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石飛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跳過字詞轉換說明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轉換內容:

下方採用航空太空科技組全文轉換 [編輯]

  1. 原始語言:Aérospatiale;大陆:法国宇航;台灣:法國航太;香港:法國宇航;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法國航太
  2. 原始語言:afterburner;大陆:加力燃烧室;台灣:後燃器;香港:後燃器;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後燃器
  3. 原始語言:airbus;大陆:空中客车;台灣:空中巴士;香港:空中巴士;新加坡:空中巴士;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空中巴士
  4. 原始語言:airbus;大陆:空客;台灣:空巴;香港:空巴;新加坡:空巴;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空巴
  5. 原始語言:analog;简体:模拟;繁體:模擬;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模擬
  6. 原始語言:angle of attack;大陆:迎角;台灣:攻角;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攻角
  7. 原始語言:Anti-lock;大陆:防抱死;台灣:防鎖死;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防鎖死
  8. 原始語言:Apollo program;大陆:阿波罗计划;台灣:阿波羅計畫;香港:太陽神計畫;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阿波羅計畫
  9. 原始語言:Apollo;大陆:阿波罗;台灣:阿波羅;香港:太陽神;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阿波羅
  10. 原始語言:Arado;大陆:阿拉多;台灣:阿拉多;香港:阿拉度;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阿拉多
  11. 原始語言:astronaut;台灣:太空人;大陆:宇航员;香港:太空人;新加坡:宇航员;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太空人
  12. 原始語言:Atlas;简体:宇宙神;繁體:擎天神;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擎天神
  1. 原始語言:Bombardier Aerospace;大陆:庞巴迪宇航;台灣:龐巴迪航太;香港:龐巴迪宇航;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龐巴迪航太
  2. 原始語言:boundary layer;大陆:附面层;台灣:邊界層;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邊界層
  3. 原始語言:Braking;大陆:制动;台灣:煞車;香港:煞車;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煞車
  4. 原始語言:British Aerospace;大陆:英国宇航;台灣:英國航太;香港:英國宇航;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英國航太
  5. 原始語言:business jet;大陆:公务喷气机;台灣:商務噴射機;香港:商務噴射機;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商務噴射機
  6. 原始語言:Bypass ratio;大陆:涵道比;台灣:旁通比;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旁通比
  7. 原始語言:compressor;大陆:压气机;台灣:壓縮機;香港:壓縮機;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壓縮機
  8. 原始語言:Concorde;大陆:协和;台灣:協和式;香港:和諧式;新加坡:和谐式;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協和式
  9. 原始語言:Concorde;大陆:协和飞机;台灣:協和式客機;香港:和諧式客機;新加坡:和谐式客机;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協和式客機
  10. 原始語言:Delta;简体:德尔它;繁體:三角洲;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三角洲
  11. 原始語言:digital;简体:数码;繁體:數位;香港:數碼;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數位
  12. 原始語言:Doppler;大陆:多普勒;台灣:都卜勒;香港:多普勒;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都卜勒
  1. 原始語言:FADEC;大陆: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台灣:全權數位電子控制系統;香港:全權數碼電子控制系統;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全權數位電子控制系統
  2. 原始語言:flight engineer;大陆:飞行工程师;台灣:飛航工程師;香港:飛行工程師;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飛航工程師
  3. 原始語言:Fly-By-Wire;大陆:电传操纵;台灣:線傳飛控;香港:線傳操控;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線傳飛控
  4. 原始語言:flying wing;大陆:飞翼;台灣:飛翼;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飛翼
  5. 原始語言:GE;大陆:通用电气;台灣:奇異;香港:通用電氣;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奇異
  6. 原始語言:Grumman;大陆:格鲁门;台灣:格魯曼;香港:格魯門;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格魯曼
  7. 原始語言:hypersonic;大陆:超高音速;台灣:極音速;香港:超高音速;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極音速
  8. 原始語言:inlet;大陆:涵道;台灣:進氣道;香港:進氣道;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進氣道
  9. 原始語言:Interceptor;大陆:截击机;台灣:攔截機;香港:攔截機;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攔截機
  10. 原始語言:jet;大陆:喷气;台灣:噴射;香港:噴射;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噴射
  11. 原始語言:jet engine;大陆:喷气发动机;台灣:噴射發動機;香港:噴射引擎;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噴射發動機
  12. 原始語言:lifting body;大陆:升力体;台灣:舉升體;香港:舉升體;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舉升體
  1. 原始語言:MiG;大陆:米格;台灣:米格;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米格
  2. 原始語言:Missile;大陆:导弹;台灣:飛彈;香港:導彈;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飛彈
  1. 原始語言:nozzle;大陆:喷管;台灣:噴嘴;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噴嘴
  2. 原始語言:outer space;台灣:外太空;香港:外太空;大陆:外层空间;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外太空
  3. 原始語言:pitot tube;大陆:皮托管;台灣:皮托管;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皮托管
  4. 原始語言:Saab;大陆:萨博;台灣:紳寶;香港:薩博;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紳寶
  5. 原始語言:Saturn V;简体:土星5号;繁體:農神5號;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農神5號
  6. 原始語言:shockwave;大陆:激波;台灣:震波;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震波
  7. 原始語言:Spacecraft;大陆:航天器;台灣:太空飛行器;香港:太空船;新加坡:航天器;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太空飛行器
  8. 原始語言:Sputnik;大陆:史泼尼克;台灣:史普尼克;香港:史普尼克;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史普尼克
  9. 原始語言:subsonic;台灣:次音速;大陆:亚音速;香港:亞音速;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次音速
  10. 原始語言:transonic;大陆:跨音速;台灣:穿音速;香港:穿音速;新加坡:穿音速;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穿音速
  11. 原始語言:turbofan;大陆:涡轮风扇;台灣:渦輪扇葉;香港:渦輪風扇;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渦輪扇葉
  12. 原始語言:turbojet engine;大陆:涡轮喷气发动机;台灣:渦輪噴射發動機;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渦輪噴射發動機
  13. 原始語言:type certificate;大陆:型号合格证;台灣:型別檢定證;香港:型號合格證;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型別檢定證
  14. 原始語言:Wide-body;大陆:宽体;台灣:廣體;香港:廣體;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廣體

