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将军照片,请脱帽致敬. 那儿是你的世界?该如何走进你的记忆?
bbs.tiexue.net
民国时期特务横行,各逞凶顽,可谓杀手生涯,黑色人生,特工实录,罪恶历史。
book.sina.com.cn
薛岳
blog.xuite.net
「如果還有明天」,是過世20年的歌手薛岳演唱的經典,而20年後, ...
tvbs.com.tw
「如果還有明天」 劉偉仁憶薛岳
記者:蕭子新 攝影:張逸民 報導 |
「如果還有明天」,是過世20年的歌手薛岳演唱的經典,而20年後,創作這首歌曲的搖滾教父劉偉仁,再度重唱這歌曲,不止讓人體會,音樂能夠跨越時間,而真摯友情,也跨越了時間。 已故歌手薛岳:「試試看不要為自己設限,生命能發揮多少?你永遠不知道。」 20年前薛岳被宣告因為癌症,剩下不到1年的生命,生在舞台也要死在舞台。薛岳(演唱):「如果還有明天,你想怎樣裝扮你的臉。」 薛岳在最後一場演唱會上,燃燒自己最後的光亮,伴在他身邊的,為薛岳撐著、唱著的摯友,就是台灣搖滾教父劉偉仁。薛岳(演唱):「如果還有明天,你想怎樣裝扮你的臉。」 歌手劉偉仁:「很難捉摸的就是我劉偉仁,必須要把我的心境,放在薛岳的心境上去想去寫。」記者:「怎麼放過去?」劉偉仁:「我把我自己放在家裡面,放在家裡面,跟他在醫院吃的東西,盡量吃一樣,就是吃很清淡的東西,把自己的體況、自己的想法,搞的跟病人差不多。」 劉偉仁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家裡,把自己當作面對死亡的病人,用心、用身體實際感受,寫出「如果還有明天」這首經典。劉偉仁:「你只要稍稍微在演唱的時候,稍稍微再深入一點點感情的話,啪,就沒有辦法唱了,所以我常常會克制我自己的情緒,到一個LEVEL就可以了。」 但命運就是這樣捉弄人,薛岳雖然難敵病魔先走了一步,但活著的劉偉仁,上天卻給他更大的考驗,從小就常病變,開了9次刀的眼睛,好不容易等到了角膜移植,暫時恢復了光明,但醫生還是宣告了惡耗。劉偉仁:「醫生告訴我說,這3年之內,劉偉仁你的眼角膜又不行了,你必須要重新回到以前,幾乎看不見的那個生活的景象。」 他曾沮喪到跳樓自盡,卻沒死,活了下來的他,全身內外,心、身體、人生都摔碎了。劉偉仁:「我們所有教會的弟兄姊妹禱告的時候,為我的前途而禱告的時候,我聽到他們哭得很厲害,被神觸摸的感覺,就從那一刻開始,我完全洗淨了我所有的看法,所有的想法,一路事主到現在。」 20年後,劉偉仁再重唱「如果還有明天」,生命的歷程,已然化為眼底的笑與豁達,長髮搖滾依舊,眼前的模糊就習慣吧,就像用自己的苦痛喜樂,延續摯友薛岳的生命一般,也唯有經過磨難,而非凡的靈魂才能超越不朽。 劉偉仁(演唱):「如果還有明天,你想怎樣裝扮你的臉,如果沒有,讓我們說再見。」 沈醉- 简介. (图)沈醉 沈醉. 18岁就参加了军统的前身——复兴社特务处。 hudong.com 毛人凤(1896—1956)浙江省江山县人。1934年加入军统,历任代理主任秘书,保密局副局长、局长等职。1956年秋于台北去世,终年60岁。 戴老板身上一根毛,军统局的内当家,毛人凤迅速崛起。风流女特务杨吉昌堕胎而死,毛人凤摆平风波,赢得一个好口碑。只有他老婆向影心最清楚他的底细:“整个一个笑面虎!” 1934年春天,刚刚加入军统特务组织的毛人凤,怀揣着同乡兼同窗密友戴笠的介绍信来到杭州,被任命为浙江警官学校书记官,领上尉军衔,月薪九十块大洋。而当时,学校的黄埔一期生也不过每月八十元。毛人凤深知戴笠对他有意栽培,因此埋头苦干,处事低调,绝口不提与戴笠十几年的友谊,为戴笠在警校开设军统特训班立下了汗马功劳。 短短几年,毛人凤迅速崛起。在武汉、西安干了一段情报工作后,很得戴笠赏识。戴笠多次对人说:人凤兄很给我露脸,这样的同乡,我多用几个又何错之有?一纸调令,将毛人凤调到军统局本部,担任他的机要秘书,成为军统的内当家,名副其实的第一心腹。毛人凤就这样开始进入军统的核心层。根据戴笠的工作作风,军统局是秘中有秘,圈中有圈,就是一个上海滩,到底有多少军统据点,恐怕连专门负责上海特工工作的办事处处长都不清楚,但毛人凤却了如指掌。淞沪抗战期间,戴笠在上海建立秘密机关,坐镇指挥上海的特工力量,以配合中国守军的抗战。一天早晨,因为军情紧急,戴笠急需面见这位办事处处长,一个电话摇到了辣斐德路的特工机关。戴笠也是性急,竟然忘了自己此行也是秘密行动,只匆匆说了一句:“立即来我处接受任务。” 这位办事处处长正等着下文,就听见“咔嗒”一声挂了线,这可让他抓瞎了,戴笠神出鬼没,这个电话从何处打来尚不知情,怎么能立即赶去,这不是为难人吗? 一转眼,办事处处长看到旁边正埋头文案的毛人凤,有口无心地问了一句:“大毛,你知道这个电话从哪里打来的?” 毛人凤连忙站起身,毕恭毕敬地回答:“可能是从福展里路打来的,您得小心一点,那里照例不接待宾客,您坐自备车去,也不可直开到大门前,远远停下的好。” 办事处处长倒抽一口凉气,看毛人凤如此熟门熟路,显然是常客了,与戴笠的关系也不一般了,却不骄不矜不显摆,看不透他肚子里到底有多少货色。 要问毛人凤肚里有多少货,说出来让你吓一跳,整个军统局都在他心里。军统局对情报的处理是很严格的,有一整套制度,分为甲乙两类,甲类是送蒋介石的,称为“通天文件”;乙类是送何应钦的,称为“通地文件”。“通天”、“通地”界限明确,处理人员从不跨越。可自打毛人凤进了南京后,他是上通天,下通地,没有他不管的。平时不大来办公的“二把手”郑介民,偶然回鸡鹅巷军统局看文件,发现许多“通天”、“通地”的文件上都署有“以炎”的大名。“这个‘以炎’是何方神圣?什么来头?管得这么宽,这是不允许的。” 黄埔四期毕业的大特务周伟龙连忙摆摆手,说:“此人就是毛人凤,不能惹,惹他就是惹了戴老板。” 郑介民可没勇气得罪戴笠,他的声音轻了下来:“这人我见过,好像很不起眼,见人点头哈腰的,不像能干大事的模样。” “人不可貌相。过去我也是这样认为,现在才知道此人深不可测,与戴老板的关系绝非泛泛之交。” 走一步,看三步,毛人凤为自己制定了处世原则,埋头干事,广结善缘。不久他又被提拔为军统局代理主任秘书,这本是戴笠为削弱郑介民(郑为主任秘书)权利使出的损招,但毛人凤并没有演出“火星撞地球”的闹剧,他对“郑长官”一如既往地点头哈腰,一如既往地恭恭敬敬,硬是把“郑长官”心中的不快抹得干干净净。郑太太来自小户人家,喜欢贪个小便宜,偏偏“郑长官”有惧内的毛病,对太太的行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毛人凤就找准了突破口,利用内当家的权利,将军统局变成了郑家的仓库,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炭敬”,一年四季都有送礼的理由,就连郑家使唤的佣人、厨子的工资,都由军统局来支薪。