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英語:Genetic engineering,又稱為遺傳工程)是利用DNA重組技術,將目的基因與載體DNA在體外進行重組,然後把這種重組DNA分子引入受體細胞,並使之增殖和表達的技術[1]。遺傳工程與傳統培育方式不同之處,在於物種在傳統培育方式中透過間接的形式變更,而遺傳工程是直接變更其基因。遺傳工程透過分子選殖和轉化來直接改變基因的構造與特性。目前,遺傳工程已在多項應用裡取得成果。當中有不少例子都應用於改良農作物,又或為醫學研究提供實驗品。
目錄[隐藏] |
[编辑] 語源
「遺傳工程」譯自英語的「genetic engineering」,而這個概念最初是由傑克·威廉臣(Jack Williamson)在他於1951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龍島(Dragon's Island)[2]裡提出。兩年後的1953年,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Watson)與佛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展示了DNA很可能是傳遞遺傳信息的中介。
[编辑] 步驟
如果將一種生物的DNA中的某個遺傳密碼片段連接到另外一種生物的DNA鏈上去,將DNA重新組織一下,就可以按照人類的願望,設計出新的遺傳物質並創造出新的生物類型,這基因工程一般包括四個步驟:
- 取得符合人們要求的DNA片段,這種DNA片段被稱為「目的基因」;
- 構建基因的表達載體;
- 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 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
[编辑] 取得符合人們要求的DNA片段
要把目的基因從供體 DNA長鏈準確地剪切下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68年,沃納·阿爾伯、丹尼爾·內森斯和漢彌爾頓·史密斯第一次從大腸桿菌中提取出了限制性內切酶,它能夠在DNA上尋找特定的「切點」,認準後將DNA分子的雙鏈交錯地切斷。人們把這種限制性內切酶稱為「分子剪刀」。這種「分子剪刀」可以完整地切下個別基因。自1970年代以來,人們已經分離提取了 400多種「分子剪刀」。有了形形色色的「分子剪刀」,人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DNA分子長鏈的切割了。
[编辑] 構建基因表達載體
DNA的分子鏈被切開後,還得縫接起來以完成基因的拼接。1967年,科學家們在5個實驗室里幾乎同時發現並提取出一種酶,這種酶可以將兩個DNA片段連接起來,修復好DNA鏈的斷裂口。1974年以後,科學界正式肯定了這一發現,並把這種酶叫作DNA連接酶。從此,DNA連接酶就成了名符其實的「縫合」基因的「分子針線」。只要在用同一種「分子剪刀」剪切的兩種 DNA碎片中加上「分子針線」,就會把兩種DNA片段重新連接起來。
[编辑] 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把「拼接」好的 DNA分子運送到受體細胞中去,必須尋找一種分子小、能自由進出細胞,而且在裝載了外來的 DNA片段後仍能照樣複製的運載體。理想的運載體是質體,因為質體能自由進出細菌細胞,應當用「分子剪刀」把它切開,再給它安裝上一段外來的 DNA片段後,它依然如故地能自我複製。此方法適用於植物細胞的基因工程。此外,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可選用顯微注射法,導入微生物細胞可以使用鈣離子(如氯化鈣)處理細胞使其可以吸收外界的DNA分子。
[编辑] 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
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後,是否可以穩定維持和表達其遺傳特性,只有通過檢測與鑒定才能知道。這是檢測基因工程是否成功的一步。
- 首先,要檢測轉基因生物染色體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採用DNA分子雜交技術,即將轉基因生物的基因組DNA提取出來,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等做標記,以此作為探針,使探針與基因組DNA雜交,如果顯示出雜交帶,就表明目的基因與插入染色體DNA中。該方法因發現者而命名為「Southern」印記。
- 其次,還需要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檢測方法同樣是分子雜交技術,與上述方法不同的是需從轉基因生物中提取mRNA,做上標記以進行檢測。由於Southern印記名稱的緣故,所以該方法被稱為「Northern」印記。
- 最後,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方法是從轉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質,用相應的抗體進行抗原-抗體雜交,若有雜交帶出現,表明目的基因已經形成蛋白質產品。該方法又成為「Western」印記。
[编辑] 參考文獻
- ^ Genetic engineering - Definitions from Dictionary.com. dictionary.reference.com [2008-04-26].
