍感窩心,如今這棟洋房已被苗栗縣政府列為歷史建築。 回鄉思親人 著手寫家族史 劉慕沙說,每次回鄉睹物思人,她也想效法過世已十年的朱西甯,撰寫家族史,並已著手寫作。 在台北市興昌里,劉慕沙與女兒朱天文、朱天心一家,收容照顧流浪貓狗多年,每天巡視、照護社區裡的貓狗居民。劉慕沙也準備寫本流浪貓狗的書,呼籲大家尊重生命,善待動物。
【2009/03/30 聯合報】 |
六月嫁人了?
六月(1976年3月17日-),本名蔡君茹,是一位台灣女演員、女藝人。血型O型,雙魚座。2001年以『逆女』得到第三十六屆電視金鐘獎單元劇最佳女主角獎。
六月得夫家疼愛 李威父送百萬禮金
![untitled.bmp untitled.bmp](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vd37551/83ca1168bb87a082460577689c0c4e8a.jpg)
![imagesCAJ1PO5U.jpg imagesCAJ1PO5U.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vd37551/f1adc624de597d2721d9671f3d3093b8.jpg)
六月閃婚喜訊傳出,四面八方湧來祝福,昨她到高雄漢神巨蛋百貨為精品BCBG擔任一日店長,掩不住滿臉喜悅,她透露已情商賈永婕打造夢幻婚紗行頭,和未婚夫李易打算之後到馬爾地夫度蜜月。
婚後住女方家
六月一向對男友大方,婚後小倆口將住在她汐止的家,她解釋:「他的房子在北投比較遠,我家會為他重新裝潢,不過他埋單。」李易喜歡下廚,幾乎每天在微博貼上做給六月愛吃的菜,羨煞旁人,昨又貼上宮保雞丁,等愛人回家吃。
昨有消息傳出,李威父親大手筆允諾將包百萬禮金,迎接未來的姪媳婦入門,六月被問到此事,不願多談,倒是嘴巴很甜,表示:「長輩都對我很好,以後我也一定朝好媳婦邁進。」
李威昨對此說:「不太清楚禮金的事,他們是很奇妙的組合,很感動。」他稱和六月是舊識,從沒想過將成為一家人。
六月確定當六月新娘!六月到高雄為服裝品牌當一日店長,談到與李易的婚事臉上盡是幸福笑容,她說因為訂不到大型場地,將在一般高檔餐廳宴客,確切日期得看伴娘林依晨等人的時間而定。
突然宣布婚期是否因為有了身孕?六月說她和李易都是虔誠基督教徒,不可能先有後婚,因為地震海嘯讓她覺得應該把握當下幸福,所以點頭答應李易的求婚,小倆口已開始上教會的「婚前輔導課程」。對於婚宴場地布置,六月說以白色為主調,簡單就好,婚紗則交給賈永婕打點。
smart 發表在 痞客邦 PIXNET 留言(0) 引用(0) 人氣(1684)
歷史上的今天
資料來源:http://sheis7155.pixnet.net/blog/trackback/b0bb42ba76/54941274
唐诺朱天心夫妇. 出身文学世家,朱天心如何看待天赋对其写作的意义?
dict.youdao.com
bk:朱天心
朱天心 百科内容来自于:
简介
家庭
早期:模仿张爱玲
年少成名的朱天心,在繁重的功课压力下何时写作呢?朱天心说:“在不喜欢的课上。例如数学课,我是数字白痴。”至于《击壤歌》的诞生,缘起于一个“坏的建议”:“当时有人写了一本《拒绝联考的小子》,很畅销,于是有出版商建议我写一本《接受联考的学生》之类的。我对商业的东西很排斥,拒绝了。但坏的建议并不代表不会在心里生根,后来,为了纪念高中时代同学们16个小时生活在一起的友情,写了《击壤歌》。”
朱家姐妹早期的创作通常被归类为“闺秀文学”派,被认为颇有张爱玲之风。说到张爱玲,似乎不可不提胡兰成。而朱家姐妹与胡兰成也颇有渊源。 1974年,旅居日本的胡兰成应台湾中国文化学院(现中国文化大学)之邀到了台湾。但胡当年效力于汪伪政府的往事,不能为社会大众所接受。朱天心的父亲朱西宁其时正筹备撰写张爱玲传,遂邀请胡兰成移居朱家隔壁,教授朱天心、朱天文中国文学。朱家姐妹都是张迷,
见到胡兰成也算是得偿所愿,“因为爱屋及乌,觉得见不到张爱玲,见见胡兰成也好。”
那么,对于争议颇大的胡兰成,朱天心怎么看? “见到胡兰成时已是他的晚年,以小孩子的眼光,仍觉得他象大观园里的贾宝玉,很有女人缘,有一堆女粉丝簇拥在周围。我亲眼目睹一些知名的女作家争相取悦胡,取悦的方式是大段背诵张爱玲的作品。而胡兰成的独到之处,是让每一个女人都觉得他对自己是最好的、唯一的。他最大的特点是真实,真实地曝露自己,无论失意还是得意。”
他对于我们的意义?朱天心沉吟半晌:“我想是他提起了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当时台湾流行的是翻译的西方作品。中国历史、文化都是教科书上的东西,在小孩子眼中,是非常乏味的。胡兰成用自己的方式,让小孩子们对这些有了兴趣。”
作品被评说有张爱玲的痕迹,你介意吗? “当然不介意。对于喜欢的人,自然会想去学习。我是想偷学而不能,是一个笨拙的模仿者。”
对于偶像的“新作”《小团圆》,朱天心又如何看待呢:“鼓起勇气快快翻过。我比天文有勇气,她不敢看。看完的感觉是炼金没炼成,打开炉子连烟和灰都出来了。她往日构建的七宝
玲珑塔倒塌了,她的人肉炸弹把胡兰成炸了,也把自己炸了。当然更多是心疼的感觉,觉得这个神一样的人,怎么也会和一般人一样?”