郑太太心中一高兴,于是吹起了“枕边风”:“贼还不打送礼的呢,那个‘毛大秘书’啥好事也没忘了你,怎么还对人家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有本事和戴笠斗,不要欺负老实人。” 郑介民心里也顺过了劲,毛人凤没有盖过他的野心,有一件事可以为证。自南京政府成立以来,各机关学校每逢周一都要举行“总理纪念周”活动,这已形成了制度,军统局也不例外。按规定,纪念周由机关一把手主持,一把手不在,以次类推。戴笠是个大忙人,很少在局本部,按惯例,则应由郑介民主持。但郑介民历来讨厌这种繁文缛节,经常往毛人凤身上推。按说这是露头露脸,提高自己地位的时候,但毛人凤绝不肯担这个虚名,往往提前打电话给郑太太,让郑介民按时到会。“毛大秘书要是有野心,还不趁机树立自己的威信?你要好好待人家,换个人,还不千方百计把你踩下去。”郑太太戳着郑介民的脑壳数落说。 说毛人凤好话的可不止郑太太一个人,军统局上下谁不念叨“毛大秘书”的好处。秘书处的王甫臣仗着是江山人,横行霸道,终于将戴笠惹毛了,王甫臣惶惶不可终日,于是找毛人凤排解。“戴老板的脾气大家都知道,头脑一热,我这条小命就没了。”王甫臣胆战心惊。 毛人凤半晌不语,想定主意后方附耳说道:“我先去戴雨农那儿假装办事,你随后到,我会见机行事的。” 一个时辰后,王甫臣去了戴笠办公室。果然,尚未开口,戴笠已是雷霆爆发,骂到激动处,目中精光四射,显然动了杀机。只见毛人凤恰到好处地站了起来,为戴笠倒了一杯茶劝其去去火气,然后话中有话地“教训”说: “王秘书,不怪戴先生发怒,你太不知轻重了,你还以为这是在江山县,戴先生和大家不分彼此?现在我们是为国家做事,是戴先生的学生、僚属,所以就要自律,不要让戴先生为难。” 这番话说得多圆滑,多有技巧,戴笠怔了怔,那股浓浓的乡情又涌上了心头,口气软了下来:“算了吧,以后注意,下不为例。” 王甫臣一条命捡了回来,心里也把毛人凤感激到了顶点。 感激毛人凤的人还有许多,军统局里有不少年轻美丽的女特务,很是招蜂惹蝶,其中侦缉大队的杨吉昌同时被两位登徒子瞄上了,一个是国际科科长叶翔之,一个是其顶头上司谈荣章,这两位都是老资格的特工,各有着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军统局很有影响。 杨小姐也是不够自爱,竟然一马双跨,终于暗结珠胎。让她没想到的是,两个男人都是恶棍,原来的争风吃醋变成了退避三舍,不仅否认自己作孽,反而指责杨小姐水性杨花。 无奈之下,杨小姐只能找个江湖医生堕胎,结果因流血过多而香销玉殒。 这件事在局本部引起轰动。杨小姐是息烽训练班的高材生,许多同学都在军统中成了骨干人物,他们得知杨屈死的原委后,义愤填膺,决定联名向戴笠控告,为杨小姐讨个公道。要知道,戴笠本人虽然寡人有疾,但管束部下却十分严格,出了这样的“家丑”,绝不会坐视不管,说不定,还会杀一儆百,以正局风。叶翔之、谈荣章早吓得六神无主,情敌变成了盟友,整天想着如何化解这场风波:“‘毛大秘书’是帮人脱困解难的观音菩萨,我们求他去吧。” 毛人凤早就想笼络这两位大特务了,当下满口应承:“嘿,这本来都是些微末细节。男人嘛,玩个把女人算什么。二位如信得过,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处理。” 摆平这类事,毛人凤最拿手了。他先把息烽训练班的头面人物找来,大家一起吃顿饭,趁着酒酣耳热,讲起了“人死不能复生”,“家丑不可外扬”,“得饶人处且饶人”诸如此类的道理。终于达成协定,不再控告生者,但必须厚葬死者,而且叶、谈二人每年须去杨小姐坟上祭扫两次。这些表面文章,叶、谈当然满口应允,息烽班的人也算尽了同学情谊,于是皆大欢喜,只是不知道九泉之下杨小姐是否满意这样的结局。 “毛大秘书”的菩萨心肠在军统局出了名,只有他的老婆向影心知道他的底细,“整个一个笑面虎”,她不止一次私下里这样评价着自己的夫君,“不过,俗话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我倒很看上这一点。” (编辑:杨超) 文章摘自 《十大黑色特工》 作者:夏继诚 王晓华 出版社:珠海出版社 更多文章进入书摘频道>>> 沈醉(1914——1996),字叔逸,湖南湘潭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长期服务于国民党军统局,深得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信任。在军统局素以年纪小、资格老而著称。先后担任少校行动组长、稽查处上校处长、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28岁)、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国防部少将专员、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中将游击司令。 18岁就参加了军统的前身——复兴社特务处。 先后担任少校行动组长、稽查处上校处长、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28岁)、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国防部少将专员、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中将游击司令. 1949年12月9日被卢汉(原国民党云南省主席)扣押,参加云南起义,后协助卢汉逮捕了在昆明的大多数特务。 1960年11月28日被人民政府特赦(第二批特赦人员),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 1980年,有关方面经过调查证实,沈醉在卢汉起义通电上签了字,发表了起义广播,并亲笔颁布命令,要下属特务组织上交特务器材并到指定地点报到。根据党的政策,沈醉的身份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并连续被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0年底,沈醉偕同他在大陆惟一的女儿沈美娟到香港探亲,成为海峡两岸关注的一件大事。沈醉在美国、加拿大及港台等地有许多亲朋故旧和学生,他们都劝他留下来享享清福。沈醉对他们说:“大陆的物质生活是差一点,但我不是为钱而来的。我母亲生前对我说过: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一定要做人。在大陆,我才真正懂得了人生的道理。”他劝亲友们回大陆看看大陆的变化,说:“国家的分裂是在我们这一代身上造成的,应该在我们这一代身上结束。这样,生对得起后代,死对得起祖宗。