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 第七十九回 江采苹恃爱追

 

刘福芳,林凡,宋忠元,蒋采苹,徐

 

组织姚有多,张凭,蒋采苹,金鸿

 

组织姚有多,张凭,蒋采苹,金鸿

 

组织姚有多,张凭,蒋采苹,金鸿

 

姚崇 第七十九回 江采苹恃爱追

 

高挑美好的身段、甜美灿烂的笑容,踏入模特界对姚采颖来说仿佛使命中注定的一般, ...

eladies.sina.com.cn

檢視完整大小圖片(563 x 653 · 111kB · jpeg)· 更多不同尺寸
13news]《家好月圓》帶挈楊怡狂吸金_网易娱乐论坛

 

胡蝶

zh.wikipedia.org

 

胡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文介紹的是民國女演員。關於同名女主播,詳見「胡蝶 (主播)」。
胡瑞華
胡蝶
上海王開照像在上世紀30年代拍攝的照片
上海王開照像在上世紀30年代拍攝的照片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6/HuDie.JPG
女演員
本名
英文名 Butterfly Wu
籍貫 廣東鶴山
出生 1907年
 大清上海
逝世 1989年4月23日
 加拿大溫哥華
職業 演員
配偶 潘有聲
活躍年代 1924年1966年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胡蝶(1907年-1989年4月23日),原名胡瑞華,廣東鶴山人,生於上海。中國民國時期著名電影女演員。[1]

目錄

 [隐藏

[编辑] 早年生涯

胡蝶的家鄉是鶴山縣坡山鄉水寨村。出生時那時她父親在京奉鐵路上任職,全家隨父親在外地生活。9歲那年回到廣東,家住廣州市。她進了廣州培道學校讀書,在廣州市度過整個少年時期。1924年,16歲的胡瑞華隨家人從廣州遷回上海。由於她從小愛好戲劇藝術,又碰上中國電影開創期一個極好的機遇,她便決心投身於新興的電影藝術事業。

1924年初,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中國電影史上里程牌式的作品《孤兒救祖記》在上海公演,這部片深深地打動了前來觀看的每一位觀眾,這其中包括年僅16歲的胡蝶。胡蝶受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影事業吸引,投考了由顧肯夫等創辦的中國第一家電影學校——上海中華電影學校,成為首屆訓練班學員。考入影校後,胡蝶比較系統地學習了戲劇、電影理論和表演方面的課程,她尤其喜歡錶演課程,幾乎投入了全部精力去鑽研表演,在洪琛汪煦昌陳壽蔭等一批電影名家的指導下,很快便顯露出超常的才華。翌年,即應邀參加了徐欣夫導演,張織雲王元龍主演的《戰功》一片的拍攝,隨即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電影演員生涯。

[编辑] 崛起

後相繼在友聯、天一等影片公司主演《秋扇怨》、《梁祝痛史》、《鐵扇公主》等二十餘部古裝片。1928年入明星影片公司,曾主演《白雲塔》、《火燒紅蓮寺》、《啼笑因緣》、《空谷蘭》等影片。

1933年主演中國第一部蠟盤配音片《歌女紅牡丹》,她把一個忍受丈夫虐待與壓榨而毫無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幾分愚昧的女性刻畫得相當成功。在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內心世界十分豐富,受到好評。她主演的《姊妹花》是她表演藝術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飾演有著不同生活道路的雙胞胎姐妹大寶、二寶,把兩個身份懸殊、性格各異的女性刻畫得非常成功。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國內打破國產影片有史以來上座率的最高紀錄,後來到東南亞、日本、西歐諸國演出,也大獲好評。

[编辑] 九一八風波

正當胡蝶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東北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伴隨著戰爭而來的是她和張學良的「跳舞事件」。當時胡蝶正隨劇組赴北平拍攝《自由之花》、《落霞孤鶩》和《啼笑因緣》的外景。為將中國人民的怒火轉移到對張學良的怨恨上來,日本通訊社四處散布「九一八」之夜張學良與紅粉佳人胡蝶歡歌共舞的謠言,致使輿論四起,上海《時事新報》還刊出了廣西大學校長馬君武作的打油詩,「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當行……」這首詩很快不逕而飛,一時之間胡蝶成了「紅顏禍水」的代名詞。儘管事後胡蝶在報上闢謠,不少人仍將信將疑,這件事成為伴隨胡蝶一生的陰影,她終生耿耿於懷,後來在她晚年的回憶錄中,還發出這樣的感嘆:「該結束這段莫須有的公案了吧?」。