- ^ Sterling, Bruce, Science fiction neologisms that passed into public use, WIRED. 2009-04-05
[编辑] 相關
|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其他语言
-
Afrikaans العربية azərbaycanca български brezhoneg bosanski català česky dansk Deutsch English Esperanto español eesti فارسی suomi français 贛語 galego עברית hrvatski Kreyòl ayisyen Bahasa Indonesia íslenska italiano 日本語 Қазақша 한국어 Kurdî lietuvių മലയാളം Nederlands norsk (nynorsk) norsk (bokmål) polski português русский sicilianu සිංහල Simple English shqip српски / srpski Basa Sunda svenska தமிழ் ไทย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اردو Tiếng Việt Winaray
转基因食品
- 1.以转基因生物为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以转基因生物为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 2.一民著图书一民著图书
转基因食品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目录
编辑本段简介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是指利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非同种)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西班牙语:Alimento Transgénico 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 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有关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日渐凸显。 其实,转基因的基本原理也不难了解,它与常规杂交育种有相似之处。杂交是将整条的基因链(染色体)转移,而转基因是选取最有用的一小段基因转移。因此,转基因比杂交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也就是说,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并使其具有效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编辑本段种类
为了提高农产品营养价值,更快、更高效地生产食品,科学家们应用转 基因的方法,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拼组新基因,使今后的农作物具有高营养、耐贮[zhu]藏、抗病虫和抗除草剂的能力,不断生产新的转基因食品。植物性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为了解决 番茄这类果实的贮藏问题,研究者发现,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导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够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那么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会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会容易变软和腐烂了。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多位科学家经过努力,已培育出了这样的番茄新品种。这种番茄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能长途运输,可减少加工生产及运输中的浪费。动物性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也有很多种类。比如,牛体内转入了人的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在猪的基因组中转入人的生长素基因,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了一倍,猪肉质量大大提高,现在这样的猪肉已在澳大利亚被请上了餐桌。微生物
微生物是转基因最常用的转化材料,所以,转基因微生物比较容易培育,应用也最广泛。例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 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科学家利用生物遗传工程,将普通的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能预防霍乱的苜蓿植物。用这种苜蓿来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这种霍乱抗原,能经受胃酸的腐蚀而不被破坏,并能激发人体对霍乱的免疫能力。于是,越来越多的抗病基因正在被转入植物,使人们在品尝鲜果美味的同时,达到防病的目的。编辑本段利弊
转基因食品有较多的优点: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 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也有缺点: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且多项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对哺乳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损害。更有研究表明,试验用仓鼠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后,到其第三代,就绝种了。毒性问题
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过敏反应
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 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营养问题
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对抗生素的抵抗
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威胁环境