尽管我们过去走的路各不一样,但从今天起,一个人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就看他为统一祖国是出了力,还是相反。” 沈醉晚年的家庭生活也很幸福。由于国民党宣传沈醉早已“杀身成仁”,他在台湾的前妻粟燕萍女士迫于生计改嫁他人。1965年初春,经人介绍,沈醉与小他10岁的杜雪洁正式结婚,婚后二人相敬如宾、幸福美满。杜雪洁对沈醉体贴入微,每天早晨和傍晚,她陪沈醉去月坛公园和大桥下面散步,还帮助丈夫整理报刊与信件。沈醉患有冠心病,杜雪洁精心制作了一个牌子,写上医生叮嘱:“冠心病患者应多休息、少谈话,每次见客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更不能连续会客。敬请亲友原谅。”沈醉对贤惠的老伴更是情深意厚,他外出开会或参观,总是细心地给妻子带回心爱的衣料或礼物,一次也没忘记过。 1996年3月18日,沈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解放前夕军统在云南的活动》 、《抗战前军统特务在上海的罪恶活动》 、 《我所知道的戴笠》 、 《中美合作所内幕》等九篇文章,登载在《文史资料》上、《爱国将领卢汉》(《新华文摘》1988年第5期)和《我这三十年》等多部作品。 第一个,是军统局秘书长郑介民的老婆。这个半老徐娘是有名的财迷,经常指着名向军统要东西。沈醉本人是总 第二个,是蒋介石,沈多次见过蒋,还差点当了宋美龄赴美的随从武官。但是他怕见蒋介石。原因是沈醉的性格活跃,喜动难静,而且随便惯了,而蒋介石对部下的仪表非常重视,往往从看人的衣着,姿势,精神面貌,就决定他的好恶。戴笠是特别重视对蒋投其所好的,因此每有军统人员去见蒋,必要反复嘱咐,交待,有时还要向蒋的随员预先打听蒋的心情,决定何时谒见。这种严格的要求,对做惯了外勤的沈醉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另外就是蒋说一口难懂的宁波官话,沈是湖南人,往往担心听错,心情很紧张。 第三个,是蒋的侍从室主任钱大钧。钱是保定军官学校出身,黄埔军校军事教官,资格老的可以对陈诚一类的人物指手画脚。 此人形容威武,在西安事变的时候负过枪伤,对于特务颇有些瞧不起,因此也不太好相处。沈醉和钱将军打交道,是因为军统特务往往负责蒋介石出巡的外层防卫,归钱的侍从室指挥,沈为人精明干练,多次担任这个职务。而钱总是神情踞傲,很不好合作,极少给特务提供方便。因为他是上级,沈等特务都吃过不少苦头,因此不愿意去见他。后来才知道,他是在西安事变时和军统结下的梁子。当时钱也和蒋一起去西安。华清池附近原来有一个火车头,为了防止蒋乘火车逃跑,张学良找到钱大钧,说要让自己的好马“盖西北”和火车赛跑,诱骗钱同意将火车头调到临潼车站。这个细节在事变后被特务密报上来,认为钱和张有勾结的嫌疑。钱因此受到审查。当时钱曾指挥侍从拼死抵抗,掩护蒋逃走,自己被东北军的子弹打穿胸部,却遭到如此对待,内心极为痛苦。因此终生对特务没有好感。 1949年9月,云南解放前夕,蒋介石命令沈醉带来了大批军统特务窜入昆明,要以“铁的手腕”稳住大西南。沈醉 李先生看后,提笔将电文词序一改,便成了“罪无可逭,情有可原”。在昆明的军统头目阅读电文后,以为蒋介石“恩威并举”,镇唬一下争民主的“出头鸟”,达到争取民众的目的就行了。于是,90余名爱国民主人士得救了。后来,蒋介石得知此事,气得火冒三丈,他怀疑机要秘书记错了自己的口授电文,又不能排除自己搞“颠倒”了词序,只得骂几声“娘希匹”了事。 相互暗藏杀机 毛人凤为人心狠手辣,狡诈多疑。1948年秋的一天,毛人凤正与一风流女子亲昵,恰被沈醉看在眼中。毛人凤从此总以为沈醉与他过不去,处处设防。1949年5月毛人凤随蒋介石逃离大陆时,有意将沈醉以云南专区保安专员的名义(实是“军统”云南站站长)安排在云南省主席卢汉身边,监视卢汉的行动。此时,全国解放浪潮风起云涌,边陲云南也到处出现“反独裁、反内战、反饥饿”的巨幅标语。早已看破时局的卢汉渐向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接近,使蒋介石深感不安。同年8月初,毛人凤在台湾遥控指挥,要沈火速除掉与卢汉关系密切、原中央陆军大学校长、曾参与卢汉反蒋的杨杰和陈复光、谢崇文等5位重要人物。沈醉闻讯不由一惊,心想毛人凤真毒,这不是封我的生路吗?他明明知道卢汉正向共产党靠拢,我杀了卢的亲信,一旦云南解放,我一家人岂不死无葬身之地?于是沈便对毛的命令采取软拖之法,拖延时间,想侥幸过去。 毛人凤见沈醉迟迟不动,遂出一绝招,搬动蒋介石,以“委员长”的名义向沈醉下死命令,限沈“在3天之内干掉杨杰”。这下子沈醉慌了手脚,想想只杀一人,不敢再抗拒了,决定暗杀杨杰。不料这件事被沈母发现,立即劝阻了沈醉,并给杨杰通风报信,让杨逃走。谁知就在杨杰逃离昆明的时刻,卢汉迫于蒋介石和代总统李宗仁的双重压力,下令在全市范围内来一次大搜捕。毛人凤见机特派保密局西南区区长徐远举前来配合沈醉行动。徐远举和沈醉一见面就居高临下地从口袋里拿出一张黑名单,指着第一名“杨杰”对沈责怪道:“这是委员长亲自点的名,你却迟迟不杀,毛局长对你很有意见,要你将功折罪。”沈醉表面上承认办事不力,表示诚服,暗中却帮助杨杰脱身。 当天晚上沈醉假装信心百倍地带人冲进杨杰家,自然是人去楼空。徐远举见抓不到杨杰,便大抓其他“政治犯”。一夜就抓了400多人,其中许多是大专院校学生。沈醉明知里面多数人是无辜的,但屈于毛人凤的指令,不敢违抗。特务们原指望这样会讨得毛人凤的欢心,哪知毛人凤要杀的重点是杨杰,听说杨杰漏网,便气极败坏地从台湾乘专机赶到昆明。他一下飞机就对前来迎接的沈醉瞪眼,满面怒气地说:“老沈,你这次行动使我失望,委座对你很有意见。”毛告诉沈醉,他这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迫使卢汉杀掉被抓人犯,让卢双手沾满鲜血,以堵住其将来投共的后路;二是更进一步明确要沈醉死守云南,没有“蒋委员长”的电令不能离开一步,否则格杀勿论。 沈醉表面点头,内心极为不满。蒋家王朝已到危急时刻,我沈醉能扭转乾坤吗?沈恨死了毛人凤--都是你这条恶狼捣的鬼,冤家路窄,这次我非叫你死个不明不白不可!由此沈对毛人凤暗藏了杀机,决定选用毒药毒死毛,而且不让毛死在大陆。沈醉秘密寻找毒药,发现有两种。一种是云南少数民族配制的土药,名叫“蛊”,又名“百虫粉”,是一种褐色细粉,若将其放入菜和咖啡中,无法辨认。其药力服后半月才会发作,发病时浑身痉挛,痛苦万分而死;一种是外国进口药粉,此药无臭味,只要在食物中放一耳勺即可,放三次,致使心脏坏死。沈醉觉得第二种可靠性不大,决定采用第一种。 两次欲杀毛人凤 毛人凤先是住在一特务家中,沈醉将自己贴身副官严祁生派去为毛当警卫。沈醉计算一下日期,觉得为时尚早,暂不下手。