[编辑] 電影皇后

胡蝶三十年代舊照,王開照像拍攝

1933年元旦,上海《明星日報》以「鼓勵諸女明星之進取心,促成電影之發展」為宗旨,發起了一場評選電影皇后活動。在選舉過程中,三位著名電影女明星——明星公司的胡蝶、聯華公司的阮玲玉、天一公司的陳玉梅的票數非常接近。競爭相當激烈。結果胡蝶得21334票,陳玉梅得10020票,阮玲玉得7290票,胡蝶以巨大的優勢勝出,獲得了「電影皇后」的稱號。在一年內,胡蝶又獲得了英商中國肥皂公司的「力士香皂電影明星競選」第一和「1934年中國電影皇后競選」的冠軍, 兩年之內「三連冠」。

1935年初,蘇聯在莫斯科舉行國際影展,中國電影界首次被正式邀請參加國際電影節,由於胡蝶是中國參展四部影片中的《姊妹花》和《漁光曲》的女主演,因而成為代表團中惟一的演員代表。

[编辑] 息影抗日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不久,明星公司在上海楓林橋的總廠被日軍佔領,明星公司從此不復存在。此時丈夫潘有聲已在香港發展事業,於是胡蝶攜同家人避居香港。胡蝶和潘有聲度過了一段堪稱幸福的生活。

1941年12月25日,港英政府、駐港英軍向日本華南派遣軍總司令酒井隆中將投降。為了表達自己對殘暴日軍的反抗,她把香港投降日稱之為又一個「蝶恥日」。日軍佔據香港後中,為了利用中國名人出面宣傳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中日親善」,達到欺騙世界輿論的卑鄙目的,一方面對香港百姓兇殘肆虐,一面又對匿居在港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施以懷柔政策。日方曾重金邀請胡蝶出演《胡蝶游東京》,但被她以自己已經息影,而且有了身孕,短期內無法再現銀幕為由,嚴正拒絕。

1942年,胡蝶夫婦領著兩個年幼的兒女,跟隨游擊隊艱難跋涉20多天,終於回到廣東曲江。1942年11月24日到達陪都重慶。到重慶不久,她就被國民黨軍統局局長戴笠所控制,成為他的情婦,沒能再拍電影。直到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空難喪生,胡蝶才獲得自由,再次遷居香港。

[编辑] 晚年

1946年,胡蝶為香港大中華公司拍攝了《某夫人》、《錦繡天堂》等片。1949年潘有聲逝世後,胡蝶停止拍片10年之久。直到1959年,她應邵氏公司之請重下銀海,在香港、台灣先後拍攝了《街童》、《兩個女性》、《後門》等片,其中以《後門》一片最為出色。它是一部倫理教育片,由著名導演李翰祥執導,胡蝶在片中扮演女主角徐太太。她爐火純青的演技,得到行家們一致的讚賞。1960年在日本舉行的第七屆亞洲電影節上,《後門》獲得最佳影片金禾獎,胡蝶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同年,該片再獲日本文部大臣頒贈的最佳電影獎。52歲的胡蝶躍登「亞洲影后」的寶座。

1966年,胡蝶參加了《明月幾時圓》、《塔里的女人》兩片拍攝之後,正式退出了影壇。在台灣住了幾年後,於1975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1989年在溫哥華病逝。臨終前最後一句話是:「胡蝶要飛走了!」[2]

[编辑] 家庭

胡蝶有一女兒胡友松,為國民黨副總統李宗仁第三任妻子。

[编辑] 來源參考

  1. ^ 心中永遠的絕色:中國電影中的九大美人
  2. ^ 新浪網-雜誌(新世紀周刊之「上海大世界裡的童年記憶」)

[编辑] 參見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有不少可靠来源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文程(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