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武則天
武則天畫像
概要
姓名 武曌
諡號 則天順聖皇后
陵墓 乾陵
政權
在世 624年02月17日(624-02-17)-705年12月16日 (81歲)
在位 690年10月16日[註 1]-705年2月22日
年號

光宅684年九月-十二月[註 2]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正月-十一月
載初:690年正月[註 3]-八月
天授:690年九月-692年三月
如意:692年四月-九月
長壽:692年九月-694年五月
延載:694年五月-臘月
證聖:695年一月-九月
天冊萬歲:695年九月-臘月
萬歲登封:696年臘月-三月
萬歲通天:696年三月-697年九月
神功:697年九月-閏十月
聖歷:698年-700年五月
久視:700年五月-701年正月
大足:701年正月-十月
長安:701年十月-705年正月

神龍:705年正月
信仰 佛教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通稱武則天武后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註 4]唐高宗時為皇后(655年-683年)、唐中宗唐睿宗時為皇太后(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武氏為開國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祖籍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生於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本名不詳,十四歲時因長得很美,豆蔻年華,美豔絕倫,光彩照人,而入後宮唐太宗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註 5]。高宗時為昭儀,後封為皇后,又上尊號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後改名[註 6]。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氏另有廢除的尊號「聖母神皇、聖神皇帝、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則天大聖皇帝」等。[1]

目錄

 [隐藏

[编辑] 生平

[编辑] 出身

武氏為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東)人,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生於帝都長安,其父武士彠家境殷實,富有。隋煬帝大業末年,李淵任職河東和太原之時,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後,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後,曾以「元從功臣」歷官工部尚書、黃門侍郎、判六尚書事、揚州都督府長史、利州、荊州都督等職,貞觀中,累遷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

[编辑] 入宮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聽說年輕的武氏長得明媚嬌豔,體態豐腴,眼含秋水,臉似朝霞,青絲高挽,光可鑿影,傾國傾城,楚楚動人,性格剛強,便將她納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後世訛稱武媚娘。武氏入宮之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註 7]

[编辑] 削髮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廢,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此後,在侍奉太宗之際,武才人和李治相識並產生愛慕之心。(649年)唐太宗死,武才人依唐後宮之例,入感業寺削髮為尼。

[编辑] 再入宮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週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又與武氏相遇,這天武則天刻意梳妝,這時武則天顯得清秀倩麗,眉似柳葉,面如桃花,娉娉婷婷,風韻撩人,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這時,由於無子而已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裏,便主動向高宗請求將武氏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註 8]唐高宗早有此意,當即應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氏便再度入宮,入宮前武則天已懷孕了,入宮後生下兒子李弘。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後宮有人放出不利王皇后之謠言,傳說:王皇后與其母柳氏找來巫師,她們想企圖用厭勝之術將武昭儀詛咒而死亡。但這不利謠言無所證據下傳到皇帝耳裏後,在高宗大怒之下,聽信並將其母柳氏趕出皇宮,而且還想把武昭儀由昭儀陞為一品宸妃(唐朝後宮四夫人中本來並無宸妃此封號,而原本的四夫人名額已滿,唐高宗為了武氏,才創宸妃封號),由於受到宰相韓瑗來濟的反對,最後不能成事。不久,中書舍人李義府等人得知高宗欲行廢皇后而立武昭儀消息後,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也向唐高宗接連投遞了請求立武昭儀為后的表章。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廢立之意再次萌生。

[编辑] 為后

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李勣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並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後,唐高宗再次下詔,將武昭儀立為皇后。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

顯慶四年(659年)四月,武皇后與唐高宗達成共識,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

[编辑] 掌政

顯慶五年(660年),高宗患上頭風之疾,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遂命武皇后代理朝政。在麟德元年(664年)與宰相上官儀商議,打算廢掉武氏皇后之位。但上官儀的廢后詔書還未草擬好,武皇后即已接到消息。她直接來到高宗面前,追問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責任推到上官儀身上。十二月,上官儀被逮捕入獄,不久,即被滿門抄斬。