毛人凤住了20多天,工作毫无进展,每次找卢汉要卢在处决400多人犯的名单上签名,卢汉总是借口罪证不足,拒绝下笔。毛人凤让步到四分之一的人数上,卢汉还是态度如初。毛人凤紧紧相逼,卢汉板着脸说:“你这样逼我,叫我这个省主席还能当下去吗?” 毛人凤几次碰壁,气恨异常,回到沈醉家中,进门就指责,发脾气说沈对党国不忠。沈醉本来窝了一肚子火,这样一来更加坚定了他毒杀毛人凤的决心。凑巧偏在这时,昆明突然停电,毛人凤生怕遭人暗算,疑神疑鬼,还借机发疯,大骂严副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严祁生受辱不服,向沈醉诉苦,沈醉听得心里冒火,反得提醒,准备次日将毒粉拌在毛人凤的饭菜中。 就在当天晚上,电厂又送电了,沈醉来到毛人凤房间,毛拍着沈的肩头颇为动情地说:“老沈啊,这些年你待我始终如一,难得你一片赤诚,我对你发火,是我内心障碍,是我不对,千万别往心里去。”话间眼睛似乎还有些湿润,一向重义气的沈醉又放弃了杀念。 毛人凤难耐寂寞,在此多事之秋,居然不顾“党国”危急,将一京剧花旦弄到家中成天鬼混。沈醉对此极为鄙夷。 一天,沈去找毛人凤汇报工作,无意中发现台湾催毛返台的电报,沈醉心里一震,心想,若再不下手,就失此千载难逢之良机了。于是打算当天趁毛人凤吃晚饭时下毒。 然而沈醉离开房间之时,毛人凤说了一句:“老沈,我从内心佩服你的忠心耿耿,要是戴老板在天有灵,会含笑九泉的。”一个“戴老板”又提醒了沈醉,他在心中反问自己:我若杀了毛人凤,岂不太对不住戴老板了?他再次软下心来。这时传来蒋氏父子要亲来昆明的消息,沈醉经过几天思索之后,将几包毒粉扔了。 不几天,毛人凤离开了昆明。临走时,对沈醉指示:“你一定要坚守云南,要么拉起队伍进山打游击,要么学王佐断臂诈降,以求东山再起。”毛人凤一走,沈醉恍然大悟,对家人说:“我不该扔掉毒粉。” 毛人凤走后不久,12月9日,沈醉参加了卢汉起义。事后沈对卢汉说:“我痛悔没亲手杀了毛人凤。”卢汉答道:“让人民再杀他也不迟!” 1933年5月13日晚上,丁玲的爱人冯达9点多才回到家中。他的神色有些慌乱,不等丁玲问,就急忙告诉丁玲说,他们的住所可能被特务盯上了。 当天晚上,冯达去看两位《真话报》通讯员,他在他们住室的窗下喊了两声,无人回答,却看见屋子里灯光摇晃,有杂乱的脚步声,冯达感觉情况很可疑,急忙掉转头往回走。回到家门口用钥匙开门时,他看见马路对面影影绰绰有个人。当时,丁玲是左联党团书记,冯达则在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真话报》工作。这年年初,他们刚刚把家搬到公共租界虹口昆山花园路7号,这里是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 第二天,丁玲要去正风学院参加文艺小组会议。冯达不放心,还要去看那两位《真话报》通讯员。早8时许,两人离家时约定,中午12时前一定回家。到时如果一人未回来,另一人要立即离开家。丁玲为防万一,去正风学院前,特意绕道去左联党团成员穆木天、彭慧家,把昨晚的事情告诉他们,并说如果下午自己不来,就可能出了问题。中午,她11时半回到家,没有看到冯达。她正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真话报》总编辑潘梓年来了,他很从容,拿起桌子上的一份《社会新闻》看了起来。丁玲看到他那沉着的样子,自己倒不好意思起来。突然,楼梯上响起一阵杂乱的脚步声,门“砰”地被推开,特务马绍武等三人闯入屋内。丁玲和潘梓年被捕了。逮捕他们的是国民党中统特务系统的便衣。 整整50年之后,丁玲才知道,当年如果国民党中统特务不抓她,戴笠为头子的国民党复兴社特务也会把她抓走,她已经处在双重监视之下,注定了在劫难逃。有趣的是,当她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她竟然和50年前要逮捕她的复兴社特务坐在一起开会,而且他们之间互相问候,友好交谈,书信往来。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历史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丁玲说沈醉“这本书写得好”,沈醉动情了,用手帕擦眼泪。 1983年秋天,北京西城太平桥大街,全国政协礼堂的一个会议室里,气氛热烈,文化组的政协委员们在学习讨论《邓小平文选》 。文化组的组长是丁玲,此时她正在发言。丁玲善谈,讲起话来思路开阔,她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说明改革开放的伟大:“……要不是三中全会,要不是邓小平、胡耀邦出来主持工作,大胆地拨乱反正,我们可能要右派到底,这辈子没有出头的日子,没有申冤的机会,所以,我感谢党,感谢三中全会的英明决策。”由自己的命运,她又讲到另一个人的命运:“我最近看了一本书,是沈醉写的《我这三十年》……”。 这句话一出口,屋子里边顿时有了一些响动,有人轻声议论,有人则把目光投向一侧,那里坐着一位身材魁梧、腰板挺直的老人,双手拄在一根拐杖上,正在专心致志地谛听。他就是政协委员沈醉。他想要听听丁玲会说些什么。 丁玲接着说下去:“这本书写得好,写得真实,特别是把思想改造的过程写得很具体,很生动,让人看到我们党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党的政策、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水平。”丁玲扫视会场,遇到了沈醉的目光,她笑了,说:“过去我恨你们这些人,把你们看作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现在看到你们改造得这么好,我很受触动,也改变了我对你们的看法。我也很羡慕你们,在你们思想改造的过程中,有那么多党的领导人和工作人员给你们温暖。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就是应该像太阳一样,给人以温暖……”。 丁玲讲得很动情,沈醉听得也动了情,他摘下眼镜,用手帕擦拭着眼睛。屋子里安静下来,委员们看到了这两个老人之间的一种沟通和交流。但是许多委员并不知道,50年前,这两个人是你死我活的冤家对头,他们之间,曾经有一场即将发生而终未发生的生死搏斗。 会散了,人们陆续走出会议室,沈醉却坐在那里没有动,丁玲也坐在那里没有动。最后,屋子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沈醉站了起来,拄着拐棍慢慢向丁玲走过去,冲她深深施了一个礼:“书出来以后,我一直想送您一本,但又怕您不原谅我,没想到您先看到书了,……过去我对党和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也对您犯下了罪,……”话语中溢满忏悔之意。