下方採用單位公共轉換組組全文轉換 [編輯]

  1. 原始語言:m;1m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公尺
  2. 原始語言:Em;1018m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艾公尺
  3. 原始語言:Pm;1015m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拍公尺
  4. 原始語言:Tm;1012m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兆公尺
  5. 原始語言:Gm;109m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吉公尺
  6. 原始語言:Mm;106m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百萬公尺
  7. 原始語言:km;103m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公里
  8. 原始語言:dm;10-1m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公寸
  9. 原始語言:cm;10-2m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公分
  10. 原始語言:mm;10-3m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公釐
  11. 原始語言:μm;10-6m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微米
  12. 原始語言:nm;10-9m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奈米
  13. 原始語言:pm;10-12m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皮米
  14. 原始語言:fm;10-15m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飛米
  15. 原始語言:am;10-18m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阿米
  16. 原始語言:cd;大陆:坎德拉;台灣:燭光;香港:坎德拉;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燭光
  17. 原始語言:kg;大陆:千克;台灣:公斤;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公斤
  18. 原始語言:g;公克⇒大陆:克;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公克
  19. 大陆:摩尔;香港:摩爾;台灣:莫耳;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莫耳
  20. 大陆:贝可勒尔;台灣:貝克;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貝克
  21. 大陆:希沃特;台灣:西弗;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西弗
  22. 大陆:戈瑞;台灣:戈雷;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戈雷

 

顯示↓關閉↑字詞轉換說明

字詞轉換是中文維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通過電腦程式自動消除繁簡、地區詞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以達到閱讀方便。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換和手動轉換,本說明所使用的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技術,都屬於手動轉換。

如果您想對我們的字詞轉換系統提出一些改進建議,或者提交應用面更廣的轉換(中文維基百科全站乃至MediaWiki軟體),或者報告轉換系統的錯誤,請前往Wikipedia:字詞轉換請求或候選發表您的意見。

 