后期:题材的转变
有人说,“她后期的小说相当用心地勾勒出夹缝中的族群,充分显现族群认同的焦虑感,而她作品前后期题材的巨大改变,使她成为文学评论者绝佳的讨论对象。”这种转变的代表作,不能不提1992年问世的《想我眷村的兄弟们》, 朱天心因此获奖无数,被称为“台湾眷村文学第一人”。 17年后的当下,“眷村热”再度在台湾兴起,《宝岛一村》、《光阴的故事》等话剧、影视剧票房飘红,
作品的深度与社会影响却无法与《想我眷村的兄弟们》相提并论,朱天心的先知先觉与超强洞察能力可见一斑。
对此,朱天心坦陈:“我的认同问题来得非常早。我母亲是苗栗客家人,外公是小镇医生。两岁时,母亲生妹妹,我被送到客家庄外公家养育。家里的佣人带着我串门子时,邻里间一个经常的消遣就是问我:你是哪里人?少不更事的我总是坚定地说:我是唐山仔。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台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其实没有所谓的族群问题,是李登辉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说到这里,朱天心的语调由温婉转为犀利。以她自己的生命经验来说,当年外省人和本省人是有些差异,但这种差异并未妨害到人们的生活,外省人和本省人正常地交朋友、结婚、生活,并不象美国当年的种族问题一样壁垒分明。李登辉主政后,不断操弄族群议题,以族群为工具打击政敌、解决党内纷争,
再援引民进党的力量加入……政治斗争本身并没有道德可言,但是这种操弄逐渐弥漫到了社会上,让差异变成了鸿沟。原来是玩假的,后来弄假成真了。社会上逐渐有一种声音,把所有跟着那个政权一起来的外省人,打成加害者、有权势的既得利益者,要求他们把得到的一切还回去。但真正在眷村生活的,是国民党的中下层军人,并非既得利益者。 “想当年,他们有些人可能正在下田,就被抓兵的拉到台湾来了,从此半生命运被改写。冥冥中谁还欠他们一个道歉呢,如今却被认为是既得利益者。我替他们委屈。与其他们让别人误会,不如自己来解剖吧。我必须说,很不幸,他们的国仇家恨,或者他的乡愁,正好是跟那个政权是一致的,但这跟说你是他的帮凶是两回事。 ”
先知先觉、大声疾呼……然而收效甚微。尽管朱天心不愿看到,台湾的族群认同问题还是愈演愈烈。 2004年台湾“大选“前夕,预见到政治人物一定会把族群当作选举工具操弄,朱天心和一帮文化界、社运界的朋友联合发起“族群平等行动联盟”(族盟),由著名电影导演侯孝贤担任名誉召集人,不定期发表监督报告,针对政治人物撕裂族群的言论进行批判。 “没错,这个理念很先进,因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这个阶段,
政治人物又要开始玩弄这个东西了,又要开始贴标签了。不如我们跳出来,扮演一个吹哨者的角色。但收效还是什微。 ”
在族群认同的问题上,朱天心的心态也起起伏伏过好一场。曾经,因为害怕被标签,朱天心在父亲在世时只陪他回过老家一次。 “早年回去比较辛苦,带很多东西,因此我们三姐妹轮流陪父亲回去。后来我不再去,是为了当被人家说“你们外省人都心向中国,整天回大陆”时,我可以说,我只回过一次而已。明知父亲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人陪,我却只为了这样一个负气的理由,横下心来不陪他回去。”1998年父亲不在了,她每每想起, 总为自己那些年的决定感到难过。
“其实,我们只是要争取不被贴标签的自由,在大家都高唱认同的时候,我们有不认同的自由。”朱天心不止一次被问过“你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吗?”“当时我真是眼泪都快出来了。对这块土地的感情,象空气象家人,平时没事谁会去描述它。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没有到海外留学的经历,离开台湾的时间从来没有超过一个月。可是,原来你说你属于哪里是无效的,你自己说认同是无效的,要看别人接不接受。在写《古都》的时候,