丁玲连连摆手,打断他的话:“这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一切都要向前看,我们不是已经走到一起来了吗?我希望你多写,把你的经历都写出来,也欢迎你到我家里来作客。” 《我这三十年》是沈醉写的一本回忆录,那年春天刚刚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记述了沈醉在全国解放以后,作为一名战犯,与杜聿明、宋希濂等在北京功德林监狱和秦城农场认真接受改造,获得特赦,重新做人的经过,还写了他在“文革”中间遭受“四人帮”迫害的遭遇,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再次新生。湖南人民出版社经常把一些新出版的好书寄赠丁玲,所以她看到了这本书。 沈醉接受丁玲的邀请,但没去,却写给丁玲“请罪书”。 丁玲邀请发出去了,但是沈醉没有来。是内心里负疚太重,还是担心丁玲并不真正欢迎他? 第二年春天,丁玲的《访美散记》也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的装帧印刷都很漂亮,她购买了一些,签名送给亲朋好友,其中也有沈醉先生一本。 意外地收到丁玲的赠书,沈醉十分感动——丁玲确实是豁达之人。他想起上次在政协礼堂和丁玲的几句对话,有些话还没有来得及说,有些事情他还想告诉丁玲,他觉得如果不这样做,就对不起丁玲。于是,他给丁玲写了一封信: 军统正式成立是在1938年,所以准确地说,当年沈醉所在的特务组织是军统的前身国民党复兴社。但这封信让丁玲了解了几个问题:第一个是在30年代初期的上海,严密地监视、跟踪丁玲,随时随地想要扼杀左翼文化运动的,不止一个特务组织,各组织之间争相以抓捕革命人士邀功争赏。第二个,丁玲被捕以后未被杀害,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相当有名”,很多人同情她,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出面援救,国民党反动派迫于“社会舆论,国际影响”而未敢下手。第三, “文革”时期,“四人帮”继续对丁玲进行迫害,派人追逼沈醉承认丁玲叛变过,沈醉先生坚持实事求是,反而受到谢静宜等人的奚落嘲笑。 “文革”中沈醉凭良知说真话,使丁玲的所谓变节行为真相大白。 沈醉在《我这三十年》中写道:由于他的特殊身份,“文革”中间,大量所谓“专案组”找他外调,5年间写过一千多份证明材料。他懂得,一份材料关系到一个人的政治生命,所以抱定一个宗旨:决不能再像解放前那样,无中生有,干伤天害理的事情。这是他的进步,也是他认真改造自己的成果。沈醉在30年代为虎作伥,险些害了丁玲,却又在“文革”期间的60年代,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帮了丁玲。他以自己的功,弥补了自己的过。 这封信6月26日寄到丁玲家中,但丁玲此时不在北京,她应厦门大学之邀,正在鼓浪屿疗养。月底她回到北京,但很快就因糖尿病病情加重,在7月4日住进协和医院。读了沈醉先生的信,她知道了一些过去并不知晓的事情,这对于她正在写作的长篇回忆录《魍魉世界——南京囚居回忆》 ,有所帮助。很快,她又看到了中组部《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这个文件经中央书记处批准,在8月1日由中央组织部正式颁发,文件澄清了有关她在南京被捕那一段历史的种种谣言,彻底地还她一个清白。 片名:上海滩十三太保 外文名称 Shanghai Thirteen 导 演:张彻 编 剧:张彻 主 演::刘德华 , 狄龙 , 李修贤 上 映:1981年 地 区:中国香港 语 言:粤语 颜 色:彩色 类 型:动作片.剧情 制片国家或地区:香港 其他名称:Shanghai 13 Shanghai Thirteen 1932年,蒋介石授意其心腹、黄埔军校毕业生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等人成立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仿照法西斯特务组织意大利黑衫党、德国褐衫党,又称“蓝衣社”),由蒋介石核定干事13人为该组织骨干,被称为“十三太保”。 人员有: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扩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 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 第一种说法:韩复榘、石友三、孙连仲、孙良诚、张维玺、刘汝明、佟麟阁、过之纲、葛金章、闻承烈、程希贤、韩多峰、韩占元等等13人也号称13太保。 还有一说则是加入傅作义、张自忠、宋哲元、冯治安、赵席聘等人取代前一种说法中的后面几人。 冯玉祥的十三太保,龙蛇混杂,有抗战殉国的英雄如:张自忠、佟麟阁等。 “十三太保,一夫当道!教头快刀、浪子富翁、学生少爷、熊虎鹰豹、眼镜烟嘴、长枪难逃”,上海滩十三太保,个个身怀绝技! 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志士高先生不满汪伪政权卖国行径,与神偷黑帽子(王羽)盗取汪伪政府与日本人签订的卖国密约,准备经由上海带往香港公之于天下,以揭露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卖国求荣的真相,因此受到汪伪政权伪内务部次长洪述的追杀。 为了保证高先生和密约能够顺利抵达香港,上海滩大亨沈刚夫(陈观泰饰)决定派遣手下的上海滩十三太保保护高先生前往码头。不想十三太保内部却有人叛变,出卖了沈刚夫和高先生,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内奸作梗的情况下,高先生能否顺利抵达码头?十三太保,孰忠孰奸?在高先生去往码头的路上,陷阱密布,杀机重重,一幕幕血战连续上演…… 陈观泰 ——沈刚夫 狄 龙 ——教 头-- 程天赐 ——快 刀--项方 姜大卫 ——浪 子--叶不凡 梁家仁 ——富 翁--陶大业 刘德华 ——学 生--关伟 李中一 ——少 爷--梁少雄 王青 ——熊 --熊立 鹿峰 ——虎 --罗虎 陈星 ——鹰 --胡大力 戚冠军——大 豹--袁海 尤少岚 ——小 豹--袁江 王钟—— 眼 镜-- 江生——烟 嘴--冯金榜 李修贤 ——快 枪--小杨 其他人物 王羽 ——黑帽子 江明 ——高先生 常枫 ——洪述武 陈家凯 ——魏啸天 朱海玲 ——陶小妹 在旧上海的政局处于最紧张时期,出现一班叛党,他们密谋渗入当时最强势力--上海滩十三太保。