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故去后的孟小冬:往来弟子授艺无数  (2010-04-22 10:26)

 
       孟小冬,曾经的风华绝代,因为与梅兰芳的未了情缘,一度大红大紫,四十二岁的时候,嫁给晚年的杜月笙,因此也便有了名分,可惜,第二年杜月笙便早早离世,这一段的纠结,已经有多人写过,但之后的事情,却鲜有表述,近查香港资料,竟也有对孟小冬晚年生活的记述,那么,孟小冬的一生也就圆满了。
     
       民国三十八年(1949),杜月笙先生全家由沪至港,时孟小冬已与杜先生结合,自然同行。一九五一年,笔者为一元献机委员会筹办义演,由焦鸿英在台北中山堂演出五天,与焦鸿英、江一秋夫妇,盘桓有半月之久。那时他们自港来台,在港时,也是杜府座上客。据江一秋兄见告:"唉呀,杜先生和孟小冬的感情交关好,两个人嗲得来。"具见杜孟伉俪情深。杜先生弥留时,孟表示绝不再登台演戏,以谢知音。  
  
  杜氏故后,杜夫人姚谷香女士奉柩来台,葬于汐止。孟小冬留港,深居寡出,偶与友朋谈戏为乐。那时候还偶由王瑞芝操琴,吊吊嗓子,现在所遗留的录音,一部分是那时候录的。等到王瑞芝离港回到大陆,孟小冬就连吊嗓的兴趣也没有了。  
  
  一九六七年秋,在香港动乱以后,孟小冬到台湾定居,迄今已经十年了。她每天闭门静养,过一种隐居的生活,杜夫人姚谷香女士,时相过从,杜二小姐则经常照顾生活,可以说每天必到。香港恒社弟子和曾从问艺的学生,每次到台湾必往杜府问候。在台也有几位请益的票友和杜府亲友,常在晚上前往探问,陪坐聊天,因此也不寂寞。近几年来,国剧界一些后起之秀如姜竹华等,还有些位电视演员,也都因缘结识,前往请益,所以杜府每天晚上,几乎是座上客常满,倒也热闹得很。 杜府中人,对姚谷香女士称为"娘娘",对孟小冬女士称为"妈咪"。姚女士入杜门很早,主持中馈多年,一般恒社弟子,皆称为"娘娘"。因此,这"娘娘"二字,成了姚女士的官称。 孟女士入杜门较晚,除了家里人以外,偶有至亲女眷,才跟着叫"妈咪",这个称谓并不普遍,而且关系不够的人,也不敢叫。但是因为在港台常指导后进剧艺,一般人都称为"老师",就是不曾向她请益的人,也随着叫"老师"了,因此,这"老师"二字,就成了孟女士的官称儿了。 至于像姜竹华等这般青年的后起之秀,对姚、孟二位都尊称为"婆婆",论年岁上,也是应该如此叫的。
 
        前来拜访孟小冬的,通常称她叫孟老师。    

  孟老师的日常消遣是看电视,客厅里同时开着两架电视机,好来回转着看三个台的节目。对电视剧尤其喜欢,常常夸奖某位演员会演戏,有"心气儿",完全是一片喜欢艺术、爱护青年的心情。大概四年前吧,蓝琪在中视演过一部古装电视剧《妈祖传》(是否这个戏,记不大清楚了,反正是古装戏。对不起!我对电视剧很生疏)。孟老师对这位小姐很欣赏,认为她端庄贞淑,富有古典美,打算认识她。当时,杜府上与电视界不熟悉,李相度兄就请笔者进行介绍。而笔者那时已离开广播、电视界一个短时期了,对这些后起之秀们也不认识,就请中视的李蓉蓉小姐为作曹丘。先由李相度兄伉俪、杜二小姐及笔者等,代表老师请蓝琪吃个午饭,大家先认识一下。我告诉蓝琪,孟老师打算认识她的事。她虽年轻,却看过《杜月笙传》,对杜府的事,略知一二,同时也久仰老师大名,表示愿意相见。于是又择了个晚上时间,笔者陪蓝琪造访老师,算是第一次迈进杜府大门。蓝琪和老师相见后,娘儿俩谈得很投缘,后来又去了一两次,不过她工作太忙,有时又要出国,以后恐怕就没有什么来往了。又有别人介绍,老师又认识了几位台视演员,像爱好国剧的韩江、崔福生、高明等几位,都是杜府的常客。
 