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最后,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编辑本段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新技术创造的产品,也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自然对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疑问。其实,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1998年,他在研究中发现,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随即,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查,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1999年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指出蝴蝶幼虫等田间益虫吃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目前尚有一些证据指出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危险。 但更多的科学家的试验表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赞同这个观点的科学家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首先,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抗病虫的转基因食品无需喷洒农药。还有,一种食品会不会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掉,转化的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作用明确的,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也就不会有害。 比如说,我们培育的一种抗虫玉米,向玉米中转入的是一种来自于苏云金杆菌的基因,它仅能导致鳞翅目昆虫死亡,因为只有鳞翅目昆虫有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特异受体,而人类及其它的动物、昆虫均没有这样的受体,所以无毒害作用。 1993年,经合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实质 等同”的原则,即: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 在我国,国家科委于1993年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用于指导全国的基因工程研究和开发工作。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8个相关部门参与,共同制订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致公党的看法: 中共党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认知》的提案。 中共党中央认为,转基因食物从1993年出现到现在仅10余年,并未经过长期的安全性试验,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1.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在基因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影响抗生素对人体的药效,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 2.转基因技术中的蛋白质转移可能会引起人体对原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分割重组后的新的蛋白[1]质性状是否完全符合我们设想的需求有待考证; 3.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有可能增加和积聚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不可预见的生物突变.甚至会使原来的毒素水平提高,或产生新的毒素; 4.对于生态系统而言,转基因食品是对特定物种进行干预,人为使之在生存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这必将使自然生存法则时效性破坏,引起生态平衡的变化,且基因化的生物、细菌、病毒等进入环境,保存或恢复是不可能的,其较化学或核污染严重,危害更是不可逆转。 因此,致公党中央建议: 一、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政策、法规建设 二、控制或限制转基因动物或植物的种养植区域 三、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四、请对转基因食品作出明确标识 五、请全面禁止进口美国转基因食品编辑本段现状
近十余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1999年,全世界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植物,面积已达3990万公顷。其中美国是种植大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72%。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生物技术的发展。但是,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意味着中国将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养活世界22%的人口。城市化发展使农业耕地不断减少,而人口又持续增加,对工农业生产有更高的需求,对环境将产生更大的压力。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已将现代生物技术纳入其科技发展计划,过去20多年的研究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目前,抗虫棉等五项转基因作物早已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虫棉1998年的种植面积为1.2万公顷。资料显示,到2000年上半年为止,我国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试验的转基因作物分别为48项和49项。 近年来,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技术仅次于美国与加拿大。欧洲国家的转基因食品技术并不是非常的发达,这是因为他们明白转基因食品危害十分大,并通过立法来达到防止转基因食品的过分播种,甚至有些国家完全禁止转基因食品的播种与生产,欧洲各国民众也纷纷抵制,发生过很多起民众破坏转基因实验田的事件,所以我们也要认识到转基因食品所存在的潜在危害,而不能把利益放在民众健康的前面。 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所有利弊都会彻底展现在世人面前。