幸得顾先生知道其叛乱诡计,赶往通知十三太保,叛党要在他踏足香港前把他除去,一场龙争虎斗正式展开…… 本片为香港70年代武侠片宗师张彻的晚期代表作之一,其开一代先河的男性视角和暴力美学在片中仍然丝毫不减。兄弟情义、江湖恩仇、民族大义在小小的上海滩激起层层波澜。狄龙作为成龙之前香港最出色的武打演员在片中的表演如鱼得水,李修贤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后来在《喋血双雄》中的影子,如今已显苍老的姜大卫在那个时代扮演的乃是英俊潇洒的“浪子”角色,最难得的刘德华也在片中出演一配角,这时的刘德华刚刚出道不久,年轻气盛,可惜在片中仍要与爱人生离死别。很多年以后,刘德华在回忆这部电影时仍唏嘘不已。 十三太保,一夫当道! “教头快刀、浪子富翁、学生少爷、熊虎鹰豹、眼镜烟嘴、长枪难逃!”上海滩十三太保,个个身怀绝技! 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志士高先生盗取汪伪政府与日本人签订的卖国密约,准备经由上海带往香港公之于天下,以揭露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卖国求荣的真相,因此受到汪伪政权伪内务部次长洪述的追杀。为了保证高先生和密约能够顺利抵达香港,上海滩大亨沈刚夫决定派遣手下的“十三太保”保护高先生前往码头。不想十三太保内部却有人叛变,出卖了沈刚夫和高先生,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内奸作梗的情况下,高先生能否顺利抵达码头?十三太保,孰忠孰奸?在高先生去往码头的路上,陷阱密布,杀机重重,一幕幕血战连续上演…… 江湖传言:“十三太保,一夫当道。教头快刀、浪子富翁、学生少爷、熊虎鹰豹、眼镜烟嘴、长枪难逃。”这些所谓的教头、快刀、浪子、富翁等,便都是十三太保的身份——或者说是名号。 《上海滩十三太保》也是一个关于“保镖与刺客”的故事,《十月围城》几乎可以说是原封不动的复制了它的模式。汪伪政府里颇有良心的高官偷了和日本人勾结的卖国密约,于是遭到追杀。陈观泰饰演的上海滩老大派手下的“十三太保”一路护送,与刺客搏命。《十月围城》宣传时号称有60分钟打戏,倘若不到60分钟即可退票。我想,张彻老爷子若是在世,听到这个怕是要鄙夷的说一句:“六十分钟算啥,我当年就没有几分钟是不打的。” 从演员阵容上来看,《十月围城》比《上海滩十三太保》也要逊色许多。虽然有十余位明星加盟,但真正堪称大牌的也就只有甄子丹、谢霆锋、黎明、梁家辉、范冰冰而已(附加,还有王学圻、张涵予、曾志伟)。反观《上海滩十三太保》,除了因车祸去世的傅声之外,张彻手下的“五虎将”悉数登场亮相。此外,老将如王羽,新秀如刘德华,也都在该片中饰演了重要的角色。 影片开场第一幕,便是外交部长高先生求助于怪盗“黑帽子”帮他窃取文件。黑帽子的扮演者就是大名鼎鼎的“独臂刀王”王羽。熟悉港片的人对王羽之名想必都如雷贯耳,正是他同张彻1966年合作的《独臂刀》,开启了武侠电影的一个全新时代。当年,张彻去世时黄沾为他题写的挽联便是“高山传天籁,独臂树雄风”。这部电影不管是对导演对演员还是对邵氏对武侠电影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只是,1966年到1981年已经过去了十几载春秋,当年的帅小伙至此已经成了一个胖子,实在教人唏嘘不已。 演员表之后,高先生便来到沈先生家。这位沈先生便是“一夫当道”里的“一夫”,由陈观泰饰演(个人认为中年之后的陈观泰是最有老大风范的一个演员)。此后,在他的安排下,“十三太保”依次登场。由于“十三太保”里有一部分已被汪伪收买,所以基本上后面的故事就是“十三太保”如何VS“十三太保”。 第一批出场的是“烟嘴”和“长枪”。李修贤当时年轻的一塌糊涂,时尚中透着一种反叛的味道,似乎是想走姜大卫的路线。但在这样的一部以“死人”来推动剧情发展的影片中,通常出场的越早也就死的越早。 经过几番交手之后,高先生来到眼镜店。在这里,借“眼镜”之口点明了“十三太保”的身份——浪子富翁教头,是沈先生的结拜兄弟;学生少爷,是沈的保镖;后面的熊虎鹰豹、长枪难逃因为贪图财势,已被洪武收买;快刀则是最神秘的一个,没人见过他的真面目。演“眼镜”的人是王钟,当年和狄龙、姜大卫、陈观泰并称为“四骑士”。不过这部片子中他死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穿帮。他正面中枪,鲜血淋漓,转身过去,背后却完好无损。 梁家仁饰演的富翁一出场就躺在一群美女的怀中,真是羡煞旁人。但最后却死在了“虎”的手里。按理说富翁排名在“虎”之前,功夫也确实比虎好。只可惜富翁还有个妹妹被“虎”的手下劫持,于是……再一次证明了张彻电影里的女性角色,不是花瓶即是祸水。 “富翁”死后,“学生”出场。最叫人兴奋的就是华仔,一袭白衣,青春无敌。可惜最后还是为了救“富翁”的妹妹与“虎”同归于尽了——我对这个女人真的是无语了。 别墅之后,下一个场景是浪子叶不凡的赌场。要说浪子,恐怕也没有谁比姜大卫更适合这个角色。个人认为,赌场之战是本片最精彩的一场戏。很有点杀人游戏的味道。敌友之间不互相识,于是“熊”聪明的制造了一场混乱,逼得高先生现形,刺客与保镖方才各自现身动起手来。 赌场之后则是码头,“十三太保”中最厉害的两个人——“教头”和“快刀”上演了一场决斗。本来教头以一敌三,眼看就不行了,杀手“快刀”却突然被正义感化,反戈一击,才使正邪双方重新回到均势上来。不过高手总是逃不过争夺“天下第一”的虚名,最后的决战也以“教头”狄龙的胜出而结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张彻的这部电影真的是将李白的《侠客行》诠释到了极致。 周恩來十一條“家規” big5.xinhuanet.com
解密笑面虎毛人凤八面玲珑的升迁之路(图)
作者:夏继诚 王晓华 出版社:珠海出版社
本书简介:国民党特工疯狂捕杀共产党人;敌后刺杀汉奸;与日伪间谍大比拼……民国时期特务横行,各逞凶顽,可谓杀手生涯,黑色人生,特工实录,罪恶历史。本书通过“行动高手”沈醉的洗心革面,“杀人魔王”毛森的晚年向善……[连载内容]
沈醉
盘点国民党军统风云人物
上海滩十三太保
摘要
相关主题: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周恩來十一條“家規”
big5.xinhuanet.com
周恩来领导的十大“共谍”. 原创于: 2012-05-03 07:29:53
blog.people.com.cn
周恩来领导的十大“共谍”
原创于: 2012-05-03 07:29:53
标签:
.