紅石飛彈
Redstone Missile on Launch Pad-5800669.jpg
紅石飛彈基地
{{{caption2}}}
概觀
類型 地對地彈道飛彈
首次試射 1953年
服役 1958年
單位造價 7千萬美金/枚
技術數據
長度 21.1公尺
直徑 1.8公尺
負載重量 2,860 公斤
整體總重 27,763 公斤
發動機 75-110 A-7火箭引擎
最大速度 5.5 馬赫
有效射程 323 公里
最大高度 94.5 公里
導引方式 ST-80慣性導引
彈頭 500千噸TNT炸彈
核彈頭
引信 近炸引信
發射平台 發射台

PGM-11紅石(Redstone)飛彈是美國陸軍第一種中程彈道飛彈,也是美國第一種以德國V2火箭技術為核心發展的液態火箭。除了軍事上的用途以外,紅石飛彈同時也在美國太空計畫中提供重大貢獻,包括發射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以及將第一位太空人送上地球軌道

紅石服役期間只在1958年1964年7月. 之後有些改裝成測試火箭,稱為斯巴達火箭。當在軍中服役時紅石有小名「陸軍快馬」;改成測試火箭時小名叫「可靠老爹」。

目錄

[隐藏]

[編輯] 歷史

美國陸軍於1944年底將一份名為赫耳墨斯的長程導引飛彈研究合約交付給奇異公司,這項研究計畫包括多種不同型態的飛彈,以及估計射程在800公里的赫爾墨斯C-1型彈道飛彈。由於預算分配以及優先度的關係,研究計畫的進度相當緩慢。

1950年韓戰爆發時凸顯許多計畫的重要性,此時美國陸軍將C-1飛彈的研發計畫轉移到陸軍自己的導引飛彈中心(Guided Missile Center),同時賦予SSM-G-14的編號。次年受到彈頭籌載重量需求增加的影響,飛彈的預估射程掉到400公里。同年年中,研發計畫轉移到紅石軍械局(Redstone Arseneal)管轄下,編號改成SSM-A-14,然而這時候紅石尚未成為飛彈的正式名稱。

1952年紅石飛彈的設計工作大致上告一段落,實際生產合約由克萊斯勒公司取得,第一枚飛彈於次年進行首度成功試射,量產型自1955年陸續出廠,一部分紅石飛彈還改裝為木星彈道飛彈的測試載具。至於量產型的紅石火箭要到1956年才進行第一次試飛,兩年後則部署到西德境內,此時飛彈的編號改為M8

1963年美國陸軍將紅石飛彈的編號再度修改為PGM-11,不過次年紅石飛彈就完全退出美國陸軍服役行列,被潘興一型飛彈所取代。

[編輯] 設計與性能

紅石飛彈是根據取自納粹德國的V2火箭科技基礎來發展的,加上一些當時首創的技術:它是第一種使用慣性導引系統的飛彈,擺脫依靠無線電訊號修正誤差的導引方式。其次是它的彈頭設計上是可分離式,以減少阻力,增加射程。

紅石飛彈的彈頭可以攜帶4百萬噸當量的W-39核彈頭,射程325公里,圓形公算誤差約300公尺。紅石飛彈雖然可以改變發射位置,可是整個發射單位包含20輛重型載具,發射前的準備工作相當繁雜,需要耗費8小時進行座標測定和整地等工作。此外,燃料必須在發射前方可灌注到飛彈的燃料箱當中,這個工作又需要15分鐘的時間。當固態火箭推進的潘興飛彈服役之後,很快的就將紅石飛彈汰換掉。

[編輯] 政治用途

在蘇聯衛星計劃發射成功後的一小段時間後,美國把一枚紅石飛彈移到紐約大中央車站大廳展示作為安定人心和宣示美國科技並不弱於蘇聯,天花板為了容納飛彈尖端還挖了一個小洞,目前依然可見。

[編輯] 使用國家

  • 美國:美國陸軍是唯一曾運作此飛彈者,已全部退役。

[編輯] 相關條目

显示▼隐藏▲
  ·    ·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svg 美國飛彈和無人機(依據1962年三軍統一命名法命名)
1–50 51–100 101–150 151–
 