只有按照严格的不对人与环境有害的立法规定去做,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才会是健康、有序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带着美好的愿望预测未来,我们再也不会担心农药的危害,我们吃的食品都是新鲜的,我们的食品不会短缺……也许糖尿病人只需每天喝一杯特殊的牛奶就可以补充胰岛素,也许我们会见到多种水果摆在药店里出售,补钙的、补铁的、治感冒的、抗病毒的……很有可能,转基因食品会让我们的明天灿烂无比。但在我们未了解转基因食品之前,还是不要过分乐观,因为转基因食品毕竟不是自然植物,已经存在一些转基因植物打乱了生物链。 随着转基因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转基因,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关于转基因的诸多争议。 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告诉我们,转基因食品存在着巨大争议。随着国际众多科研机构对转基因食品的调查,发现转基因食品确实会带来众多对人体健康的不确定性。国内的许多学者也相继表示:转基因食品存在巨大争议,转基因不等于进步!其背后甚至隐藏着事关国家安全的阴谋。许多文章和书籍(例如《生化超限战:转基因食品和疫苗的阴谋》)更是系统地揭露了转基因阴谋的前前后后。甚至有反对派把支持转基因者说成了一种原教旨主义的歇斯底里。 当然,生物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质疑转基因食品并不是反对转基因技术本身,我们反对的是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滥用。希望我们百度百科能够唤醒大众勇于追求真相的怀疑精神,唤醒国内的主流媒体——关注那些歇斯底里推广转基因的人和组织,我们需要独立思考。编辑本段中国情况
在中国,中国在国际上的生物技术、转基因方面水平不低,除了美国、日本、德国,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以外,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可能首屈一指,而且在某些方面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总共有 50 多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在做转基因的开发研究,在动物方面也有,鱼的转基因也在做。从 1997 年到 2001 年底,农业部一共受理了转基因生物的申请有 587 项,申请进行环境释放、商业化生产。最后批准环境释放的有 415 项,虽然环境释放可以种,但是只允许很小面积种,而且要有隔离措施。批准商业化生产的有 46 项,商业化生产没有隔离措施,可以随便种,主要是 6 种。一种是棉花。就是抗虫,转 Bt 基因的抗虫棉;还有番茄,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番茄,还有一种晚熟的番茄;也是抗黄瓜花叶病毒矮牵牛的甜椒;还有一些兽用的饲料添加剂,还有微生物的农用产品。 现在我们中国的市场上,真正国产的转基因番茄也就是在湖北或者在广东可能有少量种植,据说不超过 1 万亩。甜椒可能也就限制在辽宁范围,有一点,因为可能还没有通过种子审定,因此商业化生产十分有限。最主要的转基因产品是棉花,棉花不是吃的,不是食品,但是棉花的种子可以榨油。我们做过调查,河北省很多农民是用棉花籽榨油吃的,也是食品,因此他们食用转基因的棉花油。 转基因的棉花种的面积比较大。从 1996 年开始种,到 2001 年,棉花种植面积的 30% 以上都是转基因的,转基因棉花当中,有 70% 是美国孟山都公司提供的种子。还有 30% 是我们中国的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棉花所,还有很多省里的农科院培育出来的转基因的棉花品种, 30% 这个量还是相当大。所以中国成为世界四大种植转基因生物的国家之一,主要是转基因棉花的分量比较大。 中国市场上没有多少转基因的食品,我们自己生产的没有什么,但是不是大家没吃。实际上我们每天基本上跟转基因的食品不离开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进口了转基因的食品,进口转基因的大豆比较多。转基因的大豆榨油制成了油,制成了豆制品,因此我们逃不掉的,是要吃的。比如 2001 年进口的 1394 万吨大豆当中,美国有 572 万吨,阿根廷有 502 万吨,这两个国家是主要的。美国当年 63% 是转基因的大豆,阿根廷 90% 以上是转基因的,所以这些进口大豆,实际上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 2002 年,中国国务院的条例发布以后, 2002 年比 2001 就有一些变化。我们进口巴西的大豆增加了 23.7% ,巴西基本上是非转基因的,进口美国的大豆减少了 19% ,进口阿根廷的大豆减少了 44.7% ,在总体上减少了进口 18.7% 。 为什么中国还进口转基因大豆?中国现在加入了 WTO ,国际经济全球化,哪儿的东西便宜,哪儿的东西比哪儿的东西要好,他就买哪的。我们东北大豆在市场上,美国大豆也在市场上。过去我们东北大豆当时的价格比美国大豆要高 20% ,但是我们大豆的含油量不如美国大豆,美国大豆含油量达到 21% ,我们只有 18% ,所以榨油商要用美国的大豆,出油率高。但是,这个情况现在有些变化。农业部这两年推广高油大豆,我们的含油量也达到 21% 了。而且我们自己的大豆是非转基因大豆,现在日本人、南韩人都要吃非转基因大豆。我们的大豆叫有机大豆,或者非转基因大豆,现在我们大豆的出口增加了。大连的大豆期货交易所,原来专门交易的是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现在交易是的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编辑本段袁隆平观点
袁隆平说对转基因食品不能一概而论 抗病虫转基因品种推广时应慎重 针对社会各界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种种质疑,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转基因食品不能一概而论,对抗病虫的转基因品种,在推广时应持慎重态度。 “转基因食品不能全否,也不能全肯,它们中有的不存在安全问题,但也有的还要对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袁隆平说,通过转基因技术,人类可以获得更符合自己要求的品质好、产量高、营养丰富和抗病虫强的优良品种,但也可能会造成生物遗传基因污染。 “比如说毒蛋白基因,对于防虫效果非常好,但人们担心对人体的健康 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袁隆平表示,这是有道理的,国家对这一问题也很慎重,到现在抗病虫转基因品种并没有放开生产市场,仍处于试验阶段。 “但我们不能将转基因食品一棍子打死,认为转基因食品都是坏的,有部分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毒性,不能一概认为都是有问题的。”袁隆平介绍,水稻和小麦属于碳3植物,玉米、甘蔗属于碳4植物,后者的光合效率要比前者高30%-50%,现在他们已将玉米的碳4基因转移到水稻身上,以提高其光合效率。“对于这样的转基因品种,我认为就不存在食品的安全问题。” 