周恩来领导的十大“共谍”
——记曾经行走在“悬崖”边上的中共“特工”们
.
自从电视剧《悬崖》热播以来,中共地下工作者当年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事迹,引起了广大青年朋友们的关注。在共和国已经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今天,我们不应忘记在我党艰苦而漫长的斗争历程中,为夺取革命胜利,曾经长期行走在“悬崖”边上的革命先烈们。由周恩来亲自缔造指挥的这条秘密战线,斗争的成败胜负,直接影响到革命的每一进程。周恩来,是我党隐蔽战线的主要创始人与卓越领导者。
1927年5月间,时任中央军事部长的周恩来在武汉倡议并主持成立了特务工作处(科),隶属于中央军事部,以情报保卫工作为重点。它标志着党最早的情报、保卫专业机构开始萌芽。1928年11月14日,中央常委会又专门成立了由周恩来直接主持的决策机关——中央特务委员会。
1941年9月又成立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的军政战略情报机关中央情报部。周恩来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及长江局副书记、南方局书记,继续部署、领导了党的情报工作。
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同时兼任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并领导中央社会部(中央情报部)城工部统管党在国统区的工作;中社部(中情部)负责国民党党政军情报及统战策反工作。
在周恩来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直接领导下,经过长期斗争实践,党的情报工作在政治、业务、组织建设上有了创造性的构思,形成了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报工作的极大威力。
以下是受周恩来直接领导的,打进国民党内部的著名“十大特工”的事迹。
.
1、钱壮飞 国民党特务头子徐恩曾机要秘书。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在上海考入国民党特务头子徐恩曾主办的上海无线电训练班。1928年秋,先任上海无线电管理局(国民党的特务机构)局长徐恩曾秘书。徐恩曾任南京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中统前身)主任后,钱壮飞为其机要秘书。
1931年4月,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钱壮飞立即派人赶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报警。周恩来、陈云等领导采取紧急措施,才使得中共中央领导人和中共江苏省委以及共产国际在沪机关全部迅速地安全转移,使党组织避免了一场特大灾难,1931年,钱壮飞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第二局副局长。1935年,在红军长征南渡乌江时,遭敌机袭击牺牲。全国解放后,周恩来曾经多次谈到钱壮飞和李克农、胡底打进国民党最高特务机关后对党作出的巨大贡献。他曾说,如果没有“龙潭三杰”,我们这些人早就不存在了。
.
2、胡底 曾任国民党特务机关设在天津的分支机构长城通讯社社长。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和钱壮飞、徐光华合办了光华影片公司,借此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在北京被张作霖杀害,胡底和钱壮飞受命离开北京到上海。1929年打入南京的特务机构。1930年下半年,被派往天津筹建长城通讯社,并出任社长。这是国民党特务机关在北方的分支机构,此后,南京、天津方面每有紧急情报,钱壮飞和胡底就立即报告给在上海的李克农,由李克农通过陈赓及时转报中共中央。1931年4月,李克农得知顾顺章叛变的那天晚上,用暗语给胡底发了撤离的电报,胡底马上乘坐外国轮船离开天津。1931年8月,胡底、钱壮飞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到达苏区后,胡底任临时中央政府国家政治保卫局预审科科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胡底任中革军委侦察科科长。1935年9月,张国焘给他扣上“反革命”的帽,将胡底杀害。1945年中 共七大追认他为革命烈士。1981年12月8日,国家民政部再次追认胡底为革命烈士。
.
3、李克农 曾任国民党特务头子徐恩曾在上海设立的特务机构特务股股长。
1898年生于安徽巢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化名李泽田以应考方式考入了国民党特务机构上海无线电管理局。不久,李克农便升任特务股股长。徐恩曾有一个专供国民党高级官员相互发电报使用的密码本,每次外出,徐都将其放在贴身口袋里。一次,好色的徐恩曾从南京到上海开会时,李克农见其急着去找上海滩的美女,就用手指指其胸口,说:“不行!不行!徐主任,您带着这个怎么行?”徐恩曾觉得言之有理,当即从小褂里掏出密码本交给李克农,李克农随即将密码本复制收藏。后来,就是用这个复制的密码本,在关键时刻,帮助破译了国民党的绝密情报,保卫了中共中央的安全。顾顺章叛变投敌后,李克农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后曾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红军工作部部长等职。长征到陕北后,曾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外交部副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李克农这位中共情报、保卫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虽然不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但却可以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李克农:“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大特务。”1955年,这位从没带兵打过仗的开国功臣,被授予上将军衔。1962年2月9日病逝于北京。
.
4、熊向晖 曾任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机要秘书。
祖籍安徽凤阳。1919年生于湖北武昌。1936年12月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入党,1937年12月,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到国民党胡宗南(时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后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部队“服务”,1947年5月,任胡宗南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成了胡宗南的亲信,负责处理机密文电和日常事务。1943年,熊向晖获得了一份胡宗南为进攻陕北地区而作的战略部署的情报,并立即报告了党组织,党中央向外界及时揭露了这个阴谋,使之破产。后来,毛泽东称赞熊向晖,说他一人可以顶几个师。1947年7月,熊向晖被胡宗南派赴美国留学后不久,知道了熊向晖的真实身份,气得暴跳如雷。1949年11月,熊向晖接到周恩来的邀请,来到中南海勤政殿。当他走进勤政殿时,看见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原国民党高级官员也在里面。这些人见熊向晖走进来,亲切地问:“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周恩来哈哈大笑,说:“他可不是起义,他是归队。今天,我请你们大家来,一是和你们聚聚,谈谈心,二是向大家公开一个秘密。”众人大为惊讶。国民党前国防部参谋次长刘斐说:“怪不得胡宗南老打败仗。”后来,熊向晖一直在外事战线工作。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后,熊向晖随乔冠华首次代表新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熊向晖担任过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办公厅副主任等职。
.
5、段伯宇 曾任蒋介石侍从室少将高参:
1904年生,19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受周恩来指示,段伯宇进入国民党陆军大学第七期特别班学习。毕业后经胞弟段仲宇推荐进入蒋介石侍从室工作。段伯宇在蒋介石侍从室(后改为总统府军务局)任少将高参后,在国民党军队内进行策反工作。解放战争后期,成功策反蒋介石最精锐的核心部队——现代化伞兵三团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段伯宇曾任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负责人。1998年9月23日在北京逝世。
.