乾封二年(667年)高宗因久疾,命太子弘監國。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名為避先帝、先後之稱,實欲自尊。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議十二事:「一,勸農桑,薄賦徭。二,給復三輔地(免除長安及其附近地區之徭役)。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場)禁浮巧。五,省功費力役。六,廣言路。七,杜讒口。八,王公以降(下)皆習《老子》。九,父在為母服齊衰(喪服)三年(過去是一年)。十,上元《年號)前勳官已給告身(委任狀)者,無追覈。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提級)申滯。」高宗詔皆施行之。武則天能夠重視農業生產,規定各州縣境內,「田疇墾闢,家有餘糧」者予以升獎;「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必加懲罰。所編《兆人本業》農書,頒行天下,影響很大。而武則天執政期間,其宗教政策乃以佛教道教之上。

上元二年(675年)三月,武后召集大批文人學士,大量修書,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範》、《青宮紀要》、《少陽正範》、《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範要略》、《樂書要錄》、《百僚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書。且密令這批學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宰相之權,時人謂之「北門學士」。時高宗風眩更甚,擬使武后攝政,宰相郝處俊說:「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之子孫而委之天后乎!」高宗才罷攝政之意。太子李弘深為高宗鍾愛,高宗欲禪位於太子。武后想總攬大權,不滿於太子弘,剛好太子弘見蕭淑妃之女義陽、宣城二公主因母得罪武后而被幽禁宮中,年逾三十而未嫁,奏請出降,高宗許之。武后怒,不久太子死於合壁宮,時人以為武后所毒殺。

[编辑] 廢立與稱制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武則天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武后被尊為皇太后。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中宗欲以韋后韋玄貞為侍中,裴炎力諫不聽,武后遂廢唐中宗為廬陵王,並遷於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后臨朝稱制,自專朝政。同年九月,徐敬業徐敬猷兄弟聯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眾。武后當即以左玉鈐大將軍李孝逸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自殺。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后下令製造銅匭(銅製的小箱子),置於洛陽宮城之前,隨時接納臣下表疏。同時,又大開告密之門,規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屬告密之人,國家都要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即使是農夫樵人,武后都親自接見。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陞官。如所告並非事實,亦不會問罪。同時,武后又先後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獄,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獄,酷吏們則使用各種酷刑審訊,能活著出獄的百無一二。這樣,隨著告密之風的日益興起,被酷吏嚴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漸增多。於是在朝廷內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氣氛,以致大臣們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訣別,整天都惶惶不可終日。為獎勵告密,武后對告密者破例授官,以賣餅為生的侯思止,是一名無賴,因誣告舒王元名與恆州刺史裴貞謀反,被任命為游擊將軍、侍御史。王弘義,以無德行見稱,告鄉里謀反,擢授游擊將軍、殿中侍御史。是年殺安南王穎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殺故太子李賢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殺戮殆盡,其幼弱倖存者亦流嶺南,又誅其親黨數百家。

武后謀奪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諸王不自安,欲起兵對抗。還未有共識的時候,博州刺史瑯邪王李沖,垂拱四年(688年)八月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應。武后分遣丘神勣魏崇裕擊之。瑯邪王李沖起兵七日敗死;九月,越王李貞兵敗自殺。武后想盡除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審訊之,迫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譔、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自殺,親信等均被誅。

這年命令僧薛懷義率令萬多人,毀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共三層,上為圓蓋,有條九龍作捧著的姿態。上有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稱為「萬象神宮」。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懷義鑄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納數十人,於明堂北起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這個大像。所花費用以萬億計,政府財政為之枯竭。是年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稱在洛水中發現,獻給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寶圖」。之後武后加尊號為「聖母神皇」。

武后當政期間進一步發展科舉制度。貞觀年間共錄取進士205人,高宗武后統治期間共錄取一千餘人。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貞觀時增加一倍以上。武后載初元年(690年)武后在洛城殿對貢士親發策問,是「殿試」之始。是年遣「存撫使」十人巡撫諸道,推舉人材,一年後共舉薦一百餘人,武后不問出身,全部加以接見,量才任用,或為試鳳閣(中書省)舍人、給事中,或為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試官制度自此始,時人有「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脫校書郎。」之語。武后雖以官位收買人心,但對不稱職的人亦會加以罷黜;明察善斷,故當的時人亦樂於為武后效力。

[编辑] 稱帝

次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雲經》四卷,說武后是彌勒佛化身下凡,應作為天下主人,武后下令頒行天下。命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藏《大雲經》,命僧人講解,並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藝關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請改國號,賜皇帝姓武。於是百官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六萬餘人,亦上表請改國號。武后准所請,改為周,改元天授。武后稱聖神皇帝,以睿宗為皇嗣賜姓武氏,以皇太子皇孫。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其餘武氏多人為王及長公主。