袁隆平说,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类,因此必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待转基因食品,特别是可直接食用的转基因品种应持科学慎重的态度,但也不能简单拒之。 他表示,由于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风险以及基因污染、增殖、扩散及清除途径不确定等因素,因此一旦转基因生物出了问题,根本无法控制,谁也担不了责任。“转基因食品对于人体是否有伤害,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来考察,至少需要两代人才能得出结论。” 袁隆平坦言,公众对转基因作物之所以存在安全顾虑,主要是有些转基因作物特别是抗病虫的转基因品种,其基因是来自一种细菌中的毒蛋白。由于虫子吃了毒蛋白可以被毒死,因此长期摄入该物质对人是否有害很难说。“现在的实验不能让人来做,都是通过小白鼠。但人是人,白鼠是白鼠,对白鼠没有任何危害,但对人不一定就没害,人与它们的机体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一些抗病抗虫的转基因食品要慎之又慎,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评价。 “如果转基因抗病虫的水稻要人体作实验,我将第一个报名。”袁隆平说,只要两代人不出现问题,就说明这种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编辑本段附录
转基因作物种类 1.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2000 年全球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面积达到3,270万公顷,占总转基因植种植面积的72%,其中主要为抗除草剂大豆。 作用机理: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通过导入外源基因,在作物体内表达出特异的酶,以抵抗除草剂的破坏作用,使作物在吸入除草剂后仍能继续生长。 作用: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 举例:Roundup Ready soybean (RR大豆)。耐美国孟山都公司Roundup除草剂 2.抗虫转基因作物: 2000年全球种植抗虫转基因作物的面积达到830万公顷,占总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的19%,其中以抗虫玉米为主。 作用机理:产生杀虫蛋白毒素,防治虫害。 举例:BT玉米,产生三种毒素:Cry1Ab、Cry1Ac.、Cry9c 3.其他转基因作物: 改善产品的品质; 增强抵抗病毒病; 真菌病及细菌病的能力。 转基因作物的生产现状 ● 转基因作物在世界广泛种植,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为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大的国家。 ● 我国转基因作为种植量居世界第四,主要为转基因棉花。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籽、甜菜、水果等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 转基因作物可能本身成为杂草 ● 转基因作物的亲缘野生种成为杂草或超级杂草 ● 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新的病毒疾病 ● 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危害 ● 破坏生物多样性 ● 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及生态过程的影响 ● 其他一些不可预计的风险 ● 转基因生物所引入的外源基因往往可以表达出蛋白质,可能会引起生物的代谢发生变化,造成该生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 转基因生物成分的改变,特别是有毒物质、抗营养因子、过敏原等的含量发生变化,将影响该生物作为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可能会造成的危害 ● 转基因作物中的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或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 作物中的免疫或致敏物质可使人类机体产生变态或过敏反应。 ● 转基因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微量营养素及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其营养结构失衡 世界食品生产商的态度 一旦需要标识,大部分食品商在可能的情况下都会采用非转基因原料;一些食品商为了增加消费者的信心,或本身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有怀疑,索性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 国外转基因食品现状 美国:小麦主粮的商业化尚未推开 美国是转基因作物种植比较多的国家。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美国2009年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为85%,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为91%,转基因棉花为88%。可是,在美国,至今还没有对主粮小麦进行转基因的商业化种植。 美国政府早在2001年就给美国的转基因主粮小麦(硬质红色春小麦)颁发了安全证书。 在2004年美国政府准备批准转基因主粮小麦的商业化种植,但是,由于欧洲、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一直强烈反对转基因小麦,如果美国商业种植转基因小麦,那么这些国家的买家可能会从其他地区寻购小麦。迫于压力,孟山都公司2004年主动撤销了转基因小麦商业化种植的申请。 在加州,2009年有3个县对转基因作物进行了全民公决,决定禁止在自己的县里种植转基因作物。有一家美国企业在加州做药用转基因水稻的田间试验,因为当地农民反对,被迫转移到密苏里州。 俄罗斯:反基因专家当官 2006年年末,世界闻名的反食用转基因产品专家、俄罗斯生物学家伊丽娜?叶尔马科娃走马上任,当选为俄罗斯国家基因安全研究会副主席。 2005年,伊丽娜?叶尔马科娃博士着手研究小白鼠在食用转基因食品后的健康状况,发现基因食品影响了小白鼠以及它们后代的健康。这一研究结果为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活体动物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每年,俄国家基因安全研究会都会发布很多关于转基因产品潜在危险的报告和论文,但一些西方的跨国公司却因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据,而对这些报告和论文表示置疑。 日本:禁止进口美国转基因大米 日本对转基因作物实行严格管理和慎重对待。根据“Angus Keid Group”发布的调查,82%的日本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持否定态度。