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票案
興票案,又稱宋楚瑜興票事件,在2000年台灣總統大選中爆發的醜聞案,主角為宋楚瑜。這個事件造成國民黨與宋楚瑜的形象受損。該案事後雖獲判不起訴,但一般認為是2000年總統大選宋楚瑜落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编辑] 事件經過
1999年12月9日,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楊吉雄召開記者會,指出宋楚瑜之子宋鎮遠,於1992年開始,在中興票券開戶,購買一億六百餘萬元票券。因為宋鎮遠當時只有24歲,他對於資金的來源表示懷疑。宋楚瑜第一時間說他並不清楚,但極力保證自己的清廉。之後透過發言人指出,這筆錢是宋鎮遠與朋友做生意的資金,12日10日又改口,這是由「長輩」贈與宋鎮遠的創業基金,但是他無法透露長輩的身份。同日,新聞媒體報導,這筆錢總共的金額是2.4億,並不是一開始所說的僅止一億六百餘萬多元。
1999年12月11日,發言人再度說明,第一筆錢是宋家自己的,另外一億元則是長輩贈與的。但這仍然無法停止外界的質疑聲浪。律師莊柏林指出,宋楚瑜曾經私下找過東帝士集團的陳由豪,希望他承認是贈與這筆錢的長輩,但遭到陳由豪拒絕。無黨籍立委林瑞圖同時揭發宋鎮遠在美國擁有五棟房產,他對資金的來源表示懷疑,引起社會輿論及媒體報導,要求宋楚瑜說明。
1999年12月14日,宋楚瑜首次對其子名下財產發表聲明,透露他當年是奉國民黨主席李登輝指示,成立「秘書長專戶」,做為照顧蔣經國在美國的後代及國民黨各項黨政運作之用,隔天遭李登輝駁斥,李指宋是侵佔國民黨黨庫公款。國民黨懷疑這筆錢是被宋楚瑜所竊佔的,檢察官收到告發後主動進行偵查,興票案正式進入司法程序。為表明他本人的清白,他將所有的錢領出,交給信託,直到訴訟結束。
1999年12月16日,財政部擴大調查全案。12月29日,國民黨完成興票案調查報導提報中常會,指宋涉偽造文書、背信、侵佔,立委陳昭南再控宋楚瑜於八十三年省長選舉時,涉申報競選經費申報不實,檢方將全案合併楊吉雄的提告一同偵辦。
2000年1月25日,宋楚瑜委託律師到台北地方法院聲請債務清償,準備退還兩億四千多萬款項,指名由「國民黨主席李登輝」提領;2月10日,監察院公布興票案調查報告,宋楚瑜回應未A國家一毛錢;2月16日,國民黨正式遞狀控告宋侵佔三億六千萬黨款。
2000年4月27日,洪泰文赴宋楚瑜辦公室就訊宋,宋強調款項均依「國民黨高層」指示執行,未涉不法。
2001年1月20日,北檢偵結興票案,對宋楚瑜、陳萬水夫婦、兒子宋鎮遠、小姨子陳碧雲、機要秘書楊雲黛等五名被告處分不起訴,檢方認為,相關資金確為用於照顧蔣家遺族與政黨運作,國民黨利益並未受損,且相關爭訟應屬民事範疇非刑責,因此予以不起訴。
2001年2月8日,國民黨對全案放棄再議,全案不起訴處分確定。但當初的國民黨委任律師莊柏林卻以發現「新事實、新證據」為由,於三月底向最高檢察署聲請再查,全案發交北檢,北檢於4月3日,就所謂「新證據」,重新調查。
2003年3月中旬,承辦檢察官林邦樑為興票案,赴鴻禧山莊就訊李登輝前總統;9月,李前總統寄交「陳明狀」給北檢,聲明當年未授權宋楚瑜開「秘書長專戶」,宋是私刻印章開戶侵佔公款;10月22日,李前總統以證人身份到北檢出庭說明興票案。
2003年11月6日,北檢收到宋楚瑜向北檢所遞交陳明狀,宋楚瑜表示願與李登輝對質,並就李登輝先前的陳明狀逐條反駁;11月7日,楊雲黛赴北檢說明興票案;12月5日,宋楚瑜赴北檢說明興票案。
2005年1月17日,北檢認為所謂「新事實、新證據」不足做為證據,將此部分予以簽結。
[编辑] 後續發展
宋楚瑜獲得不起訴處份後,法院將2.4億資金,發還給李登輝。但因李登輝已經離開國民黨,拒絕接受這筆錢,所以這筆錢再度發還給宋楚瑜。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希望宋楚瑜將錢還給國民黨,2011年7月,宋楚瑜聲明,這筆2.4億的錢是他省長選舉的結餘款,並不是國民黨的資金,不需要交還國民黨。
个人工具
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台灣海峽飛彈危機(又稱第三次台灣海峽危機,1996年台海危機),是指1995年至1996年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因不滿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獲邀以校友身分前往其母校美國康乃爾大學發表公開演講、並企圖影響第一次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接選舉結果所舉行的軍事演習行動。解放軍第二炮兵和南京軍區分別向台灣外海試射飛彈及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美國則緊急調動兩個航艦戰鬥群進行應對,一時台海戰雲密佈。中共文攻武嚇的舉動,使其在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與1994年千島湖事件後低落的形象更受國際與台灣人民撻伐,並對兩岸關係帶來持續性的負面影響。這項軍事行動並未獲得中共所預期的效果,反而更強化李登輝總統在四組候選人中的優勢,最後並以54%的高票當選連任。此次事件也促使中共當局開始檢討對台政策[1],並正視軍隊腐敗問題(見劉連昆案)。