同年九月,武氏派右鷹揚衛將軍王孝傑為武威軍總管,與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兵赴西域征討吐蕃。十月,唐軍大勝,連克於闐疏勒龜茲碎葉等安西四鎮,仍置安西都護府於龜玆,發兵戍守。

長壽三年(694年)武三思率四夷首領請以銅鐵鑄天樞,立於端門外,以歌頌武后的功德。武后親題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天樞鑄造歷時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徑十二尺,八面,每面各五尺,下為鐵山,周一百七十尺,以銅為蟠龍、麒麟環繞之;上為騰雲承露盤直徑三丈,盤上四龍直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羅造模,武三思為文,刻百官及四夷首領之名於其上。用銅鐵二百萬斤,「請胡聚錢百萬億,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器以足之。」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首領李盡忠孫萬榮率兵起義,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翽。武氏派將軍曹仁節張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討。由於誤中吐蕃伏兵,全軍覆沒。接著,武氏再派武攸宜王孝傑等率兵討伐,均大敗而歸。神功元年(697年)四月,武則天又派武懿宗婁師德沙吒忠義率兵二十萬,討伐契丹。六月,孫萬榮兵敗被殺,契丹餘眾歸降於突厥

神功元年(697年)武氏使武懿宗審訊劉思禮謀反事,武魏宗說只要劉思禮指出哪些朝士有分謀反,就免其死罪,於是劉思禮誣告宰相李元素孫元亨等三十六家「海內名士」,皆遭滅族,親舊連坐流竄者千餘人。時人以為武懿宗之殘暴僅次於周興、來俊臣。

是年,來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則天唯一長大成人的親生女兒),又欲誣皇嗣(唐睿宗)及廬陵王(唐中宗)與南北衙共同謀反,擬一網打盡。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發其罪行,下獄處以極刑。仇家爭食其肉,不一會就食盡。來俊臣兇狡貪暴網羅無辜,織成反狀,殺人不可勝計。「贓賄如山,冤魂塞路」,武后亦知天下憤怨,下令數他的罪狀,並沒收其家財。

聖歷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當太子,幾次使人對武后說:「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武后猶豫未決,狄仁傑對武后說:「姑侄之與母子,哪個比較親近?(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則武后之子)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祭祖於太廟;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祭姑於太廟者」。又勸武后召還廬陵王(中宗)。武后由是無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乃召廬陵王還東都,皇嗣(睿宗)請遜位於廬陵王,武后立廬陵王為皇太子,命為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率兵擊突厥。武后信重狄仁傑,常謂之「國老」而不呼其名。狄仁傑好諍諫,武后每屈意從之。仁傑卒,武后泣曰:「朝堂空矣!」常嘆:「天奪吾國老何太早邪!」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后。二人常傅朱粉、穿著華麗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爭著追捧他們,甚至為他們執鞭牽馬。

中宗長子邵王李重潤(中宗第二次為太子時封為邵王)與其妹永泰郡主及郡主婿武延基竊議張易之兄弟「何得任意入宮」,易之投訴於武后,武后李重潤永泰郡主武延基賜死

[编辑] 退位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臥床不起,只有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與大臣敬暉崔玄暐桓彥範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謀反,於是發動兵變,率禁軍五百餘人,衝入宮中,殺死二張兄弟,隨即包圍武則天寢宮,要求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

武氏被迫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是為唐中宗。中宗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周一朝結束,唐朝復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恢復以神都東都

神龍元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陽宮病死,年八十二。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

[编辑] 評價

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佔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鑑》,對武氏嚴厲批判。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佔據了主導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武則天對歷史發展做出的第一個貢獻是,她打擊了保守的門閥世族。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一個的都趕出了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台標誌著關隴集團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第二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議「勸農桑,薄賦役」。在她掌權以後,又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她還注意地方吏治,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察。對於土地兼并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戶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萬戶增加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的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0.721%。這在中古時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經濟發展的客觀數據。

第三個貢獻是穩定了邊疆形勢。武則天執政後,邊疆並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佔了安西四鎮吐蕃也不斷在青海一帶對唐展開進攻。北邊一度臣服的突厥叛亂並且和東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則天一方面組織反攻,恢復了安西四鎮,打退了突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在邊地設立軍鎮,常駐軍隊,並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廣到縣甘肅張掖,武威、內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薩爾一帶。以溫和的文化政策,接納多元文化的發展。對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婁師德,武則天特更致書嘉勉。書中特別指出,由於屯田,使得北方鎮兵的糧食「數年咸得支給」。