2006年8月,日本禁止进口美国转基因大米。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的否定态度已开始影响日本的食品加工业。例如,几乎所有的酿酒商已开始停止使用转基因产品酿造啤酒;相当一部分生产传统日本食品如豆腐的公司开始使用非转基因原料,并标记上“没有使用转基因大豆”。 印度:停止转基因茄子商业化 2010年2月,印度中止了世界第一批转基因茄子的推广,认为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才能在全国种植,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 此前,在相关政府委员会于2009年10月份批准转基因抗虫害茄子的商业化后,印度主要种植茄子的几个邦抗议不断。2010年2月6日,Uttarakhand邦第一个表态,称他们将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不久后,另外两个城邦Himachal Pradesh和Karnataka也作出相同决定。最后,环境部长Jairam Ramesh在2月9日表示,禁止商业种植转基因茄子,要求须先对其进行独立的安全测试,评估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长期影响,并获得公众和专业人士的认可。[2] 转基因食物的五大隐患 虽然转基因食品研究历史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其提高产量、增强自身抗病抗虫等优点较为明显,另一方面,其潜在的风险,如过敏性、毒性及对环境影响也令世人关注。 首先是毒性问题。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第三是营养问题。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四是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第五是对环境的威胁。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最后,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 转基因水稻“安全”获批的“不安”悬疑 方立峰遇到了一堵“墙”。 “墙”的这边是公众的餐桌安全和国内水稻种业的控制权,“墙”的那边是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获批后跨国粮食巨头们对中国市场觊觎连连。 方立峰是绿色和平组织(下称“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作为一家NGO(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自1971年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发起全球的环保行动。这个组织对转基因更是忧心忡忡:“假如我们现在不立刻行动、制止基因改造,数年之后,我们的大部分食物都将会是经过基因改造的‘科学怪物’。” 而自从2009年11月27日发现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方立峰就一直希望审批部门能给公众一个说法:“这份清单早就发布了,之前并没有水稻和玉米,是后加上去的。而且,证书有效期与其他品种不一样,这很奇怪。” 《清单》不“清” 《中国经营报》记者研究发现,《清单》确实存在问题,而且至少有两处疑问。 很自然地,尽管方立峰立即行动起来,写博客、通知媒体、联系询问《清单》前后不一致的原因等,但到目前为止,他还没“讨”到来自管理部门的任何说法。 方立峰所说的《清单》,全称为《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下称《清单》)。“早在2009年10月22日该网站就发布了《清单》。但2009年11月27日再次打开,我却发现这份清单后面多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获批安全证书’。”方立峰表示。 但由于方立峰本人并未保存他自己在2009年10月22日看到的《清单》,因此,关于“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是否为2009年10月22日后添加的,目前举证不易。 不过,《中国经营报》记者仔细研究发现,《清单》确实存在问题,而且至少有两处疑问。 疑问之一是《清单》所附的pdf文件生成时间。按照网站登记,《清单》既然公布于2009年10月22日,则“生产应用安全证书2009B.pdf”文件的生成时间必定不晚于该日期。但事实是,该文件“属性”清楚地表明文件生成日期为2009年11月27日16时23分,修改于2009年11月27日16时24分。 疑问之二则来自于《清单》所附项目的“审批编号”和“有效期”似乎有悖常理。一般而言,“有效期”越早的项目,往往审批时间更早,“审批编号”较小。但《清单》前40项、审批编号由农基安证字(2009)第032号到071号的安全证书,“有效期”均为“2009年9月19日~2014年9月19日”;而后三项农基安证字(2009)第072号到074号,“有效期”却为“2009年8月17日~2014年8月17日”。 “难产”五年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等国家颁发一张出生证。”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清晰地记得2004年业界对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已信心满满,“当时已有三家公司具备了转基因水稻的上市资格。” 但由于媒体曝光、各界对转基因水稻安全性的质疑不断,彼时到现在,有关部门对转基因水稻安全的审批,一直较为谨慎。 来自反对者的声音主要质疑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是否能够得到保障:转基因食品才10多年历史,10年无害能否说明让人吃50年、100年也无害?某种程度上,作为民众的主粮之一,稻米就是生命,中国如果种植了存有未明风险的转基因水稻,就等于拿中国国民的生命做赌注。 对此,袁隆平也承认,对于转基因作物之所以存在安全性顾虑,主要是有些转基因作物特别是抗虫的转基因品种,含有一种物质叫做BT毒蛋白。由于虫子吃了BT毒蛋白可以被毒死,因此长期摄入该物质对人是否有害很难说。 但无论如何,即便转基因安全问题成了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一个难题,我国在过去的20年中,三分之一的转基因研发资金均集中在了转基因水稻的开发上。仅2004年一年,国家就花费了5亿元用于开发转基因水稻。 排除“异见” 面对各界的诸多疑问,农业部的回复却非常简短:证书发放是“经过严格的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等5个阶段的多年安全评价,依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下称‘转委会’)评价结果。”做出的决定。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于发是“转委会”委员,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从1997年农业部依法对转基因生物进行安全管理以来,根据安全性评价和批准的阶段不同,有的是审批书,有的是审批文件。