目錄 |
[編輯] 危機歷程
[編輯] 第一階段
1995年7月至11月23日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表示抗議李登輝總統訪問美國。1995年7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發表新聞宣布解放軍的二砲部隊將於7月21日至28日間,舉行飛彈演習,朝向距離基隆港約56公里的彭佳嶼海域附近試射。[2]此番舉動,讓兩岸關係生變。1995年12月19日,美國指派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群通過台灣海域。[3]
[編輯] 軍事演習過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演習可大致分為四個階段:[4]
- 1995年7月21日至7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江西鉛山導彈基地試射東風15導彈六枚,預定目標距台灣富貴角北方約70海浬處。7月21日1時,距離富貴角北方命中區481公里的鉛山基地以東某地點,先後發射兩枚東風15導彈;7月22日零時跟二時,先後試射兩枚東風15導彈;7月24日二時跟四時,先後發射兩枚東風15導彈,六枚均命中目標區。
- 1995年8月15日至8月25日,解放軍南京軍區出動艦艇59艘、飛機192架次,在東引北方約28海浬處,進行海上攻防演練。
- 1995年9月15日至10月20日,解放軍陸海空部隊在閩南沿海地區展示艦艇有81艘、飛機610架次。
- 1995年10月31日到11月23日,解放軍在福建省東山島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操演,出動兵力包括步兵第91師、艦船63艘、飛機50架。
[編輯] 第二階段
1996年3月8日至3月25日期間,第二次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時台灣即將在3月23日舉行第一次總統直接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嚇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因而以飛彈演習為手段。飛彈落點在基隆及高雄外海。當時,有消息稱將攻佔馬祖的東莒島。中華民國國軍以及飛彈部隊進入最高警戒。3月8日當天美國立刻宣佈「獨立號航艦」戰鬥群部署到台灣東北海域。1996年3月11日,美國海軍自波斯灣加派尼米茲號航空母艦(USS Nimitz)戰鬥群前往台灣東部海域,預定與獨立號航空母艦(USS Independence)戰鬥群會合。[5]另一方面,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部隊也緊急全部出海抗衡,雙方劍拔弩張。另外,面對一觸即發的臨戰狀態,美國、日本、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國皆已準備自臺灣撤僑。[6][7][8]
[編輯] 軍事演習過程
- 1996年3月8日至3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福建永安和南平飛彈部隊基地,進行「聯合九六」導彈射擊演習。發射四枚東風15導彈點火升空,越過台灣海峽。3月8日零時跟一時,從永安分別試射兩枚東風15導彈,落在高雄外海西南30至150海浬;而同步時間前後不到十分鐘,3月8日一時,從南平發射一枚東風15導彈,落在基隆外海29海浬處。後來,經美國「碉堡山號」神盾艦(USS Bunker Hill),在屏東小琉球附近海域陸續偵測到四枚導彈。[9]
- 1996年3月12日至3月20日間,解放軍海、空部隊在東海與南海展開第二次實彈軍事演習。航空兵力之戰術操演和編隊航行、火炮、飛彈射擊及海空聯訓。[10]
- 1996年3月18日至3月25日間,解放軍海、陸、空部隊展開第三次登聯合作戰的軍事演習,演習地點平潭島離台灣的島嶼不足70海浬。演練項目包括三棲登陸、空降及山地作戰演練。
[編輯] 間諜洩密案