第四個貢獻是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唐人沈既濟在談及科舉制度時說到:「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沈既濟的這些話包含了豐富的內容。一是武則天重視科舉,大開志科。有一次策試製科舉人時,她親臨考場,主持考試。二是當時進士科和制科考試主要都是考策問,也就是申論。文章的好壞是錄取的主要標準。三是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是否為高級官吏的子孫,而是看有否政治才能。因此特別注意從科舉出身者中選拔高級官吏。科舉出身做到高級官吏的越來越多。這就大大刺激了仕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這就是沈既濟所說的「浸已成風」。開元、天寶年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氣,就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動了文化的全面發展。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崔融李喬都是這個時期湧現出來的。雕塑、繪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另外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岑仲勉說,「武后任事率性,好惡無定,終其臨朝之日,計曾任宰相七十三人」[2]。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但趙翼為武則天的私生活辯護,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后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

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說:「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清代趙翼謂其為「女中英主」。

[编辑] 諡號

雖然唐室依照她的遺詔諡號,後來仍有數次修改:

  1. 中宗唐隆元年(710年),改為天后
  2. 睿宗景雲元年(710年),改為大聖天后
  3. 延和元年(712年),改為天后聖帝,未幾,改為聖后
  4. 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為則天皇后
  5. 天寶八載(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编辑] 丈夫和子女

  1. 武氏曾為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的昭儀和皇后

[编辑]

  1. 孝敬皇帝(代王,曾有廟號—唐義宗)李弘
  2. 章懷太子(潞王,後改封雍王)李賢
  3. 中宗李顯(曾用名李哲)
  4. 睿宗李旦(曾用名李旭輪)

[编辑]

  1. 安定公主早殤,後來武氏收唐高祖千金公主為義女,並改其封號為安定公主
  2. 太平公主

[编辑] 雜錄

  • 相傳唐太宗在世時,曾請天文師算命,天文師認為,不出三十年,李氏皆亡於一個姓武的人手裡。於是太宗屠殺武氏朝臣,沒想到所算者竟是他身邊的武才人。
  • 相傳在感業寺時期,李治有次前往祭拜,看到武氏後便魂不守舍。當時,與蕭淑妃爭寵的王皇后,便趁此納武氏為自己派系,跟蕭淑妃對抗,沒想到兩人皆亡於武氏之手。
  • 武則天稱帝後,亦有多名男寵。其中最出名者乃馮小寶(薛懷義),武則天後派他在洛陽東的白馬寺出家,法名懷義,但仍與武則天私通。某年盂蘭盆節,當時已經逐漸失寵的懷義,為討武則天注意,火燒明堂,火勢蔓延整個洛陽
  • 武則天為了改革文化,創造了則天文字。部分的則天文字還傳到日本、韓國,甚至成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
  • 武則天著有《垂拱集》百卷,《金輪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詩四十六首,《全唐文》編其文為四卷。
  • 武則天稱帝前掌握實權的6年,使用了3個年號,稱帝的15年使用了16個年號,合19個年號,是中國皇帝中最用年號最多和密度最高的皇帝。居於第二的是以前的西晉皇帝晉惠帝司馬衷,除了時間最長的元康年號(9年),9年間用了8個年號。

[编辑] 紀念而扮演武則天的影視作品

[编辑] 電視劇

首播年份劇名飾演武則天/武媚娘的女演員播映電視台/製作單位備註
1976年 武則天 李通明武媚娘
湘 漪 飾 武則天
香港開心電視  
1984年 武則天 馮寶寶 飾 武則天 香港亞洲電視  
1985年 一代女皇 潘迎紫 飾 武則天 / 武媚娘 台灣中國電視公司  
1986年 楊麗花歌仔戲薛剛 許仙姬 飾 武則天 台灣台灣電視公司  
1995年 武則天 劉曉慶 飾 武則天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00年 鏡花緣傳奇 汪明荃 飾 武則天 香港亞洲電視  
2000年 大明宮詞 歸亞蕾 飾 武則天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01年 大唐情史 秦 嵐 飾 武則天    
2003年 天子尋龍 羅冠蘭 飾 武則天 香港無綫電視 2002年海外率先首播
2003年 至尊紅顏 賈靜雯 飾 武媚娘   2004年在台灣首播時譯名《武媚娘傳奇》
2004年 神探狄仁傑 呂 中 飾 武則天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06年 無字碑歌 斯琴高娃 飾 武則天   2004年拍攝
2006年 貞觀之治 張 笛 飾 武則天 中國兩家影視公司聯合製作
中國北京電視台首播
 