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审批书和审批文件从1997年到现在一直都不公开对外发布。 “从1997年到现在,都是直接发文给相应的申报者和申报方,没有说对社会公开。”彭于发介绍称,审批流程是由申报人提出来进行申请,经过“转委会”进行科学评价,农业部最后行政上进行批文、发文。 如彭于发所言,从1997年到现在,安全证书的认定确实一直遵循如上行政审批惯例,不仅转基因抗虫水稻如此,包括抗虫棉的中间试验、小规模转基因抗虫棉中间试验的审批,确实从未对外公开。 “转委会”的组成无疑极其重要 据公开资料,“转委会”根据2004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设立,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工作。它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三年。 黄大×在2009年末刚刚被通知成为第三届“转委会”成员。经黄证实,第三届成员在2009年末刚刚组建完毕,但《中国经营报》记者并未能查翻阅到具体名单。黄大×称,第三届“转委会”“人数大约为50到60人”。而据了解,第一、二届“转委会”成员分别为58人、73人。选择方法为部门推荐、农业部负责把关并最终决定。 对于这个关系到每个人饮食安全的委员会,外界当然始终有来自各方的声音期待其更透明化。比如,对外界来说,“转委会”成员名单一直是以个体头衔形式出现,但官方从未给出过完整名单。而作为第一届、第三届委员的黄大 也只能模糊描述其成员构成。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才宏伟也向记者表达了他的疑问:“只在学校网站上看到祝贺中国农业大学5名老师成为‘转委会’成员,但具体是谁却没说。” 据黄大×介绍,每届“转委会”成员构成都会依据当下情况进行调整。比如第三届成员随着外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更加关注,因此卫生部推荐的成员格外多,占到近20人。这些委员,外地的也很多,比如第三届成员中有一个研究食物过敏的专家就不在北京。 但薛达元对于“转委会”能否公正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工作、代表各方声音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 薛是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研究首席专家,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他了解到的前两届“转委会”成员名单来看,成员大部分是转基因的研究专家。“第一届58人组成的负责发放转基因安全证书的‘转委会’成员中,三分之二是转基因科学家,而且评委里面涉及多人正在申请自己的转基因专利及申请通过者,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员非常少,只有几个人。” 而环境与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能否参与“转委会”讨论一直是外界关注焦点。薛达元是业内反对转基因水稻大面积种植的专家代表,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环境部曾推荐自己成为“转委会”成员,但农业部与环境部意见并不一致,农业部一直没有接受薛成为“转委会”成员。 “反对生物技术的,他们会阻挡。”薛说。 记者试图联系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等的“转委会”成员,但均被拒绝。一位中国农业大学人士告诉记者:“转基因问题,农业部不让说,一概不接受报道,保密。” 薛达元称,据他跟身边人士交流,很多生物专家认为一些会议、决策过程都应该是保密的,一旦公开会引起恐慌和来自国际组织的舆论压力。5年前媒体曝光后带来的转基因安全讨论压力和2005年湖北转基因大米流入市场所造成的恐慌,都使这些信息变得更加隐秘。 但薛达元始终呼吁“决策过程不是少数人决定的”。 “中国有100多个转基因专家,如果发出的都是一个声音,这是非常不正常的,总需要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他说。词条图片(11张)
转基因食品
目录
- 图书信息
- 内容简介
- 图书目录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书 名: 转基因食品 作 者:一民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 ISBN: 9787300109589 开本: 16开 定价: 29.00元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当前关于转基因争论的主要观点、争论,讨论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粮食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跨国生物公司的掠夺、转基因专利陷阱、转基因主粮推广过程中人民的知情权等问题,旨在启发读者关注这一问题,了解转基因食品的知识和相关争论,进而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第一章:毫无危害还是风险尚存?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实质上相同吗?吃转基因食品比喝水还安全吗? 第二章:唯一可取还是需要谨慎? 关于转基因食品与粮食安全及生态安全: 转基因食品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唯一可取的办法吗?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会给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第三章:孟山都的故事 关于生物跨国公司: 谁是转基因食品商业化最大的推动者和获益者? 第四章:蒸蒸日上还是江河日下? 关于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的后果: 转基因作物真的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吗?发达国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其他国家的人们对它是趋之若鹜还是避之不及? 第五章:自主创新还是受制于人?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专利: 我们真的掌握了转基因所有的核心技术吗?技术领先必须通过商业化和开放市场来实现吗? 第六章:被动接受还是主动选择? 关于转基因粮食安全证书的批准: 转基因食品是不是关系民生的重大事件?普通老百姓应不应该在政策制定之前和政策制定过程中了解情况?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后记- “转基因食品”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
1. genetically-modified (GM) food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