據中華民國前軍事情報局六處副處長龐大為說,1996年時,解放軍一份「聯合九六一」演習計畫被劉連昆洩露給台灣。這份計畫顯示,如果選舉出現「最壞的結果」時,「聯合九六一」軍事演習隨時可以改變成真正的軍事行動。當時台灣獲得此一計畫後,立刻傳達此一消息給美國,美國因而派遣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與獨立號航空母艦靠近台海。龐大為並且認為李登輝倚靠情報在選舉前向台灣媒體爆料說:「免驚,那是空包彈啦!」因而北京方面警覺有內部情報洩漏,進行調查,導致劉連昆被逮捕處死。[11]
[編輯] 相關書籍
- 《如果中共跨過台灣海峽》:1995年4月,張旭成,允晨文化,ISBN 9578983492
- 《臺灣有沒有明天?:臺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密》:1999年2月,李潔明,圓神出版社,ISBN 9576073472
- 《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2000年2月,林宗達,時英出版社,ISBN 957889046X
- 《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2003年7月,蘇進強,揚智文化,ISBN 9578185235
- 《台海安全的危機與轉機〉:2004年10月,巨克毅,鼎茂圖書,ISBN 9789861222707
- 《平可夫看後冷戰三場區域衝突與台海危機》:2006年7月,平可夫,漢和信息,ISBN 9889913704
- 《捍衛行動:1996台海飛彈危機風雲錄》:2006年11月,亓樂義,黎明文化,ISBN 9571607533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 備註和參考資料
- ^ 中國大陸快速崛起對台灣的影響p42~43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3850/9/102509.pdf
- ^ 臺海危機十年來的省思
- ^ 美軍航空母艦訪港時機引揣測,〈TVBS〉
- ^ 中國軍演十個月 美航艦入台海,《自由時報》
- ^ 台海軍事衝突時美國干預之可能性分析,《國家政策論壇》
- ^ 〈台海緊張他們也怕怕,菲律賓擬定撤僑計畫〉,《經濟日報》。1996年2月28日。
- ^ 〈美與大馬安排撤僑準備作業〉,《聯合報》。1996年3月19日。
- ^ 〈日首相指示研擬撤僑對策〉,《聯合報》。1996年3月24日。
- ^ 亓樂義:96軍演 我曾考慮把事情搞大 逼國際介入,《中國時報》。2006年3月8日
- ^ 童振源:1996台海危機虛實,《中國時報》。2006年3月1日
- ^ 陳世昌. 1句空包彈 李登輝勝選 情報網碎. 世界新聞網. 2010-09-05.
- 〈Nancy Bernkopf Tucker,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s, 1945~1992: Uncertain Friendship〉:張淑雅
[編輯] 外部連結
- 1996年臺海危機內幕
- 九五、九六年台海危機
- 中共在台灣海峽的目標
- 美國在台海危機的角色
- 柯林頓政府臺海危機決策制訂過程─個案研究
- 中國臺海試射的導彈被美方撈獲 揭出技術機密
- 危機與武力使用:1995-1996年臺海危機的再省思
- 台灣對於大陸在1995-1996年及1999-2000年武力威脅的反應
- 危機管理的理論與實踐-1996年美國政府處理臺海飛彈危機的研究
|
个人工具
註:"台灣海峽飛彈危機(又稱第三次台灣海峽危機,1996年台海危機),是指1995年至1996年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因不滿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獲邀以校友身分前往其母校美國康乃爾大學發表公開演講、並企圖影響第一次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接選舉結果所舉行的軍事演習行動。解放軍第二炮兵和南京軍區分別向台灣外海試射飛彈及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美國則緊急調動兩個航艦戰鬥群進行應對,一時台海戰雲密佈。中共文攻武嚇的舉動,使其在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與1994年千島湖事件後低落的形象更受國際與台灣人民撻伐,並對兩岸關係帶來持續性的負面影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