MGM-1 · RIM-2 · MIM-3 · AIM-4 · MGM-5 · RGM-6 · AIM-7/RIM-7 · RIM-8 · AIM-9 · CIM-10 · PGM-11 · AGM-12 · CGM-13/MGM-13 · MIM-14 · RGM-15 · CGM-16 · PGM-17 · MGM-18 · PGM-19 · ADM-20 · MGM-21 · AGM-22 · MIM-23 · RIM-24 · HGM-25 · AIM-26 · UGM-27 · AGM-28 · MGM-29 · LGM-30 · MGM-31 · MGM-32 · MQM-33 · AQM-34 · AQM-35 · MQM-36 · AQM-37 · AQM-38 · MQM-39 · MQM-40 · AQM-41 · MQM-42 · FIM-43 · UUM-44 · AGM-45 · MIM-46 · AIM-47 · AGM-48 · LIM-49 · RIM-50

 

MGM-51 · MGM-52 · AGM-53 · AIM-54 · RIM-55 · PQM-56 · MQM-57 · MQM-58 · RGM-59 · AQM-60 · MQM-61 · AGM-62 · AGM-63 · AGM-64 · AGM-65 · RIM-66 · RIM-67 · AIM-68 · AGM-69 · LEM-70 · BGM-71 · MIM-72 · UGM-73 · BQM-74/MQM-74 · BGM-75 · AGM-76 · FGM-77 · AGM-78 · AGM-79 · AGM-80 · AQM-81 · AIM-82 · AGM-83 · AGM-84/RGM-84/UGM-84 · RIM-85 · AGM-86 · AGM-87 · AGM-88 · UGM-89 · BQM-90 · AQM-91 · FIM-92 · XQM-93 · YQM-94 · AIM-95 · UGM-96 · AIM-97 · YQM-98 · LIM-99 · LIM-100

 

RIM-101 · PQM-102 · AQM-103 · MIM-104 · MQM-105 · BQM-106 · MQM-107 · BQM-108 · BGM-109 · BGM-110 · BQM-111 · AGM-112 · RIM-113 · AGM-114 · MIM-115 · RIM-116 · FQM-117 · LGM-118 · AGM-119 · AIM-120 · CQM-121 · AGM-122 · AGM-123 · AGM-124 · RUM-125/UUM-125 · BQM-126 · AQM-127 · AQM-128 · AGM-129 · AGM-130 · AGM-131 · AIM-132 · UGM-133 · MGM-134 · ASM-135 · AGM-136 · AGM-137 · CEM-138 · RUM-139 · MGM-140 · ADM-141 · AGM-142 · MQM-143 · ADM-144 · BQM-145 · MIM-146 · BQM-147 · FGM-148 · PQM-149 · PQM-150

 

FQM-151 · AIM-152 · AGM-153 · AGM-154 · BQM-155 · RIM-156 · MGM-157 · AGM-158 · AGM-159 · ADM-160 · RIM-161 · RIM-162 · GQM-163 · MGM-164 · RGM-165 · MGM-166 · BQM-167 · MGM-168 · AGM-169 · MQM-170 · MQM-171 · FGM-172 · GQM-173 · RIM-174 ·

MQM-175

 

[編輯] 參考

  • Bullard, John W. History Of The Redstone Missile System (Historical Monograph Project Number: AMC 23 M). Historical Division, Administrative Office, Army Missile Command. October, 15 1965. 
  • The Redstone Missile System. Fort Sill, Oklahoma: United States Army. August 1960. Publication L 619. 
  • Standing Operating Procedure For Conduct Of Redstone Annual Service Practice At White Sands Missile Range New Mexico. Fort Sill, Oklahoma: Headquarters, United States Army Artillery And Missile Center. March 31, 1962. 
  • Operator, Organizational, And Field Maintenance Manual - Ballistic Guided Missile M8, Ballistic Shell (Field Artillery Guided Missile System Redstone). September 1960. TM 9-1410-350-14/2. 
  • Field Artillery Missile Redstone. Department Of The Army. February 1962. FM 6-35. 
  • von Braun, Wernher. The Redstone, Jupiter and Juno.  Technology and Culture, Vol. 4, No. 4, The History of Rocket Technology (Autumn 1963), pp. 452–465.

[編輯] 外部連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文程(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