2007年 日月凌空 劉曉慶 飾 武則天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08年 盛世仁傑 陳秀珠 飾 武則天 香港無綫電視 2008年海外率先首播,2012年再在香港直播
2011年 武則天秘史 殷桃 劉曉慶 斯琴高娃 飾 武則天[3] 中國湖南電視台 中國湖南電視台首播
2011年 唐宮美人天下 張 庭 飾 武則天 中國安徽衛視  
2011年 唐宮燕之女人天下 惠英紅 飾 武則天 中國  

[编辑] 電影

首映年份片名攝製地區飾演武則天的女演員製作單位備註
1939年 武則天 中國大陸 顧蘭君 上海新華影業公司  
1949年 武則天 香港 孔繡雲 華華影片公司  
1963年 武則天 香港 李麗華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2010年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中港聯合製作 劉嘉玲 中國華誼兄弟與香港英皇電影聯合出品 台灣上映時譯名《通天神探狄仁傑》

[编辑] 注釋

  1. ^ 《舊唐書》卷六 本紀第六 則天皇后,記載:載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國號為周。改元為天授,大赦天下,賜酺七日。乙酉,加尊號曰聖神皇帝,降皇帝為皇嗣。」根據這些日期,可以換算出武則天改國號為周的時間是儒略曆690年10月16日,690年10月19日加尊號為聖神皇帝,降皇帝李旦為皇嗣。
  2. ^ 684年-690年唐睿宗仍然在位期間,還有光宅垂拱永昌載初幾個年號。雖然有文獻把這幾個年號算作唐睿宗的[參 1],但是這段期間,武則天實際操縱朝政,睿宗毫無實權。因此大多文獻把這幾個年號算在武則天名下[參 2][參 3]
  3. ^ 永昌元年十一月改子正並改元,以十一月為正月歲首,故載初年號實際始於公元689年。
  4. ^ 歷史上除武則天外也曾另有兩位因其他原因而普遍不被後世史學家承認的女性「皇帝」,她們分別是北魏的元氏唐高宗在位時代的陳碩真
  5. ^ 《新唐書 卷七十六 列傳第一》既見帝,賜號武媚。及帝崩,與嬪御皆為比丘尼。
  6. ^ 曌(漢語拼音zhào),是「照」在則天文字中的寫法,取「日月當空」之意。又作「瞾」,取「雙目當空」之意。
  7. ^ 舊唐書·卷51》后獨自如,曰:「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
  8. ^ 舊唐書·卷51》初,武皇后貞觀末隨太宗嬪御居於感業寺,後及左右數為之言,高宗由是復召入宮,立為昭儀。

[编辑] 參考文獻

  1. ^ 《舊唐書》卷六《則日本皇帝後本紀》;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四「尊號」條:「秦漢已來。天的兒子但稱聖上,無別徽號。......則天以女主臨朝,苟順臣子一時之請,受尊敬之號,自後由於故事。」
  2. ^ 岑仲勉:《隋唐史》
  3. ^ 分別飾演武則天的少年、中年、老年三個時期
  1. ^ 陳光,中國歷代帝王年號手冊,北京燕山出版社 第225-226頁 ISBN 7540210311
  2. ^ 徐紅嵐,中日朝三國歷史紀年表,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第150頁 ISBN 7538276193
  3.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中華書局,2004年 第100頁 ISBN 7101025129

[编辑] 延伸閱讀

  • 《無字陵碑─武則天傳》,常萬生著,年輪出版社

[编辑] 參見


大唐大周
出生於: 624年
逝世於: 705年
統治者頭銜
前任:
王皇后
唐朝皇后
655年683年
繼任:
韋皇后
前任:
唐睿宗
李旦
武周皇帝
690年705年
繼任:
唐中宗
李顯
中國君主
690年705年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可信度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
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
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
您要创建帐户吗?
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
或者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
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
个人工具
操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文程(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