6、汪锦元 曾任汪精卫随从秘书。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奉命打入伪上海市政府秘书处。由于日语熟练,深得汪精卫私人秘书周隆庠的信任和欣赏。1940年9月,汪锦元因周隆庠推荐去了南京,并打入“汪公馆”,做了汪精卫的随从秘书兼日语翻译。汪锦元抓住一切时机搜集汪伪和日本军国主义“交易”的各种情报,受到周恩来的称赞。1942年8月,汪锦元等人因西里龙夫牵连被日本警方逮捕。1945年5月,汪锦元等人获释后随新四军联络部部长扬帆来到新四军淮南根据地。1945年9月,汪锦元受命到国民党统治区长期潜伏,相机打入国民党机关,开展对敌隐蔽斗争。从此,汪锦元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上海解放后,汪锦元曾在东方经济研究所和保卫部门任职。1955年夏,他因所谓“潘扬案”被捕,关在北京。1982年8月,潘汉年、扬帆案得到彻底平反,汪锦元的问题也得到昭雪。有关部门对其的评价是:在从事党的情报工作期间表现积极,认真负责,对革命事业有一定贡献。1992年3月26日,汪锦元因病去世。
.
7、谢和赓 曾任白崇禧机要秘书
1933年在北平读大学时经宣侠父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党中央派他回到广西老家,利用家庭影响打入桂系军阀上层,成了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直接领导下的“特密”地下党员,代号“八一”。抗战爆发后,白崇禧到南京就任副总参谋长,谢和赓被白崇禧任命为中校机要秘书。在武汉时,白崇禧让谢和赓写一份《军队政治工作与群众政治工作之关系》的讲演稿,谢和赓找到李克农,请求党组织给予帮助。李克农向他提供了大量的材料。谢经过三天三夜,终于写成,由李克农转交周恩来审阅。李克农连夜找到周恩来,周恩来认真推敲文句,对讲演稿进行了较大修改。第二天,李克农便将周恩来用红笔改动过的讲稿转交给谢和赓,告诉他说:“恩来同志删的是白站在副总参谋长的地位指责政治部工作失误的部分,改为本着白的军训部长的地位讲话。同时,恩来提醒你注意不要让原稿提出的政治训练的原则和方法跟我党太相似。”按照李克农的指示,谢和赓急忙复写了两份,毁掉周恩来删改过的原稿,将完成稿送到白崇禧的办公桌上。白崇禧完全采用了谢和赓起草的讲演稿,向师以上干部和师级政工人员进行训话。1942年,谢和赓被中 共中央派往美国做秘密调研统战工作。1946年毕业于美国国际事务研究所。1954年冬,和妻子王莹(著名演员、现代女作家)因“共产”嫌疑,被美国移民局递解出境。二人于1955年回到北京。谢和赓后曾任《世界知识》高级编辑兼欧美组组长等职。因“鸣放”期间提了“中南海应向老百姓开放”的意见,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下放到北大荒劳改。因周恩来和董必武相继出面干预,谢和赓一年后得以重返北京。“文G”开始后的1967年7月1日被捕入狱。1975年春,重病在身的周恩来得知谢和赓的情况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释放谢和赓出狱治病。同年5月15日,谢和赓总算重见天日,但出来时精神已近失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平反,后在外交部工作。
.
8、赵荣声 曾任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秘书:
安徽安庆人。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1935年在“一二·九”运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春去延安。后参加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任通讯组组长。1938年2月,赵荣声受组织派遣,到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部做统战工作,任卫立煌的少校秘书。刘少奇从延安到洛阳找赵秘密谈话,嘱咐赵长期隐蔽下去,等待时机,并要做好随时应变的准备。1942年,赵荣声到迁往成都的燕京大学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工人日报》文化生活组组长,1952年写成长篇报告文学《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向人们系统地介绍了吴运铎。1956年2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其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在建设的日子里》。1985年,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了其所撰写的《回忆卫立煌》一书。
.
9、阎又文 曾任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秘书:
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人。1939年11月入党,被中共西北局社会部安排到国民党西北军阀马鸿逵部队。后来,阎又文寻机转入晋军傅作义部。阎又文与傅作义是山西荣河同乡,逐步取得傅的信任后,升任少将新闻处长、奋斗日报社长、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工处副处长。按照上级指示,阎又文长期不与组织发生联系。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阎又文这个高级内线一直没有被启用。直到解放战争爆发前夕,中央情报部才重新与阎又文接上关系,于是,便有了傅作义痛斥毛泽东的《致毛泽东的公开信》文稿。原来,阎又文得到为傅作义起草电报的任务后,曾请示组织,周恩来指示:公开电要骂得狠些,要能够激起解放区军民义愤,要能够导致傅作义狂妄自大!后来,阎又文曾代表傅作义与中共和谈。1949年1月22日下午6时30分,阎又文以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工处副处长的身份,正式宣布北平和平协议和傅作义的文告。新中国成立后,阎又文成为水利部部长傅作义的办公厅主任.
.
10、何基沣 曾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
1898年生于直隶(今河北)藁城。1923年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参加冯玉祥部队。1931年任二十九军一○九旅副旅长。1933年春,赴喜峰口抗击日军,以战功升为旅长。卢沟桥事变前夕,率部驻守卢沟桥一带,多次挫败前来挑衅的日军。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直接指挥驻军抵抗。1938年秘密前往延安,受到中 共领导人的接见。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他回到原部队工作,同新四军四师、五师建立了联系,在新四军向鄂豫皖发展和建立大别山根据地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1939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时,时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的何基沣,根据党的指示,和张克侠一起率部两万多人起义。此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四军军长、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水利部副部长、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农业部副部长等职。1980年病逝。
我的更多博文
所属类别: 社会| 所属自分类: 我的文章 | 评论数 (3)| 阅读数 (9895) | 分享数 (0) | 转载数 (0)
最新评论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杂志是由中华现代教育教学研究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面向广大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国家级学术理论性刊物。分别由我国较著名的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资深专家、知名学者执编,审稿严慎,因而期刊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指导性和权威性。(国际刊号:ISSN 1726-3301,国内统一刊号:CN 65-3987/G,邮发代号:22-163,大16开)。本刊秉承“以交流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刊宗旨,坚持刊物品质第一位的办刊理念,全力打造一个贴切于新时代要求的学术交流平台。是全国性教育资讯的发布载体,是全国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互通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全国教育界进行学术交流、切磋教育教学经验的重要园地。征稿范围:教育界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各地、各级、各类院校教师;教育研究机构及行政管理人员;各行业教育工作者均可投稿参评。
联系方式:
投稿电话:13101587774 联系人:孙编辑
投稿邮箱:zgjyzxzz@126.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投稿教学教学导刊”字样)
qq投稿:40559305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