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
八仙是中國道教及中國神話中的八位神仙,分別代表男女老幼、貧賤富貴八種不同的人群,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他們手持的法器或寶物,也稱為「八寶」。
目錄[隐藏] |
[编辑] 八仙的由來
「八仙」一詞在中國歷史上的不同時期一直擁有不同的涵義,直到明朝吳元泰的《八仙出處東遊記》(一般稱為《東遊記》),才正式定型為漢鍾離(或鍾離權)、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
道教的八仙緣起於唐宋時期,當時民間已有「八仙圖」,在元朝馬致遠的《岳陽樓》、范子安的《竹葉船》和穀子敬的《城南柳》等雜劇中,都有八仙的蹤跡,但是,成員經常變動。馬致遠的《呂洞賓三醉岳陽樓》中,並沒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呂洞賓度鐵拐李岳》中,有張四郎卻沒有何仙姑。明《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中的八仙,則以風僧壽、玄虛子取代張果老、何仙姑。
劉海(或作劉海蟾)雖然現在不列在八仙當中,但在許多地區仍位於八仙之列。明《列仙全傳》用劉海頂替了張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區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劉海代替漢鍾離的,而台灣亦有用劉海替代藍采和。
南宋末年的李簡易《玉溪子丹經指要》卷首載《混元仙派圖》列舉了內丹鍾、呂一系的傳承系譜,雖不可盡信,卻不失為最早、最系統的內丹傳承史料。按該圖所列,第一代鍾離權所傳有呂洞賓、王老真人、陳朴等,其中呂洞賓最為著名。據史料,鍾、呂二人活動於唐末至北宋初,在五代末已頗有名。第三代以呂洞賓所傳最多,計有曹國舅、陳七子、劉海蟾、景知常、姚道真、趙仙姑、麻衣道者、郭上灶、何昌一、老木仙翁、李鐵拐、施肩吾、張侍郎、徐神翁、劉高上、浪然子、沈東老、張和尚、王喆、浴室和尚、川張迪功、掛須、玉溪叟等。其中,鍾離權、呂洞賓、曹國舅、李鐵拐這四位道教人物都是後世「八仙」原型。而劉海蟾、張四郎(或作張侍郎)、徐神翁也曾一度在八仙的隊伍中出現過。
日本民間信仰也有類似的神明組合,稱為「七福神」,七福神中除了惠比須為日本固有神明之外,其餘皆為外來神明。大黑天、毘沙門天、弁財天傳自印度佛教,壽老人、福祿壽、布袋則傳自中國。由於中日兩地文化影響,加上七福神搭寶船的形象與八仙過海類似,也有學者認為七福神是由中國八仙而來。
[编辑] 形象
八仙與道教許多神仙不同,均來自人間,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間故事,之後才得道,與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眾喜愛,其中有將軍、皇親國戚、乞丐、道士等等,並非生而為仙,而且都有些缺點,例如漢鍾離袒胸露乳、呂洞賓個性輕挑、鐵拐李酗酒成性等等,但他們都是道家的仙人,常常在一起。
- 漢鍾離總是手搖一把芭蕉扇。被全真道奉為北五祖之一。
- 呂洞賓常背負寶劍,行俠仗義。被全真道奉為北五祖之一。
- 張果老鶴髮童顏,銀須飄拂,常倒騎一隻小毛驢。
- 韓湘子是唐朝文學家韓愈的侄孫,愛吹笛子。
- 鐵拐李是個跛足的殘疾人,拄一根鐵拐杖,像個叫化子。
- 何仙姑是年輕漂亮的女人,手持荷花。
- 藍采和的原型是個有點才氣的流浪漢。
- 曹國舅是皇帝的親戚。
八仙也分別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貴貧賤。也因此,一般道教宮觀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獨立設置八仙宮,而神明廟會也有八仙出現。
八仙也常出現在年畫、刺繡、瓷器、花燈及戲劇之中,相傳八仙也會定期赴西王母蟠桃會祝壽,所以「八仙祝壽」也成為民間藝術常見的的祝壽題材。民間戲曲酬神時,也經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壽》等所謂「扮仙戲」。 八仙豐富了中國神話文化,增添了神話的神秘性。
[编辑] 暗八仙

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樣寶物或法器,一般稱為「暗八仙」或八寶,常出現於刺繡、民間藝術之中,均代表吉祥之意,而且隨場景不同而變換。其中較為通俗的暗八仙為:
[编辑] 八仙過海
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有回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此時李鐵拐拋下自己另一項法器鐵拐(或說葫蘆),漢鍾離扔了芭蕉扇,張果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由於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生衝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說法器被搶)。之後八仙大開殺戒,怒斬龍子,而東海龍王會同四海龍王,兄弟合作,一時之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最後由南海觀音菩薩(或說如來佛)出面調停,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後,雙方才停戰。
[编辑] 蜀之八仙
即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等八人,道教傳說他們均在蜀中得道成仙。譙秀的《蜀記》一書中稱他們為「蜀之八仙」。
道教 | |||||||
![]() |
|||||||
入門
|
|||||||
[编辑] 相關影視作品
- 八仙的傳說(1985年電影)
- 八仙過海 (電視劇)
- 東遊記 (1998年電視劇)
- 笑八仙之素女的故事
- 八仙全傳
- 八仙外傳
- 碧波仙子 (電視劇)
[编辑] 相關地名
[编辑] 外部連結
|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是清代乾隆年間活躍在江蘇揚州畫壇的革新派畫家總稱,即「揚州畫派」。人數和姓名說法不一。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目過考》中,指金農、鄭燮、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八人。其實不止8人,且人名亦不固定。
「揚州八怪」的共同特點是,他們憤世嫉俗,不向權貴獻媚,了解民間疾苦。重視思想、人品、學問、才情對繪畫創作的影響。他們的文學及書法修養都很高。畫題以花卉為主,也畫山水、人物,在於繼承宋、元以來,等寫意的傳統,擺脫了畫壇上保守派格遵清規戒律的影響,高度發揮了即景寫生,即景抒情的創造意志。他們又都擅長書法、文學、印章。因之形成詩、書、畫綜合藝術的整體,人稱「三絕」,為繪畫藝術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途徑,和當時的所謂「正統」畫風迥然不同。
揚州八怪 |
---|
金農 | 鄭燮 | 黃慎 | 李鱔 | 李方膺 | 汪士慎 | 羅聘 | 高翔 |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