       孟老师移居台湾时期,已经六十岁了,体力不想可知。先不要说配角,杭子和、王瑞芝都在大陆,谁来打拉呢?自然谈不到彩唱、录影。以前她年轻,有胡琴随侍,还不愿再清唱,现在体力已衰,又无文武场面,还能清唱、录音吗?所以,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谈到孟老师的剧艺评价,非片言可尽,本文限于时间和篇幅,不能详谈,以后有机会再说。简言之,她的天赋好,嗓子五音俱全,膛音宽厚,女人而无雌音,是千千万万人中难得一见的。因此,她学得精深到什么程度,都能发挥尽致,无往而不利。揣摩剧情,刻画人物,做派的细腻传神,如入化境。而扮相的优雅,身段的潇洒,尤其余事。拜余以前,已得余派神韵百分之五十,拜余以后,得余派真传百分之八十,如果只论唱做,像《洪羊洞》和《搜孤救孤》,和余叔岩比起来,已可乱真了。所差那百分之二十,是武功没有根底,戏路没有余叔岩宽泛。余叔岩教她和李少春时,二人也互相旁听,所以李少春也会《洪羊洞》(后来唱过),孟老师也会《战太平》,但是她不能在明场上演,却可以给人说。 虽然如此,笔者看过她的《珠帘寨》。"解宝"部分,唱做上乘那是没话说了;"收威"部分,扎大靠,起霸,与周德威的对刀、过合、耍刀花,武功坚实固然逊于谭富英,但是身段自然边式,不羊,不僵,演出仍在水准以上的。
 
         孟老师的弟子,在香港正式收过三个人,由孙养农举香,向祖师爷磕过头,就是钱培荣、吴必彰、赵培鑫三个人,钱、吴全是票友,赵培鑫后来下海唱戏了。实际来说,赵培鑫因为杜府的渊源和陪孟老师配过公孙杵臼的关系,才登龙有术,得列门墙。他并没有在孟老师那里学过整出的戏。一般票友向孟老师学唱的,港台有黄金懋、丁存坤、沈泰魁、蔡国蘅、赵从衍、李嘉有、袭耀显、汪文汉、张雨文、李相度诸君子。这些位先生们都是功成名就的事业家,并不打算上台唱戏,只是研究余派剧艺的唱法,连身段都不学,而有些人甚至都忙得无暇经常吊嗓子。但是这些位港台弟子们,都对老师执礼甚恭,照顾备至,也是老师晚年的安慰。还有些未有师生之谊的人,有时也来请益,只要老师有精力、时间,都会加以指点,所以受她教益的名伶也不少。但是去的人也都自己衡量一下,如果剧艺上已经大专毕业,可以去到研究院去深造一下;假使只是高中毕业,就不必去了,因为教你,你也不能领会也。 老师的开蒙老师仇月祥是孙派老生,由早年老师灌的唱片《逍遥津》和《捉放落店》可以证明,完全孙派唱法。"落店"(宿店)的词儿,也有几个字与一般不同。老师归工余派以后,在长城公司灌了三张唱片,两张《捉放曹》,"行路"灌两面,"宿店"灌两面,也隐含更正以前自己老唱片唱法的含义。另一张灌的是《珠帘寨》,一面"太保传令把队收"〔倒板〕,接〔原板〕。一面"昔日有个三大贤"〔倒板〕,接〔原板〕、〔流水〕,可见她对《珠帘寨》这出戏是很喜欢的。
分享
Share to:   
举报

评论 (8 个评论)

  • TOOM
    TOOM 2010-04-22 10:35
    孟晓东 蝴蝶 陆小曼
  • 阿奎拉尼
    阿奎拉尼 2010-04-22 11:15
    交际花啊
  • 小邹
    小邹 2010-04-22 11:16
    小美女
  • 桂桂
    桂桂 2010-04-22 13:20
    原来孟冬皇也是学余派的。喜欢女老生,喜欢王佩瑜。
  • mandarin
    mandarin 2010-04-22 14:00
    阿奎拉尼: 交际花啊
    有没有常识,孟小冬是艺术家,不是交际花。。。。麻烦你搞清楚啊
  • mandarin
    mandarin 2010-04-22 14:00
    阿奎拉尼: 交际花啊
    有没有常识,孟小冬是艺术家,不是交际花。。。。麻烦你搞清楚啊
  • 阿奎拉尼
    阿奎拉尼 2010-04-27 16:01
    mandarin: 有没有常识,孟小冬是艺术家,不是交际花。。。。麻烦你搞清楚啊
    哈 谢谢啊
  • 小豪
    小豪 2010-04-28 13:22
    桂桂: 原来孟冬皇也是学余派的。喜欢女老生,喜欢王佩瑜。
涂鸦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萬茜 的頭像
    萬茜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萬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