我就想传达一种声音:难道只有认同的人才能在这里生活吗?我交税、从来不违法,我就可以生活在这里,你管我心里想什么,多爱或多不爱。容忍各式各样的人、各种语汇、各种追求幸福的方式,这才是我真正认为的理想之地。而不是要呼同一种口号,说同一种声音。 ” 所以,朱天心敢于撰文阐述“不爱台湾的理由”,回答“爱不爱台湾”的问题:“这是我出生、成长、盛年、初老之地,我没逃过税、没犯 过法,除了旅游没有须庾离开过(因此不要叫我回哪里哪里,就如同那些老爱把这话挂在嘴上的海外周末革命家们确有另一个国另一个家可归返),这是我在这个星球上唯一的落脚容身之地,这样的“爱”法,可不可以?可不可以?可不可以? ”
谈天赋和阅读
过简单生活
朱天心说:“写熟悉的会比较有热情,不熟悉的,不是不能,但准备工作要充分。要问自己干吗要写,最重要的是要有动机和热情。有些人写作是功匠式的,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功匠每个星期要交一张椅子,他怎么会有热情。但我比较羡慕功匠性质的写作。产量高啊。”
朱天心和先生唐诺都很“羡慕”那些产量高的朋友,但也笑称自己做不到,好在对生活的要求不高,一个月几千台币的开销也就够了,可以“坐吃山空”。夫妻俩信奉:“把生活的需要压得很低,自由度才会出现。”
作为成功的作家,还需要把生活需要压得很低吗?朱天心说:“当然。对我来说,不能指望靠卖书过奢侈生活。书卖得好,算是意外,基本上等同于中了头彩。做事情的时候考虑市场,在我看来好累。比如侯孝贤导演,准备一个电影时,考虑到日本市场,就要选择日本演员,写剧本时也要添加日本元素,要迁就很多东西。这一切,在我看来好不自由。还有一些朋友,在写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这书起码要卖两万本,才能交房贷、才能出国旅游, 才能换车子……。我是倒过来,把生活过得很简单,写作的时候不用去想出版商和市场。 ”
为了全家人长远地过上这样自由的生活,简单生活是必要的。朱天心说:“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先生唐诺一直在出版社工作,有固定薪水。他也喜欢写作,但只能下班后写。所以我必须有所准备,准备着有一天他跟我说也不想工作了,想潜心写作。两年前,他把工作辞掉了,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咖啡馆呆着。”唐诺认为,在咖啡馆写作,可以更集中精力,因为家里太熟悉了。也很便宜。他曾给来访的记者算过一笔账:“台币来讲, 我目前使用的咖啡馆会给你很不错的早餐、两杯咖啡,帮你收拾东西、弄开水、给你一个场地、给你空调,一个月3900块,非常便宜了。咖啡馆和买烟,这是我的惟二花费。 ”
著作
合著
主编
《七月流火》(马叔礼、谢材俊、朱天文、朱天心主编)
《三三集刊》
人物评价
文学评论家们这样评论她:作家身份背后,是一个更热烈的公民朱天心,愤怒是她的写作动力,以文学做赤子之心的呐喊。
好朋友阿城则说,“与姐姐朱天文不同,朱天心是阳气的”,她对这个世界是深情的,热烈的。但又因为与生俱来的“深情”,而生出“孤意”来,正如阿城在给天心的小说《古都》的序言里写到的:有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气质,这造成她有一种强悍的敏感。
她为许多事情生气。“我看到了,别人都没看到。有些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可有些我觉得很严重,为什么大家都约好了不看呢,是看不到还是看到了故意不说?”她内心里不是没有答案的,禁忌就像皇帝的新衣,要大声喊出来,除了敏感,还有勇敢,“我绝对不是唯一看到的,可是我会有那样的个性和冲动去说出来”,她知道说出来会很扫兴,但依然要说。
连朱天心度蜜月也要跟着的多年好友台湾电影学者卢非易,这样形容朱天心:“越活越愤怒,越活越热情,对社会有很多的声音要发出来。”朱天心却很害怕自己因为年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不愤怒,真到了心如止水那一天,也会是停笔的时候。
荣誉奖项
2011年2月9日,台湾著名女作家朱天心凭借作品《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获得第十九届台北国际书展小说类大奖。
盘点世界知名女作家
本期任务盘点世界知名女性作家,完善词条正文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