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搜索
加拿大蒙特婁的白求恩像
中國緣十大國際友人
白求恩
約翰·拉貝
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
埃德加·斯諾
李約瑟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
路易·艾黎
柯棣華
詩琳通公主
平松守彥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國家外國專家局國際在線
聯合主辦,網民投票選出

白求恩[1],全名亨利·諾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4日- 1939年11月12日 (49歲)),醫學博士加拿大醫師、醫療創新者、人道主義者。

目錄

 [隐藏

[编辑] 生平

1922年畢業照片

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他的祖先是蘇格蘭人。他的祖父是醫生,父親是基督教牧師,母親是傳教士。他畢業於多倫多大學。1916年加入加拿大皇家海軍。他往返於歐洲、加拿大之間。在此期間,結識了蘇格蘭愛丁堡的一個富裕家庭出生的弗蘭西斯,兩人於1923年結婚。1926年白求恩患肺結核,因為覺得快死了,白求恩和妻子離婚。在他康復之後馬上復婚。然而由於白求恩過於專註工作,兩人於1933年再次離婚。

白求恩是一個胸外科醫生,在蒙特婁麥吉爾大學工作任教。很可能由於他見到了富人得了病可以治,窮人只有等死的情況,而信仰共產主義。白求恩曾經發表《從醫療事業中清除私利》一文,明確提出:「讓我們把盈利、私人經濟利益從醫療事業中清除出去,使我們的職業因清除了貪得無厭的個人主義而變得純潔起來。讓我們把建築在同胞們苦難之上的致富之道,看作是一種恥辱。」白求恩在1935年加入了加拿大共產黨,曾經訪問蘇聯,看到了那裡醫療健康福利的優點,回國後大力推動全民健保,並曾身體力行為窮人免費醫療。

1936年1937年他到西班牙作為支持國際反法西斯志願者投身西班牙內戰。在此期間他創辦了一個移動的傷員急救系統,成了日後被廣泛採用的移動軍事外科醫院的雛形。為了輸血以搶救失血過多的傷員,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運輸血液的方法。

白求恩大夫和聶榮臻司令

1937年,他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幫助中國人。同他在西班牙的工作相近,他主要進行戰地醫療工作。他明確拒絕了在蔣中正所領導的國民政府管轄區工作,而轉而幫助中國共產黨。1938年春天,他到了延安,之後很快轉到晉察冀邊區,成了一名戰地醫生。他同中國的木匠鐵匠一起製造手術器械,他也幫助創立醫生護士和醫院勤務兵的訓練,他也設計把包裝箱用作手術台。他曾創下了在69個小時內為115名傷員動手術的紀錄。他在中國時期曾和毛澤東通信。1939年五台山地區一次手術中遭到感染,不久因敗血症河北省唐縣去世。

[编辑] 動機

在西班牙內戰期間運作加拿大輸血所。右為白求恩博士,1936年攝於西班牙

加拿大共產黨認為,1935加入該黨的白求恩是為了投入對中國社會主義運動。他一加入加拿大共產黨就去了西班牙幫助反抗法西斯的民主鬥爭,接著又去中國幫助共產主義者對抗日本帝國主義。最新關於他的傳記,Larry Hannant所著的The Politics of Passion,裡面也記述了他拒絕在蔣中正領導的國民政府工作而去幫助中國共產黨。

[编辑] 紀念

[编辑] 中國

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白求恩墓前的白求恩像。

他去世後毛澤東為了悼念他,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紀念白求恩》,在1939年12月21日發表。文中說:「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這篇文章後來和毛澤東的另外兩篇同一時期的文章《為人民服務》和《愚公移山》一起在文革期間成了所有中國大陸人都要背誦的「老三篇」。白求恩的名字也因此而家喻戶曉。

他的遺體葬在唐縣,1949年遷葬到石家莊的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陵園中僅有的兩座雕像是為他和柯棣華大夫立的。他是被中國政府樹立雕像的第一位外國人。並以他命名成立了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和白求恩醫科大學(2000年併入吉林大學,改名白求恩醫學院/科部)。

位於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內的白求恩墓

1964年中國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和八一電影製片廠以他的事迹合拍了一部電影《白求恩大夫》。編劇趙拓,總導演張駿祥耶魯大學畢業),總攝影吳印咸。吳印咸曾經在白求恩生前拍攝過白求恩的紀錄片和多幅照片。主演美國人譚寧邦(1916年-2001年,美國共產黨員,1946年到中國,《人民中國》畫報主編),演員有田華梁波羅村裡英若誠揚在葆等。

2009年中國網民在網際網路上評選「十大國際友人」,白求恩得票第一多[2]

[编辑] 加拿大

他在家鄉本來默默無聞,但近年逐漸也在成為知名人士。加拿大約克大學以他命名了一個「諾爾曼·白求恩學院」,安大略省他家鄉多倫多市士嘉堡區的一所中學[3]也以他命名。

加拿大安大略省白球恩故鄉格雷文赫斯特的國立白求恩紀念館
白求恩故居書齋

1976年中加建交,加拿大政府購下了白求恩的父親在格雷文赫斯特的住宅,將其恢復到1890年白求恩誕生時的樣子,又把鄰居的白色房子布置成了「白求恩紀念館」。故居樓下的書房、臥室等都保持19世紀末白求恩生前在此居住時布置,二樓是白求恩事迹展覽室。2002年8月,中國血統的加拿大總督伍冰枝到此,為白求恩的銅像揭幕。白求恩故居被加拿大政府列入加拿大國家文化遺產。

1977年加拿大拍了一部電影《白求恩》(Bethune)。

1998年他被正式接納入「加拿大醫學名人紀念堂」,2004年加拿大廣播公司評選「最偉大的加拿大人」,他被評選為第26位偉人,排在席琳·狄翁(27名)之前。

[编辑] 共同

1990年3月,為慶祝白求恩大夫誕辰100周年,中國和加拿大聯合發行了紀念郵票[1]

1990年,中、加、合拍了一部電影《白求恩:一個英雄的成長》(Bethune: The Making of a Hero)。

2005年,中、加合作拍攝了一部電視劇《諾爾曼·白求恩》。

[编辑] 逸事

白求恩年輕時喜歡藝術,曾和瑞恩一起到英國學習藝術,並將中國瓷器運到加拿大販賣,賺了不少錢。此後他才去學習醫學,最後來到中國。他去世後,他家的車庫裡放了四百多件瓷器,其中還有少見的郎窯綠梅瓶[4]

[编辑] 參考文獻

  1. ^ 「白求恩」專指「Norman Bethune」,其他「Bethune」翻譯為「貝修恩」,不譯為「白求恩」,新華社英語姓名譯名手冊
  2. ^ 「中國緣·十大國際友人」網路評選結果揭曉新華網,2009年10月16日,2009年10月16日造訪
  3. ^ Dr Norman Bethune Collegiate Institute
  4. ^ 馬未都,瓷之色,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

[编辑]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白求恩

[编辑] 參見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条目并重新评分。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请花些时间完成简短的调查。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要创建帐户吗?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或者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以后再说

个人工具
操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文程(何育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